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别慌,钟馗来也!

万圣节别慌,钟馗来也!,第1张

中国的鬼王,能不能治这西方的鬼?

万圣节刚过,人们对于变装成“ 鬼 ”的热情依旧高涨,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个跟鬼有关的节日,为死者寻一个去处,为生者寄一份挂念。

中国也有自己的鬼节,就是农历七月十四的中元节,庆祝丰收,酬谢大地,告慰先祖。人们坚信逝者仍有一个运行的世界,而钟馗便是这个世界的鬼王。

神话故事中的钟馗,是驱鬼逐邪之神。有关钟馗最早的记录是《太上洞渊神咒经》,“斩鬼第七”中提到:“今何鬼来病主人,主人今危厄,太上遣力士、赤卒,杀鬼之众万亿,孔子执刀,武王缚之,钟馗打杀得,便付之辟邪。”

在地狱诸官中,钟馗的地位比较特殊。由于他身为鬼王,似乎并不受阎王的管制,而且,因为他翦鬼有功,曾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地位很显赫。

钟馗作为“ 鬼王 ”出现,毫无疑问他的相貌是穷凶极恶,令人望而生畏。在敦煌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中记载:“五道将军亲至,虎领十万熊罴。衣领铜头铁额,魂身总着豹皮。教使朱砂染赤,咸称我是钟馗。”

从描述来看,确实面目丑陋,狰狞骇人。故事里也说他是因为貌丑而蒙受冤屈。

古人常用“以怪治怪”的办法,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蝙蝠外形丑陋,西方视为妖魔的象征。但在我国民间却把它视为象征福寿的吉祥物。

异人自有异相,为了表现出圣人的与众不同,有人说大禹的耳朵有三个大窟窿,成汤的胳膊上有两个肘,皋陶的嘴状如马的嘴,孔子就顺理成章地被"安排"成头顶凹陷,他的形象老态龙钟、弯腰驼背、鼻孔、眼球、耳朵等漏风,甚至还像土拨鼠一样露出两颗门牙。

而钟馗的形象也是这样,有着凶恶的外表和正直善良的内心,捉鬼擒魔是他的天性和责任,人们仰仗钟馗的恐怖丑陋的面貌来躲避厄运。

钟馗捉鬼的故事和形象流传下来,大概是源于《唐逸史》的记载。

说是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有一次从骊山回宫,身体不适,太医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效。一天晚上,玄宗在高烧不退中昏昏入睡,忽见有个小鬼走进殿内,穿绎色衫,长个牛鼻子,光着一只脚丫,穿一只鞋,还有一只鞋悬在腰际,插一把竹骨纸扇在后领中,伸手便盗走了杨贵妃的绣香囊和玄宗的玉笛。

玄宗气恼,叱问:“你是谁?”

小鬼油腔滑调地说:“我是虚耗。虚者,望空虚中偷别人的东西,如同儿戏;耗者,专耗人家的吉庆喜事,让他们变喜为忧。”

玄宗大怒,正要由武士来驱鬼,只见又有一个大鬼奔进殿来,长得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袒露一臂,皮革裹足,一伸手便抓住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

玄宗吓得魂不附体,忙问:“你又是谁”

这大鬼向玄宗施礼道:“臣是终南山的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臣,臣感德不尽,遂誓替大唐除尽天下虚耗妖魅!”

其声如洪钟贯耳,一下子把唐玄宗吓醒了。摸摸身上,竟出了一体冷汗,疟疾霍然而愈。

皇帝把名画家吴道子召到宫内,将夜来所梦告诉他,要他如梦中所见画一幅图。吴道子奉旨,仿佛亲睹一般,下笔就画成了。

呈给玄宗看后,玄宗瞠目结舌了半晌,感叹道:“难道你也和朕做一样的梦吗?怎么画得这样像!”

吴道子说:“陛下忧劳宵旰,所以疟疾才得趁机侵犯。现在果有辟邪之物,卫护圣德,是陛下千秋万岁的瑞兆啊!”

