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宫珍宝》全册13枚。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1985年1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文物出版社,印 张1• 787乘1092。书号:8314•013。内容:(1)古稀天子之宝八徵耄念之宝、(2)金立佛、(3)金嵌珠宝饰件青金石象、(4)青玉盆染牙山水仙盆景、(5)杂宝双凤金盆、(6)水晶双鱼花插、(7)翡翠白菜花插、(8)天球仪、(9)翠太平有象磬、(10)金胎烧兰嵌钻石匕首、(11)玛瑙荷叶洗、(12)红宝石梅花盆景、(13)象牙雕刻群仙祝寿龙船(与封皮同图)。〔注:彩色摄影册式片。〕
2《故宫珍宝》全套20枚。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文化教育出版社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一九九三年十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定价:10元。书号:故宫isbn7—80047—184—5/j•82内容:明•掐丝珐琅缠枝莲象耳炉、清•玉翠竹盆景、清•金天球仪、清•金錾花如意、清•白玉瓜棱形提梁壶、清•各色釉瓷瓶、明•皇后凤冠、明•德化窑达摩立像、清•崇庆皇太后金发塔、清•黄杨木雕活环链葫芦、清•翠太平有象磬、清•铜镀金盆红宝石梅花盆景、清•金嵌珠“金欧永固”杯、清•画珐琅山水人物提梁卣、明•红雕漆穿花龙双耳瓶、明•犀角雕仙人槎盂、清•彩云蝠金龙朝袍(女礼服)、商•青铜酗亚方尊、清•青玉象牙水仙花盆景、清•象牙雕〈月曼清游〉册。(注:彩色摄影豪华片,尺寸规格150×100mm。)
3《故宫》全册10+2枚。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北京东长安街6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1201厂制版印刷。1982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1—100000。统一书号:(汉英)8179•305。定价:250元。内容:1养心殿藻井(注:封面)、2太和殿宝座、3 养心殿、4储秀宫东房、5 太极殿内景、6 养心殿寝宫、7 储秀宫西间、8天球仪乾隆年间、9喜字宫灯、10高宗纯皇帝、11孝恭仁皇后、12 乾隆的甲胄、13乾清宫、14光绪大婚图(注:封底)。(注:彩色摄影册式片,全片尺寸规格252×100mm,可拆切线尺寸规格150×100mm。)
4《故宫》全套25枚。文物出版社编辑 出版 发行(北京五四大街29号。百花印刷厂制版 印刷。1986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统一书号:8068•1490。封底有目录。内容:1太和门前金水桥、2太和门前铜狮、3太和殿前铜龟、4太和殿远景、5太和殿近景、6太和殿内景、7中和殿、8中和殿内景、9保和殿、10保和殿后石陛、11乾清门、12乾清宫前江山社稷、13乾清宫、14乾清宫内景、15天一门前铜麒麟、16御花园内万春亭、17御花园内浮碧亭、18御花园内承光门、19漱芳斋院内小戏台、20养心殿内景、21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处、22储秀宫前麒麟、23储秀宫前铜鹿、23斋宫、25角楼。(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49×97mm。)[注:第一版无格式,1988年10月第二版第二次印刷,编号:ISBN-7-5010-0259-2/j•116有格式]
5《故宫》全套10枚。1988年紫禁城出版社。书号: ISBN 7-800047-012一1/j•5。内容:太和殿内宝座、中和殿内景、乾清宫内宝座、储秀西次间、交泰殿内宝座、养心殿后皇帝寝宫、倦勤斋内小戏台、养心殿内三希堂、坤宁宫内洞房、储秀宫内景。
6 《故宫祥瑞动物》全套10枚。书号:ISBN7-80047-039-3。1987年紫禁城出版社。内容:御花园承光门内鎏金铜象、体和殿前铜凤、储秀宫前铜鹿、太和殿丹陛上的铜龟、慈宁门前鎏金麒麟、乾清门前鎏金铜狮、太和门前铜狮(可制极限片)、太和殿丹陛上的铜鹤、储秀宫前铜龙、雨花阁屋脊镀金铜龙。
7《故宫》全套20枚。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星达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一九九三年六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书号:故宫ISBN 7—80047—151—9/j•77。定价:10元。内容:宁寿宫花园内祈赏亭、养心殿内三希堂、乾清门广场、透过皇极门看九龙壁、宁寿宫花园内祈赏亭内流杯渠、御花园内万春亭、珍妃井、御花园内堆秀山、保和殿后大石雕、乾清宫内宝座、坤宁宫内洞房、养心殿正间宝座、铜鹤、宫殿之海、大石雕细部(二龙戏珠)、太和殿、太和殿内藻井、交泰殿内大自鸣钟、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处、太和殿内景。(注:彩色摄影豪华片,尺寸规格150×100mm。)
8《故宫》全套20枚。摄影:胡锤。题字:董正贺。编辑设计:郑志标。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星达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19936第一版第二次印刷。内容:宁寿宫花园内祈赏亭、养心殿内三希堂、乾清门广场、透过皇极门看九龙壁、宁寿宫花园内祈赏亭内流杯渠、御花园内万春亭、珍妃井、御花园内堆秀山、保和殿后大石雕、乾清宫内宝座、坤宁宫内洞房、养心殿正间宝座、铜鹤、宫殿之海、大石雕细部(二龙戏珠)、太和殿、太和殿内藻井、交泰殿内大自鸣钟、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处、太和殿内景。(大封套)
9《故宫》全套20枚。摄影:胡锤。题字:董正贺。编辑设计:郑志标。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星达印刷有限公司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19936第1版第3次印刷。内容:宁寿宫花园内祈赏亭、养心殿内三希堂、乾清门广场、透过皇极门看九龙壁、宁寿宫花园内祈赏亭内流杯渠、御花园内万春亭、珍妃井、御花园内堆秀山、保和殿后大石雕、乾清宫内宝座、坤宁宫内洞房、养心殿正间宝座、铜鹤、宫殿之海、大石雕细部(二龙戏珠)、太和殿、太和殿内藻井、交泰殿内大自鸣钟、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处、太和殿内景。(大封套)
