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黄金,相当于几两白银。

古代一两黄金,相当于几两白银。,第1张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

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

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

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

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

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

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

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

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您好,非常荣幸能够回答您的问题。

在我国古代,白银自汉代已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到明代白银已货币化,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而黄金是宋太祖四年颁布了《伪黄金律》,黄金才自两汉以来,第一次被官方定为法定货币。明代中期,白银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但历来国内银矿开采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而黄金的开采量更小。因此,在我国古代一直是银贵金贱的局面。

古代一两金子等于多少两银子?这个在各个朝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西汉,一两黄金只能换三两白银;在魏晋,一两黄金已能换十两白银;到了北宋,一两黄金可以换十三两白银;而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黄金已经差不多能换三十两白银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古代,黄金的价值是逐步升高的。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在自然界中,黄金的储量比白银少得多,因此黄金的开采速度远远比不上白银。二是因为国际上的金银比价一直超过中国,所以至少从明朝开始,就有很多外国人把白银运到中国,再换成黄金运回去,赚取两边的差价,使中国的银价越来越低,金价越来越高。

根据上面所说,金银的比价从西汉的1:3到魏晋的1:10,然后宋朝的1:13,最后清末的1:30左右。

2020年11月12号国内足金回收价格是393元,11月17号的现货黄金价格是39473元/克,国内金店的价格大概是500元/克。这里,我们按回收的价格取个整,按每克黄金400元算应该是可以的,现在的白银价格也就每克5元多一点,按5元算。现在的金银比价也就是1:80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两黄金可以换80两白银。

说到这里,我们下面可以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来看一看古代的金属货币换算成今天的价值,看看是多少钱?

中国古代的金属货币无非就是金、银、铜三种。古代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和我们现在兑换外汇一样,是随行就市,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金属货币本身是有价值的,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就算金属作为货币来说会存在溢价,但在理论上来说,出现货币溢价,那也就是通货膨胀了。所以我们抛开通货膨胀这些外界因素,单纯看其本身价值,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看看一两金子,或者一两银子现在到底是多少钱?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而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然各个朝代都略有出入,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而通常每枚铜钱的平均重量是5克左右。

按目前国内金、银、铜的价格,黄金是400元/克,白银是5元/克,黄铜是005元/克。

按古代的一两40克算,换算过来就是:1两黄金约值16000元左右,1两白银约值200元左右,1文铜钱约值025元,而一贯标准的1000铜钱也就是250元左右了。

当然,这只是金属本身的价值,而作为金属货币来说,如果要计算它们在如今的购买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在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物价都不是一样的。而现在网上也有很多的文章,讨论的就是古代的一两银子放在如今到底有多少购买力。看了一下,大概的区间也就在1000~1500元这个范围内。

当然,老的黄金工艺没有现在的好,成分没有现在的纯。以前的炼金工艺没这么好,如果家里有祖传的金器就会发现呈暗红色,那是老金特有的颜色,很珍贵的。

通常可以理解为: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一两是10钱,一钱是01两。

一锭银子

锭其实就是量词,就是一块银子锭是用在元宝上的只有说一锭元宝而明清代的元宝都是固定重量,大约分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二十两等。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常用却有以下三种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但是,各个时期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大概比率是这样的:

1一贯钱

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各朝兑换起来不尽相同。

2一两白银

一两白银通常相当于1000-1500文。

3一两黄金

而一两黄金兑换白银则在8-20两不等。

唐朝有稳定的货币政策,所有的货币折合成钱来算:进制都是10。

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有金、银、铜三种都以十位进制。即是铜币一个称为一文,100个铜币为一钱,十为一两银子,十两为一金。而从这时开始,我国的衡法两以下不再以铢为计算单位(唐以前是用铢,二十四铢为一两,是二十四进位),而是改用两、钱、分、厘的十进位法,其中一钱为373克,即指开元通宝一枚钱的重量,十钱开元通宝等于一两。

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提供一些唐朝的物价资料吧:

唐朝建立初期,一枚足值五铢钱重4克,每斗米合今7.8市斤,以唐前期最低粮价米斗两钱计,每克铜币可购米0.98市斤,每文通宝可购米3.9市斤。

这是盛唐时期的物价:

