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老子的行不言之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简述老子的行不言之教的教学原则和方法,第1张

    老子是我国先秦时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所著的《道德经》一书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充满了丰富的、经久不衰的大智慧。其中,老子的“行不言之教”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老子在《道德经》第2章指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意即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去处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在老子看来,“行不言之教”与“处无为之事”的是相通的。

    “不言”即“无为”,“不言之教”即“无为”之教。对当代教育而言,“行不言之教”也就是要求教师以“无为”方式对学生实施教化。教师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在无为的原则下,让学生有所作为。

老子的“行不言之教”并非真的“不言”,而是不要妄言、多言,要“言”得少且合乎自然。要“善言,无瑕谪”,善于说话,没有差错让人指谪。老子在《道德经》中分别讲道:“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37章)、“希言自然”(第23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第73章)。这里的“不言”“贵言”“希言”的实际意义是一样的,就是不发号施令、不滥用政令,而遵循其自然发展。

这个在目前诛仙已经很容易实现了,关键就是钱,普通的2个造化天眷一共8点技能躲闪,如果洗升级或者充值送的,那就是祝融符石天眷6点,祝融血玉天眷5点,共11点,戒指最大就这么多了,锦囊的话3种锦囊9级的都是加9点技能躲闪,也是玩家最常见带的,这2项就20点,当然如果你是万计的锦囊就是24点了。戒指最大化锦囊最大化目前就这么多了。下面就是仙造化里面的道之无为加满,20点技能躲闪,以上三项总计44点。下面就是法身,如果是10法,就是9点,万法是15点,万法三星是20点,综上合计44加20,总计64点,下面提血祭和灌注,假设4件装备都灌5(炼器排除在外,以简单的5计算,大家都可以达到的),就是4点技能躲闪,衣服我们血阴八卦是15点,合计83点,外加鬼厉装隐藏21,就是851,生产里面鞋子精通满3点技能躲闪,就是881,最后一项就是刚出来的元婴,洗双躲闪,极限的话可以达到30+的技能躲闪,合计1181,因为灌注和元婴花钱可以更好,极限暂时给不了,所以实际无状态是大于1181的,关键就是钱,所以,你要根据实际情况取舍,上面提到的合理取舍,60很简单的,写的很具体了,望采纳,祝您游戏愉快

    两天的月考监考,期间不允许改作业,不允许看书,不允许备课,不允许玩手机,只能盯着学生,什么也不能干。为了打发时间,让时间过的快一点,我带上蓝牙耳机,打开喜马拉雅,听了两天庄子的哲学,其中“无为而治”让我印象深刻。

    北宫奢为卫灵公赋敛以为钟,为坛乎郭门之外,三月而成上下之县。王子庆忌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之设?”

      奢曰:“一之间,无敢设也。奢闻之,‘既雕既琢,复归于朴,侗乎其无识,傥乎其怠疑;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从其强梁。随其曲傅,因其自穷,故朝夕赋敛而毫毛不挫,而况有大涂者乎!”

                                  《庄子 山木》

    北宫奢为卫灵公编钟,绝对地顺其自然,不敢有半点人为勉强罢了。“不管怎样精雕细琢,最后还是返归于朴素。'所以我募捐的时候,总是显得无知无识,不急不迫,对于谁捐了谁没有捐,恍恍惚惚,茫然不分,任大家聚在一堆,送往迎来,来的人不拒绝,去的人不留住,愿意捐献的任他自去;不赞助我的随他自便,依着各人自己的能力,所以,仅一天就凑足了款项。北宫奢之所以能在一天之内凑齐款项,就在于他的“无为”,不强求,不妄为,不仗势欺人,不强人所难,一切都顺从本性,不任意造作,不论捐与不捐,赠与不赠全凭本心,听其自便,人们看到心无旁骛,只专注于编钟的北宫奢,所有的猜忌与妄想全都抛弃,人们的利益不受丝毫损伤,这样的结果显而易见。

    《庄子田子方》,原文如下: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溪工。

    文侯曰:“溪工子之师邪?”

    子方曰:“非也,无择之里人也。称道数当,故无择称之。”

    文侯曰:“然则子无师邪?”

    子方曰:“有。”

    曰:“子之师谁邪?”

    子方曰:“东郭顺子。”

    文侯曰:“然则夫子何故未尝称之?”

    子方曰:“其为人也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无择何足以称之!”

    子方出,文侯傥然,终日不言。召前立臣而语之曰:“还矣!全德之君子。始吾以圣知之言、仁义之行为至矣;吾闻子方之师,吾形解而不欲动,口钳而不欲言。吾所学者直土梗耳!夫魏真为我累耳!”

