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血石的主要工艺用途是制作印章、雕刻工艺品和原石欣赏,它所展示的东方特色文化,在世界文化艺林中独树一帜。影响鸡血石质量的要素主要有颜色、质地、透明度、硬度、缺陷与工艺等几个方面,而非简单的认定越红越好,我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说说鸡血石的质量评价维度。
首先看颜色影响颜色评价的有艳度、血量及血的分布状态这3种维度。人们通常将艳度分为鲜红、大红、紫红、淡红这样4级。鲜红血,俗称“胭脂红”,其色彩给人以鲜艳欲滴的美感,是“鸡血”中最为名贵的血色品种。大红血,属上等血种,仅艳度稍逊于鲜红,是最常见的血种;紫红血,俗称“猪血红”,亦称暗红。“紫”的程度有所不同,偏鲜的紫红属中上血种,偏暗的紫红属中下血种。造成紫红的原因,主要是辰砂中杂有较多的铁、锰、钛等元素;淡红血,血色稀淡,属下等血种。在鉴别血色时,常常遇到在同一块原石或成品上分布着多种级别的血色,这就要看以何种级别的血色为主,来确定其档次和价值。
再看血量。血量是指鸡血石原石或成品中,肉眼可见到的辰砂含量,通常是用目测估算的百分比来确定其多少。“鸡血”含量在工业分类中大致有这样几档:含血90%左右的为最高档;含血70%左右的为第二档;含血50%左右的为第三档;含血30%左右的为第四档;含血10%~20%及以下的为第五档。
石材的整体档次,主要看血色、血形、质地、缺陷等因素综合分析才能确定。一般来说,质地好的冻石,血量大于30%的就是高档品;超过50%的就成为珍品;超过70%的就可称“大红袍”。成品方章上的血量,除了看血的百分比以外,还要看血色分布的面积。全血和六面红方章为上品,五面红、四面红次之,再次是三面红、二面红,一面红为下品。
另外,血的分布形态是衡量鸡血石品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血的分布形态大致分为大片状、团块状、条带状、云雾状、星点状、线纹状、像形状等七种:
其中,大片状是指血的分布面积比较大,连片集中,如果大片状分布的血厚度大,血色鲜,那就是珍品或极品了;团块状俗称块红,这种血形的血色分布面积虽不如大片状。整个血形呈不规则的小团块,如国画泼墨;条带状,俗称带红、条红,有的如飘动的红绸带。云雾状,俗称霞红。这种血形的血色以淡红为主,也有少数大红或大紫的;线纹状,俗称丝红。这种血形往往能勾划出如素描般的画图,呈线状弯曲分布;星点状,俗称点子红。血点像绿豆、芝麻甚至似针尖,或稀或密,可以成群、成片分布。血色以大红、淡红为主,偶尔也见有鲜红;像形状是一种难求的血形,它由几种血形组合在一起,极具形象。
以上七种血形,一般以大片状、条带状、团块状和像形状为上,其次是云雾状,再次是线纹状和星点状。在一块石材上如有二种以上血形自然组合在一起,就要看以何种血形为主和是否组成美丽的画图,如全石中有红、黑、白三种颜色,俗称的“刘关张”。若以条带状、团块状为主的极具形象的血形,则为高档;以云霞状、线纹状、星点状为主的,则为中档或低档。另一方面还要看整体搭配的效果,作出适当的评价。
当然,血形的状态在印章上还要看分布的位置,如集中在上部和腰部,则比较显眼,被认为是分布的最佳位置,档次就高;如集中在底部,而顶部和腰部血量少,则影响整体美观,档次就低得多。因此血量的分布比例也是评价印章档次和价值的重要标准。
再看质地“石不能言最可人”。前人有说,品石标准有“六德”,即:细、结、润、腻、温、凝。“细”者,文理细致也;“结”者,结构紧密也;“润”者,滑润如脂也;“腻”者,油腻欲滴也;“温”者,内含宝气也;“凝”者,凝灵如冻也。该“六德”均为优良玉石质地之效果。鸡血石按质地分为以下4种。
首先是冻地鸡血石。此品种为鸡血石之精英,不少名品、珍品均出自该品种。冻地鸡血石的成分是辰砂与地开石、高岭石等矿物组成的集合体,硬度2至3级,微透明至半透明,蜡状光泽,地与血相互搭配,主要品种有:
豆青地,质地清朗纯净、浸以红斑;桃花地,通体净澈,布满血斑,有如春之桃花瓣洒落,缤纷醒目,极为美丽,遂为极品;白玉地,为月白色,无杂质杂色,纯如素玉,鸡血红斑,红装素裹,其丽妍可知;羊脂地,细腻如羊脂,质纯而温润;玻璃地,地子通透,内外含血,叠映生辉,价值不凡;肉糕地,呈淡肉糕色,微透明匀净;牛角地,有黑、灰两色,质地半透明且致密;黑牛角地中以“黑旋风”最为难得,也可称为鸡血石中之绝品。
以上质地若达到冻地层次则相应为牛角冻鸡血石、田黄冻鸡血石、肉糕冻鸡血石、桃红冻鸡血石、玛瑙冻鸡血石、羊脂冻鸡血石、玻璃冻鸡血石、朱砂冻鸡血石、芙蓉冻鸡血石、五彩冻鸡血石、银灰冻鸡血石、豆青冻鸡血石等。所谓的田黄鸡血石即属此类,产于上溪乡,是田黄和鸡血石共生的独石。尊贵的“石中之王”与娇艳的“石中之后”共生而成的田黄鸡血石,可谓是稀世珍宝,流人市面的数量非常稀少。因其非常珍贵,故大多保留原形。
其次是软地鸡血石。这种类型以多姿多彩的软彩石为地,其透明度、光泽度虽不如冻地鸡血石,但不少品种的血色、血形与色彩丰富的质地相融合形成美丽的图纹,却胜过冻地鸡血石。它是鸡血石中最常见的一类,产量约占6o%左右。软地鸡血石的成分是辰砂与地开石、高岭石和少量明矾石、石英细粒组成,有一定蜡状光泽,硬度3至4级,不透明或部分微透明。
