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是差不多的,只是瓣数的多少而已,其中五瓣六瓣最普遍,四瓣和七瓣价格略高一些。不同瓣数的金刚菩提佛珠含义不一样。
四瓣:保证你不受疾病的困扰,帮你避开天灾。越大的四瓣越好。(喝它泡出的水,将它带在身上,可以预防许多疾病)
五瓣:给家中创造平静的环境,保持平和的心态。同时可代表宇宙时空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象征着事物一种完美存在的状态。(诸大圆满)
六瓣:对生意上有很重要的帮助,增加钱财。(对做生意十分有利)
七瓣:带给你成功,增加你的金钱和声望,保佑立足于不败之地。(对开公司的人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帮助游荡的人找到稳定的工作)
一、佛珠的历史
佛珠的梵文原语有几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数珠。
(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珠鬘之义。(三)japa-ma^la^,念诵鬘之义。
(四)aks!a-su^tra,意译为珠之贯线。盖梵语ma^la^(或 ma^lya)乃‘鬘’之意,印度人自古即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习,由是遂演变成念珠之使用。
佛珠如同佛教一样来自印度,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后来演变成佛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佛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而佛教是公元前500多年才产生的)。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佛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佛珠。中国有关佛珠的记载,是《续高僧传》说隋唐时代的道绰大师,教人们拿着念珠持诵三宝名号。
佛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佛珠的记戴。 而佛经记戴佛珠多出於后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佛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佛珠的包括: 「木槵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佛珠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 。
二、佛珠是佛在世时产生的么需要有历史跟据的回答最早不好说,至少出土公元二世纪的“龙王皈佛”造像上,脖子上就有佛珠。有记载的是《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下面的是历史资料:
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来贯穿一定数目的珠粒,于念佛或持咒时,用以记数的随身法具。其梵文原语包括四种意义:
(一)pa^saka-ma^la^,音译“钵塞莫”,意译作“数珠”。
(二)aks!a-ma^la^,音译“阿叉摩罗”,意译作“珠鬘”。
(三)japa-ma^la^,音译“渣巴摩罗”,意译作“念诵鬘”。
(四)aks!a-su^tra,音译“阿叉修多罗”,意译作“珠之贯线”。
而梵语ma^la^是“鬘”的意思。佛珠的起源,通常来讲是由于古印度人有缨珞鬘条缠身的风尚,沿袭至后世,遂逐渐演变成为佛珠。
在佛教经典中,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所载佛陀对波流离王的开示作为通说。经云:
佛告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摩、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王大欢喜,遥向世尊头面礼佛云:大善!我当奉行。即敕吏民营办木槵子,以为千具,六亲国戚皆与一具。王常诵念,虽亲军旅,亦不废置。
由此可知,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的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应是佛教当中佛珠最初的起源了。
应当指出的是,佛珠虽然已经成为佛教徒的一项重要标志,但若溯其本源,佛珠并非佛教所创用。如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毗湿奴派,很早便有持珠的记载。这在出土文物中,便有例证,如在印度出土的公元二世纪“龙王皈佛”造像上,有一尊婆罗门像,其颈上是挂有串珠的。
在我国,国人知道佛珠这一称谓,最早应始于东晋(317—420)时翻译的《木槵子经》,只可惜译者的名字已经失佚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两晋时期异域僧侣来华者甚众,这些外国沙门中必然会有携带佛珠的。
延至唐代,在佛教大兴的时代背景下,记载有关佛珠的经典被广泛传译,先后有天竺僧人阿地瞿多译的《陀罗尼集经》、宝思惟译的《校量数珠功德经》、不空三藏译的《金刚顶瑜伽念珠经》、义净三藏译的《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等诸多经典。
至此,佛珠开始在朝野上下、僧俗之间普遍流传开来,如《旧唐书·李辅国传》载:
辅国不茹荤血,常为僧行,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
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甘肃敦煌莫高窟中,保存下来有一尊十六国时期(304—439)的泥塑弥勒菩萨像,便是一尊颈部挂有佛珠的造像。此外,在日本保存下来有《佛像图鉴》一书,其中绘制的唐代高僧像,使用佛珠者比比皆是。可以肯定地说,唐代以后,国人使用佛珠已经是相当普遍了。
三、日本佛珠(念珠)规格尺寸,历史等等类别:念珠 宗教:佛教 净重:01 品牌:黄氏珠宝 尺寸:8mm 《陀罗尼集经》卷二 金、银、赤铜、水精、木槵子、菩提子、莲花子等七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 菩提子、金刚子、真珠、莲花子、金银诸宝、及以上诸材和合等六种。《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 香木、石、铜、铁、水晶、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
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今但以《般若经》中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为例,加以说明。金:在佛经中被称为“苏伐罗”。
“五金”当中,金黄、银白、铜赤、铅青、铁黑各有所表,故又被称为黄金,列为五金之长。在《翻译名义集》中,解释说:金有四义: 一色无变,二体无染,三转作无碍,四令人富,以譬法身常、净、我、净四德耳。
因其具有久埋不变、百炼不轻的特性,所以历来为人们所珍爱,以黄金制成的佛珠更加显示出主人尊贵的气质。银:在佛经中被称为“阿路巴”,是贵重金属之一,《说文解字》中说: “银,白金也。”
古人以白金为银,是从其颜色上而言的,与现代所说的“白金”(铂,符号Pt)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金属,银色净白而闪闪有光,但却很容易氧化而形成一层“黑垢”,必须要经常洗抹。才能保持光亮如新,以白银来制做佛珠,如经久不用,便会黯然失色,给人有一种“时时常捻掐,勿使生垢埃”的推动作用。
琉璃:在佛经中,常作“吠琉璃”,在《一切经音义》中解释说: 所言琉璃者,梵语宝名也,须弥山南面是此宝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 。如此看来,琉璃指的是一种青色带光的宝石,其最大的特性。
是具有“同化”作用,即任何物品,接近了琉璃,就会被琉璃的颜色所同化。故而采用琉璃制造的佛珠,亦代表了诸佛“同化”之德,更加被广大佛教徒视若珍宝。
砗磲:在佛经中被称作“牟婆洛揭拉婆”,根据《增广本草纲目》记载,砗磲是海中大蛤壳内白晰如玉的物质,因其壳上有深大的沟汶,犹如车轮之渠,故称为砗磲,只不过后世以来,将白色的珊瑚和白色贝壳制品,均通称为砗磲了。在“七宝”当中,砗磲是白色的代表,用砗磲制做的佛珠代表了心地的无染,同时还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被外境所转,岂不美哉。
玛瑙:在佛经被称为“摩罗伽隶”,是次玉石的一类,由结晶石英、玉髓及蛋白石的混合物构成。因玉髓有红、黄、白、灰等各种颜色,故玛瑙亦呈现出种种美丽的色彩和纹理。
周履靖所著的《格古要论》说:“玛瑙以红多者为上,其中有人物、鸟兽形状者最贵。有锦花者,谓之红玛瑙;有漆黑中一线白者,谓之合子玛瑙;有红白相间者,谓之截子玛瑙;有红白杂色如丝相间者,谓之酱斑玛瑙。”
由此可知,玛瑙的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用它来制造佛珠,一定是非常华美了。琥珀:在佛经中被称为“阿湿摩揭婆”,而在中国古书中常作“虎魄”。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琥珀条”称:“虎死则精魄入地化为石,此物状似之,谓之虎魄”。其实,这种解释是极端错误的。
琥珀原是一种树脂,经过几千万年的埋藏,加之地壳运动石化而成。磨擦会产生静电,可吸附纸片等小物体,入火则燃,嗅之有香气。
琥珀的种类相当繁多,现代的珠宝鉴评家,往往将透明而呈金**的琥珀称为金珀;橘黄而不透明的称为蜡珀;呈朱红色的称为血珀;黑色而不透光的称为翁珀;内里夹含有木屑、花草的称为花珀;用肉眼垂直平视呈现黑色,在光线照射下则呈现红亮光点的称为玺珀。琥珀象征着尊贵、吉祥。
且可预防惊吓,历来被达官贵人、富豪之辈视为珍物。用琥珀制成的佛珠,实为佛弟子用以供佛、念佛的最佳圣物。
珊瑚:在佛经中被称作“钵摆娑福罗”,属于一种有机质宝石。其实珊瑚是海中的一种腔肠动物——珊瑚虫,结合营生所分泌出的石灰质。
