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石佛寺玉雕湾七月二号三个小孩溺水

镇平石佛寺玉雕湾七月二号三个小孩溺水,第1张

今中午小太阳那河里淹死三男孩

2010年7月2日上午12:00左右,在石佛寺镇赵河老毕庄段小太阳幼儿园附近发生一起三名学生溺水死亡事故,事故发生后,县公安局与石佛寺镇政府迅速成立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由县公安局和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七个工作小组,即打捞认领组、医疗救助组、事故调查组、现场秩序维护组、法律解释组、信息反馈组、维稳组。

一是打捞认领组,由副镇长陈强龙、武装部长陈润泽任组长,县消防大队、镇消防中队为成员,主要负责打捞工作和尸体认领工作,截止到中午一点左右,三具尸体全部打捞出来。经组织邻近村组干部、小学校长、教师认领尸体,均已确定身份。二是医疗救助组,由镇综治办主任周云章任组长,镇卫生院和派出所为成员,负责现场救助和法医鉴定工作。镇卫生院迅速派出医务人员进行现场救助,但由于浸泡时间长,尸体已漂浮在水面上,医务人员判定其均已死亡。三是事故调查组,由镇纪委书记辛喜祥任组长,派出所所长姜显高任副组长,负责现场调查取证工作,迅速赶赴现场,调查事故原因。据初步调查,在石佛寺镇玉佛桥西开卫生所的李红国12:00左右路过河边时发现并报警,属意外事故,溺水死亡。四是现场秩序维护组,由派出所指导员甘俊杰负责,派出所、交警中队迅速设立警界线,疏散人群,维护现场秩序。五是法律解释组,由镇纪委书记辛喜祥任组长,联系石佛寺镇法律顾问潘金豹律师统一对外解释。六是信息反馈组,由镇人大副主席韩丽冰任组长,根据公安部门调查情况,实事求是上报信息。七是维稳组,由镇人大主席魏先钧任组长,下设3个小组,组织村组干部和学校领导、教师,分包做好家属安抚工作。

目前,据初步调查,这三个小孩均是男孩:一名叫高天、12岁、南召县板山平镇小街村人,一名叫侯志雨、11岁、杨营镇侯庄村人,一名叫李坤、11岁、卢医镇朱庄村人,在石佛镇榆树庄四龙小学上学,该小学已在7月1日考试完毕,7月2日八点半这三个小孩在河道旁边戏水玩耍,据法医初步鉴定,三名小孩无任何外伤,属溺水死亡。

镇平的玉雕产业 从业人数达12万人,年产值13亿元,加工企业(户)10000个;镇平县玉雕重点乡镇11个,玉雕专业村50个,形成了石佛寺玉雕湾和县玉雕大世界两大专业市场,是县域的主导产业和群众的致富产业。世界所有的玉种在镇平均有加工和销售,形成了摆件类、饰品类、实用保健类等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体8个,产品近5000个品种。

镇平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玉雕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镇平县玉雕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镇平县结合文化名镇建设,以石佛寺镇、晁陂镇为中心,新建扩建了玉雕湾翠玉玛瑙市场、榆树庄玉镯市场、何庄摆件市场、梁堂石雕市场等23个专业市场,进一步膨胀市场规模。同时,为加强对玉文化产业的引导、开发和管理,提升镇平县玉雕产业水平,镇平县成立了中国国第一个玉雕产业管理局,从组建产业龙头入手,成立了“镇平县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吸纳神圣玉雕有限公司、石佛寺玉器厂等10家大个企业加盟,统一注册“玉神”商标,打造产业集团军。镇平玉雕作为传统艺术品已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石佛寺镇被命名为河南省玉文化产业基地。

镇平历来重视玉雕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和后继人才的培养。镇平县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民间艺术大师”2人,省工艺美术大师6人,高级工艺师35人,有初级培训学校18所、玉雕职业高中1所、县工艺美术职业中专1所,开设雕刻、美术设计等与特色文化产业相关的教学内容,年培训玉雕创作人才2500余人。另外还指定县文化馆为专门的培训基地,定期邀请县内外专家、教授讲课,提高各类民营文化社团的人员素质。

1993年镇平县成功地举办了12届玉雕节。节会期间,中国乃至世界的玉雕界专家学者云集镇平,研讨玉雕理论、切磋玉雕技术、传播玉文化知识,提升了玉文化研究的层次和品位;组织参与中国“天工奖”玉雕精品展评会、玉雕产品展销会、玉文化研讨会、获奖作品现场拍卖会等活动的开展,炒热了玉文化研讨弘扬氛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

2003年建成了中国唯一的“中华玉文化中心”和中国首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中华玉文化中心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内部构造由玉雕精品展销大厅、学术报告厅和玉文化博物馆三部分组成,融精品展销、玉雕商贸、学术交流、玉文化研究于一体,既有现代特色风格,又深含玉文化底蕴,实现了玉雕文化与建筑功能的完美结合。与玉文化中心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玉文化广场,占地近百亩,气势恢宏,风光优美,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中华玉文化博物馆位于中华玉文化中心二楼,由玉史长廊、玉作坊、玉石大观、大师榜、精品图、百玉图六大展区组成,馆内收藏了历代制玉工具、古玉文物、现代玉器精品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玉石标本,并以泥塑和展示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玉雕加工工艺流程,堪称一部中华玉文化的百科全书。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秘书处