10《紫禁城》[大封套图:坤宁宫东暖阁内景]全套10枚。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圳现代彩印有限公司印刷。ISBN 7-80005-221-4/j•052。1993年第一版。1993年第一次印刷。内容:养心殿前殿/故宫、养心殿后殿/故宫、养心殿东暖阁/故宫、太和殿/故宫、皇后座席/故宫、长春宫/故宫、储秀宫/故宫、天井/故宫、坤宁宫/故宫、交泰殿/故宫。
11《故宫藏画》全套10枚。ISBN 7-80005-222-2/j•053。1993年第一版。1993年第一次印刷。新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深圳现代彩印有限公司印刷。内容:对弈、浴马图、浴马图、宫妓图、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康熙御赏万寿图、观赏名画、步辇图。
12《故宫》全套10枚。北京市邮政局印制。内容:故宫太和殿、故宫太和门、故宫乾清门、故宫交泰殿、故宫一角、故宫御花园、故宫神武门、故宫养心门、故宫乾清宫、故宫角楼。(注:彩色摄影布纹版片,尺寸规格148×100mm。另一套是普通纸)
13《故宫 第2辑》故宫博物院编。中国科学院印刷厂印刷。文物出版社出版。各地新华书店经销。1973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统一书号:7068•293(50开,12张)。定价:065元。内容:承光门铜像、太和门铜狮、乾清门铜缸、太和殿日晷、乾清宫嘉量、太和殿铜龟、太和殿铜炉、皇极门九龙壁、太和殿铜鹤、保和殿后云龙阶石、御花园铜炉、御花园铜麒麟。(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50×100mm,片名只用汉字书写。)
14《故宫博物院藏工艺品选(一)》(玉器、料器)全套10枚。故宫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国际书店发行。1978年2月 中国 北京。书号:87-CE-263。封面:清乾隆 嵌宝石鱼式翠玉盒 长248厘米。内容:明 弦纹玛瑙炉、 明 陆子冈款梅花纹茶品花插、 清乾隆 嵌宝石白玉碗、清中期 鹅式青玉水丞、清乾隆 婴戏纹碧玉山子、清乾隆 双耳黄玉盖瓶、清中期 白菜式翡翠花插、清乾隆 活环水晶瓶、清乾隆 荷花纹陶红料缸、清乾隆 花卉纹套天蓝料瓶。
15《故宫博物院藏工艺品选(二)》(漆器、珐琅)全套10枚。故宫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国际书店发行。1978年2月 中国 北京。书号:87-CE-264。封面:清乾隆 嵌螺甸朱漆攒盒 高105厘米。内容:明永乐 牡丹纹剔红盖碗、明宣德 林檎鹂鸟纹剔彩盒、明宣德 牧牛图剔红盘、明宣德 花鸟纹剔红提盒、清中期 金漆三层套盒、明宣德 掐丝珐琅花觚、明景泰 掐丝珐琅龙耳瓶、清康熙 画珐琅小瓶、清雍正 画珐琅三足炉、清乾隆 掐丝珐琅多穆壶。
16《故宫博物院藏工艺品选(三)》(雕刻、镶嵌、编织)全套10枚。故宫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国国际书店发行。1978年2月中国 北京。书号:87-CE-265。封面:明 尤通款犀角槎杯 高117厘米。内容:明 濮仲谦款松树纹竹雕壶、明嘉靖 马纹犀角杯、 清乾隆 人物纹竹雕笔筒、清乾隆 嵌玉棕竹盒、清中期 黄杨木雕葫芦 、清乾隆 牙雕挂灯、清中期 牙雕花篮纹插屏、清乾隆 花果纹紫檀镶嵌盒、清中期 丝竹编织提篮、清中期 牙丝编织纨扇。
17《故宫建筑》(第一集)全套10枚。1958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963年1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故宫博物院。内容:太和殿、乾清门、承光门、弘义阁、斋宫、承乾宫、太极殿、慈宁宫、紫禁城角楼、太和门铜狮。(注:彩色摄影无格片,尺寸规格140×90mm,四周有白色边框,边框下写有片名。)
18《故宫建筑》(第二集)全套10枚。1958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963年1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故宫博物院。内容:天安门、午门、太和门、中和殿丹陛栏板、乾清宫、文渊阁、九龙壁、宁寿门、养心门、雨花阁。(注:彩色摄影无格片,尺寸规格140×90mm,四周有白色边框,边框下写有片名。)
19《故宫建筑》(第三集)全套10枚。1957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963年2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故宫博物院。内容:太和殿前铜鹤、铜龟、嘉量、铜鼎、慈宁门前铜麒麟、乾清宫前江山社稷、日晷、承光门内铜像、钦安殿前神亭、天一门前铜炉。(注:彩色摄影无格片,尺寸规格140×90mm,四周有白色边框。)
20《故宫建筑(第一集)》全套10枚。一九五四年故宫博物院编。内容:1太和门铜狮、2太和殿侧面、3弘义阁、4乾清门、5承光门、6斋宫、7承乾宫、8太极殿、9慈宁宫、10紫禁城角楼。(注:彩色摄影无格片,尺寸规格140×90mm,四周有白色边框,边框下写有序号和片名。)
21《故宫建筑(第二集)》全套10枚。一九五六年故宫博物院编印。内容:天安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文渊阁、九龙壁、宁寿门、养心门、雨花阁、中和殿丹陛栏板。
22《故宫建筑(2)》全套10枚。 56年故宫博物院版。内容:天安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承光门、文渊阁、九龙壁、宁寿门、养心门、雨花阁。(注:与上一套同名同图,编号形式不同。)
23《故宫珍品包装艺术》全套12枚。中国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监制。内容:《威弧获鹿图》画套、竹根雕芒果形御制诗文盒、黑漆木匣“大清帝国之玺”、红雕漆五屉“御制诗花卉紫毫笔”匣、红雕漆文房用具套装、蓝地錾金云龙纹印匣、识文描金银花卉纹方套盒、铜镀金佛窝、楠木盒套装檀香佛龛及银镀金组供、花梨木蟠螭纹镂空提梁食挑盒、香水瓶铜架装、乾隆大阅胄盒。〔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65×104mm。〕
24《紫禁城》全套10枚。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甲九号)。1998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20,000-40,000。统一书号:125032•1139。售价000001000(即10元)。内容:鸟瞰神武门、太和门和金水桥、御花园内长春亭、紫禁城角楼、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养心门、乾隆画像、乾清门前鎏金铜狮、太和殿内景。
