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什么意思

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什么意思,第1张

鸳鸯,凤凰都是指代情侣。梧桐树上栖息着凤凰,菡萏花上站着鸳鸯。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代诗人卢照邻这一句诗词堪称经典,鸳鸯成双入对被卢照邻喻为美好的爱情,宁可化做鸳鸯与心爱之人长相厮守做一对凡人夫妻也不羡慕天上神仙。此诗之后,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更是被后世文人争相效仿。

扩展资料

相传两千多年前,晋国大夫洪铺手下有一花匠名为怨哥,一天怨哥路过莲花池发现洪铺的女儿落入池中,于是怨哥下水救人。这一幕被洪铺看见误以为是怨哥在水中调戏自己女儿,便把怨哥关进打牢。洪铺的女儿偷偷去看望怨哥并送了一件五彩大衣。

洪铺知道后很生气就把怨哥处死莲花池。洪铺的女儿知道后也跳入池中殉情而死。之后他们的灵魂化作了两只鸟儿,一只五彩斑斓,另一只朴实无华,它们总是出双入对,恩爱有加。

春联:

四时为柄 闻鸡起舞 年年大发

万象皆春 跃马争春 岁岁有余

东风解冻 春盈四海 百业兴旺

春日载阳 花漫九州 五谷丰登

春和景丽 梅开五福 江山不老

国泰民安 竹报三多 祖国长春

春风得意 诗书门第 一家瑞气

科气致祥 礼义人家 万里春光

挽联:

惊回首留伟业丰功垂宇宙,抬望眼存高风亮节励人民

风风雨雨为人民终身奋斗,山山水水留足迹风范长存

五就岂徒然,公论定当怜此志

万言可立待,天才端不为常师

婚联:

映日红莲开并蒂

同心伴侣喜双飞

日丽风和桃李笑

珠联璧合凤凰飞

寿联:

人生不满公今满

世上难逢我竟逢

梅竹平安春意满

椿萱昌茂寿源长

名胜联: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行业联:

羲之五字增声价

诸葛三军仗指挥

雪花资润泽

香水溢芬芳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是一种文学形式的应用文。应用范围广,园林胜境、亭台楼阁、婚丧喜事、寿祝庆典、游乐交往、铭心励志都可以用。对联兴于五代,盛于明清,现仍被人们喜爱。因此对联优美精巧,能够灵活多样地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愿望等,既可以激励自己,又可以教育别人,既有趣味性,又有艺术性。

写对联首先要看对象和场合,要力求切合当时当地的其人其景,不能乱用。如春联、寿联、婚联、挽联、励志联等固然不可混淆,就是用于山川名胜、楼台亭阁,也要有各自的特色。另外,同一种对联,还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如春联,今年的与去年的、甲地的与乙地的就应各不相同;寿联、婚联、挽联更要根据不同对象写出个性与感情色彩。如不管时间、地点和人物的不同而乱写,不仅写不出好对联,还会闹笑话。

其次,写对联讲究对仗工整,整齐美观。对联虽只有两联,但要求十分严格,好的对联不仅要字数相等,还要意思相对,虚实相对,平仄相对,含义深远,音调铿锵。如杭州岳坟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意思上是把爱国名将岳飞与奸臣秦桧等人作了鲜明对比,爱憎分明;形式上,词性、结构、平仄以至色彩等,都十分妥贴完美。对联的对仗有所谓正对(上下联所写之事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反对(上下联意思相反相成)、串对(下联为上联的补充)之分,另外,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有许多讲究,如嵌字、藏画、寓典、谐音、回文、叠字、拆字等,有些是文人卖弄才学的游戏文字,不足为训,但多数仍有助于对联的精巧,值得学习借鉴。

第三,对联全用竖写,上联在右边。有些对联(如春联)多数有横联,又叫横披,一般用一个四字句,意思也要与上下联相关,并有“点睛”作用。对联的字数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以五、七、九言较常用,也有短至二字,长至数百字,仍称对联的。

  一、长亭送别体现莺莺反封建曲词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这是莺莺对张生赴考所持的态度。历经多少辛酸痛苦才获取的爱情,刚刚得到承认,马上又要分开。“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莺莺的内心愈是痛苦,愈是说明封建家长的冷酷无情。莺莺虽然无力反抗老夫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的宗旨,但她斩钉截铁地表明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她认为“莲开并蒂”比“状元及第”好得多。这些描写,使《西厢记》摆脱了表现才子佳人离愁别绪的老套,升华到否定世俗传统偏见的高度,使艺术形象迸发出闪光的民主思想的火花。“‘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不要忘记这些话是当着老夫人的面说的,它显示了莺莺倔强的反抗性格。《长亭送别》历来为人们所激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思想上有新意,它不仅表现了爱情和封建家长的矛盾,而且对读书追求功名利禄那一套世俗观念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长亭送别》的末尾,莺莺终于把藏在心底的话说出。这话来得如此突兀,分量惊人的重。“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莺莺明白,她和张生的爱情正达到一个危险地带,张生得中与否都是对他们的爱情的巨大考验。张生得中的话,他将成为高门大族的择婿对象;如果落第,老夫人又不承认这个白衣女婿。巨大的阴影笼罩着莺莺。在这里,我们窥见了封建时代妇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的压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里妇女悲惨屈辱的地位。如果剧中的张生不是一位忠厚志诚的君子的话,莺莺的弃妇的命运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二、长亭送别语言特色

  《西厢记》包含丰富的修辞技巧,有人做了统计,全剧运用的积极修辞手法达到三十四种之多,可以说是集我国古代修辞之大成,成为我国古代戏曲修辞手法运用的理想范本。

  作者采用古典词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既吸收了古典诗词语言的精华,又提炼、融会生动的民间口语,加重文章的斑斓色彩,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使这部作品辞藻纷呈,艳丽典雅。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熔铸冶炼,形成自身华丽秀美的语言特色。这种特色是形成全剧“花间美人”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没有语言上这种五色缤纷的艳丽姿采,“花间美人”就要黯然失色。

  其文采灿然的语言特点,绝不是堆砌词藻,雕字琢句得来的,它和形式主义的专门搞文字藻绘的作品毫无共同之处。全剧虽然华美,文采璀璨,却自然、流利、通畅,绝无滞涩、雕琢、造作的毛病。因此明代戏曲评论家何元朗认为:“王实甫才情富丽,真辞家之雄。”(《四友斋从说》)王世贞云:“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曲藻》)

  (吴文)

  作者不仅善于熔炼方言口语入曲,而且更善于熔炼古典诗词入曲,甚至把口语和古典诗词杂糅在一起而丝毫不显生硬牵强。俗话说“量体裁衣”,《西厢记》很多地方是“量体借衣”,借用前人的现成语句和意境而不显“借”的痕迹。……当我们读到“碧云天,黄花地”,“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等句时,也会很自然地想到范仲淹的名篇《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而“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用的是白居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是无须说的了。由于原材料都来自诗中的句篇、精华,于是据以熔炼而成的新产品当然是精品了。但是话说回来,好材料遇到拙劣的工匠,就不一定收到好的效果,这里便有所谓化工和画工、神似和形似的区别。一个好的词语,一种好的意境或一种好的表现方法,高明的巧匠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借鉴,按自己的需要加以创新。例如《西厢记》中《送别》一折有“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写离愁之重,小小车儿载不动。这个意思并不是王实甫创造的。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就有“驴鞭半袅,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驮也驮不动”。只因王实甫是写莺莺的离愁别恨,因此必须易马为车,不能照搬董解元的原话,但是写离愁之重却是一样的。董解元用马形容离愁,也不是董解元的创造,宋人石孝友《玉楼春》词已有“春愁离恨重于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的比喻。李清照的《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见古诗词中载愁的工具多得很,骑马、乘车、坐船悉听尊便,但总的说必须符合人物所处的现实环境,必须有助于人物刻画。能融会贯通臻于至境的是高手,否则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即或很像,也是别人的东西。

