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的等级如下:
1、紫僵:身体呈现紫色。死后身体呈紫色,现代科学认为,身体呈紫色是因为身体中有一种毒素,血液被染成紫色死后蔓延到全身。
2、白僵与黑僵:尸体的颜色呈白色或黑色,毛色是黑色或白色。白僵尸的行动迟缓,它极怕阳光,也怕火,怕水、怕鸡、怕狗。
3、绿僵:尸体散发出的尸气和僵尸的身体为绿色。跳跃极快,不怕人,不怕家畜,唯独只怕阳光。
4、毛僵:尸体身上长出毛发,是铜皮铁骨,修为越高,身体越结实。行动敏捷,跃屋上树,纵跳如飞,不畏惧凡火,不畏惧阳光。
5、飞僵,是修炼有成的千年僵尸,飞僵擅长法术,身体不坏,因为这种僵尸能飞,所以称之为飞僵。
僵尸介绍:
僵尸(Jiang Shi):顾名思义,僵硬的尸体,特指人的尸体,由于近代影视的渲染,人为设想而给予了超自然色彩,这与民间传说密切相关。属中国民间传说之鬼怪,无证据表明其存在,纯属娱乐设想。与僵尸相似存在的外国鬼怪,有吸血鬼、丧尸等。在国外被戏称“跳跃的吸血鬼或丧尸”(Hopping Vampire or Zombie)。
近代香港著名演员林正英自创演绎的僵尸系列影视,极大增强广大民间观众对僵尸传说的宣传力度和印象。
必须指出,僵尸是存在的(人类死亡后当然成为僵硬的尸体,却永远不会动了)。但是并没有民间传说和影视中演绎的那种特殊表现,因此以正确的科学态度对待人的死亡现象是关键,并非人云亦云,自己吓自己。不过是人们少见多怪罢了。
蚕白僵病是由白僵菌寄生于蚕体内引起的一种真菌病。
以病死蚕尸体干涸硬化并被白色孢子覆盖为特征。蚕僵病种类很多,分别由不同科、不同属真菌寄生蚕体引起死亡,死亡后因蚕尸体硬化不易腐败而称为僵病或硬化病。通常以僵化尸体上大量分生孢子的颜色来命名,如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赤僵病、灰僵病、草僵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常见。我国把其列为三类动物疫病。
小说、戏剧中僵尸元素很多,其中还将许多僵尸进行等级划分,认为僵尸也是能够进化升级的。古代是怎样划分僵尸等级的?僵尸的进化最终形态又是怎么样的?
对于僵尸,最熟悉的莫过于现代影视剧中的清代僵尸,可其实关于僵尸的传说在古代也有。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尸变》、《喷水》,就都是关于僵尸的。
此外,袁枚的《子不语》可以说是古代记录僵尸最多的著作,什么《僵尸抱韦驮》、《僵尸夜肥昼瘦》、《焚尸》都出自其中。同时,袁枚应该还是最早将僵尸进行等级划分的人之一,他的僵尸等级划分法也是影响巨大。
“地中有游尸、伏尸、不化骨三种,皆无棺木外袭者。游尸乘月气,应节而移无定所;伏尸则千年不朽,常伏地;不化骨乃其人生前精神贯注之处,其骨入地,虽棺朽衣烂,身躯他骨皆化为土,独此一处之骨不化,色黑如玉,久得日月精气,亦能为祟。”
“不管是最低等的紫僵,还是最高等的不化骨,均可进化为旱魃;旱魃又可再进化成究极形态――辍薄/p>
按照袁枚的划分,首先是紫僵、白、绿僵,再到游尸、伏尸、不化骨(人死后身体某些部位因为精神灌注而使其部位尸骨不化,这一块不化的骨头便被称为不化骨,色黑如磐石)。
后来又是旱魃、最后再进化为辍/p>
而现代的一些小说戏剧中的划分又与之另有不同,其中就有僵尸六级划分法:
第一级是“白僵”,尸体入养尸地后,一月后浑身开始长茸茸白毛,这类僵尸行动迟缓,怕光、怕火、怕水、怕鸡、怕狗、甚至怕人;
第二级是“黑僵”,白僵若饱食牛羊精血,数年后便会脱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黑毛。
此时仍怕阳光和烈火,行动也较缓慢,但开始不怕鸡狗,一般黑僵见人也会回避,只在人睡梦中吸食人鲜血。
第三级为“跳僵”,亦叫“跳尸”,黑僵纳阴吸血数十年后,黑毛脱去。以跳代步,且跳步快而远。
仍光,不怕人也不怕任何家畜。
第四级“飞僵”,亦称“飞尸”。由跳尸纳幽阴月华而演变,往往是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的僵尸,行动敏捷。
第五级僵尸名为“魃”,又称“旱魃”“火魃 ”“干魃”。
最后一级则是僵神,不再是“尸”,已是魔。
想了解更多历史趣闻,欢迎订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