25《紫禁城》[封面:太和殿]。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北京建国门内大街甲九号)。全套10枚。1996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20,000-40,000。统一书号:125032•1140。售价00000600(即10元)。内容:鸟瞰神武门、太和门和金水桥、御花园内长春亭、紫禁城角楼、故宫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养心门、乾隆画像、乾清门前鎏金铜狮、太和殿内景。[注:此套可能是盗版]
26《故宫珍宝馆藏品选》[封面:一条龙]故宫博物院编。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印刷。全套10枚。内容:明 万历 凤冠、清 康熙 金编钟之一——黄钟、清 乾隆 金塔、清 乾隆 稠龙袍、清 乾隆 金玺“天子之宝”、清 乾隆 珍珠梅花金瓶、清 乾隆 翡翠“太平有象”磐、清 乾隆 请玉水仙盆景、清 乾隆 金佛像、清 嘉庆 “金瓯水固”金杯。
27《故宫》[封面:太和殿]全套10枚。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北京博诚印刷厂。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监制9857。1997年(50开)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定价:01000。统一书号:825052245。编辑:望天星。摄影:高明义、罗文发、胡锤、牛蒿林、望天星、李玉维。内容:乾清宫、太和殿内景、畅音阁-戏楼、保和殿、角楼、午门-故宫正门、太和门、御花园、故宫鸟瞰、太和殿。[注:1997年(50开)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片后的邮政编码框是黑色; 1998年(50开)第二次印刷,片后的邮政编码框是红色。]
28《故宫》[封面:太和殿内景]全套10枚。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外文印刷厂印刷。1994年(50开)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编号:85052•222。定价:003700。编辑:姜尚礼、王一川。摄影:陈志安、任诗吟、林京。翻译:邵海明、郝宝禄、王郁。设计:姜尚礼、甘星华。内容:角楼、交泰殿内景、储秀宫寝宫、慈禧着色照、鎏金狮子、畅音阁大戏台、西二长街夜景、神武门、翊坤宫、皇极殿。
29《故宫(内景)》[封面:太和殿内藻井]全套10枚。文物出版社出版。精美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发行。统一书号:8086•1435。定价:100元。内容:太和殿内景、中和殿内景、乾清宫内景、交泰殿内景、坤宁宫东暖阁内景、养心殿内景、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处、养心殿后皇帝卧室东里间、养心殿西间—闻名书苑的三希堂、长春宫正间内景。
30《故宫》[封面:太和门和金水桥] 全套10枚。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总发行。北京利丰雅高长城印刷有限公司印刷。1996年3月第1版第3次印刷。编号:ISBN7-80501-185-0/j•180。定价:000320。条形编码:9 787805 0111851。内容:故宫角楼、慈禧太后油画像、故宫交泰殿、太和殿金銮宝座、故宫御花园、乾清宫内景、故宫养心门、故宫雨花阁、坤宁宫内景、太和殿。
31《故宫》[大封套图:太和殿] 全套10枚。china today press。东城、崇文新华书店发行。编号:(京)新登字132号 85072•2。内容:紫禁城角楼、储秀宫东间内景、御花园内长春亭、太和殿前的铜龟、养心殿正殿、太和殿宝座、养心殿东暖阁、三大殿、从景山远眺神武门、少一枚
32《故宫钟表》[封图:故宫钟表]全套10枚。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建内大街甲九号)。责任编辑:杨茜。美术编辑:夏至。译文:孟宪玉。书号:85032•1381。定价:3元。内容: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故宫藏钟表。
33《故宫》[大封套图:故宫角楼] 全套10枚。海南出版社出版。统一书号:880590•019。内容:乾清宫内景、太和殿、故宫铜狮、故宫角楼、故宫鸟瞰、乾清宫、御花园雪景、太和殿宝座、太和殿内景、云龙阶石。
34《紫禁城》[封图:角楼]全套10枚。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北京胶印二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一九八六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书号:8314•022。定价:一元。摄影:胡锤、宗同昌。内容: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处、养心殿正殿、御花园养性斋、太和殿、太和殿宝座、角楼、畅音阁、坤宁宫喜房、雨花阁、养心殿后寝宫。
35《中国古皇宫》[大封套图:故宫鸟瞰]全套15枚。香港心源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精美彩色印刷有限公司制版印刷。1997年1月第1版。1997年1月第1次印刷。编号:ISBN-962-8065-45-9•dj / 。定价:000550。编著:胡维标, 责编:沈平。内容:乾清宫正殿、世宗宪皇帝朝服像、雨花阁内景、坤宁宫洞房喜床外侧挂的“五彩百子帐”、储秀宫东阁内景、钦安殿内景殿内供奉道教真武大帝、故宫俯瞰全貌、午门和金水河、钟表内陈列的钟表、慈禧像、天安门广场面积44万平方米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城楼一角、明清两朝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太和殿。
36《故宫》(3)全套10枚。1977年6月文物出版社出版。内容:养性斋、绛雪轩、万春亭、千秋亭、钦安殿、堆秀山、天一门铜炉、浮碧亭一角、漱芳斋、浮碧亭。
37《故宫》全册12枚。故宫博物院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东长安街六号。1979年第一版。,印数:100000。书号:(汉、英)8179 039。定价:00200。内容:太和殿、太和殿内景、太和殿宝座、太和门前铜狮、保和殿后的云龙阶石、乾清宫、养心殿——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长春宫、储秀宫、坤宁门、御花园千秋亭、角楼。〔注:彩色摄影册式片,尺寸规格147×99mm。〕