  总之,《西厢记》的语言艺术是杰出的。由于王实甫既能熟练地驾驭民间语言,又善于吸取古典诗词中的精华为己所用,两者奇妙的结合,便形成既典雅又质朴,既有文采又不废本色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浓郁的诗情画意,弥漫在字里行间,这却是《西厢记》获得文采派代表作的主要标志。

  三、长亭送别鉴赏

  滚绣球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赴长亭的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的景物为线索来抒情写意,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玉骢”是指张生骑的青白色的马;“倩”,是请的意思;“斜晖”,指斜照的阳光。莺莺看到长长的柳丝就想到它系不住张生骑的马儿;看到疏朗的树林就想请它们挂住流逝的阳光,让时间走得慢一点。“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就是慢慢的意思。张生骑马在前,莺莺坐车在后,莺莺要马儿慢慢地走,车儿快快地跟上,好让自己同张生更靠近些,也能有更多一点的时间呆在一起。“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这两句是说,刚逃过了情人之间的相思之苦,才开始在一起又要很快地分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金钏”就是带在手腕上的金镯子;“长亭”是古代设立在大道旁边为送别饯行而用的亭子,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所以叫“十里长亭”。这三句是说,莺莺刚听见一声张生要走,手腕上戴的金镯子就松下来了;远远看见送别的十里长亭,人马上就瘦下来了。这种离愁别恨有谁能知道啊?这里作者运用了高度夸张的表现手法,来形容当时莺莺和张生缠绵欲绝的离别之情。

  这段曲词和前面那段端正好相比,在情景的铺设上是不大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以凄凉的暮秋景象来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滚绣球这段曲词,比较多地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等所有这些描写,无不都是由莺莺对张生的依恋惜别之情引发出来的。

  对莺莺内心活动的刻画,不是依仗苍白空泛的言词,而是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作者把天地景物乃至车马首饰统统拿来,赋予丰富的联想和夸张,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这就使得抽象的人物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真实,细腻动人。

  叨叨令这段曲词,先是说莺莺看见送行的车马,心中非常难过、闷气;进而又说无心梳妆打扮,从今后只能用昏睡和哭泣来熬度时光。紧接着,是无可奈何的悲叹:“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就是怎么不的意思;“也么哥”是曲词中的衬字,没有实在的含义。这两句叠句是说:怎么不烦闷死人啊?怎么不烦闷死人啊?然而烦闷和悲叹也无法挽回她和张生的离别,所以最后只好叮嘱张生:“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惶惶的寄。”这里的“索”,是必须、应该的意思;“惶惶”,匆忙、赶紧的意思。这两句是嘱咐张生分别后赶紧寄书信回来。

  这段曲词是莺莺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红娘面前尽情倾诉离别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写上与前面端正好和滚绣球委婉含蓄的内心独白不一样,整段曲词无遮无拦,直抒胸臆,用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口语,如车儿马儿、花儿靥儿、被儿枕儿、衫儿袖儿、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作者把这些日常的口语巧妙地组合起来,用一连串的排比、重叠,造成音节和声韵的回环流转,产生“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

  当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会见后,送别的酒宴开始了。当着严厉无情的老夫人,莺莺不能尽情表露自己的感情,她只能感叹、悲伤。酒宴完毕以后,老夫人先走了。这个时候,莺莺和张生能谈谈知心话了。这里,安排了一支名叫耍孩儿的曲子。……

  这段曲词的开头,作者借用典故来极力渲染莺莺内心的悲戚。“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红泪”,古代传说,曾经有一个少女被选入皇宫,在同她的父母分别时,哭得很伤心,用玉壶接下她的眼泪,玉壶都染成红色的了。后来把女子非常悲伤时流的眼泪叫“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是融化了唐代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最后两句:“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是白居易当时担任的官名,指的是白居易。这两句是说,莺莺为离别之苦而流的眼泪湿透了衣衫,比当年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时流的眼泪还要多。接下来作者又以比喻的手法进一步抒写莺莺的心绪:“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伯劳”是一种鸟。这两句是说,伯劳和燕子就要一个飞东一个飞西了,还没有起飞分开就问今后相会的日子。经过这些铺张描写,人物的感情已成奔腾之势向高潮发展。这时候,作者却避过潮头,另敷新笔:“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樽前酒一杯。”纵然马上就要相别千里,姑且在聚合时再饮一杯送行酒吧。这是由极度悲哀转向无可奈何时的一句宽慰话。这一笔,虽在意想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它使得整段曲词错落有致,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显得波澜起伏。经过这样的跌宕回旋,作者才放纵笔墨把人物的感情推向高潮:“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未饮心先醉”,是宋代词人柳永诉衷情近词中的一句,原文是“未饮心如醉”。王实甫把它改成“未饮心先醉”,语意就更加沉重。这三句是说,哪里还要饮什么送行酒啊,还没饮酒,心早已如痴如醉了!眼泪流尽继之以血,这颗心早已被折磨得像死灰一样了。这同上面“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樽前酒一杯”相对照,是感情上的一个突变,由一刹那间的宽慰,转到痛不欲生的悲哀。实际上,前两句是后三句的映衬对比,可以说这是一种欲放先收、欲高先低的手法。

 结婚,法律上称为婚姻成立。是指配偶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配偶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及其他责任。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结婚对联集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结婚对联1

 上联:鸾凤和鸣昌五世;

 下联:麒麟叶瑞庆千秋。

 上联:鱼水合欢天地久;

 下联:子孙繁衍瓞瓜绵。

 上联:凤舞鸾歌昌五世;

 下联:喜筵汤饼庆三朝。

 上联:绣幕牵丝成伴侣;

 下联:蓝田种玉降麒麟。

 上联:女嫁男婚欣大喜;

 下联:花开果结庆良辰。

 上联:喜气一堂欢婚礼;

 下联:春风四座庆弄璋。

 上联:大展蓬门迎淑女;

 下联:满盘汤饼宴佳宾。

 上联:双喜临门迎众客;

 下联:六亲聚会庆三朝。

 上联:花前得偶花结果;

 下联:月下钟情月团圆。

 上联:诗题红叶得佳偶;

 下联:玉种蓝田生小孩。

 上联:秦晋联欢依旧俗;

 下联:婚汤并庆树新风。

 上联:开花结果欢双喜;

 下联:创业兴家迈小康。

 上联:婚筵汤筵庆双喜;

 下联:烧酒甜酒酬众宾。

 上联:汤饼宴婚迎二喜;

 下联:洞房弄瓦庆三朝。

 上联:郎才女貌

 下联:龙腾凤翔

 上联:兰绾同心结

 下联:莲开并蒂花

 上联:立新风只生一个是男是女皆好

 下联:破旧习有利两家嫁女嫁男都行

 上联:新人办新事新风传梓里

 下联:春日耀春晖珍色满园庭

 上联: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下联: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上联: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

