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黄金怎么分出来

真假黄金怎么分出来,第1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都喜欢买一些黄金首饰来佩戴。但是大家在购买黄金首饰的同时,也有一个顾虑,就是用很多钱买的黄金首饰是假的。虽然说一般情况下正规的金店是不会卖一些假的黄金首饰的,但是我们也要看看是否是真的,下面一起来看看怎么辨别的吧。

1、使用磁铁。首先要知道黄金的做工,不是铜做的,也不是铁做的。如果你买的黄金首饰被磁铁牢牢吸引,可以说这样的黄金首饰不是纯金的。不过有些假金是磁铁吸不到的,但不排除是真金首饰。你需要尝试测试黄金首饰最厚的部分。因为一克黄金首饰很贵,比如黄金首饰项链,我们用磁铁吸附在黄金首饰项链最厚的位置。

2、使用无釉陶瓷杯。首先,把你的珠宝放在一个没有上釉的陶瓷盘子里。请注意,如果你的黄金首饰是真金做的,会在未上釉的陶瓷盘上留下金色条纹,如果是假的金色条纹,会变成黑色。

3、使用硝酸。这也是大多数珠宝商在自己的内部测试中使用的方法。操作方法很简单。首先,我们取一滴硝酸,滴在金首饰上,看看有没有反应。在黄金首饰上滴硝酸后,如果硝酸会产生绿色反应,那就是假的。如果在金首饰上滴硝酸看到的反应是乳白色反应,说明这个金首饰可能是镀金纯银,而不是真金首饰。如果硝酸滴在黄金首饰上,没有化学反应,说明你的黄金首饰是真金。

以上就是关于怎样辨别黄金的真假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将带有黄金的矿石捣碎装入容器中,加入盐酸溶液、食用盐和硝酸溶液,等待几个小时就可以在溶液中看到有很多**的饱和溶液,然后把沉淀物过滤,这样就可得到四氯金酸溶液,紧接着在溶液中滴入几滴二氧化锡溶液,再往溶液中加入焦亚硫酸盐和冰水,等待十分钟再将底部沉淀物过滤,沉淀物干透以后在高温下进行加热即可。

古代的黄金和白银大概在唐宋时期成为流通货币使用,中国古代的银流通比较普遍,而金一般不作为货币使用,而是作为建筑、艺术品的原材料,在先秦两汉的古代文献中所说的金却是铜制货币的单位,在先秦两汉贵金属是极少见的奢侈品,多用于工艺品,比如曾侯乙幕中出土的金钗,而世面上流通的货币却多是青铜材质,到了唐宋时期,冶金业的发展使得青铜的生产量猛增,所以铜钱就成了普遍的低廉货币,而稀有的金银也成了高额货币,然而银是有区别的,民间交易的银纯度不一,大小不同,称为麻银,而官府作为税收上缴的银要通过熔炼,锻为规定纯度和形制的官银(比如马蹄银等),黄金在宋元明成为相当少有的流通货币,一般不具备在市场流通的功能,因为比之银子、宝钞(银票)和铜钱,其面值过大、量过小,所以一般黄金只是作为国家储备或者是贿赂赠礼使用,中国的黄金产量相当有限,大多来自于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以前比较大的金矿分布在关外东北地区,山东地区也有金矿的存在,但总体产量很低,古代中国的银产量还算挺高,多分布于华北和山西一带,然而长期以来中国的金银都来自于茶叶、药材、瓷器、丝绸的高利润贸易,大两的贸易顺差,使得中国获得了大量欧洲人从美洲攫取的白银,所以中国一度成为世界银储备最高的国家,由此可见在中国金银作为货币流通的可能性非常高。再说说黄铜,古代就称为药金,是炼丹术中的一支,黄白术所炼成的一种锌铜合金,通常和药银(汞合金)一起成为在世面上滥竽充数,欺瞒诈骗的道具,但是古代官府钱庄都有严格的验证程序,所以以黄铜作金流通是没可能的,然而在许多鎏金工艺上使用黄铜比较常见。

黄金是在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产物。按其来源的不同和提炼后含量的不同分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称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对象,是从矿山或河底冲积层开采出,没有经过熔化提炼的黄金。生金分矿金和沙金两种。

矿金,也称合质金,产于矿山、金矿,大都是随地下涌出的热泉通过岩石的缝细而沉淀积成,常与石英夹在岩石的缝隙中,矿石经过开采、粉碎、淘洗,大颗的金可以直接拣取,小粒的可用水银溶解。矿金大多与其他金属伴生,其中除黄金外还有银、铂、锌等其他金属,在其他金属未提出之前称为合质金。矿金产于不同的矿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属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间。

沙金,是产于河流底层或低洼地带,于是石沙混杂在一起,经过淘洗出来的黄金。沙金起源于矿山,是由于金矿石露出地面,经过长期风吹雨打,岩石北风化而崩裂,金便脱离矿脉伴随泥沙顺水而下,自然沉淀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层或砂石下面沉积为含金层,从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点是:颗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蚕豆,小的似细沙,形状各异。颜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为赤**,八成为淡**,七成为青**。

