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上可划分为松散堆积物和坚硬岩石(基岩)两大类。松散堆积物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区,其厚度从山前数米向东南逐渐加厚至数百米,主要为各类壤上、砂壤土、砂、卵砾石。坚硬岩石多出露在山区,主要有岩浆岩类(又称火成岩)、变质岩类、沉积岩类。平原地区基本是松散堆积物。而西部和背部山区主要是岩浆
北票市的巴图营子乡、长皋乡和西官镇。这几个地方的树化玉石最好,巴图营子乡的树化玉以产量大闻名,长皋乡经常可以见到一些特殊品种的树化玉。树化玉树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
我国钻石有三个产地:辽宁瓦房店、山东蒙阴-临沭、湖南沅水流域。都是金伯利岩型,但湖南尚未找到原生矿。其中辽宁的质量好,山东的个头较大。
其它单晶宝石成规模的有山东昌乐蓝宝石,吉林、河北的橄榄石,新疆阿尔泰伟晶岩型的海蓝宝石、碧玺、黄玉、锂辉石,新疆、四川、江苏等地的石榴石,江苏、内蒙、吉林、河南、广西、甘肃等地的水晶。
玉石是我国的特色。种类多,储量大,使用历史悠久。除翡翠外,其它几乎都有产出。我国有“四大名玉”和“四大印章(雕刻)石”之说。
前者有和田玉、岫玉、独山玉和绿松石,后者包括福建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浙江昌化石(含鸡血石)、内蒙巴林石(含鸡血石)。和田玉是软玉,而我国软玉产地除新疆和田-且末-若羌一带外,还有辽宁岫岩、新疆玛纳斯、四川龙溪、台湾花莲、江苏溧阳。
岫玉主要指蛇纹石玉,产地除辽宁岫岩外,还有青海的祁连玉、广东的南方玉。独山玉是斜长岩质玉,仅产于河南南阳。绿松石主要产于湖北郧西-郧县(云盖寺最著名)一带。四大印章石主要是由地开石、叶蜡石、高岭石等粘土矿物组成。其中鸡血石含红色的辰砂。
除了这些著名的玉石,我国还产许多杂玉。如石英岩玉就有北京的京白玉、河南的密玉、东陵石、贵州的贵翠、山东的郎牙玉、新疆的卡瓦玉、河南、陕西的虎睛石、新疆、黑龙江、内蒙、辽宁、台湾等地的玉髓、玛瑙、芙蓉石。
此外,还有青海、北京、陕西的桃花石(蔷薇辉石)、四川、新疆的蓝纹玉(方钠石)、广东石碌、湖北铜绿山的孔雀石、新疆、陕西的丁香紫(锂云母)、江西、湖南、浙江的萤石以及几乎我国各大区都产的大理岩(汉白玉)等。
有机宝石中珍珠我国的产出量较大。在全球天然珍珠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我国的养殖珍珠显得一枝独秀,产量很大,遗憾的是质量不如日本的好。红珊瑚主要产在台湾海峡(世界上质量最好的是地中海的红珊瑚)。琥珀、煤精我国辽宁抚顺的都有质量好的。
总的来看,我国在世界上可以称为“玉石大国”、“珍珠大国”。养殖珍珠的质量有待于提高。
我国的宝玉石矿种及其分布表:
金刚石:
钻石:辽宁瓦房店,山东临沭、蒙阴,湖南沅水流域
刚玉类:
蓝宝石:东南沿海一带,包括山东昌乐、辽宁宽甸、江苏六合、福建明溪、黑龙江、吉林、海南等地
红宝石:安徽、云南、西藏、青海
锆石:
白锆石:福建明溪、黑龙江
红锆石:海南蓬莱
绿柱石:
海蓝宝石:新疆、内蒙、湖南、云南、福建等
电气石:
橄榄石:
橄榄石:吉林、河北、山西
金红石:
金红石:山西、四川
石榴石:
紫牙乌:四川、新疆、青海等9省
翠榴石:新疆、四川
绿碧玺:内蒙
彩色碧玺:新疆
金绿宝石:
金绿宝石:湖南
铁铝榴石:吉林
镁铝榴石:江苏、黑龙江、辽宁
萤石类:
软水紫晶: 江西、湖南、内蒙等地
软水绿晶:浙江、河南、甘肃
石英及石英岩:
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室、木兰石、华安玉
福建、浙江、内蒙、福建、河北
辰砂:
鸡血石:浙江昌化、内蒙巴林
碳酸盐岩类:
冰洲石:贵州、四川、吉林
夏珠玉:四川
珍珠:
海水(养)珠:广西合浦、广东、福建沿海
淡水(养):江苏、浙江、湖南、江西
珊瑚:
红珊瑚:日本-台湾一线沿海
琥珀:
琥珀:辽宁抚顺
煤精:
煤精:辽宁抚顺
水、紫、烟、茶、墨晶:河南、云南、广西、吉林、甘肃、内蒙等地
芙蓉石:新疆、内蒙、江西
贵翠、东陵石、密玉、郎牙玉、京白玉、卡瓦玉:贵州、河南、山东、北京、新疆
玛瑙:黑龙江、内蒙、辽宁、江西、广西、河南、新疆、浙江等地
蓝玉髓:台湾
虎睛石:河南、陕西
辉石玉:
柴达木玉:青海
蔷薇辉石:
桃花石(粉翠):北京、青海、陕西
辉长岩:
独山玉:河南南阳
角闪石质玉:
和田玉、玛纳斯玉、台湾玉、龙溪软玉、岫岩老玉、溧阳玉、青海软玉
新疆和田-若羌、新疆玛纳斯、台湾花莲(猫眼效应)、四川龙溪、辽宁岫岩、江苏溧阳、青海
长石类:
天河石:河南南阳
独居石:
独居石:湖南
绿松石:
绿松石:陕西、河南、湖北
孔雀石:
孔雀石:广东、湖北
锂云母:
丁香紫:新疆
方钠石:
蓝纹石:四川、新疆
蛇纹石质玉:
岫玉、祁连玉、南方玉、鸳鸯玉、蓝田玉、泰山玉、香石