这话中听受用,玄宗赏了吴道子一百两黄金,又在画上提笔批道:

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

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

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

有关部门奉旨,即将吴道子所画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连同此图由来因果,广颁天下。让大家都在岁暮除夕时贴在家门上,“以祛邪魅,益静妖氛”。

由于钟馗受到封建统治者的喜爱,大力推广,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也在民间受到热烈追捧,所以钟馗驱鬼辟邪的装饰图案便由工匠艺人运用到各类器物上。民间关于钟馗的纹饰分为几类,可分为 驱鬼辟邪类、迎福纳祥类、钟馗嫁妹类、钟馗出游类 等等。

  驱鬼辟邪类

驱鬼类的纹饰最为常见,钟馗持剑脚踏小鬼,小鬼则跪地求饶,一般故意突出钟馗身体的强大,来衬托小鬼不堪一击。当时的百姓是无比崇拜钟馗,认为有钟馗在,就可以驱除鬼魅。

此图画钟馗在众小鬼的拥抬下雪夜巡游的情景,四周山石披雪,草木萧瑟,透出阵阵寒意。运用“钉头鼠尾”描法,线条劲健,顿挫有力。

众鬼面目狰狞,形容猥琐,而钟馗目光犀利,有威严镇慑之态。背景大面积以淡墨渲染,突出夜色,并且衬托出山石积雪的状态。

钟馗捉鬼这类题材的主题人物通常以钟馗和小鬼一起出现,其他辅助纹饰较少,就是为了突出主题,达到驱鬼辟邪的作用。

迎福纳祥类

此类钟馗通常与蝙蝠、蜘蛛和鹿等代表吉祥的动物一起出现,画面主体通常都很率真和直接,使人一眼观之便可明其意,是钟馗像中颇受欢迎的一种表现形式。

此画中钟馗为侧身像,腰背微弓,长袍黑靴,手持如意,两眼紧盯前方的蝙蝠,有“ 福(蝠)在眼前 ”之意,旁侧的小鬼则姿态恭敬,双手托着装有柿子和柏枝的红方盘,寓意“ 百(柏)事(柿)如意 ”。

此类钟馗纹饰是迎福纳祥的象征,寄托了百姓心中事事如意,福禄双全的美好愿望

钟馗嫁妹类

钟馗捉鬼和纳吉的传说已渐渐不是平民百姓关注的重点了,随之衍生出来钟馗嫁妹的故事。

传说钟馗有个志同道合的好友杜平,为人刚毅善良,赠送钱财助钟馗赴试,而钟馗却因貌丑被免去状元,在怒火攻心之下头撞殿柱而亡。

杜平厚葬了钟馗,钟馗后来为了报答他的恩情,便率领小鬼侍从在除夕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

钟馗嫁妹的故事使百姓心中的钟馗走下了神坛,以民间嫁娶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侧面变现了钟馗温情的一面及浓厚的兄妹之情,更加富有人性化和趣味性。

明文震亨《长物志》云:“悬画月令。十二月悬钟馗迎福,驱魅嫁魅。”人们口耳相传,以为是钟馗嫁妹,其实世传“嫁妹”乃是“嫁魅”、“驱魅”之寓意。

钟馗石榴花神类

石榴一花多果,一房千实(子),故为吉祥果,石榴花开时节正是端午,端午是在五月,民间又称“恶月”,是“五毒”尽出的时候,钟馗又负责在端午时节斩“五毒”,人们便将钟馗和石榴花组合起来,冠以“ 五月花神 ”之称,所以钟馗又是石榴花花神。

吴昌硕曾写道:“南山有进士,能驱天下鬼,花神借护持,相貌魁然伟。”石榴花与钟馗的结合是古代人民对于美与丑、雅与俗并存的鉴赏,是艺术和生活的共同编织下的产物

文人钟馗类

古书记载钟馗是唐初长安终南人,虽相貌丑陋,却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为人又正直不阿,只是因为貌丑才被免去状元之位,头撞殿柱而亡。