日久成为一种共同的躯体。因其形状像树枝,古人误以为是植物,故又称为珊瑚树。
在《翻译名义集》中曾提到珊瑚及其产地:珊瑚,梵语钵摆娑福罗,外国传曰,大秦西南涨海中,可七八百里,到珊瑚州,州底磐石,珊瑚生其上,人以铁网取之 。珊瑚的颜色主要有红、白、黑三种,因为它经历了千百年的自然形成,许多宝石鉴评家都认为它的价值很高。
以珊瑚制造的佛珠具有驱邪、避祸、逢凶化吉的功能,一向深受人们喜爱。佛珠的质料,除了上述的“佛教七宝”以外,可用五大类别加以划分:(一)菩提类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
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榖的草本植物。其具体相状是: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
如珐琅质,因多用念佛之数珠,故又称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 。现今,菩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代表着“觉悟‘的含义。
《大唐西域记》云: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 而以菩提树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
四、佛珠指的是什么佛珠,又叫念珠,是佛教徒念佛时用以计数和束心的工具。
据佛经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 1080粒。这种念珠因太长,或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及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上做装饰, 此外极少人使用。
上品的念珠为108粒(密宗彳了者为110粒),中品为54粒,下品为27粒;另有 42粒、21粒、14粒及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共9种。 佛教念珠的粒数各有其不同的含义: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108粒是表示 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54粒的,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 粒的代表菩萨修行中的42个阶位;27粒的,是表示声闻之二十七圣贤;21粒的,是佛教中代表 本有的十地,与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的,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 觉)。
其余36、18等粒数的佛珠,有的是为携带方便,分108数的1/3,或1/6而已;有的则是外 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18种神通变化,别无其他深意。
五、橄榄核手串有多少年的历史很久了,具体有多久都没有搜索出来。
橄榄核手串,现在是文玩界最受宠的手串,收藏玩家们对这它都青睐,受到玩家们的一致好评,是很容易盘玩,上手也很快的手串,它真的那么好盘么,我给大家总结几个问题~
1、入手核子如何选择:
现在文玩市场,橄榄核的挑选也很重要,如果你自己挑选的好,就很容易上色,你也会更有信心的再次盘玩,我们核子种类不少,铁核和油核,它们区别就要靠外型来看了,铁核硬度可以,开裂就很少。
2、新手给橄榄核上油问题:
玩橄榄核手串,不要用汗手盘玩它,你的手油很大,容易使手串有污迹,不好清理,洗干净的手上手盘,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新入手核子,不上油也可以,因为它油性现在很好。橄榄最重要就是多盘多玩,就可以包浆很快。
3、新手想让它迅速包浆问题:
大家想想,刚买橄榄核,怎么可能就迅速包浆呢。你准备入手就应该,学会耐心盘玩,让时间证明自己的努力,心态是最重要的。
降龙木佛珠4龙眼是一种特殊的珠宝饰品。它由四颗龙眼木珠串联而成,每颗珠子都是由龙眼树的根部制成,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神秘感。此外,龙眼木还有很多种功效,如可以平衡身心灵,招财纳福,避邪辟邪等等。因此,降龙木佛珠4龙眼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宗教意义的饰品,能够给人带来平静、安宁和祥和的感觉。此外,它还有很多不同的款式和颜色,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非常适合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总之,降龙木佛珠4龙眼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珠宝饰品,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美化自己的外表,还能够给人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问题一:道教有佛珠吗? 现如今,念珠无论作为一种宗教修持的法器,还是作为追求时尚的人们的一种装饰品,都非常流行。那么说起念珠,很多人将她与佛教划上等号,更美其名曰“佛珠”,而并不知道,道教的修持也有用到念珠。真应了那句“世间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谚语。可确实如此吗?事实上,恰恰相反。
念珠并不是佛教所创制,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中并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而佛经记戴的念珠多出于隋唐后期的大乘佛教(尤其是密教)经典,如《佛说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南传的原始佛教,如现今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的佛教徒亦极少有持念珠者。在中国佛教中最早使用念珠,并有明确记载的是唐代净土宗道绰和尚,道宣《续高僧传》记载:道绰生于北齐河清元年(562年),他每日念阿弥陀佛七万遍为限。并广劝道俗信众称念,以麻豆等记数,每一称名便下一粒,念念相次,累积得数百斛。其中最上的念得豆量八、九十石,中等的念得五十石,最少的也念得二十石。後来他又教人穿木患子作数珠以为数法,而且自己亦穿制念珠送给四众以作念佛之用。
念珠(也称数珠)在各个宗教的修持上基本都有用到。除了中国本土的大乘佛教以外,道教、天主教、 教、印度教、锡克教等等宗教都有自己的念珠,如道教的念珠,有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颗,是用来念诵《圣母玫瑰经》, 教的念珠,有33颗,转三圈正好是99,是用来念诵“ ”的九十九个名字,佛教的念珠一般有108颗,代表除灭108种烦恼。随着宗教的不同和珠子数目的区别,赋予了念珠独特的含义。
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称之为“流珠”。《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又,《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相应”思想,流珠在人的身体当中也另有所指,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内炼和充当法信之用。
我国上古先民,结绳记事。而到了汉末魏晋初期,太极葛仙公首先以念珠作为念诵圣号的计数之用。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记载,葛仙公“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开启了道教念诵圣号法门的先河。
宋元时期,道教雷法和内丹修法开始流行。许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将念珠作为炼气习定的工具。如陈泥丸真人《翠虚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为胎息;手持念珠数呼吸。”《道法会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辉府玉册》亦云:“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此外,在《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五・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中,亦有祭炼念珠作为驱邪伏魔的法器之用。
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个数上亦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为例: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头珠则代表北极,《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所以在拨转念珠的时候,头珠是不可以越过去的,以北辰不动故也。所以在转到头珠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头珠之上有一个葫>>
