你问的应该是大连瓦房店钻石矿啥时发现的吧,1971年。
根据查询网易资料显示,瓦房店的钻石,最先发现是在1971年,后来陆续发现有裸露金伯利岩体111处,包括了岩管22处,岩脉89条,呈三个金伯利岩带。
瓦房店,大连市下辖市,有人口约100万左右,大连地区最早的州治,大连地区最早的商港。
2211 区域地质背景
辽宁瓦房店金伯利岩区位于辽东半岛的南部,金州断裂以西瓦房店境内,范围约900km2。区域上分布在华北克拉通冀鲁辽陆核的东北部,辽东地块的西部及郯庐断裂带以东。岩带的基底为太古宙鞍山群结晶片岩和片麻岩,金伯利岩主要侵入到震旦系的石英岩、泥灰岩、页岩和寒武系的灰岩中。
区域内以金州断裂为界分为两个沉积环境和地质发展史有明显差异的构造单元。东侧为新金凸起,处于长期隆起区,由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组成,并有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侵入;西侧为复州坳陷区,沉积了自新元古界以来的一套沉积岩系,岩浆活动不强烈,除金伯利岩外还有辉绿岩、橄榄流纹斑岩等,岩石大多呈脉状和床状。金州断裂是区内重要的断裂构造,南起大连湾,由金州北经瓦房店,纵贯辽东半岛,分割新金凸起和复州凹陷,断裂走向NE10°~30°,倾向NW,倾角30°~70°,形成于古元古代、控制新元古代及古生代地层并长期活动的正断层(郑建平等,1989)。已发现的瓦房店金伯利岩体,分布在复州凹陷与新金凸起的交接带,并偏向于坳陷区(图23)。
2212 矿区构造与金伯利岩体产状及分布
金伯利岩体的产出和分布主要受近EW向的隐伏基底深断裂控制。东西向基底构造为导矿构造,又为储矿构造(黄蕴慧等,1992)。地表与区内金伯利岩有关的次级断裂构造还有北东向及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控制了部分金伯利岩管和岩脉延伸方向,也控制了多数岩管的边界,性质有压性和扭性,以压性为主。北西向张性断裂控制了少数金伯利岩管和岩脉的边界(池际尚等,1996)。金刚石成矿区111个金伯利岩体成群产出,成带分布,从北往南,组成NEE75°Ⅰ、Ⅱ、Ⅲ3个平行岩带,Ⅰ带分布有42,30号等金伯利岩管,Ⅱ岩带分布有50,51号等金伯利岩管。已探明的3个金刚石原生矿为瓦房店(42号岩管)、涝田沟(30号岩管)和头道沟(50、51、68、74号岩管)金刚石矿。
Ⅰ矿带位于矿田北部,西南端起自石灰窑、经马圈子、方屯、老田沟、太阳沟、二道沟、大王沟至庙下一带,长28km,宽2km。金伯利岩体多而集中,矿带连续性好,由11个岩管和53条岩脉组成,其中42号和30号岩管达金刚石大型矿床规模,较大的岩脉有9号、10号和11号岩脉。
II号矿带位于矿田中部,西南端起自小关里,经头道沟、吴店、画花湾一带,延伸约15km,宽约1~2km。带内金伯利岩体集中分布于矿带的西段头道沟一带,由5个岩管和4条岩脉组成,其中金刚石品位较高的岩管为50、51、68、74号岩管。50号岩管主要为露天开采,运输通道从地面呈螺旋状延伸至坑底,矿石通过机车拖到地面,采完后目前留下一个深近200m、宽数十米的大坑(图版Ⅰ1)。2002年,50号岩管地表矿已经基本采空,但最近在其附近深部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基本达到中型规模的矿体(21×104ct)。另外,辽宁地矿局2012年宣布(2012111日)在外围发现了储量达到100×104ct的大型金伯利岩原生钻石矿,289ct/m3(辽宁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局长于文礼,中新社及http://newshexuncom/2012-01-13/137216042html)。
图23 瓦房店地区地质及金刚石矿化带分布简图(比例尺1∶50万 )
(据付海涛,2005)