历代文人因其怀才不遇、含冤而死的经历引发了共鸣,画家借用钟馗主题创作已经不再是为了得到神灵的庇护,而是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压抑不满,不受统治者的重用以及借钟馗来寄托自己远大的志向。

该瓷塑钟馗依山石而坐,头戴黑色软冠,身穿朱彩描金海水云龙纹蟒袍,腰系**丝带,足蹬白底黑靴。左臂倚着一仿宋官窑酒坛,右手持杯,两眼微闭,醉意朦胧,自得其乐,背后有一红蝠纹瓶。

山石后侧刻阴文楷体“康熙年制”四字款。人物生动传神,釉彩浓淡相宜,华美自然。

这时期的文人通常以画钟馗聊以自娱,寄托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钟馗书生的装扮被工匠们描绘在瓷器上,一经问世,便大受追捧。

纹饰的发展和形成必定是依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对历代文化的吸收和传承,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发展。钟馗纹饰随着人们需求的更迭,展现出了不同的特征,也构建了独属于东方文明的文化意蕴。

就是不知道这中国的鬼王,能不能治这西方的鬼?

唐朝德宗年间,有个叫钟馗的举子,此人长得豹头虎额,铁面环眼,脸上长满虬须。这钟馗外貌虽丑,可才华出众,武艺超群。这年,恰逢秋季科举考试,钟馗告别了亲友,进京赶考。

钟馗风尘仆仆来到长安,见京城楼台林立,一派繁华景象,自是十分高兴,便在街上游逛起来。他见前面有个测字卦摊,就走到摊前说道:"先生,我是赶考的举子,你给我卜个吉凶,算算前程。"说着,写了一个"馗"字。测字先生仔细看了看"馗"字,沉思片刻,慢条斯理地说:"相公此次科考,文章定然独占鳌头,但你时运不济,到时不但名落孙山,且凶多吉少。"测字先生停顿片刻,说:"馗字拆开是九和首,现在时序九月,你来应试,必然名列榜首。但是,这个首字被抛在一边,恐怕旬日内必有大祸临头,望相公谨慎才是。"钟馗听了,心想:大丈夫在世,只要行得端正,怎会有大祸降临因此,他也没往心里去,付了银子,便扬长而去。

几天后,钟馗进了考场应试,钟馗看了考题,立即"刷刷刷"一气呵成写完文章交了上去。当日主考官乃是吏部侍郎韩愈,副主考是大学士陆贽。两人看了钟馗的卷子,不由眼前一亮,异口同声地说道:"奇才奇才这文章字字珠玑,堪继李太白、杜子美之后"于是将钟馗点为第一名。

德宗皇帝听韩愈禀奏,说新科状元钟馗才华出众,便在金殿上召见钟馗。

德宗一看钟馗相貌丑陋,顿时心中不悦道:"我朝取士,全在身言书判,此等丑陋之人,如何点为金科状元"韩愈连忙跪奏道:"人之优劣,全不在貌,圣主岂不闻晏婴三尺而为齐相,周昌口吃而能辅汉,孔子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万望陛下三思。"德宗皇帝沉吟片刻说:"韩爱卿之言虽说有理,但我朝太宗帝时,曾有十八学士登瀛州之美谈,此人为状元,恐世人笑朕不识人才也。"宰相卢杞为人心胸狭窄,妒贤嫉能,听了皇上的话,忙跪奏道:"金科状元须内外兼修,今科考生三百人众,岂少其人何不另选一个。"钟馗一看此人如此糊涂,不由怒发冲冠,指着卢杞大骂道:"如此昏官在朝,岂不误国"说罢,挥拳向卢杞打去。德宗见状,大怒道:"胆大举子,竟敢大闹金殿,速速拿下"钟馗盛怒之下,顺手拔出站殿将军腰间的宝剑,高声叹道:"失意猫儿难学虎,败翎鹦鹉不如鸡。"说罢,自刎而死。