辽宁岫岩、青海祁连山、广东、山东、四川、陕西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名四大玩石(太湖石、灵璧石、英石、昆石)之首,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最为著名。《明一统志》记载:“苏州府洞庭山在府城西一百三十里太湖中,出太湖石。以水中为贵。形嵌空,性湿润,扣之铿然。在山上者枯而不润。”明代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清一统志》:“鼋头山在县西南,亦洞庭支岭也。山产青石。有天然玲珑者。谓之花石。”
《博物要览》记载太湖石“其质纹理纵横,连联起隐,与石面遍多坎坷,盖因风浪冲击而成,谓之子弹窝。扣之有声,多峰峦岩壑之致。”可见古人对太湖石的形成已有了理性的认识。正是由于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石灰岩在缓慢的濯软留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若含有三氧化二铁及多种成分的胶结物的碳酸岩角砾被溶蚀,则会形成数量稀少的红色及**的太湖石,多分布在南京郊区及镇江句容一带。
太湖石的采集非常艰辛,尤其是水石的凿取。《云林石谱》云:“采人携锤錾入深水中,颇艰辛,度奇巧取凿,贯以巨索,浮大舟,设木架,绞而出之。”宋代在巨型太湖石的搬运中,为确保其完整无损,创造了麻筋杂泥堵洞法,此法安全可靠,至今尚可应用。
太湖石作为一种被溶蚀的石灰岩,以长江三角洲太湖附近的溶蚀石灰岩最具代表性,此外太湖石的产地还有安徽太湖县、北京房山、山东临朐等。
(1)江苏太湖石(图26):原产苏州洞庭山太湖边,由于长年水浪冲击,形状奇特竣削,多窟窿和褶皱纹理。古人云:“错落复崔巍,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太湖古称震泽,又“笠泽”,是古代滨海湖的遗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今颐和园、圆明园等封建皇家园林中的美石多为江苏太湖石(图27)。
(2)安徽太湖石(图28):产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太湖县,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呼应。辞赋大师潘承祥先生在《太湖赋》中提到:“煦风飘飘而至,怡人之姿;瑞雪皑皑莅临,丰年之兆。奇山异石,皆是而比比。”学者王泽生评价道:“景乃石之太湖蕴也”。安徽省巢湖市所产巢湖石,因形似太湖石,也被称为巢湖太湖石。
(3)房山太湖石:也称北太湖石,产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该石为石灰岩,形状大体与南方太湖石相似,具有太湖石的涡、沟、环、洞的变化。密度比南方太湖石稍大,扣之无共鸣声,多密集的小孔穴而少有大洞,体态嶙峋透露,质地坚硬,一般用作修筑叠石假山。因多埋于红色土层,新开采的多呈土红色、橘红色、土**,日久后表面带些灰黑色。质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和南方太湖石外观的轻巧、清秀、玲珑有明显区别。
(4)临朐太湖石(图29):产于山东临朐县五井镇一带,赋存于早—中奥陶世马家沟组北庵庄段,岩层裸于地表,岩性为溶蚀微晶灰岩,太湖石成因为地表水和地下水长期对灰岩进行差异性溶蚀所致。大者雄伟挺拔,气宇轩昂;小者玲珑多姿,质朴俊逸,汇聚了我国北方太湖石的精华。
黄蜡石出产真腊国(今柬埔寨)及广东潮汕、台山等地,属矽化安岩或砂岩,含铁石英。其油蜡之质感源于石英,而其颜色则来自氧化的铁质。目前我国的玩石家认为质最优的“黄蜡石”产于广东潮州、饶平、台山和八步。
黄中透红或多色相透加上大自然变化形态差异确定它千差万别的价值。黄蜡石之所以能成为名贵观赏石,除其具备有湿、润、密、透、凝、腻六德外,其主“色相”为黄也是其重要因素
黄蜡极品冻蜡是继田黄石后的新贵,好的冻蜡可与田黄竞美。
这块只能算是中等是黄蜡石,油脂感厚,但黄度不够,黄蜡石色泽乃以“黄”为贵,颜色愈鲜艳、愈纯正、愈稀有为上品。如你所说大小,原石价格在800左右。但不排除,今后矿石贫乏后,暴涨出现。建议暂时自己保存为好。
要真正与观赏石交朋友,爱石者只有亲临现场(产地)去寻找、采集观赏石,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充分的满足、深刻的体会和更多的收获。寻找观赏石应具备的要素是:
①要有艺术鉴赏力。观赏石是大自然造就的天然艺术品,寻找观赏石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过程。要做到善于发现,就要有一定的艺术、文化修养。
观赏石是在长期复杂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的,是天然艺术品。一些地质工作者对观赏石的形成过程、产出规律和成因并不陌生,但往往不了解观赏石的艺术性,而对一般藏石爱好者来说,往往只强调其艺术性,但不知形成观赏石这种艺术性的奥秘。所以只有走科学与文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在标本的寻找、收集和赏析中,从其造型、纹理、图案中产生出无限的联想,高度认识到观赏石的丰富内涵。