Figure 23 Simplified geologic map of Wafangdian area and its diamond mineralization zone (scale 1∶500000)
(After Fu Haitao,2005)
1 第四系 2 寒武系张夏组 3 寒武系馒头组 4 震旦系甘井子组 5 震旦系南关岭组 6 震旦系长岭子组 7 青白口系桥头组 8 青白口系南芬组 9 青白口系钓鱼台组 10 太古宙片麻岩 11 闪长岩 12 断层及编号 13 地层界线 14 隐伏断裂带及编号 15 原生金刚石矿带及编号16金伯利岩管及编号
Ⅲ号矿带位于矿田南部,矿带长约6km,宽约05km,在李家店、大高屯、满洲转一带,目前仅发现由2个小岩管和1条岩脉组成,其中脉状金云母金伯利岩,金云母的含量明显比其他岩筒增大,含矿性较差。该矿带工业价值不大。
本区金伯利岩按岩体形态分为岩管和岩脉两种。岩管状金伯利岩体形态较复杂,地表出露形态有椭圆形、肾形、舌形、葫芦形和不规则形等。地貌多呈负地形。岩管的长轴方向多为北东东-近东西向,倾向多为南东,倾角75°~85°,向深部有时具多次膨大或变窄现象。岩管深部产状多与围岩岩性和断裂性质有关,如果岩管产出的围岩是石英砂岩、片麻岩等刚性岩石,则产状陡,形态变化小而延深较大。如果岩管产于页岩、粉砂岩、泥灰岩中,则岩管形态垂向变化大,见有膨大—缩小—膨大的特点,显示垂向层间双重控制作用。同时岩管随垂深增加而急剧收缩、尖灭或呈脉状(辽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队,1992;孙德梅,1993;张培元,2001)。例如矿田内规模最大Ⅰ矿带东段的42号岩管,由42-1、42-2号双生管及42-3号小管组成(见图版Ⅰ3)。矿区出露地层为元古宇青白口系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产状平缓,岩管周围出露有流纹岩、安山岩、辉绿岩等呈脉状和岩床状产出,并切穿金伯利岩管。岩管总体倾向北西,其形态在地表与深部变化不大。其中42-1号岩管地表为不规则状,具有两个长轴方向,倾角70°~80°。42-2号呈椭圆状,倾角一般为75°~85°。42-3号管倾向南,倾角75°~85°。而位于II矿带西段含矿性最好的头道沟矿区50号岩管,围岩地层为元古宇下震旦统南芬组与桥头组,岩筒则呈一个巨大的倒三角锥形,岩管呈不规则菱形,长轴呈东西向,长272m,东段110m,呈脉状,宽40~60m,面积00064km2,岩管总体倾向南东,倾角85°,垂深240m,急剧向南东侧伏,向隐伏50-2岩体过渡。岩管在60~-20 m部位膨大,在-70m标高左右急剧收缩尖灭。
区内金伯利岩脉长一般100~500m,最长的9号脉1040m。脉宽一般02~07m,与围岩界线清楚。岩脉一般呈70°~80°方向展布,脉体间走向近于平行,产状稳定,局部岩脉顺层侵入倾角也由陡变缓,呈岩床状。单个脉体走向具有明显分枝复合现象(庄德厚,1984)。金伯利岩脉普遍含金刚石,但品位中等或偏低。
图2-5 辽南地质及金伯利岩分布图
221 区域地质概述
辽南金伯利岩田位于辽东台隆的南端,西有营口-开原北北东向断裂,东有鸭绿江断裂,金州断裂纵贯本区的中部,见图2-5。其东西两部分地层和岩浆活动有明显的差异:东部属新金凸起,处于长期隆起区,广泛出露前震旦纪的古老变质岩和燕山期的花岗岩;西部为震旦纪以来的一套沉积盖层,仅在局部地区有结晶基底出露。基底岩性主要由太古宙鞍山群斜长角闪岩、混合片麻岩、片岩组成,年龄最老为32亿年。
辽南金伯利岩主要分布在金州断裂西侧的复州-大连凹陷区,广泛出露地层为新元古界震旦系,代表了一个海进-海退的旋回。震旦系下部以碎屑岩为主,具复理石建造特点;上部以碳酸盐岩石为主,厚度2000米左右。寒武—奥陶系灰岩分布在金州、复州湾一带,中生代侏罗—白垩系分布在大四川一带。该区地层平缓,整体呈北东—南西的单斜构造。岩浆岩不发育,少量岩体呈脉状、床状、管状产出,规模不一。除金伯利岩以外,有辉绿岩、橄榄岩、流纹岩、煌斑岩等。金州断裂东部古老基底花岗片麻岩和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大面积出露。
