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候皇上经常说“赏双眼花翎”那是个什么东西?

清朝时候皇上经常说“赏双眼花翎”那是个什么东西?,第1张

除了补服外,各级官员还分“顶戴花翎”,“顶子”也是区别清朝官员品级的重要标识。“顶戴”分朝冠用及吉服冠用两种。朝冠顶子共有三层:上为尖形宝石,中为球形宝珠,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形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按照清朝礼仪:一品官员顶珠用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阴文镂花金,九品阳文镂花金。顶无珠者,即无品级。如果清朝官员犯法,就要把顶戴花翎拿下,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在现在的许多电视剧里,看着扮演清朝官员们戴的‘顶戴',其实有许多错误的地方。”何志华说,“他们戴的顶戴上面的翎子只有一根孔雀毛,这样的翎子在清朝是不会出现的。当时的翎子是蓝翎里面加上孔雀毛,分出单眼花翎、双眼花翎、三眼花翎几个档次,按照立功的大小来赏赐几眼翎子,所谓眼就是孔雀毛上的彩晕,而且孔雀毛也不是一根,是厚厚的一把。”何志华边说边拿出自己珍藏的一对单眼花翎,给记者解释道。

我们在看有关清朝影视剧的时候往往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某位大臣立下了大功,皇上会毫不吝啬的赏赐给他一件黄马褂。平民百姓若是得到一件黄马褂,简直就可以在大街上横着走。再有清朝宗室中只有十二家和硕亲王可以世袭罔替,不用递世降级,这对大部分的宗室成员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诱惑。然而清朝还有一个比铁帽子王还要珍贵的赏赐,那就是三眼花翎,整个大清王朝268年的历史上除了宗室成员,只有7个人得到。可见三眼花翎的珍贵。

清朝官员的服饰

清朝的官员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每一品都有正副之分,每一品级的文武官员的朝服和顶戴都不相同。从正一品到从九品的官员朝服及顶戴配置如下:

一品文官:仙鹤补服,搭配红宝石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一品武官:麒麟补服,搭配红宝石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二品文官:锦鸡补服,搭配红珊瑚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二品武官:狮子补服,搭配红珊瑚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三品文官:孔雀补服,搭配蓝宝石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三品武官:豹子补服,搭配蓝宝石顶戴和五爪九蟒蟒袍;

四品文官:鸳鸯补服,搭配青金石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四品武官:老虎补服,搭配青金石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五品文官:白鹇补服,搭配水晶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五品武官:熊罴补服,搭配水晶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六品文官:鹭鸶补服,搭配砗磲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六品武官:彪补服,搭配砗磲顶戴和四爪八蟒蟒袍;

七品文官:鸂鶒补服,搭配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七品武官:犀牛补服,搭配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八品文官:鹌鹑补服,搭配镂花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八品武官:犀牛补服,搭配镂花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九品文官:燕雀补服,搭配镂花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九品武官:海马补服,搭配镂花素金顶戴和四爪五蟒蟒袍;

由于文物官员的补服上绣的都是飞禽走兽的图案,因此他们也被戏称为“衣冠禽兽”。

清朝官员的顶戴

清朝官员戴的官帽在顶珠下有翎管,用于安插花翎,所以也称“顶戴花翎”,由本文上边的介绍可以知道各级官员顶戴花翎上的顶珠是不一样的,从一品到九品的顶珠分别是红宝石、珊瑚、蓝宝石、青金石、水晶、砗磲、素金、阴纹缕花金、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即没有官品。

在顶珠下方的翎管可以安插翎枝,清朝的翎枝分为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由鹖羽做成,花翎由孔雀羽毛做成。花翎又分为一眼、二眼和三眼,其中三眼最为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

花翎的作用

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原来的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哪些人可以戴三眼花翎

