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在中国文化里的象征意义中国人为何喜爱玉和玉器

玉在中国文化里的象征意义中国人为何喜爱玉和玉器,第1张

玉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发现并开始使用玉石了。一般人认为是上古时的人们在制作、使用石制工具时发现了玉这种矿物。因它比一般石头更为坚硬,所以就用它来加工其他的石制品。同时它有着与众不同的色泽和光彩,晶莹通透,惹人喜爱,于是慢慢的人们就用它来做装饰品。又由于玉的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加工困难,因此就只有族群里少数头面人物如族长、祭师才有资格佩带并使用它,这使它渐渐演变成礼器、祭器或图腾。正是在这种长期缓慢的进化过程中,玉由原先的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就像在约距今七千至四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掌祭祀大权者,多用珍贵的美玉制作「祭器」,礼拜神只祖先。他们相信天圆地方,便琢制圆璧与方琮,来礼拜天神与地只;他们相信氏族远祖的生命,是经由神物源自上帝,便在玉器上雕饰想像中神只祖先的形貌,甚至刻绘极具深义的符号,以礼拜之。希望藉玉器特有的质地、造形、花纹与符号,产生感应的法力,与神只祖先交通,汲取他们的智慧,获得福庇。在上古社会里,个人地位的高下,端视人与神只祖先关系的亲疏而定。事神之「礼」,建立了人神之间的沟通管道,也维系了人际间的和谐关系。「瑞器」就是象征身份地位的玉器。「祭器」与「瑞器」的制度,都源起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夏、商、周三代,配合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结构,继续发展。在宗庙祭典与朝享会盟上,发挥其形而上的功能,以维系礼制,故总称为「礼器」。曾经在距今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和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的真正玉器。而玉的文化、宗教和政治属性,夏、商、周三代已经渐次完善。东周时,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一些传承自原始宗教的文化成份,道德化,生活化,提倡「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于是佩玉之风大盛,而雕琢之精美,后世亦难出其右。汉室崇玉,生者佩玉、食玉;亡者裹玉、填玉。甚至在帛画、墓砖上,都饰以玉璧图象。圆璧有助于灵魂通天的观念,此时发挥至极。六朝至唐,中土玉雕艺术转衰。虽然李唐盛世,仍秉承道统,举行封禅大典,然而礼神之册都难用真玉,而以次玉代之。传世玉器,仅见带、梳、簪、佩等。部份亦系西域工匠所制。宋、明以降,玉雕艺术再度兴盛,帝王祭典用玉之外,更因学者对商、周礼制的考订,民间遂兴起了研究与仿制古玉的热潮。此时,以知识相结合的士大夫阶层,重视生活品位。玉制文房陈设,除供欣赏把玩外,兼具实用功能。自然界的花鸟、人物、山水等,也成为装饰主题,呈现柔美雅致的文人品位。由于所取玉料,多为河中玉子,玉工常是因材施艺。所琢成品,常是图必有意,意必祥和。孔子说,玉有仁、智、义、礼等十一德,《礼记》所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都是强调有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人要向玉学习,警示他们没有特殊原因,要玉不离身。中华民族这种崇玉、敬玉、爱玉的情操,明清时期比汉唐时期有过之而不及,玉的雅丽和圣洁,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尊玉、爱玉、佩玉、赏玉、玩玉、藏玉,就是目前社会玩玉爱好者的真实写照。由老三代经秦汉至隋唐,玉器一直是皇公贵族的专有装饰用品。两宋时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由于手工业技术进步,玉器加工变得更方便快捷,玩玉赏玉之风大盛。此时出现大量制作精巧、加工细腻、构思奇妙的玉摆饰、玉佩件。明清时玉器制作及玩赏达到顶峰,品种也更为丰富多彩,小到玉头簪,玉纽扣,大到整片的玉屏风、玉山、玉船。王公贵族家还常用玉石来制作日用具如玉碗、玉杯、玉壶等等。一般来说玉质以白玉(特别是新疆产的羊脂白玉)为上,黄玉次之,青玉再次,杂玉(如南方玉,河南玉)为下。清初时翡翠传入中原,其动人心魄的碧绿马上赢得了国人的倾心。用翡翠制成的玉饰件大行其道,成为时人竞相追逐的时尚。但在传统的中国人眼里,翡翠制成的玉饰却远远比不上古玉。以矿物学分类,玉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键状硅酸盐中的角闪石组,包括透闪石和阳起石,也称软玉。还有一种是单链状硅酸盐碱性单斜辉石,又叫硬玉(如翡翠)。中国传统的古玉大多是软玉,包括新疆玉,岫玉等,只是在清代初年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皇帝进入并控制了云南及缅甸北部盛产翡翠的矿区之后,硬玉才正式进入中国并流行起来。我们现今看到史前早期的古玉大多是玉工具如玉刀、玉斧、玉针。然后就出现玉礼器(祭器)如良渚文化的玉琮、三叉型器,也有部分象形的玉器如红山文化的玉龙、玉猪等,应是作为族群的图腾而制作的。此一时期的玉器并不完全是由现代意义所指的玉石所制作的,它可以是玉,也可以仅仅是漂亮一点的石头,如与变质大理石矿共生的透闪石原矿。及至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在中国主流文化区域内已再难见到玉工具了,代之而来出现的是大量的玉冥器、玉配饰如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龙、玉风、玉鹤。此时已广泛采用软玉来制作器物了。在一般人看来玉就是石头,可在中国人眼里的玉是与众不同的,它已经超越了单纯分类学的范畴而成为中华民族族群的精神寄托。直到今天,如果我们拿起一件翡翠,我们只会去评价它的颜色,它的质地,它的制作。

