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翡翠到底是何时传入中国的

翡翠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翡翠到底是何时传入中国的,第1张

翡翠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1、最晚在宋代,翡翠就已传入我国,但数量很少,经过明代至清代初期,中缅之间的翡翠文化交流逐渐频繁,翡翠原石和制品便越来越多的传入中国。

2、英国历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认为翡翠是18世纪以后才从缅甸经云南传入中国的。对中国古玉器的研究表明,历代的古玉器中,少有翡翠制品,虽然有些文献记载和少量的考古发现,但是否确为缅甸翡翠并无定论。

3、跟据古书的记载,翡翠始于东汉,但在考古界中并未发掘出汉朝或宋朝的翡翠文物,所以翡翠最早流入中国的时间还尚需考古学家的考证。

4、直到18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翡翠才真正大量进入中国云南。

5、翡翠进入中国的时间大概在清朝中末期,慈禧太后把翡翠推向了一个高潮(百度见慈禧佩戴翡翠手镯图),至今进入大概有600年历史,是由缅甸国王作为贡品敬贡给大清王朝的贡品。

小白求问翡翠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那么翡翠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在此之前。考证历史得知,在此之前的明永乐年间(大约1403年),明朝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明朝向周边扩张。在此基础上大力开拓云南边疆以及对腾越的三征麓川,使滇西尤其腾冲得以大大开发。

据《云南冀勘察记》记载,早在明朝就有云南腾冲进入到缅甸的翡翠集散地勐拱经商。到了明朝末年后,云南腾冲的玉石业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规模。

在明代,江阴人徐霞客在游记中首先作了记载。考古发现中国的明代已使用翡翠,清雍正时进入皇宫,乾隆时期使用范围扩大,而到嘉庆时的价格超过了和田玉。可见当时的翡翠只是小范围流传。

翡翠的文化起源翡翠怎么流传过来的

翡翠这一名字最早是鸟类的名字,雄性的被称之为翡鸟,而雌性则被称之为翠鸟,所以有了翡翠之名。在明朝时,缅甸玉传入中国后,就被称之为非翠,后逐渐演变为翡翠。早期翡翠其实价值并不算高,不为世人所重视。

翡翠的由来还有一说,清朝初期,翡翠从缅甸通过“第二条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田玉被称为翠玉,为了加以区别,就称为非翠。时光流逝,非翠就变成翡翠了。

在中国云南省腾冲地区,曾多次发现用翡翠玉料磨制的很原始的玉器。如1987年,在云南保山地区龙陵县出土了三把玉斧,经鉴定,材质为翡翠;再经考古学测试,为远古时期的文物。

翡翠自从明末清初传输入中国后便一统玉器天下,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影响到海外。从乾隆皇帝到慈禧太后各朝帝皇都喜爱翡翠。因此,翡翠在清代也有皇家玉的美称。国外的流行观点亦认为翡翠是中国的国石,称之为“帝王玉”。

翡翠起源:传说公元1215年,勐拱人尤帕受封为土司。传说他渡勐拱河时,无意中在沙滩上发现了一块形状像鼓一样的玉石,惊喜之余,认为是个好兆头,于是决定在附近修筑城池。并起名勐拱,意指鼓城。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下,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传说,朱元璋父母死后,他出家当了和尚,后来当和尚也吃不饱了,他就当了乞丐。但是乞丐更是饥一顿饱一顿的,在某次饿晕之后,被一个善良的老婆婆救了起来。当时老婆婆家中只剩下一块豆腐、一小点菠菜和一碗剩米饭,老婆婆就把这些东西煮给他吃。还苦中作乐说这是“珍珠翡翠白玉汤”。

等到朱元璋当了皇帝,忽然很想吃这道菜,于是命令御厨去做,御厨真的把珍珠、翡翠和白玉炖在了一起。这当然不对了,后来这个厨师就动脑想出来了一道仿制品,用红柿子椒和菠菜假装翡翠,用豆腐作为白玉,用鱼龙当做珍珠,最后浇上鱼骨汤。朱元璋就重赏了厨子,最后厨子将这道菜带回了凤阳,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此闻名天下。

