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财政政策“扭曲操作”是什么意思?

美国的财政政策“扭曲操作”是什么意思?,第1张

  所谓的扭曲操作即卖出较短期限国债,买入较长期限的国债,从而延长所持国债资产的整体期限,这样的操作将压低长期国债收益率。从收益率曲线来看,这样的操作相当于将曲线的较远端向下弯曲,这也是扭曲操作得名的原因。1961年,美国联邦储备局首次实施了扭曲操作。2011年9月,美国联邦储备局第二次采用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得名于当时的一首热门歌曲The Twist(Chubby Checker演唱)以及风靡一时的扭摆舞(Twist Dance)。扭曲操作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托宾于1960年初设计。

  第一轮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其后获美国联邦储备局于1961年首次采用。当时联储局购入以五年期为主的4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同时卖出短债,目的除了降低长债利率,更希望减少流失美国黄金储备,但当年的成效不大。

  第二轮扭曲操作

  背景

  美国在实施本次扭曲操作的货币政策之前,已实行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QE)。第一轮是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美联储购买了约1725万亿美元的政府债券、抵押贷款证券和其他有毒资产。 第二轮是从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美联储再次收购06万亿美元的政府长期债券 。

  量化宽松的实质是央行通过购买国债的方式向市场投放流动性,量化宽松政策在实施初期取得了比较积极的效果,但是影响不能持久。同时,对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规模与资产结构都造成了巨大冲击,当量化宽松政策效微力乏之时,美联储推出了国债扭曲操作的货币政策。

  开始时间

  2011年9月21日美联储麾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结束为期两天的会议后宣布,维持0-025%的现行联邦基金利率不变。FOMC在声明中宣布将推出价值4000亿美元的扭曲操作。这些举动基本符合此前市场的普遍预期,美联储没有调降超额储备利率。

  操作目的

  通过买入十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推低长期利率,从而推低与长期利率挂钩的贷款利率,包括按揭和汽车贷款,鼓励买入高风险资产,有助推动股票等资产价格上升,不会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减少刺激通胀升温的机会,有助于说服美联储委员会内部的鹰派接纳。

  但该举措可能导致短期利率上扬,因此与2013年年中前维持极低利率的承诺有一定冲突,而在长期利率已经处于低位时进一步下跌的空间也可能有限。

  具体措施

  美联储本次4000亿美元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 2,OT2)的具体措施是,在2012年6月底之前购买4000亿美元的6年期至30年期国债,而同期出售规模相同的3年期或更短期国债。

  2012年6月21日,美联储决定将已经到期的OT延期至年底,额度再增加约2670亿美元,主要诱因应该是就业状况欠佳。

  2012年12月份,美联储宣布“扭曲操作”终止,并将用第三轮更加积极的量化宽松政策(QE3)代替,用于购买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证券(MBS)。

  实施效果

  (1)长短期国债收益率

  从数据上来看,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在2011年9月到2012年12月一直低于2%,而且1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化不大,并没有造成短期利率上扬,说明这次扭曲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国内生产总值

  自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一直处于调整期,此次扭曲操作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不大。

  (3)就业从2010年开始,美国失业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9] 扭曲操作对于就业增长有一定帮助,但并不显著。

  (4)通胀水平

  CPI数据从2011年9月份开始也一直在下降。

  (5)股票市场

  纳斯达克指数上涨较明显。

  综合来看,此次扭曲操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降低了长期利率,而且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副作用,因此比较成功。但是CPI、失业率、GDP等数据中很难体现扭曲操作的影响,经过两次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美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持有较为充足的流动性,美国企业欠缺借贷和投资意愿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缺乏新的增长点。

  而且,美联储扭曲操作对需求端的刺激效果很可能也较为疲弱。从美国经济历史角度比较,美国私人部门当前的杠杆率仍处于相对高位,贷款利率下降并不能促使消费增加。实际上,从美国的历史看,在刺激消费方面可能是财政政策更为有效,如此前美国有关房屋、汽车等耐用品购买的税收优惠政策促使大件消费需求释放,但美国财政政策的新刺激方案推出同样面临债务上线的约束。

通货膨胀一般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货膨胀为货币之市值或购买力下降,而货币贬值为两经济体间之币值相对性降低。前者用于形容全国性的币值,而后者用于形容国际市场上的附加价值。两者之相关性为经济学上的争议之一。

通货膨胀对居民收入和居民消费的影响有:(1)实际收入水平下降;(2)价格上涨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导致福利减少;(3)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具体表现为:低收入者(拥有较少禀赋者)福利受损,高收入者(拥有较多禀赋者)却可以获益;以工资和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货膨胀中会遭受损害;而以利润为主要收入者,却可能获利。

美联储点阵图

 

美联储每三个月会公布一次利率预期的点阵图,该点阵图显示了各联储银行行长对短期和长期内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期。

 

其中,点阵图中的中值也就是整个美联储对联邦基金利率的中值预期。

 

美联储的利率路径“点阵图”一直被认为是美联储政策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界预测美联储政策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联储点阵图准吗?