对玉的特殊爱好自古有之,喜爱玉甚于黄金和其它玉石,在古代 “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与玉比德焉 ” ,并以玉的温润色泽代表仁慈、坚韧质地象征智慧,不伤人的棱角表示公平正义,敲击时发出的清脆舒畅的乐音是廉直美德的反应。正因为此,自古以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偏爱。

玉,都是古老的。世界上最精彩的玉,产于新疆和阗。凝固的玉的龙脉,在大山的腹中,深藏了亿万年。这玉的龙脉是大自然最精彩的结晶。随着天地沧桑,一部分玉的龙脉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风雨冰雪之间,又呈现出别一种玉的资质。经历了风刀霜剑的挥斫,一部分玉滚落在山涧、河流之中,这玉是一大群星星般的魂魄,人们称之为“仔玉”。这玉是玉的龙脉的孙儿,最具生命力量又历经磨砺。这玉彻心彻骨地和光同尘,与风雨雷电,水火冰雪,相亲相融,是真正承受了天地灵气的人间精魂。玉是大自然对于人类最美好的馈赠,可惜只有中国人对它怦然心动,因为只有中国人发觉了玉的美好,而且倾心倾情。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这正是玉美的 “ 人化 ” ,它象征高尚的人格,君子的气节,优秀的品德,以及生活的理想,玉的美在深化着人的灵魂。

“ 玉不琢,不成器 ” 。这句话已超越出咏物范围,而成了早就人才的箴言。 “ 和氏之壁 ” ,讲述的何尝是一块玉的故事!歌颂的未必只是卞和识玉的才智,他为了一块 “ 楚山璞 ” 而不畏刖刑,失双脚!多么感天动地的精神!这是在讴歌我们中华民族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也是从几千年前哲人口中发出的谆谆告诫: “ 识物,识人! ”

“ 完璧归赵 ” ,记载的何尝只是蔺相如出使秦国的故事,它颂扬的是一种玉的精神,是人类恪守信约的美德和舍生取义的情操。

玉,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在石中称王,为人们所喜爱 玉是自然的象征,它集聚是着天、地、虹、日、月的精华,是中国的宇宙观念。它是精神,意念,理想,更是中华民族对美的追求和升华。生成了亿万年的玉,遇到了中国人之后,才变成了通灵宝玉。而具有人类所有的美好品性的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的精魂。因为玉也具备了人类所向往的所有的美好的品性,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

中国人爱玉,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稀有或色泽美丽的外观,而是有着更深一层的美学价值:因为玉凝结着人们深深的感情 —— 对故乡的怀念,对祖先的崇拜。这种恋乡怀祖之情,培养了中华民族的人格,孕育着中国传统美学;这个美的传统,一直沿续了数千年,始终焕发着不朽的光彩。