艺术鉴赏力的提高,主要是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培养热爱自然、投身自然的品质。历代不少有价值的观赏石多出自文化名人;当今从事美术工艺、雕刻绘画、摄影创作、根艺制作及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人,也多能较快地转向从事观赏石领域的研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们知识面的广博和鉴赏力的高超。
②热爱大自然,勇于踏遍干山万水。我国国土辽阔(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6%),地质条件及自然地理条件复杂。有距今20多亿年前的太古代一直到几千万年、几百万年前形成的中生代和新生代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有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造就的丰富的观赏石资源。高原、山区、盆地、丘陵、平原以及湖、海、江、河都可以成为各类观赏石的蕴藏之地。就连沙漠戈壁也同样可寻到独具特色的观赏石。在这丰富资源的大地上,只要观赏石爱好者勇于跋山涉水,在大自然中不懈地寻找,就一定有所收获。节假日外出郊游或垂钓江河都有采集到观赏石的机会,特别是山区具有砾滩的河谷地带,获得观赏石的可能性更多。
③掌握地质条件与观赏石的内在联系。观赏石的种类、质地、块度大小、颜色、纹理等等特征,都取决于一定的地质条件。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例如:想找火山弹就必须到火山口附近地带去,而且火山所喷出的岩浆,必须具有含铁镁质较高、二氧化硅相应较低(基性岩浆)的特征;又如表面具有网状脉穿插的观赏石多是岩石受到断裂构造(断层或节理)改造后,矿物质沿裂隙或角砾间的空隙充填沉淀而成,寻求这类观赏石就应到断裂构造发育的地区去找;再如闻名世界的蝙蝠石(或称石燕石),只产在我国华北地区距今5亿多年(寒武纪)的沉积岩中,是一种三叶虫尾甲化石。以上所述,就是观赏石形成时间的专属性,分布产地的区域性。即一定的观赏石只能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和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才能形成。所以,要有效地寻找种类较全,收藏价值较高的观赏石标本,就应该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基本地质知识。
对广大观赏石爱好者来说,必须尽可能学习一些地质学基础知识。有了初步的地质学知识,不仅有助于寻找观赏石,而且还有助于解释石品的形成原因(地质成因),从而能科学地透彻理解标本中的每种特征是如何受自然力造就而成,分析和追溯它的形成历史,这样,赏石的意境就更上一层楼了。这种利用当今的地质现象,去解释已经逝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地质作用的方法,称之为“推今及古”的现实主义思维方法。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地球自身的引力、重力、自转能量、地球的热力等等以及受太阳的引力、热力、日月潮汐力等等所引起的地壳物质(主要是各种岩石)的变化和运动的复杂过程。
从地球形成算起,已经46亿年了从远古时代起,地质作用就在每时每刻不断地进行着,改造着地壳岩石的面貌。新的矿物、新的岩石不断产生,并不断地被地质作用再次改造,这样经历了将近30亿年。真正的人类(智人)还没有出现的这段时间就叫做“地质历史时期”(简称地史时期)。在被人们收藏的化石观赏石中,绝大部分是距今几亿年前(古生代)的无脊椎动物和低等植物化石;还有距今6000万年至2亿年前(中生代)的脊椎动物,特别是爬行动物和较高等的植物化石;也有距今几十万年至距今五千万年前(新生代)的哺乳动物和高等植物化石。
地球的成分、组成、结构、状态十分复杂,地球内部的及表层的物质运动包含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复杂运动形式,有上千度高温的炽热和复杂成分的熔浆,有冰天雪地的冰冻世界;有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有水深万丈的海底深渊,有常温常压的地表条件,也有高温高压的地下条件,表明了地质作用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复杂过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