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什么年代的没有眼珠?

玉雕什么年代的没有眼珠?,第1张

新石器时代晚期尚未出现典型真正意义上的臣字眼,但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中神人和兽面的眼睛多以重环作眼眶、眼珠,将眼眶左右拉出小豁表示眼角,这种目纹的结构初具臣字雏形,当为后世臣字眼的主要源头之一。

后石家河文化是臣字眼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此期目纹发达,人面形玉雕的眼眶均作梭形或桃核形,眼眶用减地阳线勾勒,亦有阴刻而为,有精雕之作把眼球肌肉打磨的圆润圆滑,质感强烈,然彼时眼球上不雕眼珠,虽未形成典型的臣字眼,但向其靠近了一大步。

殷墟小屯M331、殷墟小屯B4号探坑、新干大洋洲、长安张家坡M17、曲沃羊舌M1先后出土过五件人面形玉雕,以往被认为系后石家河文化遗物。

这五件的造型轮廓虽与后石家河文化人面形玉雕相类,但风格更为繁复、具体,特别是目部,形构成熟、精致,眼眶、眼珠、眼角俱备,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臣字形结构,眼眶接近枣核状,以阳线勾勒,内眼角短而略勾,外眼角较长且延伸,眼眶中下部饱满,下边沿圆凸显著,眼珠靠近内眼角,采用凸起半球或一线圈表示,整体形态圆润流畅,具有饱满张力。

相比之下,后石家河文化的目纹显的朴拙抽象。此外,这五件臣字眼人面的玉料也区别于后石家河最常用的青**、黄绿色玉,尤其张家坡M1、羊舌M1出土的两件为白色透闪石软玉制成,后石家河玉器中未见这种色调的玉材。故他们并非后石家河文化之物。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后石家河文化遗存中也的确未出土过具有典型臣字眼的人面形玉雕。

但这种臣字眼无疑是在后石家河文化目纹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臣字眼人面也与后石家河人面具有明确的源流关系。所以,这五件臣字眼人面的年代应晚于后石家河文化(后石家河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200年至前2000年)。以上五件臣字眼人面均出自晚商、西周、春秋的遗址、墓葬,但其风格显然不会属于晚商、西周或更晚,应是早期旧玉传世后代。

判定上述五件臣字眼人面的确切时代,可以参考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三组器物:

其一,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编号84ⅥM11:7),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四期,铜牌饰正面用大量碎小的绿松石方片镶嵌成兽面纹,兽面的眼睛为臣字形,梭形眼眶,眼珠以半球状绿松石表示。

其二,绿松石龙形器,02ⅤM3出土,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全器由两千余片各种形状的碎小绿松石片组合而成,龙巨首蜷尾,起伏有致,龙目为臣字形,眼眶为梭形,以平面弧凸的圆饼形青白玉作眼珠。

墓葬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三期,体呈鞭状,剖面为正方形,主体由四节组成,粗、细交错,粗节饰人面纹,细节饰花瓣纹,其中人面纹的眼睛为臣字形,皆以弧曲流畅的平行双阴线勾勒眼眶、眼珠。

以上三件二里头文化器物上均出现了典型的臣字眼,虽然由于材质和器形所限,尚未呈现出阳线眼眶这一特征,但三者和前文臣字眼的整体作风却高度一致。故殷墟小屯M331、殷墟小屯B4号探坑、新干大洋洲、长安张家坡M17、曲沃羊舌M1出土的五件臣字眼人面形玉雕的年代应与二里头文化二至四期相近,断为夏晚期、早商大致不误(约公元前1750年至前1530年左右)。此为后石家河玉文化因素在夏商时期的演变。可以认为,夏晚期、早商是臣字眼的形成期。

商代晚期是臣字眼发展的高潮阶段,其主要施用于人物、鸱鸮、龙、虎、熊、牛、羊、马、兽面之上,相比同时流行的圆形眼、方形眼,臣字眼的等级更高。本期臣字眼与早商具有明确的源流关系,但风格发生变化,晚商臣字眼均以参差断续、深浅不匀、刚直方折的线条勾勒,轮廓曲折粗犷,从而凸显了一种威慑肃穆的狞厉美感,这与夏晚期、早商采用圆润工整阳线勾勒的目纹明显不同。此外,晚商臣字眼的眼珠多位于眼眶中段,亦有眼珠偏向外眼角者,重心较夏晚期、早商上移。

