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古董珠宝,历史上有哪些古董珠宝首饰的精品

什么是古董珠宝,历史上有哪些古董珠宝首饰的精品,第1张

你好,古董珠宝首饰的收藏可分为保值收藏、史料收藏、纪念收藏、宝物收藏等。在收藏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掌握一些古董首饰的鉴定方法,鉴定水平越高,收藏的水平和质量才会越高,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才会更好。总的说来,要具备“五个掌握”:

掌握现代的珠宝鉴定技术。古董珠宝首饰的鉴定首先是珠宝首饰材料和质量的鉴定。掌握现代科学的珠宝鉴定和测试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出现把玻璃当作水晶,把染色翡翠当作天然翡翠的笑话。

掌握珠宝首饰的发展史。古董珠宝首饰涉及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断代。仅在市面上观望是不行的,还要掌握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尤其是要了解各个历史时代的制度与风格、首饰材料的运用情况、首饰制作工艺的典型性以及特定时期出现的特殊产品。如“串饰”就是用各种圆形、管形珠子以绳串接,佩带于胸前的饰物,从唐代以来一直流行,至清代时发展成为一种官阶的标志———朝珠。

掌握野外考古资料和传世的标准器。世界各国的古董鉴定都是建立在考古的基础之上,只有熟知了历史出土的实物或资料,掌握它们的特征,在鉴定断代中才有根据和佐证。因此,无论作为玩家、收藏家还是商家,尤其是鉴定师们,对考古知识的学习,对考古资料的掌握都是十分重要的。要尽可能多地参观国内外博物馆收藏的各种标准器,为鉴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掌握时代特征。对于古董珠宝首饰的鉴定与鉴赏,除了要了解它的发展脉络、熟悉标准器外,还要掌握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典型特征,即时代特征。唐代的金银器与其他工艺品一样,都反映出了一种活动开朗、大度奔放的美感,而清代的则更注重于凝重、精细、华丽和辉煌。

掌据市场信息。要在市场上多看、多听、多想,密切关注新信息、新资料,多看真品,多分析市场上伪器的特征与制作工艺,多与同行交流,这样才能熟悉市场,成竹在胸,减少失误。望 采纳一下喔,!

导读: 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卡地亚珍宝艺术展”由“服务欧洲皇室”“花都艺术珍宝”“东方文化浸润”和“融汇五洲艺术”四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将主要展示欧洲本土艺术风格的作品,后两部分则侧重于展示汲取

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卡地亚珍宝艺术展”由“服务欧洲皇室”“花都艺术珍宝”“东方文化浸润”和“融汇五洲艺术”四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将主要展示欧洲本土艺术风格的作品,后两部分则侧重于展示汲取中国元素及世界各地艺术风格而创作的珠宝珍品。大部分展品制作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

艺术展海报

卡地亚:“皇帝的珠宝商”:

曾获欧洲十六王室御用珠宝商委任状

作为位于巴黎和平街的珠宝工坊,卡地亚早在创建之初便与皇室建立了密切的联系。1855年,乌韦克尔克伯爵夫人成为卡地亚的客户,她的丈夫曾担任拿破仑三世时期的美术督导,她同时也是拿破仑年轻的堂妹玛蒂尔德公主的密友。一年后,玛蒂尔德公主亲自造访了卡地亚。从此,卡地亚的作品便开始跨越国界,在皇室贵族中声名显赫。1902年,英皇爱德华七世盛赞卡地亚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英皇爱德华七世登基前夕,卡地亚收到了订制至少27顶冠冕的订单。1904年,也就是两年之后,这位年轻的国王成为第一位委任卡地亚担任皇室御用珠宝商的君主。此后,卡地亚陆续受到了众多东西方皇室王族的推崇,总共获得过欧洲十六个王室的御用珠宝商的委任状此外,在卡地亚的顾客名单上,各路世界名流皆榜上有名,比如戴安娜王妃、温莎公爵夫妇、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伊丽莎白·泰勒。

从曾与温莎公爵夫人形影相随的猎豹胸针 、专为文坛巨匠让考克多定制的法兰西学院院士剑,到充满奇异魅幻色彩的"神秘钟"、浸润千年古老神话的麒麟手镯,这些古董珍品融汇东西方历史精髓,承载深厚的艺术蕴藉,是世界珠宝历史和东西方社会风潮的鲜活记忆与生动再现。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卡地亚古董珍品的艺术殿堂。

