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个朝代

中国有多少个朝代,第1张

中国朝代顺序如下:

1、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朝、 玄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南北朝、北朝、隋、唐、五代;

公元前2070----1600年 共470年姒启(夏启)、商 公元前1600----1046年 共554年子成汤(商汤)、周 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西周 公元前1046----771年 共275年姬发(周武王)、东周 公元前770----256年 共515年姬宜臼(周平王)、春秋 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战国 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秦 公元前221----206年 共15年嬴政(秦始皇)、西楚 公元前206----202年 共4年项羽(西楚霸王)、南越 公元前203----111年 共93年赵佗(南越王)、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共214年刘邦(汉高祖)、新 公元9----23年 共13年王莽、更始 公元23----25年 共2年刘玄(更始帝)、东汉 公元25----220年 共196 年刘秀(光武帝)、三国 公元220----280年 共60 年

2、十国、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国,马楚,南汉,南平,北汉   891年-979年(89年)(多政权存在)宋朝    北宋    960年-1127年(167年) 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    1127年-1279年(152年)宋高宗(赵构)、辽朝  916 年-1125年(210年)  耶律阿保机、西夏王朝    1038年-1227年(190年)李元昊  、金朝    1115年-1234年(120年)完颜阿骨打。

部分年代表

大理国    前大理 937年-1094年    地方政权、后大理    1096年-1253年(316年)   段思平  、大蒙古国  1206年-1271年(66年)    铁木真、元  1271年-1368年(98年)     元世祖忽必烈、北元  1368年—1402年(35年)元昭宗、明  1368年-1644年(277年) 明太祖朱元璋、清前期1636年-1840年(205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末 1840年-1912年(73年)中华民国 1912年-1949年(3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至今  

部分年代表

中国朝代顺序表:

三皇五帝、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元、明、清。

夏 公元前2070----1600年 共470年姒启(夏启)

商 公元前1600----1046年 共554年子成汤(商汤)

周 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

西周 公元前1046----771年 共275年姬发(周武王)

东周 公元前770----256年 共515年姬宜臼(周平王)

春秋 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

战国 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秦 公元前221----206年 共15年嬴政(秦始皇)

西楚 公元前206----202年 共4年项羽(西楚霸王)

南越 公元前203----111年 共93年赵佗(南越王)

汉 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年 共214年刘邦(汉高祖)

新 公元9----23年 共13年王莽

更始 公元23----25年 共2年刘玄(更始帝)

东汉 公元25----220年 共196 年刘秀(光武帝)

三国 公元220----280年 共60 年

魏 公元220----265年 共46年曹丕(魏文帝)

蜀 公元221----263年 共43年刘备(汉昭烈帝)

吴 公元222----280年 共59年孙权(吴大帝)

晋 公元265----420年共156年

西晋 公元265----317年 共53年司马炎(晋武帝)

东晋 公元317----420年 共104年司马睿(晋元帝)

十六国 公元304----439年共136年

汉前赵 公元304----329年共25年

汉 公元304----319年 共15年刘渊

前赵 公元319----329年 共10年刘曜

成汉 公元304----347年共43年

成 公元304----338年 共34年李雄

汉 公元338----347年 共9年李寿

前凉 公元314----376年 共62年张轨

后赵 公元319----350年 共31年石勒

前燕 公元337----370年 共33年慕容皝

前秦 公元351----394年 共43年符洪

后秦 公元384----417年 共33年姚苌

后燕 公元384----409年 共25年慕容垂

西秦 公元385----431年 共46年乞伏国仁

后凉 公元386----403年 共17年吕光

南凉 公元397----414年 共17年秃发乌孤

北凉 公元397----439年 共42年沮渠蒙逊

南燕 公元398----410年 共12年慕容德

西凉 公元400----420年 共20年李暠

夏 公元407----431年 共24年赫连勃勃

北燕 公元409----436年 共27年冯跋

代 公元315----376年 共61年拓跋猗卢

冉魏 公元350----352年 共2年冉闵

西燕 公元384----403年 共19年慕容泓

仇池 公元196----552年 共356年杨腾

翟魏 公元388----392年 共4年翟辽

西蜀 公元405----413年 共8年谯纵

南北朝 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南朝 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宋 公元420----479年 共60年刘裕(宋武帝)

齐 公元479----502年 共24年萧道成(齐高帝)

粱 公元502----557年 共56年萧衍(梁武帝)

陈 公元557----589年 共33年陈霸先(陈武帝)

后梁 公元555----587年 共33年萧詧

北朝 公元386----581年共196年

北魏 公元386----534年 共149年拓跋珪(北魏道武帝)

