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又开》是由康镇海执导,李健、姚芊羽、李思博、张译木、周诗璇、黄晓娟、吴连生主演的现实励志题材剧。
今天腊月二十三小年,辽北汤岭镇石砬子村每家每户都锣鼓喧天迎新年,老田家也是如此,田有粮和老伴儿匆忙提前准备饭食;
闺女田窗棂,田窗花与儿子农田头在一旁打杂,一边剪着剪纸,一边等待在省城开公司的老公铁大壮回家,田窗花的小丫和孩子们在门口放爆竹。
铁大壮开车回家,他刚到村头,他的恋人李安梅接着驾车追来,还来了自己的孕检结果,逼铁大壮马上回家和田窗花离婚,铁大壮千辛万苦哀求,同意过完年就给她一个交待,可李安梅不干,铁大壮吓得惊慌失措。
铁大壮一路飞奔回家了,想不到李安梅早已绕小路堵在大门口,逼铁大壮立刻和田窗花离异,铁大壮跪下哀求,可她果断干不了,田窗花到门口拿柴火取火,不经意中见到这一幕,她立即懵了。
铁大壮被逼无奈,只能带上李安梅进门,还假称和李安梅去讨账,随后就带她一起回家用餐,田母激情地热烈欢迎铁大壮,他连忙取出两万元钱分别给岳父母,田窗花忍着心里的哀痛,当众宣布今天不能说一切不愉快的事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阳采撷》
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已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七律 • 端午》
现代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查看全部22个回答
端午节的传说,新手如何了解和田玉的
「琢颐」和田玉新手必知和田玉十大知识,「琢颐」让你少
仙游县榜头镇睿灏轩广告
相关问题
关于端午节的七绝诗。
1、《已酉端午》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译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2、《同州端午》唐代: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译文: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我离家已经整整三十五个年头(端午节)了。小孩子见了很高兴又很惊讶,却问哪个方向是故乡? 3、《端午日》唐代: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译文:年轻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谁知道有几人湮没无闻,有几人名垂青史呢。 4、《和端午》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译文: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唉!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5、《午日观竞渡》明代: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 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
26浏览16002 2018-11-01
关于端午的诗句古诗有哪些?
1唐朝诗人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的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唐朝诗人卢肇的《竞渡诗》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唐朝诗人李隆基的《端午》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4唐朝诗人苏轼的《浣溪沙》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唐朝诗人梅尧臣的《五月五日》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唐朝诗人张耒的《和端午》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7宋朝诗人陆游的《乙卯重五诗》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宋朝诗人许文通《端阳采撷》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端午 读音:duān wǔ 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 背景: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有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
10浏览436 2018-04-03
关于端午节的简单古诗词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五月五日 北宋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和端午 北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已酉端午 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 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 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感兴 宋 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乙卯重五诗 宋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谢张仲谋端午送巧作 宋 黄庭坚 君家玉女从小见,闻道如今画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同州端午 唐 殷尧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337浏览11156 2017-11-23
关于端午节的诗句有哪些?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端午》 释义: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己酉端午》 释义: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3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文天祥《端午即事》 释义: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张耒《和端午》 释义: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 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赵蕃《端午三首》 释义: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 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苏轼《浣溪沙·端午》 释义: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释义: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8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释义: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9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释义: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10好将沉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狱草烟深,讼庭人悄,无吝宴游过。——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释义:需要用喝酒、聚会来酬谢端午佳节,这里有美酒歌舞陪伴。监狱里的草长的深,公堂上也静悄悄的,不妨多多的摆宴、游玩。