问题二:道教有佛珠吗? 我觉得这个可以告诉你。虽然我也是粘贴的。这个念珠的起源来自于佛教。道教里面我几乎没有看到过道家的人就是念珠。因为念珠用于念佛计数用,道教没有念佛的概念,故也大概没有念珠。 念珠起源 ◎佛珠或念珠梵语为‘玛那’(Mala),是用作诵佛号或诵咒等之计算用法器。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N, 念诵N,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N条缠身之风俗,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念珠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 念珠颗数 ◎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常见的颗数意义如下: ◎1080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XX,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问题三:如何分别佛珠是否道教和佛教 叫得做佛珠就是佛教的东西了!其实珠串用作宗教用途也并非佛的专利。用串珠记数、计数的方法中、外皆有,也不是一定用于宗教用途。中国的算盘的运算方法也叫珠算。凡帮助念经记数的珠串一般会叫作念珠,佛所用的念珠多会(并非必然)在珠身上有佛教标记d字符号,108数的念珠串还可能绑上小型的金刚铃及金刚杵代表悲、智双运。母珠(最大那粒)可能会有佛像或写上六字大明咒。道的念珠串就会(并非必然)在珠身有道教符号太极标记,母珠多有道祖象或划上道符。 查看原帖>>
问题四:道教流珠与佛珠的区别 道教流珠没有隔珠与背云之类的,相当于素珠。没有配饰物,甚至没有母珠。
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个数上亦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为例: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头珠则代表北极,《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所以在拨转念珠的时候,头珠是不可以越过去的,以北辰不动故也。所以在转到头珠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头珠之上有一个葫芦状珠,上有三阶,代表三台。《玉枢经》中所谓:“北辰之上,上有三台……叠为三级,以覆斗魁”是也,三台下有一个中国结,结下缀六颗小珠,代表南斗六星,加上头珠,则为北斗七星。(有的珠子结下缀八颗珠,加头珠则为九星)所以一串念珠,涵盖了道教的宇宙观和诸多天文概念,足见道教义理之精微。此外,道教念珠还有十二颗、二十四颗、二十八颗、三十二颗、三十六颗、八十一颗等等的区别。十二颗代表十二雷门,二十四颗代表二十四气,二十八颗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颗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课代表天罡生煞之数,八十一颗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纯阳之气。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称之为“流珠”。《太上三元流珠经》云:“受之用白真珠,圆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应星宿之度,日月所会之期。”又,《太玄金锁流珠引》云“:昼夜斗转,周天无穷,如水流之不绝,星圆如珠,故曰流珠也。”
由于道教固有的“天人相应”思想,流珠在人的身体当中也另有所指,如《上清黄庭内景经》云:“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内炼和充当法信之用。
我国上古先民,结绳记事。而到了汉末魏晋初期,太极葛仙公首先以念珠作为念诵圣号的计数之用。白玉蟾真人《上清集》中记载,葛仙公“初炼丹时,常以念珠持於手中,每日坐丹炉边,常念玉帝全号一万遍。”开启了道教念诵圣号法门的先河。
宋元时期,道教雷法和内丹修法开始流行。许多修持雷法和丹法之士亦将念珠作为炼气习定的工具。如陈泥丸真人《翠虚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气归脐为胎息;手持念珠数呼吸。”《道法会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辉府玉册》亦云:“凡出神,先当炼气习定,既气住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脉,四动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渐渐加之,不要大段费力,恐不便。”此外,在《道法会元卷一百四十五・正一忠孝家书白捉五雷大法》中,亦有祭炼念珠作为驱邪伏魔的法器之用。道教的念珠在珠子的个数上亦有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比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流珠经》中,以三百六十五颗珠子代表星宿运转的度数。再以常见的一百零八颗念珠为例:一百零八代表周天星斗运转之数,也是天罡地煞的总和。头珠则代表北极,《北斗经》云:“北辰垂象,而众星拱之。”所以在拨转念珠的时候,头珠是不可以越过去的,以北辰不动故也。所以在转到头珠的时候,应当掉转过来往回继续拨,此乃周天循环之意也。头珠之上有一个葫芦状珠,上有三阶,代表三台。《玉枢经》中所谓:“北辰之上,上有三台……叠为三级,以覆斗魁”是也,三台下有一个中国结,结下缀六颗小珠,代表南斗六星,加上头珠,则为北斗七星。(有的珠子结下缀八颗珠,加头珠则为九星)所以一串念珠,涵盖了道教的宇宙观和诸多天文概念,足见道教义理之精微。此外,道教念珠还有十二颗、二十四颗、二十八颗、三十二颗、三十六颗、八十一颗等等的区别。十二颗代表十二雷门,二十四颗代表二十四气,二十八颗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颗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
问题五:,佛家带佛珠,道家三宝带什么 道教原以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三宝。然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以三要旨,尊为三宝:(一)学道者「道、经、师」(二)修道者「精、气、神」(三)行道者「慈、俭、让」。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是也 。
问题六:信佛的教徒喜欢把玩佛珠手链,道教有什么可以随手把玩的东西? 拂尘!葫芦!弹丸!扇子!
问题七:中国道教有念珠么?什么材质为道教念珠? 50分的问题,坐等专家解答。复制粘贴的朋友请不要耽误时间。 我觉得这个可以告诉你。虽然我也是粘贴的。这个念珠的起源来自于佛教。道教里面我几乎没有看到过道家的人就是念珠。因为念珠用于念佛计数用,道教没有念佛的概念,故也大概没有念珠。
念珠起源
◎佛珠或念珠梵语为‘玛那’(Mala),是用作诵佛号或诵咒等之计算用法器。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N, 念诵N,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N条缠身之风俗,亦是后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念珠种类
◎念珠种类大致分成三类。
◎手珠:一般是戴在手腕上, 亦可随时拿在手上掐捻念佛, 颗数除了常见经书所戴的颗数外, 亦有视乎手腕粗幼及珠子的大小而定。
◎持珠:一般是用较大颗的珠子, 拿在手上捻掐念佛之用, 颗数也是视乎珠子的大小按经书记载颗数穿成。
◎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一般是一百零八颗, 通常较大粒的是出家人平日及法会中配戴, 而在家佛弟子较少配戴, 不过因为经书及律制也没有说明佛珠是出家人专用之物, 故近年亦多在家佛弟子戴在颈上。而一些较细粒穿成的挂珠则较多人拿在手上或挠在手上随时掐捻念佛
念珠颗数◎按「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 说法最上品是 1080 颗, 上品 108 颗, 中品 54 颗, 下品 27 颗, 而颗数所代表的意义是历代祖师为方便教化所说, 而非出自经典所戴, 常见的颗数意义如下:
◎1080颗: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 合成为 1080 种烦恼, 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 地狱, 饿鬼, XX, 修罗, 人间及天上, 即是六道轮回的世界, 后四界是圣者悟的世界, 即是: 声闻, 缘觉, 菩萨及佛界。
◎108颗:表示求正百八三昧, 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 一百零八种烦恼一般说法是六根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各有苦、乐、舍三受, 合为十八种, 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 合为十八种, 总计三十六种, 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
◎54颗:表示菩萨修行的五十四个阶位,即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颗: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种阶位, 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及妙觉。
◎36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三。
◎27颗: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贤位, 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学与第四果阿罗汉之九无学。
◎21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颗:与 108 颗意义同, 为便于携带将 108 颗除六。
◎14颗:表示观音菩萨的十四无畏
问题八:道教八卦和佛珠可以一起佩戴吗 楼主说的是念珠吧?