“君子比德于玉”,是中国人一句古训,是中国人与玉一见倾心的真情流泻。中国人活着,像玉一样,去世了,最神圣的悼念,也是“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玉最让人称道的品质还在于玉永远不折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玉最让中国人感动的品性。玉碎了,碎了还是玉!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魂,近百年不折不挠奋斗,中国人有的就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具有玉的精神的中国人,是永远也不可战胜的。综上所述得到的结论是以下这么几个:

第一,先人之影响.远古时期人们就经常将玉器作为祭祀祖宗和神灵的礼器,这种用玉的传统影响良久.

第二,儒家崇尚"君子比德于玉"思想的深远影响.孔子说,玉体现了君子所有的美德,玉就是美德的化身,这时它就已经远远不是普通的石头了.只要是自认为具有君子品德的人,都渴望得到一块美玉.甚至在一段时间内,佩玉品相的好坏甚至与佩玉之人品德的高低相联系.

第三,汉代以后玉能辟邪护佑思想的影响.汉代的人们给玉赋予了一种神奇的功能,认为玉石能有避邪和保佑人们平安的功能,所以很多人都祈望自己能够挂一块玉佩以得到神灵保佑.

第四,美玉的保值增值功能的影响.这些年玉石和玉器的市场价值涨幅惊人,也是导致现如今人们钟爱购买和收藏玉器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这一影响,是绝对地建立在上述三种影响因素之上的,因为没有先人影响、儒家文化影响、祈求神灵护佑思想的存在,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对玉石和玉器趋之若鹜,也不会使玉石玉器价格快速上涨.

中国人喜欢佩戴玉器,是和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玉文化有很大关系。中国古人经常以君子如玉来比喻人的高尚气节,而且古代玉器都是比较稀有,琢玉的功夫又很大,所以,文人雅士都喜欢佩玉。流传至今,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玉文化。现代的玉雕工艺很强,玉器又有很多好的寓意,所以,喜欢佩戴的人还是不少的。

中国的源头是权力文化,西方是财力文化。

在商代,玉为皇家贵族所专用,是王权的象征,有许多都是礼器。在这里,礼不是礼貌而是等级。在远古时期,玉是王权的象征,古文字中玉和王是一个字。(玉字的上两横离得较近,王字三横平均分布)玉用来祭祀,是重要的礼器。

玉,这种美丽的石头,古人认为是上天的恩赐,她通灵,能够接通天地。长期为皇家和贵族所垄断,平民不能染指。

而西方很早就有太阳的崇拜,在他们看来,只有太阳能给人带来光明,而黄金和太阳一样,都散发神秘的光芒和色彩。

所以他们相信,黄金是太阳的化身,拥有了黄金就拥有了太阳,就拥有至多的权利与财富。所以西方用贵重的黄金装点宫殿,身着黄袍,手拿金杖(中原很少出土金杖,只有三星堆出土过)。游牧民族多喜爱黄金,墓葬中多黄金饰物。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玉能辟邪、镇宅,玉能消灾,玉能带来福气和吉祥,这种传统观念的形成是历代实践经历、经验的结晶,它包含着许许多多令人深感奇妙的不可言的故事。

用一般的认识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玉是上亿年的产物,亿万年宇宙变迁的产物形成,具有灵性,大山有灵性,大地有灵性,江河有灵性,玉的结晶更有灵性,所以她能与人亲和、美好相处,她会让你观之有神、视之为动、为静,净化空间和思维,增加新的灵感。

扩展资料:

中国人喜欢一种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黄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还有白色中杂有绿色的条带的玉——“雪里苔藓玉"。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芸特雷附近的海底开采出来的,重5吨,被命名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发现一块重达28吨的软玉石。1978年在缅甸地区发现了一块更大的玉石,重达90吨。

但早在1960年,在我国辽宁省岫岩县采掘出一块特大玉石,体积为1068m3,重达26776吨,比国外三大玉石总重量还多20405吨,质地细腻,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参考资料来源:-玉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131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