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出土汉代玉器撷英_出土于陕西的玉器

陕西出土汉代玉器撷英_出土于陕西的玉器,第1张

  陕西关中是西汉王朝京城所在地,西汉一代的11座帝陵分布在关中咸阳塬上和西安市东郊,西汉王朝众多的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死后,也陪葬在帝陵陵园及其附近,虽然西汉帝陵迄今尚未发掘,但近60年来,在汉长安城遗址、汉帝陵礼制建筑遗址(主要是陵庙遗址),部分皇亲国戚等高级贵族墓葬中,相继出土了许多国宝级的汉代玉器,使我们有幸目睹西汉帝王皇室用玉的风貌。

本文从陕西出土的数百件汉代玉器中按照玺印、玉牒、玉圭、玉壁、玉铺首、实用玉器(玉杯、玉带钩)、人体装饰用玉(组玉佩和各种单体佩)、玉剑具、陈设器(圆雕艺术品)、葬玉十大类,撷选40余件富有特色的典型玉器加以品鉴,与读者共同领略陕西出土的汉代玉器迷人的风采。

玺印

《汉官旧仪》称汉代“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钮”,“皇后玉玺文与帝同”,帝、后玺均是汉代最高权力的凭证,皇帝玉玺迄今未发现。汉代玉印分官印和私印两种,官印为执政者的凭信,私印为个人身份的凭证。

皇后之玺边长28、高2厘米,重33克(图1),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1968年咸阳市北原韩家湾狼家沟出土。羊脂白玉,滋润莹秀。玉质坚硬致密,纯净无瑕,无沁。玺钮为高浮雕匍匐回首状之螭虎,形象凶猛。玺面镌刻阴文篆书“皇后之玺”四字,字体结构严谨大方。玉玺玉质之精美,螭虎造型之生动,玺文字体之规整大气,雕琢技法之娴熟,都是罕见的。皇后之玺是礼玉中的瑞玉,是皇后权利身份的标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皇后用玺,属国宝级文物珍品。

陈请士水晶印属私印,边长2、高15厘米(图2),现藏西安博物院。1991年西安市北郊范南村西汉中期墓M170出土。白色水晶,纯净无瑕。覆斗形钮,印面阴文篆书“陈请士”三字,字体规整大方,通体抛磨光亮,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唯一的水晶印。陈请士其人,文献未载,但从其墓葬规模较大,陪葬品丰富分析,他应是一个地位较高的贵族。

玉牒

玉牒是汉代新出现的祭玉名称,使用始于汉武帝,东汉时汉光武帝也曾去泰山用玉牒行封禅之礼。玉牒通常以青石片制作。

王莽时期玉牒残长138、宽94、厚094厘米(图3),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1年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桂宫4号遗址出土。片状青石质,通体磨光,表面黑色,阴刻篆体,朱书,现存29字“……万岁壹纪……作民父母,清……退佞奸轨,诛……延寿,长壮不老,累……封埴泰山,新室昌……”,这是王莽为祈求政权稳固,拟封禅山泰山制作的玉牒,也是王莽时期迄今出土的唯一玉牒。

玉圭

玉圭是汉代最常见的礼玉,多光素无纹,少数琢有花纹的玉璧改制。常在祭祀时使用,并不是承担象征身份的瑞玉。

素面玉圭一组,高9、宽23、厚04厘米(图4),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渭城严家窑村汉成帝延陵陵园出土。玉色分别呈白色、青色等。片状,尖首长条形,平底,通体光素,抛磨较精。

琢纹大玉圭高153、宽64、厚08厘米(图5),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0年咸阳市渭城龚家湾村咸阳地区机砖厂汉墓出土。青灰色,片状,尖首长方状,底部欠平齐,亦未抛光,一面琢有花纹,是由大型复合纹玉璧切割而成;另面磨光,正面外区是双身兽面纹,第二区内外缘均有一圈绚纹,其内有浮雕的谷纹,第三区纹饰尚难推断。

玉璧

汉代玉璧数量最多,形态各异,寓意丰富,功能多样,有祭祀用玉、象征身份的瑞玉、建筑装饰用玉、人体装饰用玉、丧葬用玉,或用于丧车、棺饰、殓尸等。

双身兽面纹云纹玉璧直径21、孔径8、厚05厘米(图6),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97年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西汉早期墓M1出土。青玉,表面呈淡青色。形制规整,璧面雕琢出桃形卷云纹72个,四大四小8个动物形象。此件玉璧玉质上乘,工艺精美,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

双身兽面纹谷纹玉璧直径432、孔径115、厚16厘米,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997年西安市北郊枣园南岭西汉早期墓M1出土。青玉,表面呈青褐、青玉、灰白及浅墨等不同色泽,温润古朴。玉璧出土时破碎为25块,分别位于墓主人胸部和背部。作为殓尸而用,有助墓主人灵魂升天之寓意。玉璧两面雕纹基本相同。璧面共雕琢六组纹饰,依次为圆首尖钩纹、绚纹、谷纹、绚纹双身动物纹及所附的凤鸟纹、圆首尖钩纹。内圈有圆首尖钩纹24个,外圈有圆首尖钩纹72个。减地浮雕出的谷纹共有344个,谷粒饱满和谐。四组双身兽面纹上下左右互相对称,每组结构风格几乎完全一致。玉璧侧面上镌刻篆书“六百六十一”五字,字迹细如发丝。此璧构思奇特,纹样结构复杂,主题突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代形体最大的琢纹玉璧。