在中国,念珠始于道教,葛天师就使用念珠念诵宝号计数用。番邦异域似乎也使用念珠,不过在中华本土,最早的记载是道教。
问题九:道教徒戴什么信物佛教徒有念珠,基督徒有十字架,道教徒呢 信教是心里的事 就算没有那些信物 你心里想着并遵从他就行了 没必要 那些信物 仅个人观点
问题十:道教有没有把玩的物件 佛教有念珠,道教脖子上也挂着吧,手里把玩拂尘。
其实,佛珠本为诵经。
不管什么材质,只要便于念经计数。心中有佛就是最佳。
这个道理通用普通文玩爱好者。
汉教显宗,挂珠除去三通和隔住108颗子珠为最圆满。
藏教密宗,100就可谓圆满,后世为怕诵经念漏也变为108颗。
鄙人才疏学浅,略知一二。小有卖弄,对与不对望大神指点轻喷。
其实不管您信与不信。只要有美好的诚意就够了。
另。如非说一种极品材质,个人认为藏传佛教中的嘎巴拉可谓极品。
佛珠的种类很多,若就其使用方面来讲,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1、持珠——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
2、佩珠——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
3、挂珠——挂在颈上的佛珠。
持珠,多用来记录念诵佛号或咒语的数目。在经典中说:
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若欲愿生诸佛净土者,应当依法受持此珠。[4]
这就说明,持用佛珠就是藉以约束身心、帮助修行、消除妄念,待日久功深,便能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同时还会获得无量的功德。
佩珠,俗称手串,以十八颗子珠者最为普遍,多以名贵材质或颜色亮丽者为之。时下许多并非信仰佛教的男女,皆以佩带佛珠为荣,使佛珠俨然成为一种时尚饰品了。在我看来,凡是这些爱戴佛珠的人,皆应看作是深具善根、无始劫来与佛有缘的人。佛陀早有明示:
若复有人手持此菩提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卧,所出言说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所得功德如念诸佛、诵咒无异,获福无量。[5]
挂珠,多采用水晶、玛瑙、翡翠、珊瑚、密蜡、绿松石等珍贵材料制成,子珠的色泽必须匀净,要求选用彼此间色彩变化不大、温润细腻、光洁晶莹的好材料制作。同时,子珠的直径亦要求在一厘米左右,不可有大的误差。在联缀时,每二十七颗子珠间嵌入一颗隔珠,在母珠的下方还会配有一种编织精美的“中国结”与美玉、翡翠等挂件组合而成的“佛头穗”。在重要的法会上或大和尚礼佛拈香的时候,这种“佛头穗”能够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在整个佛事活动中仪态庄重。一般来讲,挂珠的佩戴要考虑一定的季节性,如夏季应选用那些水晶、玛瑙、翡翠、珊瑚等宝石类,能够使人有凉爽贴身的感觉;在冬季里就应选用琥珀、密蜡或果实一类的挂珠为好。
此外,尚有一类挂珠是由佛珠衍化而来的,那便是“朝珠”,它是清代官吏特有的一种饰物。朝珠与普通挂珠最大的区别是,朝珠将佛头穗的样式改成了由阔丝带系缀、用银丝珐琅裹着、被称作“背云”的大坠子,而弟子珠也移到了胸前,由三串组成。因近世有仿制朝珠样式来充当挂珠者,所以在佩戴朝珠样式的挂珠时,应当注意以胸前的三颗隔珠为中心对称,将后背的“背云”紧靠后背中心,而三串弟子珠是左侧一、右侧二的形制,切不可乱挂一气,有悖礼仪。
为了更好地使人了知佛珠的种类,下面介绍一下佛珠各部位的名称。一串标准的佛珠应该包括母珠、子珠、隔珠(又称作“数取”)、弟子珠(又称作“记子”)、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组成。
母珠,俗称“三通”或“佛头”,通常只有一颗,但亦有两颗的,用以将不同数目的子珠归结于一处,同时还可以起到连接弟子珠、记子留和一些饰物的作用。旧时的母珠,多会在内部绘有佛像,采用凸透镜的原理,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里面的佛像,更加使人感受到佛珠作为一种法具的庄严。
隔珠,又称作“间隔珠”或“数取”,多用来将子珠平均分隔开。一般来讲,隔珠均要比子珠稍大一些,数量可采用一颗至三颗不等。如一百零八颗的佛珠和五十四颗的佛珠,就需要每二十七颗子珠用一隔珠;二十七颗、十八颗的佛珠,则每九颗子珠用一隔珠。
弟子珠的体积比子珠要小一些,一般以十颗或二十颗居多,多串在母珠的另一端,以十颗为一小串,如同算盘一样,采用十进位,用来计算掐捻过的数目。“十”这个数目代表了佛教的“十波罗蜜”,即:施、戒、忍、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6]
记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珠稍大一些的珠粒或者饰物,也可以用线绳结成“中国结”来替代,目的是为了防止弟子珠的滑落。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数目的子珠串缀而成,子珠数目随所据经典不同,表征不同的含义,兹列表如下: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数目在经典中差异很大,共有九种之多。其实,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下面就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下:
(一)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既以心意识三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云集起名心、筹量名意、别知名识。意三既尔,故使所依五根亦尔。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7]
(二)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进心,4、慧心,5、定心,6、护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愿心。[8]
十住:
1、初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9]
十行:
1、欢喜行,2、饶益行,3、无瞋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10]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11]
十地:
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12]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1、暖位,2、顶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13]
(四)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14]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15]
(五)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六)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5、身证,6、家家,7、一间(一种),8、预流向,9、预流果,10、一来向,11、一来果,12、不还向,13、不还果,14、中般涅盘,15、生般涅盘,16、有行般涅盘,17、无行般涅盘,18、上流色究竟。[16]
九无学: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进相,6、不坏相,7、不退相,8、慧解脱相,9、俱解脱相。[17]