 下联:情深似海休言女卑男尊

 上联:今日新婚礼一杯香茶酬宾客

 下联:来年颁奖会两朵红花赞英雄

 上联: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

 下联:夫敬妇妇敬夫夫妇相亲

 上联: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

 下联: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上联: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

 下联: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上联: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下联: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上联: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下联: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上联: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下联: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上联: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下联: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上联: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下联: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上联: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下联: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上联: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下联: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上联: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下联: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上联: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下联: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上联: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下联: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结婚对联2

 上联:六礼周全迎凤侣

 下联:双亲欢笑看儿婚

 上联:宜把欢情联左右

 下联:愧将薄席款西东

 上联:鞠躬致迓嘉宾至

 下联:侧耳遥闻彩凤鸣

 上联:左右逢源君赐驾

 下联:东南溢美我倾樽

 上联: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

 下联: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上联: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

 下联: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上联: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

 下联: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

 上联:合欢偕伴侣

 下联:新喜结亲家

 上联: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

 下联: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上联:连斟酬客意

 下联:渴望解吾心

 上联: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

 下联: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上联:欣然开笑口

 下联:相聚叙衷情

 上联:红莲开并蒂

 下联:彩凤乐双飞

 上联:红莺鸣绿树

 下联:对燕舞繁花

 上联:万里长征欣比翼

 下联:百年好合喜同心

 上联:一世良缘同地久

 下联:百年佳偶共天长

 上联:映日红莲开并蒂

 下联:同心伴侣喜双飞

 上联:日丽风和桃李笑

 下联:珠联璧合凤凰飞

 上联:三千珠履光门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上联:大驾光临门第耀

 下联:良辰聚会主宾欢

 上联:蓬门且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上联:连理枝喜结大地

 下联:比翼鸟欢翔长天

 上联:碰杯邀客开宏量

 下联:举箸筵宾表至诚

 上联: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

 下联: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上联:席上愧无鱼贵客来临弹铗唱

 下联:门中能引凤愚男正喜弄箫吹

 上联:酒肴味淡惭无理

 下联:主客情浓幸有缘

 上联:厨无美酒殊惭主

 下联:席乏佳肴强宴宾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却欣堂上有嘉宾

 上联:客有隆情来庆贺

 下联:厨无美味实怀惭

 上联:门外移来皆玉步

 下联:厨中捧出尽金瓜

 上联:厨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前聚首会三亲

 上联:三杯淡酒酬宾客

 下联:一席粗肴宴懿亲

 上联:客溢篷门家有幸

 下联:席陈淡酒主怀惭

 上联:几杯淡酒难称宴

 下联:一意留宾莫说归

 上联:陋室摆筵酬厚意

 下联:嘉宾上座叙欢情

 上联:节值仲冬迎淑女

 下联:时逢吉日款良朋

 上联:青梅酒熟凭君醉

 下联:红烛春浓任客谈

 上联:重阳行婚礼赏心悦事天作美

 下联:淑女配才郎佳偶良缘人撮合

 上联:姻联古耿情人节

 下联:宾贺名门幸福家

结婚对联3

 上联:几朵秋花簪凤髻

 下联:一弯新月画蛾眉

 上联:凤凰簪挂茱萸蕊

 下联:鹦鹉杯浮杞菊香

 上联:红叶染成诗作伐

 下联:黄花酿出酒盈樽

 上联:合卺欣逢人送酒

 下联:开筵喜见客题糕

 上联:诗题红叶同心句

 下联:酒饮黄花合卺杯

 上联:彩笺吟就新诗好

 下联:红袖擎来菊酒香

 上联:笑把黄花轻插凤

 下联:闲拈黛笔淡描蛾

 上联:堂上瑟琴看并蒂

 下联:天边鸿雁听和鸣

 上联:系足红丝良缘注牒

 下联:画眉彩笔妙句题糕

 上联:酿熟黄华节逢重九

 下联:眉分碧月样画初三

 上联:宜室宜家勤劳为本

 下联:互帮互学致富争先

 上联:琴瑟永调月圆花好

 下联:家风不改女织男耕

 上联:自主婚姻夫欢妻乐

 下联:优生计划家富国强

 上联:联亲戚何必门当户对

 下联:结良缘只求道合心同

 上联:喜今日务农能手结情侣

 下联:看来年致富金花焕彩霞

 上联:小两口描图绘景心相印

 下联:好夫妻春播秋收汗共流

 上联:两口子一条心和和气气

 下联:一孔窑两个铺简简单单

 上联:富贵开新花红莲结并蒂

 下联:英才出硕果好枝成连理

结婚对联4

 上联:六礼周全迎凤侣

 下联:双亲欢笑看儿婚

 上联:宜把欢情联左右

 下联:愧将薄席款西东

 上联:鞠躬致迓嘉宾至

 下联:侧耳遥闻彩凤鸣

 上联:左右逢源君赐驾

 下联:东南溢美我倾樽

 上联: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

 下联: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上联: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

 下联: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上联: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

 下联: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

 上联:合欢偕伴侣

 下联:新喜结亲家

 上联: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

 下联: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上联:连斟酬客意

 下联:渴望解吾心

 上联: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

 下联: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上联:欣然开笑口

 下联:相聚叙衷情

 上联:红莲开并蒂

 下联:彩凤乐双飞

 上联:红莺鸣绿树

 下联:对燕舞繁花

 上联:万里长征欣比翼

 下联:百年好合喜同心

 上联:一世良缘同地久

 下联:百年佳偶共天长

 上联:映日红莲开并蒂

 下联:同心伴侣喜双飞

 上联:日丽风和桃李笑

 下联:珠联璧合凤凰飞

 上联:三千珠履光门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上联:大驾光临门第耀

 下联:良辰聚会主宾欢

 上联:蓬门且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上联:连理枝喜结大地

 下联:比翼鸟欢翔长天

 上联:碰杯邀客开宏量

 下联:举箸筵宾表至诚

 上联: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

 下联: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上联:席上愧无鱼贵客来临弹铗唱

 下联:门中能引凤愚男正喜弄箫吹

 上联:酒肴味淡惭无理

 下联:主客情浓幸有缘

 上联:厨无美酒殊惭主

 下联:席乏佳肴强宴宾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却欣堂上有嘉宾

 上联:客有隆情来庆贺

 下联:厨无美味实怀惭

 上联:门外移来皆玉步

 下联:厨中捧出尽金瓜

 上联:厨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前聚首会三亲

 上联:三杯淡酒酬宾客

 下联:一席粗肴宴懿亲

 上联:客溢篷门家有幸

 下联:席陈淡酒主怀惭

 上联:几杯淡酒难称宴

 下联:一意留宾莫说归

 上联:陋室摆筵酬厚意

 下联:嘉宾上座叙欢情

 上联:节值仲冬迎淑女

 下联:时逢吉日款良朋

 上联:青梅酒熟凭君醉

 下联:红烛春浓任客谈

 上联:重阳行婚礼赏心悦事天作美

 下联:淑女配才郎佳偶良缘人撮合

 上联:姻联古耿情人节

 下联:宾贺名门幸福家

结婚对联5

 上联:红莲开并蒂 下联:彩凤乐双飞

 上联:红莺鸣绿树 下联:对燕舞繁花

 上联:万里长征欣比翼 下联:百年好合喜同心

 上联:一世良缘同地久 下联:百年佳偶共天长

 上联:映日红莲开并蒂 下联:同心伴侣喜双飞

 上联:日丽风和桃李笑 下联:珠联璧合凤凰飞

 上联:叁千珠履光门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上联:大驾光临门第耀 下联:良辰聚会主宾欢