相关说明

珍珠翡翠白玉汤是一道用白菜帮子、菠菜叶儿(翡翠),馊豆腐(白玉)和剩锅巴碎米粒儿(珍珠)做成的一道汤品。

中文名:珍珠翡翠白玉汤

原材料:白菜帮子、菠菜叶儿,馊豆腐

典    故:朱元璋

配    料:盐和鸡精

-珍珠翡翠白玉汤

版本号:10

·语言:英语 ·

·开发商:Enkord ·发行商:Enkord

·容量:115 MB ·发布日期: 2007-07-10

·系统需求:400Mhz CPU / 64 MB RAM / 3D Video Card 16MB RAM

游戏简介

Emerald Tale是Enkord带来的又一款精品消除游戏,你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解决谜题,打破神符,寻找魔法宝物,帮助毛绒精灵从凶猛的恶龙手中救出公主。

翡翠是一种优质玉石品种,有"玉石之王"的美称。它的绿色和红色犹如古代翡翠鸟羽毛的颜色,故被称为"翡翠"。翡翠是一种名贵的玉石,被人们誉为“玉石之王”。它是由“硬玉”(Jadeite)矿物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其中伴有10%以下的其他杂质矿物,如钠长石、透辉石、霓石、磁铁矿等。并含有少量钙、镁、三价铁、二价铁和铬等元素,正由于这些少量元素的存在,及其相对含量的不同,才使翡翠呈现出丰富多姿的色彩。其中铬是翡翠中的主要呈色离子。

  当今世界上,凡乎所有的商业翡翠均产于缅甸北部的乌龙江上游地区。我国虽有形成翡翠矿床的地质条件,但至今仍未发现真正的翡翠矿床。

关于翡翠名称的由来和翡翠传入我国的时间,至今尚无定论。说到翡翠名称的由来,现有两种说法:有的说古代人所称的“翡翠”是指“翡翠鸟”,其羽毛美丽,红色为翡,绿者为翠,古代人即常以其羽毛制作装饰品,自从翡翠由缅甸传入我国后,人们就将这种美丽的玉石称为翡翠了;另一种说法是,中国古时将一种绿色的软玉(碧玉)称为“翠”,自从翡翠传入我国后,人们为了将其与已称为“翠”的软玉相区别,就称其为“非翠”,久而久之,也就演变为“翡翠”了。

   翡翠传入我国的时间也有争议。有的专家认为远在公元前二世纪的汉武帝时代,就已传入我国,并以在汉班固的《西希赋》中有“翡翠火齐,合耀流金”和张衡的《西京赋》中也有“翡翠火齐饰以美玉”的词句作为佐证;而有的专家则认为翡翠传入我国的时间不会早于明未清初,其依据是迄今为止,尚未在考古发掘(如明万历皇帝的定陵)和历代宫庭珍藏中发现有清初以前的翡翠珍宝。后者是以考古学为依据的科学论断,我认为是正确的。可见,目前在一些“戏说”的电视剧中,常可见到一些生活于唐、宋两朝的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的帽子上,嵌着一块翠绿色的优质翡翠,这种有违史实的道具服饰,也算是一种虚拟的“戏说”手法吧!

  翡翠传入我国的时间虽晚,但因其具有迷人的颜色和晶莹的质地,传入我国以后,立即受到皇家、贵人的青睐,慈禧太后更将翡翠中的珍品称为“皇家玉”。她生前把玩犹感不足,死后陪葬品中,还有用优质翡翠制成的西瓜、桃子、荷叶、白菜等珍宝,另有27尊翡翠佛像也陪其长眠地下。

