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几品官员戴琥珀朝珠?

清朝几品官员戴琥珀朝珠?,第1张

朝珠除了东珠是有特定规定以外。其他材料的是没规定的。不同材料的朝珠有在不同时候带。朝珠所带的数量才有规定。但你说的不规范,琥珀是杂宝中的一种。而琥珀中的蜜蜡确只有公,伯,侯以上的才带,也就是起码2品以上的官员了。5品以上的是不能用蜜蜡,但可以用其他琥珀。\x0d\\x0d\清朝根据亲贵等级对所佩戴朝珠的颜色、数量、质料作了规定,以显示不同的地位。皇太后、皇后朝服御朝珠三盘,东珠一、珊瑚二;吉服御朝珠一盘,绦皆明**。皇贵妃朝服用朝珠三盘,蜜珀一、珊瑚二;吉服用朝珠一盘,绦亦明**。贵妃、妃朝珠绦用金**,余与皇贵妃同。皇子朝珠,不得用东珠,绦金**;亲王、郡王朝珠制同。贝勒下至文五品、武四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京堂翰詹科道侍卫及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所属官应用朝珠者,绦皆石青色。皇子福晋朝服用朝珠三盘,珊瑚一、蜜珀二;吉服用朝珠一盘,绦皆金**;亲王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王福晋、郡主、县主朝珠制同;贝勒夫人下至乡君朝珠制亦同,惟绦用石青色;民公、侯、伯夫人下至五品命妇,朝珠三盘,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蜜珀随所用,绦皆石青色。

朝珠是清代朝服上佩戴的珠串,形状,另外侍卫和京官一串在左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可有东珠、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胸前。朝珠的质料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翡示身份和地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等,均为女。另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称背云\r\n朝位的标志之一,平民百姓在任何时候都不许佩挂。品。由于清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记捻”。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大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r\n朝珠据说象征著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如同和尚胸前挂的念珠。朝臣,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同\r\n清代朝珠拍卖纪录排行榜:\r\n1清十八世纪御制东珠朝珠估价800-1200万成交价6786万2010-04-08\r\n2清御制翡翠朝珠项链(“黄仲涵项链”)估价1600-2600万成交价2300万2011-06-05\r\n3清乾隆御制东珠朝珠估价600-800万成交价13225万2011-06-06\r\n4清中期伽南香朝珠串估价50-70万成交价31625万2013-06-02\r\n5清乾隆伽楠香朝珠串估价60-100万成交价230万2013-12-06\r\n6一品朝珠估价100-100万成交价220万2007-12-01\r\n朝珠中以东珠最为珍贵,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佩戴。所谓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河珠,质地圆润,色泽晶莹,极为稀罕。清太祖努尔哈赤曾说:“鸭绿江自山南西流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松花江东北是满族的发祥地,其特产东珠受到格外珍视钟爱,将其用于朝珠,是清朝统治者籍此以表示对发祥地和祖先的尊崇及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秉支流)自山北流入北海,爱滹江东流入东海,三江孕奇毓异,所产承。珠玑为世宝重。”可见东珠何其珍贵。

主要是因为清朝信奉佛教,佛教的装饰就是佛珠!

清朝官员的脖颈上,所佩戴的串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装饰品,这串珠子叫做“朝珠”,是清朝官员们身份的象征。

一串朝珠共有108颗珠子,以佛头为首,每串27颗珠子便穿入一颗大珠,大珠也叫“分珠”,每串朝珠上有4颗“分珠”,四颗分珠象征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108颗朝珠还对应着12生肖、24节气和72天候。

分部在朝珠中的三颗绿松石,象征着早、中、晚三个时段和上、中、下三个旬期。朝珠的用料和大小长短,代表了官职的高低。(或玛瑙、或蜜蜡,官职不同,朝珠的用料也不同。) 