 上联:蓬门且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上联:连理枝喜结大地 下联:比翼鸟欢翔长天

 上联:碰杯邀客开宏量 下联:举箸筵宾表至诚

 上联:酒肴味淡惭无理 下联:主客情浓幸有缘

 上联:厨无美酒殊惭主 下联:席乏佳肴强宴宾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却欣堂上有嘉宾

 上联:客有隆情来庆贺 下联:厨无美味实怀惭

 上联:门外移来皆玉步 下联:厨中捧出尽金瓜

 上联:厨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前聚首会叁亲

 上联:礼周全迎凤侣 下联:双亲欢笑看儿婚

 上联:宜把欢情联左右 下联:愧将薄席款西东

 上联:鞠躬致迓嘉宾至 下联:侧耳遥闻彩凤鸣

 上联:左右逢源君赐驾 下联:东南溢美我倾樽

 上联: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 下联: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上联: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 下联: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上联: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 下联: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上联:席上愧无鱼贵客来临弹铗唱 下联:门中能引凤愚男正喜弄箫吹

结婚对联6

 上联:大驾光临门第耀

 下联:良辰吉聚主宾欢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茅庐又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横批:百年好合

 上联:三千珠履光蓬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凤俦

 横批:天赐良缘

 上联:净扫庭阶迎客驾

 下联:乐弹琴瑟接鸾舆

 横批:天地同庆

 上联:万里长征欣比翼

 下联:百年好合喜同心

 横批:天作之合

 上联:一世良缘同地久

 下联:百年佳偶共天长

 横批:天长地久

 上联:映日红莲开并蒂

 下联:同心伴侣喜双飞

 横批:龙飞凤舞

 上联:日丽风和桃李笑

 下联:珠联璧合凤凰飞

 横批:喜气生辉

 上联:天地同曲朋友共贺

 下联:日月永霞佳偶联姻

 横批:珠联璧合

 上联: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

 下联: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横批:天地同庆

 上联: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下联: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横批:花好月圆