 

市场人士们最近两年其实唏嘘不已。尤其是去年(2015年)12月点阵图预期今年(2016年)要加四次息,但实际上目前为止一次也没加。

 

比如IMF就多次给美联储提建议,称美联储应该改变沟通策略,不要再提供联储官员预测利率的点阵图,那种方式让人不解。

“会怎样”与“该怎样”

 

本周最有发言权的一位名人再次对点阵图进行了讨论——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28日在布鲁金斯研究院网站撰文称,点阵图并不是美联储的政策承诺,去年点阵图显示今年美联储将加息4次并未实现,并不意味着美联储误导了市场或撒谎;若FOMC作为一个整体对未来利率政策提供明确的指引或承诺,也只会出现在会后政策声明及主席的发言中。

 

点阵图是美联储经济预测总结(SEP)的一部分,其中还包括美联储对经济增长、通胀、失业率等的预期。伯南克称,SEP不是一个“无条件经济预测的汇总”,点阵图也不反应出未来将会发生什么,点阵图建立在“合适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官员们做出的预测。

 

对于点阵图在现实中应如何应用,伯南克举了一个例子:

 

比如一位鹰派官员,她认为现在的货币政策过于鸽派,她可能会预期未来的利率依然维持低位(因为FOMC可能在未来也保持鸽派的共识),但是她可能提高对通胀的预期,因为一个鸽派的联储会更快的推高通胀。

 

不少市场人士常把点阵的图当成美联储想要做的事,但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伯南克的核心逻辑是:

 

点阵图显示的是官员们认为未来可能怎样,而不是未来应该怎样。

 

伯南克还表示,点阵图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要看FOMC成员们观点的差异大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短期货币政策走向会更加扑朔迷离。

 

最后伯南克表示,美联储的经济预测方式有改进的空间,不过对外界来说,只有能正确理解美联储的预测,才能得出有效的信息。

「加息加的是什么息?」

这个问题我问过身边的朋友,得到的答案基本是:难道不是存款利息吗?

如果放到我们国家,这个回答正确。但是在号称自由平等(注意是号称)的美国,除了非常时期,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的行为是受到批评的。

谈到利息,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银行。

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管是因为放贷或者大额支取,常会遇到暂时性的流动性短缺。

流动资金不够了怎么办?找手头有富余资金的银行借钱,支付一定的利息就可以了。这个利率,中国叫做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在美国叫做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

联邦基金利率是最重要的短期利率,能很大程度上决定官方贴现率、商业银行存贷利率等各项参数。

不过要记住,这是银行和银行之间商量的事情,央行是不能轻易插手的。所以美联储设置的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Target range for the federal funds rate)。

以今年六月中旬美联储第二次加息为例:

上图中的FOMC是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由政府和美联储银行的12名委员组成,他们每6周在华盛顿开一次会(议息会议),做出关于利率的决策。

在六月份的声明中,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至175%~2%。

有同学要提问了:不是说拆借是银行之前的事情吗?你美联储光喊出一个目标区间,关我银行什么事?

要知道,美联储是能以一己之力影响(搞乱)全球经济的狠角色,还收拾不了国内的几家商业银行?

这份声明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才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蜘蛛侠Peter Parker的叔叔在临死前告诉他,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美联储也一样。作为世界第一强国的中央银行,它的重要职责是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和稳定金融市场。

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这里提到的公开市场业务,即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一般是美国国债)的做法。

当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后,美联储会开始在公开市场上抛售国债换取美元,大量资金回到央行,市场上的货币总量减少。

货币总量的减少导致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流动性开始紧张。这个时候再有其他银行来借钱,借款利率(联邦基金利率)会自然提高,因为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所以说,美联储只需要控制抛售国债的力度,就可以将利率稳定在它制定的目标区间内。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后,由于国债被持续抛售,导致其价格走低,收益率升高。

降息的话就相对简单了。美联储直接告诉需要资金的商业银行:来找央妈,然后把自身的借款利率设置在较低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内,开始向银行出借。

这样一来,如果其他银行不调整自身利率,富余资金就借不出去。未避免产生闲置,只能同步降低借款利率吸引借款,联邦基金利率就降低了。

随后,银行资金成本的变动会传导到其他利率,包括与大家密切相关的存款和贷款利率。

关于美联储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各种,我会在微信公号券商研究报告里详细聊。

你好,美联储加息是指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在华盛顿召开议息会议后,决定货币政策的调整,上调联邦基金利率。

12016年12月14日,美联储发布消息称,自年中以来,美国经济持续温和扩张,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加强,失业率下降;家庭消费支出温和增长,但商业固定投资仍表现疲软;通胀率自年初以来有所上升,但仍低于2%长期目标。

2鉴于此,美联储决定提升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05%—075%,并预计2017年加息三次。值得指出的是,本次利率决议获得一致通过。维持宽松货币政策以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和实现通胀目标。

3北京时间2017年3月16日凌晨2点,华盛顿宪法大道与西北第20街交汇处的办公大楼里,美联储在经过为期两天的FOMC议息会议之后已公布新的利率决议。将基准利率调升25个基点,从05%-075%上调至075%-10%,时隔仅3个月就再度加息,意味着联储未来的加息步伐可能加快。

4北京时间2017年6月15日凌晨2:00,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75%~1%调升到1%~125%。

:一:什么是美联储

1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系统。它于 1913 年 12 月 23 日根据《联邦储备法》成立。

2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由联邦储备委员会和 12 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组成。它有制定货币政策和监督美国金融机构的职责。

二:美联储的发展历程

1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的中央银行相比,美联储作为美国中央银行诞生得更晚。历史上,美国曾多次尝试建立像美联储这样的中央银行,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立法者和总统担心中央银行权力过大或中央银行会被少数利益集团绑架。这种担忧主要是由美国的国家形态决定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国是由一些独立国家以联邦形式组成的松散组织。大多数行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州政府而不是联邦政府。建立中央银行等联邦机构的想法将提醒各州,联邦政府希望以此名义扩大其权力范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2582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