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价值

货币的价值,第1张

货币价值是怎样被确定的?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它本身的价值是否需要依赖于另外的东西?对这个问题的古典回答其实是很直观的:一个人手中的“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世界里货币所能带给他福利获得改善的“机会”的价值。

在一个完全没有“交换”的世界里,货币不能代表任何机会。在一个有“交换”但不完全是“等价交换”的世界里,货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福利改善的机会。在一个可以视为“等价交换”的世界里,货币代表的机会取决于这个世界的经济的“货币化”程度。在一个货币化程度很高的经济里,货币的价值将进一步取决于这个经济对其它社会的经济的开放程度。一般而言,参与“等价交换”的人群的规模越大,货币所代表的机会的价值就越高。所以货币的价值依赖于哈耶克所说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能够扩展的范围。

不论如何,给定了个人世界的范围,个人手中的货币所代表的机会也就被限定了。让我们进一步研究如此存在着的个人的消费行为(消费函数是宏观经济学的出发点)。对利率、投资、通胀这类宏观问题有意义的基本的消费行为,是消费者沿“时间”配置消费资料的决策过程。这一过程的最简单的分析模型是所谓“两时期消费模型”,如插图所示:插图里面的P 表示“现期购买力”,F 表示“未来购买力”,而无差异曲线族则代表决策主体在“现期购买力”所代表的消费品和“未来购买力”所代表的消费品之间权衡的“偏好序”。像通常的微观经济行为的分析一样,如果以直线L 表示现期购买力E 保留到未来时期所能够产生的未来购买力(换句话说,L 的斜率包含了对“储蓄”的回报率),那么消费的均衡点将在A 处实现(对应于福利水平U2);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通货膨胀、货币化程度降低、实行“配额”制……),对“储蓄”的回报率下降到由直线G 代表的水平,那么消费的均衡点将移动到一个较低的福利水平点B 处(在曲线U1上),对应于更大的现期消费和更小的未来消费(即宏观“储蓄”率下降);如果考虑到“投资”机会以及经济的开放程度,那么节约下来的现期购买力所代表的未来消费机会将不再是一条直线能够表示的。

按照费舍(I Fisher)首创的投资理论,投资机会(依投资回报率高低排列)应当由曲线K 表示,而消费与储蓄(投资)的均衡点将由C 表示。很明显,均衡点C代表了比点A和点B 都更高的福利水平(U3)。在一个更加完备的市场经济里面,货币的购买力的价值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例如,当允许个人自由进出“借贷市场”的时候,储蓄的回报率往往比银行存款利率高得多,这可以用直线M 表示,M 上超过了点E 所表示的现期购买力的部分,代表个人可以从市场上借到的现期购买力(对应于点E 的右边的P 轴上的点)。现在,最优或均衡的“消费-储蓄-投资-借贷”行为必须用一组点而不是单一的点来表示了。首先沿着投资机会曲线K 从点E移动到点D1 ,从现期购买力E 当中扣除这一投资所需的量,然后再将剩下的购买力的一部分拿到借贷市场上去“出借”,从而移动到点D2,投资回报率加上借贷市场对出借购买力的回报率,使得未来消费额大大提高(点D2所对应的F 轴上的量),而点D2所在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了比其余的均衡点更高的福利水平(U4)。

现在让我从以上的分析引申出几个制度方面的涵义:(1 )一个经济的货币化程度越高,它的“货币”的价值就越高。这已经被直线G 过渡到直线L 所产生的福利改善说明了;(2 )一个经济所创造的投资机会越多,对企业家“利润权利”的保护和鼓励越坚决,对外部经济的开放程度越大,它的“货币”的价值就越高。这可以从投资机会曲线K 和国际货币市场M 对福利的改善来说明;(3 )一个经济的宏观政治与政策环境越稳定,它的“货币”的价值就越高。这是因为社会与政治环境的高度不稳定使得“未来购买力”的预期贴现值大大贬值,相当于从直线L 降低到直线G“我们还没有进入门德尔的世界”,但是我们的世界,或者任何一个有“货币”的世界,仍然服从货币的“购买力平价”规律,仍然可以有“货币行为”,以及描述这些行为的经济分析图式,并且,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门德尔处于同样的、“货币”的世界里。但是我同意樊纲的命题:我们还没有进入门德尔的世界。

我们还没有进入完全货币化的完全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这一命题隐涵了来自两个方面的询问:(1)我们是否应当进入门德尔的世界?(2 )我们怎样进入门德尔的世界?对于经济学家来说,如果给定了“社会福利函数”,那么这两个问题就都是经济学问题;如果没有既定的社会福利函数,那么只有问题(2 )是经济学问题,而问题(1)将成为“政治经济学”的问题。

大部分普通粮票几乎不值钱,大部分近现代港币也不值钱,几乎就是面值。而国内早期银元比较值钱,现代纯银币也基本不值钱,基本就是白银价格和加工费,大部分国外早期银元价格也不如国内同期银元。具体实际成交价格可以参考国内几个收藏网和专业网店,实体古玩店。

双冠字号第一次出现是在1999版百元纸币,而2005版则取消了,在2015版复又启用双冠字,虽然不常见,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版面排列。

比较广泛地伪错版纸币,就是金线位移。金线是印钞厂在印刷的过程中随机植入的,位置、方向都是没有规律性的,偶尔出现个别金线位移,方向正反,其实这都是正常现象,大家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当成错版币来收藏,因为毫无收藏价值,不如花掉吧。

对于这种土豪金百元纸币,随着印钞技术的进一步深化,错版币存在的可能性正在大幅减小,因此如果碰到一张错版币,可要好好斟酌这是不是人为的呢。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就转化成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

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即商品的价值决定的。随着交换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价值形式先后经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在货币形势下,产生了货币。

货币与人性、人的自由相联系,货币被深深地烙上了人类智力进 化的印记,正是人的智力水平使得一些本不具一致性或相似性的对象之间有了对等的关系, 货币体现了这种社会的抽象理智。

如马克思所言,“货币是需要和对象之间、人的生活和生活 资料之间的皮条匠。”

扩展资料

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

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

据考古材料分析,铜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

—货币

谁告诉你改朝换代后古代钱币还可以用的

你是不是 想说银子啊

银子是有本身价值的 可作为货币使用

但是 像铜钱这种 是需要国家 在背后做支持才能起到 货币的职能 一旦基础没了 他也就失去流通功能

同样的 硬币也是如此的 一旦经济崩溃 政府影响力降低 不光是硬币 纸币也会价值降低的 甚至是成为废纸 废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29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