 上联:屈尊陋室大筵亲朋酬厚意

 下联:欢迎嘉宾上座永日盼春霞

 横联:吉日良辰

 上联:红莲开并蒂

 下联:彩凤乐双飞

 横批:四喜同来

 上联:红莺鸣绿树

 下联:对燕舞繁花

 横批:松柏常青

 上联:万里长征欣比翼

 下联:百年好合喜同心

 横批:天作之合

 上联:一世良缘同地久

 下联:百年佳偶共天长

 横批:团结互助

 上联:映日红莲开并蒂

 下联:同心伴侣喜双飞

 横批:文定厥祥

 上联:日丽风和桃李笑

 下联:珠联璧合凤凰飞

 横批:西阁画眉

 上联:三千珠履光门户

 下联:一对青年结风俦

 横批:喜成连理

 上联:大驾光临门第耀

 下联:良辰聚会主宾欢

 横批:喜结秦晋

 上联:蓬门且喜来珠履

 下联:侣伴从今到白头

 横批:喜气生辉

 上联:连理枝喜结大地

 下联:比翼鸟欢翔长天

 横批:喜气盈门

 上联:碰杯邀客开宏量

 下联:举箸筵宾表至诚

 横批:喜鹊登枝

 上联:天喜地喜催得红梅放

 下联:主欢宾欢迎将新人来

 横批:喜事迭来

 上联:席上愧无鱼贵客来临弹铗唱

 下联:门中能引凤愚男正喜弄箫吹

 横批:喜事新办

 上联:扫净庭阶迎客驾

 下联:携来笙管接鸳舆

 横批:喜同登科

 上联:严父开怀观凤舞

 下联:慧儿合卺学梅妆

 横批:喜浴门庐

 上联:拴马不教宾客返

 下联:碰杯漫听凤凰鸣

 横批:相敬如宾

 上联:头上青霄鸾比翼

 下联:门中珠履客谈心

 横批:箫彻秦楼

 上联:酒肴味淡惭无理

 下联:主客情浓幸有缘

 横批:心心相印

 上联:厨无美酒殊惭主

 下联:席乏佳肴强宴宾

 横批:幸福美满

 上联:自愧厨中无盛馔

 下联:却欣堂上有嘉宾

 横批:燕尔新婚

 上联:客有隆情来庆贺

 下联:厨无美味实怀惭

 横批:一门同贺

 上联:门外移来皆玉步

 下联:厨中捧出尽金瓜

 横批:一门余庆

 上联:厨内精心调五味

 下联:堂前聚首会三亲

 横批:仪隆化育

 上联:绿蚁浮杯邀客醉

 下联:蓝田得玉喜婚成

 横批:宜室宜家

 上联:愧乏茅台酬上客

 下联:喜烧花烛映重门

 横批:莺歌燕舞

 上联:喜溢重门迎凤侣

 下联:光增陋室迓宾车

 横批:忠诚友爱

 上联:父喜子喜重重喜

 下联:友欢戚欢个个欢

 横批:比翼双飞

 上联:礼周全迎凤侣

 下联:双亲欢笑看儿婚

 横批:紫燕双飞

 上联:宜把欢情联左右

 下联:愧将薄席款西东

 横批:壮志同酬

 上联:鞠躬致迓嘉宾至

 下联:侧耳遥闻彩凤鸣

 横批:赤绳永结

 上联:左右逢源君赐驾

 下联:东南溢美我倾樽

 横批:春光无限

 上联:淑女迎来蓬门添异彩

 下联:佳宾驾到筚户倍生辉

 横批:有凤来仪

 上联:燕席重闻雅爱亲朋来似雨

 下联:鹿车今挽多情姐妹送如云

 横批:永偕伉俪

 上联:子媳早相知同德同心密室

 下联:岳翁原旧友有情有意明堂

 横批:永结同心

 上联:合欢偕伴侣

 下联:新喜结亲家

 横批:应赋桃夭

 上联:婚事近新年倒履迎宾椒酒

 下联:姻缘原夙世肯堂接媳姜汤

 横批:珠联璧合

 上联:连斟酬客意

 下联:渴望解吾心

 横批:比翼双飞

 上联:稚子结良缘喜事从心慈母

 下联:嘉宾援百赐感怀雅意亲朋

 横批:常伦念笃

 上联:欣然开笑口

 下联:相聚叙衷情

 横批:金石之盟

 上联:三杯淡酒酬宾客

 下联:一席粗肴宴懿亲

 横批:举案齐眉

 上联:客溢篷门家有幸

 下联:席陈淡酒主怀惭

 横批:兰馨一室

 上联:几杯淡酒难称宴

 下联:一意留宾莫说归

 横批:奎壁联辉

 上联:陋室摆筵酬厚意

 下联:嘉宾上座叙欢情

 横批:龙凤呈祥

 上联:节值仲冬迎淑女

 下联:时逢吉日款良朋

 横批:海盟山誓

 上联:青梅酒熟凭君醉

 下联:红烛春浓任客谈

 横批:情长意重

 上联:后话慢谈留客住

 下联:复邀相聚叙亲情

 横批:情真意切

 上联:后槽关马留佳客

 下联:门第惭蜗宴上宾

 横批:情重鸳鸯

 上联:光前振起家声远

 下联:裕后遗留世泽长

 横批:雀屏中目

 上联:乔木千枝思已本

 下联:长江成派溯清源

 横批:鹊桥欢渡

 上联:祖功宗德流芳远

 下联:子孝孙贤世泽长

 横批:如鼓琴瑟

 上联:燕翼贻谋承后裔

 下联:凤毛齐美耀前人

 横批:瑞霭蓝田

结婚对联7

 上联:兄持烛灯招红影

 下联:弟阅诗书伴绿窗

 上联:谢我亲朋来燕贺

 下联:为余舍弟庆鸾俦

 上联:乡邻皆道新人好

 下联:戚友咸夸老嫂贤

 上联:高风门第女儿孝

 下联:和睦人家姑嫂贤

 上联:嫂姑姊妹亲兰房窃

 下联:杨柳燕莺伴春意融

 上联:堪夸堂上鸳鸯侣窃传笑语

 下联:喜慰闺中姊妹花融唱丰年

 上联:今岁乐栽连理树

 下联:来年欣看绍裘人

 上联:子媳有缘歌雅韵

 下联:翁姑含笑唱宜家

 上联:礼乐于今歌大雅

 下联:媳儿立志旺小家

 上联:望子媳齐眉举案

 下联:酬亲朋弄盏传杯

 上联:在户喜星昭喜气

 下联:适门淑女孝高堂

 上联:了却爹娘心上事

 下联:喜迎儿女意中人

 上联:吉日吉时传吉语

 下联:新人新岁缔新缘。

 上联:画屏射雀成双影

 下联:桂树鸣鸾庆百年。

 上联:雪案联吟诗有味

 下联:冬窗伴读笔生香。

 上联:红杏枝头春意满

 下联:彩云声里玉箫清。

 上联:自主婚姻同节育

 下联:真诚恋爱共兴家。

 上联:爱情坚贞花开好

 下联:意气相投月也圆。

 上联:恩爱加事业增美

 下联:青春靠知识闪光。

 上联:虽无百辆迎门灿

 下联:喜有三星照户辉。

 上联:但愿媳贤如德曜

 下联:只求客醉似列伶。

 上联:婚缔自由移旧俗

 下联:礼行平等树淅祥。

 上联:花好月圆羡比翼

 下联:天长地久卜齐眉。

 上联:金鹏共奋理想翅

 下联:彩凤双飞锦绣程。

 上联:联两姓百年佳偶

 下联:树五讲四美新风。

 上联:共结丝萝山河固

 下联:永偕琴瑟天地长。

 上联:志同道合添佳话

 下联:青梅竹马结良缘。

 上联:新岁新婚新起点

 下联:喜人喜事喜开端。

 上联:佳偶同偕百年老

 下联:好花共育一枝春。

 上联:燕舞莺歌春正丽

 下联:鸾鸣凤翥日方长。

 上联:玉燕投怀先兆梦

 下联:石麟入阁早呈祥。

 上联:碧海云生龙对舞

 下联:丹山日出凤双飞。

 上联:琴瑟调和多乐事

 下联:亲友团聚益欢心。

 上联:握手初行平等礼

 下联:同心同唱自由歌。

 上联:和睦家庭春处满

 下联:勤劳门第福长临。

 上联:今日结成幸福侣

 下联:毕生描绘锦绣图。

 上联:咫尺姻缘歌巧合

 下联:百年好合庆良辰。

 上联:立新破旧婚从俭

 下联:设茗陈烟礼久周。

 上联:蓬门净扫迎宾客

 下联:烛市光腾慰母怀。

 上联:情有自由爱有属

 下联:学无终止业无穷。

 上联:花开并蒂鸳鸯暖

 下联:连理同心杨柳新。

 上联:宜国宜家新妇女

 下联:能文能武好男儿。

 上联:百岁夫妻常好合

 下联:一双伴侣永和谐。

 上联:比翼鸟飞鸟翼比

 下联:同心歌唱歌心同。

 上联:齐植秀花百所度

 下联:同跨骏马千里驰。

 上联:女爱郎才郎爱女

 下联:花添锦上锦添花。

 上联:门书喜字乾坤大

 下联:户进新人岁月甜。

 上联:情深互勉互帮里

 下联:学在相亲相敬间。

 上联:蝶恋花从花恋蝶

 下联:牛得草甸草得牛。

 上联:万里长征欣比翼

 下联:百年好合喜同心。

 上联:良缘一世同地久

 下联:佳偶百年共天长。

荷花灯点蜡———心里明

荷花池里养鱼———一举两得

荷包里装针———锋芒毕露

荷叶包鳝鱼———溜之大吉

莲梗打人———思(丝)尽情断

莲蓬结籽———心连心

莲生水中———不扶自直

2.谚语俗语。

莲花开在污泥中,人才出在贫寒家。

3.名言佳句。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自天来,不向水中去。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有关莲花的成语俗语谚语对联古诗词

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唐·岑参

人才出于贫寒家庭,莲花开在死水池中。 ★蒙古

来就来,那有望着望花开;只有划船向莲走,那有莲花跟船来。 ★广西情歌

步步生莲花

鸾凤和鸣莲花并蒂----螽斯叶瑞玉树连枝

莲花开并蒂----当带结同心

沼上莲花舒并蒂----庭中荔子缀连枝

水中莲花朵朵美----梁上燕子双双欢

胸中具成竹----舌底翻莲花

宝婺光沉天上宿----莲花香现佛前身

向晓红莲开并蒂----朝阳采风喜双飞

双飞黄鹂鸣翠柳----并蒂红莲映碧波

碧沼红莲开并蒂----芸窗学友结同心

对对莲开映碧水----双双蝶舞乘东风

采莲君子新求偶----咏雪佳人夙缔缘

春风笑引比翼鸟----红雨催开花蒂莲

喜爆声声佳宾共庆双飞燕----和风阵阵丽日常煦并蒂莲

日丽风和莲并蒂----龙飞风舞树交柯

柳腰莲脸

莲耦同根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福”字以前多为手写,现在市场、商店中均中出售。

文学释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楹联分为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多种形式,而春联只是楹联其中的一种。所谓楹联,就是挂在或贴在堂屋前的廊柱或门框上的上下相对的联语,因此,楹联也叫对联。这种对联是由两串字数相等、互相对仗,而且具有一定内涵的独立文体。就是说,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内容要有意义,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楹联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它最初起源于桃符。桃符是我国古代挂在门框上的,画着或刻有避邪图形或字迹的两块桃木板。桃符早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当年我国民间每逢过年,就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画着或刻着降鬼大仙“神荼”、“郁垒”桃符的习俗。

那么为什么桃木能避灾驱邪呢?根据我国古代神话《山海经》的记载,远古时代有座山是个鬼的世界,叫鬼域。在这个鬼域门口,有棵大桃树,树冠能覆盖三千里,在树上生活着一只金鸡,负责每天的报晓。每当清晨金鸡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在鬼域的大门两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将它们捉住,用绳子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这样在民间就流传开用降鬼大仙神荼、郁垒和桃木驱邪、避灾的风习。他们用桃木刻成神荼、郁垒的模样,或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挂在自家门口,用以避邪防害。这种桃木板被称做“桃符”。

春联是怎样产生的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家家户户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斤”。