再是硬地鸡血石。它的质地成分主要是辰砂与硅化凝灰岩组成,硬度在6级以上,甚至达到7级,不透明,干涩少光,俗称“硬货”,光泽差,属低档料。硬地鸡血石的质地颜色比较单调,较常见的有灰色、白色,也有少量黑色和多色伴生。一般来说,硬地鸡血石难以雕刻,均属低档品。
最后是刚地鸡血石。它与冻地、软地鸡血石少数品种的色泽相近,只是石质成分不同,因而产生了硬度、透明度的不同。此品种与俗称“硬货”的石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石雕工艺的发展和对鸡血石工艺要求的变化,逐步被人们重视和开发利用,其中还出现了少数名贵的珍品。
其它质量评价要素影响鸡血石评价的还有透明度、光泽、硬度以及缺陷与工艺。透明度又称光通量,即玉石透光的程度。鸡血石的透明度,可分为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这样几级。一般来说,透明度越高质量越好。透明度高的原石如有泥灰附着,不易辨认,用水清洗或在局部用水砂皮打磨后,即可清楚呈现。
光泽指鸡血石表面对光的反射强度。辰砂不透明反射率为26.8%。在实际鉴别中一般只用肉眼观察就可,不便也不需要用仪器测试。蜡状光泽是鸡血石的主要光泽,蜡状光泽强弱是鉴别鸡血石质地优劣的标准之一。一般说,蜡状光泽强,透明度高、硬度亦低,鸡血石质量就好;反之,若蜡状光泽弱,硬度高,鸡血石质量亦差。
鸡血石的硬度大致分三等:一是摩氏2至3级;二是摩氏4至5级;三是摩氏6至7级。在三级硬度中,2至3级最易受刀,软硬适中;4至5级不易受刀,雕刻较困难,硬度偏高;6级以上不能受刀,明显过硬。
而缺陷与工艺维度,首先要看原石形状、大小和成品的完整性,即缺陷和裂纹情况。原石的缺陷主要看是否影响方章的切割,一般说,能保持方章完整为好。有的原石呈不规则状,影响方章切割,但制成自然形状的摆件和进行工艺品雕刻却有独到好处,故不能以缺损多少来定档次,而应当以其自然形状的好歹来定档次。
其次,还要看质地的杂质如何。杂质分为硬性杂质和软性杂质,这在质地、颜色评价因素中已谈及。杂色表现为鸡血石的“脏色”。其数量的多少、分布的位置将直接影响鸡血石的质量。对于大件的鸡血石摆件,杂色和裂理通常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要视其对整件工艺品美感的破坏程度而定。有时一些杂色如被作为俏色利用,与“鸡血”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反而可增加其美观和艺术性,这种杂色尚可不作杂色论。
总而言之,鸡血石质量评价的核心因素是颜色和质地,正如著名的书法、篆刻家邓散木先生在其所著《篆刻学》一书中指出的:
“鸡血石其品之高下,则在血在地。”
其透明度、光泽、硬度及缺陷等则为辅助因素。目前全世界除了对钻石的质量划分较为统一外,其它有色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评价及分级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诸多因素影响质量参数,而评价又特别讲究搭配,优劣可以互补。因此对玉石、彩石质量评价很难建立一个统一标准,特别是首饰类的石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形成“黄金有价,玉无价”看法的主要来源。
特征:
鸡血石没有固定的形状,叫块石状,它的色状有鸡血石(原石)块血、条血、梅花血、浮云血。
1块血:分布没有规律,东生—块、西生一块,有的块石表面有一大块红色,而里面一点红的都没有,有的恰恰相反,所以购买鸡血石毛料风险很大。
2条血:分布有规律。
3梅花血:象梅被开放一样,整个石头都是星星点。
4浮云血:它生在宽带或条带的间接处,即象条血又象梅花血,血形象天上的浮云一样。
颜色:
昌化鸡血石的品质是血和地。血色为鲜红、正红、深红、紫红等,鸡血的形状有块红、条红、星红、霞红等,全红或六面血为极品。红而通灵的鸡血石称为“大红袍”,除了红色“鸡血”以外,底色尚有黑、白、黄、绿、蓝、灰褐、紫、青等基本颜色。
桂林鸡血石颜色丰富,以红色为主,兼备了和田玉的白、翡翠的绿。
根据鸡血石的血色和质地可分为:大红袍、玻璃冻、田黄冻、羊脂冻、牛角冻、朱砂冻、藕粉冻、五彩冻、桃红冻、豆青冻、玛瑙冻、木纹冻、鱼脑冻、鱼子冻、蛇皮冻、雪花冻等。
扩展资料
鸡血石为朱砂渗透到高岭石中,地开石之中而缓慢形成,这样两者交融,共生一体的天然宝石,在国内外是极为罕见的一种。
鸡血的成份是硫化汞,石质则为地开石或高岭石,硬度为2—3度。石中时常带有水银斑及少量的石英颗粒突起于石表面。鸡血还含有少量的致色元素铁、钛,它们是深色染剂,它的含量多少是鸡血呈现不同红色的主要原因。
鸡血石同寿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并列,享有中国“四大国石”的美称。主要用作为印章或是工艺雕刻品材料。
-鸡血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