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全部过程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全部过程,第1张

火烧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余名骑兵和一个步兵团,再次洗劫圆明园,英国全权代表詹姆士·布鲁斯以清政府曾将巴夏礼等囚于圆明园为借口,将焚毁圆明园列入议和先决条件。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

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历史上侵略军火烧圆明园曾有两次。第一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法联军到处烧杀抢掠、野蛮洗劫、焚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园内寺庙建筑也大多被毁于火。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园子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岛瑶台、藏舟坞,绮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第二次火烧圆明园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次放火烧圆明园,使这里残存的13处皇家宫殿建筑又遭掠夺焚劫。

在文学作品中似乎把火烧圆明园的罪过,归咎于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无能。听起来好象也有一些道理,但并不确切。历史上的无数事实表明,一个贫穷落后、弱小的国家和民族,只能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凌辱、被掠夺的地位。火烧圆明园的历史则再次证明:国家贫穷、落后、软弱就要挨打。

现在,圆明园已辟为遗址公园,并正对遗址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山形水系、园林植被、桥涵闸路,部分古建筑也将重修。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一般指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起因为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德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在台湾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多并为一谈,一般民众亦皆称两者合为“五四运动”,可视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定义。

王者荣耀888皮肤排名:至尊宝、逐梦之影、冰锋战神、云端筑梦师、凤求凰、刘禅的天才门将、小乔的夏日皮肤—缤纷独角兽、项羽的苍穹之光、甄姬的冰雪圆舞曲皮肤。比较靠前的有以下3个。

刘禅的天才门将

作为一款正值世界杯之际上线的史诗级别的皮肤,设计确实非常帅气,特效方面也挺不错。虽然在当前的游戏版本中,这个并不是很强势,但从这款皮肤的性价比上来说,确实是很值得兑换的。

小乔的夏日皮肤—缤纷独角兽

这款皮肤是一款史诗级别的皮肤,上线虽然已经很久了,但仍然有不少玩家没有。据消息称,小乔的模型不久后会进行优化,优化后将会更胜一筹。无论从投资还是性价比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项羽的苍穹之光

熟悉项羽这个英雄的玩家都知道,项羽的皮肤真的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是限时发售的。新版本苍穹之光的特效优化后,拥有六个翅膀,动作特效霸气侧漏,楚霸王当之无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苍穹之光这款皮肤完全和传说级别的皮肤有得一拼。如此高的性价比,兑换确实不吃亏。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圆明园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总面积达350公顷。

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

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

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

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

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扩展资料:

圆明园是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掠并烧毁的。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6日攻抵北京德胜门、安定门等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士兵纷纷退至圆明园一带,英法联军遂追至圆明园。

守园的官兵寡不敌众败走。法军首先展开抢劫行动,英军司令格兰特遂批准英军入园。联军士兵大肆劫掠园中的珍宝和陈设物。根据英国官员事后估算。

被掠走的文物珍宝(金银、宝石、绸缎和古玩陈设等)价值达600万英镑之多,因不识其价值或因搬运不便而被毁坏的珍本图书、佛塔、瓷器、家具等价值与此相仿。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抢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洗劫的两个征服者平分赃物,一个把口袋装满。

一个把箱子装满,然后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圆明园

文学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丰富、最绚丽、最变幻不居的风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能够体现民族风貌、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学。在昭通这块热土上,磅礴乌蒙的群山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学。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昭通文学主体,主要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诗词。从有正式记载的魏晋时期的《行人歌》到民国期间涌现出的魏定一、谢文翘、肖瑞麟、邓子琴、张希鲁等一批著名学者创作的诗作。1949年到70年代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昭通的文学创作一直处于“散兵游勇”状态,在《诗刊》《解放军文艺》《边疆文艺》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过文学作品的仅有淡墨、邹长铭、麦芒、廖天云、贾书伟、向吉星、李兴禄、李厚昌、杨忠伦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他们大多是自学成为当地的“作家”的,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个时期昭通人发表的作品不多,佳作也很少,但带动了不少文学爱好者。

