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和田玉籽料的收藏是很多藏友们共同的爱好,但随着玉料的减少,开采难度随之变大,加上籽料本来就十分稀少,所以能够买到一颗好的和田玉籽料是一件幸运的事,那么如何选购和田玉籽料?
挑选和田玉籽料,必须具备型、纯、皮、细、裂、僵六要素,才能称为上等的和田玉籽料。如果不具备这六要素,那么用这种和田玉籽料雕刻成的工艺品价值也不会太高。
首先就要碰到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买料子是重皮色还是重玉质的问题我倾向于重玉质,据我所知,20年前带皮色的料子就不如不带皮色的光白籽值钱,高档料子都是光白子。而现在的行情则是带皮的比不带皮的贵。
其次是细度,通常我们说细度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颗粒细度,即种子物质中颗粒的大小。颗粒越小,手感越好,手感和油润度就越好。相反,颗粒细度越差。另一个是结构的细腻度。和田玉种料中有的一般都会存在一些短云絮结构。对于种子材料来说,云团密度越大越好。若能在侧光条件下观察到一些均匀精细的结构,可以说它是和田玉种料中较好的材料。
还有和田玉籽料 99% 带有轻重不同的料裂或少许的杂质,故而玉器行内称裂或咎。一般裂绺和较明显的杂点处都会在雕刻时加已修饰,而存在的小裂绺,在不影响玉器的美观和它的牢固度的情况下,均属于正常范围。
最后,小编觉得证书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根据相关鉴定标准,质检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虽然不会标明和田玉的产状,不会出具“籽料”这一结果,但经常在原料形态描述时使用“卵石形”一词。这也可以借助,毕竟天然和田玉籽料因为它独特的成因,一般都是呈现卵装。
总结来说,选购籽料要注意外型好,没有大裂或是深裂,皮质细腻,无花无僵,能保证好这几点,基本上就能选购一个不错的玉石籽料。
和田玉是中华玉苑中拥有的独特资源,中华文明中的玉器是以和田玉的特质为代表的。玉有“五德”,讲的是和田玉。“温润而泽”、“缜密以栗”、“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细然”、“瑕不掩瑜,瑜不掩暇”等赞扬的是和田玉的特点,和田玉是中国玉的象征。历来人们对和田玉的向往、爱好、追求几乎达到了神秘、痴迷的境地。羊脂玉真可谓是“一两仔玉,一两金”了。这样珍奇的人间瑰宝,随着采集的艰难与稀少。对于收藏者来讲,得之一玉,束之高阁,作为欣赏与财富的积累,或留传后代或保值升值。然而,对于和田玉这一大的玉种,玉料完整无缺者不可说无,但终究寥寥,而大多数原料都有一个由原料转变为商品、工艺品、珍品乃至于绝品的过程。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这就需要我们把稀少的、有限的资源,充分合理地运用起来,增加其艺术含量和文化品味.避免和防止急功近利的市俗商品化倾向,使其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得到充分地发挥,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1、优料精用:一块上佳和田玉,色好形好,可不加雕饰或稍加雕饰,保其重量,配一高档底座,本身就是一件很为雅致、难得的艺术品,供欣赏,收藏。一块优质白玉,本身就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施艺的过程中,应慎之又慎,不应轻易动铊,以免留下遗憾。正如同行所讲:得一块昂贵的羊脂玉,不动铊不亏,一动铊子就亏,可见谨慎构思的重要。难怪乎,许多人对羊脂玉不敢问津。须知,得一美玉,原样收藏者毕竟少数,大部分都需启动创作者的灵感,开动丰富的想象,使之成为一件佳作,成为一件艺术品。优质原料如何精用,继承与创新仍然是永恒的主题。以青铜器造型为主的各类炉、瓶、薰以及壶、盒、杯、碗、洗等题材,传统的人物仕女、仙、佛、童孩、花卉、鸟兽等题材和造型等都是值得荆门借鉴.甚至仿制的。如:北方的三足元炉呈两环,显浑厚、质朴,而南方的三足元炉呈五环,盖子上增加三环,呈圆润典雅,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流派和地方风格,这都是先人经过若干时间,琢磨出来的。同时,我们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重要在于创新,要给作品富于时代感,新意感。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具的改革,我们完全有条件,把创作的思路再宽阔—些,再奇突—些。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人奇我绝。”
