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釉料和瓷器的釉料有什么不同

景泰蓝釉料和瓷器的釉料有什么不同,第1张

景泰蓝的釉质和珐琅彩瓷器的釉质是一样的,都是珐琅釉。景泰,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珐琅彩瓷器是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他俩的区别是一个是铜胎,一个是瓷胎。谢谢

不是,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

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溶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这种铜的珐琅器创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因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名景泰蓝。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了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展示一下景泰蓝的制作步骤,以及真假的区别。希望这能帮到你。

说到景泰蓝,虽然很小,但是看起来还是非常非常好看的。最近很多人也发现景泰蓝的制作并不复杂。它可以简单容易地学会。最近有人总结了六个小步骤。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看看这6个步骤是什么样的。

景泰蓝珐琅是铜嵌珐琅的学名,又称烧青,是我国金属嵌珐琅工艺的独立品种。明末,据说景泰年间这种文章很流行。清末的古玩店继续使用这种表达方式,并将其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景泰郎。后来因为用的珐琅彩大多是月蓝,而且‘朗’和‘蓝’的读音差不多,就改成了‘景泰蓝’。景泰蓝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宫廷的监督下生产的。19世纪,其技术流入民间,成为“燕京八绝”之一。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一度成为重要的手工业。但由于工艺复杂,成本高,景泰蓝在全国各地已经绝迹。现在主要产地是北京,台湾省,深圳。其中,北京景泰蓝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制造技术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从技术角度可以分为:轮胎制造、夹线、焊接、药点、蓝点、抛光、金点。

一轮胎制造

轮胎烘干前铸青铜,耗时长,精度高,善于塑造车身。在干燥期间,紫铜用于制浆和成型,所以也被称为流产,这大大节省了铜的消耗。

第二,扼流圈

用镊子将扁铜线夹成各种精美图案,如花纹、云纹、几何图案、人物或动物等。然后用白芨或助焊剂将其粘在铜胎上,再筛选银焊料粉。

三。焊接

铜丝的图案通过900度的高温烘烤牢固地焊接在铜胎上。

四。一些药物

搪瓷是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有光泽的物质,由铅、硼酸盐、玻璃粉等原料混合熔化而成。用不同的氧化金属,变成不同颜色的珐琅,也就是珐琅色。熔化的珐琅冷却后变成固体。在填充之前,它被磨成细粉并与水混合。在溶剂中加入珐琅色粉,混合不同颜色的珐琅粉,根据丝纹的轮廓,用金属刮刀将各种珐琅材料填充到丝纹的空隙中,先点击,再点击,再发蓝,再增亮。

五,燃烧的蓝色

入窑烧制,800-1000度高温融化粉釉。因为烤漆后体积会减少1/3左右,为了防止表面不平整,同一颜色的搪瓷需要多次填充。只有反复烧釉两到三四次,才能做到釉面和铜丝平整无麻点。

第六,打磨

将烤好的器皿放入水中,用粗砂、黄石头、木炭等打磨。光滑不平的蓝釉。最后用木炭和刮刀打磨无蓝釉的铜丝、底丝和口丝。

七。镀金

将抛光后的景泰蓝经过酸洗、去污、砂光后放入镀金浴中,通过通电程序使金附着在无釉的金属坯体上。镀金的目的是防止金属体的腐蚀和生锈,同时增加物体闪亮新艳的感觉。最后经过水洗、漂洗、烘干,一件漂亮耀眼的景泰蓝就完成了。

景泰蓝标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分为制胚、揉丝、亮蓝、烧蓝、抛光、镀金六个步骤。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制作工艺复杂。景泰蓝制作工艺于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景泰蓝的质量略有参差不齐。选择一件好的景泰蓝工艺品藏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要看的是o的质地

一般来说,市面上流行的景泰蓝主要是传统的铜胎。从清朝开始就有紫铜胎,重的都是上品。景泰蓝制作第一道工序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他后续工序的质量。常见轮胎类型的厚度。))可以达到28-34mm随着铜价的上涨,有些景泰蓝的壁变薄,感觉更轻。民国时期,由于北京大部分景泰蓝作坊生活艰难,出现了大量被称为“河漂”的景泰蓝,以减少用铜,降低成本。鉴别胴体品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始。同样体积的景泰蓝,比较适合重的,感觉‘轻’和‘飘’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轻敲器皿来判断材质。纯铜的声音浑厚纯净,就像铜铃的音色。当然,也要观察器皿内底是否灌有铅以增加重量。这也是很多不法商人用来替换劣质产品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在瓶类器皿中。

二是看景泰蓝图案:

景泰蓝花瓶、罐子、雕像、炉子、盒子和碗是景泰蓝的常见类型。有些是直接从青铜器和陶器上借用的。比如鼎、爵、尊、制直接来源于青铜器,而梅子、观音、盖碗则借用于陶器。还有各种异形的装置,比如鸟兽。所以景泰蓝在造型上和其他工艺品没有太大区别,有着相似的审美特征。只是由于材质的特殊性,往往会在身上加上耳、链、耳等饰品,以显示其美观和华丽。另外,景泰蓝的尺寸传统上是用英寸来衡量的。按照一寸等于254cm计算,一个普通的11寸梅花瓶的高度约为28cm。