  翡翠首饰的价格与其质理是密切相关的。例如一只优质手镯,其价格可达人民币数拾万甚至上百万元,而透明度差又无纯正绿色的低档货,有的仅值几百元。差价之大,是在任何其他玉石饰品中极少见到的。价格间的巨大反差,就给了商人谋取超额利润的良机,为了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市场上就出现了经过人工处理的B货与C货翡翠,以及名目繁多的仿冒品。

  为此,本文仅侧重介绍:翡翠的主要特征,评价标准、何谓A货、B货,以及目前市场上的主要赝品及其肉眼鉴别标志等等,作为读者在购买翡翠饰品时的参考。

  翡翠的主要特征:翡翠是由很多柱粒状与纤维状硬玉组成的矿物集合体,形成所谓“纤维状与粒状变晶交织结构”。柱粒状矿物晶面和解理面会反光,借助放大镜可以看到很多闪光点(俗称苍绳翅),这是区别翡翠与其他仿制品的主要依据;所谓纤维结构,在透光镜下用放大镜观察,其形状就像“丝瓜筋”,这是识别翡翠的又一重要特征;此外,翡翠的折射率为166,饰品的抛光面呈玻璃光泽或珍珠光泽;其比重为325-34;硬度65-7,小刀刻不动(小刀硬度为55)。由于组成翡翠的纤维状硬玉形成毡状结构,故翡翠具有坚固的性能,成品经久耐用。

  评价标准:翡翠的主要评价标准可以归纳为颜色、透明度、结构、裂绺几项。

  颜色:翡翠的颜色丰富,有绿、红、紫、灰、黄、白、黑诸色。其中绿色称翠,红色为翡,淡紫色称紫罗兰,三种颜色集于一体者,人称“桃园三结义”。一般来说,在其他质地相同条件下,纯正的翠绿色最为昂贵,紫罗兰、红翡、花青、豆清、油青、瓜皮绿等次之,灰色和白色最低廉。绿色是决定翡翠价格的关键色泽,业内人士常用“浓、阳、正、匀”等作为评价标准。“浓”,是指颜色浓绿但不带黑色,这是上品;“阳”,指颜色鲜艳明亮,为上品,如颜色昏暗呆板,称为“阴”,即使其色泽深浓,也不受人欢迎;“正”,是指绿色鲜艳纯正,不偏色,如绿中泛有蓝、青、黄、灰、黑等“邪色”,价格就低;“匀”(又称“和”),指绿色均匀之意,如绿色呈丝状、条带状或斑块状,就会降低玉的价格。

  透明度:商业上称之为“水头”,是以光线能透过玉石的深度来衡量的。光线能透过2分(约6毫米)深度的,称为2分水,对这种半透明以上的翡翠,北方人称“玻璃地”,南方人称“冰种”,看起来水灵通透,价格最高;近似半透明的称“糯化水”;不透明及透明度极低的,看起来干涩无水,价格最低。

  结构:翡翠的结构粗细和底色,业内人士称之为“地张”。结构细腻,底色又好的“地张”,透明纯净,能很好地衬托绿色,惹人喜爱。好的“地张”有玻璃地、蛋清地、糯化地等,其次有细白地、豆青地等,再差的则有瓷地、干白地等等,都十分形象地描绘出翡翠的底色、结构粗细和透明程度。

  裂绺与瑕疵:裂绺是指玉石中的细小裂隙;瑕疵是指其中的黑点与僵斑,如近于不透明的“石花”、“石脑”等,这些都将大大降低翡翠的价格。当然,影响翡翠成品价格的尚有成品的大小、雕工、款式等等,有的饰品还要求成双配对,凡成双配套者,往往比拆成单件出售的总价要高出20%-30%。

  翡翠的A货、B货和C货:  

A货:是指未经任何人工优化处理的天然翡翠,是货真价实的真货。

  B货:是经过人工“酸洗注胶”的翡翠,一般是用内有黄、黑杂色,透明度又差的低档翡翠,先用强酸漂洗,使之去脏留绿,增加透明度,然后再用树脂等重新充填加固,使原来的低档品变得晶莹通透,以便以次充好。这种B货翡翠在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后就会泛黄。