38《故宫》[封图:神武门]全套30枚。文物出版社编辑出版(北京五四大街29号)。文物出版社印刷厂印刷。1982年5月。编号:806 8 907。内容:午门(俗名五凤楼)——紫禁城的正门、太和门和金水桥、太和门铜狮、太和门近景、太和殿近景、太和殿内景——明、清皇帝登极坐天下的宝座、太和殿内巧夺天工的藻井、中和殿近景、中和殿内景、乾清门、乾清宫近景、乾清宫内景——清代皇帝召见臣工举行内廷受贺 赐宴礼仪活动的地方、交泰殿内景——陈列乾隆十三年选定分别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外交等方面的廿五颗宝玺、坤宁宫东暖阁——清代皇帝结婚时的洞房、养心殿正间内景——清雍正以后,皇帝居住和处理军政大事的地方、养心殿东暖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养心殿后皇帝卧室东里间——皇帝寝室中的龙床、养心殿西间——闻名书苑的三希堂、长春宫近景、长春宫西间——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储秀宫正间的内景、体和殿近景、斋宫、漱芳斋院内小戏台、雨花阁、御花园绛雪轩琉璃花坛、御花园千秋亭、御花园浮碧亭、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御花园承光门。〔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49×99mm。〕
39《御花园》全套11枚。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北京胶印二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一九八六年三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书号:8314 042。定价:120元。内容:园东之浮碧亭(封图)、园东之万春亭、园西之井亭、钦安殿、天一门雪景、承光门西侧镀金铜像、延晖阁花坛上的石荀 翠竹与墨牡丹、通向后三宫的坤宁门、养性斋前叠山雪景、绛雪轩琉璃花坛、园西之澄瑞亭(应该是:园东之浮碧亭)。〔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47×99mm。〕
40《御花园》[封图:万春和浮碧亭]全套5枚。故宫博物院编。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地址:北京东长安街六号。1979年第一版。印数:50000。书号:(汉、英)8179•040。内容:银装素裹的千秋亭、翠峦叠嶂的堆秀山、山石嶙峋中的养性斋、雄踞天一门前的鎏金铜麒麟、四神祠外古柏森森。〔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45×99mm。〕
41《故宫藏清代帝后服饰》全套15枚。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编 出版。ISBN7-80047-418-6 J204。定价:15:00元。撰文、翻译:罗文华。摄影:刘志岗、马晓旋。责任编辑:万均。北京瑞宝画中画印刷有限公司印制。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开本 787×1092 1/45。2003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1-5000册。内容:石青色纱绣四团金龙衮服(皇帝祭祀用)、明**纳纱彩云金龙单朝袍(皇帝朝会用)、大红色缎绣彩云金龙袷(jiá)朝袍(皇帝祭祀用)、蓝色缂丝彩云金龙袷朝袍(皇帝祭祀用)、明**缎绣彩云金龙皮龙袍(皇帝吉庆用)、明**缎绣彩云金龙袷朝袍(皇后朝会用)、石青色缎绣彩云金龙袷朝褂(皇后朝会用)、石青色缂丝彩云金龙袷朝褂(皇后朝会用)、明**缂丝八团彩云金龙夹龙袍(皇后吉庆用)、石青色缂丝八团龙褂(皇后吉庆用)、雪灰色缎绣四季花卉绵袍(后妃日常用)、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绵袍(后妃日常用)、明**缎绣葡萄蝶袷衬衣(皇后日常用)、藕荷色缎绣折枝藤萝袷衬衣(后妃日常用)、红色绸绣蝶金双喜单氅衣(后妃日常用)。〔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55×99mm。〕
42《故宫藏传佛教造像》全套15枚。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编 出版。ISBN 7-80047-418-6 J204。定价:15:00元。撰文、翻译:罗文华。摄影:刘志岗、马晓旋。责任编辑:万均。北京瑞宝画中画印刷有限公司印制。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开本 787×1092 1/45。2003年3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 1-5000册。内容:大持金刚、坐像触地印释迦牟尼佛、双身大威德金刚、双身十二臂上乐金刚、持噶布拉喜金刚、无量寿佛、阿閦佛、立像无量寿佛、转轮王坐莲花手观音菩萨、转轮王坐莲花手观音菩萨、立像弥勒菩萨、白度母、立像度母、智行佛母、六臂大黑天。〔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55×99mm。〕
43《故宫》(建筑)全套10枚。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精美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发行。统一书号:80681434。定价:100元。内容:太和门和金水桥、太和殿近景、太和殿远景、乾清门、乾清宫、御花园养性斋前山石、御花园内万春亭、御花园内浮碧亭、承光门、角楼。〔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49×100mm。〕
44《故宫》全套10枚。韩若峰 编,○c外文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中国北京百万庄路24号)邮政编码 100037,天时印刷(深圳)有限公司印刷995年(32开)第一版(汉、英、日)ISBN 7-119-01748-9/J•1283(外)定价:01800。内容:天安门、神武门、角楼、午门、太和殿、乾清宫内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御花园万春亭、太和殿内景、深宫长街。〔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50×100mm。〕
