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怎么辨别年代

和田玉怎么辨别年代,第1张

 玉石经过千年的修炼,吸收了日月精华,所以具有相当大的灵性,那么具有灵性的和田玉肯定经过千锤百炼了,对于和田玉的年代该怎么鉴别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和田玉怎么辨别年代,希望能帮到你。

和田玉怎么辨别年代

 ①掌握时代风尚和作品风格。选择考古发掘品作为标准器,有助于解决传世品断代。在无发掘品可以对比时,就需长期累积目鉴经验,掌握玉器各个时代的风格和发展演变脉络。辨明某种器物产生的上限和被取代的下限,鉴定家鉴定年代时才会胸有成竹。例如商代动物形玉雕,能够运用写实和夸张等造型手法,制造出很多杰出的作品。一般商墓出土佩玉多为扁平状的平浮雕,但发展到妇好墓,出土的是造型比较复杂的圆雕。西周动物形佩玉,多雕出动物的外轮廓,宛如剪影。

 春秋战国时期,扁平状动物佩玉大为减少,代之而兴的是成组佩玉。佩玉不但相互连属,有一定组合,而且讲究形象和色泽的对称。战国时期佩玉的纹饰日趋繁缛,线条多卷曲相连,与商周前期纹饰迥然不同。到了汉代,使用玉材经过严格挑选,质地温润,洁白无瑕。

 另外,封建统治者对传统的礼器重视程度减低,而以生前拥有的贵重的生活实用品和死后葬玉的多寡,来衡量他们社会地位的尊卑高下。战国两汉盛行的谷纹、蒲纹,在汉以后全部消失,到北宋后期仿古之风兴起时才重新出现。上述例证说明,随着时代风尚的变化,玉器制作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②从工艺上着眼。因雕工与工具及工匠的师承习惯有关,最易于无意中透露出时代风格。如:新石器时代玉璧、玉琮,孔为两面钻,对接处微有偏移,形成台痕,玉器上的钻孔,孔外径大,越往里边直径越小。同时,器表面留下绳锯加工时在两边下垂的弧线痕,商代则为金属直锯加工留下的直线痕。红山文化玉器表面喜用磨薄边缘,中心打洼的加工手法。商代多用双钩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线条随造形的曲度弯转。西周玉雕形成一面坡的独特作法。

 战国玉器琢玉工具有较大改进,玉器表面磨出玻璃光泽,而且显得锋芒毕露。汉玉纹饰中有细如发丝的阴刻线,习称“游丝刻”,并在玉兽、玉鸟某些部位上饰细阴刻短平线,这是汉玉中极有时代特征的制作技巧。宋、辽、金玉雕中常见一种深层立体镂雕手法,用此类手法制作的玉器有玉佩、炉鼎等。到明代,改深层立体镂雕为上下不同图案的双层镂雕,如玉带饰。明代雕琢立形器物,对侧面、内膛、底足不甚注意。清代则平整规矩,作工考究,一丝不苟。

 ③与同时代其他工艺品对比。时代风格贯穿到同时期各个工艺部门,相互之间存在借鉴、交流、吸收、融合。商代玉器多有象征性和装饰性的图案,与青铜器工艺基本一致。西周玉器上的鸟纹,往往高冠、喙嘴,长尾上卷,与青铜器上的鸟纹如出一辙。春秋时期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兽面纹玉饰,上边所饰近似窃曲纹,与同墓所出蟠螭纹壶上的窃曲纹雷同。淅川下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时代玉牌饰,周身满饰蟠虺纹,与同出的荐鬲器身上的纹饰几乎没有差别。汉代游丝刻在同时期线刻画像石中可以找到相同之处。

 唐代玉器被人们称为形神兼备,雕塑感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是唐代绘画、雕塑影响所致。这时期玉器造形、纹饰与同时期的金银器也有密切关系。宋代玉器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本身形体又趋向图案化,与当时画院画风不无关系。元、明、清玉器除了受文人画影响之外,其中明代的分层镂雕,又与织锦、雕漆的风格近似。