服务企业

规范行业

发展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珠宝产业获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其中,一些地区或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或凭借无可替代的地域优势,或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促使以企业为主体的各种产业资源的集中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珠宝产业集聚区。

根据珠宝产业集聚区当地政府的建议,中宝协依据我国珠宝产业发展的现状,于2005年发起并开展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认定和培育工作。珠宝产业基地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珠宝玉石首饰及其相关产业列入当地政府重点规划之中,享有政策优惠;二是该地珠宝玉石首饰及其相关产业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知名度较高;三是珠宝玉石首饰及其相关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经济效益显著;四是从业人员占当地劳动人口比例较大,提高就业率。依照这些条件,对上报的珠宝产业基地经过资料审核以及实地调研,先后授予了22个珠宝产业集聚区为“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

现在看来,这22个“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在基地建设上政府、协会、企业都付出了努力,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应该说,我们很好地贯彻落实了孙文盛会长“贵在推动、重在建设”的指示精神,促进了珠宝产业基地集聚效应的显著提高。

一、政府真抓实干搞建设

六年来,当地政府对珠宝产业基地的建设都十分的重视,不仅把当地珠宝产业建设列入政府部门的发展规划,有的还成立了产业管理职能部门。如河南镇平县的玉雕管理局,青田县石雕产业保护与发展局,番禺经济贸易局的珠宝产业发展中心,阜新市玛瑙产业管理办公室、梧州市宝石节组委会办公室等。这些政府部门的建立,很好地促进了政府对珠宝产业的常态管理,进而使得产业基地在节会举办、园区建设、服务保障、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节会举办效果显著

举办珠宝主题的节会是政府部门开展基地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举办的珠宝节会,客商云集促进了企业之间贸易合作,专题会议扩大了业界资讯的交流,对当地珠宝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打造了城市名片的良好形象,促进了当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比如,2012年11月的第九届国际梧州宝石节,参会的海外客商就多达200余人,集体签约的16个合作项目达60多亿元。

深圳珠宝节、诸暨珍珠文化节、岫岩玉雕文化节、昌乐宝石节、东海水晶节、内蒙古巴林石节、阜新玛瑙节、青岛饰品节、南阳玉雕节、青田石雕节、苏州珍珠节、瑞丽珠宝文化节等,都业已成为全国闻名的盛会,并在基地宣传、业界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园区建设突飞猛进

珠宝产业园区的建设也是当地政府部门基地建设一项重大举措。珠宝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一方面是满足当地企业扩大规模、转型升级的一个客观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当地政府招商引资、做大做强珠宝产业的一个重大举措。因此,这些年来,各个产业基地在珠宝产业加工、贸易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都铆足了劲、用足了力,一个个珠宝加工产业园,一座座珠宝贸易城,拔地而起。

深圳水贝珠宝基地,华东国际珠宝城,番禺沙湾珠宝产业园,昌乐中国宝石城,昌化国石文化城,莆田工艺美术城,相城中国珍珠宝石城,镇平国际玉城,岫岩中国玉雕会展中心,东海国际水晶宝石城,青岛国际工艺品城等,依托自身产业优势兴建珠宝项目,为当地珠宝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在近一二十年珠宝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加工产业园和商贸城在各个珠宝特色产业基地诞生了一大批。不可否认,由于部分珠宝园区或商贸城在全国产业发展布局中存在一定偏差,特别是一些以地产开发为基础的项目,运行情况不太理想。但是,经过这一轮的基本建设,应该说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一个产业基地集群化发展,政策环境、配套服务等支撑体系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各产业基地为了扶持珠宝产业的发展,在土地使用、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信息平台、人才培育等方面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有效地提升了产业基地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活力。如,深圳及罗湖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大型综合性服务平台,涵盖设计研发、质量检测、人才培训、文化创新、网路信息等功能,鼓励科技创新、扶持品牌企业,同时面向全国以及世界打造“深圳珠宝”区域的品牌。

珠宝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企业流动资金相对匮乏。结合深圳罗湖珠宝企业特点,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光大银行等创造性地组织成立了珠宝支行,为珠宝企业量身定做,推出“金财宝”、“联保联贷”和“借金还金”等创新性服务业务,提供融资金额300多亿元。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地珠宝企业资金运转的困难,也为其他产业基地企业融资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徐德明会长考察玉雕产业基地

各个产业基地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出钱出力出政策,通过自主办学、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和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为珠宝企业培养了数千名的专业人才;广州番禺、深圳罗湖、浙江诸暨、东海水晶等产业基地先后引进国家级专业珠宝质量检测实验室,为珠宝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广东四会积极推动玉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建立鉴定中心、电子商务网、玉器雕刻工艺实训基地、创新开发中心等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有力地支撑着产业的发展。

作为珠宝文化产业,文化既是珠宝产业的精神支柱,又是推动珠宝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各珠宝产业基地通过专家论坛、编印书刊、文艺创作,通过与地方及央视节目组合作宣传、推广当地的珠宝产业。比如,江苏东海大力支持以水晶为题材的影视片及主题歌曲艺术创作,如《水晶心》、《水晶缘》、《水晶之恋》等;阜新将内涵丰富的阜新特色玛瑙文化与戏曲联姻,编排了现代京剧《水胆玛瑙》等;巴林右旗编演了《巴林石赞歌》多首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歌曲。这些珠宝文化的创作与宣传,对扩大产业基地文化凝聚力和区域品牌影响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协会积极联动促发展