东魏 公元534----550年 共17年元善见(孝静帝)

西魏 公元535----556年 共22年元宝炬(文帝)

北齐 公元550----577年 共28年高洋(文宣帝)

北周 公元557----581年 共25年宇文觉(孝闵帝)

隋 公元581----618年 共37年杨坚(隋文帝)

唐 公元618----907年 共290年李渊(唐高祖)

武周 公元684----705年 共21年武曌(武后)

渤海 公元689----公元926年 共237年大祚荣(渤海王)

南诏 公元738----902年 共165年皮罗阁(南诏王)

五代 公元907----960年共54年

后梁 公元907----923年 共17年朱温(后梁太祖)

后唐 公元923----936年 共14年李存勖(后唐庄宗)

后晋 公元936----946年 共11年石敬瑭(后晋高祖)

后汉 公元947----950年 共4年刘知远(后汉高祖)

后周 公元951----960年 共10年郭威(后周太祖)

十国 公元892----979年共87年

吴 公元892----937年 共45年杨行密

南唐 公元937----975年 共38年李升

吴越 公元893----978年 共85年钱镠

楚 公元896----951年 共55年马殷

闽 公元909----945年 共36年王审知

南汉(越) 公元917----971年 共54年刘龑

前蜀 公元903----925年 共23年王建

后蜀 公元933----965年 共22年孟知祥

荆南(南平) 公元924----963年 共39年高季兴

北汉 公元951----979年 共28年刘崇

宋 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 公元960----1127年 共168年赵匡胤(宋太祖)

南宋 公元1127----1279年 共152年赵构(宋高宗)

契丹辽 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

契丹 公元907----947年 共41年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辽 公元947----1125年 共178年耶律阮(辽世宗)

西辽 公元1124----1211年 共88年耶律大石

金 公元1115----1234年 共120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

西夏 公元1038----1227年 共189年李元昊(西夏王)

大理 公元937----1253年 共316年段思平(大理王)

蒙古元 公元1206----1636年共430年

蒙古 公元1206----1271年 共6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元太祖)

元 公元1271----1368年 共98年孛儿只斤忽必烈(元世祖)

北元 公元1371----1636年 共236年孛儿只斤妥懽贴睦尔(元顺帝)

明 公元1368----1644年 共276年朱元璋(明太祖)

后金清 公元1616----1911年共295年

后金 公元1616----1644年 共28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太祖)

清 公元1644----1911年 共267年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

中国伟大的皇帝

1唐太宗李世民,他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汉武帝刘彻,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2秦始皇,他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隋文帝杨坚,他使一个民族绝处逢生,得以延续。

3成吉思汗,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汉文帝刘恒,严于律己,轻徭薄赋,甚至十二年免收全国田赋。

4明太祖朱元璋,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5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为中国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赵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吗?从先秦战国时期的天下格局来看,的确是大一统王朝。可是从版图上来说,西汉王朝并没有完成天下一统。

其实说到这里,第一个一统六国的男人秦始皇,也没有完成天下一统。在地图上,我国的南方地区,盘踞着一股力量。他们远离中原王朝,在岭南地区根深蒂固,那就是百越。

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令任嚣和赵佗带领50万大军讨伐百越。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的时候,岭南地区的执政者已经变成了南越国王赵佗。

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吗?从先秦战国时期的天下格局来看,的确是大一统王朝。可是从版图上来说,西汉王朝并没有完成天下一统。

其实说到这里,第一个一统六国的男人秦始皇,也没有完成天下一统。在地图上,我国的南方地区,盘踞着一股力量。他们远离中原王朝,在岭南地区根深蒂固,那就是百越。

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令任嚣和赵佗带领50万大军讨伐百越。汉高帝刘邦建立西汉的时候,岭南地区的执政者已经变成了南越国王赵佗。

汉文帝时期,隆虑侯周灶攻击南越,正好遇到暑热潮湿的天气,士卒们害了瘟疫,军队无法越过山岭。一年多后,吕后去世,就停止用兵。南越王赵佗因此就用武力威胁、财物贿赂闽越、西瓯等族,使他们都归附南越。自此,南越王赵佗拥有东西一万多里的土地,出入乘坐天子的车驾,悬挂天子的大旗,称号、制度也都和汉朝皇帝相同。

公元前179年,吕后死后,汉文帝刘恒即位,他派人重修了赵佗先人的墓地,设置守墓人每年按时祭祀,并给赵佗的堂兄弟们赏赐了官职和财物。还给赵佗写信道:“如果发生战争,一定会杀死很多士卒,伤害良将官吏,使别人的妻子成寡妇、儿女成孤儿、父母孤独无依,这种事朕是不忍心做的。虽然你现在已号称为帝,但和朕两帝并存,却没有一个使者来往互通信息,是会引起争执的。两帝争执不相退让,这是仁者不愿做的事。”