如:1989年,扬州制作的—对青玉《百寿如意》,荣获国家珍品奖。如意长44.5厘米,宽12.3厘米,而如意的背面,采用了炉瓶薄胎[水上漂)的工艺处理手法,厚薄匀称,再采用镂空雕的工艺技法,每只如意刻有一百个不雷同的“寿”字,字字相连,笔笔不断,每只如意仅七两重,作品既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又有工艺雕刻精致入微之感。
如:扬州在1988年制作的一件由工艺大师刘莜华设计的白玉《内链双瓶》,在连体双瓶内贯以一根内链,连接双盖,其工艺技巧绝伦,内链计算的精确,真是巧夺天工。同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玉雕质量评比会上,有的同行都提出这样疑问,怀疑内链是否后续。一根内链构思独到,雕琢艰险,但成功后其艺术魅力及其经济价值却是无法比拟的。
2、次料利用:和田玉并非都是越白越好的羊脂玉,洁白无瑕,再附上秋梨或桂花皮色,固然人人喜爱。但大部分原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瑕疵和绺裂,都带有“遗憾”。因此,把大量的各种质地、档次的玉石加以运用,那是对和田玉资源开发的一大贡献。20 世纪70年代,扬州挖掘恢复了失传近200年的山子雕工艺,既借鉴于明清山子的风格,又立意创新。从外形雕延伸到内雕及内外雕的结合。山子雕工艺是保留其玉石天然美的外形,在其外部和内部分层次地摊琢众多的人物、山水、树木花鸟、亭台楼阁,组成一幅立体的书画长卷。山子雕的创作都赋予故事内容和诗情画意,给人以儒雅、古朴之感,显露文人气质。其工艺技法上,则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相结合,层次清楚,构图完整。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和田玉以及其他玉种的广泛运用提供了空间。它更能广泛地运用于有绺、有裂、有浆色的玉料上,发挥其工艺技法及特长,用景物、层次等来去脏遮绺。由于各种雕琢技法的结合运用,使作品更为精奇,更为耐人寻味。
1995年,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构思设计的一件重达约2000斤的青玉《汉柏图》,原料有浆多绺,但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再现汉代“青、奇、古、怪”四棵柏树。正面一棵苍劲古柏、似一老寿星俯视大干世界;近旁一棵柏树,枝干弯曲似游龙;背面一棵古柏直插云霄、充满生机,另一棵为侧拐状,似桥梁,可行人,并以古刹老树、游人观赏为陪衬,交相辉映。由于作品的艺术品味和魅力的提高,使原材料的质地与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其经济效益也数十倍地上升。
扬州山子雕工艺的恢复和发展,为原来属于青一,青二等级类的玉石原料,提供了出路,激活了和田玉的市场。在山子雕工艺恢复的同时,扬州又研制了随形雕、仿古件及玩饰件等,使扬州玉器走出了传统的五大类品种的格局,因此扬州也逐步成了和田玉的集散地。
3、小料大用:谁都想得到一块完整的和田玉,创作出一件完美的作品,但这样的原料实在是越来越少,越来越难求。小料如何大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因材施艺,巧妙构思,能从视觉上、情感上引发出丰厚、充实而有变化的空间。这就需要:一是—件玉石原料在设计时能立着用的尽量立着用,则显得大,卧则显小。行家称:“宁立勿卧”,这是一般规律,二是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配以链条,将作品立体空间放大,此种方式通称“链子活”。三是玉器的组合,在1964年扬州老艺人杭学文就发明了套碗机(也称套料机),在一块玉料中套出若干块料,组合成各类薰、炉、塔、盒等。四是造型要完整,做工要细腻,要使人爱不释手,玩之、佩之、饰之,有一种丰富的充实感,物件虽小,在心中的地位很大。前人的子岗牌即是例证。
1985年,扬州出一件佳作,是由顾水骏、汪德海等人合作的白玉《三星对弈图》,料重不足千克,但倾注了创作者心血。内容引用西游记中三星对弈的故事,构图似乎很简炼,但大有多一笔嫌多,少一笔不足之感。人物传神,在不到黄豆大的面部上,细部刻划精细入微,锭子用得处处到位,反复观赏都觉得越看越有看头,回味无穷。加之,一红皮色上刻有《对卉图》,画龙点睛,人人见之,人人爱之。
4、俏色巧用:玉石的色彩是丰富的,用得恰到好处也是不易的。用得好出精品,甚至出绝品,用得不到位,反显弄巧成拙。超越常人想象的,奇异而又巧妙地应用俏色,使其增添艺术感染力和吸引力,体现了创作者的阅历和见识、想象和灵感。
扬州在20世纪80年代出了一件绝品——白玉《官帽》,这件作品是已故工艺大师韩宏构思设计的。这是一块半面有红皮而另半面已分化断裂的和田仔料,分化断裂的那一面,几乎是带有褐黑色的浆斑,也可以说是块谁也看不中的“废料”,充其量制作一仿古件而已。但韩先主突发奇想,发现有红皮的那面其形状很像清皇宫的“官帽”。于是把带褐黑色的浆斑部分全部掏掉,利用红皮浅刻龙的纹样图案,且色彩、外形、大小酷似一顶“官帽”,造型逼真,令人叫绝。