24浏览713 2018-04-27
关于端午节的“七绝”古诗有哪些?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宋]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明]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日》[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端午三首》[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己酉端午》元代: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译文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汨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 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中国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比较流行著名的戏曲剧种
比较流行著名的戏曲剧种有:
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柳子戏、茂腔、淮海戏、锡剧、婺剧、秦腔、碗碗腔、关中道情、太谷秧歌、上党梆子、雁剧、耍孩儿、蒲剧、陇剧、汉剧、楚剧、苏剧、湖南花鼓戏、潮剧、藏戏、高甲戏、梨园戏、桂剧、彩调、傩戏、琼剧、北京曲剧、二人转、二人台、拉场戏、单出头、河北梆子、漫瀚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十大知名剧种(排名不分先后)
1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
2豫剧
《朝阳沟》剧照
豫剧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黄梅戏
《天仙配》剧照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喜爱。
4昆曲
《牡丹亭》剧照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昆曲”,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产生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明、清之际,他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200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都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因此有“中华戏曲之母”的雅称。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5潮剧
《陈三五娘》剧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6秦腔
《三滴血》剧照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7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8评剧
《刘巧儿》剧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9棒子腔
山东梆子《运河老店》剧照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10晋剧
《小宴》剧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中国地方戏曲具体分布
北京市:京剧 北昆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
河北省:河北梆子 评剧 丝弦 老调 哈哈腔 河北乱弹 武安平调 武安落子 西调 蔚县秧歌 隆尧秧歌 定县秧歌 四股弦 唐剧 横岐调、上四调
山西省:蒲州梆子 山西中路梆子 山西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 锣鼓杂戏 耍孩儿戏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 永济道情戏 洪洞道情戏 临县道情戏 晋北道情戏 襄武秧歌壶关秧歌 沁源 秧歌 祁太秧歌 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 孝义碗碗腔 曲活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 二人台 漫瀚剧
辽宁省:海城喇叭戏 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 彩扮莲花落
吉林省:二人转 吉剧 新城戏 黄龙戏
黑龙江省:龙江剧
陕西省:秦腔 汉调二黄 阿宫腔 合阳跳戏 合阳线戏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 眉户戏 弦板腔 陕西道情戏 陕南花鼓戏 陕南端公戏 安康弦子戏
甘肃省: 陇剧 高山剧影子腔 甘南藏戏
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曲子戏
山东省:山东梆子 枣梆 莱芜梆子 东路梆子 柳子戏 吕剧 茂腔 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 四平调
江苏省:昆曲 淮剧 扬剧 通剧 淮海戏 锡剧 苏剧 丹剧 丁丁腔 淮红剧 海门山歌剧
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沙河调 泗洲戏 坠子戏 含弓戏 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淮剧 嗨子戏
上海市: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
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 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 醒感戏 温州昆曲 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 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 湖剧 姚剧 睦剧
江西省:赣剧 戈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
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闽剧 平讲戏 庶民戏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 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
港澳台地区:粤剧、歌仔戏