乳丁纹出廓双螭延年玉璧(残)直径158、厚07厘米(图7),现藏咸阳市博物馆。1976年咸阳市周陵公社新庄村出土。玉呈青**,玉色纯净。此璧下半部残失,两面造型纹样基本相同,内孑1缘和外廓缘凸出,璧面浮雕排列整齐的乳丁纹。乳丁纹有扎手感,出廓部分正中镂雕篆书“延年”二字,左右两侧各镂雕一只螭虎,左侧螭虎肩饰翅羽“延年”二字表面亦琢出细阴线。此璧虽为残器,但构图严谨,螭虎造型生动,雕琢精致,线条流畅,仍不失为东汉玉器精品。此件玉璧原来可能是悬挂在主人的室内墙壁上,以吉祥用语祝福主人延年益寿。

兽面形四神玉铺首

玉铺首通高342、宽356、厚147厘米(图8),重106千克,现藏于茂陵博物馆。1975年兴平县南位公社常道村瓦渣沟汉武帝茂陵园内出土。青玉,呈苹果绿色,背面土沁较多。玉铺首大致呈长方形,将兽面与四神形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并融浅浮雕、高浮雕、线刻、钻孔等技法,对器物进行多层次雕琢。中部浮雕出鼓目、宽眉、卷鼻、张口露齿的兽面,四灵形象分布在兽面左右两侧和眼睛上下。位于左边缘的青龙昂首、翘鼻、鼓目、口大张,两颗尖牙咬住左侧的云纹,身躯扭动,长尾回卷,四肢或伸或蹬,十分有力。位于右边缘的白虎昂首长啸,两前腿踩在上端右侧的云纹上,身躯矫健,形象威猛。朱雀圆眼勾喙,身躯修长,呈回首展翅状,尾部为如意云纹形。玄武为龟张口衔蛇,龟曲颈爬行,部分身躯掩压在云纹之下,形象敦厚稳健。蛇身委婉柔畅,头和颈部位于兽面粗眉之上,身躯和尾部则位于兽面右眼侧面。

汉代玉螭虎勒子值钱。战汉时期玉勒子是用来佩戴在腰间或者胸前的一种玉管饰。起源于文化期。有圆柱形、橄榄形、扁圆柱形、方柱形。圆柱形上下一样粗,橄榄形两头细中间粗,扁圆柱形是两头粗细一样,中间摇身比较细,很值钱。战汉和田籽料高浮雕螭龙勒子,查到的售价为10000人民币。

四川省汉代王晖石棺,被考古界誉为是“汉魂”,受到了我国各界考古人士的赞扬。可是在它的身上,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难以破解的谜团,其中一个谜团正是棺材壁上的石雕图案。王晖石棺雕刻之谜是否能够被破解?它又引起了怎样的学术之争?

在1942年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沫东镇先锋村,有村民在耕掘田地时,偶然发现了一座古代墓室。墓室整体为券拱砖室墓,其上半部分已经被毁,墓顶封土及砖室拱部几乎被夷为平地,墓室内的石棺也露出地表。

此事发生后,涉事村民感到惊恐不已,但是其他村民却对此并不介意,一些村民开始哄抢墓中的宝物,甚至连棺椁中的尸骨都被拖了出来。

所幸的是,当地乡绅还有一些文物保护意识,认为此举是对古人的不敬,于是找来巫婆神汉前来“作法”,算是以此告慰亡灵,并举行盛大的仪式,将这口石棺恭恭敬敬地取出,摆放于村中的祠堂之内供奉。

芦山县先锋村出土的石棺,整体为长方匣式,材质为红砂岩石,长度为254米,宽083米,高101米,棺盖有略微缺损,盖头处刻有一饕餮衔环图案。在棺首左侧处,有以隶书刻成的墓志铭,曰“故上计史王浑伯昭以建安拾六岁在辛卯九月下旬卒其拾七年六月甲戌葬呜呼哀哉”,共5行35字,属于汉隶书法精品。

该石棺出土后,曾一度受到著名考古学者郭老的重视,他本人根据棺材墓志铭拓本断定,该石棺主人应该是汉代时期的王晖。王晖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官僚,曾任汉嘉郡上计史,卒于建安十六年,属于当时朝廷中的一位名人。

与此同时,我国著名美学家、雕塑家王先生,也对石棺进行了高度评价,将其誉为是“汉魂”、“汉艺精粹”。王晖石棺之所以会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石棺上的雕刻太过精美。

王晖石棺棺首右侧处,刻有一倚门而立的妇人,此人上半身微露,身着宽袖长服,上方带有云带,下方有护腿甲。石棺左壁之上刻有一龙,头部有角,身体有翅,背部有鳍,口部衔有绶带。石棺右壁刻有一虎,肩部同样有翅,身体环刻节纹。石棺后方雕刻一龟蛇缠绕形象,两首相亲相吻,应是玄武之象。郭老认为,石棺所雕刻的图案,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大神兽”,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其中“朱雀”应被雕刻于棺首部位,但是其本身并未出现,原因就是墓主人的灵魂,已经乘朱雀飞往天国。

不过对于郭老的这种论断,考古学家任先生却持有不同意见。任先生是四川南充市人,他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史学家、考古学家、近代藏学研究学者。曾历任重庆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之职,一生研究涉及诸多领域,并获得了较高的成就。

任老认为,王晖石棺上雕刻的图案,应该是我国神话中的“虬龙”与“螭虎”。“螭虎”也被称为“螭龙”,曾在古籍《文选·屈原》中被记载:“世溷浊而莫予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虬龙”与“螭虎”,二者都是著名的祥瑞之兽,象征着墓主人的勇猛与睿智,因此,王晖石棺首部不存在雕刻图案。

正是因为两位学者在意见上的不同,二人还因此进行了一次激烈的学术争论,甚至相互之间发表长篇论文进行争辩,企图说服对方,但此事结果最终未能达成一致,成为了考古界中著名的“悬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394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