(七)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八)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18]
(九)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暗;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19]
四、异彩纷呈——佛珠的质料
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无论是矿物还是植物,大凡竹、木、牙、角均可制成佛珠。但在佛典当中有记载、可用来制造佛珠的质料,却是非常有限的,最多也不过十余种,实在无法与现今众多繁杂的品类相比了。下面将佛经中所举的佛珠质料加以列表说明。
在佛教中,以“七宝”所制成的佛珠最为殊胜尊贵。七宝的名目,诸经中说法各有不同,《般若经》说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七种。佛珠的质料除了上述的“佛教七宝”以外,可用五大类别加以划分:
(一)菩提类
菩提子,恐怕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类佛珠了。其实,菩提子并非菩提树所结的果实,而是指一种产于雪山附近、名字叫川谷的草本植物,其具体相状是:
春天长苗,茎高三、四尺,叶如黍,开红白色花,呈穗状,夏秋之际间结实,圆而色白,有坚壳,如珐琅质。因多用念佛之数珠,故又称菩提子。木本者为其别种,我国唯天台山有之,称为天台菩提。[20]
而现今,“菩提”早已是一个通称了,代表着“觉悟”的含义。《大唐西域记》云:
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尤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而谓之菩提树焉。[21]
而以菩提来命名的佛珠质料,总计有三十多个品种。这其中有依产地来命名的,如天台菩提、天竺菩提等;有依纹理来命名的,如星月菩提、凤眼菩提等。携带一串菩提佛珠,是会给人增福无量的。《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说:
若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22]
正因为菩提子有如此深远的含义,因此通常将许多的佛珠皆命名为菩提,而信仰佛教者必有一串菩提佛珠。
(二)宝玉石类
宝石,因其颜色鲜艳、质地晶莹、光泽灿烂、坚硬耐久,而又存世稀少,故较为贵重。一般来讲,比较常见的宝石种类有:水晶、橄榄石、木变石、绿松石、孔雀石、芙蓉石、东陵石、青金石、碧玺、石榴石、金沙石等诸多品类。但这些只能算是次等宝石,远远比不上金刚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这四大名贵宝石,因这些宝石异常珍贵,故用这些宝石来制造佛珠,多为皇室或富绅所持用,一般人是无法得到的。如在《虚云老和尚年谱》一书中,便有关于虚云老和尚委托宽航法师将某亲王所赠的“七色九宝罗汉珠”一串,带到香港交给岑学吕居士留念的记载。
玉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包括许多种用于工艺美术雕琢的矿物和岩石。诸如大理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端砚石等均属此范畴。而狭义上讲,玉石仅指硬玉(以缅甸优质翡翠为代表)和软玉(以优质和田玉为代表)二种。由于千百年来,玉石象征吉祥,传说可以避邪、禳灾和带来幸运,以及受到“君子比德如玉,有仁、智、礼、忠、信之道”的影响,那些采用玉石制造的佛珠,也就越发受到人们的喜爱了。
(三)果实(核)类
果实(核)类佛珠,在佛珠的大家庭中占有很大比例。人们随便就可以列举出不少种类,桃核雕刻、核桃雕刻、橄榄核雕刻、皤桃核、金刚子、太阳子、天薏子、莲子、椰蒂、五眼六通等,简直不胜枚举。这其中以桃核、橄榄核为果核类的代表,以木槵子、椰壳(蒂)为果实类的代表。
桃树是一种落叶乔木,易植而子繁,故被人们广泛种植。据传桃木可以驱鬼,桃梗可能禳恶,桃符可以辟邪,而桃核坚硬,可以用来雕刻成具有深刻含义的各类佛珠。
橄榄是一种常绿乔木,果实长圆而两头尖,因其味苦涩而甘,故有“谏果回甘”之称。橄榄核坚硬如石,是制造佛珠的极佳材料。
木槵子,亦称作无患子,是一种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枝叶如椿树,其叶对生,初夏之季开**小花,其蒴膨大,裂而为三。结实大如弹丸,坚黑如漆珠。因在《木槵子经》中佛陀曾教导波流离王贯穿木槵子作念珠,遂使得后世的佛教徒均喜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意喻秉承佛陀教诲,无有忘失。
椰,或作“枒”,是一种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果实叫椰子,可用来制造佛珠。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中说:“近来习尚,丈夫多臂缠金镯,手弄椰珠……。”赵棻在《滤月轩文集》中亦有相同的记载:“乾隆年间,户部侍郎赵秉冲,精选一串椰子数珠,珍比千狐之腋。”由此可知用椰壳(蒂)来制造佛珠在清初已很普遍,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四)竹木类
竹和木都可以用来制造佛珠。竹是一种多年生长的禾本木质常绿植物,柔体而虚中,不易被风雨所摧折,经历寒暑,枝叶苍翠不凋,故而古人常把它比作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竹有篁竹、邛竹、文竹、箭竹、棕竹、桃枝竹、斑皮竹等类。篁竹,质坚皮白;邛竹,高节实中;箭竹,坚劲中矢,这些都是用来制造佛珠的好材料。
至于木的种类,可以说是不可胜数。用来制造佛珠的一般材质,可用松、柏、桂、椒、桐、梓等,因为松柏后凋,比喻坚贞、寿考;桂椒馥郁,表示拔萃通神;桐为嘉木,凤凰可栖;梓是良材,用制琴瑟,大都具有一定的含义。但是,比较名贵的木制佛珠,则多选用檀香、沉香、伽南、乌木等珍贵质料。
檀香木,又名旃檀,能作香料焚烧,亦可入药。如《一切经音义》中注释说:旃檀,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安身之药,故名与乐。[23]
时至今日,用来制造佛珠的檀木,以黄檀和紫檀居多。尤其是紫檀,因其木材坚实,纹理细密,色泽紫红,加之有馥郁的香气,被列为佛教五香(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娑罗香、天木香)之一,更为人们所钟爱。
(五)其它种类
这一项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可以说,除了上述的珍宝类、菩提类、宝玉石类、果实(核)类、竹木类之外,皆应属于此项。牛角、牛骨、犀角、象牙等由于律制所限,一向被汉传佛教所排斥,却深受藏传佛教的喜爱,藏传佛教甚至还有用人头骨来制造佛珠的,佩带或持用这些佛珠,也就更能使人了知生死的本来。同时,还会使人感受到一些神秘的宗教气氛。
除此之外,还有用陶瓷、紫砂、雕漆等质料做成的佛珠,这些形态各异的佛珠,也同样会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思。
五、加功用行——佛珠的持用方法
佛珠是弘法最为方便的法器,所以历来大德高僧莫不巧用佛珠。在经典当中特别强调,持用不同质料的佛珠,其念诵的功德利益,也有胜劣的差异。如《佛说较量数珠功德经》中,佛告大众言:
汝等善听,我今演说受持数珠校量功德获益差别。若有诵念诸陀罗尼及佛名者,为欲自利及护他人,速求诸法得成验者,其数珠法应有如是,须当受持: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若用乌卢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掐念,或但手持,数诵一遍其福无量,不可算数,难可校量。[24]