第三是看景泰蓝用的釉:

景泰蓝表面的珐琅彩釉主要采用进口的天然矿石和半宝石。它是珍贵而不寻常的。一件好的景泰蓝需要上釉十次以上。釉面是否清晰明亮,发色是否鲜艳,水平高低是目测最基本的标准。上品抛光自然均匀。劣质产品通常用劣质搪瓷填充。一些造假者甚至用其他有色材料代替昂贵的珐琅。这种景泰蓝往往有大面积的异色和沙眼。砂眼是景泰蓝表面的气体或杂质形成的小孔。明清景泰蓝工艺中,由于工艺落后,砂眼非常普遍。不过以现在的技术水平,沙眼完全可以降到几星。

第四点是看景泰蓝文献:

景泰蓝装饰和整体框架的设计都是通过揉捻丝绸来完成的。一件好的作品,要根据花型的需要,用粗细不同的扁丝来完成。现代景泰蓝产品是用机器绕丝,所以扁丝的粗细通常是均匀的。根据画中的图案摘花是最能体现艺术家水平的工序,也是检验景泰蓝工艺水平的重要方法。细、圆、整齐的锉纹是评判其优劣的标准。然而,机器也可以用来冲压图案,如万字纹条纹和莫尔条纹。然而,大多数景泰蓝杰作的图案仍然依靠手工制作。

除了以上判断景泰蓝好坏的标准,还有制作景泰蓝的最后一道镀金工艺值得一提。由于镀金过程中消耗了相对大量的黄金,一些不道德的人会在这个过程中作弊,用其他金属代替黄金。所以镀金后产生的颜色会变得涩涩的,整体的金色不会像纯金一样给人耀眼的感觉。

珐琅又称景泰蓝,其独特之处是把丰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它是覆盖于其他物体表面的一种玻璃质材料。珐琅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瓷土等,用碱、硼砂作熔剂,用氧化钛、锑、氟化物为乳浊济,金属氧化物为色济。经过粉碎、混合、熔融后,倾入水中冷却成珐琅块,再磨成珐琅粉,或配入粘土湿磨成珐琅浆。在制作当中加入某种金属氧化物着色剂,经焙烧后,就显现出其各自的固有颜色和光泽。

中国在习惯上把附着在陶、瓷上的珐琅叫釉;用建筑瓦件上的叫琉璃;覆盖于金属表面的叫珐琅或蓝。珐琅器有錾胎珐琅、掐丝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七宝烧等分类。錾胎珐琅是在金属地上锤钻錾刻成凹凸的各种图案,再施珐琅料于凹处焙烧出的工艺,如十九世纪法国铜鎏金錾胎珐琅彩绘爱神座钟就是一例。掐丝于珐琅是用金属条格连串成各种图形,然后施珐琅料于格空处焙烧出的工艺,中国常见的景泰蓝就属这种工艺。

在国外,最早出现的是掐丝珐琅和錾胎珐琅。景泰蓝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日本很流行。镂雕技术是在作品表面挖空的凹陷部加入玻璃等粉末,然后焙烧。迄今所知,最早运用这种技术的是迈锡尼人,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200年。直到罗马时代这种技术才有较大的发展。当它被用来当作一种便宜和快捷的方法代替玻璃和宝石镶嵌。中世纪的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圣物箱和作礼拜的物品常常是珐琅制品。

在浅浮雕上上釉发源于中世纪时期,半透明的珐琅制品通过焙烧浅浮雕图样雕刻到金属里面。从18世纪中期开始,此技术被用于装饰昂贵的金鼻烟盒、棒棒糖盒(甜品盒)、装饰盒(装小日用品的盒子)和表盒以及法国或瑞士的大部分手工艺品。

宝石镶嵌瓷釉是遍及欧洲其他中世纪风格的技术,用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珠宝。在中世纪,金属衬背从景泰蓝作品中去除,留下半透明的珐琅质饰板。在19世纪末期的欧洲其被广泛用于碗、匙和盘子中的装饰。

18世纪和19世纪的欧洲常见的瓷釉技术是彩绘珐琅,上等的彩绘珐琅盘子、大口水壶和饰板是16世纪和17世纪制作于法国城市利摩日。这些珐琅通常描绘神话、《圣经》里的故事。碗的背表面和徽章都覆盖着透明的珐琅以防止在火中变形。

据说,古代最佳的錾胎珐琅是出产在波斯、克什米尔及印度的西北部德里、拉合尔、信德、斋普尔等处。特点是颜色纯洁,质地坚固,不易碎落。但这种技术在当地已失传,现代人制作不出这种质量。

景泰蓝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著名,故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

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

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扩展资料:

景泰蓝诞生于皇宫,是皇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皇宫大殿的主要陈设,亦是镇殿之宝。紫禁城金銮宝殿,或者是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景泰蓝的宝石般的光芒总是令人赞叹。

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

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刚从火中取出的景泰蓝颜色基本呈黑色,待其冷却后才显现出五彩缤纷的样貌。