朝珠的用料十分讲究,而且在材料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

一品官员(正、从)——嵌红宝石朝珠,红宝石象征着高尚与仁爱,象征着清朝一品官员应该具备高尚的人格与仁爱的精神。(然而并没有……)

二品官员——嵌红珊瑚朝珠、佩红宝石顶子

三品官员——嵌蓝宝石朝珠(同上)

四品官员——嵌青金石朝珠

五品官员——嵌水晶朝珠

六品官员——嵌砗磲朝珠(一种洁白如玉的贝类制作而成的宝石,是佛教七宝之一。) 七品、八品、九品通用黄金。 

清朝官员在升迁或者被贬职时,与其品级所相应的朝珠必须上交朝廷。

在清朝,朝珠不可以作为私人收藏,不可以故意毁坏,不可以私自打造, 官员们必须在穿着朝服时才可以佩戴朝珠,不佩戴朝珠时要将其妥善保管,对朝珠和朝服不敬,就是对大清皇帝不敬。

事实上朝珠乃是清朝朝服文化的一部分!

朝服又称朝袍,是清朝官员身份的象征,即官员们在上朝和办公时所必须穿着的服装。

“朝袍”并非清朝独有,早在周朝便有了“朝袍”的传统。

上朝不穿朝袍和上学不穿校服的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结果却大不相同……毕竟老师们没有判决斩立决的权力。

清朝官员的朝袍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礼服,朝服袍、吉服袍,都属于礼服,各有春、夏、秋、冬四套。

礼服是过年过节或者参加皇家聚会时穿着的衣服,因此朝服袍和吉服袍,一年里也穿不上几次。

官服之中最有讲究的是第二种——朝褂。

朝褂,因其胸前、后背各有一块像补丁的图案,所以又称“补子服”。

(清乾隆时期,在北京南城区有一个地方叫做“补子胡同”,这个胡同就是买官卖官的地方)

朝褂是封建社会下,等级制度的体现,官员的品级不同,朝褂上打补子的图案也不同。

补子服又分为“文官和武官”两种。

文官一品的补子服图案是海天仙鹤;

武官一品的补子服图案是青蓝麒麟;

文二是鸣天锦鸡,武二是金毛狮子; 文三是向天孔雀,武三是斑斓猛虎; 文四是褐背云燕,武四是黑斑花豹; 文五是海涯白鹇,武五是白腹黑熊; 文六是蓝嘴鹭鸶,武六是金眼花彪; 文七是锦毛鸂鶒,武七、八是蓝角公牛; 文八是无尾鹌鹑; 文九是双尾练鹊,武九是蓝海白马。

顶戴 蟒袍 补服(文/武)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鹤 麒麟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锦鸡 雄狮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悍豹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猛虎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鹇 棕熊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鸬鹚 彪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紫鸳鸯 犀牛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鹌鹑 犀牛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练雀 海马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黄鹂 无

文官品级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从三品 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员

从四品 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知州

从五品 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使,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

正六品 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房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

从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赞,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士,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

从七品 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士,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

从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笔贴士,县主簿

从九品 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

未入流 京,外县典吏,驿丞,和泊所所官

武将品级

品级 官 职

正一品 领侍卫内大臣

从一品 将军,督统,提督

正二品 副督统,总兵

从二品 副将

正三品 参将

从三品 游击

正四品 都司

从四品 城门领

正五品 守备

从五品 守御所千总

正六品 门千总,营千总

从六品 卫千总

正七品 把总

从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总

从八品 委署骁骑尉

正九品 外委把总

从九品 额外外委

未入流 武官无未入流

皇室人员 前胸/后背 两肩

皇子 正龙 正龙

亲王 正龙 行龙

郡王 行龙 行龙

贝勒 正蟒 无

贝子 行蟒 无

注:1、凡昂首竖尾,状如行走的龙纹称行龙;盘成圆型的龙纹统称团龙,又分正龙和坐龙:头呈正面称正龙,侧面称坐龙。

2、龙与蟒的主要区别在于龙为五爪,蟒为四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54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