广东省:粤剧 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 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东昌花鼓戏 雷剧 梅县山歌剧 粤西白戏 临剧
海南省:琼剧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 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剧 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 广西壮剧 广西苗戏 广西侗戏
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 辰河戏 湘昆 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 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湘西苗剧 新晃侗族傩戏
湖北省:汉剧 荆河戏 南剧 湖北越调 山二黄 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
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 南阳梆子 大平调 怀梆 怀调 大弦调 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 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 五调腔
四川省: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
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 白剧 云南壮剧 彝剧
贵州省: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
西藏自治区:藏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我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1年家乡的 春节 风俗800字 优秀 作文 5篇,希望大家喜欢!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第一个节日便是腊八。
按照我们当地的习俗,在腊八这天,是要“炒冬”、“熬冬”的。“炒冬”就是炒瓜子、花生等坚果,而“熬冬”则是熬羊肉和羊头、羊肚等羊杂。为过年做准备。在忙碌一天后,大人们会在羊骨汤里加上羊肉丁和黄软米,熬上一锅香喷喷的羊肉丁丁饭,孩子们都会满满的吃一大碗,仿佛这一碗下去就会驱散整个冬天的寒意。
过了腊八,天气渐渐开始转暖,但街上人并不多。年,才刚刚开始。
到了腊月二十三,在乡下是要送灶王的,祈祷来年是个幸福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寄托着人们万象更新和事业一帆风顺的愿望。从这天起,人们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紧接着, 除夕 到了。一大早起来,要贴 对联 、窗花和福字,还要挂灯笼,再做一些油炸的小吃。中午,大人们在家中准备年夜饭,孩子们就在一旁玩耍。傍晚,丰盛的年夜饭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共吃团圆饭。在我家桌上必不可少的是鱼。“鱼”和“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最后则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当午夜新年第一声钟声敲响时,各家各户都会放花炮,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绚丽多彩的烟花与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大年初一比较冷清,但大年初二就不同了。这一天,人们都会访亲拜友。在以前,街上的商铺可都是初六才开张,但今天已经开了一些,为人们走亲访友提供了便利。
正月初六是我们这里的小年。会有秧歌队出来表演,观看的人也不少,可却没有正月十五的人多。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可谓是盛大喜庆。白天,所有的秧歌队聚集在一起,在大街上扭起秧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每一支秧歌队的人都很多,但观者更多,把舞者围得是里三层外三层。人们跟随着秧歌队缓缓向前,远远望去,像是人流里有一条蜿蜒的长龙在舞动。入夜后,人们会观花灯、猜灯谜。花灯的样子每年都不一样,有拜年的福娃,有象征着延年益寿的仙鹤,有神话 传说 中的嫦娥奔月……种类繁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回家后,一家人围坐桌旁,吃着美味的元宵,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十五过后,就到了正月二十三。这一天是放礼花的日子。晚饭过后,人们早早出门去指定的地点,只见天空中到处都是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礼花,给原本就美丽的天空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正月二十三过后,孩子们也都去上学了,但年还没有过完,一直要到二月初二龙抬头过后,灯笼摘了,这年才算过完了。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2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大年三十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奶奶家过年。路上的车像一条长龙涌进山村,川流不息。妈妈说这些车都是回家过年的,远在千里万里之外都要回家过年,这就是年味呀。
奶奶家里,已经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了。门口挂着大大的红灯笼,大门两边贴着红彤彤的春联,门板上还贴着威武的门神。奶奶家里还放着许多红纸包着的鞭炮和烟花,我和弟弟一想到可以放鞭炮和烟花,就兴奋起来。爷爷告诉我们说,过年就是要放鞭炮烟花,才有年味。爷爷还给我们讲了一个 故事 :古时候,有一只叫“年”的猛兽常年住在海底,每到过年这天,它就出来伤害人类。一年除夕夜,人们为了躲避年兽,赶紧带上东西向山上跑去。村里的人都跑完了,只剩下一个满面皱纹的老婆婆。这时,一位老爷爷从村外走了过来,问她为什么不逃走。老婆婆悲伤地叹息着说:“唉,我老了,跑不动了,就让那怪兽把我吃了吧。”老爷爷把她扶进屋里说:“我自有办法赶走年兽。”过了一会儿,年兽来到村里,发现老婆婆家到处都贴着红纸,屋里还有许多火光,还发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年兽吓坏了,赶紧朝海里跑去。从此,人们每到过年的时候就要贴春联、挂红灯笼、放鞭炮。原来,年俗是这样来的呀。爷爷说,充满仪式感的年俗就是年味。
傍晚时分,我们在客厅地板上洒满了绿油油的青松毛,把饭菜摆放在松毛上,开始吃年夜饭了。坐在厚厚软软的青松毛上,我们美滋滋地品尝着“十八大碗”,有清汤鸡、麻辣鱼、片皮鸭、火腿、香肠、酥肉、长白菜……弟弟看到这些美味,便两眼放“光”,口水都流了出来。奶奶还告诉我们,吃鱼肉代表“年年有余”,吃长白菜代表“常吃常有”。这时,弟弟先站了起来说:“爷爷奶奶,祝你们春节快乐!”爷爷奶奶就把压岁钱递给了弟弟。我也不甘示弱,端起酒杯,站起来说:“祝爷爷奶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爷爷笑眯眯地把红包拿给我,说:“祝你学习进步,年年考满分。”哇!我的压岁钱也到手了,我们都开心地笑了。我高兴地对妈妈说:“啊,我明白了,这个时候团圆幸福的感觉就是年味!”