我国百姓的春联情结

如果从秦汉开始计算,我国贴春联的历史已有两千年,那么为什么我国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这就涉及到我国百姓传统的思维观念问题。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国人民自古就有个乐观的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祈盼未来会给自己带来好运。无论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高兴、得意的事,还是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总是希望未来的一年过得更好,因此在新春即将到来之时,贴春联恰好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最佳选择。他们借助于春联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欣喜和幸福的心境,或者表达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在他们的传统的观念里,一年中有个好的开端是最惬意的事,最吉利的事,所以,每到春节就通过贴春联表达自己的美好感受和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期盼。同时我国人民过春节很讲究喜庆、吉利、热闹,吃好的,喝好的,穿新衣,放鞭炮,走亲访友等都是喜庆心理的反映,而贴春联恰恰是强化人们的喜庆心理和渲染气氛的一种外在的手段。

写春联的要求

春联既是根据我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又是借鉴了我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它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譬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这副春联每联都是七个字,上下联字数相等,这是春联的最基本的要求。但是也有另类的现象。在1916年窃国大盗袁世凯一命呜呼之后,全国人民奔走相告,欢欣鼓舞,手舞足蹈。四川有一位文人,声言要去北京为袁世凯送挽联。乡人听后,惊愕不解,打开他撰写好的对联一看,写着: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人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文人故意问道:“笑什么?”一位心直口快的小伙子说:“上联的‘袁世凯 ’三字,怎么能对得住下联的‘中国人民’四个字呢?”这个文人听了“哧”的一声笑了起来,说:“对了,袁世凯就是对不住中国人民!”这个故事虽然说的是“挽联”的事,而“挽联”也属于对联的一种,这就说明无论春联还是其他的对联,都必须做到上下联字数相等,如不相等,那只能是极个别的另类。

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就是说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上下联的词性,就是说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要对等排列,既要相同,又要相对。如刚才列举的“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每联都是三个词组,即: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上下两联词组相同。这副春联里的“新”、“佳”都是形容词。“春”、“岁”,“富贵”、“平安”都是名词。“年年”、“步步”都是副词,“好” 和“高”都是动词。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调。

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相传纪晓岚一次南行来到杭州,一位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宾主之间联句对答。纪晓岚才思敏捷,出口成联,友人心悦诚服,夸他为北国孤才。晓岚则不以为然地说:“北方才子,遍及长城内外;老兄之言从何谈起?”友人道:“前几年我曾到北方去,带去一个上联,竟然没有人对得上来。”晓岚半信半疑,问道:“老兄你出了什么句子,竟让对方对不出来?”他的友人就顺口念出了上联: 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纪晓岚听罢哈哈大笑,说:“这样简单的出句,是他们觉得不屑于回答,才表示不会对的!”这位友人不解地问:“那么,下联应该怎么对呢?”纪晓岚脱口而出道: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这位友人听了,不仅寻得了下联,还十分佩服纪晓岚的才智超群。这副“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的对联就做到了平仄相调,达到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的艺术效果。

第四,切忌合掌。

所谓“合掌”,语义重复,浪费笔墨。譬如旧时商家常用的春联,有一副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这副春联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且与爆竹声中“恭喜发财”的气氛相协调,很受商界欢迎。但深一步研究就会发现,“通四海”和“达三江”是一个意思,语义重复,对联的术语就叫“合掌”。七言联一共才十四个字,其中六个字表达的是三个字的内容,这就导致语义重复。对联是文章中最精练的文体,决不允许浪费笔墨。为了以较少的文字提供较多的信息,必须避免上下两联说同一意思。例如,在新春联中用“震乾坤”对“惊世界”,“发祥光”对“腾瑞气”,也都是语义重复,都属于“合掌”的毛病。

第五,选好对联的横披。

横披,又叫横批,横额,横联。横披除挽联、寿联之外,大部分都要用。横披与对联内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好的横披,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换句话说,一句横披,就是一副对联的内容的升华,是对联的主题,更是点睛之笔。横披在写作手法上,常见的可分为三种形式:

一是对联写意,横披题名,如“欢度春节”、“新春大吉”等,直接点名贴春联的目的;

二是对联写意,横额点睛,如“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的横披是“吉星高照”,则是揭示出实现对联内容的关键所在就是“吉星高照”,属于点睛之笔;三是联披互补、相辅相成,如,“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的横批是“前程似锦”,则是与对联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既揭示出百姓对党中央“常送暖”和“总关情”的无比感激之情,也赞颂了党前程远大,辉煌灿烂。横披多为四字,过去写横披是从右往左横写,现今多从左往右写,从右自左写当属正式写法。贴横披应贴在门楣的正中间,其字体应与上下联风格一致,上下呼应。

应该如何选择春联

春联具有广泛性,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过春节时贴春联。不仅如此,就是连一些饭店、美发厅、宾馆、杂货店等一些商家、企业也都贴春联。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春联的问题。

首先,春联要突出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

无论是居民住户还是单位贴春联,都应体现出一种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这种审美追求,有的是从祖国的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着眼的。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好时代好风光处处有好人好事,新社会新气象天天谱新曲新歌”等。这样的春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透露出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有的春联是表达了自家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如,“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种家庭春联是表达了对未来一年的祈福和祝愿,希望在新的一年事事遂心,吉祥如意。

其次,贴春联最好体现出个性。

既然贴春联是要寄托某种祈望和祝福,那么,不同的人家,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祈望与祝福,因此贴春联应符合自身的特点。譬如,“春好禾苗壮;人新稻谷丰。”这是体现农民对新的一年祈望与祝福的春联。“百货琳琅,柜盈春夏秋冬货;大楼兴旺,客满东西南北楼。”这是宣传商业繁荣的春联。“一枝粉笔,连绵化雨滋桃李;三尺讲台,摇曳春风抚栋梁。”这是教师家庭贴的春联。这种体现各自特点的春联,更突出了对本职工作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的敬业精神。当然,那些从国家的宏观出发,赞颂国家繁荣昌盛,表达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予以热情讴歌的春联,无论是家庭,还是单位都可以贴,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说的体现个性主要是强调不要将春联贴串行。就是说,作为工人家庭,如果贴一副“费劲养猪,三口人家甜日过;种田流汗,九秋果实旺年来”的春联,就会惹人笑话。

第三,春联的张贴。

春联的张贴,要符合传统的规矩,春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譬如,“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就不可贴成“日暖神州万物生辉,春回大地百花争艳”,从内容看,上联与下联具有因果关系,因为“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才使得“日暖神州万物生辉”,如果贴反了就颠倒了因果关系,也让人读着别扭。再从平仄看,从春联上句和下句的平仄上就可以判断出上下联来。这副春联的上联尾字“艳”是四声,即平声。下联尾字“辉”是一声,即仄声。一般地说,如尾字是三声、四声的(仄声)是上联,如尾字是一声、二声的(平声)是下联。但也有的对联上联尾字是平声、下联尾字是仄声,不要认为是仄声的都是上联。遇到这种情况就要从春联的内容上来判断上下联。这就要求我们在张贴时认真读联,真正明白联句的内容。

另外,春联的尺寸大小要与自家的门户相协调。居民家的门户贴15到20厘米宽的春联最好,而商家铺房店面要根据门户的宽窄,贴20到30厘米左右的春联最好,这样能显得协调、大方。至于某些高大建筑的机关大门,如果贴春联的话,其春联的宽度也不宜超出40厘米为宜。

例如:

梨花院落融融夜,

柳絮池塘淡淡风。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爆竹声声辞旧岁,

红梅朵朵迎新春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把对联分成十个门类,即故事、应制、庙寺、廨宇、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杂缀。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廨宇、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园墅、岁时、名胜、投赠、香艳、集字、集句、滑稽、白话、杂俎。这两种分类方法都是以实用范围来划分的,但后者比前者类别分得更细。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窃国大盗袁世凯,在攫得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后,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但还没有等到袍笏登场,就一命呜呼了。他死后有人送了他一副挽联,联曰: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从字面上看,这副联并没有什么恶意,但仔细一读,上联为五字,下联为六字,这副挽联对不起来呀!有一个执事者看出了其中端倪,他暗暗对丧主说:这副挽联用意不善,是说我们袁公对不起人民啊!