瓦房店地区区域地质图见图2-6。
图2-6 辽宁省瓦房店地区金刚石矿区域地质图
222 区域地层
(1)太古宙鞍山群(Arna)
城子坦组(Arc):是区内最古老的结晶基底,零星分布于东部花儿山和大王沟一带,变质程度高,由一套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组成,厚度大于1万米。
(2)古元古界
辽河群(Pt1):零星分布在瓦房店、前元台子一带,不整合于鞍山群之上。
大石桥组(Pt1d):岩性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含钙镁橄榄石蛇纹石化大理岩,局部夹透辉斜长角闪岩、片麻岩等,厚度812~403米。
盖县组(Pt1gx):岩性主要为千枚岩、片岩、板岩、黑云变粒岩,夹变质石英长石砂岩及大理岩扁豆体,厚度大于1827米。
(3)中新元古界
由青白口系和震旦系组成,分布广泛,是本区金伯利岩主要围岩。
青白口系:包括永宁组、南芬组。
永宁组(Cyh):出露于复州城以北地区,
南芬组(Jxn):区内广泛分布,岩性主要为页岩、泥灰岩、细粒石英砂岩,厚度690~1312米,为30、34、83、110号等金伯利岩管的围岩。
一段(Jxn1):灰绿色、黄绿色页岩夹紫色页岩及薄层细粒石英砂岩。
二段(Jxn2):淡青色薄—中厚层泥灰岩、紫色页岩。
三段(Jxn3):灰**薄—中厚层细砂岩与薄层页岩互层。
震旦系:包括桥头组、长岭组、南关岭组、甘井子组、营城子组、十三里台组。
桥头组(Qnq):区内分布广泛,主要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石英岩夹薄层石英砂岩、页岩(含海绿石),厚度174~609米。为50、51、68、74号金伯利岩管的围岩。
长岭组(Zc):分布在小关里、炮台一带,岩性为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砂岩,厚度1090~1145米。
南关岭组(nZ):分布在炮台、谢屯一带,岩性为灰黑色灰岩夹含叠层石灰岩,厚度243~769米。
甘井子组(Zg):分布在石灰窑、腊树房、高丽城一带,主要岩性为白云质灰岩,厚度613米。
营城子组(Zcy):主要分布在复州湾一带,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灰岩夹薄层灰岩,厚度622米。
十三里台组(sZ):为紫色涡卷灰岩。
(4)古生界(Pz)
寒武系(Є):主要分布在复州湾—石灰窑地区,地层出露完整,地层有碱厂组(Є1j),馒头组(Є1m)、毛庄组(Є1zm)、徐庄组(Є2x)、张夏组(Є2z)、崮山组(Є3g)、长山组(Є3c),风山组(Є3f),总厚789m,岩性以灰岩、页岩为主,其中毛庄组、徐庄组为1、2号金伯利岩的围岩。
奥陶系(O):分布在复州湾地区,出露地层有冶里组(O1y)、亮甲山组(O11)、马家沟组(O1m)主要岩性为中厚层结晶灰岩,厚度76米。
石炭系(C):主要出露地层为本溪组(C1b)、太原组(C2+3),岩性以砂页岩夹煤层为主,总厚度大于273米。
(5)中生界(Mz)
侏罗系(J):主要分布在普兰店—瓦房店以东的断陷盆地中,出露地层可划分为瓦房店组(J1w)、桂云花组(J3g)、普兰店组(J3p),其中在瓦房店组(J1w)底部砾岩层中含有金刚石砂矿。侏罗系总厚大于2000米。
(6)新生界(Cz)
第四系(Q):广泛分布在沿海、河谷阶地、平原区域,岩性以黄土、砂砾石夹亚砂土组成。在本区头道沟、二道房、大四川金刚石矿区河谷阶地分布有近源的第四纪金刚石砂矿。第四系厚度1~10米。
223 区域构造
