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战国玉佩长109厘米,宽46厘米,厚01——02厘米,重15克。为黄玉制,大部分为黄绿色,侵蚀处呈灰**。虎头,尖耳,耳后有卷毛。椭圆形目,宽鼻大口,下唇内勾,弓背。腹部垂圆,尾部上前折。前后各一足,足有肘毛。背部和面部各有一系孔。浅雕阳纹和阴线,边缘主要饰一条丝束纹或扭丝纹。上半身饰似虎皮斑纹、条纹、节片纹,头及腹部饰似云纹的蚕纹。造型奇特,纹饰华丽。 50万-60万元
由于战国时期社会的变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儒家赋予玉的种种道德文化内涵,所以使得战国时期的王公贵族,皆以佩玉为时尚。从目前考古资料可知,战国玉器较之春秋玉器品种更加丰富,它突破了春秋时期多以小件为主的装饰玉、葬玉等,出现了大型的玉磺、出廓玉壁、龙形佩、带钩等;工艺更加精细,玲咙剔透,并多以楼空、浅浮雕的技法、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造型见长;装饰更加多变,不但有谷纹、云纹等几何纹,还出现了螺璃纹、花叶纹及描写自然生活的图纹。同时战国玉器作品中的神兽造型,均饱含着一种紧张的气势,大大增强了内在的精神韵律,充分显示了战国时期各路诸侯躇踌满志、意欲争霸的凌云气概。
战国早期玉器以山东鲁国故城和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玉器为代表。其工艺较前复杂,造型亦渐舒展,器体边角尖锐利落,特别是回首挺胸的龙凤形象也开始展示出了一定的动感。装饰图纹则多为较密集的去地隐起的谷纹、卷云纹等。有的谷纹周缘还刻划出一条阴线,甚至使之勾连。此时浅浮雕玉器去地并不彻底,多沿图纹而碾磨,因此产生了一种时隐时现、变化多佯的艺术效果。其中举世瞩目的曾侯乙墓出土的多节龙凤纹佩,更是战国早期玉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该佩玉料细润,工艺精湛,通体长达48厘米,用5块玉料琢制而成。器面分别雕琢有龙、凤、璃等,并间饰几何纹。同时集阴刻、浮雕、镂空、接榫、碾磨于一器,工艺复杂,难度极大,体现了战国早期高度的治玉水平。
文章转自: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甘肃宁静双岘乡尤付村。根据查询甘肃省博物馆官网得知,战国龙纹玉璜佩被誉为“古玉之巨擘”、“玉器之冠冕”,代表了战国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在甘肃宁静双岘乡尤付村出产战国龙纹玉璜佩。战国龙纹玉璜佩是一种复合式的玉璜,雕有对称的双龙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