熟金是生金经过冶炼、提纯后的黄金,一般纯度较高,密度较细,有的可以直接用于工业生产。常见的有金条、块、锭和各种不同的饰品、器皿、金币以及工业用的金丝、片、板等。由于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没有提纯设备,而只熔化未提纯,或提的纯度不够,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黄金。人们习惯上根据成色的高低分为纯金、赤金、色金3种。按含金量不同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

黄金经过提纯后达到相当高的纯度的金称为纯金,一般指达到996%以上成色的黄金。

赤金和纯金得意思想接近,但因时间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标准有所不同,国际市场出售的黄金,成色达996%的称为赤金。而境内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间。

色金,也称“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较低的金。这些黄金由于其他金属含量不同,成色高的达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属的不同划分,黄金又可分为清色金、混色金、k金等。清色金指黄金中只掺有白银成分,不论成色高低统称清色金。清色金较多,常见于金条、锭、块及各种器皿和金饰品。

混色金是指黄金内除含有白银外,还含有铜、锌、铅、铁等其他金属。根据所含金属种类和数量不同,可分为小混金、大混金、青铜大混金、含铅大混金等。

k金是指银、铜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为24k的公式配制成的黄金。一般来说,k金含银比例越多,色泽越青;含铜比例大,则色泽为紫红。我国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标准计算,1982年以后,已与国际标准统一起来,以每k为41666%作为标准。

黄金提纯工艺均采用王水溶金,再加入还原剂将金还原,或如入掩蔽剂络合干扰物质,再进行萃取的方法,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还原剂或萃取剂,成本较高。本发明突破了传统工艺,采用将含金王水直接加热蒸发,结合酸洗除杂,高温熔炼等简单提纯工艺,得到高品质黄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产品纯度高,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实用的特点。 一种湿法提纯黄金工艺,它是将粗金置于容器中,加入新配制的王水淹没粗金,然后加热溶解15~25分钟,若粗金未溶完,可再加入王水重复溶解,直至溶解完全,取下冷却,略加水冲洗器壁,过滤,用水洗至滤纸无**,滤液与洗液合并,其特征在于: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至干,金泥即析出,取下冷却后,加入浓盐酸浸没金泥,用水吹洗杯壁并重复蒸干,取下冷却后,加入1∶1的盐酸溶液煮洗1~2次,加入的盐酸能淹没金泥即可,此时溶液基本无**,过滤,用水洗至金泥无氯离子存在,将金泥转入另一容器中,再用1∶1的硝酸溶液煮洗1~2次,硝酸的加入量也是以能淹没金泥即可,过滤,洗净,烘干,将金泥放入磁坩埚中,加入少量硼砂,在1000~1100℃熔炼成纯净的金块

黄金存在于金矿石中,是天然形成的。

金在常温下为晶体,等轴晶系,立方面心晶格,天然良好晶形极为少见,常呈不规则粒状、团块状、片状、网状、树枝状、纤维状及海绵状集合体。纯金为金**,含有杂质时其颜色可相应变化。

黄金矿石指含有金元素或金化合物的矿石,能经过选矿成为含金品位较高的金精矿或者说是金矿砂,金精矿需要经过冶炼提成,才能成为精金及金制品。因此黄金是不可以人造的。

扩展资料:

黄金的提炼工艺:

1、金精矿焙烧:

绝大部分难处理矿石中的金与硫化物共生关系密切,采用浮选法可使载金硫化物得到充分有效的富集,产出金精矿,并能获得较高的浮选回收率。 由于浮选金精矿组成复杂,且有益、有害元素含量均较高,直接进行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较低。 因此,对该类型难浸金精矿进行焙烧氧化预处理,是提高金浸出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2、热压氧化工艺:

热压氧化法分为酸性热压氧化和碱性热压氧化。碱性热压氧化适用于碳酸盐含量较高的含金难处理矿石,酸性热压氧化适用于处理含硫砷难浸金精矿,因此酸性热压氧化工艺的应用更加广泛。

热压氧化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使黄铁矿和砷黄铁矿氧化分解,因此无论金颗粒多么细小都会被解离,使得金的浸出率较高。 许多难处理金精矿经过加压氧化后,金的浸出率可高达96 %以上。 但是,该工艺很难消除有机碳的“劫金”作用,因此对于含有机碳较高的金精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3、联合预处理工艺:

对于组成复杂、干扰元素种类多、含量高的典型难处理金精矿,采用单一预处理工艺很难得到最佳效果。 例如:在精矿中含有锑和有机碳的情况下,若采用焙烧法除碳,由于锑的挥发温度较低,会在焙烧过程中生成锑酸盐及锑合金,对金形成二次包裹,严重阻碍金的浸出。

若采用生物氧化法或热压氧化法除碳,虽然这些方法对锑不敏感,但不能破坏有机碳的结构,无法消除其“劫金”性,因此金的浸出指标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由于锑矿物和有机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抵触,加之其它干扰元素的影响,致使单一预处理工艺的应用受到限制。

-金矿石(含金的矿石)

-黄金(贵金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50968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