又如他的作品:新疆卡瓦玉《斗熊》,原也是一块不起眼的次料,用其天然外形与色彩,构思一只笨熊,熊背恰有一道裂绺,不加雕饰,活灵活现是斗伤的熊,因此取名“斗熊”。此件作品现藏于扬州玉器厂精品室,永久保留,凡观赏者,无不赞奇,给以高价也不让售。
白玉的“性”是指玉的结晶构造,玉的结晶颗粒形状多种多样,排列也不尽相同,表现为不同的性质,称为“性”。愈是好玉,愈没有性的表现,玉性实际上是玉的缺点,好的籽玉无性的表现或玉性往往表现不明显。
以上是个人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无非是“抛砖引玉”。目的在于我们要珍珍惜和保护和田玉的资源,合理开发和运用好和田玉的资源,探索和谋求健康的共同发展之路,使和田玉在中国玉器发展进程中发挥其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促使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久盛不衰。 和田玉仔料,原矿藏在“万山之祖”的昆仑山深处,经历天地沧桑的变迁、风霜雨雪的侵蚀,一些玉石破山而出,裸露于天地之间,后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玉块崩落到山涧中,滚动在河道里,从而,使得有棱有角的山玉的磨圆度变好,也洗涤掉原有的围岩与瑕疵,呈卵石状,温润而泽,为最具生命力的美玉品种。如此珍稀的自然遗产,在今天却时常遭遇仿真处理技术的挑战,令人难辨真假。在此笔者作为有地质专业背景的藏迷,就参与市场的一些经验,对和田玉仔料原生皮色的特征阐述己见。
(一)全包裹、微透明
了解和田玉仔料的成因,就知道和田玉仔料呈浑圆状,外表有厚薄不一的皮壳,颜色常有枣红皮、秋梨皮等。浑圆状的仔料,皮色必然是全包裹的,巧雕、人工开门子和分割成小块的除外。皮呈微透明、亮亮的或叫“有油脂光泽”,手捂或手握1~2分钟,即见其“出汗”。
(二)颜色自然
仔料在河床中经千万年冲刷磨砺,自然受沁,它会在质地松软的地方沁上色,在有裂子的地方深入肌理。皮上的颜色应是由深变浅,裂隙上的颜色则由浅至深。这种皮色是很自然的,很喜人,抢眼而不碍眼,并且,色泽随岁月增进愈显亲和力。
(三)皮色有层次感,皮肉呈渐变过渡状
由于仔料的皮色是在原砾石表面慢慢形成的,是风化和水的解析作用以及大、小气候循环制约等因素共同制造的,是分阶段的,所以颜色沁入玉内有层次感,皮和肉的感觉是一致的,且呈渐变过渡状。
(四)皮似有一层不同颜色的毛毡
这类仔料多为石皮仔料。由于形成璞玉的特殊围岩条件以及透闪石矿物的纤维交织结构,这类仔料尽管已风化磨砺为浑圆状,但是其表面会有无数细细密密的“小砂眼”,呈毛毡状,在1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
(五)无皮色的仔料
无皮色的仔料多属于山流水料,肉色即是皮色,皮色即是肉色,可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所以,也有人按颜色对和田玉进行分类。不过无论是白玉、黄玉或墨绿色玉,其表面多少有层包浆或沁色。
和田玉(软玉)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 岳蕴辉
声明:此文章版权归“新疆宝玉石检测研究中心 岳蕴辉”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需注明出处
一.前 言
本细则是依据GB/T—16552《珠宝玉石·名称》和GB/T—16553《珠宝玉石·鉴定》两项国家标准制定的,制订时参考了《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系统宝石学》、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钻石·宝石·珍珠》等权威性专著。
软玉被称为中国的“国石”,中华民族使用软玉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从古至今,我国人民对软玉有自己相应的分类和命名方法。但是由于时代、地域、文化和人们矿物学知识的局限,许多名称和种类划分各地有很大差异,在鉴定和商业活动中引起了一些问题。在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有关软玉的内容中对分类及命名制订的比较简单,在鉴定实践中容易引起一些误解和抵触,因此,有必要制订一个符合行业实际情况,较为详细的鉴定及分类、命名方法细则。
二.分类命名和描述方法、术语
1.“软玉”一词,是地质行业的矿物学名称,用于珠宝玉石行业会引起消费者和玉石爱好者的误解以及业内人员的抵触,因此本细则规定“软玉”可以用于珠宝玉石的地质学、矿物学研究和交流,并用于描述该类玉石的大类划分。
2.在向社会出具的鉴定报告或商业活动中,使用软玉分类中的基本名称和传统名称如“白玉”、“青白玉”、“墨玉”等。