这则小故事说明了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五、对联的起句规则

对联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规则,与律诗相同,对联的第二个字为“仄”声的称为仄起,第二字为“平”声即为平起。如:

五言联仄起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联第二字用仄声,下联第二字用平声。

楹联具有上述的独特性,但是,楹联仍是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文学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它也是一种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具有文学的形象性、真实性和倾向性等特点,也具有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功能。楹联可叙事、可状物、可抒情、可议论。如悼念死者,可写祭文,可写挽诗,也可写挽联,这说明楹联是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形式独特而已。

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那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楹联如词者如清许太眉题上海嘉定花神庙联: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崐楝花风,尔且慢到;

碧懈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崐流莺说:少住为佳。

此联实可当作一首清新秀美、温软伤怀的词来读。

楹联如曲者如清佚名讽某知府联:

见州县则吐气,见藩臬则低眉,见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说崐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贿赠,不觉的崐说一声:“呵!呵!呵!”

此联的口语化和谐谑意味,颇有曲的味道,刻画封建官僚丑态,维妙维肖。

楹联象散文者如佚名题山东济南千佛山北极台联:

出门一瞧,数十里图画屏风,请看些梵宇僧楼,与丹枫翠柏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归台再想,几千年江山人物,回溯那朱门黄阁,和茅屋蓬扉接壤,名者争名,利者夺利,圣者益圣,庸者愈庸。

甚至连经文的独特文风也运用楹联之中,试看佚名题江苏镇江金山寺斋堂联:

一屋一椽,一粥一饭,檀越膏脂,行人血汗,尔戒不持,尔事不办,可惧,可忧,可嗟,可叹;

一时一日,一月一年,流水易度,幼影非坚,凡心未尽,圣果未圆,可惊,可怕,可悲,可怜。

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如前所述,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王力在《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一文中说,“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56页)。对联讲究对仗与平仄,集中体现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 。北宋词人晏殊有一首名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公推是千古名句。正是这个名句使这首词成为晏殊的代表作,并跻身诗词名篇之一。这个名句实际上首先是作为对联创作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楹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同时它又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可以书写、雕刻、张贴、悬挂;可以撰联、赠联、征联、集联;可以用于金石书画、旅游景点、婚丧喜庆、室内设计、舞台道具、新闻标题、广告宣传、章回小说、文字游戏;有句话,它可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楹联这种实用性和文学性的巧妙统一是其它文学形式和应用文完全没有的。形成这种奇妙统一的原因在于楹联本身所具有的其它文学形式没有的特性。由于楹联是由对仗的上、下联两部分组成,具有外在形式的对称美与和谐美,把它书写镌刻于一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具体场景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搭构物的正门两侧,就能够产生鲜明的装饰美化作用、社会交际作用和宣传广告作用。其用途遍及三教九流,已成为一种正宗的主要的用于庆贺、吊挽、装饰的社会生活应用文。也许有人认为,把诗词刻于墙壁碑林,不也同样可以发挥实用功能吗?不错,但诗词是一个整体,不可能分成两半,以对称形式展列出来,它不能书写于门之两侧。而“门”,则是一个建筑物的中心,是其黄金段位,好比一个人的脸面。挂在大门两侧的楹联和刻在墙壁上的诗词,其实用功能的发挥是有天壤之别的。

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只要对得好,无论语言之俗雅,题材之大小,思想之深浅,皆成对联。但其他文学则未必然。诗尚典雅蕴藉,如“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之类,只能称之为“打油诗”。一般人是不敢问津诗词的,怕写成打油诗。而楹联,至若逢年过节,家家写之,户户贴之,实为文学中之最通俗者。但是,楹联俗而能雅,而且是大雅。楹联固规则简单,形式纯粹,但其对道、联艺,却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短小隽永者,一语天然,非俗手能为;长篇巨制者则更是铺锦列绣,千汇万状,如同史诗,非大手笔不能作。那些优秀的风景名胜联,辉映山川古迹,永放异彩;那些著名的哲理格言联,传播四海,流芳百世;那些仁人志士的言志联,慷慨磊落,光耀千秋,岂非大雅乎?

这副楹联既概括了诸葛亮用兵四川的特点,又总览了诸葛亮治理四川的策略,借此提出自己关于正反、宽严、和战、文武诸方面的政见,极富哲理,蕴含深刻的辩证法,发人深思。和历史任何优秀的哲理诗相比,它都毫不示弱。此联问世以来,好评如潮。人们“看中”的,正是此联深刻性和严肃性。毛泽东1958年参观武侯祠时,对此联看得很细,予以高度评价。

这就是中国楹联,一种充满矛盾和对立统一的特殊艺术形式。

[编辑本段]古代经典对联

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对联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上联:闲人免进贤人进。

原对:盗者莫来道者来。

新联:捞者莫来劳者来。

吾联:罪客勿来醉客来。

此联为明担山和尚所作。

上联:理想莫享醴。

下联:前途弗图钱。

上联:独览梅花扫腊雪

下联:细睨山势舞流溪

此联的妙处在于上联急读如音阶:‘多来米发索拉西’。下联为方言读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联:暑鼠凉梁,提笔描猫惊暑鼠。

原对: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古对:渴鹤汲漈,令奴响枪击渴鹤。

此联又作‘暑鼠量梁’。

上联:暑鼠凉梁,笔璧描猫暑鼠惊竟沿檐,撞桩斯死,老猫食尸。

原对:缺!

吾对:饥鸡盗稻,同童拾石饥鸡逸亦飞扉,碰棚彼毙,矢石落箩。

此联为网友改上联而出之新联,余勉而对矣。

上联:鸡饥争豆斗。

下联:鼠暑上梁凉。

上联:溪西犀喜戏。

下联:囿右鼬悠游。

上联:今宵消夏。

下联:明晌赏花。

上联:士农工(宫)商角徴羽。

下联:寒热温凉(良)恭俭让。

吾联:铝铜金钼(木)水火土。

此联也是一奇联。上联分两部分:士农工商;宫商角徴羽。前为四业,后为五音,而有一个字重复,一个字谐音。原对寒热温凉为四觉,温良恭俭让为君子的五种德行。我的铝铜金钼为四种金属,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上联:游西湖,提锡壶,锡壶落西湖,惜乎锡壶。

下联: 做边幅, 捉蝙蝠, 蝙蝠撞边幅, 贬负蝙蝠。

原对:古对: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联:过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联:过桐岩,射彤雁,彤雁毙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峡的九畹溪。

上联:泥肥禾尚瘦。

下联:晷短夜差长。

此联谐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长’。

上联:削发又犯法。

下联:出家却带枷。

此联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联: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联: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联:画庙庙画妙化庙。

下联:名园园名圆明园。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

此联为明王洪所对。

上联:玛瑙原非马脑。

下联:琅玕不是狼肝。为绝代佳句

上联: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原对:无!

