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戒指是皇帝后宫妃嫔用以“避忌”的一种特殊标记。戒指这个词最早起溯于新石器时代,但是戒指并不是代表爱情的象征,最早带戒指的是后宫的嫔妃,他们带戒指是代表避忌,因为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宠幸了一个妃嫔之后就会很少再见面,为了帝王的方便,也为了很好区别,帝王就要求妃子带戒指,倘若一个妃子怀孕了不能侍寝,那么她的手上就会带戒指,这样她们就不能接近君王,由此可见,最初的戒指只是为了帝王和妃嫔的方便,所以他起到的是避忌的作用,没有体现爱情,相反有点无情。
后来戒指才慢慢是发展为爱情的饰品物。最初象征爱情的是汉魏时期,那时候戒指才成为男女之间寄托感情的象征,倘若两个人相爱就会交换首饰,有的恋爱对象是交换玉佩,还有的是送手镯,交换香包,还有的就是交换戒指了,可见古人一旦谈起恋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交换首饰,也可以看出古人其实也很浪漫的,有的时候比我们现代人浪漫多了。
戒指在现代人手里是婚姻的象征。其实早在唐朝戒指其实就已经是婚姻的象征了,他们都做为订婚信物,意思爱情要长长久久的幸福下去,在现代的我们,结婚是必须要有戒指的,没有戒指就不算是结婚,所以戒指对于每一个婚姻中的男女都很重要,他们很看重戒指的存在。
戒指象征着幸福与永恒,它给人们温暖和幸福,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幸福的活下去。
戒指是一种戴在手指上的装饰品,任何人都可以佩戴。佩戴戒指的习俗源远流长,不同的地方对不同的佩戴方式有着不同的代表含义。
1作为避忌的符号
戒指作为“避忌的符号”,这层文化意义在前面谈及“戒指名称的由来”时已有所涉及。只是当时更多谈及的是“戒指用作避忌”的这种文化现象,而没有指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
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可以借用民俗学方面的知识来解释。
《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丛书·民间禁忌》中提到中国有“血忌”。文章引用清·查大宁《方俗宜忌》:“世俗 "
但避忌就避忌好了,为什么又要选择“指环”作为避忌的符号而不明言呢这估计跟中国古代的性别忌讳有关。《中国古代风俗文化丛书·民间禁忌》,忌讳直言月事的习俗,自然使嫔妃们羞于开口,只能以“戴指环”,让女史书其日月的方式来含蓄表达。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忌讳含义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那就是“点丹于面”。刘熙《释名·释首饰》中“以丹注面曰的”的“的”即指此。据说妇女脸上注的,原来并不是为了妆饰,而是宫廷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标记。”《四部丛刊》释名卷
,这也证明了“戒指”在当时有“避忌的含义”。
上述几节,侧重对戒指作为“月事期间妇女的避忌符号”的解释。对于娠子期间的妇女来说,这种避忌可能是为了使她们更好的诞育龙种,安胎保息。
戒指的这层“避忌”意义更多的是在宫廷中出现。而民间的戒指所承载的文化,更多的是“作为婚姻的信物”,这在后面第四小点中会详细讲到。
2作为嘉赏
3作为婚姻的信物
众所周知,戒指可以作为婚姻的信物,但对于“从什么时候开始戒指被赋予这层文化意义,并逐渐确定下来”这个问题,就少有人能作出确切的回答了。
戒指作为婚姻的信物,据文献记载,最早是到了南北朝,戒指的这层文化意义形成并发展起来。
隋唐时期,男女之间以相互馈赠指环来定情已成通例。《玉台新咏》但此时,“戒指作为婚姻的信物”的意义还没真正定型。比如《太平御览》
晚唐以后,“戒指是结婚的信物”的意义真正定型。
元明清时期,不但有了“戒指”一词的文字记载,而且“戒指”作为“婚姻的信物”的记载也越来越多。《金瓶梅》三十七回
综上所述,“戒指”在新石器时代已产生,它起源于实用。而后,随着名称、材质、形状的演变,人们赋予它的文化意义也在一点点地发生着变化。或表示禁忌,或表示嘉赏,或体现神秘色彩,或作为婚姻的信物。至于称其为“戒指”,据现存的资料来看,那是元代和元代以后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