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让人惊艳的文物太多了,下面说说我见过的几件我认为惊艳的文物。
1,金盖金托玉碗。这件文物是明神宗万历帝定陵的一件陪葬品,整件文物有金碗盖和玉碗、金托盘三个部分组成,玉碗所呈现出来的颜色为青白色,薄得几乎像一种纸,所以透明程度非常高,而金碗盖和托盘的做工的也是非常的精细,不管是红宝石还是镶嵌的其他宝石,在用量和位置上都是非常的精确。现在它被收藏于明定陵博物馆中。
2翡翠西瓜。因为外形非常的酷似西瓜,所以取名为翡翠西瓜,它是清朝的一对文物,材料是美国进口的碧玺,所以它的贵重程度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国宝了虽然是一对,但是到目前仍有一只下落不明,而有一只在美国的一家博物馆展示过。
3清芙蓉石炉。清芙蓉石炉可以说是我国非常难得的珍宝,属于清朝时期的玉器,高17厘米,口径149厘米。它和普通香炉的样子并没有多大的出入,整体呈圆簋形,盖子就像是一个倒放的碗,身体四侧各拱一镂雕翔风,簋喇叭颈,溜肩双耳,看起来精致又美观。而最让人惊艳的是文物竟然是粉色的。每个前来观赏的人最初都会被它的颜色惊艳到,最后喜欢上这个粉嫩的玉器文物。
4蓝色玻璃环。我国专家考古研究时从墓中出土的大多数文物都是朴实、暗沉的颜色,而蓝色玻璃环的出土则直接改变了人们对出土文物的看法。蓝色玻璃环1975年时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咸嘉湖陡壁山一号墓中,看起来就像一个质地晶莹的水晶蓝镯子一般。犹如海中精灵,发人幽情。又似浩渺宇宙,神秘空灵的宝贝,是我国不可多得的珍宝。
5。金蟾玉叶,听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就感到非常的美,这件文物出土于苏州市的五峰山,从墓主人的头部我们可以查明这是一位贵族女子,而这件金蟾玉叶则是她头上的发簪。与其说是一件文物倒不如说是一件艺术品,栩栩如生。而整个金蟾的含金量也是达到了95%以上,玉叶采用的是新疆和田羊脂白玉制成的,所以非常的具有关泽和质感。不管是从艺术性上面还是贵重性上面来讲,它都是十分宝贵的。
6缠枝牡丹纹玉梳。梳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用具,现代人所用的梳子大多都是木料或是塑料制成的,而古人就非同寻常了,日常用的梳子都是玉做的,而且还雕刻得极为精美,让人看了就难以忘怀,就比如珍藏在南京博物院的缠枝牡丹纹玉梳。这把梳子是考古专家在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墓中发现的,是所有出土玉器中最精美的文物,同时也是我国目前出土宋代玉器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这些文物是否也惊艳到你了呢?
慈禧太后是世人所知的祸国妖后。晚清时期因为慈禧的专政致使朝廷没落,整个晚清政府整整倒退了几百年。朝廷腐败无能,皇室羸落不堪,百姓苦不堪言,晚清时期政府岌岌可危。慈禧太后在世时享尽荣华富贵,没有想到人民百姓的辛苦,在列强的施压下苟延残喘,去世后还让大臣们为她举办隆重的葬礼,而在这些葬礼中有一件宝贝非常的稀罕,是慈禧生前最宝贝的玉藕。
一、独爱玉器
《爱月轩笔记》这是李连英的市长子李成武所写的一部作品里面有提到慈禧死后,她的陪葬品里面有详细记载,慈禧里面的陪葬品颇多,其中玉器类饰品就高达了300多件,分别被雕成了西瓜,甜瓜,桃李杏等,造型由此看出慈禧十分喜爱玉器玩具,也颇爱用玉器,雕刻成植物水果类。这些玉器都不是普通的玉石,都是在深山开采出来的翡翠,价值连城,在这些陪葬的玉器中,有一件玉器是最珍贵的翡翠西瓜,全体清脆绿透看起来远远观望,如同真的西瓜一般,而且把这个翡翠西瓜切开可以清晰的看到里面的纹路,更为令人夸张的是里面的瓜子尖是黑色的,令人惊叹。
这个翡翠西瓜虽然是最名贵的,但有这件玉藕一直在史书典籍中出现,据说慈禧非常的喜欢这件玉藕。这件玉藕通体雪白,由羊脂玉制成,摸起来质地细腻光滑,放上身上也有清凉的效果,它的形状是莲藕一般而且它的刻画得栩栩如生。玉藕雕刻地明显错落有致,周围还有荸荠,看上去就像是真的莲藕一般。玉藕也在古代的诗词文化中,常常用来比喻美人的玉臂,玉藕具有象征的美人的代表。慈禧年轻时也是一名颇有姿色的美人,彼此都爱美,慈禧钟爱这款玉器也有一方面是源于玉藕是美人的象征。
一方面玉这个字在古人的心中一直都是高尚的代表,看古人的诗文,常用玉足 玉女,玉面这些词来形容人的美好,或者是用冰清玉洁,金科玉律,珠圆玉律等不同的成语来形容美好事物。由此可见,玉在古人的日常观念中一直都是一个简洁纯洁的代表。古时候身份地位高尚的人都会在身上佩戴着玉佩,以表现自己德行身份高贵的象征。由此也可以看出慈禧喜好玉藕是有很大的原因的,毕竟慈禧是一个爱好自身的人,用玉来表现自己的身份高贵,也符合慈禧的想法。