(依据GB/T—16552:311、343b;“国家标准释义”第24条)。
3.依据GB/T—16552有关“产地不参与定名”的规则,本细则规定不使用“和田玉”、“玛纳斯玉”、“青海玉”等产地名称。在做具体玉石产品鉴定时由于产地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也不区分产地,例如不写作“和田青白玉”等名称。此项规则也符合国际惯例: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CIBJO 宝石手册》中实用规则 第一条 总则 (b)项:在商业文件中不应指示原产地;第二条 实验鉴定报告(c)项:宝石的原产地不必说明。
4.按传统的观点和行业的惯例,本细则对软玉品种的划分以颜色特征为依据,对品种进行分类。考虑到玉石产品的复杂性,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对品质的初步评价采取对颜色和质地进行简单综合描述。
5.依照地质学科的惯例,对软玉颜色的描述,采用先次要色调后主要色调的方法,也采用一些惯用的颜色描述词汇。
例如:黄褐色—表示以褐色为主,带有**调。
橙**—惯用颜色描述语,表示一种特征**。
颜色的观察和描述带有很大的主观因素,而且常常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或多种颜色,或颜色特征含混难以表达;可采用过渡性、关联性方法进行描述、分类、命名。有些名称上无法表达的颜色特征可以在备注中加以描述。
6.“羊脂玉”是“羊脂白玉”的简称,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形象化的俗称,犹如红宝石中“鸽血红”的用法一样,不宜单独作为玉石名称使用。本细则对优质白玉的命名采用“白玉-羊脂白玉”这一独创性名词,其中“白玉”为国家标准规定的软玉基本名称,“羊脂白玉”为行业中对优质白玉的俗称(俗称不单独使用)。在此名称中“白玉”起到定名做用,而“羊脂白玉”则起补充说明作用,中间“-”为连接号。这一名词的构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和标点符号规则。
7.软玉(和田玉)产品中颜色、瑕疵的含量比例估算方法应采用地质学传统的岩石矿物鉴定技术方法,准确的估算对鉴定分类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鉴定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在实际操作中才能保持技术水平相对的稳定和统一。
8.分类和命名的原则是使软玉(和田玉)品种划分详细清晰,简单而易于鉴别操作,规范和统一行业用语,以利于贸易和交流。
9.软玉(和田玉)的鉴定及分类、命名主要依据感官检验和检验人员的经验,鉴定鉴别的对象也属于民间珠宝工艺品、艺术品,因此不宜将分类、命名方法升级为标准,更不宜定为强制标准。商业鉴定证书应采取“分类不分级”的原则,以避免形成畸形消费市场,也避免某些用心不良的鉴定检测机构、商家借此挑起纠纷、制造混乱,对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分类、命名方法细则表
白玉白玉-羊脂白玉:表示优质白玉,其颜色呈脂白色或比较白,可稍泛淡青色、乳**等,质地细腻滋润,油脂性好,可有少量石花等杂质(一般10%以下),糖色少于30%。白 玉:各种以白色为主的软玉,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细腻或在细以上,糖色小于30%。糖白玉:糖玉与白玉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糖白玉-羊脂白玉:糖白玉和羊脂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青白玉:灰绿色、青灰色、黄绿色等浅—中等色调品种,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青白玉—白玉:青白玉和白玉之间界限难以划分时,或同一块玉石上有两种颜色时,可以采用过渡的方法描述定名。糖青白玉: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白玉,糖玉与青白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
青 玉:灰绿色、青灰色等中等—深色品种,偶尔带有灰蓝色调,与青白玉只有颜色深浅的差别。应注意深灰绿色青玉与碧玉的区别。糖青玉:带有很多糖色的青玉,糖玉与青玉之间的过渡品种,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翠青玉:青绿色—浅翠绿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烟青玉:烟灰色、灰紫色品种,偶见于某些产地,也可以直接以青玉命名,颜色深的品种应注意与墨玉的区别。
