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tāo ti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神兽,通常被描绘为长着獠牙、暴躁凶猛的怪兽。饕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寓意和象征具有多重含义,下面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解释:
暴虐和贪婪:饕餮因其獠牙和贪婪的形象,被用来象征人类内心的贪欲和暴虐本质。
消灾避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饕餮还被视为一种能够消灾避邪的神兽。人们通常会将饕餮的形象绘制在器皿和器物上,以期达到辟邪避祸的作用。
宴会和食欲:在古代宴会上,饕餮也常常被作为餐桌上的装饰品。因此,饕餮也被视为一种与美食和宴会相关的象征。
繁荣和昌盛:饕餮在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中,也被视为一种能够带来繁荣和昌盛的象征。一些古代文物上也常常出现饕餮和其他神兽一起构成的图案,以期达到吉祥和祈福的作用。
总之,饕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和象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也会给予它不同的含义和解读。
饕鬄就是饕餮。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
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
扩展资料:
起源:
饕餮是传说中极为贪食的恶兽,贪吃到连自己的身体都吃光了,所以其形一般都有头无身。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饕餮是四凶之一。传说黄帝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
据晋代郭璞注解,此处“狍鸮”即饕餮。 《神异经·西荒经》也有类似记载:“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述异经》说,饕餮指的是西南的三苗人,近人陈梦家则进一步说,饕餮就是蚩尤,而刘持平先生的《青铜器饕餮纹质疑》则认为是神农氏。
后民间盛有龙生九子之传说,明代的陆容和杨慎将饕餮列为龙九子之一,这已是一种附会了。
——饕餮
饕餮纹的寓意和象征包括智慧与精神意志,象征着内涵与特征,是器物的主要纹饰,体现出古代人民的文化生活。饕餮纹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躯干、兽足、兽面等,最早发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饕餮的寓意:治身治国。
现代寓意:喜好美食的朋友。
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吕氏春秋·先识》:“周鼎著饕餮 ,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二六:“绍圣初,先人官长安府,於西城汉高祖庙前卖汤饼民家,得一白玉奁,高尺馀,遍刻云气龙凤,盖为海中神山,足为饕餮,实三代宝器。”随着时代的变迁,商、周鼎上寓有治身治国寓意的饕餮纹逐渐被人们淡忘,后人对饕餮形象中贪吃的部分加以夸张,苏东坡就曾写过一篇《老饕赋》说:“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为饕餮增添了可爱。至今,喜好美食的朋友被称做“饕餮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