45《故宫》全套10枚。[封图:午门]。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版权所有。翻版必究。1998年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统一书号:880105•12。内容:鸟瞰神武门、紫禁城、大浮雕、御花园内长春亭、铜亭、香炉、紫禁城角楼、保和殿内景、太和殿、保和殿内景。〔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50×99mm。〕
46《御花园》全套12枚。[封图:千秋亭]紫禁城出版社编。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景山前街故宫博物院内)北京京华彩色包装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1998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10000册。ISBN7-80047-285-X/J141。责任编辑:陈坡。摄影:林京。封面设计:郑志标。内容:乾隆花园碧螺亭、乾隆花园一角、乾隆花园景祺阁、乾隆花园古华轩、乾隆花园禊赏亭、御花园天一门、御花园堆秀山、御花园内花池、御花园内石子路、御花园一角、御花园内鎏金铜亭、御花园千秋亭。〔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50×101mm。〕
47《故宫》全套10枚。[封图:神武门]。 Hong Kong Inspiration Art Press。书号:ISBN-962-8065-45-9/J060010。内容:养心门、故宫角楼、故宫鸟瞰、钦安殿、养心殿、储秀宫、天球仪、故宫全景、故宫太和殿、午门鸟瞰。规格:151×101mm。
48《故宫》全套10枚。 [封图:金水桥和太和门]。海洋出版社 出版。(10008)北京海淀区大慧寺路8号)。北京新华彩印厂印刷。1999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印数:1 – 2000。统一书号:5027-1422。责任编辑:王兆辉。装帧设计:王兆辉。封面题字:张崇范。摄影:赵军、张大明。文字:张大明。内容:乾清宫、故宫雪景、午门、御路石雕、镏金狮子(铜狮)、乾清宫内景、角楼、宫廷内设计精巧的通道、太和殿、三大殿四周的护栏 望柱。〔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48×98mm。〕
49《故宫风景油画》全套8枚。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一 九九O年九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ISBN 7-80047-099-7/J•51。定价:200元。绘画:李剀。摄影:林京。黄昏、螭首、雄狮、紫禁城、逆光、宫门、晨光、夕阳。〔注:彩色绘画片,尺寸规格148×98mm。〕
50《故宫博物院藏陶瓷选(2)》全套10枚。故宫博物院编。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国际书店发行。1978年2月 中国 北京。书号:87-CE-247。封面:宋 黑釉剔花瓷瓶 高24、口43厘米。封套上有目录。内容:宋 定窑孩儿瓷枕、宋 汝窑瓷樽、宋 官窑弦纹瓷瓶、宋 钧窑瓷花盆、宋 龙泉窑双耳瓷瓶、宋 青白瓷刻花瓶、宋 登封窑双虎纹瓷瓶、宋 龙泉窑瓷壶、宋 青花釉花卉纹瓷盖罐、宋 兰釉白龙纹瓷盘。〔注:彩色摄影片,尺寸规格149×99mm。〕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1925年,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为了表述的流畅,在纪录片中,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13亿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
第一集:国宝迁台, 中国只有一座故宫,故宫博物院却有两座: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宝岛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徙。本集将经由亲历者的讲述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台北故宫各类文物中的最顶级文物,即所谓“镇馆之宝”。如毛公鼎、散氏盘、汝窑、富春山居、快雪时晴、四库全书、鸡缸杯等等。北京故宫的韩滉《文苑图》、张大千临摩敦煌壁画、河南博物院运台文物、日本归还文物。“三希堂贴”(快雪时晴贴、中秋贴、伯远贴,中秋贴次之)、文渊阁《四库全书》、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第二集:北沟烟雨, 文物来到台湾后,在长达十五年的岁月里,被存放在台中深山里。本集讲述伴随文物来台的专家们,十五年间如何在清贫乐道的生活中,向岛内民众乃至世界宣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博大,直到1965年故宫博物院台北新馆建成。《四库全书荟要》之左传注疏二册、春秋权衡二册、春秋左传事类始末五册、856号箱中的栾城集一册。唐人“明皇幸蜀图”、宋范宽“奚山行旅图”、元倪瓒“江岸望山图”、明沈周“庐山高”图、明唐寅“山路松声”图。
第三集:青铜记忆, 青铜器在岁月流转中,逐渐由实用功能演变成了含意深遂的神器,其中鼎更向为国之重器。然而近代战乱却使国之重器辗转流离。文物专家李济、张光直,乃至徐志摩、胡适之、顾立雅等人都或多或少牵连其中。本集将细述青铜器上斑驳纹饰所铭刻的岁月记忆。
第四集:釉彩千年, 这是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唯独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纹,益发显得素雅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为传世仅有。五大名窑瓷器无疑是台北故宫最引以为豪的收藏之一,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宋人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讴歌,如何造就了这些让后世仰慕千年的美学典范?千年后,在海峡对岸,它们又经历了些什么?在本集中都将一一探寻。
第五集;瓷中繁花, 瓷器,曾经是中国给予世界最为熟悉的印象。海上丝路贸易的宠儿青花瓷和普通人难得一见的皇家秘器——珐琅彩瓷,都默存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经的荣耀。本集将围绕台北故宫的藏品,透过两岸专家的交流,渐次展开那些凝固在釉色中的尘封过往。