此外,在《摄真实经·建立道场发愿品》卷下、《守护经》、《瑜伽念珠经》中,均以菩提子珠的功德最为殊胜。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菩提子珠具有如此大的功德呢?在《曼殊室利咒藏校量数珠功德经》里边,文殊菩萨为大众讲述了佛陀往昔因地当中的一段故事,以释群疑:
以何因缘我今偏赞用菩提子获益最胜?曼殊室利菩萨言:乃往过去有佛出世,在此树下成等正觉。时一外道,邪见坏心,毁谤三宝。彼有一男,忽被非人之所打杀。外道念言:我今邪见,未审诸佛有何神力。如来今既在此树下成等正觉,若其实圣,树应有感。即将亡子卧菩提树下,作如是言:佛树若圣,我子应苏。以经七日,诵念佛名,子乃重苏。外道欢喜赞言:诸佛有大神力我未曾见,佛成道树现此希奇甚大威德,难可思议。时诸外道闻此事已,舍邪归正,发大菩提心,信佛神力不可思议。以此因缘,世人皆号为延命树。其菩提树遂有二名:一名菩提树,二名延命树。[25]
不管怎样说,选择一串菩提子的佛珠,在心中念诵经文、咒语或佛菩萨的圣号,可以驱除烦恼,消除报障,增加智慧,利己护人,对于帮助我们修行实在是大有裨益。
前面讲过,佛珠可分为三个种类,即持珠、佩珠、挂珠,而一般的念佛者,大多选用持珠。持珠的姿势,亦可分为二种,单手持珠与双手持。单手持珠,大多用于站立、经行的时候;而双手持珠则是打坐时经常采用的姿势。其方法是将佛珠置于两手之间,呈交叉状,把母珠放在一侧,掐捻一周,回至原处即可。其实,根据《佛像图鉴》一书记载,历来大德高僧手持佛珠的姿势皆无定法,左手、右手、单手、双手、提高、垂下、平胸、齐膝,各种动作都有,但求其“方便”而已,所以我们也就不必强求特定的持珠方法了。
在持珠的过程中,经常有人会遇到要不要跨过“佛头”(母珠)这类问题。因为在经典中曾有:
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
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以表无量寿。
慎莫蓦过越法罪,皆由念珠积功德。[26]
经有记载,故而才有此一说。假如念诵者,纯以佛珠作为记数的工具,则不必把母珠和隔珠计算在内,念诵时轻轻捻过便是。如是念诵的人,除了把佛珠当作精进、记数的工具外,还希望藉着它来体悟更多佛理的话,当手捏到隔珠的时候,可用“佛、法、僧”三宝,或“戒、定、慧”三学来观想,当手掐到母珠的时候,也同样可以观想佛的相好光明,同时再逆时针朝相反方向捏念,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了。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
二手持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
本尊瑜伽心一境,皆得成就理事法。
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安臂,
所说言论成念诵,以此念诵净三业。
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
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速清净。
若修真言陀罗尼,念诸如来菩萨名,
当获无量胜功德,所求胜愿皆成就。[27]
再者,密教中由于三部(胎藏界)、五部(金刚界)修法之不同,对于佛珠也有着特殊的要求,与平时常用的佛珠相比,是有所不同的。据《苏悉地羯罗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观音部用莲花子珠,金刚部用噜椰罗叉子珠。”又据《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珠,金刚部用金刚子珠,宝部用金等诸宝珠,莲花部用莲花子珠,羯磨部用种种和合珠。”又近人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辑要》一文说:“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用水晶珠,修坏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另外,密教的经典对掐捻佛珠的指法也有详细规定。从五部而言,《摄真实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食指掐之,金刚部以右手拇指与中指,宝部以右手拇指与无名指,莲花部以右手拇指与小指,羯磨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捻之。从三部而言,《苏悉地经》中记载:佛部以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的指尖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食指略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莲花部以拇指与中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金刚部以拇指与食指指尖相合,舒展其余三指而掐之。
1 怎么盘玩手串,有哪些小技巧
千龄木语:玩手串是眼下最时兴的一种“修行”,就如同品茶作歌一样,也是在古董收藏界的一种时尚。
手串的盘玩,不同材质有不同的方法。下面列举最常见的四类木质手串:
一、檀香
千龄木 老山檀香佛珠(20cm12颗)
1盘玩檀香手串的时候,第一步和盘玩金丝楠木手串一样,首先要给它彻底清洁。
2自然放置一周。让珠子自然干燥。同时表面均匀的和空气接触形成细密均匀的氧化保护层。注意避开高温和阳光直射。
千龄木 老山檀香佛珠(06cm108颗)
3等用棉布和手套盘玩一周到半个月后,表面变得比较光滑,即可上手佩戴。
注意事项:轻微沾水没有问题,但是不可以戴着洗澡和游泳。盘珠用棉布后期珠子会变得有活性,显净。忌用手汗盘摸,容易堵塞孔隙而显黑显脏。
二、小叶紫檀
小叶紫檀的木质细腻并且含油量高,不易变形开裂,盘的时候不用上油。
千龄木 小叶紫檀佛珠(06cm108颗,含蜜蜡)
1用白毛巾去腊或去脏,大约每天二三个小时,坚持两天即可。
2用软棉布盘搓一周,表面会有红色的痕迹属正常,继续盘。
3自然放置周,珠子自然干燥被氧化,形成一层氧化膜。这可以保护紫檀,防止继续被氧化。氧化过程就是在自然放置时发生的。
千龄木 小叶紫檀佛珠(20cm12颗)
4开始手盘。手的要求是很高的,必须清洁干爽,如果有汗要戴纱布手套。大约一天可以盘30分钟左右,一共大约盘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这时你会发掘一现象,干手盘珠子有一种粘阻感,这说明珠子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包浆。
5形成包浆以后,就是包浆的硬化了,大约自然放置一星期。
6重复进行4和5 的过程,一共经历3个月的时间,这时的珠子就盘好了,你会发现珠子表面有很灵气的光泽,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有反射光。
三、海南黄花梨
千龄木 海南黄花梨佛珠(06cm108颗)
1黄花梨是以花纹取胜,但黄花梨不易用手直接“盘”,盘一段时间,木头会发黑褐色(颜色没有紫檀那么高贵)掩盖了美丽的花纹(但只要在暖灯光或阳光下还是看的出来的)!
千龄木 海南黄花梨佛珠(20cm12颗)
2建议先用白毛巾把珠珠表面摩擦细腻,再用手直接盘,但最终还会变黑,所以黄花梨手串不要经常用手盘,隔三差五的拿出来“显摆,显摆”就可以了!
3盘的手势,步骤和紫檀一样。
注意事项: 紫檀的木质细腻并且含油量高,不易变形开裂,盘的时候不用上油。
四、沉香
其实沉香佛珠手串不需要刻意去盘玩,虽然包浆形成后会让手串品相更好,但是包浆层可能会堵塞住手串表面的气孔,让香味难以散发出来,从而导致香味减弱甚至完全没有香味。只有极少的一些油脂多、品质高的沉香才能在形成包浆的同时还有香味散发出来,所以沉香佛珠手串还是不需要去刻意盘玩,随意佩戴即可!