区内构造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它们在形成时代、分布形式和表现特点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对金伯利岩的产出和分布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区内褶皱构造不发育,总体上呈北东向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倾角5°~10°。在深大断裂附近,以近东西向小背斜、小向斜、小挠曲构造为主。
(1)区域断裂构造
复州河断裂(F1断裂)。分布于本区西北部,西南起自图幅外的长兴岛,向北东经三台子、达营子、潘大屯延伸到松树镇,总体走向北东50°。
金州断裂(F2断裂)。断裂南起大连湾,由金州向北经普兰店、瓦房店、至盖县,纵贯辽东半岛,是本区规模最大,切割基底较深的主要区域断裂。黄汲清认为它是岩石圈断裂。金州断裂是本区岩相建造的分界线,其东西两侧分为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东面为城子坦断块,西面为复州-大连凹陷,控制中新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地层的分布。该断裂也是区内岩浆活动的分界线:东侧以岩基状的中酸性侵入体为主,西侧以基性超级性岩脉以及金伯利岩浆侵入喷出为主。断裂可能形成于古元古代末期。据航磁解译,该断裂属基底断裂,由南北和北北东向断裂组成,区域上划分三段:南为金州-普兰店段;中为普兰店-瓦房店段;北为瓦房店以北段。金州断裂南段以北北东向断裂为主;中段以南北向断裂为主,主断裂两侧有北北东向断裂;北段以北北东向断裂为主。沿金州断裂带局部有正磁场呈串珠状、带状分布,反映有隐伏超基性岩的存在。该断裂以压扭性为主,具多期活动性,晚期活动具有不很强烈的张性或张扭性质。
图2-7 瓦房店地区ΔZ磁异常图
图2-8 辽宁瓦房店地区Δ化T极上延3千米等值线图
松木岛-松树镇断裂(F3断裂)。分布于本区中部,西南端起自松木岛,北东经大王沟、干河、李店、太阳沟、二道沟等地,总体走向北东35°~45°,延伸约40千米。其中以松木岛-大王沟地段断裂特征明显,规模大,走向北东30°~40°,倾向南东,倾角20°~40°。断裂带见蓟县系南芬组和桥头组地层逆掩于寒武系之上,在炮台—转山一带切割了早期北西向弧形断裂和东西断裂,在涝田沟、二道沟一带为断裂交汇部位,产出30号与42号贫矿岩管。
岚崮山弧形断裂(F4断裂)。由一系列NW向褶皱和断裂组成,分布在从普兰店向北西经三家子、炮台、高丽城子一带。断裂带内岩层强烈挤压,导致蓟县系、寒武系地层重复出现。该断裂被晚期北东向断裂切割。
(2)区域基底构造
瓦房店1:25万航磁测测区内除零星鞍山群基底出露外,其余大部分被震旦系、第四系和少量的古生界地层覆盖。
ZΔ磁异常图显示,瓦房店地区磁场比较简单,中间为一东西向的正磁场区(图2-7),异常值几十到100纳特(nT)。在马圈子和老虎屯之间,有一东西向的高值正异常区,数值达百余纳特,其南北两侧分别为东西走向的负磁场区,幅值一般为负几十纳特,异常形态比较规则。在南部老爷庙东西两侧的邓屯和小黄屯地区及北部潘大屯、杨树屯以北地区,分别有两个低值负异常区(异常值负几十纳特),在ΔT化极上延3千米的等值线图上,正负异常区更为明显(图2-8)。
本区由震旦系、古生界和第四系所组成的沉积盖层是无磁性岩石,因此区域磁场的上述变化特征,只能是鞍山群磁性基底的起伏变化所致。由此推断,上述正磁异常区应是结晶基底的隆起部位,在正磁异常最大值处,应是基底隆起最高,盖层最薄的地方。因此,盖层以下基底隆起最高的地方应在吕家屯一带和石家屯以东地区;另在西部张家屯以西也有一个次一级的隆起区。反之,在南部老爷庙东西两侧的邓屯和小黄屯附近是基底坳陷最深,盖层最厚的地方。
北部异常区在潘大屯到杨树屯之间以北,同样是坳陷最深的地方。从中央隆起到南北两侧坳陷中心的过渡地区,磁场呈现宽数公里的梯度带,对应基底隆起两侧的斜坡。对比T化△极异常图和上延500米,1000米和3000米异常图,正、负异常区南北界线基本没有变化。