在我国珠宝产业基地诞生和发展的进程中,中宝协始终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也是一个积极的建设者。六年多来,中宝协作为一个行业组织,不遗余力地为珠宝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产业基地建设进言尽力。

1依托中宝协资源优势,为产业发展塔台唱戏

例如,中宝协利用主办的北京国际珠宝展这一平台,2005年11月组织了“中国珠宝特色产业基地成就展”,气势庞大,宣传效果很好;2011年11月组织了“2011中国印金石奖”展评活动,集中展示了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和巴林石四大名石,并出版了《2011中国印金石奖》一书。2012年7月中宝协还利用主办的沈阳珠宝展,为辽宁岫岩和阜新两个产业基地免费提供100多个展位,宣传岫玉和玛瑙产业。

2积极参与主办节会活动,为节会活动增彩增效

中宝协先后与当地政府共同主办60多个节会,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比如,南阳玉雕节、岫岩玉雕节、诸暨珍珠节期间,中宝协积极配合邀请相关会员单位观摩采购、洽谈合作,邀请政府领导、高校教授、业界大师进行演讲交流,一举多得,深受好评。

3依据产业基地政府部门诉求,开展专项服务

受产业基地政府部门委托,2005年中宝协完成《中国珍珠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课题,2010年完成《都昌珠贝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完成《莆田珠宝产业升级》研究报告。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完成“全国玉石作品玉星奖”在岫岩的展评活动,并正式出版三册《全国玉石作品玉星奖金典》。

4结合珠宝行业重大活动,组织论坛座谈会议

中宝协牵头主办了2006年“第一届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市长论坛”,并于2007年在深圳、2008年在岫岩、2012年在上海分别召开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高峰论坛或座谈会,促进了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基地建设与发展。

三、产业集群发展显成效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在相关珠宝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各个珠宝产业基地不仅在规模发展上实现了跨越,在品牌建设上有了飞跃,在综合竞争力上有了提高,在经济社会上也有了成效。

1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明显

内蒙古赤峰、辽宁阜新、辽宁岫岩、河南镇平、浙江青田、浙江临安、福州晋安、山东昌乐、江苏东海、浙江昌化等是以资源为依托的特色产业基地。当地政府部门主导本地资源合理开发,积极促进境外资源开发引进,既保障了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也提升了资源利用的范围和价值。

2珠宝制造向珠宝创造升级加快

深圳罗湖、广州番禺、广西梧州、青岛城阳、广东伦教、福建莆田以及浙江诸暨、苏州相城等,首饰制作从款式设计到加工工艺都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深圳、诸暨、青岛以及伦教等地结合节会开展的首饰设计制作赛事,很好地促进了珠宝制造向珠宝创造的转变。

3翡翠加工产品更加多元精致

广东四会、广东平洲、云南瑞丽、云南腾冲是我国重要的翡翠加工贸易基地。这些年来,随着翡翠原料价格的上涨,翡翠首饰以及雕件对设计与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翡翠饰品、把件、挂件,翡翠首饰和翡翠摆件,不同品质特点的翡翠都得以更好地利用。

4通过产业转型找到发展机遇

转变产业基地经济增长方式,是同质化产业基地未来重要的发展出路,也是实现产业基地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广州花都作为一个珠宝加工制造产业基地建设,多年来困扰较多,裹足不前。近两年,当地政府主导企业配合打造“花都珠宝小镇”的珠宝旅游文化区,石头记矿物园、云峰翡翠梦想馆等重要项目的建设,为广州花都珠宝产业基地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开展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国珠宝产业基地建设要结合自身的现状与特点,也要坚持用科学发展战略来规划好,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提升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挑战与机遇并存,生存与发展并进,在我国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珠宝企业齐心协力,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将会更加夯实,我国珠宝产业将会更加美好。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之路

1996年,在镇平县石佛寺镇西的赵河荒滩上,形成了一个简易的玉雕交易市场,坑凹不平的沙地铺上塑料单当做柜台,搭起的简易棚当做门市,这便是石佛寺镇玉雕专业市场的雏形。1998年,在赵河荒滩上,他们治沙绿化,建坝蓄水,拉开了石佛寺镇玉雕专业市场建设的帷幕,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玉雕湾西区市场。2001年又投资6000余万元建起了玉雕湾东区市场、玉文化广场和中国第一家集收藏、玉文化研究、展销、商贸于一体的玉文化博物馆。至此,镇平玉雕市场初具规模。

2005年玉雕专业市场重新进行了定位,确立了“中国玉产品旅游购物中心、河南省玉文化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他们先后投资2亿元,建起了玉博苑早市、榆树庄综合市场和琢玉苑加工小区。成立玉文化产业管理办公室和玉文化研究会,形成加工依托科研基地、市场激活产业发展、文化丰富产业内涵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了产业、市场、文化、城镇的同步发展。玉雕湾市场已成为中国北方建设档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玉雕专业批发市场。

2010年,镇平玉雕荣膺中国城市新锐名片。纪念建国60周年中国城市名片荣誉征集与展播由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教委支持,北京大学主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基地等多家单位承办。镇平玉雕是唯一一张县级城市名片。中国城市名片评选组委会给予镇平玉雕的评价是:“追问她的历史,远至汉唐,近溯明清;考究她的手法,南北兼容,风格不拘。由古至今,中国人爱玉,至深至迷,镇平人制玉,中外驰名。无论是九龙华熏、鹿鹤同春还是哪咤闹海,百余位玉雕大师频出精品,更有十万镇平玉雕营销大军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以玉为媒,玉雕之乡,实至名归。”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毗邻南阳市市区,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409个行政村,总人口96万人,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镇平县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中国地毯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玉兰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全国500个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是河南省命名的18个综合改革试点县和26个城镇化重点县之一,是河南省确定的玉文化改革试验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粮食生产核心区。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42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5元,增长115%;农民人均纯收入6254元,增长159%。

