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制度基本沿袭明朝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传统。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清朝还建立了一套有别于其他朝代的官制,在各种清宫剧中,经常可以看到清朝官员朝服罩身,花翎饰顶,官员在犯事后,常常受到摘去"顶戴花翎"的处罚?那么,"顶戴花翎"指的是什么?
"顶戴"也称"顶带",是清代官员所戴帽顶和珠饰的统称,帽顶制度开始于元代,流行于明清时期,清军入主中原后,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的官制,对官员的服饰按照品质、颜色和数量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
一般说来,从颜色上看,一、二品为红色;三、四品为蓝色;五、六品为白色;七品以下为金色,即使是同一种颜色,也有纯色和杂色之分,例如一、二品中有纯红和杂红之分,三、四品中有两蓝和暗蓝之分。从材质上看,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用"阳文镂花金"。帽顶上没有帽珠的,便没有品级,清朝官员在犯法后,往往会在革去官职的同时,拿下顶上的帽珠。
"花翎"则是插在帽子上的装饰品,是清代特有的冠式,通常由皇帝特赐,赏给有功或者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花翎的作用是用以"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是不能随意佩戴的,一旦违反就会被严刑处罚。花翎通过翎管和冠帽连接,翎管的材质一般为白玉或者翡翠。清代的花翎也称为"翎子"、"翎枝",翎子有"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是以孔雀的尾羽制成,因此也称作"孔雀翎","蓝翎"通常由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制成,所以又称"染蓝翎",据说,鹖鸟生性好斗,至死不屈,赏赐给有功的军官,寓意其英勇善战。顶戴和花翎和官阶相对应,共同构成了清代服饰制度的重要内容,即顶戴花翎制度。
花翎又分为单眼、双眼和三眼,其中以三眼最为尊贵,所谓的"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眼状形的图案,一个圆圈算是一眼,蓝翎和花翎的性质相同六品以下的官员赏给蓝翎,五品以上的官员赏给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只有大官才能得到,而三眼花翎通常是赏给亲王、贝勒等皇亲国戚和有特殊贡献的功臣。
根据《清史稿》记载:"凡孔雀翎,翎端三眼者,贝子戴之。二眼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之。一眼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的侍卫,前锋、护军个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二等护卫,均得戴之。领根并缀有蓝翎。贝勒府司仪长,亲王以下二、三等护卫及前锋、亲军、护军校,均戴染蓝翎。"
可见,花翎的佩戴有着严格的等级要求,通常是官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即使是有佩戴资格的贵族们,也要在10岁,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通过后才允许戴用,后来花翎赏赐多了,这一考试过程便逐渐消失了,而即便是被赐花翎的王公贵族,也不能在觐见时戴花翎,因为戴花翎是"臣僚之冠",亲王贝勒等是宗室贵族,戴花翎有"纡尊"之嫌。
根据清朝朱彭寿的《旧典备征》中记载:"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及固伦额驸准戴三眼花翎。乾隆以来,大臣中亦有特赏者,然勋戚入傅文忠,当时尚不敢戴用,是以受赐者尤稀。按二百年来膺是赏者,惟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等七人。"大臣中赐带双眼花翎的也只有寥寥二十余人,可见皇帝赏赐花翎是很谨慎的,被赏赐到的可说是巨大的荣耀。
然而,到了清末时期,鸦片战争爆发,因国库空虚,竟然有了捐翎的例制,用钱就可以买到花翎戴,当时花翎每枝实银一万两,蓝翎五千两,而且可以参照捐管之项进行折扣,咸丰九年(1859),花翎改为每枝七千两,蓝翎四千两。花翎也由此走向了下坡路,开始掉价了,到后来,每枝花翎仅用两百元就可以捐到。
1公元1799年,嘉庆四年,当和珅被嘉庆皇帝革职下狱时,和珅所聚敛的财富,
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
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清朝乾隆时一两银子价值约合人民币350元,所以,和珅的财富折合人民币3850亿。
当然,和珅还有很多隐蔽财产,比如清朝翡翠翎管就价值500万,而和珅有865个。
因此,和珅的身价绝对超4000亿。
2和珅还不是清朝最大贪官,最大贪官是庆亲王奕劻。
3资料参考: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把二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并不阿附和珅,而基本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书状官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