清朝初期,可以佩戴花翎的范围很广,低于亲王、郡王的其他宗室成员和五品以上的内大臣等都可以佩戴顶戴花翎。施琅在平定台湾后宁愿不要靖海侯的爵位也想要戴花翎,康熙特旨许之。自乾隆至清末,除宗室成员外仅有七人获得佩戴三眼花翎的资格。这七个人分别是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

傅恒是乾隆的小舅子,在大小金川之战、平定准格尔叛乱和清缅之战中立下大功,凭借赫赫战功被赐予三眼花翎;傅恒的儿子福康安凭借身份和军功也被赐予三眼花翎,有人说他是乾隆的私生子,不知是真是假;和琳也是凭借军功被赐予三眼花翎,而他的哥哥和珅纵然权势滔天,也三眼花翎也无缘;长龄平定张格尔叛乱,以军功被赐予三眼花翎;禧恩凭借自己的努力,平定海南叛乱,以军功被赐予三眼花翎;李鸿章清末著名的人物,办实业,开展洋务运动,当时位高权重成为第一个获得三眼花翎的汉人,就连他的恩师曾国藩都无此殊荣;徐桐因受到慈禧的喜欢被授予三眼花翎。

顶珠的质料和颜色的不同,代表了官员的品级的不同,清政府规定:

一品为红宝石,二品为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为阳纹镂花金,无顶珠者无官品。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

在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珐琅或花瓷制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羽又分花翎和蓝翎两种。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又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说明功勋越高。蓝翎为鹖羽制成,蓝色,羽长而无眼,较花翎等级为低。

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大清会典》曾对花翎作出规定,即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戴花翎,贝子以下可以戴。以后制定:贝子和固伦额驸(即固伦公主的丈夫)戴三眼花翎;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即和硕公主的丈夫)戴双眼花翎;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必须是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等均戴一眼花翎。蓝翎一般都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皇帝赐给臣下花翎是非常审慎的,乾隆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大臣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

为什么清朝的官帽上有顶子,帽后有花翎?

 从古籍文献中的记载或**电视上演的宫廷戏中,如果注意观察,可以发现明朝以前的官员和清朝的官员,除了官服不同,戴的官帽样式也不同。明朝之前大多是我们熟悉的乌纱帽,而清朝的官帽则是顶戴花翎。

 那么,为什么清朝的官帽上有顶子,帽后还插着一束花翎呢?

 清朝以前的官帽,就是我们常见的乌纱帽。乌纱帽是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是民间常用的一种便帽。最早源自于东晋成帝时,凡在宫中做事的官员,都戴一种叫乌纱帢的帽子。到了南朝宋,这种帽子开始普及,乌纱帽成为百姓常戴的一种便帽。乌纱帽正式成为官服的一部分,则始于隋朝,盛行于唐朝。

 宋太祖即位后,为免议事时朝臣交头接耳,就下令在乌纱帽两边各加一个翅,只要有人脑袋一动,软翅就会跟着颤动,皇帝居高临下,一目了然。明朝时,乌纱帽始定为官帽,老百姓就不能再戴了。如《明史‧舆服志三》上载︰“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乌纱帽于是成为官职的代称。

 清朝时,由于民族性不同,清帝改冠服制,服饰以满族服装为主,官帽也与明朝截然不同,以礼帽代之,帽后都拖一束花翎,称为“顶戴花翎”。清朝官帽,有上朝戴的朝冠与平时戴的吉服冠两种,亦即有礼帽、便帽之分。这两种帽子又各有冬、夏二式。

 清朝官员戴的礼帽,又称为大帽,有冬季戴的“暖帽”和夏季戴的“凉帽”两种款式。依据规定,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暖帽大多为圆形样式,中间饰以红缨,冠顶有顶珠,帽檐反折向上,檐面质料多为皮质,也有呢料、绒布、绸缎等。凉帽多为圆锥形的笠帽,用玉草、竹丝或藤丝编织而成,外罩绫罗,多为白色,亦有湖蓝色、**,顶上缀有红缨、顶珠。