此期臣字眼复可区分为四类:其一,眼眶由两条近乎平行的阴刻线勾勒,眼珠为浮雕凸出的正圆形。其二,眼眶由两条近乎平行的阴刻线勾勒,眼珠为阴刻而成的重环状。其三,眼眶为单阴线刻划,眼珠亦为单线圆圈纹。其四,眼眶为阳线勾勒。

西周以降,臣字眼开始变形,臣字的各种特征逐渐淡化,眼眶均以流畅的弧线勾勒,眼珠为跳出眼眶轮廓的正圆形,眼角显著拉长延伸,前眼角线通常回勾,整体具有一种圆曲流畅、飘逸柔美的效果,颇具神韵。

西周中晚期出现一种眼角线拉长的不规则菱形目纹,其实为臣字眼省略眼珠。

需要指出的是,曲沃晋侯墓地出有一件神人纹玉戈,戈为商代特征,但器表神人纹具有西周中期风格,显系商玉西周添工之作。神人的眼眶为倒元宝状,上缘以阳线表现眼皮,重环形眼珠位置眼眶中部,这是典型的臣字眼。但勾勒轮廓的线条规则流畅,从而使目纹达到一种饱满圆润的美感,这区别于晚商那种参差断续、刚直方折的臣字眼,此器实为周人的一种复古作风。

东周时期,臣字眼不复流行,肖生造型的目部多以圆形、椭圆形、菱形表示。但战国中晚期,直至西汉中期,目纹摆脱了以往简单几何图案的束缚,形构变的复杂,强调质感,出现了两种眼形:

其一,拉长眼梢的梭形目,主要见于战国中晚期玉龙佩之上。

其二,眼眶作杏仁形或水滴形,内眼角加琢一道回卷短线,外眼角长且延伸,多以斜碾法磨去眼眶周围的底子,且打磨的圆润光滑,使眼球肌肉隆起,栩栩如生,通常雕出瞳孔,主要见于战国晚期、西汉玉龙佩、双龙首玉珩、玉虎之上。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其实是以时间年代为划分线的,比如高古玉器,红山玉器,良渚玉器,春秋玉器,秦汉玉器等等,也远不止八个时期。

如果一定要划分为八个时期,个人认为,可以按照功能用途划分,这个纯属个人原创(不成熟)见解,教科书,百度,是无法给你这样的答案的。

1 ,神器时期,高古时代,原始人认为玉器通灵,可以使人与神沟通,一般为巫师,祭司所用。

2,圣器时期,红山时期,人认为玉可保人精神不灭,灵魂不朽,为葬器使用。

3,礼器时期,春秋时期玉器作为祭天地的礼器所使用。

4 ,贵器时期,秦汉时期玉器为贵族专用,不到一定身份地位,无法使用。

5,德器时期,唐宋时期,人们承袭了君子以玉比德的传统,以玉为品德的象征,高贵脱俗。

6,量器时期,以明代为代表,玉器被大量制作鱼龙混杂,作为商品进行贸易。

7,精器时期,以清代乾隆为代表,精工细作,巧夺天工,成就了不少经典,影响至今。

8,杂器时期,就是现代,真的,假的,美的,丑的,充满炒作和潜规则,让人莫衷一是。

玉器鉴别年代,大致通过以下几点去看:

1,器形和主题纹饰,这是玉的衣服,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审美,有独特的器形和纹饰,是断代最典型的依据。

2,加工工艺,器物在制作过程中,会留下雕琢,抛光,钻孔等痕迹,通过这些痕迹,有经验的人可以判断当时用的是什么工具和加工工艺和主题纹饰去比对,看年代是否相符。

3,玉器制作出来,经过了佩戴,收藏,掩埋等,随着时间的延续,会在表面形成包浆,也是比对年代特征的一个佐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914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