墨 玉:灰黑—黑色软玉,致色因素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石墨包体,在鉴别中应注意与绿黑色碧玉的区别。由于含石墨量多少不同,黑色深浅分布不均,其过渡品种命名方法与前述相同。
黄 玉:浅—中等不同的**调品种,经常为绿**、米**、常带有灰、绿等色调,在具体鉴别中应注意与浅褐**糖玉的区别。
糖 玉:由于原生或次生作用形成的,受氧化铁、锰质浸染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的软玉,当糖色部分>85%时可以称为糖玉。但如果可以观察到原来的玉种也可以按原玉种名定名。
碧 玉:青绿、暗绿、墨绿色、绿黑色的软玉。分为两种,其一种产于酸性侵入岩体的接触带,较纯净细腻;另一种产于超基性岩体的接触带,杂质多,常含有黑色矿物包体。碧玉即使接近黑色,其薄片在强光下仍是深绿色。某些碧玉与青玉不易区分,一般颜色偏深绿色的定为碧玉,偏青灰色的定为青玉。
对于60公斤这样大块头头的田玉籽料,没有大的皮裂,按简单估算法,5元每克的标准,60公斤重的籽料价值约在30万元左右。当然,这只是简单估算。对于和田玉籽料价值的合理估计,要从玉料大小、品质及杂质表现等方面去判断玉料可以做什么摆件以及边角料怎么规划,再扣除相应的设计加工费后,才能反推出玉料的价值来。
一、青花料的形成
和田玉青花籽料,产地大多在新疆卡拉喀什河流域,是因羊脂白玉被石墨矿物沁入而形成,故其表面黑白交杂,像是在白色的宣纸上喷洒了星星点点的墨迹一样,颜色鲜明。青,即黑色,由于石墨含量的不同,使得墨色深浅分布不均,故青花料多指墨色成分不到40%的玉石料,如果墨色成分超过40%,则为青花墨玉。其墨色形状多以云雾状、片状、丝状聚集为主,纹理清晰,色泽自然,质地细腻油润。雕刻的牌面多大气稳重,配色鲜明,寓意吉祥,很受人们喜爱。
二、青花山料
提到青花籽料,不得不说说他的堂兄弟青花山料。籽料和山料都是和田玉的一种,都者都是夹生昆仑山脉山岩中。由于长期受到大自然的风化剥解,山脉岩石脱落出来,有的落在山坡上,有的顺着雨水流入河中。由于长期受到流水的冲刷挤压,河里的玉料比山岩上的玉料品质更细腻晶莹。故对在河床上采集的玉料区分为籽料,称山岩中开采的玉料为山料。
人们常说的一红、二黄、三青花、四羊脂,这里的青花,就是指青花籽料。白如宣纸黑如墨,上品的青花和田玉,质地相当细腻,水润润的,油脂性非常好,有冻住的感觉。青花玉晶体透明,声音清脆,光泽柔和,手感温润,内部微矿元素是活动的,长期培带会使得光泽度越来越好。
从整体上来说,光泽温润、油润度高的和田玉是比较好的。和田玉有着厚实和良好的手感,它一直是制作手把件的优质原材料。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不同的变化。如此一来,每个人的和田玉都会发生质一样的变化。和田玉手把件对玉的成色要求极高,而且需要从各个方面对玉进行综合考量。目前,很多朋友在市场上挑选和田玉手把件时,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下面就来总结一下这些误区。
和田玉并非是越白越好挑选和田玉时,并非是越白越好。把玩和田玉所强调的是一种意境,最好选择优质和田玉子料。要挑选那种玉质细腻纯净、色泽均匀的玉,没有必要追求整体的白色。
和田玉并非是越大越好事实上,就手把件而言,如果它们太大的话,就会不便于携带和把玩。其次,手把件太大的话,会缺乏精致感。此外,手把件所注重的是,将它们握在手中,可以自由握持,适当比例的完美手感可以让人想把玩它。一般来说,手把件的厚度不应超过3厘米,长度和宽度不应超过8厘米。
和田玉的做工并非是越繁琐越好当我们选择和田玉手把件时,我们应该看重雕刻线条的流畅性,不应该有毛边。如果雕刻工将和田玉做的太过于繁琐的话,那么我们在把玩它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划伤自己。所以,简单而光滑的雕刻工是判断一个手把件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
和田玉手把件的价格并非是越贵越好和田玉的质量肯定与售价有关,但也取决于具体的质量和市场。在挑选手把件时,我们可以从它的外观开始观摩,再通过反复把玩看看手感如何。其次,玉的价格在不同的类别中是不同的,也受到颜色、质量、光泽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价格的浮动空间是非常大的。
2019年1月3日,“玉兔号”升空,这承载了人们无数梦想的飞船,来到了美丽的月球。这颗神奇美丽的星球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呢?“玉兔号”又名“嫦娥四号”,它不仅实现了探测月球背面的想法,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科学发现呢!今天,我们就要揭开谜底啦!