—景泰蓝

■景泰蓝(cloisonné)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景泰蓝”这个名字是一般俗称的名字,学术上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

精美的景泰蓝制品必须是色彩润泽鲜明,胎骨厚重坚实,掏丝整齐匀称以及镀金灿烂光亮。

■颜色

景泰蓝的釉料非常多种,不过最常用的还是天蓝(淡蓝色)、宝蓝(青金石色)、红(鸡血色)、浅绿(草绿色)、深绿(菜玉色,有半透明感)、白(车渠色)、葡萄紫(有玻璃质感的紫晶色)、紫红(玫瑰色)、翠蓝(介于天蓝和宝蓝之间,色泽亮丽)这几种颜色。

■制作过程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复杂,从技术方法来说,可分为:铸胎、掐丝、烧焊、点药、烧蓝、磨光和镀金。

■掐丝

用镊子将压扁的细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常见的图案如花纹、云纹、几何纹、人物或动物纹等;然后再使用白芨(一种植物,可制成植物性胶水)或是焊剂将之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

■烧焊

使用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点药(点蓝)

珐琅是用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原料化合熔制而成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光泽物质,它加上不同的氧化金属,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珐琅,也就是珐琅彩。熔制成的珐琅冷却后,变成固体,在填用之前,再磨成细粉,掺水调和。将珐琅色粉加入溶剂中,调出不同颜色的釉药,依照纹丝轮廓用金属小铲把各种珐琅釉料填入丝纹空隙中,先点地、次点花、再点蓝、后加亮白。

■烧蓝

入窑焙烧,使用800度的高温烧熔,将粉状釉料熔化。因为焙烧之后珐琅釉药的体积会比原来的缩小1/3左右,为了使器面不会凹凸不平,需要用同样颜色的珐琅多次填充。如此反复两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焙烧,才能将釉面与铜丝相平而毫无凹坑。

■磨光

将焙烧好的器物放入水中,用粗砂石、黄石、木炭等逐次打磨,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镀金

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使用通电手续,让黄金贴附在没有上釉药的金属胎身上。镀金的目的是为了让金属胎身不会腐蚀生锈,且也具有使器物增加光亮如新、金碧辉煌的感觉。最后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就完成了。

■产地

这种工艺技术的原产地有很多说法,大致上应该是从西亚、中亚、波斯、阿拉伯这几个地区,在元朝时期传入中国,然后在明朝景泰年间(西元1450年-1456年)大量发展并中国化。现在景泰蓝的主要产地是台湾和中国大陆。

■命名

因为这项技术是在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兴盛原因

景泰蓝传入中国之后,在短期内能有这样的成就,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已具备了铸铜等冶金技术及玻璃、琉璃的制作知识,且懂得控制锻烧的温度,具有发展景泰蓝的良好条件。且另一方面,珐琅显现出玉的温润、珠宝的光辉、瓷的细致,满足了中国人的多种爱好,所以带动了景泰蓝在中国的发展。

■早期

虽然景泰蓝在元朝就传入中国,但是因为时代、技术尚未成熟、对新事物还不熟悉…等因素,因此元朝时期的景泰蓝作品几乎没有留存下来。而到了快速发展的明朝时期,景泰蓝造型端庄厚重,色釉宛如宝石般的晶莹深沉、纹饰粗犷饱满,色彩对比强烈、坚实、瑰丽,镀金明亮金灿。而此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多为仿古青铜器制品,例如鼎、盘这类的器具。这些成就与特点为以后的景泰蓝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

到了清代乾隆时期景泰蓝又有了新的发展,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也会制作具有西洋风味的西方仕女杯碟这类的作品。而且珐琅釉料从六七种发展到十几种,使景泰蓝的色调更加丰富典雅,工艺技术更加细腻精湛。到了晚清时期景泰蓝从单纯的宫廷艺术逐渐走向了民间(日常生活用品的大量制作)和国际市场。在1904年的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景泰蓝获得了一等奖,这就使景泰蓝的声誉日益增高、身价倍增。

■现代

随著景泰蓝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一些实用产品、旅游纪念品的景泰蓝大量生产,新品种、新花色、新工艺不断涌现。近几年来景泰蓝行业里出现了脱胎景泰蓝、银胎景泰蓝,画珐琅与掐丝珐琅相结合的景泰蓝、机制景泰蓝、仿日本七宝烧的银晶蓝,以及多种工艺相结合的景泰蓝。特别是多工艺结合景泰蓝尤为突出。这是一种以景泰蓝为主体,然后与牙雕、玉雕、木雕、漆艺以及花丝镶嵌等工艺结合。

而在台湾,这种传统的工艺品再度受到瞩目与重视,许多人运用现代化的机器与工技,融合艺术家创作的心灵,制造出各种精美绝伦的景泰蓝饰品(例如手机吊饰、首饰…等)、艺品(珠宝盒、花瓶…等)与器具(时钟、文具组…)等。使得这种具有古雅之意的传统工艺品,不但与现代生活结合、点缀并丰富了生活的内容,而且使得传统的技艺薪火延续并发扬光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73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