德宗见钟馗一怒之下竟自刎而死,大出意外,为了笼络人心,他下旨将钟馗以状元官职殡葬,又封钟馗为驱魔神,以祛人间邪魔。钟馗翦除鬼魅,立下大功,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

民间还十分流行“钟馗嫁妹”的传说。钟馗有个同乡好友杜平,为人乐善好施,馈赠银两助钟馗赴试。钟馗因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状元,一怒之下,撞阶而死。跟他一同应试的杜平便将其隆重安葬。钟馗做鬼王以后,为报答杜平生前的恩义,遂亲率鬼卒于除夕时返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这就是著名的“钟馗嫁妹”。“钟馗嫁妹”成为古代绘画和戏剧的一个重要题材,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钟馗捉鬼”据说,有一年唐明皇从骊山校场回宫,忽然得了重病,御医们费尽心思,忙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转机。一天深夜,明皇梦见一牛鼻子小鬼,身穿红衣,一脚穿靴,一脚光着,靴子挂在腰间。这个小鬼偷偷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明皇的玉笛。李隆基见了大怒,大声呵斥。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大鬼,头顶破帽,穿蓝袍,束角带,一下捉住小鬼,用手指剜出两眼,然后把小鬼撕成两半吃掉了。唐明皇忙问大鬼名讳,大鬼上前奏道:“臣是终南进士钟馗,因应举不捷,角殿阶而亡,死后成为鬼王,誓除天下恶鬼妖孽。”

唐明皇大梦醒来,霍然痊愈,于是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张“钟馗捉鬼图”。图画好后,李隆基瞪着眼睛着了半晌,说道:“莫不是先生跟我一块做梦来着?画的怎么这样象!”马上重赏了吴道子,并将此画悬于后宰门,用以镇妖驱邪。由于唐明皇的大力宣扬,钟馗才得以确立了头号打鬼门神的地位。

张玉亭的作品有不少取材于戏曲故事和神话传说,特别是在戏曲人物创作方面,用力最深。他为名伶孙菊仙、杨小楼、梅兰芳创作的戏装像,,神形毕肖;他创作的仕女、武将形象,神采奕奕。他的《花木兰》,着意塑造了一个整装待命的巾帼英雄,木兰头戴红缨软帽,身穿黑色衣裤,外罩蓝袍,足登战靴,荷弓挎刀,娟秀的脸庞英姿飒爽,将少女的秀美和战士的英武巧妙地统一在一起。又如他创作的《花袭人》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袭人身穿浅色花袄,披黑色坎肩,围红花腰裙,系刺绣飘带,面目娟秀,体态俏丽,较好地体现了袭人的身份和性格。

张玉亭创作了不少反映市井生活的形象,如《吹糖人》、《卖糕者》、《搬卸工》、《采桑人》等,不仅人物形象真实鲜活,而且生活情趣浓郁。如果说,张明山的作品大多数是从人物静态中去刻画形象的话,那么张玉亭则是在人物的动态中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张玉亭的杰出代表作《钟馗嫁妹》,塑造了钟馗率小鬼送妹出嫁的场面,人物多、动感强、气势大,整组彩塑倾注了作者的情感。创作这组作品时,张玉亭已61岁,当时军阀混战,官府腐败,社会上各种邪恶势力横行霸道,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张玉亭运用夸张寓意的手法,把社会上各种邪恶势力归纳为20个鬼怪形象,组成送亲的仪仗队,其中有满脸横肉、仗势凌人的凶鬼,有吹牛拍马、摇尾乞怜的落魄鬼,有包揽诉讼、颠倒黑白的刀笔鬼,有依赖寄生的懒鬼等。他们形象丑陋,面目狰狞,作者借用《钟馗嫁妹》的神话题材,揭露了当时天津的黑暗社会现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886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