但通过前文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当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首先是调整了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珅做针锋相对的对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并复刘墉上书房总师傅一职,入内当值,以供随时咨询。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珅,要求将和珅处以凌迟。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不同品级的官员佩戴朝珠材质也不一样,朝珠材质有东珠(珍珠)、翡翠、珊瑚、翡翠、琥珀、蜜蜡等制作,以明黄、金黄及石青色等诸色绦为饰。朝官,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以及五品官命妇以上,才得挂用。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用珠和绦色都有区别。皇帝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朝珠,皇后、皇太后穿朝服时戴一盘东珠外,还在两肩斜挂两盘红珊瑚朝珠,以示身份特殊。皇帝佩戴朝珠,还根据不同的场合戴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祭天戴青金石朝珠,祭地戴琥珀或蜜腊朝珠,祭日戴红珊瑚朝珠,祭月戴绿松石朝珠。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朝珠寓意天、地、日、月。
不过,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
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
和珅之案结束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帝对他的肯定。和珅之案的处理,颇得时人的称赞。由此也可见,刘墉并未因公务而泄私愤,而是充分体现了一位群臣领袖应有的风范。
抄得白银八亿两。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
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
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扩展资料:
据《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记载,和珅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而和珅以二十年之阁臣,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薛福成在《庸庵笔记》中提供的数额是二亿三千万两。
副都统萨彬图力陈“和珅家产甚多,断不止此查出之数”,要求严刑审讯“和珅家掌管金银内账使女四人”,对和宅院附近进行挖掘,寻找“窖埋金银”以及查清和家帐本和各大银号,以求彻底查清。他的府邸装潢胜似皇家园囿,其华贵为其他大臣府邸所不及。
--和珅
排不上号,和珅倒台时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信的数量大约几百万两吧。而且就算这几百万两,也不能说就是和珅的家产,更不能说是和珅贪污来的,那只是为乾隆代管和由乾隆赏赐的财富。
和珅个人曾经经手和管理的财富是非常巨大的数量,可能在今天也能排的上号,然而那更不能说是和珅的私人财富,不然你以为乾隆是如何在年年吹嘘免税德政的同时还能十全武功,六下江南,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的?
和珅是乾隆最忠心,最有能力的管家,几十年间清帝国隐形财政的管理者。用今天的话说,和珅就是乾隆的白手套。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的一大区别,以韦伯的话说,就是古代国家机器是公私不分的。
乾隆不是什么好糊弄的人,更不是戏说电视剧里心软的二傻子,乾隆杀了五十多个二品大员,越老杀的越多。
乾隆于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三日皇帝驾崩,享年89岁。就在乾隆驾崩后的十多天,有权有势的大臣和珅被刚刚掌权的皇帝嘉庆下令逮捕了,和珅的住所也被突袭,缴获了33500两黄金(相当于大约500000两白银)、300万两白银以及大量珠宝、玉器、字画。和珅还“赢得”了清朝第一个贪官的称号。真正的和珅在历史上究竟怎样一个人呢?
首先,从的角度来看,和珅又矮又胖,长着一个大脑袋和一张圆脸,就像电视剧里的那个一样,浮现在我们眼前。他接受不了“帅哥”这个词,但历史上真正的和珅可以说是有着英俊潇洒的外表、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的容貌和优秀的才华。从非官方历史记录显示,和珅与像乾隆的一名嫔妃非常像,那位嫔妃因为拿乾隆随便玩笑而被赐死,赐死嫔妃后乾隆的内心非常内疚。
这也是乾隆在和珅得到重用和信任的原因之一,和珅确实是难得个人才,他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很遗憾没考上第一名,但是他听从了岳父大人的建议,选择了随从。有一次乾隆用论语中一句话来下旨,虎兕出于匣,当时在场大臣都不明白什么意思,和珅启示说是皇帝要追究看守人的责任,被乾隆赏识。
和珅从一个三等不起眼的小随从一步步走到当朝一品大员的位置,难道真的只是靠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吗?当然不是,和珅可以说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文职和军事人才之一。他聪明能干,记忆力惊人,办事迅速。甚至连乾隆都称赞他:“连乾隆都称赞他:“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唯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勤劳书旨,见能其事。”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颁布法令,在场的大臣们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和珅透露,皇帝想追究守卫的责任,乾隆对此表示赞赏。
