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一钱等于5克。
黄金一般1斤等于16两,1两等于10钱。1斤又等于500克,1两就是500/16=3125克,所以1钱就是3125/10=3125克。中国古代是以"两"作为黄金单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不仅是用于储备和投资的特殊通货,同时又是首饰业、电子业、现代通讯、航天航空业等部门的重要材料。
黄金
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真金不怕火炼”就是金的化学稳定性很高,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不必担心会氧化变色。即使是在熔融状态下也不会氧化变色,冷却后照样金光闪闪。密度大,手感沉甸。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好导性。纯金具有艳丽的**,但掺入其他金属后颜色变化较大,如金铜合金呈暗红色,含银合金呈浅**或灰白色。
古代金条是多少克:中国汉代以后黄金并不作为基本货币使用。仅在某些情形下表征一定的价值。所以在清中叶以前,黄金都是铸成金锭流转的。而且中国古代金银都以两作为基本单位,十六两为一斤。所以中国古代没有按“克”为单位的金条。
如果把古代的一斤当成500克,一斤等于十六两,以此为据的话,古代一两黄金3125克。(也有说古时一斤600克,那么一两就是375克)
所以,古代一两黄金3125克。
古代金子也是很珍贵的,而且一般人不能用金子,用了就会抓你,身份不够,你金子哪来的?偷的还是抢的?古代的钱汇率也不同,我们以一两金子等于十两银子来算,先分析下一两银子等于多少人民币。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ZF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
《宋史 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 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 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如果再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宋朝“钱”比人民币还值钱,苏轼文集里提到他贬官黄州一家数十口(至少20人以上吧)一月开支只有4500钱还能有余,按上述银价计算只有2—4千元人民币(我平民百姓一家5口一月基本开支也要3000多啊),拿到今天的小地方也算勉强过日子,何况他还是官宦人家不事生产还很有体面,这样看起来上述米价应该是指京城里较高的,而不是一般地区的米价,而实际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有可能还大大超过上述数据。
清初的银两购买价值稍低于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据统计鸦片战争前每年世界银产量的70百分号 多都被用来购买中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了,银两的货币价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两银子=200元人民币左右。当时市面流通的货币上除中国传统的“银两”外也出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银币,被称作“银洋”。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那么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人民币,把上面的数据乘以十就可以算出来了。
在我国古装影视剧十分流行,很多人都特别热爱看那些与皇帝们有关的影视剧,在这些影视剧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将军们打完仗凯旋归来后接到皇帝的赏赐。除了升官进爵之外,最常见的赏赐就是各种宝物和黄金了。
很多人就会好奇,古代皇帝赏赐功臣的万两黄金实际有多少钱?别被影视剧骗了,真相很扎心。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黄金万两恐怕是一个相当高的数字了,毕竟现在一克黄金差不多要三百多人民币,万两黄金恐怕要上亿了。
不论是作为货币还是作为一般等价物,黄金的价值确实非常高昂,但是古代皇帝真的有那么多黄金可以用来赏赐功臣么?这些皇帝有那么大方舍得大笔大笔赏赐臣子?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远远高估了万两黄金的价值。
作为一般等价物,黄金自古以来都是非常值钱的,但是它的数量也算不上多,因为黄金的开采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而且古代科技不发达,黄金开采的难度就更大了。所以我们在影视剧当中看见的一箱一箱赏赐金元宝这种事基本上都是不存在的。
而且,我们现在所说的“金”和古人眼中的“金”是有区别的,在我们看来黄金就是指的黄金,但是在古人看来,铜、锡这两种金灿灿的金属也可以被称为“金”。大部分时候,他们所说的“金”其实指的就是铜。
直到汉代,随着黄金开采技术的提升,黄金的数量增加,虽然还是稀有,但是比以前数量多一些,“黄金”一词这才成为黄金的专属代称。而万两黄金实际上也并没有万两,因为我国古代的换算标准是在不断变化的。
虽然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但那只是在国内统一而已,不同朝代根据不同朝代的经济发展水平,黄金的兑换比例也有区别。按照古代的兑换比率来计算的话,1两黄金等于10两白银,就相当于10贯铜钱也就是10000文铜钱。
所以万两黄金换算下来大概是八千多万人民币的样子,不过这个价格也会出现波动。因为黄金也是分种类的,根据黄金的质量的不同,我们现在一般分为足金,千足金,万足金,质量不同,兑换的人民币数量也就不同。
所以万两黄金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多,而且由于黄金的贵重程度,皇帝不可能也没有那么多黄金储备可以拿出来赏赐给大臣。毕竟他的赏赐不可能只给一个大臣,只要开了先例,就会有很多后来者,所以黄金储备量根本不够。
在明清时期,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皇帝禁止黄金在市场上流通,就是因为黄金的稀有程度。而且实际上,皇帝下令的时候说是赏赐黄金万两,但是大部分情况是用粮食啊、珠宝古物什么的替换了,所以,别被影视剧给骗了。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下什么是金叶子。