进入80年代后,随着傅泽刚、李骞、潘灵、胡性能、雷平阳、陈衍强、张仲全、杨昭创办昭通诗人协会,夏天敏、宋家宏、傅泽刚、蒋仲文、铁云峰创办荒原诗社,铁云峰、陈剑宁、曹先林创办山之声文学社;随着他们创办的《荒原》诗报、《山之声》文学报、《大家》诗报、《山里人》诗歌杂志在云南文坛产生一定影响,使昭通诗歌创作极为活跃,省内外报刊频频发表昭通诗人作品,激发了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大中专学生的文学梦。“昭通作家群”雏形的形成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昭通师专活跃的校园文化密不可分。昭通师专的教师除致力于教学、科研外,还创作发表过不少文学作品,对昭通师专乃至昭通地区的文学活动起到积极的参与示范作用。昭通师专云集了曾令云、陈孝宁、杨家柱、周天忠、宋家宏、黄玲、胡性能、傅泽刚、李骞、杨昭、吕崇龄、吴开有、刘廉昌等一大批知名作家学者,其中大部分曾任教中文系。“野草”、“茂林”、“拓荒”、“秋雁”、“红湖”、“星火”、“家园”、“南星”文学社等十余个学生社团活跃在校园里,张广森主编的《野草》、刘虎林主编的《茂林》、庄晓光主编的《灵光报》、艾自由主编的《师苑》、陈永华主编的《守望者》、何昌府主编的《自留地》、陆开宏主编的《拓荒》、范雪主编的《耕耘》成为昭通师专生生不息的独特风景,在云南省大中专院校中很有名气,其中1995年创刊的《守望者》还跻身“全国百佳民间文学报刊”之列。

这一时期昭通逐渐形成了一股“文学热潮”。昭通报社、昭通电视台、昭通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县编辑的县报、县台等主流媒体办的文艺栏目各有特色。《昭通报》副刊“砚池”栏目1996年获中国地市报名栏目创办奖,李云飞获优秀编辑奖。许多学校、工厂、单位都办有报纸或杂志,作者从学生、工人、干部到农民,各种层次都有,真可谓“全民创作”。正是在这种“全民”喜欢文学、喜爱创作的良好氛围中,昭通迎来了报刊杂志发展史的黄金时代,有近80种报刊杂志活跃于昭通文学爱好者之间,成为他们煮酒论文学的沃土。除昭通师专校园内兴起活跃的文学社团和办刊热潮外,遥相呼应的还有杨力主编的《千顷池》,蒋仲文主编的《昭通小戏报》,艾焱主编的《南星文学》,尹默、沈沉主编的《星星河》《荒火》,尹马主编的《骑手》,王军主编的《红枫》,赵高虎主编的《茶花林》,杜美主编的《乌蒙青年报》,阮殿文主编的《红土地》,李兴德主编的《起点》,朱冬才主编的《绥江群众文艺》,刘光华主编的《毛纺织厂报》,胡朝芳主编的《昭通烟草报》,刘成俊主编的《云天化报》,刘家寿主编的《水富文艺》,李盛江主编的《新扎西》,孙凯主编的《麻园水泥报》,艾自由主编的《旧城通讯》,吕翼主编的《洒渔河》、《乡村教育》,沈洋主编的《山风》,刘兴德主编的《山味》,王昭荣主编的《方寸天地》,范雪主编的《春潮》等一大批报刊。这些报刊杂志,不论是文联、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文学社主办,还是机关单位、企业、乡镇主办,大多是自筹资金、免费赠阅,刊登了不少具有昭通特色的文学作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学爱好者。

时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学院院长的黄尧在“云南省昭通作家创作研讨会”上感慨地说,昭通市大中专院校连同高中在校学生,为数不多,但却有数十个上百个自发的文学社团,学生们将可供他们生活的饭票收起来办自己的诗刊和小报,此情景在全国十分罕见而在此地却十分常见。“昭通作家群”和“昭通文学现象”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成为昭通市的一张靓丽名片。而昭通师专无疑是诞生“昭通作家群”的主阵地,是管窥“昭通文学现象”最突出的窗口,一批昭通作家在昭通师专的校园里成长起来。昭通师专的文学社团活动,师专同仁在创作、理论方面所起的示范促进作用,谱写了昭通文学交响曲的动人乐章。从昭通师专走向文坛的知名作家及文学新秀至少可以列出上百人的一大串名单,占了“昭通作家群”的半壁江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65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9
下一篇2023-08-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