上述三个异常区带的分布,反映了基底隆起坳陷和基底断裂构造的主要格架。总体而言,金州大断裂以西的大片震旦系盖层之下,由北向南几乎等距出现的10条东西向基底断裂,将复州坳陷的前震旦系结晶基底分割为北部的潘大屯-杨树屯坳陷,中间的吕家屯-石家屯隆起和南部的邓屯-小黄屯坳陷,且在南北两处坳陷和中间隆起上又有更次一级的隆中凸起和坳中凹陷,这就是瓦房店金刚石矿区的景观基底构造特征。据此,编制了瓦房店地区推断基底构造图,对纵贯测区南北的重力剖面(A-A1)做反演计算,推断的基底起伏形态见图2-9,显示出金伯利岩带和金刚石矿带分布与基底隆起之间的关系。
图2-9 A-A剖面重力反演结果
224 区域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发育齐全,酸性—超基性岩均有出露。岩性主要为辉绿岩、流纹斑岩、花岗斑岩、闪长玢岩、玄武岩、橄榄玄武岩、煌斑岩、金伯利岩等,其中辉绿岩、煌斑岩、橄榄玄武岩、金伯利岩呈脉状、岩床状产出,规模不大,沿北东、北东东向展布。基性-超基性岩体与金伯利岩在形成空间上、时间上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流纹斑岩。区内分布广泛,多以脉状和岩床状产出,宽度不等,一般在05~20米,最宽处可达50米,产状变化较大,一般走向为60°~80°,同位素年龄为095亿~137亿年,形成于晚中生代。
闪长玢岩。区内分布较广泛,规模变化也较大,多呈岩床状和岩脉状产出,在太阳沟出露面积最大,为35平方千米。
辉绿岩。出露广泛,几乎布满全区,以岩脉和岩床状产出,规模变化较大,岩床多呈北西—北东向分布,厚度30~50m;岩脉沿北北东向展布,宽度较小,对金伯利岩起破坏作用。
橄榄玄武岩。该类岩石与金伯利岩的形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多与金伯利岩相伴生产出,是本区寻找金伯利岩的找矿标志之一。该岩类主要呈脉状分布,局部也有管状产出;产状变化较大,以北北东走向为主。在马圈子该岩脉切穿9号金伯利岩脉,起破坏作用。
煌斑岩。区内分布较广,多数呈北东、北北东走向,常见有云煌岩、闪斜煌斑岩、橄榄煌斑岩等,形成时期较晚,在区内切穿金伯利岩脉(图2-10)。
图2-10 煌斑岩脉穿切金伯利岩
辽宁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产79种,矿产地约200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64种,产地552处,已开发利用的矿产约占已探明储量矿产的84%铁,菱镁矿,滑石,金刚石,玉石,大理石,熔剂灰岩,膨润土等矿产的蕴藏量名列全国前茅
铁矿:辽宁是全国铁矿集中产地之一,产地70处,保有储量10948亿吨,其中工业储量5648吨,占总量52%。矿石类型以含铁石英岩(贫矿)为主,矿体厚度大、埋藏浅,适于大规模露天开采。主要集中分布于鞍山、辽阳及本溪地区、约占全省总储量90%以上。主要生产矿山有鞍山齐大山南采区、齐大山北采区、眼前山(眼前山区)、东鞍山、大孤山;本溪南芬、歪头山、北台;辽阳弓长岭一、二矿区等。
锰矿:主要分布于辽西朝阳瓦房子及凌源太平沟、均为贫锰矿石、产地3处保有储量3814万吨,其中工业储量1134万吨,占总量的30%。
菱镁矿:主要分布于海城--营口一带,产地11处,保有储量256亿吨。其中工业储量112亿吨,占总量44%。
现在西阳台草道沟矿山是可以开采的。
矿山开采的相关法律,采矿权可以转让,但不能出租,承包开矿是可以的,承包方只负责开采,没有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发包方付劳务费。
矿山开采是指用人工或机械对有利用价值的天然矿物资源的开采。根据矿床埋藏深度的不同和技术经济合理性的要求,矿山开采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接近地表和埋藏较浅的部分采用露天开采,深部采用地下开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