  B货的鉴定特征是:光泽较弱,没有强的玻璃光泽感觉,敲击时声音不脆;表面粗糙,常可见较多的沙眼及因酸蚀作用而留下的不规则槽沟;透光观察,B货内部通常较洁净,很少见到A货翡翠中常见的棕褐色丝条(这是因氧化铁污染形成的污迹);用40倍放大镜观察,硬玉矿颗粒边缘有被溶蚀现象。

  C货:这是一种染色翡翠,一般是用无色、浅色及水头较好的低档翡翠经人工染色而成。时间一久就会逐渐褪色。其价格低廉,但却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C货翡翠的特征是:绿色不自然,常带**或蓝色色调;颜色浮于表面,无“色根”,而A货的色感是由内而外透出的;色不均匀,用放大镜观察,有时可见裂隙中的铬盐沉积的色带,并向两边逐渐变淡,其颜色是沿裂隙和矿物颗粒边缘分布的。染色翡翠不仅有绿色的,也有染成紫罗兰及红色与蓝色的。而且人工改色的方法不仅限于染色,也有用加热方法焗色的,用高能粒子轰击致色的,以及表面涂上一层“808”翠绿胶的。B+C货:这种翡翠既经“酸洗注胶”,又经人工梁色,因此它具有B货和C货的双重特征。

  翡翠的仿冒品: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翡翠赝品有:马来玉、澳玉、巴山玉与料翠等等。

  马来玉:这是一种染色石英岩。和翡翠的主要区别是:马来玉呈粒状结构:颜色沿颗粒边缘分布,比重低(265左右)。

  澳玉:是一种产于澳大利亚的绿色玉髓,外观很像翡翠。主要区别在于:绿玉髓的颜色极均匀,但绿中带黄;质地细腻,无翡性,也无纤维结构;折射率(153)和比重(260)均较翡翠低。

  巴山玉:原本是指1983年在缅甸北部发现的翡翠新品种,故又称“八三玉”,但目前巴山玉一词的应用极为混乱,有人将B货翡翠称为巴山玉;有的则将一种富含钠长石的翡翠围岩称为巴山玉(因其含铬量高达375%,而是鲜绿色)。它和翡翠的主要区别是:巴山玉呈粒状结构,折射率(152——154)与比重均低于翡翠。

  水沫子: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品种”,实际上是由钠长石和石英组成的钠长石岩,由于它的“水头”很好,一般无色,很像无色的玻璃种翡翠,一些含有少许暗绿色的水沫子,还常冒充“飘兰花”的翡翠出售,以欺蒙顾客。它和翡翠的主要区别是:其光泽不及翡翠;质地不如玻璃种翡翠细腻;其中常可见大小不一与形状不规则的石花,而玻璃种翡翠中则很少有石花;此外,水沫子不显翡性,折光率低(152——154),同时裂纹较多。

  料翠:即绿色玻璃。这是早期常见的翡翠仿冒品,近年来已较少见。其主要特征是:内部有气泡;低折射率(150左右)与低比重(24——26)。

民间传说中的翡翠,主要有:翡翠手镯,翡翠吊坠,翡翠手玩把件和翡翠摆件四大类型。

常见器形有:

圆条手镯,扁条手镯,如意吊坠,观音佛吊坠,叶子吊坠,生肖牌,山子摆件,佛手把件等。

图示:

1、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

2、翡翠是天然形成的一种晶体矿石,是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主要由硬玉、绿辉石和钠铬辉石组成的达到玉级的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

3、翡翠的主要成分是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组成,常伴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主要以半透明或者透明居多,外表有很强的油脂光泽或者玻璃光泽,密度是在330~336左右,属硬玉的一种。

4、由于翡翠是天然形成的矿物质粒状结合体,长期佩戴下不能让人吸收这些微量元素物质,还对人体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可有养颜美容,镇静、安神、延年益寿等作用,同时还是一款很不错的护身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346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