米一斗:约20文钱

白面一斗: 37文

生绢一匹: 470文 [最常用的布料]

火麻布一匹: 400文 [常见中高档麻布]

细绵绸一匹: 1880文 [高级绵织物]

粗棉布一匹: 440文

紫熟绵绫一匹: 2640文 [高级丝织品,可能为三品以上官员官服的原料]

丝割一匹: 1440文 [中等丝织品]

棉鞋一双: 27文

细鞋一双: 100文 [估计是丝绵鞋]

锄一个: 50文 [铁或钢制的农具]

镔铁横刀一口 石铰:2000文 [贵重的镔铁刀器]

梓霸刀子一镔剑:200文 [含镔铁甚少的刀器]

普通钢或铁质刀:75文左右

波斯公骆驼一只:15510文

突厥敦马一匹: 9400文

普通母马一匹: 4320文

细健牛一头: 4200文 [高等公牛]

次健牛一头: 3200文 [次等公牛]

中等酒: 约为150~300文一斗

中国人用金的历史,可以上推到殷商时期。当时的青铜器上,已经出现错金工艺,就是在青铜器的图案花纹中嵌入黄金,看起来金碧辉煌,华贵无比。

先秦的文献中,也常能见到“金”字。然而据学者考证,春秋时期的“金”多半是指铜。

例如楚国曾赐“金”给郑国,又怕对方用来制作武器,于是要求郑国盟誓,答应只用这些“金”制作乐器。这里所说的“金”,无疑是指铜。

不过那时文献中的“金”有时也指黄金。

战国文献中提到的“一金”,往往是指一斤黄金,或一斤黄金所代表的价值——一万钱,直到汉代也仍然如此。按后来的换算,一万钱不过才十吊,价值有限。可是在汉代,却可以买一百多石米。只是那时的一石只相当于现在的五六十斤重,算下来,汉代“一金”可买五六千斤大米,按当下时价,约合人民币二万元。此外,汉代的“一斤”只有248克。照此折算,当时的金价还是相当低廉的,一克黄金合人民币约80元。难怪那时的帝王十分大方,赏赐功臣,动不动就是“黄金百斤”、“黄金二百斤”。而东汉末年大军阀董卓死后,在他的城堡中竟发现黄金两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

金的价格在东汉以后开始上涨,到了西晋时,文献中“一金”的含义,已由“黄金一斤”降为“黄金一两”,价值在六千钱到一万钱之间。

唐、宋、元、明诸代,黄金作为贵金属,常常用于赏赐、馈赠,有时也用来纳税、捐献、行贿以及军政开支,此外的用途就是储藏保值。历代帝王、权贵及缙绅、商贾,对黄金都有着特殊的嗜好。只是黄金始终不曾作为正式货币在民间流通。

在由唐至明的一千多年里,黄金的价格大体稳定,金银比值多半为1:5或1:6,称作“五换”、“六换”。这跟印度、阿拉伯的金银比值大致相等。欧洲的情况则不同,五世纪时,罗马的金银比值为十五换。

中国金艰比值在基本稳定的大趋势中,也有变化较大的时刻。如北宋末年,金价陡然涨到三、四换。究其原因,金人以武力胁迫北宋朝廷纳贡,大量黄金为金人垄断,导致黄金稀缺、金价上扬。不过这个比价到南宋时又有所回落。元朝大一统后,金银比价一度降为不足八换,后来又涨至十换。元代的法定货币是纸钞,名义上不允许民间使用金银,铜钱也很少使用。从元杂剧的情节可知,谁家里有金钗、银锭,都要到银铺子兑换成纸钞,才能在市面上使用。

明代初年,官方规定一两黄金抵四两白银。不过这个比价很快就升到六换、七换。晚明小说《金瓶梅》中,商人李三、黄四欠了西门庆一百五十两利息银,只好拿四个金镯子来抵算。西门庆十分得意,因为四个金镯子重三十两,按当时的比价,值一百八十两银子,西门庆平白捡了个大便宜!不过此后金价持续升高,至明末崇祯时,已涨至十换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794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7
下一篇2023-08-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