此联相传为清代钟耘舫之岳父下雨时挽留女婿的话,看似平常,实则用心良苦,绝妙异常。因为它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全联皆是古代人名。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刘禹锡:唐诗人;子莫、颜回:孔子的弟子。

此联为上联的另一版本。我的谐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寝生:春秋郑庄公之名;吴懿:三国·蜀大将;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汉仙人。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了: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诸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汉高帝:汉高祖刘邦;田何:汉初《易》学大师;比干:商纣的大臣。

上联:思南女子铜仁去。

下联:上蔡厨师会理来。

此联为清吴进三所对。其友出此上联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铜仁那里去,谐音:思男女子同人去;进三指着上菜的厨师而对,原来此厨师祖籍上蔡,后住会理,经常在两地来往,谐音:上菜厨师烩鲤来。

上联:近世进士尽是近视,京师禁试进士,进士襟湿,巾拭。

下联:是时肆市始失史诗,仕识世失时势,实似石狮,誓蚀。

上联:佛印水边寻蚌吃。

下联:东坡河上带家来。

此联为一日东坡带家眷出去游玩,遇到佛印在水边挖蚌吃,于是出此上联。谐音:佛印水边寻‘棒’吃。佛印一听,以东坡带家眷而来而对,谐音:东坡河上带‘枷’来。

上联:扬子江头渡杨子。

下联:焦山洞里住椒山。

此联为明杨继盛(字椒山)题镇江焦山联。

上联:空中一朵白莲花,风捧奉佛。

下联:峡里几枝黄栗树,月远怨猿。

上联:玉澜堂,玉兰蕾茂方逾栏,欲拦余览。

下联:清宴舫,清艳荷香引轻燕,情湮晴烟。

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

对联的分类、规范与创作方法

对联的分类 如果按对联的文字结构、修辞技巧、逻辑关系来分类,就有四、五十种。例如:

1.对偶形式: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

2.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诘、双关、设问、谐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隐字、复字、叠字、偏旁、析字、拆字、数字等。

4.逻辑结构:并列、转折、选择、因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一步发达,对联的科目将会更多,更为齐全和完善。

对联的规范与创作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对联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对仗、平仄亦要求严格,本书将根据对联的规范,讲述与解析创作方法,供学撰联者参考。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三、汉语四声与对联

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为了练习辨别四声的本领,古人列举了如下三十二个字,作为平仄基本知识锻炼的文字,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些字的平仄,那么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触类旁通,一读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数字按次序分别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字的平仄分别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这十二字分别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语调来标注汉语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都是从古汉语的四声演变发展而来,人们在断定对联平仄时,还习惯地以古汉语四声作为标准。现在除了校正发音以外,很少用现代汉语的四声来作对、写诗、填词。但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的四声,终究为人们所接受。

4.必须知道:有些汉字,历来是平仄互用,可作平声,也可作仄声,如看、教、为、思、傍……略举数例如下: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4)“教”作仄声:粉笔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满园桃李生机鬯,化雨春风次第开。

(5)“为”作平声: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为”作仄声:本为汉王建大功,未将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绝终烹狗,悔不淮阴坐钓终。

四、对联的词组结构

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摇红;

涤翠。

(单组,二字结构)

谦受益;

满招损。

(单组,三字结构)

知足常乐;

能忍自安。

(单组,四字结构)

栀放同心结;

莲开并蒂花。

(单组,五字结构)

丛桂一枝香满;

昆山片玉连城。

(复组,六字结构)

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梅花蝶梦寒。

(复组,七字结构)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复组,八字结构)

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再叙从头。

(复组,九字结构)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复组,十字结构)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复组,十一字结构)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复组,十二字结构)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关于对联起源的其它说法}

对联起源秦朝,古时称为桃符。关于我国最早的楹联,谭蝉雪先生在《文史知识》1991年第四期上撰文指出,我国最早的楹帖出现在唐代。她以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卷号为斯坦因0610号敦煌遗书为据:

岁日: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始,四序来祥。

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日: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殓)百殃。

宝鸡能僻(辟)恶,瑞燕解呈祥。

立春□(著)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孟)初开。

□□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门书左右,吾傥康哉!

实际上,这只是现存最早的对联,学术界错误说法,对联起源于律诗,《声调谱》作者赵执信明确指出:“两句为联,四句为绝(句),始于六朝,元(原)非近体。”王夫之说,对联源于律诗的说法,好比“断头刖足,残人生理”------《清诗话》

[编辑本段]对联

春草满庭吐秀

百花遍地飘香

东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象新

春到碧桃树上

莺歌绿柳楼前

几行柳绿山川秀

一树梅红天地春

春潮涌起千江雪

海域探来万斛珠

千山齐唱迎春曲

万水同吟幸福歌

东风迎新岁

瑞雪兆丰年

玉龙吐宝庆吉日

金凤含珠贺新年

笛弄梅花曲

莺啼杨柳风

禹地花明春柳绿

尧天日丽晓霞丹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惠通邻里,门迎春夏秋冬福 诚待世贤,户纳东南西北财 横批:吉星高照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喜滋滋迎新年 笑盈盈辞旧岁 横批:喜迎新春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楼 横批:四季长安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争光 横批:欢度佳节

佳节迎春春生笑脸 丰收报喜喜上眉梢 横批:喜笑颜开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山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山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年年顺景则源广 岁岁平安福寿多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年好运随春到 四季彩云滚滚来 横批:万事如意

丹凤呈祥龙献瑞 红桃贺岁杏迎春 横批:福满人间

五更分两年年年称心 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 横批:恭贺新春

黄莺鸣翠柳 紫燕剪春风 横批:莺歌燕舞

春花含笑意 爆竹增欢声横批:喜气盈门

汗马绝尘安外振中标青史 锦羊开泰富民清政展新篇 横批:春满人间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1(荷花)这一课描写荷花数量多的词是()、()

《荷花》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描写荷花数量多的词:挨挨挤挤、这么多。

2(荷花)这一课描写荷花数量多的词是()、()

《荷花》

清晨,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描写荷花数量多的词:挨挨挤挤、这么多

3描写荷花数量的成语

数不胜数

shǔ bù shèng shǔ

[释义] 数:计算;胜:尽。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

[语出] 《方岩记静》:“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

[正音] 数;不能读作“shù”。

[辨形] 胜;不能写作“生”。

[近义] 不计其数 多如牛毛

[反义] 屈指可数 寥寥无几

[用法] 形容数量极多。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紧缩式。

[例句]

4形容荷花多的成语大全

出水芙蓉”

初发芙蓉 并蒂芙蓉 水佩风裳 菊老荷枯 莲开并蒂

舌粲莲花 出水芙蓉 菊老荷枯 藕断丝连 初发芙蓉

亭亭玉立 清香袭人 风姿绰约 玉洁冰清 碧盘滚珠

皎洁无瑕 红菏菡萏 嫩蕊凝珠 出水芙蓉 莲开并蒂

舌粲莲花 菊老荷枯 藕断丝连 初发芙蓉 含苞待放

冰清玉洁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高风亮节

含苞欲放 步步莲花 荷其实莲 益树莲茭 莲藕觚卢

莲藕同根 步步莲花 婷婷莲花 舌绽莲花 舌灿莲花

口吐莲花 银莲花语 易初莲花 荷其实莲 益树莲茭

藕断丝连 柳腰莲脸 莲耦同根 火中生莲 移步生莲

以荷析薪 投袂荷戈 两肩荷口 菊老荷枯 父析子荷

只能找到这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54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