 ④从文献中求得补证。例如研究汉代从葬玉衣,从其渊源,春秋战国时代的缀玉面幕,发展到两汉的金镂玉衣,银镂玉衣,铜镂玉衣,直至玉衣的消亡,魏文帝禁止“珠襦玉匣”,都找到了文献依据,从而对玉衣的断代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汉代的玉具剑、玉刚卯亦见诸文献,唐代始流行玉带板,史载唐高祖曾将于阗新进贡的十三銙玉带赐李靖,因此对上述玉饰品出现的年代有了界定。

 ⑤细微观察细部特征和变化。老一辈鉴定家在这方面有许多过人之处,他们对玉器品类细部的变化了如指掌,对器物的造型和纹饰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能够逐一指出时代变迁的轨迹,再结合其他方面的认识,所做判断往往十分准确。

 ⑥留心甄别仿古做假。这有赖于掌握各时代真器的特征,认真分析比较,找出疑点。伪器必然在某些方面露出破绽,尤其是后人仿制古玉,是可以鉴别出来的。

佩戴和田玉的好处有哪些

 一、促进血液的循环

 腕部是身体血液循环的末端,而回流的血液全凭心脏的压力来实现。人们在佩戴玉镯的过程中,玉镯会不断地产生晃动和摩擦,玉镯的晃动对人体的手腕起到有效的按摩功效,这样的物理按摩作用会直接激发和松弛人体的经脉和穴位。

 玉镯与手腕皮肤组织的摩擦作用可以使得手腕皮肤的血液更好地流畅,可以软化皮肤细胞,疏通皮肤的汗腺,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

 人的手腕内侧有一个穴位叫内关,是治疗失眠的要穴,人带上玉镯后,手在不停地运动,玉镯在手腕上可以不经意地起到按摩穴位的作用。

 二、对心脏有好处

 中医理论证明,玉石对心脏具有平和心率、降压、稳定情绪的功效,玉石对于心脏不好或高血压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心脏辅助作用,起到降低血压、稳定心跳速度,减轻急躁、紧张,缓解压力、提神恢复记忆的功效。

 左手离心脏最近,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佩戴在左手的玉镯最容易接近心脏,对心脏的益处发挥得最好,因此,传统中一般把玉镯佩戴于左手。

 三、吸收玉石里的各种微量元素

 玉石是大自然的产物,吸取了百川之精华,容纳了天地之优,各类玉石中包含了自然界融入的铁、锰、锌、镍的多种矿物中的某几类或多类元素。

 人们在佩戴玉镯的过程中,这些微量元素通过与人体的经常摩擦而逐渐沿着皮肤组织渗透进入人体,有效地补充人体食物摄取不到的微量元素,从而达到平衡、调节生理和提高各种免疫力。

 四、“人养玉、玉养人”

 天然玉石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矿物质,由于佩戴玉镯时是直接和皮肤接触,而大多天然的玉石都是有裂的,它可以吸收人身体的体液,经常佩戴玉器能使玉石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通过皮肤吸入人体内,从而能平衡阴阳气血的失调,使人祛病保健益寿。

 玉石养生的机理也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玉镯经过一定时间的佩戴之后,会越来越透明。玉石也是万物之精灵,作为玉镯的主人,适当善对和保养您的玉镯,经常把她佩戴在身,逐渐培养心与心的沟通,久而久之玉镯与您必然会产生割舍不掉的情感。也许在关键时刻您的玉镯会为了主人的安全挺身而出,甚至敢于舍己为主人,可为主人粉身碎骨。

 人体内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叫做微循环。微循环是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营养、氧气,排出代谢产物的交换场所,人体的各种疾病和疼痛皆由微循环不通造成,“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微循环在医学上素有人体的“第二心脏”之称。

戴玉贵人有什么讲究

摘要

贵人用玉可以算是“从头到手、从生到死”。从头到手是说从头部开始全身佩戴、装饰玉器,最远处到达手部;从生到死是说生前全身佩玉,到了死后依然要全身使用葬玉。

玉覆面在两周盛行一时,玉面罩是由近似人面部五官形式的若干件玉器按人体面部大小形态缝缀在布料上,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专门而作,有的似用其它玉器改作或合并而成,每套中的各件数量不等,各呈扁平形,边角有穿孔供缝缀用,使用时凡有饰纹部分皆朝死者面部。也可以说玉衣实际是将玉覆面所带动的风俗,一步一步搞扩大化而最终达到的顶点,因此,这两种东西可以视为一体,它们是贵人们最后的荣光和玉缘。