 顶戴、花翎都是清朝官品的冠饰,也是区分官阶大小的重要标帜。清朝官吏品级,依帽上顶珠的颜色和质地来区别,称为“顶戴”,也可作顶带、顶子、顶珠,就是指装在官帽顶上正中的饰物。

 朝冠顶子共分三层,顶端为尖型宝石,中为球型珠宝,下为金属底座;吉服冠顶子只有球型珠宝与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有金制,也有铜制,上面并镂刻花纹。按照清朝礼制,顶珠质地以宝石为主,一品官为红宝石,二品用珊瑚,三品为蓝宝石,四品为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为砗磲,七品为素金,八品用阴纹镂花金,九品用阳纹镂花。冠上无顶珠即无官品。

 此外,清朝的官帽,在顶珠下都装有翎管,目地是用来安插花翎。翎管约两寸长,圆柱型。文武大官所戴翎管都是用各类玉石、象牙或玻璃烧制而成,当时以翡翠翎管最珍贵、盛行,但官品低的官员只准用红玉。

 玉制翎管(网络)

 清朝官员礼冠上用来区别品级的羽饰,有“花翎”、“蓝翎”两种,又称为翎子,以花翎为贵。花翎以孔雀毛做成,俗称孔雀翎;蓝翎以鹖羽制成,色蓝,故称。在清朝昭梿《啸亭续录。花翎蓝翎定制》上载︰“凡领侍卫府员、护军营、前锋营、火器营、銮仪卫满员五品以上者,皆冠戴孔雀花翎,六品以下者冠戴鹖羽蓝翎,以为辨别。”

 所以,蓝翎是赐予六品以下而在皇宫、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亦可赏赐给官阶低的功臣。但后来赐戴浮滥,出钱即可得。

 孔雀翎上有眼状的圆圈,一个圆圈算一眼,故花翎又分单眼、双眼、三眼,以三眼最为尊贵。因此,花翎主要是以翎眼多寡来区分官吏等级。如《清会典。礼部四。冠服》上载:“孔雀翎,翎端三圆文者,贝子戴之。二圆文者,镇国公、辅国公、和硕额驸戴之。一圆文者,内大臣,一、二、三、四等侍卫,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前锋侍卫,诸王府长史、散骑郎、一等护卫均得戴之。翎根并缀蓝翎。”

 花翎原本是清朝皇帝赏赐给有功勋的大臣或贵族的冠饰,代表荣耀与官阶。花翎有昭示官爵品秩、赏赐勋业的作用,故其规定严格,不可随意佩戴。如有擅戴者,则送吏部从严处罚,若被罚以拔去花翎,则表示解除他的一切职务。

 到清末,随着花翎赏赐范围扩大,也就不及之前尊贵,五品以上的官,不用勋赏只要捐纳就可得花翎戴。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国库空虚,捐例大开,用钱就可以买到花翎戴了。