其实金叶子并不是叶子形状,而是薄如纸片、书页状的黄金。中国古代在明清以前,是以铜钱作为流通货币,金银都只是比较值钱的贵金属而已。到宋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宗交易非常普遍。而传统的铜钱由于价值低,进行大宗交易可能需要几万甚至几十万枚铜钱,携带有些不方便。于是不少商人出去采购商品时就只带同样价值下体积小得多的金银,到了地方以后再换成铜钱进行交易。
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需要较长时间,为了避免路上出现意外,一些商人就利用黄金柔软的特点,将黄金打成像纸片一样薄的金箔,这样可以夹在书中,或者放在行李之间,甚至还能直接放在衣服夹层里,不易被人发现。这种金箔后来就被称为金叶子。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一下金叶子到底值多少钱,而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前面也提到了,古代大部分时候金银并非是流通货币,只是比较值钱的贵金属,其价值主要在于其重量的大小和当时市场上金银的价格,而不像货币那样需要保持一定的完整性。所以金叶子的大小、重量并无固定的模式,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随意找一家银楼金铺制作任意大小、重量的金叶子。使用时,再按照当时市场上黄金价格将其兑换成铜钱使用,或者干脆从已经制作好的金叶子上,裁剪下所需重量的部分支付给对方。
因此金叶子到底相当于多少钱,根据其重量的不同和市场上黄金价格的波动而不同,并没有固定的价值,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现在收藏于中国钱币博物馆的一片南宋时期的金叶子为例,这片金叶子重347克,宋代一两大约是40克,折算下来就是08675两。而南宋隆兴二年(公元1164年)时,杭州一带一两黄金折合铜钱35000文,那么这片金叶子在隆兴二年大约相当于30362文钱。按照宋代770文钱一贯计算,就是40贯不到一点。乾道年间南宋养一个士兵一年总共耗费大约是200贯,这么算起来这片金叶子起码可以让一个人过上两三个月的舒适生活,价值可以说不低了。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现代黄金价格是根据什么来定的。
我们知道,黄金具有单位价值高、易储藏、易分割等特性,因此在古代就被很多国家作为货币使用。近代各国更是纷纷推出了金本位,也就是把本国货币的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此时的黄金是具有固定价值的。
不过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以后,各国陆续舍弃金本位,开始实行信用货币制度。等到1971年美国政府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黄金更是彻底非货币化。虽然黄金因为自身具备的特性,很多国家还是依然把它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不少人也喜欢购买黄金保值,但是总体上来说,黄金的价值由市场也就是供需关系来自行决定。具体的话,美元的走势、世界局势的稳定或动荡、经济情况、通货膨胀水平等等因素都会对黄金的价格产生影响。
古代,清朝为例子,通常情况下,一两黄金需要十两银子才能兑换,一两黄金也就是50克的重量,十两银子则是500克的重量,但是还要看银子的具体成色,成色如果低的话,数量就不止十两,有时候可以兑换十二两白银,但是其品质肯定要打折扣的。
长期来看,黄金相对其他金属的贵重程度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上升趋势。西汉时,一两黄金的价值或者购买力只是一两白银的三倍,到了唐朝就变成十五倍,而在今天,这个比率是四十倍以上。
扩展资料:
我国古代金银产量较少,只能起部分货币职能作用。在古代金银比价大部分时间一直是比较稳定,维持在1:5左右,至宋初为一比六点五二。
但是随着欧洲人在新大陆上发现储量丰富的银矿,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银价暴跌。明中期为一比七到八,明末为一比十左右,清乾隆时为一比十四左右,到19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银元也是十九世纪北京的常见货币,满清政府铸造银元较晚,当时中国的银元主要靠“进口”。
参考资料:
由于古代的度量衡和现在不同,如果按照明清时期的标准,从重量上计算,并且依据近期的金价,一万两黄金的价值大约在1亿2千万人民币。古代的黄金在清朝末年时外流非常多,另外的部分大多被制成了装饰品。
首先,说到黄金万两,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一定是用重量来作为衡量单位的,一万两的话也就相当于是1000公斤,但是这是我们现代的计量方法,在古代时计量方法有所不同,在明朝时规定黄金一两的重量大约是3225g左右,之后也沿用了这样的计量方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黄金万两的话,也就是322500g。目前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是美金与黄金的兑换,根据目前的金价,大约可以计算出黄金万两的价格是一亿两千万人民币左右,这对于古代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赏赐黄金万两这样的情况,其实更多的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以及小说当中。在史实上,真正赏赐黄金万两的时候非常少是几乎没有的,如果真的赏赐,大多数时候无异于掏空国库。而且在古代对于黄金的提炼程度不高,其中有掺杂很多其他金属的成分,甚至在秦朝的时候铜也是被当做金来作为一种流通方式的。
在晚清时期,由于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我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外国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更是家常便饭。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很多外国人都来国内兑换黄金,使得大量黄金外流。而且后来由于大家大多采用了纸质钱币作为流通工具,金银也逐渐退出了货币市场,在这种情况下,金银就更多的是用来打造首饰这类的装饰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