2 佛珠有什么说法
佛珠有不同的颗数,是因为具有不同的含义,根据普遍流传的说法,将其不同的含义略述如下: 一百零八颗 是最为常见的数目,为了表示求证百八三昧,断除一百零八种烦恼,从而使身心能达到一种寂静的状态。
百八烦恼的内容,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总的来说,六根各有苦、乐、舍三受,合为十八种;又六根各有好、恶、平三种,合为十八种,计三十六种,再配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合为一百零八种烦恼。如经中所言: 诸菩萨问: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灭中有阴有集,不知为痴,转入意地亦如是,识亦如是,是为意三。
见好色、中色、恶色,不自知著不自知灭有阴有集,乃至触亦如是。彼经但列六根各六,虽无三世之语,而结云百八,故知是约刹那而为三世也。
既以心意识三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云集起名心、筹量名意、别知名识。意三既尔,故使所依五根亦尔。
三世三个三十六故,故有百八。[7] 一千零八十颗 按天台宗理论,十界无不性具善恶,故一千零八十数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种烦恼,合成一千零八十种烦恼。
“十界”表示整个迷与悟的世界,即:1、地狱界,2、饿鬼界,3、畜生界,4、修罗界,5、人间界,6、天上界,7、声闻界,8、缘觉界,9、菩萨界,10、佛界。 五十四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中的五十四个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阶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进心,4、慧心,5、定心,6、护法心,7、回向心,8、戒心,9、舍心,10、愿心。[8] 十住: 1、初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
[9] 十行: 1、欢喜行,2、饶益行,3、无瞋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6、善现行,7、无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10] 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4、至一切处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著解脱回向,10、法界无量回向。
[11] 十地: 1、欢喜地,2、离垢地,3、发光地,4、焰慧地,5、难胜地,6、现前地,7、远行地,8、不动地,9、善慧地,10、法云地。[12] 四善根: 指见道以前,观四谛及修行十六行相以达到无漏圣位的四种修行阶位,包括:1、暖位,2、顶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
[13] 四十二颗 表示菩萨修行过程的四十二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和妙觉。 等觉:又作等正觉,即指在内容上与佛相等,而实际修行上比佛略逊一筹者。
如欲详细了解,请参阅鸠摩罗什译《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受持品》。[14] 妙觉:指觉行圆满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觉位更断一品之无明,而得此位。
[15] 三十六颗 无确切的含义,通常皆认为是为了便于携带,遂三分一百零八颗成三十六颗,其中蕴含有以小见大的义理,故与一百零八颗相同。 二十七颗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贤圣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学”与第四阿罗汉果的“九无学”。
十八有学:1、随信行,2、随法行,3、信解,4、见至,5、身证,6、家家,7、一间(一种),8、预流向,9、预流果,10、一来向,11、一来果,12、不还向,13、不还果,14、中般涅盘,15、生般涅盘,16、有行般涅盘,17、无行般涅盘,18、上流色究竟。[16] 九无学:1、退相,2、守相,3、死相,4、住相,5、可进相,6、不坏相,7、不退相,8、慧解脱相,9、俱解脱相。
[17] 二十一颗 表示十地、十波罗蜜、佛果。“十地”见“五十四颗”一段,“十波罗蜜”见“弟子珠”一段的介绍,兹不赘述。
而“佛果”指达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十八颗 俗称“十八子”,此中所谓“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尘:1、色尘,2、声尘,3、香尘,4、味尘,5、触尘,6、法尘; 六识:1、眼识,2、耳识,3、鼻识,4、舌识,5、身识,6、意识。[18] 十四颗 表示观音菩萨与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的功德。
十四无畏: 1、使众生返照自性,获得解脱; 2、使众生旋转知见,苟遇火难,火不能烧; 3、使众生旋转观听,虽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4、使众生入于罗刹鬼国,鬼自灭恶; 5、使众生六根消复,临当被害,刀段段折坏; 6、菩萨明照十方,使众生不受药叉、诸幽冥所害; 7、使众生不受虚妄声尘系缚; 8、使众生行于险路如行坦途,遇贼不受劫; 9、使性多婬者,不生色念; 10、使怀忿记恨之人不生瞋恚; 11、使一切昏钝无善心之人远离痴闇; 12、使无子众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 13、使无子众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 14、使众生持观音名号者,所得福德与恒河沙数无异。
3 关于南红佛头的一些小知识有谁知道吗
三通佛头是佛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通佛头的佛珠,代表的是皈依三宝。佛头代表佛、其他珠代表法,而穿绳代表法,十分有讲究。
南红玛瑙三通佛头一般是被串联在整串南红玛瑙佛珠的终结部位,它的体量比南红玛瑙佛珠中的其他珠子更大些,呈现出“丁”字的形状,三面打有小孔,绳子从贯通的两个小孔穿过,再从中间的小孔一并出来,象征着“万法归一”。
另外,南红玛瑙三通佛头的存在,既让佛珠变得更加美观,同时也方便了人们在念佛计数时准确记数。大家在拨动南红玛瑙佛珠时,拨到南红玛瑙三通佛头那颗时,便可知道整串佛珠已念过一遍噢!
4 佩戴佛珠有八大好处,你知道吗
佛珠除了拿在手中起念诵记数的作用以外,还可以挂在颈部充当挂珠,或缠绕在手臂上起到佩珠的作用,这些都是具有深刻含义的,佛珠的功效依其使用的方法与目的而言,有各种功用,以下所列为一般常见的佛珠功效: 1、给一切众生有得度的因缘 让一般大众没有学佛的人,没有接近佛法的人,看到这串佛珠,阿赖耶识里头印一个佛。
一看的时候,这是结佛缘。那个「佛」字,佛的名号,甚至于佛的形象,落在阿赖耶识里头,给他种佛种,所以这个意义很大。
我们在六时中不能忘记佛珠,常常佩在身上,常常拿在手上,这就是佛珠度化一切众生用意在此。 2、福德增盛、避凶保平安 对于信佛法的人来说,佛珠代表着修持佛法时的重要法宝,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只要随身佩戴持诵,就可以增加功德、助长道业,更能得到诸佛菩萨的庇佑守护,最终达到永断烦恼根、增长智慧、速获无上果等等不可思议的功效。