和珅擅长拍马屁,在乾隆日渐暗淡的晚年,他对建议越来越听不进去,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老人,甚至还认为自己可以接触到他祖父康熙的父亲雍正,和珅就雍正来麻痹乾隆。此外,和珅深深的知道乾隆还特别爱他的母亲,所以和珅绞尽脑汁取悦太后,尤其是当皇太后驾崩后。和珅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说几句无关紧要客套的话,而是和乾隆待在一起痛哭流涕。一连好几天,没吃没喝,想自己目前去世一样,因此赢得了乾隆的青睐。
在和珅还没被乾隆重用大前期,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这让乾隆非常的开心,比如说对李侍尧的审判,因此给乾隆留下了一个清正廉明的印象。此外,和珅在书院内努力刻苦学习汉语、满语、藏语和蒙古语。他总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这是乾隆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和珅的财富收集技能是完美的,可以为老乾隆无限制的奢侈提供财政资源。和珅无人能敌的敛财能力,在乾隆晚年下江南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最后,总而言之,和珅赢得皇帝青睐的最重要原因是推测皇帝心中所想。他总是能为皇帝赴汤蹈火,把皇帝的事务当作自己的事情。和珅会处理皇帝的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乾隆当然将和珅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皇帝重用他的原因。
黄马褂是在清朝时期才出现的。马褂本来是满族的特色服饰,在满族人得了天下后,马褂就变成了重要场合的服装,代表着满族人的身份。所以黄马褂就变成了皇帝赏赐臣子的荣誉。
其实黄马褂本身是不具备什么特权的。现代很多影视剧中的臣子如果拥有黄马褂,就可以免去刑罚的情节是属于戏说。
不过黄马褂也不是大白菜,不是什么人都能够随便获得的,它是皇帝对顺眼之臣的赏赐,能获得黄马褂就代表获得皇帝的器重或者喜爱,这不仅仅一份荣誉,更是在朝中一种身份的象征。
古代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也需要拉拢一些重要大臣。所以会在一些合适的机会对臣子们给予赏赐。例如赏赐加官进爵、金银珠宝、翡翠玛瑙、以及黄马褂。黄马褂只是一件衣服,本身不值钱,但是因为和皇帝的黄袍一样是**,又是皇帝赏赐的,就变得很珍贵。
其实赏赐黄马褂分为两种,一种是赏黄马褂,一种是赏穿黄马褂。第一种赏黄马褂,意思是把黄马褂赏赐给大臣,但是不可以穿,获赏的大臣把黄马褂拿回家供奉起来。第二种赏穿黄马褂,代表获赏的大臣可以把黄马褂供奉起来也可以穿。
黄马褂赏赐没有什么标准,文官和武官都可以被赏赐,一般都是皇帝根据臣子的表现,以及自己的心情来决定的。
乾隆时期的和珅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多次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赐,黄马褂多达二十多件。一般人想要获得一件都是千难万难,和珅却能够做到一个月之中每天换一套,可见和大人圣眷之隆。
虽然和珅获赏二十多件黄马褂,但并没有增加他职权外的权利,到嘉庆皇帝登基后,即使拥有黄马褂的和珅也被抄家处死,所以那么多黄马褂还不如一张丹书铁券来的实在。
这么来讲吧,在1785年那时候,也就是清代乾隆50年。其时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占天下32%,比其时欧洲多出10个百分点。你想一想大清代这么多的钱,乾隆这么多的钱,这不就等于和珅的钱嘛。起初嘉庆即位后,下令抄和珅家,一下子抄了几个亿两的银子、金条。要是换成克,在乘上本日黄金、白银的汇价,加上那些珠宝、磁器字画的拍卖价,用头脑想一想就晓得了。
和珅
可以什么排名,对和珅来讲都是过往云烟。 金玉满堂,这不是夸大,可以说和珅其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面有人罩着,顶着天子的名号在下面干坏事,出事了,找的也是天子。纵观历史,吕不韦、蔡京、秦桧、严嵩,这些不都是已经权倾朝野,金玉满堂的人物吗?人家就精明在懂得做二号人物的好处,也甘心做二号人物。回头再看,固然和珅贪了这么多钱,可这也是乾隆天子任由和珅明目张胆地贪。实在乾隆老爷子也晓得:和珅啊,你就贪吧,你贪再多也存不到瑞士银行,实行的是闭关锁国,到时候,还得让哥的儿子吃顿饱饱的。实在和珅也挺悲剧的,贪污了一辈子,死的罪名是说他违制。以是有句话说得好,“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乾隆
和珅执政为官二十多年,直到嘉庆三年以前,从未被弹劾过一次。乾隆年间的御史曹锡宝固然已经一次弹劾过他的家奴刘全借他家的权势招摇过市,家财很厚。但是朝廷听到后核对所弹劾的事,居然以传闻(随意听来)没有证据答复。锡宝也由于妄语(胡乱措辞)被斥问。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高宗(即乾隆)驾崩,同时和珅被御史广兴给事中广泰王念孙等弹劾,当天被撤除职务入狱,不久后被赐自尽。他的产业先后被抄出,也许有八亿两白银另有零头,而起初甲午战斗,中国败北,八国联军侵华战斗,可以说甲午庚子两次因战斗赔款的总额,仅和珅一人的产业便可付出。
嘉庆
放在如今,绝对的天下首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