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的;不携带违规物品进入即可。
考生只准携带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考试用品,如黑色字迹签字笔,以及铅笔、橡皮、绘图仪器等,或者按照招生单位在准考证上注明的所需携带的用具。
不得携带任何书刊、报纸、稿纸、、资料、具有通讯功能的工具(如手机、照相设备、扫描设备等)或者有存储、编程、查询功能的电子用品以及涂改液、修正带等物品进入考场。
扩展资料:
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的相关要求规定:
1、每个考场以安排30名考生为宜。考生座位隔列安排,相邻考生之间距离不得少于80厘米。每个考场内配备2至3名监考员,考场外设若干流动监考员和视频监考员,均由考点主考聘任。
2、试卷到达考务室后,考点负责人要检查试卷箱(袋)的密封情况,无误后打开试卷箱(袋),取出试卷袋后,要检查试卷箱(袋)中是否还有留存或遗漏,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
教育部-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规则
山西是一个令人梦幻神倒的地方,这里透着一股悲苍和雄伟,古晋人的遗风依旧浓郁,这里民风淳朴,美食独特,拥有独特的西北自然景观,下面给大家分享去山西旅游最佳路线一览。
在临时决定下奔往山西。虽然没有去心念的上海,但是去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当时还处于工作的高峰期,免不了被领导说了一顿)!下面整理下山西太原旅行的所见所闻所感,大多数都是在颠簸的车上临时写下的,匆匆忙忙,却是当下最真实的感受。可能有错漏之处,但也不影响整个旅游的愉快。
1、刚下机就看到导游,是女孩子,年龄估计跟我差不多,17m的个子(果然北风人长得比较高),皮肤非常好,对我们非常热情。把我们接到车上后,她就跟我们说关于这趟山西之旅的事情。
她说:“她说我们运气好,之前好几天一直在下雪,现在雪停了,对于旅程的影响不会那么大。来到山西一定要吃醋,适应水土。以面为主,300多种面食,刀削面等等,如果在山西住一年,天天都能整个不一样的面尝尝。米饭,馒头,面条主食。顿顿离不开醋,油重。山西大部分是山,五台山以宗教为主。杨树和柳树最多。太原划分北中南,我们入住酒店属于中部。北边比较冷,五台山。山西看历史,华夏文明看山西。两座塔是太原标志性建筑,城市的徽章。明朝修建,文峰双塔,砖塔,空心,60米,提高运势。太原六个区,太钢企业,不锈钢,鸟巢的钢架结构是太钢提供。中性笔最小的圆圆,太钢突破技术,以前都是进口,现在太钢研发。太重,大型机械企业,航天器材。整个山西,在晋源区,种米好。气候昼夜温差大,清徐路边有葡萄特别甜。”
先去吃饭,来单山西的第一顿饭就是面!桌上有刀削面、豆腐、火锅鱼等等,记不清楚了,一大桌围餐。最主要是也开始跟团友们熟悉起来,在我们那一桌,有四位伯伯,一位是军人(军人证杠杠地厉害,上天入地都省了不少钱,可见当年贡献大),一位是历史老师,两位是兄弟;有两个是夫妻还是情侣;还有一位自己过来的阿姨,40多了。看起来这个团最年轻就是我了,哈哈。
第一家面馆,就感受山西人有多爱吃面
导游建议我们去买点水果,因为接下来能买到水果的地方不多。还特别叮嘱我们一定要买苹果,千万不要买草莓,因为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的。到了酒店安顿好后,跟独行的阿姨一起出去了。