第二编 第五章 贵人的宝玉第二节、贵人用玉

一、贵人用玉准则

贵人当然也分大、中、小号,不是所有量级的贵人都能做到浑身是玉,不过就算最小号的贵人,也必然是会有一些玉在身上的。总结说来,贵人用玉可以算是“从头到手、从生到死”。从头到手是说从头部开始全身佩戴、装饰玉器,最远处到达手部;从生到死是说生前全身佩玉,到了死后依然要全身使用葬玉。

上面说了中国官制的变化,要知道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混进贵人的行列都不是件省心的事,规矩太多,规矩后面的门道也太深。这里我们就要先说说贵人们戴玉的规矩,那就还是要先从中国思想体系最核心的地方说起。《礼记·玉藻》:“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这是中国佩玉等级制度的根,后世各朝代的用玉制度基本都参照它而来,它的理论基础还是“礼”。

这个等级规定有两个有趣的地方:一个是它不光是玉,连佩玉的绳子也一并规定好了;另一个是悄无声息地把孔老夫子塞了进去,可又显得极不合群。组绶就是用来系玉的丝带,是用多股丝线编成的,这就让它可以进行颜色组合,也就是彩绳。佩戴用黑丝带系起的白玉;诸侯佩戴用红丝带系起的山玄玉。郑玄的注里说:“山玄、水苍,如山之玄、如水之苍”。看起来山玄玉就是淡黑色的玉;纯是黑色发赤黄,水苍玉就是深青色的玉,那么大夫佩戴的就用黑中带赤组绶系起的深青色玉;瑜玉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说瑜玉就是红色的玉,那么它很可能是玛瑙;一种是孔颖达的疏,说瑜玉就是美好的玉。从上面各个级别佩玉都讲究颜色看,我们还是相信之一种说法吧。綦是苍青色之意,那就是世子佩戴用苍青色丝带系起的红玉;瓀玟乃石次玉者,也就是今天考古学所说的“假玉”们,就是松石、水晶、玉髓之类,士比之真正的贵族要差一级,所以只能佩戴用丝带系起的“假玉”。

唐青玉花卉纹带銙 和玉即所谓水仓玉

辽青白玉镂空飞天 发淡黑色的和白玉即所谓山玄玉

把这个佩玉的规则序列展开之后发现了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

为什么要把玉和系玉的丝带配成套来规定?我们知道一个名词叫作“礼乐制度”,礼崩则乐坏。礼代表规矩和秩序,乐是它外在的艺术形式用以人心。佩玉既然是按照“礼”来安排、是“礼”的表现,那么当然还要有一个东西来代表“乐”与之配套。它就是同样具有一定艺术观感的彩色丝带。因此玉和丝带的同时被规定,对应着“礼乐”体系。白玉系黑丝带,黑、白分明,这、阳之喻,是中国最核心的思想,则万物自清。要知道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所以古代皇帝祭天时总要自称“统领山河、协理”。诸侯是淡黑色玉配红丝带,世子是红玉配苍青色丝带,正好相反、相对应的两套颜色!原来这是一对父子的装束,这又是一组阴、阳关系。分配给士的是“假玉”,因为士的地位称不上真正的贵族,玉以明礼,所以按照秩序就给他安排了“假玉”。但同时分配给他的丝带却是五方颜色中地位更高、居于中心的,玉和丝带的这一卑一尊无疑又是一组取得了的阴、阳关系。