这时,窗外燃起了五颜六色的烟花,一朵朵烟花叫人陶醉,使人迷恋,仿佛人们对未来的无限希望也同时绽放了。
我喜欢过年,喜欢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3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是我们大家都十分喜爱的节日。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都做起了充足的准备:该打年糕的打年糕,该做腊肉的做腊肉……人人都有事儿做,连我们这些小孩子也都用零花钱买来了爱吃的,爱玩的,就等着过年时与小伙伴们分享呢!
年三十舞着欢快的步子匆匆赶来。
傍晚,一阵阵“啪——啪——”的声音从楼下的空地上传来。咦,这是在干什么哦,原来孩子们在玩“摔摔炮”呢!比比谁摔的更响。如果运气不太好,你还有可能遇上个“哑炮”。孩子们你一个,我一个地摔着,玩得可开心哩!
也有些胆子特别大的,“摔摔炮”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就都趁着爸妈忙碌之时,偷偷拿着自己的零花钱,跑去小店买来了各式各样的鞭炮。孩子们从盒子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鞭炮,轻轻地在盒子上一擦,用力地扔向空地上,不一会儿,鞭炮便“砰”地一声爆炸了,腾出一片烟雾,好似仙女下凡时身边萦绕的云烟。
还有的嫌事儿不够大,还从家里搬了些爆竹,用打火机给爆竹点上了火,爆竹便开始“噼噼啪啪”地唱起了歌,年纪小的孩子躲在门后,手捂住了耳朵,偶尔从门缝中瞄一眼,却始终不敢探出头来,睁大眼睛观望,年纪大的就嘲笑他们“胆小如鼠”。孩子们的打闹声与欢笑声使这春节更加的欢乐,有趣。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
一阵阵饭菜的香味儿从每家每户的窗户里飘了出来,香气四溢,香飘十里,孩子们都闻到了,爆竹声戛然而止,孩子们都纷纷跑到了自己家里,去吃那美味的年夜饭了。
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摆着各式各样的美食,有的吃火锅,有的吃家常小炒……餐桌旁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祥和的气氛在全中国扩散开来……
吃过了美味的年夜饭,我们孩子可高兴了。因为大人们都会为我们精心准备一个个红包,有厚的,也有薄的,红包不论大小,但图的是对待孩子们的那一片心意,一片期望,一片祝福……
到了晚上八点整,大家准时打开电视机,一边嗑着瓜子,吃着花生,一边围坐在电视机旁看着春晚。大家时而因幽默风趣的小品捧腹大笑,时而被优美动听的歌声所陶醉,时而因神奇无比的 魔术 而瞪大眼睛……直到钟声敲响到第十二下,真正地迎来了2020年后,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关了电视机,上床睡觉。
躺在床上,静静地听着窗外的鞭炮声,烟花声,我不禁在心中暗暗祈祷道:年啊,你走的慢一些吧!时间啊,你就再等一等吧,就让这祥和、欢快、有趣的气氛永永远远的在中国流传下去吧!这年的味道,这年的声音,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4
很庆幸,我们老家在村里,所以还保留了许多过节时的传统。
最让我像印象深刻的就是春节了,过春节时我们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响彻通宵,村里的景象简直不比大城市差几分!大家还放鞭炮,要是在城市里那连鞭炮都不让放,但是在小乡村里就没有那么多拘束了!大家都买一桶一桶的鞭炮。到了12点时,空中一片闪亮,鞭炮声响彻云霄,那形势就好像牡丹花盛开一样!多了杭州那么十里桃花的色彩!