赵凌辉局长、党委书记

丁治林副局长、党委副书记

王清和副局长、党委委员

尤永文副局长、党委委员

王海瑞纪检组长、党委委员

范天栓党委委员、主任科员

沙玉山党委委员、主任科员

何明太副主任科员

王立中副主任科员

赵凌辉简介:男,汉族,中共党员,会计师,研究生学历,生于1962年1月,籍贯河南省镇平县城关镇人。1981年参加工作,历任镇平县教育局干事、计财科副科长,镇平县教委职教科科长;镇平县城郊乡副乡长、党委副书记;遮山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遮山乡党委书记,遮山镇党委书记、乡长;镇平县环保局局长、党总支书记。2005年6月至今,任镇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党委书记。

机构设置镇平县国土资源局成立于2002年4月,为镇平县原土地管理局与镇平县原计委下属单位矿管办合并成立的,承担全县土地、矿产和测绘管理职能。现有内设股室10个,即办公室、计财股、建设用地股、地籍股、规划与耕保股、矿产开发管理股、地质环境测绘股、法制监察股、信访股、监察室;下设二级单位7个,即土地监察大队、土地储备中心、地产交易中心、土地评估所、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站、年租金征收办公室、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辖1个城区直属分局和19个基层国土资源所。现有干部职工351人,党员104人,大专以上学历140人。

土地资源镇平县土地总面积149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68709公顷,耕地面积78605公顷,其他土地面积7036545公顷。

矿产资源镇平县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30余种。金属类主要有金、银、铜、钼、铁等;非金属类主要有石墨、矽线石、石榴子石、大理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其中,铜、钼储量位居河南省前列,主要分布在老庄镇任家沟、楸树湾矿区;其他大理石及建筑石料用灰岩更是遍布遮山、柳泉铺、老庄等地。

基本农田保护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提请县政府把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耕地保护考核机制,切实加强多部门、全社会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强化管护措施,有效确保耕地保护面积稳定在7860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68709公顷。

占补平衡建立年度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库,入库面积12万亩,全年通过开展“三项整治”,新增耕地面积2490亩,连续11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

土地综合整治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年共整理土地81285亩,其中,投资418万元的杨营镇土地整理项目有序推进,顺利通过南阳市国土资源局验收,新增耕地面积150亩。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镇平县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纳入乡镇年度目标管理,成立了高规格的挂钩项目工作领导机构,制订了实施方案,将3300亩挂钩项目分解下达到各乡(镇),限定时限,明确标准,确保整治效果。在项目实施工作中,通过以点带面,召开观摩汇报会,联合县督查中心两周一督查通报,扎实推进挂钩项目组织实施,完成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整理2565亩,组织上报建新区1050亩,较好地解决了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

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镇平县利用其被列入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以及产业集聚区被列入全省重点产业集聚区的重大机遇,10余次赴市进省积极沟通协调,争取用地指标,组织上报建设用地16批次、2566亩,全县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全部得到保障。

土地储备镇平县研究出台了《镇平县城镇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和《关于成立镇平县土地储备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7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把各类新增建设用地和县城规划区所有存量土地全部纳入储备,完成土地储备面积879亩,为县域经济后续发展奠定了有利条件。

土地出让2010年,共出让国有建设用地18宗644亩,成交价款15亿元,实现土地收益8535万元。

盘活存量土地2010年,有效盘活低效闲置土地594亩,引进铭鑫斯迪奥、天意服装等工业项目4个,增加投资18亿元。

节约集约产业集聚区试点县创建活动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加强项目审批监管,启动产业集聚区村庄社区化改造,推动了节约集约产业集聚区试点县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人民网委派记者对该县创建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报道。

保障性住房2010年,镇平县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力度,提供廉租住房用地面积27亩,项目已全部建成,有效解决县域600个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困难。完成28亩经济适用房用地报批工作。

二次土地调查镇平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部分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城镇部分已完成外业测绘,进行入户权属调查;县城地籍更新调查权属部分已完成总任务量的65%。

矿产资源规划镇平县结合该县矿业开发现状,积极与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协作配合,编制了《镇平县矿产资源规划(2008—2020)》,在充分征求县直相关部门意见后,对文本进行修订完善,于2010年11月顺利通过市级专家评审。

整治矿业秩序2010年,与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全县范围内钼矿、铁矿、石材及零星矿区排查“四证一照”,落实“三停”措施,重点加大对无证开采行为的打击力度,先后下发制止违法行为通知书135份,取缔非法开采25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6家,没收扣压设备130余件,拆除房屋25间,责令停产整顿45家,矿业秩序明显好转。

钼矿资源整合镇平县钼矿资源整合工作扎实推进,储量核查全面结束,对所有储量核查报告进行了评审,外围储量核查工作顺利启动,对矿山的巷道、选厂等相关配套资产进行了清点与补评并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与钼矿业主、洛钼集团就资源量认定、收购价格确定与新增储量价款补缴等达成一致意见,镇平县瑞天钼业有限责任公司代表镇平县人民政府与14家钼矿业主签订了资源、资产转让协议。