第六集:玉润光华, 中国人自古爱玉,延续至今。现今台北故宫万般藏品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仍是玉器——翡翠白菜。五千年来,玉器饱含了国人怎样的文化情感?有多少件故宫藏玉远赴台湾?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将牵引思绪,在温润的流光中,回眸千年的希冀与冥想。
第七集:巧夺天工, 在台北故宫众多藏品中,“珍玩”类藏品格外吸引着造访者的目光。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巧和细腻,处处流露着古代宫廷生活细节和帝王的内心喜好。本集将透过这些精致小巧的“珍玩”,还原宏大历史中的真实细节。
第八集:翰墨风雅(上集),书法,一种中国化的艺术,先人的心灵印迹。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台北故宫的这些珍藏都曾属于乾隆皇帝一人。60年前,这批旷世之宝来到台湾,沉睡于库房中,它们中的某一个偶尔会在某个秋天被叫醒,陈列在台北故宫光线幽暗的展厅中,唤起人们对时光与古老技艺的回忆……
第九集:翰墨风雅(下集),生命遗憾,一碗承受。苏东坡的《寒食帖》吟唱的又何止一人的哀婉。苏东坡与《寒食帖》、黄庭坚与《花气熏人帖》、宋徽宗与《牡丹诗帖》,在书家挥洒翰墨间,交织着一曲台北故宫人与物、古老与现代、拥有与失去的命运之歌。
第十集:云山深处,宋元山水画堪称台北故宫宝藏中的极品。从北宋的巨碑型风格到南宋诗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灵山水,古代画家用不变的笔墨线条,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万种情怀。而今在台北故宫的展厅里,一幅幅旷古巨制,依然延续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禅思。
第十一集:传世珍籍, 1772年,乾隆帝下令开始编撰《四库全书》。三千多人,历时15年,编撰抄写《四库全书》七部,其中一部藏于紫禁城文渊阁。1949年,故宫博物院图书专家梁廷炜护送文渊阁《四库全书》来到台湾,梁廷炜的儿子梁匡忠则留在了北京故宫。两代人虽分隔两岸,但《四库全书》的共同守望,依然延续着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希望。
第十二集:承古开今(完), 文物展览与保护的矛盾,是每间博物馆都面临的难题,为此,台北故宫博物院致力于采用高科技手段,让人们能通过更多途径领略文物的魅力。本集在具体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代化建设之余,也将娓娓道来一宫宝藏分置两院的遗憾,以及人们对明天的温暖畅想。
如意是一种象征吉祥的器物,自古就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好。直至今日,一些集藏古玩小品的藏家,仍对其情有独钟。追究缘由,简单地说,一是如意制作很讲究,不失为一件艺术品;二是如意虽小但却处处能让人如意,自然要图个吉利。
缘于搔杖
如意,古人挠痒的搔杖。背痒,手不可及,以搔杖挠之,可如人意,故谓。
迄今发现制作年代最早的如意,与今天的“痒痒挠”无异。出土于山东曲阜鲁国故城遗址的牙雕搔杖,残长约40厘米,直柄,饰有三角云纹,杖首是一屈指作抓痒状的手掌,上饰卷云纹,柄端雕一兽头。
“如意”之名,初见于公元370年晋人王嘉撰述的《拾遗记》。该书涉及如意的文字有两段:吴主孙权见潘夫人画像,“喜而以虎魄如意抚之”;孙权之子孙和,“月下舞水精如意”。“虎魄”即“琥珀”,一种植物树脂的化石,性脆,硬度极低,摩擦带电;“水精”即“水晶”,一种呈六方柱状的石英石,性寒。二者皆不是制作搔杖的佳材,而且,战国晚期的搔杖残长40厘米,传世和出土的天然琥珀或水晶雕刻品,超过20厘米,已属罕见。
由此推论,王嘉的以“虎魄”、“水精”藉之于如意,除了显扬帝王生活的奢侈外,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如意发展到此时,已不再仅仅是搔痒用具了。
明人高濂《遵生八笺》云:“如意,古人以铁为之,防不测也,时或用以指挥向往。”所谓“指挥向往”,有两层意思,一是与随意挥舞、直指四座的麈尾、羽扇一样,是一件谈道辩玄时助兴的谈柄,如丹阳出土的南朝画像砖《竹林七贤》中,王戎博袖宽衣,右手指尖挑二尺余长的如意,侃侃而谈。二是若令旗,用于指挥军队进退攻守。《晋书·王敦传》载:王敦专任阃外,手握疆兵,每每于酒后咏魏武帝的乐府诗,以如意击唾壶为节,壶口尽缺;《梁书》载:韦睿执白骨如意麾军。
高濂的“以铁为之,防不测也”一说,是一种无根之论。《世说新语》中有一段著名的石崇与王恺斗富的故事:一日,王恺炫耀武帝所赐的一株珊瑚树,石崇以铁如意为击杖,将之击碎。石崇,字季伦,武帝时的荆州刺史,虽有不虞之祸,尚不至于整天握一柄如意,以防不测。
与佛教相连
乾隆曾赋《铁如意》一诗:“握君熔铁是谁夫,如有意何如意无。怀睿穆然挥色相,季伦鄙矣击珊瑚。”“握君”是如意的别名。“怀睿穆然挥色相”一句,意思是说,僧人怀睿神态庄穆,用一柄如意驱除声色之诱。这里涉及如意起源的另一种说法:如意源自印度僧人的一件日常用品——爪杖。
如意,梵文译为“阿那律”,意为“无灭”、“无贫”。在一般印度佛典中,“阿那律”谓之“爪杖”。公元401年,在《大藏经·四分律》中,如意与锡杖、头镖、伞盖子、曲钩、刮舌刀等一样,谓之僧侣的日常用品。翻译佛经的耶舍,为何译“阿那律”为如意?著名学者陈夏生认为:“耶舍译《四分律》时,国人使用如意的习俗已相当普遍了,必然是译者已见过中国的如意,才会将形制相同的外来器物译成如意。”随着崇敬佛之风日盛,佛陀手执的如意、锡杖、伞盖,也被赋予了一种超物质的法力。其中如意的佛化,源自中国人。
文殊又称“曼殊室利”,意为“妙吉祥”,专司智慧。在古印度佛典中,文殊菩萨左手托书,右手持剑。同一时期开凿的北魏龙门石窟的文殊菩萨,手执一柄如意,其形制与战国搔杖形制相近。二者几乎同一时期产生,自然不存在承袭关系。陈夏生认为:“国人塑造出手执如意的文殊菩萨,其立意无非在藉文殊菩萨来赋予如意一种象征智慧、祥瑞的‘法力’。”
南北朝时期,战乱频仍,帝王、将相和豪门贵戚有执握如意之好,以此求得心灵安宁和吉祥。唐代大家阎立本绘的《历代帝王像》中,陈宣帝、陈文帝等盘坐匡床,怀中均捧一如意。
入唐,皇室以老子后裔自居,尚佛之风势微,从绘画中可见皇室贵戚少有执如意者。陕西法门寺地宫曾出土银质鎏金如意,柄首是一朵曲线丰满的卷云,柄身窄扁,曲度极小,简洁的造型中有一种优雅而不失大度的气质,应是唐室遗物。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两件如意,制作年代约唐代中期,其柄首呈扇形,挠口微弯,其中一柄有波浪似挠齿,属搔痒的爪具。
如意作为一件祈吉法器,宋代以后,广泛而随意移植,普贤、法藏、光明、月光诸菩萨,甚至罗汉、仙女,都手执如意。现世的僧侣继六朝遗风,手持如意讲经。著于北宋天禧三年的《释氏要览》述:“如意,‘今讲僧尚执之,多私记节文祝辞于柄,备于忽忘。若俗官之手版’。”
逸士的心欢