唐水晶八瓣花式盏

所以,在这套指导了中国历代用玉制度的原则背后,就是中国哲学最核心的东西——“礼”和阴、阳。也就是儒和易,以易为本、以儒为用就是中国历史两千年的动能 。

孔夫子也被这个体系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人家都是规定的级别或职位,只有他老人家是个有名有姓的人。可见这个系统一定是在西汉董仲舒以后才确定的。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这又是《礼记》为汉儒伪托之作的一个证据。其实按照孔子作过鲁国大司寇的身份,他应该属于大夫这个层次,理应佩水苍玉而纯组绶。可在这个体系里,至先师偏偏别出心裁地戴了个配上苍青色丝带的象牙环,可见后世的硕儒们如此安排,定有他们的私心杂念。这个私心大概就是:他们需要让孔子成为 而不是凡臣;需要孔子具有一种既在世俗功利体系中,又高于这个体系的超然地位。因此孔子既在这个贵人的用玉等级秩序里而又特立独行,他佩戴的是同样很珍贵但又绝不是玉属的象牙。象牙的颜色是牙白,也就是偏一些色的白,而这个象牙环上系着的丝带是苍青色,就是偏一些色的黑。这是一个巧妙的安排,它和一样直接统领了阴、阳,但又稍低一点——没有使用的正黑与正白。这就暗喻了孔子的地位,应该是比略矮一肩而远高于他人的。换句话说就是,是在用王权着天下,而孔子代表的儒们是用思想着天下——事实上从西汉后期直到清朝,中国确实一直在这样一种格局下存在着。

二、用玉制度

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套原则是如何指导后世用玉的,就拿“尚玉”的唐朝来说吧。因为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帝国里,汉、唐、清是控制了西域,玉料 最为充足的。但汉时用玉制度还未臻成熟、清时玉已经进入了世俗化时期,因此以唐为标本最为合适。各朝代的用玉制度一般都 在服饰制度里面,唐代的服饰制度包括冕服、朝服、公服和常服几大部分,当然皇帝和皇太子的服饰是自成一系的。根据《旧唐书》和《书》里《舆服志》的对比, 用玉有如下规定。

首先是皇帝与皇太子:

皇帝与皇太上用的玉全部是白玉。他们所着的所有冕与冠上的导和簪都是玉制的,所谓的导就是冕冠上横贯冠体与发髻的那根大发簪。他们身上挂两副白玉佩,腰间系白玉带銙的革带。腰间同时还会配一柄玉具剑——在剑柄与剑鞘上镶嵌的玉称之为玉剑饰;饰玉的剑称作玉具剑。一副完整的玉具剑由4个玉饰物组成,它们分别是剑首、剑格、剑璏、剑珌。

湖北江陵望山出土越王勾践剑 此剑可称是中国青铜剑的巅峰之作

故宫博物院汉代玉具剑

玉具剑本来是与青铜剑伴生的,它的形制完全是按照青铜剑的要求而设计:玉剑首是圆的,中间有孔洞,用以安插固定于棍状的青铜剑柄顶端;玉剑璏实际是一个长条形的别子,它固定于剑鞘之上,用以将整个青铜剑竖着别在革带上。也因此,我们看到的汉以前的贵族画像,他们的佩剑都是从肋边竖着来,而不是像后世那样横着悬于腰下。这是因为青铜柔脆,无法制成大尺寸兵器。因此,青铜剑远比铁剑短小,竖着别在腰上,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玉剑格呈较宽的矩形,因为青铜剑较铁剑宽又短。所以与后世铁剑剑格不同,青铜剑剑格两端几乎与剑刃平齐;玉剑珌是方形或梯形的,这依然因为青铜剑远较铁剑短宽,因此其剑鞘便也显得短而宽,如果尾部如后世铁剑鞘似的成圆弧形便不美观,是以青铜剑鞘尾部采用方形或梯形。玉具剑起源于西周,成型于东周,盛行于战国至两汉,是与诸侯贵族标示身份的重要宝物。尤其战国与两汉的玉具剑,极尽巧思与精美,同时体现着威严与华贵的风韵。

再看品官:

1、头上之冠

唐代大臣还可以按《周礼》之说在大典礼上按品级穿戴相应的冕服,因此冕冠是更高级别的冠,但臣子之冕不可用玉簪、导,需以角为簪、导。

冕冠之下等级更高的是冠,按《书》,“五品以上冠双玉导、金饰”。武官与卫官着公服时头上戴的叫平巾帻,按《书》,“平巾帻金饰、五品以上兼用玉”。

宋·聂崇义《三礼图》所载冠

河南邓县画像砖墓(南朝)画像砖 牵马武士所戴即为平巾帻

2、身上之组玉佩

按《旧唐书》,“诸佩,一品佩山玄玉,二品以下、五品以上佩水苍玉”。从这一点看,完全遵照了《礼记·玉藻》的原则,佩白玉,一品对应了古诸侯佩山玄玉,二品至五品对应了大夫佩水苍玉。