插屏式座钟

插屏式座钟——浸润东方文化的智慧结晶

从卡地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系列充满中国韵味的作品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东方文化对于西方艺术风格的浸润和影响。这些深具东方风情的精美之作,深受玉雕、漆雕和丝织品装饰纹样的影响。卡地亚珠宝设计师更大胆地借用中国艺术成品,直接植入新作品的设计之中,让东方元素与西方工艺完美共融、浑然一体。1926年卡地亚设计的插屏式座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插屏式座钟的钟盘是由中国白玉浮雕插屏的局部制作而成,两面为精美的雕玉钟盘。正面的指针制成了龙的形状,反面,一条珐琅质的龙霸气十足地守卫着精美浮雕刻画的中国山水。这个中国最具神秘色彩的动物形象,瞬间成为整件作品的点睛之笔,展现出卡地亚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时钟将色彩限于黑色、红色和绿色,成就了充满中国风韵的完美作品,尽显卡地亚华贵典雅的气质与风格。

三角胸衣胸针

三角胸衣胸针——引领社会风潮的艺术风格

十九世纪末,在新兴中产阶级追求古典风潮的影响下,卡地亚花环风格的新型铂金珠宝应时而生。铂金赋予了珠宝生动的造型,而花环风格轻灵的特质则更好诠释出各种古典风格的图案。卡地亚于1907创作的三角胸衣胸针无疑是花环风格的典范之作。

这款三角胸衣胸针拥有精湛的工艺和华贵的设计。细看之下,其创意造型与中国商周时期的饕餮纹组合拥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商周时期的类似纹饰多运用于权贵重器之上,庄严而威猛,结构严谨,是青铜器装饰图案中的经典。两者的高贵、精巧、神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显示出东西方文化的殊途同归。

这件作品同时也反映出珠宝与人类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因为尺寸较大,同时镶嵌了许多珍贵的宝石,所以增加了胸针的份量。如果没有紧身胸衣,这件作品是不可能佩戴在服装上的。当紧身胸衣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时候,这类珠宝配饰也随之消失了。

对于大多数冠冕和胸饰来说,一旦款式不再时尚,就难逃改款和重镶的命运。而这款三角胸衣胸针历经百余年依旧保存完好,其巨大的艺术价值成就了珠宝史上的一个奇迹。

“美洲豹”-胸针

麒麟手镯

麒麟手镯(1928年)

在卡地亚的精心创意下,润饰、雕刻后的麒麟竟在手镯上首对首地成双出现。它的灵感来源于古代文明中的项圈,两只威武的神兽,以珊瑚材质为首,口里各含一只饰有棱纹的祖母绿球,争奇斗艳,热闹非凡。

Kokoshnik冠冕

Kokoshnik冠冕——传承历史精髓的精湛工艺

自古以来,光彩夺目的冠冕即是皇家权威和最高地位的象征。卡地亚专为皇室定制的冠冕,以其精美的设计及精湛的珠宝制作工艺,展现出高贵典雅的贵族气质和令人惊叹的艺术品位。

采用珠宝史上最早期的“铃兰”(muguet)镶嵌技法,这款经典的Kokoshnik冠冕一显卡地亚世代传承的至臻技艺。纤巧的铂金被打造为欧铃兰(muguet)的形状,中间镶嵌一颗明亮型切割大钻石,四周则紧密簇拥着数颗钻石,看上去就如同单颗巨钻,璀璨夺目。运用“铃兰”技法镶嵌于“欧铃兰骨朵”上的梨形钻石还可自由悬动,闪烁灵动光芒。作为卡地亚古董冠冕系列的经典臻品,Kokoshnik冠冕以钻石和珍珠的完美组合,尽显卡地亚“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的魅力。

你的问题真牛!人也是牛人~故宫有几十万件珍宝!怎么说~

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人匹敌。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中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窑毕备。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图》,现在台北,北京没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龙袍,中国历代只有清王朝留下来的,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价值不大,没有拿,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龙袍也没有。

三十七年(1948)秋,国共战争形势逆转,故宫和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决定挑选文物精品运往台湾。该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件由海军载运驶离南京,抵达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军载运。故宫运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迁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颇多精品。中博筹备处运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运台图书文物,政府成立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联管处将文物迁往台中县雾峰乡北沟新建的山边库房存放,又开凿防空山洞。联管处时期,进行对文物的抽查、清点;接着从事整理编目,先后编印了多种书籍,并有小型陈列室对外开放参观。其间也曾挑选精品前往美国,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也参加过纽约「世界博览会」。

故宫迁来台北之后,陆续扩建数次,陈列空间逐渐扩大。五十七年(1968),又将图书文献从书画组中划分出来,使典藏文物单位由原来的古物、书画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献处之下增设图书馆。其业务略举大端:如对文物重新点检、整理,详细登录;并且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协助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增设中国艺术史组,这是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的前身。该组作育出许多艺术史研究人才,部分并在故宫任职。六十七年(1978),与国史馆合作校注《清史稿》,后由国史馆整理增订出版为《清史稿校注》。故宫也展开编辑和研究的工作,先后出版了多种期刊、专书、目录,以及书画、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献等书册和裱装画轴、手卷等。故宫积极选派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及参与国际学术性活动。主办数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国古画讨论会」;挑选精品出国参展,在日本大阪的「万国博览会」和韩国汉城的「中国展览会」,均大获佳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003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