    田子方向魏王赞溪工能说会道,却不敢多言他的老师东郭顺子,因为真正有大德的人隐于俗世,不争于言辞而以行为对徒诱导,亦就是他活着就像一个普通人,所作所为皆不失自然本性纯真。正是因为言传不如身教,田子方对老师的敬意无法用语言来表述,只能敬畏与心。

    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最擅长的就是苦口婆心,殊不知孩子们最不喜欢的是啰啰嗦嗦,婆婆妈妈。你在这里强聒不舍,他在哪里左耳进右耳出,你伤神费力,他不识好歹, 最后弄的两败俱伤,得不偿失。对孩子们的教导,不能只说不做,要用庄子的“无为”去教育,顺其自然,顺应天性,找到最好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二没牵住你的手,是我终身的错,无论天南海北,或是近在眼前,你都是我心中最深的怀念,最深的痛。

十三说起喜欢的人,恰好浮现你的面容,若你和我一般,才是恰好。

十四人要彼此互相比,才会进步。比,不是比较,不是狭隘的排斥别人;而是认识别人,并且砥砺自己精益求精。

十五这个世界已经有很多人和事会让你失望,而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请记住,社会很残酷,你要活得有温度!

16忘恩比之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其它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恶德还要厉害

十七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从你的记忆中清除我,清除你后悔有过的这段感情。

十八得意时莫炫,失意时莫馁,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衰。三分靠运,七分靠己,努力过就好,尽了心就行,结果不是最终的目的,过程的体会,才是最真的感悟。

十九爱情不是瞬间的心动,不是一味地付出,而是两个爱着自己的人,为了让自己更加快乐选择了在一起。

二十做个稳妥的人,不要高估三年内的自己,也不要低估五年后的自己。

二十一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

22记住你是一个女孩,高傲是你的象征,自信是你的资本,微笑是你的标志,你要奋斗的,不是在一个男人面前委屈求全,而是让他看到你的努力,并且等待数年后那个单膝跪地,给你无名指戴上戒指的男人

二十三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二十四我是个固执的人,从不愿挪动原则半分,可你来了之后,我的原则就成了你。

二十五你嘲笑我没有朋友只身一人,我可怜你朋友众多却无真心。

二十六我试过销声匿迹,最终也无人问及。

二十七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希望,给自己一份爱一份温暖,只为今天快乐,不为昨天烦恼。你照顾好自己。

二十八与其有一万个人喜欢我,我只要一个人喜欢我就好,我喜欢的那个人,他喜欢我就好。

二十九从来都只有好聚,哪有好散。最后喜欢变成了不甘,深爱变成了心酸,思念变成了心烦,主动变成了犯贱。三

十其实许多事从一开始就已料到了结局,往后所有的折腾,都不过只是为了拖延散场的时间。三

十一不懂时,别乱说。懂得时,别多说。心乱时,慢慢说。没话时,就别说。三

十二女人的心就在你的冷漠中一点点损耗碎掉。她或许会忍气吞声,但当她心字成灰的时候她会决绝离开,头也不回。

33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三

十四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过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所有的事物,都要有一个过程;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懂得所有的过往,都是岁月的一种恩赐。三

十五人真的要争气,一做出成绩来,全世界和颜悦色。很走心的情感文案一一对男女之所以能够成为佳偶,并不是因为他们完全一样,而是他们能够接受彼此的差异。

二曾经的爱情碎了一地,捡起,努力拼凑,然后又碎,再捡起拼凑,直到有一天,再也拼凑不来。

三一个男人,如果希望一个女人一辈子只爱他一个,那么,就不能再对其他女人付出感情了,虚情假意的也不行。

四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

五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舍不得离开,我宁愿爱你的缺点都不愿去接受别人,在这段感情里,你我都没有错,只是我忘了,要先好好爱自己。

六爱情,本就是件宁缺勿滥的事,急不得。有爱情,便全心对待,没有爱情,也要一个人惬意。

道家的无为是指:道家消极的处世态度和哲学思想。意思是不主动地有所作为,听任自然发展变化。

“无为”的态度用于政治的政策方针,政府无为,百姓自治;最后是事无事,为无为。无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指君主不与民争。

“无为”并非要君主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君主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无为,是《道德经》中的重要概念。道家所宣扬的“无为”无不为,不争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不是普遍性的道德准则,指君主不与民争。道家的无为是指要君主不与民争,顺应民众,不妄为的意思。