3、腰间之带

按《书》起梁带之制“三品以上玉梁宝钿,五品以上金梁宝钿”。这里的梁就是带銙,三品以上可用玉带銙,也就是唐代三品以上方可使用玉带。

4、常服

按《书》,“亲王及三品、二王后服大科绫、罗,色用紫,饰以玉”。这里的二王指的是北周和隋两代的皇室后裔,也就是唐朝的亲王、宇文氏和杨氏的直系帝裔以及当朝三品以上的,常服上的饰物可以使用玉器。

从唐代的制度可以看出,在《礼记》的原则之下,一个有着充足玉料的王朝依然小心谨慎地发放佩玉的许可证,五品是一条线,五品以下就没有佩玉的资格了。那么唐代的五品大概是个什么官呢?按《大唐六典》,京县的县令是正五品上,用我们今天作比较就是下属各区的区长,他们是可以佩玉的;而畿县的县令就变成正六品上,也就是相当于今天下属各县的县长,他们就已经没有佩玉的资格了。可见,佩玉对于古代的贵人们是一种多么严格的身份界定。

当然,也有一些佩玉朝廷不大管,而给了们一定自由空间。比如头上的冠和帽正,手上的指环和板指。这里的冠同各朝《舆服志》里的冠、远游冠、进贤冠等不同,指的不是这些属于正式礼服、朝服一部分的冠,而是属于休闲服装一部分的冠,也就是束发冠)。这种冠不大,通常仅仅是能够把发髻扣住就可以了,它很多时候外面还会再套上纱帽(比如明朝都是在束发冠外再套纱帽或方巾的)。可见它就是一件有钱、有地位者的发髻外包装而已,因此朝廷不予干预。朝廷一不干预,它就展现出了极强的艺术性,有各种各样的极具创造性和美学价值的样式出现,它的材质有金、银、玉、犀角各种。玉束发冠是非常多见的,同时发冠上用以贯穿发髻的玉簪子自然也就大行其道。

江苏吴县出土宋代白玉束发冠

明青玉束发冠

自从南北朝后期出现幞头这种从头巾演变来的帽子之后,它就一路演变,从软到硬,从拼接型到一体型,最终形成了纱帽,也生了一种新的玉头饰——帽正。就是传统戏服里乌纱帽前面正中必有的那一块或方或椭圆的玉片,这个东西乌纱帽上用,家居的纱帽上用,文士的方巾上用,最后清朝的日常瓜皮帽上也用,成了最有生命力的男性玉头饰。

明双龙盘寿帽正

明双龙寿字帽正

环起源极早,良渚文化就已经有出土,它一路走到今天,几千年从未离开首饰行列,可以说是玉饰品里最为长寿的。不过,对于手上的玉饰品来说,环或玉戒指称不上王者,真正如雷贯耳的是玉板指。扳指的前身叫做韘,《说文解字》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它是一种护手的工具,带于勾弦的手指,用以扣住弓弦。同时,在放箭时,也可以防止急速回抽的弓弦擦伤手指。古人亦称为“机”,意义类似于“”,表示扳指的作用相当于。韘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几千年来,扳指的形制,出现过很多种样式。最为主要的,是坡形扳指和桶形扳指。坡形玉板指后来慢慢演化成了一种著名的玉器,就是“玉韘”,俗称“鸡心佩”,它已经从人的手指上转移到了腰间,成为一种极富盛名的玉佩。而桶形板指则在清朝八旗的手上登峰造极。满族人入关后,大量贵族子弟不再习武,却仍然配戴扳指,由于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质地亦由原来的鹿角、发展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玺等名贵的原料。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扳指也由此成为现在玉器收的一大宗。

安阳妇好墓出土商代晚期玉韘

韘形玉佩(俗称鸡心佩)

韘形玉佩(俗称鸡心佩)

清中期白玉雕双骏扳指

三、用玉保卫的灵

这些说的都是贵人们活着时佩戴的玉饰物,当他们面对死亡时陪伴他们的依然是玉,这就是古玉中的一大门类——葬玉。葬玉作为一种制度和文化,有它自己的起源和背景,我们将在本书的第四编中详细介绍,这里只简单说一下最为重要,也是最后保护着贵人们,最后能显示他们身分的两种大型葬玉,玉衣和玉覆面。