“玉兔号”发现月球上是有水的,不过它以冰的形式存在着,属于非常先进的科学技术,十分神奇。
玉兔二号月球车首次在月球背面“踩下的足印”,留抄在了来自月球深部的月幔物质上。这为解答长期困扰科学家的月幔详细物质构成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可以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月球的形成与演化。
月球与地球相似,是由核、幔、壳构成的。科学家推断,随月球岩度浆演化,较轻的斜长石组分上浮形成月壳,而橄榄石、辉石等较重的矿物下沉形成月幔。然而,这一关于月幔组成的推论至今没有被有力地证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一步步发达,各种各样的科学秘密也一步步的揭开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科学技术会更加先进,懂得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知识是需要一点一点去发现、去创造的,未来的我们一定会更加厉害,更加出色!
如何鉴别和田玉好坏看一下几个要点:
1、和田玉质地细腻。所谓质地细腻,是呈现滋润感。一块好的和田玉,就像一块“凝脂”般润泽,白玉像羊脂、像猪油,黄玉像鸡油。
2、和田玉肉眼可以看到细密的小云片状、云雾状的玉花,这是和田白玉特有的肌理特征。
3、和田玉的光泽很温和,这是由于表面有非常细小的凹凸,类似毛玻璃,用10—20倍的放大镜就可看到,所以对光线的反射不是很强。和田玉是 “精光内蕴”,如一个儒雅之士,性情温厚,才情内在而不张扬,所以是温润的——这“温润”二字最能概括和田玉的特点,常言“温润如玉”,它代表了中国人传 统的审美观。
4、“脉理坚密”除了反映在外观上的细腻之外,另一重要标准是坚硬不吃刀。一块真正的和田玉,用普通刀具在其表刻划,不会留下任何划痕。反 之,用刀能轻易刻划的,便不是和田玉。而且它可以划损玻璃,而自身无伤。观察雕件,由于和田玉韧性很强,雕刻时不容易起崩口,其他玉石韧性差,比较脆,容 易起崩口。因此,许多石英岩类玉石都是用模子高温压出来的,没有手工雕刻的痕迹。
5、由于“脉理紧密”,所以重,掂在手上有沉重压手的感觉。和田玉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柔和,具油脂光泽,份量重。这些特性其实都来自于一点:脉理紧密。因为紧密,所以重,所以细腻而润,所以坚韧,所以不太透明。
6、看颜色。和田玉因颜色不同,有白玉、黄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墨玉之分。质地相近的情况下,黄玉因稀少最贵,白玉次之,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价值就低些。羊脂玉指色极白且质地细腻者,很昂贵。许多白玉都是白中透青或白中带灰。
7、看皮。和田籽料常带皮。看皮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辨别籽料的依据。现今市场上有大量人工染上皮色的和田玉,一方面由于现在时尚玩皮,另一方 面可使人相信是籽料。这种加工多出自新疆、河南。真皮和人工染的假皮的基本区别是:假皮是色浮于表面的,薄薄一层,颜色鲜艳;真皮的色渗透入内,色泽自 然,且表面有微微凹凸,行内称“毛孔”。
资料来自: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