太原的下雪没有看到,不过沿路上看到很多雪的痕迹,依然很开心。可能北方人总是难以理解为什么南方人这么喜欢雪,很简单,因为没见过,所以稀缺。这就不难以理解我们对扫在一旁已经有点黑的雪堆还猛照不停,高兴地发朋友圈说终于看到雪了。山西的冬天感觉没有顺德冷,或许室内有暖气,或许是干冷,也或许我们只出来一阵子。晚上去买苹果的时候,九点多吧,很多已经关门。的确是朝九晚五的生活,只剩下烧烤火锅店还在开着,一路寂静。我还发现一个特别的事情,北方每个店铺前面都有个帘子,特别厚重,估计是挡风雪用的吧。
街道上废弃沙发的残雪影
苹果很便宜,5元一斤(这里好的都要8块),不过导游说这个时候只有苹果新鲜,其他都是运过来,而且只要3元一斤。(阿姨还买了橙子,摸上去冰冷冰冷的,就像刚从冰箱拿出来。还让他送了些草莓给我们,果然是做生意的人啊。其实草莓很甜)晚上住的酒店不错(对比后面的酒店来说,简直是极好),虽然没有山东青岛喜来登豪华,不过算不错了。经济面貌很落后,听说工资房价跟顺德差不多。
2、短暂的早餐过后,拉开了第一天的旅程。
第一站是滑雪场,没有去滑雪(这个是人工雪),租用了雪鞋,去感受了一把。听老板说,这里打造系列,有温泉有娱乐有滑雪场。只能在十一月开设,如果雪不够,就利用温差,把水打到天空,零下五度就会结冰打下来。夏天的时候变成滑草场。听说一租租了50年,希望他生意兴隆。滑雪的时候,后跟先走,就省力很多了。进入滑雪场,一定要带墨镜保护眼睛,还要多准备一套衣服。滑雪场太阳很大,又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动作又大,不一会儿就出汗了。
阿姨在一旁太无聊了,堆起雪人来了,好不容易为雪人找到装备
有没有冬日恋歌的即视感
午饭是在一家类似家庭作坊吃的。其实我很喜欢山西的饮食,可能因为我对醋不抗拒,酸醋土豆丝、酸醋anything。很有意思是,吃完饭出来住呢比动身启程,看到同口音的广东人。听说是从深圳坐车过来,再租车自己去山西玩。听起来就觉得很酷!
第二站,常家庄园。看惯了南方小桥流水,苏州园林,来到北方看最大的私家庄园。
据说有60万亩,太佩服这个人了,感觉跟北京和_府有得比。里面的雪景与园林真的非常漂亮。虽然是春天,不过园林一派萧条,都是光秃秃的,偶有雪堆头。有槐树有柳树,不像南方要种那么多茂盛的树木。前后看了很多院落,说有门必有照壁,大户人家都会这么做,起到辟邪招财的作用。还有门口有升旗的门杆,高中状元就会升起来。进深超一百多米,常家代代从商,有经营丝绸,茶叶等等,晋商。最令人深刻是常家家谱,记载超过十八代。还参观了**房,下面是丫鬟住的。上面是未出阁的**住的。还有书房客房,大到非常离谱。这里还拍过好多好多电视剧,什么亮剑啊等等。
常家农庄
非常喜欢此处,静谧,舒适
第三站,平遥古城。平遥是四大古城之一,2800多年历史。
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以古色古香明清为主的城墙,另一部分是新的县城。晚上在古城居住,以客栈为主。
四合院二层楼,中间是空地。房间比较小,但是独立卫生,非常有特色。以前是睡炕,很暖和,但是很容易上火(怕我们中煤气,都住在二楼暖气供应的房间)。
在古城看到,与常家庄园类似。最早的银行在平遥诞生,商埠。第二个是衙门,第三个是古城。以前的城墙是土夯
,后来明朝用砖包起来。吃的,哪些不能吃呢。
平遥牛肉不建议买,比较正宗可以到餐厅点,凉拌最好。香草肉很香,但是不知道用什么。烧烤类,牛肉串不要吃,很容易拉肚子。
能吃的是面,刀削面和手擀面,可以尝尝其他擦各斗,燕麦粥,油面栲栳栳。还有碗_,有白面,有荞面,还可以凉拌或者炒,炒加绿豆或豆芽。买三大特产,牛肉干,长山药粉,推光漆器,木头做的,外观好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首饰盒也很多,但不建议买。