接着汉文帝在丞相陈平的推荐下,任命汉高祖时曾多次出使南越的陆贾为太中大夫,令其再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归汉。陆贾到了南越后,向赵佗晓以利害关系,赵佗再次被说服,决定去除帝号归复汉朝,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一直到汉景帝时代,赵佗都向汉朝称臣,每年在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汉朝皇帝,象诸侯王一样接受汉朝皇帝的命令。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仍然继续用着皇帝的名号。

西汉南越王墓位于广州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赵眜是赵佗的孙子,号称文帝,公元前137年至122年在位。该墓于1983年6月被发现,挖掘完毕即在原地建立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发掘时,出土文物中有“文帝行玺”金印一方以及“赵眜”玉印,证明陵墓主人的身份。

赵眜,《史记》称为赵胡,中国西汉时期南越国的第二代王,公元前137年至前122年在位,是南越国第一代王赵佗的孙子,号称“南越文帝”。他的陵墓位于今广州市解放北路的象岗山上,是著名的“南越王墓”。

纵观中国的历史长河,自封建制度形成,到清末溥仪退位,公认的皇帝有数百位之多。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皇帝,似乎都出自北方,而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大多都来自南方。

那么,就会有人疑惑,广东是否有人做过皇帝呢?

赵佗雕像

其实广东有名的人物并不少,唐朝宰相张九龄,维新变法的领袖梁启超,还有邓世昌、袁崇焕等人,都是广东出身的风云人物,人杰地灵的广东,涌现出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和人杰,皇帝这一“行当”自然也不例外。广东确实也有人做过皇帝,不过还要从五代十国说起。

根据先秦时期的古文献记载,广东这一带当时被称为“南越”之地,后来史书中的“越”字,逐渐演变成为了“粤”,因此在隋唐的一些史书中被称为“南粤”的地区,指的就是广东一带。

南越地图

南越国的第一任国王,就是秦朝将领赵佗。不过赵佗并不是广东本地人,他出生于河北正定。当然,赵佗是从广东起家,基业也主要位于广东,其继任者更是名副其实的广东人,称其为广东出身的皇帝,并没有什么不妥。

秦始皇33年,赵佗奉皇帝之命攻打百越,继续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当时的岭南地区远不如现在繁华,这里一直被称为蛮夷之地,环境格外艰苦,所以古时候,许多罪犯都会被发配到岭南一带,以示惩罚。为了征服岭南,赵佗带兵在这里浴血奋战5年,终于大获成功。

赵佗雕像

但是,平定岭南以后,赵佗没有班师回朝,反而在这里担任龙川县令一职。这个地方是一个军事要塞,需要有能力的人镇守一方,此时,赵佗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赵佗不仅能够带兵打仗,还赢得了当地人的人心。

当时中原与南越文化不通,他主张汉越通婚,又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技术。赵佗上书皇帝,派遣了一部分中原人来到南越,为这里带来中原文化。赵佗政治开明,南越在他的管理下开始逐步走向繁荣。

赵佗粤剧剧照

不过很快,随着祖龙秦始皇的去世,秦朝末年的暴政导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整个中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当时主管南越军事的是另一位秦朝将领任嚣,在他弥留之际,将手中的兵权托付于赵佗手中。

在任嚣去世以后,赵佗将那些中原官吏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公元前206年,赵佗在南岳百姓的拥护下,建立了南越国,他就是南越的第一任国王南越武王。他之所以称帝,虽然不乏个人野心,但其实也是被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赵佗影视剧债

天下大难,百姓困苦,他又肩负重托,所以他也成了广东的第1位皇帝。在楚汉之争结束以后,刘邦派使臣前往南越国,劝说南越王归属。赵佗欣然接受汉高祖的美意,成了西汉的第一个藩属国。直到汉高祖去世,因为吕后执政,汉越两国发生恶战,赵佗又一次直立门户。直到吕后去世,赵佗又一次归汉,不过他仍然使用着皇帝的称号。