3、妆点气质的高雅饰品 佛珠在不少人的手中成了装饰品和玩物,当然也未必有什么不好。现在,不仅香港等地流行佩戴佛珠,连美国各大公司,都有各式各样的佛珠出售,而外国人,亦喜欢手带一串或两串手珠,作为装饰品。
其实佩戴佛珠,是有功德的。佛珠千变万化又高雅的外观,除了最基本的护身避邪、保平安之外,当作时尚的饰品,用来搭配服装,衬托高贵优雅的气质。
4、疗愈不安心理,利己护人 对于心灵精神空虚、欠缺安全感的人而言,可达到毫不畏惧,心平气和,平平静静,安心、健全心理的效果,进而达到消除压力、常安乐行。 5、佛珠、持诵咒语时,做为记录计数的工具 若要佛不离口,便须珠不离手。
用佛珠计数,每天规定一个念诵数目很重要。白天心很清净时,念起咒来仍要胡思乱想,不用佛珠的话,不到一百肯定就记错了,又要返回来重新念。
作为一般的修行人,我们应对自己有一个约束,规定了数目之后,依靠佛珠来计数,我觉得这很重要!总之,是否用佛珠念佛,这要根据自己的根基。佛珠确实可以提醒人们精进修行。
不论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用佛珠来念佛持咒是非常殊胜的。透过口称圣号,念一句佛,手过一粒珠的方式,念得分明,记得清楚,计数持念,借珠束心,提防妄念侵入。
让念佛时能更心无挂碍,一心称诵。 6、集中精神、去除杂念 提醒我们念佛,时时刻刻不要忘记念佛。
借珠束心,提防妄念侵入。对一般没有修持者,甚至已经有所修为的人来说,人心犹如狂奔野马、杂念纷飞,最难控制的正是我们的内心,因此手持佛珠,可随时诵念来增定力、生智慧,让身心专注,放下一切,尤其当一个人的心念起伏太大,或者心中有所挂念时,就会变得浮躁、焦虑、疑惑,如此一来,就无法得到清静、完全自在。
佛珠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去除杂念、不让心处于散乱之中,让心觉醒,一旦心的能量完全提升,即可达到去除杂念、让身心专注的功用。 7、避邪去煞、化解负面的磁场 对许多信众来说,用开光后的佛珠念佛、持咒等修持,佛珠就会具有非常大的加持力,达到辟邪、去煞等功效,甚至具有治疗的神奇效果。
8、有增智慧、达到神佛守护的力量 借由持诵的力量,达到诸神佛皆来守护,使增智慧、求好运、保平安、得财运等等心愿皆能顺遂如意! 9、储借善念之意,增加正向的力量 要将众生根深蒂固的无明,从内心彻底拔除,实属不易,因而要多储借善念消除烦恼,增加正向的力量。 10、可使愿力准聚,上达天听,得诸佛菩萨加持 持咒念佛若可聚集多数人的愿力,将每一个人虔诚的心力准聚,就能发挥善的力量,并将这样的愿力上达天听,即可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引用。
5 带木患子佛珠的保养常识
无患抄子在民间象征着驱邪避煞,所以俗名“鬼见愁”,佛教称其为“菩提子”。
相传以无患子树的木材制成的木棒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无患子的果核是黑色的,非常坚硬,可百以用来制作菩提手链,盘得越久,色泽越是深翠光亮。
好的菩提手链极具收藏价值。无患子的拉丁学名Sapindus是Soapindicus的缩写,意思是“印度的肥皂”,因为它那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用度于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洁剂之一。
木患子佛珠又称无患子佛珠,适宜四季佩戴,但平日忌阳光直晒,忌干燥,忌水洗,否则会产生裂缝。一旦产生裂缝也不要紧,细微些的可以经过把玩渐渐变得不那么明显,有些会保持原状,但是并不会使无患子崩裂。
但其本身出油量并不高,在问日常保养时可用软刷滴入少许橄榄油进行表面刷洗,然后用棉手套进行反复把盘,直到油脂均匀程亮。无患子佛珠长期把玩会逐渐变成红色,也是众多佛珠爱好者答较为喜爱的一面。
6 文玩爱好者必知:佛教108颗的佛珠到底应该如何佩戴
1、佛头应该在上还是在下?
相信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朋友,也有很多人为这个说法争执不已。
对于我们中原文化来说,佛头是戴在上面的。从道家阴阳理论理解,胸为阴,背为阳,这样把佛头戴在上面背云(背鱼儿)自然置于后背,即为阴阳平衡;从中原佛教的角度来说,佛头代表佛陀,带在上面是对佛祖的尊敬,我们可以见到寺庙的师傅们都是把佛头戴在上面的。
2、佛珠应该戴在手上还是戴在脖子上?
我们普通人在出入寺庙的时候,如果携带佛珠,最好不要戴在脖子上,应戴于左手手腕,或者手持都是可以的。这是对寺庙僧人的一种尊重。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寺庙里普通的僧人是不佩戴佛珠的,只有寺院的住持或者我们常说的“大和尚”才会佩戴佛珠。所以我们普通人进寺庙,摘下佛珠也是对于僧人的尊敬。
(顺便普及一个小知识:不是说我们看见穿僧衣的就是和尚,一般的其实只能算是僧人,比丘僧,比丘尼而已,只有有一定地位和修行的僧人,才可称为和尚。
3、佛珠多大尺寸最合适?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了大尺寸佛珠,动不动就是12开外的尺寸,我甚至见过有拿大金刚穿108佩戴的,不夸张的说个矮的话珠子能到膝盖。我不明白佩戴大尺寸的佛珠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彰显更加魁梧么?
我个人认为如果想要戴在手腕86、97都是不错的选择,108也是合适的,再大的尺寸我不推荐,除非是十几颗的手串,毕竟手需要经常活动,珠子太大、太沉就变成了累赘。
如果想戴在脖子上,最大的尺寸不应该超过12cm,12的珠子如果是18米的男士佩戴基本就要到肚子了。从传统的角度讲,佩戴佛珠不能过腰,从美观的角度讲我真的认为那么长的珠子戴起来不好看,毕竟咱不是沙和尚也不是鲁智深。一个人的气质也用不着靠一条珠子,这只是个点缀而已。
我经常跟玩友们说,我们玩珠子就是玩珠子,如果有宗教信仰那另当别论,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要没有信仰愣是装作有信仰。其实珠子也是一种把玩,我们的“把玩文化”源于人在紧张时手里需要东西来分担释放心理的紧张情绪,慢慢的演变直至今日。要我说玩就是玩,应当把心思花在盘玩上,踏踏实实的才能有所成就。
7 佛珠手链怎样保养
佛珠手链保养和注意有:
1、佩戴佛珠手链时不要同时佩戴其它的金属首饰,以免碰撞变形。
2、避免接触水汽和化学制品,别戴着游泳,尤其是在海水。
3、如果自己的时间充裕,每天戴完后用棉花檫干净,放到首饰盒保存。
4、佛珠手链因佩带而沾灰,可以用软毛刷沾牙膏刷洗,洗后要用棉布檫干即可。
5、佛珠手链的保养要经常用手触摸珠宝,会增强手链光泽。
6、洗手时最好将它取下,肥皂含有碱性物质会损害佛珠和影响佛珠的光泽。
7、不要接触酸,碱性的物质,避免化妆品沾染到佛珠。
8、佩戴手链要有顺序,先穿戴好,再佩戴手链,避免穿着时勾到衣服,造成佛珠的脱落。
9、随身携带小珠宝袋,避免因洗手而取下手链放在洗手台上,不慎掉落地面摔坏。
扩展资料:
佛珠形状的含义:
佛珠一般是圆球形的,表示圆满,也就是完美无缺的意思。我们常常抱怨人生的很多缺憾,人的很多缺陷,但我们总是没有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佛教千言万语、苦口婆心要说明的一个问题。
每个人都有圆满无碍的智慧和功德,只因为自己无谓的烦恼,而将这些本有的圆满智慧覆盖了,不能显现出来。只要能化解这些无谓的烦恼,就可以与佛一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随意运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