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处理”不是处理品,也不是价格作了调整的物品许多消费者在购买翡翠饰品前,将“处理”二字理解成为是价格作了降低的“处理品”,消费者是多花了钱还蒙在鼓里。少数商家明明知道“处理”的含义,但或含糊其词,或顺水推舟对“处理”二字作错误的解释,误导了消费者。
2、翡翠经过了处理,就已不是纯天然翡翠。在1996年发布(1997年5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规定:翡翠(处理),就是经酸洗去除杂质后,做了注胶处理或做了人工致色(染色)处理的翡翠。实际上就是以往珠宝界称之为的翡翠B货、C货或(B+C)货。自1997年5月I日国家标准《珠宝玉石名称》生效实施后,在翡翠商品的标识标签中,已取消了翡翠A货、B货、C货和(B+C)货的名称标注,而用“翡翠(处理)概括并取代了翡翠B货、C货和(B+C)货。在2003年的新版国家标准中。对翡翠的质量作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将过去视为A货的漂白翡翠、浸蜡翡翠也归为“处理”翡翠。珠宝玉石名称后面没有括号注明,则表示是天然物品(真货)。如标签上物品的名称为“翡翠戒面”,则表明物品是天然翡翠制成的戒面,此戒面没有注过胶,也未染过色。
事实上,翡翠的结晶体颗粒大小和这些颗粒的交结关系是决定翡翠商业品种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制定出以下分级标准:级别 划分标准1级 结构细腻致密,10倍放大镜下不见矿物颗粒及复合的原生裂隙,粒径小于01mm2级 结构致密,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极少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 粒径在01~1mm3级 结构不够致密,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局部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 粒径在1~3mm4级 结构疏松,粒径大小悬殊, 粒径在3mm以上水(共5级)水是翡翠评价的重要因素,行内俗称水头,透明度高的即为水头足,这样的翡翠显得晶莹透亮,给人以水汪汪的感觉,而透明度差的翡翠干涩、呆板,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即为水头差,水不足。翡翠的透明程度可大致分为透明、较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翡翠越透明,则其价值越高:级别 透明度 阳光透进度 常见商业品种1级 透明 10mm以上 纯净无色老种玻璃地2级 较透明 6~10mm 少量老种玻璃地特级品3级 半透明 3~6mm 老种玻璃地、冰种特级品4级 微透明 1~3mm 色浓者、粒粗者、新老种5级 不透明 阳光透不进 色浓、底差、新种底(共4级)底指的是翡翠絮状物(又称棉),黑斑,其他色斑的多少程度。由于翡翠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其结构多为纤维状结构和粒状结构,杂质的多少程度也必然影响翡翠的价值。级别 划分标准1级 10倍放大镜下不见任何绺裂、灰黑丝, 在不显眼处偶有个别白棉、小黑点2级 10倍放大镜下不见绺裂,见少量细小白棉、黑点、灰黑丝3级 肉眼不见绺裂,10倍放大镜下见少量绺裂、肉眼可见少量白棉、黑点及少量冰渣物4级 肉眼见少量绺裂及较多白棉、黑点、灰丝及冰渣物色(共6级)翡翠常见的颜色有绿色、白色、红色、紫色、**等 ,其中以带绿色为最优的品种,如果一件翡翠中既有绿色,又有红色和紫罗兰色,那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翡翠。珠宝界将翡翠分为A货、B货、C货、D货。A货颜色天然,结构原生;B货透明度差,曾在酸液中浸泡,杂质溶解掉,结构受到了破坏,比重减轻了;C货是白色的翡翠,用染料或激光炝色,颜色均不正,有邪色之感,约四年左右,颜色尽褪;D货,各类代用品。在收藏时要能够区分。翡翠不重新旧,质地、水头和颜色是主要的。区分翡翠的真假并不难,只要一看颜色,二掂分量,三试硬度,立即无所遁形。尤为重要的是翡翠在放大镜下观察,其自身的纤维结晶构成,可以看出其表现细微的波纹。任何仿品是绝对没有这种特征。从器形、雕工上看,也反映了其时代特征。目前港台地区仍流行旧式工,题材仍是喜庆吉祥图案。