此后南越王一共持续了4代皇帝,统治岭南地区长达95年。赵佗以及其余的4位南越王,也给岭南地区带来了重大贡献,他们才算得上是广东的真正做了皇帝的人。

华夏民族的先祖们留下的诸多遗产足以证明古人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文明,而其中有许多当今尚未破解的文明之谜,比如三星堆文明、中山国文明、马王堆文明等,都留下了诸多令人但难以理解并解释的文明产物,具体的如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用石器做的开颅手术、沧源岩画、红崖天书、新疆神奇而古老的月面图、马王堆前年不腐的女尸、越王勾践的宝剑前年不锈等等,这都是超越古人所处时期整体文明程度的真实存在。 关于南越古国,相关的难解之谜主要有: 第一大谜团:“番禺城”存在之谜。 南越王宫殿目前只挖掘出一号殿的一部分和二号殿的一角,350多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只占遗址所在的广州儿童公园东南一个角,整个宫殿最精华的部分还在2万多平方米的儿童公园下面。宫殿找到了,但是在宫署之外还有没有一个城?据史料记载,秦末汉初时期全国有十多个商都,而岭南就只有“番禺”这一个重要的商都,来这里经商的人不少都财运亨通。专家推测,南越王宫署之外应该还有贸易区(市)、老百姓生活区(坊、里)以及城墙等等,然而这些东西目前却一点出土的迹象都没有。南城王宫署只是番禺的一部分,当时的城在哪里?城墙修建在什么地方?关于这些问题,没有任何答案。所以说,古番禺城的存在与否仍然是一个谜。 第二大谜团:印章上的外国人头像之谜。 在南越王宫殿遗址里,人们可以看到多个朝代的珍贵遗迹错落交叠: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宫、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井、1000多年前的唐末铺砖廊道等等。在堆积成山的出土物件中,最令人感到兴奋的是一枚大约5厘米高、质地坚硬、未完成的象牙印章。这枚象牙印章只有一只核桃大小,上面还有一道裂痕,来头却不简单。首先,这枚象牙印章刚好出土在唐代的铺砖廊道上,在它的周围还有一些象牙材料、水晶、外国玻璃珠等文物,广州出土的的唐代文物向来非常有限,直令广州的考古学家有“盛唐不盛”之叹,它的出土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同时,南越王墓曾出土过五根象牙,这枚唐代象牙印章也使广州的象牙工艺制造史中间的空白得以填补。其次,该印章虽然没有打磨完成,也没有挑字署名,其上却大有乾坤——上面的头像无论从脸形还是发式上来看,都是一个明显的外国人头像。从形状上看,这枚印章不是中国传统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而是椭圆形,而西方印章的形式正是以椭圆形为主。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枚给外国人刻的印章,说明当时南越国就有外国人的存在。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广州聚集了数万外国人,尤以西亚阿拉伯人为多。那么,这枚印章上面雕刻的外国人到底是哪一国人?当时这一带外国人的数量有多少?他们为什么要聚集在这里?他们是如何来到这里的?这些谜底仍有待揭开。 第三大谜团:南越王宫“石头城”之谜。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西方古代建筑则是以石结构为主,一木一石,这是中国与西方在建筑文化上的差异。过去一般认为,中国建筑在唐宋以后才大量使用石质材料,但是在南越王宫殿和南越王御花苑,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石质材料,诸如石柱、石梁、石墙、石门、石砖、石池、石渠等等,不一而足。整个南越王宫署简直就是一个“石头城”,部分结构与西方古罗马式建筑有相通之处,这是非常罕见的。南越王宫署独树一帜的石建筑,是否意味着当时这里已经引进了西方的建筑技术和人才?如果是这样,那么中外建筑文化交流史就得重新谱写了。但这个猜测至今没有被证实。 第四大谜团:石渠流向图形之谜。 南越王御花苑的曲流石渠尽显“皇家霸气”。这条曲流石渠约180米长,由北向南,再向东,注入一弯月形石池后又继续西流,蜿蜒贯穿整个御花园。这条以观赏潺潺溪流为主要功用的渠道,从示意图上看,上部分是黄河“几”字形走向图,下部分也是“几”字形走向,总体的形状与黄河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可能并不是巧合,而是南越王赵佗当年有“觊觎中原”的野心的证明。那么,实情到底如何?恐怕只有赵佗自己知道了。 第五大谜团:“龟鳖石池”上的建筑之谜。 御花苑中的龟鳖石池,池壁西边顶上有三条呈放射式的石梁,端部各有一口拳头大的榫眼,形如牛鼻。这些遗迹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启示——在这些石板、石柱和牛鼻石之上,会有一个不同凡响的建筑覆盖整个石池,很可能是整个南越王宫署中最具亮点的一个建筑造型。那是一个怎么样的建筑呢?有人认为是一个供帝王及后宫歇息、赏水、赏龟的凉亭;也有人认为是一个池上舞台;还有人认为是一座造型独特的曲桥……但种种设想,还必须与原有的建筑设施和榫眼等相吻合。2000多年前的石池上盖建筑的结构到底是怎样建造的,又成了一个历史之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359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