在很多清代宫廷电视剧中会有这样的一幕,官员犯事后会受到摘去「 ”顶戴花翎””的处罚。每当大臣立功或者有重要表现时,都会被赏赐顶戴花翎。这看着跟装饰品一样的顶戴花翎到底有什么讲究呢? 顶戴花翎虽为一体,却是「 ”顶戴”和「 ”花翎”两个部分。一般是赏给有功的人或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顶戴花翎对于当官的来说,是一种身份、级别的体现,官大官小全靠它来分辨。 顶戴 「 ”顶戴”是清代官吏帽顶及其珠饰的统称,又称「 ”顶带”。帽子顶上的装饰物通常以玉、金、银等制作成托,上面镶嵌珍珠宝石等,并以丝质帽缨或帽纬装饰托座底端。 清朝的官帽分两种,一种是夏天戴的凉帽,圆锥型,呈斗笠状,俗称喇叭式,材料多为藤、篾席制成,外面裹上白色或**绫罗,顶上有红缨、顶珠点缀。一种是冬天戴的暖帽,元宝型,蒸笼状,材料为缎布及动物皮毛,另外还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同样配有顶珠。 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八品、九品——镂金 清代八品、九品官员都用镂花金顶。不同的是,八品用阴纹缕花金,而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七品——素金 七品官员使用的也是金顶。但顶珠为素金,上面没有雕刻任何纹饰,素金较之于镂金,纯度高。 六品——砗磲(chē qú) 六品顶珠一般为砗磲。由于在古代生产力不高,所以那时候的金价值比不上砗磲。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 ”贝王”。砗磲通体洁白,温润如玉,为佛家七宝之一。 五品——水晶 五品官员顶珠为水晶,寓意官员能像这水晶般透明,不做贪官。 四品——青金石 四品官员的顶珠为青金石,古称「 ”瑾瑜”、「 ”青黛”等,通过「 ”丝绸之路”从阿富汗传入我国,颜色以深蓝色为主,也是古代的贵重矿石。 三品——蓝宝石 三品官员的顶戴使用的是蓝宝石,属高档宝石,是五大宝石之一,位于钻石、红宝石之后,排名第三。 二品——红珊瑚 二品官员的帽顶为珊瑚,多为珍贵的红珊瑚,呈红色或粉色。红珊瑚自古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权势。 一品——红宝石 一品至子爵级别的官员,礼帽上的顶珠都为红宝石。红宝石是极其珍贵的贵重宝石,象征官员的最高地位权势,颇有「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度。 翎管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而翎管因翎枝而显贵,翎管所用材质中以翡翠、白玉、碧玺、琥珀为上乘。一品文官佩戴翡翠翎管,一品武官则佩戴白玉翎管,等级很是分明。 由于翎管是清朝官帽上的物件,且为清王朝独有,物稀量少,识货者不多,因而一直没能跻身大的收藏系列,好的翎管上有雕刻工艺很是精美。北京某公司曾拍出一件清代满绿翡翠翎管,拍价高达935万元人民币;国际闻名的ROCS拍卖行也拍出过一个清代满红翡翠翎管,价值73万美元。 左起:银托水晶翎管、银托翡翠翎管、青玉翎管。 花翎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 ”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 ”染蓝翎”,以染成蓝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 单眼花翎 双眼花翎 三眼花翎 在清朝建国二百余年的时间里,赏赐过三眼花翎的人数寥寥无几。据历史记载,从乾隆皇帝到晚清,赏赐过三眼花翎的仅仅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李鸿章、徐桐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约二十余人,这在当时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渥巴锡(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 被赏赐三眼花翎的七人中,五人为满族,两人为汉族。这两名 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个叫做李鸿章,另一个叫做徐桐。 徐桐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己也是进士出身,其实他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纯正的汉族。他是汉军正蓝旗人,也就是最早被后金收复的 ,不同于李鸿章这样纯正的汉族。徐桐对于清朝 主要的贡献就是以身殉国,即在庚子之乱时不忍看到泱泱中华被列强占领而在家中上吊自杀。 因此,真正意义上被赏赐三眼花翎的 唯李鸿章一人而已。

顶戴花翎是清朝独家特有的产物,它是清朝用来区别一个官员级别的东西。而翎管则是固定顶戴花翎中花翎的物件。

翎管多为圆柱形,主端有鼻,往下中空,到下端中空部分大如烟嘴,翎子就由此插入。翎管的材质有翡翠、白玉、碧玺、琥珀、青金石、水晶、琉璃、瓷、铜等。

按大清律例,文官至一品镇国公、辅国公得用翠玉翎管;武官至一品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则用白玉翎管。故在清代,佩带翡翠翎管和白玉翎管常为一品文武高官的象征。

现在成为玩友们如影相随、爱不释手别具一格的手把吊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24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