1、A货:纯天然生成的翡翠,只是利用物理方法加工、雕琢、打磨、抛光,没有经过任何化学处理,没有经过热辐射、高热、高压等人工制作。A货翡翠是天然色泽,未经染色或电色。肉眼观察:质地细腻,颜色柔和,石纹明显;轻微撞击,声音清脆悦耳;手掂翡翠,有种沉重感。A货翡翠密度:332-334g/cm3,折射率:166,玻璃光泽,放大观察呈纤维交织结构,紫外灯下不起荧光。
2、B货:采用天然翡翠原石,进行人工处理的产品。它的本质还是翡翠原料,只是因为质地不好,杂质较多,是商家对其进行美化处理后的产物。B货的英文单词bathe意思是“冲洗”,B货又称“漂白货”。B货翡翠用强酸浸泡,腐蚀和溶解杂质、污点,使之清透明亮。用强酸冲洗过的翡翠结构疏松,必须填充酸蚀后的裂隙,常用的方法就是注入透明树脂,这种树脂的折射率接近翡翠,抛光后,容易与高档翡翠混淆。
3、C货:经染色处理,人工加色的翡翠为C货。人工加色早期的加色剂是一种无机铬盐,后改为有机染料。仔细的观察C货翡翠,能观察到它的颜色浮于表面,在放大镜下观察,颜色沿颗粒边缘或裂隙处呈蛛网状分布,而不是来自矿物颗粒本身。C货翡翠的颜色日久则衰,很难耐久,尤其忌日光的照射。
4、珠宝玉石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天然属性,所以B货、C货翡翠虽然市场上常见,但并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在国标和法定检测部门出具的证书里更是明确规定,B货、C货翡翠必须明确标定B货、C货字样,不得误导、欺瞒消费者。
一、A货:翡翠的原料及成品,全为真品,没有一点人工作伪,货真价实。高档的翡翠具有财产性、保值性、投资性。不但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上的财富。因为这类高档翡翠制品十分稀少,而且愈来愈少。致使许多做翡翠贸易的人,也很少遇到过这类产品。它的价格节节上升。一些最高档次的翡翠制品,如手环、马鞍戒戒面、项链及一些翡翠艺术品,其价格可达几十万到几百万港元,甚至上千万港元。有些富翁为追求这类成品,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二、B货:对底灰黑而脏、水(透明度)差,但绿好而色正的中下等翡翠原料或成品,进行物理、化学的处理,除去它的脏,增加它的水,使它改变了底和水,更能衬托原有的绿。这种经加工但没有人工上色的翡翠称B货。对B货的物理、化学处理,为的是提高翡翠的档次,但通过处理已破坏了翡翠的结构,使它变得疏松,降低了它的质量,改变了它的一些光学及物理性能,由此完全不能与未经处理的翡翠相比,价格要低得多。
三、C货:处理方法同B货,不同之处为,无色、绿较浅淡或绿较散,通过人工方法加色而成的翡翠成品称C货。B货与C货之区别在于,B货只去脏、增水而不人工上色,而C货则有时除去脏增水外还要人工上色。底净水好的硬玉可直接上色。(注:玉石商人习惯把透明度称之为水头。“底”是指翡翠的绿色部分及绿色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和透明度。)
什么是翡翠的A、B、C货呢 这是著名翡翠专家摩太《摩太识翠》一书中的定义。
翡翠的A货,为纯天然翡翠。只经过传统温和的表面酸或表面墩蜡处理,其翡翠的结构到腐蚀和破坏。
翡翠的B货,国家颁布的珠宝玉石标准,优化翡翠为加工过程中,经过了酸浸漂白,墩蜡处理的翡翠。根据酸浸漂白的强弱,还可分为强腐蚀与弱蚀腐两种,强腐蚀优化翡翠相当于市场所称无胶B货。其内部己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充胶处理翡翠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强酸腐蚀漂白、去劣存优处理,其翡翠内部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然后注入增透固结的胶质聚合物填补称充胶货。不管优化翡翠还是充胶处理翡翠,实际上应定为破坏性处理翡翠即B货。而弱腐蚀翡翠,因对其内破坏性不大,应称优化翡翠。 充胶加色处理翡翠及无胶力日色处理翡翠,通过酸浸漂白注胶或不注胶,并加入染色剂的翡翠饰品称B+C货。
翡翠的C货,为染色翡翠。不管酸浸漂白与否,充胶与否,凡人工加色的翡翠称C货。
目前翡翠处理的新动向是强酸处理后,不充胶,而是充蜡。充蜡为优化,充胶为处理(B货),钻了空子。
另外,很早就有用水玻璃(硅质物)充填翡翠,效果很好,目前尚无人知晓。还有用纳米级的铝质物、硅质物充填翡翠的,均称为高级B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