但是无为的深层含义并不是完全的无所作为,道家的“无为”,并非要君主消极避世,而是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所以说,“无为”并非要君主无所作为,什么事情都不做;而是要君主应该按“道”行事,处世立命,君主必须摒弃妄自作为,远祸慎行,追求朴素节俭、清静寡欲的境界。

无为而治,重点是治,是一种领导艺术,而不是在于“无为”。道家并不是完全消极的,它里面产生了许多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人物,而且也有鼓励人们张扬个性大有作为的精神。只不过人们对其充满了道听途说的认识和想当然的理解,所以才让道家背负了“消极 ”的坏名声。

20220424周日晴D114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13

鬼谷子》第1章 捭阖第一

引言

    《捭阖》是《鬼谷子》的开篇,是奠定纵横学说理论基础的一篇文章,之后《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这五篇的理论全部以此篇作为基础。《捭阖》的本义是开合,捭就是拨动,阖就是闭藏。捭阖之术,也就是开合有道、张弛有度。在本篇中,鬼谷子认为捭阖之术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是掌握事物的关键,也是纵横家游说的重要说术言略。作为《鬼谷子》的开篇,《捭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也成为战国谋士们游说诸侯、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则。

    《鬼谷子》说:“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谋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捭阖包含阴阳、进退、开闭、柔刚、大小、高低、贱贵等多方面的含义,本篇关于捭阖之道的论述,有着辩证法的色彩。同时,此篇认为,游说论辩也需讲究效果的艺术性。这种效果,主要靠捭阖来达到。

    鬼谷子认为,捭阖之术是游说诸侯、操纵政治、为人处世的重要策略,同时也是世间万物运转的根本。他在此篇中告诉人们,如何合理地驾驭语言,怎样掌握好说话的分寸和尺度,如何左右逢源、处惊不乱;想对方同意,先反驳对方,使对方激动后暴露实情,从而使我方能抓住其有理之处而赞同他,抓住他无理之处而反对他。捭阖主要由口来完成,话说得好,捭阖艺术运用得好,就能兵不血刃。

    原文01

    粤若稽古[1],圣人[2]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3]。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4],知存亡之门户[5],筹策[6]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7]焉,而守司[8]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注释

    [1]粤若稽古:为按照一定的规律考察历史。粤,句首语助词,表示庄重。若,顺。稽,考察。

    [2]圣人:指道德能力杰出的理想人物。

    [3]众生:万物生灵,这里特指民众。先:先知先觉,这里指能够预测事物发展动向,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人。

    [4]命物:抓住事物本质,表述事物名称和性质。

    [5]门户:指途径、道理。

    [6]筹策:原为古代计算用具,这里指计算、洞察。

    [7]朕:征兆,迹象。即可以观测到的事物发展征兆。

    [8]守司:主持,掌管。

    译文

    纵观古今历史,那些思想道德杰出的人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之所以成为芸芸众生先知先觉的导师,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观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来对事物进行判断,给它们立一个确定的名号,并能够知道其生成、发展、灭亡的途径,洞察万物的变化发展过程,通晓世人的思维规律,观察世上事物、人事发生变化的征兆,从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至今遵循的规律都是一样的。

    原文02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2],度权量能[3],校其伎巧[4]短长。

    注释

    [1]所归:归宿,指不同表现。

    [2]先后:指事物发展过程。

    [3]度权量能:权,权变,这里指事物可以变化、可让人施术变动其发展方向的成分。能,能力,这里指事物保持自己的不变性,从而按自己的固定轨迹运行的能力。

    [4]伎巧:即技巧。

    译文

    尽管事物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但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的归于阴,有的归于阳,有的柔弱,有的刚强,有的开放,有的封闭,有的松弛,有的紧张。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查周围事物的发展过程,考察估量旁人的权谋和才能,比较技巧上谁优谁劣。

    原文03

    夫贤不肖[1]、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2]之。审定有无与其实虚[3],随其嗜欲以见[4]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5];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注释

    [1]不肖:不贤能。

    [2]牧:治理,处理。

    [3]实虚:为人真实与虚假的表现。

    [4]见:同“现”,发现。

    [5]指:同“旨”,指旨意,主旨。

    译文

    人的秉性是有差异的,有贤良与不贤能,有智慧与蠢笨,有勇敢和怯懦。根据每个人的秉性,可以起用,也可以闭藏不用;可以举荐,也可以废黜;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要顺应人们的不同秉性分别对待他们。想要看清一个人,就要考察他有没有真才实学,对人是真诚还是虚假,并顺应他的喜好来发现其真实想法;适当地驳斥他的言论,启发他说出真话后再加以反对,以便得到实情,了解到他的主旨。先“阖”后“捭”,从而了解对方所说的善恶利害。