过年前我们还要吃年夜饭,我爷爷的兄弟们,制定了一个规矩,一年一家吃年夜饭,五年正好轮一轮!今年轮到四爷爷家了,桌上可谓是满盘盛宴!虽然可能我们自己做的并不是那么好吃,但不过我们吃年夜饭,并不是为了好吃,而是为了我们的一份心意啊!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都在守岁,呃,虽然我们的守岁并不是那么的正经,不过大家都非常的快乐!我的小爸爸正在和我的小娘娘在打游戏,我也端着电脑跟他们争着说一起来玩吧!我的小堂妹在玩我的游戏机,而我的堂弟似乎也非常想加入到我们当中,于是从他爸爸妈妈手里要来了手机与我们一起游戏,我总感觉我的爸爸有那么一丝老不正经,他竟然与我们那边的年轻人打起了牌,可能是太无聊了吧!
到了半夜,就快要到12点了,大家都该回家睡觉了,但是我的爸爸还有非常多的事要忙活!他搬来了一箱一箱的鞭炮他看着我,说:“你要不要来放下鞭炮呢”我说:“嗯,这么难的事情我能做吗嗯,我还是在一边看着吧!”爸爸说:“好吧!”于是他拿起了他的打火机,把鞭炮的尾巴给拔了出来,那就好像在揪他的小辫子一样!然后爸爸用力的擦响了他的打火机,咔嚓一下,打火机头钻出了一束火苗!爸爸拿着“火苗”蹭到了鞭炮的尾巴上,然后慢悠悠地地走开。那鞭炮尾巴便开始燃烧了,一点点化成了灰烬,嘭,一枚鞭炮从地上,一飞到了天上,就好似火箭升空一样,就是这个火箭没飞出多久就引燃爆炸了。空中开出了一朵美丽的牡丹,我们又惊又喜抚着耳朵瞪大眼睛一起目睹每一颗束炮爆的升空,鞭炮炸完之后都会像天女散花一样,从天上掉下来一堆堆的碎星!不敢想象!就是这些碎星组成了那些鞭炮爆炸出的美丽的图案!
桶装鞭炮放完了,爸爸拿出了他的绝招,串装鞭炮,与之前不同的是,爸爸点燃了鞭炮尾巴后,立刻就跑开了;我们看着他跑开的样子,立刻也跑开了,那个火星烧到了鞭炮的尾巴,“噼里啪啦!”那个鞭炮剧烈的爆炸了起来!霎时间,空中布满了火药味,一个个碎星飞来飞去,好像是在下流星雨似的!经过一阵阵剧烈的爆响,鞭炮放完了,大家都回到床上去睡觉了。
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钟,爸爸又要起来放鞭炮了,据他们说这是开门红!
经过这一长段的经历,我总算是了解了我们家乡的过年习俗。以前因为太小,都是七八点钟就睡着了,今年我却见到了一个完整的除夕夜,看到了真正的年味,这一切真是美妙啊!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5
“贴福字”可是春节中最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
“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现今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祗;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更有大多数人民喜欢将福倒着贴,表示"幸福已倒(到)、福气已倒(到)”。
其实,福字倒贴还有两种传说: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②。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贴福字其实很简单。首先将那些红底黑字的福翻过来,在背面贴上双面胶,再撕开上面的一层保护层,然后贴到那还清晰的留着以前双面胶的印子的地方,随后再调整一下,最后就用手掌按压,使其完完全全的贴在墙上,你还可以在看一眼你的手——或许它会变得红彤彤的。
贴福字就是这么简单,但它包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 文化 旅程,包含着人们所寄托的情怀。
家乡的春节风俗800字优秀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 家乡的春节习俗优秀作文800字10篇
★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600字范文5篇
★ 2020家乡的春节800字作文5篇
★ 家乡的春节800字心得作文5篇
★ 2020春节习俗作文
★ 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800字
★ 描写家乡春节过年的风俗作文大全5篇
★ 家乡的春节作文800字2021五篇
★ 关于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5篇
★ 2020高中春节习俗800字满分作文大全5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