文人执如意的方式和目的,元明时期开始异于六朝谈玄之士。在高濂《遵生八笺》、屠隆《考余事》中,将如意归入文房器玩,从元明绘画可见,如意多与书籍、香炉、砚台一同陈于书案。赵孟兆页《瓮牖图》中,如意由一书童持握。
中国文化大致是一种仕途与隐逸互补的文化,可是,艺术主题更多的是表达适情山水、悠游竹林的逍遥与自在的内容。尽管隐逸有一种背弃朝廷的意味,但历代皇帝对此却多表现出宽谅甚至赞许。
《南齐书·高逸传》载:平原人明僧绍标志高栖,欣玩水石,无意仕途。高帝赠送一柄竹根如意,以赞扬其隐逸幽志。
高帝所赠如意的形制,猜想大约是依竹木的天然形态,稍事雕磨,以合隐逸无为的志趣。这件如意是否为竹木根雕如意的肇始,史不可考。文震亨在《长物志》云:“如意,古人用以指挥向往,或防不测,故炼铁为之,非直美观而已。得旧铁如意,上有金银错,或隐或见,最佳。至如天生树枝、竹鞭等制,皆废。”
文震亨是明代中晚期人,当时流行时玩之风,凡本朝的制瓷、雕犀、刻竹、制玉,皆争宠之。文震亨独美“旧铁如意”,显然与世风相抵。所论是一种个人的审美趣味。
以天生树枝、竹根制作如意的风尚未一直延及清朝。清初顺治、康熙二帝崇尚简朴,谕旨臣工禁献玩赏之物,在《国朝宫史》和广东贡品清单上,未见有呈献如意的记载。康熙在位60载,与如意有关的记载,仅见乾隆写的一诗,诗中追忆祖父曾将一柄天生树枝的如意和吉祥草,手植于乾清宫西暖阁的青铜钅享中。
这件如意至今仍留在乾清宫西暖阁,迹,上刻“执友”二字。乾隆诗赞它是清宫所藏如意的最雅者。
联上下之情
雍正皇帝喜好孤介之臣,在位13年间,曾屡赏年羹尧珐琅彩瓷器,赏山西巡抚觉罗石麟、陕西巡抚西琳、河东总督田文镜、江南总督范时绎、宁远大将军岳钟琪等人如意。乾隆践祚后,奢侈之风日盛,紫禁城内的宫殿、三希堂,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在御座右侧都摆放一柄镶玉如意。
乾隆六十年,准备做太上皇的乾隆,赐毓庆宫给嘉庆居住,同时赏玉如意一柄,以备陈设。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吉利大使马嘎尼尔赴避暑山庄觐见乾隆,乾隆以玉如意赏英王、大使、副使和随员。马嘎尼尔在《乾隆英使觐见记》一书中,写道:“惟此如意,系一种长一英尺半之白石刻花而成,石质略类玛瑙,虽华人以为此物异常名贵,吾以为就此物之原价而论,未必值钱。”
马嘎尼尔是一个陋识之徒,既不懂玉,又不知玉雕如意是国礼重器。乾隆又是一位铺张好大的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以如意馈赠“属邦”,如朝鲜、琉球、暹罗、安南等国的国王、王子和使者。赏赐如意之风,至乾隆中期,达到了一种动辄即赐的滥赏地步。乾隆四十七年,军机处遵旨赏编纂《四库全书》的69人各玉如意一柄。
地方督抚年节进贡方物,附呈如意,始自雍正初年。至乾隆一朝,各省督抚进贡方物,以如意领衔,且数量剧增。《国朝宫史》载:乾隆十六年皇太后60大寿,臣下进献如意10柄;乾隆二十六年,皇太后70圣寿,臣下呈递如意增至57柄。
乾隆认为如意寓意吉祥,对臣下进呈的如意,一律照单全收。一次,查抄某大臣家时,发现一张价单,上写“一柄玉如意价银四千两”。乾隆听之骇异,遂颁旨禁止臣工进贡和阗玉如意。退位之前,谕旨:“来岁丙辰,届朕归政为太上皇,著自丙辰年始,内外大臣所有年节三贡,竟毋庸备物呈进。惟元旦及朕与嗣皇帝寿辰庆节,在朝王大臣亦止须备进如意,以迓吉祥而申忱悃,逾日仍不过分赐众人也。”
乾隆谕旨将臣下进呈如意的“孝心”制度化。王公大臣、各地督抚不惜重赀定制、购藏如意,以备年节、皇帝、皇后寿辰时呈贡。嘉庆亲政后,依然保持乾隆旧制,将如意作为一种君臣“联上下之情”的媒介,无论品级俱准呈贡。
上行下效,如意进呈之制,迅速社会化。每逢年节、庆日,官场之内仿效宫廷,上下递赠如意,“以迓吉祥”。随着呈献之风日炽,收受如意异化成一种聚财方式。福建督抚受贿案发后,查出总督伍拉纳家藏嵌玉如意112柄、雄黄如意2柄、檀香如意1柄、嵌料石如意9柄;巡抚浦霖原籍家藏三镶如意157柄、金如意3柄;布政使家藏如意14柄、硝石如意2柄;按察使家藏金如意9柄、整玉如意2柄、带表如意1柄、三镶如意121柄、料石雕漆等如意7柄。
福建督衙的四位主官,与和王申相比,可谓小巫。抄没军机大臣和王申家产时,抄查玉如意120柄、镶玉如意1601柄。
道光登基后,屡旨限制向朝廷进呈如意人员的资格,如意进呈略减。一入同治朝,如意升为皇帝大婚礼仪的正式瑞器。
极尽工巧
如意进呈的制度化、礼仪化,极大地刺激了如意的制作和工艺。2002年翰海秋季拍卖中,就有7柄清代如意,从这些清代如意的制式、工艺上,就可窥见如意制作的考究。
像一件清中期的象牙龙纹如意,长325厘米,柄首呈团云造型,开光镂雕二龙戏珠,云纹地。柄身曲度呈“S”形,上下浅浮雕花卉纹,中部略宽,开光镂雕四只蝙蝠,云纹地。柄端椭圆,开光镂雕两只蝙蝠,云纹地,与柄身中部相呼应。
这一如意的制式,与雕刻于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文殊菩萨手执的如意相近,北宋以后普遍流行,成为标准型。传统执法有两种:一是右手握柄身中部,左手托柄的底端,右上左下,斜执胸前;二是右手托柄身中部,以防止下滑,柄身的曲度设计成“S”形。唐宋时,柄身宽度为上宽下窄,明清以后,柄身的中部,亦即右手握处,多略宽。
象牙雕如意的工艺一般为两种,一种是标准型,一种是取天然竹木的造型。如清时期的象牙雕灵芝如意,就是依天然而雕琢成。此如意柄首取灵芝的基本形态,以卷云纹表现。柄身枯枝交搭缠绕,枝间圆雕大小灵芝。柄端刻有一行篆书,字迹硬拙。此器之妙在于以云纹造型灵芝,使之有一种似云非云、似灵芝又非灵芝的如幻如真意境。
上述两件如意,前者是礼敬之物,后者是文人书斋清玩。
取天然木根、枝桠,不着一刀,或略做雕刻制成如意,南北朝已流行。在如意的功能演变中,根雕如意始终兼有搔杖和谈柄的双重功能,文人极偏爱。如清黄杨木如意,取黄杨木根的天然形态,稍事雕磨而成。二枝并生,一大一小两个瘿瘤自然形成柄首和柄握,天生弯度自然形成“S”形的曲度,给人一副支离病态。这一审美观流行于明代中期至清初,当时,在野文人蛰居乡闾,如荒坟蒿草,为了表达心中悲愤、反叛的情感,提出了一个“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审美观点。从这一点来看,这件如意与其说是祈祥之物,不如说是落魄文人的写照。
另一件黄杨木雕如意,相比上述那件,精致有余,略失苍古,其不露刀痕地雕成瘿瘤柄首和枝蔓缠绕的柄身,在盘屈的枝蔓间,圆雕象征智慧和知性的灵芝。此器颇具匠力和巧思,然而,非文人情趣,应属某一士大夫的文房清供。
景泰蓝三镶如意是清代最盛行的一种如意造型,即柄首、柄握、柄端镶玉。此器首、握、端三处为金镶和阗白玉,柄身为景泰蓝。景泰蓝烧制工艺细腻、精致,器型规正、标准,且纹饰有明显的宫廷图案设计的类型化特征,陈于书案,有一种不可侵的典雅和堂皇官气。一般的三镶如意的嵌玉,多泛青或灰,玉质干涩,琢工粗陋。而在文中介绍的这柄如意的镶玉,质地白润,琢磨精细。在一个玉荒之年,得此佳玉名工,非一般豪门可及;二是道光登基后,曾谕旨亲王、郡王、贝勒、一二品大臣、乾清宫一品侍卫,方准呈递如意,三品以下官员非万寿大庆,不准呈递。鉴于如意呈递的严格限制,王公百官转而寻找新的邀宠之物,如意制作式微,典雅、古意的精品,几乎绝迹民间。
文前提及的珐琅嵌宝石双桃如意便是乾隆时期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御用之物。