测绘管理镇平县D级GPS控制网建成并通过省市测绘局的验收,已投入使用。组织全县测绘人员进行培训,20名测绘人员考试合格并发放了测绘作业证。

地灾防治落实部门责任,形成防灾合力。将地灾防治工作纳入乡镇政府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县直23个相关部门地灾防治责任,建立健全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的地灾防治工作机制。针对全县8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认真编制地灾防治方案,加强地质灾害警示宣传教育,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和工作卡2200份,宣传单500份,宣传手册500份,设置警示牌35个,受教育群众27万人。创新防灾避险应急工作机制,积极协调气象、水利等部门,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集“水情、雨情、灾情”三位一体的网络平台,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4次,转移受灾群众5000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灾造成的危害;切实巩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成果,二龙赵河泥石流应急勘查治理项目经受住2010年度汛期严峻考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向上争取治理资金183万元,专项用于高丘严陵河泥石流应急勘查和二龙乡付家庄村翻水泉矿山环境治理项目。

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及建设行为临时党委为进一步落实土地利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利用秩序,中共镇平县委研究成立了由该县纪委书记兼任党委书记,县政府主管县长及监察局局长兼任党委副书记,县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及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党委委员的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及建设行为临时党委。监督监察相关职能部门,以及乡镇、街道在用地管理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对失职失责人员及违纪人员进行责任追究,组织对重大案件进行查处。2010年查处案件13宗,结案10宗,党政纪处理9人。

动态巡查2010年,共计开展动态巡查200余次,有效制止违法违规行为68宗,典型案件移送法院38宗,公开曝光6宗。

卫片执法检查对2009年度卫片执法监测出的76个图斑、84宗、15893亩土地进行逐宗检查,实测面积15542亩。其中,合法用地40宗、94983亩,实地伪变化38宗、58484亩,飞地1宗、41亩,违法用地6宗、236亩,依法进行处理,全部拆除复耕到位。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为248%,顺利通过省、市验收组检查验收。

乡所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国土资源所的规范化程度,对已经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的乡所开展乡所规范化建设晋档升级活动,健全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全县19个乡(镇)的国土所的规范化建设全部通过省、市达标验收。

窗口办文积极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完善窗口办文制度,较好地服务了社会,支持了县域经济建设。全年受理各类业务218项,办结率100%,连续三年被省优化办授予“河南省优质服务窗口”荣誉称号,被镇平县委、政府授予“红旗窗口”。

“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为深入推进“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该局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下设土地市场治理组和矿产市场治理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采取“自己查、相互议、单位审、班子定”的方式,针对关键岗位、核心业务、重点部位和环节,深入查找、全面排查制度漏洞和廉政风险。清理规范性文件2份,共排查出20个风险岗位,4个重要岗位,53个风险节点。针对排查出的风险节点,制定出具体的防控措施和防控承诺,对4个重要岗位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全县国土系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精神文明建设在巩固市级标兵文明单位基础上,积极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以“围绕文明单位搞建设,抓好文明创建促工作”为指导思想,通过采取“强化创建意识,提升国土形象,加强班子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深化创建内涵、激励创建载体”等举措,2010年8月,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晋级为省级文明单位。

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把手”责任制和“一岗双责”,认真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突出抓好重点工作、重点环节的监管,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行为发生。积极受理行风政风案件,做到了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2010年,共受理行风政风案件5件,受理市长热线案件86件,均已及时办结并圆满回复,办结率100%。在南阳市国土资源局组织的述职述廉考评中,该局被评为优秀等次。

信访工作着眼源头预防,实行局领导双包双联责任制,明确每名局党委班子成员分别联系各自分包的局属股室及国土资源所,负责信访案件的排查、预防及查处及调解工作。主动加强与省、市的沟通联系,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严防赴省进京群体性案件的发生。2010年,共接待信访案件77起,结案70起,结案率91%,群众满意率919%。其中,省国土资源厅交办2起,全部予以办结,信访量在2011年基础上下降45%。

(周勇)

镇平县特产是什么

 镇平县特产是什么,区镇平县可以带什么样的特产回家呢?下面我为你分享一下镇平县特产吧!

  镇平烧鸡

 镇平烧鸡,也称镇平侯氏烧鸡。其烧鸡色泽鲜艳,断筋离骨,皮香肉烂,肥而不腻。创制者侯稀山,原籍山东临沂,1928年从德州名师学做烧鸡。1942年日本侵华,他携妻儿迁居镇平,继续做、卖烧鸡。此后,侯氏烧鸡声名大振,经久不衰。

 镇平烧鸡色、香、味、型别具一格。卤制中,循环使用陈年老汤和适量盐水,配入砂仁、豆蔻、肉桂、百芷、丁香、苹果等20余种中草药。卤制后的烧鸡色泽红润鲜艳,异香浓郁扑鼻,鸡皮不破不絮,造型美观大方,手提断筋离骨,牙咬口茬整齐,入口酥软鲜嫩,松散易嚼,肥而不腻,清而不淡,老幼皆宜。即为名菜佳肴,又是上等的保健滋补品。选销两广、两湖、川陕及京、津、沪等地,供不应求,香飘九州。

 镇平烧鸡的制作过程如下:

 1、备料:原料有以下数种:蜂蜜、林麻油、陈年老汤、盐水和砂仁、豆蔻、肉桂、白芷、陈皮、良姜、丁香、硝、苹果等共二十余种中药。

 2、选鸡:生长半年以上的公母稚鸡,重量在2斤以上。

 3、宰杀:齐断血管、气管、食管,切割部位准确,血液全部放净,鸡体不能受损。

 4、退毛:宰杀的鸡趁身体尚温时,放人60℃左右的热水中,浸烫一分钟后,将羽毛退净,这样可使鸡体洁净白亮。

 5、开剥:鸡体退净羽毛后,先在鸡劲脖根外切一小口,露出食管、气管,然后在鸡下腹部(臀部)两腿之间,切开一道7-8厘米的长口,接着从上口割断食管、气管,掏出脖囊,摘除五脏,切下肛门,再用水把余血秽污冲净。

 6、造型:开剥好的鸡,放在案板上,腹部向上,用刀将肋骨和鸡椎骨中间弄断,用手捧折,然后用小木棒撑起肚腹,再在下腹脯外开一小口,将两腿交叉插入腹内,两翅交叉插人口腔内,将鸡脖变曲,鸡头俯于一侧翅下,形成一个美观的元宝体。之后,晾干表面水分,取出小木棒。

 7、烹炸:将晾好的鸡身用40%-60%的蜂蜜水均匀地涂抹一遍,使鸡皮润泽,然后放入烧至160℃-180℃的林麻油中烹炸,炸出红**后捞出。

 8、卤制:这是最后的一道工序。炸好的鸡捞出后,放入另一锅内。此锅盛有陈年老汤盐水和布袋装的中药,用水火焖至鸡熟,时间约需3-5小时。

 制成成功的镇平烧鸡可保持2-5天,不会变质,宜于携带,食用时不用刀切,不需加热,是旅游者理想的佳肴极品。

  张林麻油

 张林麻油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镇的特产。林麻油色泽澄黄、微红、透明、入口醇爽、香味悠长、渗透性强,久放不变其味。

 张林麻油是用镇平县1镇特产歪嘴芝麻加工而成,为此而称林麻油。以区别于其它地方加工的香油。

 “张林”距今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据史书记载,“张林”兴于明代,盛于清朝。盛时,1南北三里长街有水井48眼,油坊72处。每逢榨油时节,数十里香飘四溢,温馨人脾。

 “张林”在海外有“砖牌油”的美称。据传,有一小油贩在1购油后,雇人挑往邓州汲滩,卖给外商。行走途中不料挑夫在路上跌了一跤,将油篓( 一种竹编纸糊的容器)摔破,撒了油。油贩怕油少赔本, 就在每篓油中丢进一块青砖,以充重量。交货时,外商误认为青砖是商标品牌,以后买油时,曾指名非“砖牌油”不买,“砖牌油”成了“张林”的商标,一时成为趣谈。

 如今,“张林”在保持其传统风味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设备和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的“张林”色泽橙黄微红、透明、有较浓的果鲜味,性平,味甘入口醇爽,不论烹饪、煎炸食品,还是调制凉菜,有去腥臊而生香味之效。拌制菜肴,易渗入食物内部,滑而不腻。除食用外,“张林”还用以配制中成药,具有滋阴、清热、解毒、壮精髓、润脾胃及凉血、润燥、消肿、止痛、生肌等功效,被人们普遍食用。经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化验鉴定:“张林”含酸167%, 水分及挥发物014%,杂质014%、折光指数1474 及其它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芝麻油标准。其卫生标准符合国家标准。色泽、气味、滋味、液度均保持了传统的“张林”特点。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张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将此列为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加以规划开发,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目前,全县年产“张林”50万公斤,销往外地和国外市场,受到了海内外客商的欢迎。

  镇平玉雕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测,伏牛山南麓。辖12镇11乡,总人口93万,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是“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国村镇文明建设示范点县”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的先民们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磨玉,宋元两代玉雕产业渐成规模。改革开放以来,镇平县把这一传统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玉雕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1995年3月,这里被中国农业部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玉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明显表征。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故中国历史上向有“君子玉不离身”的说法。在中国人看来,玉的品格可用两上字概括:“温”、“润”。而这也是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境界的要求。

 历史上,人们通常把新疆出产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出产的“岫玉”、河南南阳出产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出产的“绿松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5000年的黄山(今南阳卧龙区)仰韵文化遗址出土的独玉铲、玉瑛。这一时期玉器造型多为直方、圜曲、复合三种系列,诸如象征王权的钺、祭祀神明的琮、象征苍穹的璧,在琮、璧、瑛等礼器上还留有类似工艺痕迹的“经事符号”。这一博大精深的史前玉文化为华夏文明砌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1975年3月,镇平县城东北3里处安国城里出土了两枚带穿玉铲,经鉴定,属夏王朝前期的作品,很可能是楚人遗落的最早的玉器。随后,南阳盆地一些地方又出土了玉璧、玉璋等。《周礼·大宇伯》记载:“以玉作玉品,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赤璋礼南方……”上面记载的苍璧、赤璋、黄琮实际上是礼器系统之一,可见夏商周时期的玉文化处在礼仪化时代,此时期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采取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手法,富有流畅婉转的韵律美。

 东周时期,玉文化已发展到大大超越玉的自然属性的阶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将其从神权、王权的控制中解税出来。所谓“玉有十一德”之说,明显是把玉人格化了。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玉文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封建色彩。在南阳发掘的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葬玉。这些葬玉主要有丸窍塞、玉含和玉握手,古人认为这样可以使尸体不朽。