漆雕手镯。不要乱询价。还有买老陈醋和酒,一种是陈醋,就是平常吃的。另一种是有度数,达到88,就是老陈醋。山西汾酒就好,竹叶青酒,玫瑰汾酒。
平遥古城
我想来山西,无非是想到平遥古城。当年胡歌在博客上贴了几张在平遥古城生活的照片,当年的胡歌摄影水平还没有那么高,照出来都是平遥的风土人情。感谢天地,我终于来到平遥。在天还没暗下来的时候,导游带着我们来到城墙的那边。
夕阳西下,老树静谧
城墙外有一条护城河,让我想起《三国演义》曹操对抗吕布,正是利用当时天时,让护城河的水涨船高,水淹下邳,逼得一代战神吕布出门投降。看着此处的古物,历经多年的沧桑,静躺着多年的历史,而它们只是静静地看着你。城墙非常高,老是想起三国攻城的惨烈。不知道,平遥算不算易守难攻的地方呢
城墙非常高
请君入瓮
觉得非常精妙的设计在于,打开城墙后,在城墙与真正城墙中间还有一段路。当你以为大获全胜,放松警惕进城后,没想到这里还有个坑。因为规模比较少,进来的人不能多。当你进来后,把两边的城门一关,来个万箭齐发,真的是请君入瓮了。
黄昏中的古城
晚上的平遥非常冷,在外面逛太久,感觉每吸一口都是对胃部的折磨。一阵阵胃寒涌上来,却又贪念空气。逼得没办法,把口罩带上。酒吧不断传来音乐,让我想起大冰的《阿弥陀佛么么哒》。赵磊的成都在这古城传唱很高,听出几分沧桑。其实平遥居住条件并不好,听导游说很多人都想从这里走出去。很多人都是在这里经商。不知道是否旅游的时间问题,人烟稀少,有时候想怎么维持下去。路过一家书咖,多少人的梦想就是开一家书店。
晚上居住的四合院
晚上的平遥别有一番风味,灯笼亮了。暖气从一条管排出去,每家店里面都很暖和。途中遇到个巡逻的人,被骗了10块照相。去了导游推荐的大众点评最高的餐厅吃饭,吃了铜火锅、牛肉干蘸醋、饺子等。跟独行的阿姨吃饭,听到她口中别人很多的爱情故事,听到她过来山西的原因。感叹自己的经历真是少之又少。晚上回去住宿的地方,冷清、萧条,偶有骑着三轮车的老爷爷走过,又回归到沉寂。每家每户,烧煤的味道很重。
这里并没有凤凰古城晚上的喧闹。如果你有幸见到一个古城早上和晚上,你会惊讶其中的截然不同。凤凰古城早上古风仆仆,可到了晚上好像撕破了外衣,露出商业的本质。而平遥不一样,即使有酒吧有商铺,但是内在的历史与沧桑无法遮掩,甚至有多少人挣脱着离开呢
这里不得不说,住宿的地方实在太冷,我们并没有选择炕。暖气也不是中央的,而是用夏天冷气提升到30℃。我的妈呀,第一次洗完澡是浑身打颤,鸡皮疙瘩都出来了,史上最短洗澡记录刷新。而且,晚上还得穿着羽绒睡觉。真是深刻的经历。
“补篮”竹篮就是用竹子编成的篮子,叫做竹篮或竹篮子。竹篮的应用相当广泛,可用来装菜,洗衣,盛物件。作为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活用品,传统手工竹篮具有经久耐用、用途广泛、形式多样的特点。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泉州地区人人家里几乎都至少有个竹篮子,因此“补篮”这行业也成为了一份非常吃香的工作,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篮具的普及,加上经济压力等原因,这个行业渐渐走向衰弱,多数人都已转行。“补篮,补神篮”,目前还在坚守这个手艺的南安东田“补篮”人王明民,坚持每天骑着摩托游走在每个乡镇的街头巷尾,吆喝声带给大街小巷一抹生气,大家也都习以为常地叫他“补篮的”。他曾也想过要子女继承他的手艺,但他儿子却打趣地回应他“补篮”是“钱途”黯淡的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补篮”或许终究要被陈列在时间的展览馆里,但那一声声吆喝、一个个篮子,却依然形成一股暖流,融化在我们心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