如意的取材,一直广泛不拘,据唐以前文献史料记载,有白玉、水晶、琥珀、骨、犀、漆、木、竹、牙、铁等。至乾隆一朝,制作如意的材质愈趋贵重,出现了金、银、玉、翡翠、宝石、珍珠、珐琅、瓷、戗金、错金银、沉香、玛瑙、珊瑚等。
这件如意以金铸一株虬屈老硬桃枝,上结两桃,一玉琢,一碧玺雕,桃叶若临劲风,紧贴于枝,为珐琅烧成。工艺融铸金、珐琅、镶嵌于一体,玉质莹润,碧嫣然,桃叶绿似秋水,枝干金质透红,此器工料俱佳,穷尽极巧,侈美奢华,属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的呕心之作。白玉桃上镌“乾隆御玩”4字,填金隶书,其取桃形的造型,应是一件为乾隆万寿大庆的礼仪瑞器。
乾隆御制如意的穗带腰饰的编织,花样百出,一般有花蟹、寿字、双喜、万字等,极富祈吉的表述力。这件如意系红丝长穗,腰饰盘长结,寓意吉祥永延。
如意,一个爽心的吉祥字眼,古人以一柄搔杖藉之,数千年间,儒、道、释三教皆奉为“执友”,帝王将相拜为“握君”。在我们的生命中,吉祥已成为一种永恒的祈祷,如意则是每天、每时、每事的愿望和期待。这就难怪今人对其也有几分偏爱,不惜重金藏于爱室
形容古代宅院的词语 下面是相声夸住宅里的一段,可以借鉴。
您家住宅真是远瞧雾气沼沼,瓦窑四潲,就跟一块砖抠的一样。门口有四棵门槐,有上马石下马石,拴马的桩子。对过儿是磨砖对缝八字影壁;路北广梁大门,上有电灯,下有懒凳。内有回事房、管事处、传达处。二门四扇绿屏风洒金星,四个斗方写的是“斋庄中正”;背面是“严肃整齐”。进二门方砖墁地,海墁的院子,夏景天高搭天棚三丈六,四个堵头写的是“吉星高照”。院里有对对花盆,石榴树,茶叶末色养鱼缸,九尺高夹竹桃,迎春、探春、栀子、翠柏、梧桐树,各种鲜花,各样洋花,真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正房五间为上,前出廊,后出厦,东西厢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房。东跨院是厨房,西跨院是茅房,倒座儿书房五间为待客厅。明摘合页的窗户,可扇的大玻璃,夏景天是米须的帘子,冬景天子口的风门儿。往屋里一看,真是画露天机,别有洞天。
乙 您再说说屋里的摆设。
甲 迎面摆丈八条案,上有尊窑瓶、郎窑盖碗儿,案前摆:硬木八仙桌,一边一把花梨太师椅。桌子有言语房四宝:纸、笔、墨、砚,宣纸、端砚、湖笔、徽墨、《通鉴》、天文、地理、欧、颜、柳、颜、赵名人字帖。墙上挂着许多名人字画,有唐伯虎的美人儿,米元章的山水儿,刘石庵的扇面儿、铁宝的对子、郑板桥的竹子,松中堂的一笔“虎”字,闹龙金匾,镇宅宝剑,绿鲨鱼皮鞘,金什件、金吞口,上挂黄绒丝绦。有一丈二的穿衣镜,一丈二的架几案,五尺多高的八音盒儿,珊瑚盆景儿,碧玺酒陶,风磨铜的金钟,翡翠玉馨,有座钟、挂钟、带刻钟、子儿表、对儿表、寒暑表……
怎样取一个宅院好名字 根据宅院的各方面特征
古代的士族大家的宅院命名有啥讲究和规律?结构和其名字? 士族大家的宅院一般不会刻意命名,一般都是X宅,X府的,如张府,谢宅,将军府之类的,特别命名的,我还真没听过,或许我孤陋寡闻的。个人认为除了皇帝的行鼎会命名以外,一般人不会,当然书斋,花园之类的就很多!
私人宅院起名与7有关 不是景点,是私人宅院,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人住了。
宅院起名主人姓王去一个朗朗上口寓意好的名字 王府
求古代文人著名的居住或者 场所名称 老学庵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为书斋名,以此激励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
春在堂 清代学者俞樾在科举殿试时做的一首“试贴诗”,其中有一句“花落春犹在”。那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花叶飘零的时代。他的诗认为花虽落而春天还在,在朝廷看来是吉祥的,俞樾因此中了状元。为纪念这一荣幸,他就将书室取名为“春在堂”。
聊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朋友们讲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三希堂 清乾隆皇帝读书处因收藏大书法家王羲之、王询、王献之三人的字帖,是三件稀世之宝,所以名叫“三希堂”。
绿林书屋 鲁迅在上海的书斋名是“绿林书屋”。鲁迅在黑暗的时代为中国革命事业奔走呼号,一些反动文人却诬蔑他是“学匪”。他就把书屋取名“绿林”,以示嘲讽。
百梅书屋 国画大师齐白石35岁时,在故乡湘潭盖了一幢房屋,周围有许多梅花树,他对之非常喜欢,于是取名为“百梅书屋”。
三松堂 哲学家冯友兰,身居北京大学燕南园多年,庭院内有三棵松树,虬曲盘旋,他把屋室命名为“三松堂”。
古槐书屋 红学家俞平伯,1919年移居北京朝阳门内老君堂79号宅院后,院内有棵古槐,书斋适在槐荫之下,故名其书斋为“古槐书屋”。
梅花草堂 画家朱屺瞻,抗日战争前在故乡太仓浏河的老宅田旁,遍植梅树,自题书斋名为“梅花草堂”。抗战胜利后,屺瞻老人移居上海,在南方购得一屋,又在屋旁种梅树数十棵,仍取室名为“梅花草堂”。
双柿斋 女画家、老舍夫人胡e青,建国后在北京定居,所居庭院中有丹柿树一双,分列窗前,秋来硕果累累。胡e青喜不自禁,将其居室命名为“双柿斋”。
瓜蒂庵 明史专家谢国祯,生前把攻读的书房叫“瓜蒂庵”。主人曾解释说,别人都在攻正史,我却忙着搞野史,搞零星边角史料。别人抱“西瓜”,我就捡“瓜蒂”。“瓜蒂”之说当然是自谦,匡正治学态度才为本意。
古代官邸名字有哪些 按照官邸的定义,也就是高级公务人员居住的浮有住宅,比如首相官邸来说。
我以为,中国古代其实还真是有官邸存在的。不过其形式比较特殊。
中国古代的所谓官邸不是指由皇帝或者朝廷赏赐的住宅,而是指与相应衙门结合的住房。
实际上特别是在地方 中,往往存在前一半是办公用的衙门,后一半是地方主官居住的宅院的情况。因为中国曾长期实行官员非本地就职和轮换制,所以往往任期以后就要搬家,所以地方 的衙门为了这些官员干脆就建了住宅部分。
一般来说这种官邸没有正式称呼,多称为内宅。
仅供参考
宅院取名雅静轩可以吗 挺好的
求古风亭台楼阁这种的名字,谢谢 请问你所说的亭台楼阁,是指类似的古风建筑,比如深宫宅院等等的一类型,还是有古风感觉的亭台楼阁的名字,比如潇湘水苑之类的?
求古代宅院争斗小说名 重生之侯府嫡女
和氏璧做成的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称“传国玺”、“传国宝”,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镌。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嗣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然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辄令人扼腕叹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