    原文04

    或开而示[1]之,或阖而闭[2]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3]其同异。离合有守[4],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5],而与道相追。

    注释

    [1]示:启示,启发。这里指启发对方让他敞开思想。

    [2]闭:闭藏。这里指使对方控制感情。

    [3]原:追源,考察。

    [4]有守:确立自己的观点而信守之。

    [5]微:微妙。

    译文

    或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显示给对方,或将自己的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公开自己的真实情况是为了博取对方的信任,将真实情况隐藏起来是为了考察对方的诚意。要想区分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审查清楚对方的计谋,洞察双方意见相同或不相同的根源。双方意见有差异时,要先纵容他,让他按照他自己的意志去办事,我方则适时而动。如果要采取积极行动,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静止隐藏,最重要的是缜密处事。周详和缜密的可贵在于隐藏,隐藏的最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收获

1鬼谷子的“无为”——顺应自然之性而拨动之、因势而利导之。

2不露声色去观察,再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性格进行“捭阖”之术。

3要用人,先察其策略,若得当且与己契合,则可起用,否则,弃而不用。

阿弥陀佛!

壹、《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有为法就是随因缘和合生灭的法,可以理解为「现象」,举凡能见到的相乃至「名相」都是有为法

比如六道中:天界道3界28层天、修罗道、人间道、畜牲道、饿鬼道、地狱道18层

这些其实都是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这些是众生的「相由心生」,心里念什麼就产生因缘,而善恶果报则由「阿赖耶识」变化

比如 有人修五戒十善,但未修持佛法

上品的神识会升天(天人相、天人福报)

中品的神识会为人(人相、人身果报)

这一世结束後又会随著神识(阿赖耶识记载善恶果报)流连六道轮回,再分别投生到其他道中

这是有漏之法,通常这类的法都是世间法

比如《易经》、《道德经》并无法超脱轮回、了去生死,随业力果报因缘和合,随之生灭

贰、无为法就是不随因缘和合变化,可以理解为「真空法界」、「涅槃妙心,清净法身,真如佛性,其实即是即空即有、非空非有、无漏解脱的大智慧心」

《金刚经》云: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大般若经》亦云:「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真空妙有

虽然圣贤 :佛、菩萨 、辟支佛、阿罗汉

证果不同,但仍是依「无为法」所证

而又以证得究竟而有所分别

此外,这里可分为出世间法和世出世间法

一、世出世间法:菩萨乘

1、佛是福德智慧圆满的圣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证得「无馀大涅槃」

2、菩萨共有52位阶,以「自利利他」行菩萨道,觉有情众生。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

「十地」(初地开始称为圣位,这阶段一直到十地)以及

等觉菩萨,破最後一品无明後,证

妙觉菩萨(圆满成佛)

所谓世出世间,就是

出世得道、入世度人

不仅自己证无上道,还会度化众生

以佛教来说,称为「大乘佛法」;或摄辟支佛、阿罗汉「回小向大」,最终皆共成佛道,乃「一乘(法)」

二、出世间法:缘觉乘、声闻乘

1、辟支佛:主要修「12因缘」证得此果,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慧独自悟道,通说为观察十二因缘,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又可分为「独觉」和「缘觉」。

2、阿罗汉:主要以四圣谛证得此果,又分4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罗汉」。

阿罗汉为「声闻乘」最高果位,如来十号之一。指断尽三界见、思之惑,证得尽智,而堪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

以佛教来说,称为「小乘佛法」,以「自度度人」为目的,求己能出三界火宅(天界道中分三界、泛指六道皆为火宅)

而辟支佛「不会说法」,阿罗汉「不会度人」,若回小向大发大菩提心,方能共成佛道,即「一乘(法)」

参、无为法和有为法关系

「无为法」是依「有为法」而证得;

事实上,离开了「有为法」,

也根本就没有所谓「无为法」可得,

就如《中论》说:「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世)俗谛」是「有为法」,

「第一义(真谛)」是「无为法」,

离开了「俗谛」,也就没有所谓「涅槃」可证。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是一体两面,如「物质」和「能量」

又好比 「碳」和「钻石」

如果没有依碳元素,经过「特殊因缘」排列组合,就不会有钻石

没有钻石,就无法做成钻戒!

总而言之,「净土法门」之持名念佛即是修「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念佛三昧」!

念佛不离俗谛「阿弥陀佛名相」、「极乐世界庄严殊胜相」,但若能至心信乐称名故,修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

得真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即通念佛三昧,证得无生法忍,而能速证佛果!

此乃真空妙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108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