 到了汉代,南阳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盛况可观,有了加工、雕刻玉器聚居区,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至少在西汉时,南阳玉雕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现在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唐宋以后,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司贵人观赏享用,发展成为既有装饰品,又有生活用器皿。

 唐宋以来,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玉人巧妙地处理了形与神、骨与肉的关系,出现了佛教、人物、花鸟题材的新玉器,推动玉器迈进艺术殿堂,使玉文化呈现世俗化、生活化的新趋势。宋元明清时代,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宫中设立了“玉院”,同时,民间玉业日趋发达,玉器流行。

 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清代以后,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独山玉的开发利用备受重视,在矿床研究、矿山开采、雕琢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外人士,从而使得独山玉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赏和接受。

 南阳独山玉花色品种繁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三十多种色彩类型,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世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

 玉雕产品的品种,可分为人物、花鸟、走兽、器物等四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花鸟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凤凰牡丹、长尾鸟屏等23种;走盖有狮、象、虎、牛、套马等16种;器物有玉城、玉环、转炉、飞禽、走兽、仁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复杂,寓意深刻;素活有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除继承传统雕刻外,还融会了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风,进一步丰富了玉雕的图案,使其更具观赏性。经过历代玉雕艺人的潜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显贵”的特点。

 历经千年兴盛不衰的玉雕产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艺人。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的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美玉资源相结合,才使得南阳玉雕这一艺术瑰宝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惊世之作也不断问世。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四十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为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玉雕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但问包七百多年来,其玉料一直众说纷纭,未能认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亚洲珠宝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宝玉石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论坛上,经过二十余名国内知名玉器考古、收藏专家仔细观察、研究,并与南阳的独山玉矿样品反复对比、鉴定,认定制作于元代、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渎山大玉海》玉料为南阳独山玉。至此,一桩“千古悬案”一锺定音。

 目前,南阳镇平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玉雕之乡,民间从事玉雕者不计其数,走遍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经营玉雕产品的镇平人。

;