玉衣是供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的葬服,又称玉柙或玉匣,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并以金丝、银丝或铜丝相连而制成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 玉衣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的“缀玉而幕”和“缀玉衣服”。1954年至1955年,在洛阳中州发掘的春秋战国墓葬中,面部有带孔的玉片,按五官的位置排列,上也有玉片,这可能是玉衣的前身。

广州南越王墓丝缕玉衣

玉衣至汉代才正式见诸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衣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在汉代,玉衣是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的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但在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故已发现的西汉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缕,也有银缕、丝缕。到东汉时则实行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只有帝王才有资格在驾崩时穿金缕玉衣,而诸侯死去时只能穿银缕玉衣,一般的贵族和长公主只能穿铜缕玉衣。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丕做了魏国的皇帝,他认为使用玉衣是“愚俗所为也”,在公元222年下令废除了以玉衣随葬的制度。至此,从西周初到两汉鼎盛的玉衣随葬制度退出历史。

古人曾认为玉可以保证不腐烂,正是缘于这种说法,西周时期,一种特殊的丧葬用玉―――玉覆面出现了。它用各种玉料对应人的五官及面部其他特征制成饰片,缀饰于纺织品上,用于殓葬时覆盖在死者面部。当然,这种奢华的丧葬品仅出现于贵族墓葬中。玉覆面在两周盛行一时,玉面罩是由近似人面部五官形式的若干件玉器按人体面部大小形态缝缀在布料上,形式各不相同,有的是专门而作,有的似用其它玉器改作或合并而成,每套中的各件数量不等,各呈扁平形,边角有穿孔供缝缀用,使用时凡有饰纹部分皆朝死者面部。也可以说玉衣实际是将玉覆面所带动的风俗,一步一步搞扩大化而最终达到的顶点,因此,这两种东西可以视为一体,它们是贵人们最后的荣光和玉缘。

以上就是与戴玉贵人有什么讲究相关内容,是关于孔子的分享。看完玉贵人吊坠有什么说法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古和田玉鉴定,一般地说,必须掌握每一个时期的造型、纹饰和制作方法,应从玉质、工艺、造型、沁色以及各种古老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加以确认。分析时代特征,要掌握其共性和个性。所谓共性,如光泽、熟旧感、质变等。所谓个性,即那个特定时代的独有特征,如玉器的色质、形制、纹饰、做工乃至沁色等。

汉代以前包括汉代的玉器,叫做“高古玉”

首先,汉代是中国玉器的一个巅峰时代。这一时期玉器品种繁多、造型丰富,主要有礼器、陈设艺术品、装饰艺术品和葬玉等几大类。

汉代片状玉器继续延续战国风格,圆雕、镂雕工艺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玉避邪造型从汉代开始出现。

其次,常见的纹饰有云纹、鸟纹、龙纹、 螭虎纹、谷纹、蒲纹等。

汉代玉器的蒲纹比较普遍,且不同于战国时的细小蒲纹,蒲纹通常用大砣碾琢,苍劲而大气。

汉玉线条的构图准确,常使用在玉壁、玉人、佩饰、剑饰上,“一丝不苟”和“大所磅磗”是鉴别汉玉的一个重要依据。

汉代金属砣具在战国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琢玉工具更加精良。

经常运用“跳刀”勾出细如游丝、若断若继的细线,就是今天被我们称为“游丝毛雕”的技法,在汉代被运用到了极致。

此外还有刻划简练,勾勒神韵的“汉八刀”琢玉风格,也是极具汉代特色的治玉技法。

其次,汉代小件玉器的琢工非常的精细。大件则比较粗犷,刀法虽简洁,但是极为有力度。

汉代很薄的和田玉片被称为玉札或玉简。这种玉片较薄,边长大约为208毫米,边宽大约为142毫米,厚度只有09毫米。它们通常是由和田青玉制成,玉质熟旧,光气很好,有时表面会有一些小的瑕疵或裂纹。这种玉片可以用于学习或镶嵌,是汉代和田玉器中的一种珍贵文物。玉札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玉片,一般相当于现代的便条纸或卡片,是古代官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在古代,玉是一种非常高贵的材质,因此用玉制作的札用来表达重要的信息或交流,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而玉简则是指刻有符箓或经文的玉片,可以用于祭祀、祈福、辟邪等仪式中。玉简一般较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或圆形,表面刻有各种符号或文字,是古代宗教仪式中的重要法器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9711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8
下一篇2023-08-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