南都帝乡,五圣故里,千年玉都,中国水城,卧龙之地,灵秀南阳! 南阳五圣商圣范蠡,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省、陕西省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因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马蹄形盆地,故称南阳盆地。 南阳,河南省第三大城市,河南省省域次中心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豫陕鄂川渝交界处区域性中心城市,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物流、交通中心。南阳是国务院第二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乡”之称。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楚文化与汉文化最集中的旅游区之一,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胜地之一。卧龙岗三国文化旅游集聚区、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和桐柏淮源国家风景名胜区是南阳四大重点旅游景区景点。 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豫、鄂、川、陕的交通要道。洛湛铁路(焦柳铁路)、宁西铁路、郑渝高铁在南阳交汇。沪陕高速、二广高速、日南高速、许南高速、南阳城区绕城高速、内邓高速、焦桐高速、武西高速、和临三高速(临汾至三亚)等多条高速遍布南阳各地。国道312、207、209等4条国道以及14条省道连接南阳各地。南阳机场为河南三大民用机场之一,南阳西峡旅游机场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南阳玉,素有“东方翡翠”之称,故南阳被称之为“千年玉都”。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这里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故被称之为“中华药都”。 南阳目前总人口1091万,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下辖邓州市(代管)、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新野县、桐柏县、唐河县、方城县、南召县、社旗县、卧龙区、宛城区、南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南阳新区(规划)、鸭河工业管理区(规划)、南阳油田工业管理区(规划)等市县区。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拥有众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和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观。 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处,省级64处,不同专题的博物院馆14处。 其中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建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两级衙门。南阳境内发现的大面积恐龙蛋化石群轰动世界,淅川县境内楚始都丹阳春秋墓群出土的稀世珍宝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引人关注。 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其中,宝天曼和老界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地貌独特,植被良好,风景如画;2001年宝天曼被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风景区以亚洲第一大水库和南水北调的渠首源头为世人关注;正在兴建的西峡恐龙蛋生物遗迹博物馆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科普教育基地。内乡县衙、鹳河漂流跻身4A级景点行列,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通过国家评审,叶家大庄桐柏英雄纪念馆列入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距南召县云阳镇北3公里处的杏花山“南召猿人”遗址,是中原人类的发祥之地。1978年,科学工作者在此采集一颗猿人牙齿化石及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为距今约50万年前更新世中期的古人类遗址,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南召猿人的化石地点,是国内发现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填补了中原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历史空白,扩大了猿人在秦岭地区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河南省重点旅游项目之一总投资45亿元,占地1200余亩,总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19万平方米的莲花温泉水城将于今年十一完全建成开放,现已投入市场。 主要旅游景点 山陕会馆、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武侯祠 、汉画馆、老界岭 、医圣祠 、龙潭沟 、银树沟、石门湖 、河南内乡县衙 、丹江 、哪吒故里 、南阳市博物馆、南阳府衙 、张衡墓 、鸭河口、彭雪枫纪念馆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水帘寺 、博望坡遗址 、菩提寺 、汉桑城 、汉议事台、恐龙蛋化石博物馆 、福胜寺塔 、花洲书院 、泗洲塔 、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 、寺山国家森林公园 、坐禅谷景区 、渠首景区、淅川香严寺 、丹江小三峡 、福森生态文化苑 、法海禅寺 、荆紫关 、龙山风景区 、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 、北顶五朵山 、伏牛大峡谷 、云华蝙蝠洞 、西峡灌河 、白河湿地公园 、山陕会馆 、五道幢自然生态风景区 、灌河漂流、莲花温泉水城等。 旅游商品  南阳社旗县清代山陕会馆古建筑群南阳地毯、南阳丝绸(南召县)、独山玉、南阳玉雕(南阳市、镇平县)、南阳烙画、黄石砚(方城县)。 南阳八景 南阳历史上的“八景”如“丰山霜钟”、 “钓台烟雨” 等至今已多不为人知。其中还有不少已经不存于世了。 2004年,我市又重新评选出了新的“南阳八景”( 含“城区八景”和“县市十景”)。 城区八景:卧龙隐迹 医圣芳泽 灵石汉韵 衡星高冢 府衙古意 孤峰独秀 育水平湖(含梅花寨和槐香湾) 府山晓月 县市十景: 宝天奇曼 丹江烟雨(含香严寺和渠首) 淮渎灵湫 五朵玄妙 伏牛一柱(老界岭) 龙潭奇石 菊潭古治 会馆春秋 灌河溅浪 七星叠石 山陕会馆煌壮据有关资在全国现存80余座会馆类古建筑群中,社旗山陕会馆以其建筑规模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好、建筑装饰工艺最为精湛,商业文化内涵最为丰富,而于1988年元月,首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尔后相继被批准为国保单位的四川自贡西秦会馆与山东聊城山陕会馆,其占地面积均各为3000余平方米,而社旗山陕会馆的占地面积达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即达6000余平方米,远远高出以上二馆数倍之多。国家多位权威古建筑专家均对社旗山陕会馆给予高度赞誉与评价,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题词赞为:“艺术辉煌,绝无仅有”,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题词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由此而确立了社旗山陕会馆在全国现存会馆类建筑最具代表性的首屈一指之地位,被全国多位著名专家一致公认为“中国第一会馆”。 南阳饮食  南阳人大多以面作为主 早餐:羊肉汤、牛肉汤(中国四大牛种第一——南阳黄牛)、糊辣汤、油条、油烙馍、豆腐脑、煎饼、水煎包、小笼包、菜合(韭菜盒子)蒸馍等。 午饭:各类面条:汤面(拉面、烩面、扯面、刀削面、担担面、窝子面)、捞面、蒸面条、浆面条、芝麻叶面条、炒面等。或米饭配菜。 晚餐:俗话说叫“喝汤”,一般“苞谷糁”或“面疙瘩”配馍和菜。 汇集全国各地小吃 南阳地处中国中部,汇集全国各地名吃。北京烤鸭、郑州烩面、开封小笼包子、信阳热干面、山西刀削面、陕西凉皮、兰州拉面、新疆炒拉条、福建馄饨等餐馆遍布南阳大街小巷。 南阳本地地方小吃也很有特色,其中下面的更是南阳本地的名吃:南阳油茶、玄妙观斋菜、镇平烧鸡、博望锅盔、新野臊子、唐河肘子、白土岗辣子鸡、阎天喜饺子、方城烩面、丁老二米线、社旗桥头黄焖鸡,盆窑猪蹄等。 编辑本段南阳特产 土特产类: 伏牛山珍(花菇、黑木耳、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猴头菌、鹿茸菌、茶树菇、地皮菜、拳菜、山茱萸、山野菜等食用菌) 南阳黄酒(邓州光照、镇平五朵山)、米醋、小磨油、鹿血酒;唐河五香牛肉、全牛宴、郭滩烧鸡、赵记油茶;桐柏豆筋、云溪山货;新野臊子,龙潭米酒;社旗三粉、绿豆面;方城木瓜酒、木瓜茶;内乡山珍营养粉;淅川桑叶茶、葛花茶、五毒酒、五香全蝎、香花辣椒酱、丹江风干鱼;西峡野蜂蜜、野蜂蜜酒、仲景香菇酱、猕猴桃干、六味地黄酒、养生百菌汤 工艺品类: 南阳三宝(独玉、烙画、出师表)、南阳独玉、南阳烙画、黄石砚等 保健类: 伏牛山药材(山茱萸、辛夷、天麻、灵芝、山丹参、杜仲等)、桐桔梗、板蓝根

中国玉雕之乡——河南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 镇平地处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玉产地,玉雕加工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据《镇平县志》的记载,宋代开始渐具规模,明、清已成为本县的一大产业,且有出口业务。改革开饭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支持和鼓励玉雕业的发展,弘扬玉文化,拓展玉雕产业,并先后举办了八届“中国镇平国际玉雕节”。2000年5月,成立了镇平玉雕产业的管理局。目前,全县玉雕加工企业近万个,从业人员118万人,。个体加工产值10亿元,形成了以生产摆件类,饰品类,实用保健类等产品为主的产业群体8个,产品种类达1500种,以镇平石佛寺玉雕湾、镇平玉雕大世界、中华玉文化中心为代表繁荣专业市场已成规模县外流动销售的人员多达万人,产品畅销美、日、加拿大的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镇平玉雕造型生动逼真,雕刻精细入微,博采京津工艺之雄厚、苏杭工艺之俊秀,从形成自己独有的中部风格。翠玉“九龙花熏”为国家珍品,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独玉“鹤鹿同春”北中国美术馆收藏;双层大型转动翡翠花熏“哪吒闹海”,荣获轻工部工艺美术百花奖;另有独玉“姜子牙封神”、“万里长城”、“麻姑献寿”等270多见工艺 精品,先后获得省、部优和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50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