玉不仅有美好高贵的身份象征,玉在古时候有一种传说可以去延年益寿,辟邪除祟。 古代传说,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了风和云,肌肉变成了土地,但是盘古的骨髓却变成了玉石,盘古是开天之神,没有盘古的开天辟地,也没有后来的人间,因此古人都把玉器当做吉祥物可以去驱邪避魔。《山海经》有记载"君子服之,以御不祥"。从中就可以看出古时候的人对玉情有独钟,对玉可以驱邪,逢凶化吉之传说深信不疑。人老容易患病,而人都怕死,慈禧佩戴玉来养护身心,经常把玉藕放在自己床边,枕着睡觉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延年益寿。
且与在古时候人们都认为玉是一种吉祥的物品,它是盘古的骨髓化成,那么也可以向上天去去沟通。慈禧作为当朝的太后,又是执掌的朝廷,慈禧也希望可以向上神沟通,而这个玉藕就成了慈禧的媒介。
众多的玉器中为什么预有会得慈禧的宠爱呢?更大的原因是虽然翡翠西瓜和其他的玉器都价值连城,但是它们都比较大,不适合经常戴在身上,女人都比较喜欢小巧的东西,玉藕的尺寸刚刚好适合慈禧的掌控,经常可以放在手中把玩,再加上玉藕是美人的象征又能养身体,慈禧当然会钟爱玉藕,玉藕才能在如此多的珍宝中脱颖而出
这件玉藕据说是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连英送给慈禧太后的,在慈禧太后的睡觉时,她经常把这件玉藕佩戴在身上,失眠盗汗,有了很大的疗效,手感舒适,清凉润滑,慈禧得到后就非常的爱不释手,有了它,她才能安然入睡。所以说这个玉藕是不是李连英送给慈禧的不知道,但是从众多的历史典故中都有记载,慈禧对这个玉藕的喜爱程度非常的高,由此可见,这件玉藕是慈禧最钟爱的玩意,才会选择把玉藕一起带入陪葬在她身边。
盗墓者的盗墓技巧(和你问的问题接近,其实不神秘),切忌模仿。
旧社会长沙盗墓贼的四字诀
跟北方洛阳、关中等地不同,南方许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阳铲”无用武之地,当地盗墓贼“因地制宜”,经过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形成一套觅宝、识宝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学者刘鸿伏先生与民间古玩文物贩子打交道多年,借机了解、研究解放前长沙周围地区的盗墓贼的办法和技术,归纳为“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是望气看风水。老盗墓贼经验丰富,又多擅长风水之术,故每到一处,必先察看地势,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毁的古墓坐落何处,只要是真正的风水宝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宝物必多。以风水术指导地面无标志的墓址的确定,无乎百发百中。据说民国年间长沙一蔡姓盗墓高手极擅风水之术,他若出门选点,从者必云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宁乡县走亲戚,行到一风景甚佳处,指着一块水田对同行人说,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宝物必可使你我骤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于是跟他们打赌:若无古墓,自己输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了宝物自己独占七成。众人赌兴大发,遂暗约乡民数十人于夜间发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砖室大墓,墓壁彩绘死者生前生活图景,墓内有宝剑、宝鼎、玉璧、漆器、金饼、砚、竹筒等物。后来他们卖给美国传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
“闻”即嗅气味。有此奇术的盗墓者专练鼻子的嗅觉功能,他在盗掘前,翻开墓表土层,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从泥土气味中辨别墓葬是否被盗过,并根据土色判断时代。据说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汉代墓土与唐代墓土的微妙气味差别,准确程度令人惊叹。
长沙刚解放时曾枪毙一个老盗墓贼,他将一生所盗文物国宝全部卖给了外国人,此人即是“闻家”,专盗汉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只要一闻,便可准确断代。有个盗墓贼拿来几件古旧漆器,说是出自一个王侯墓中。他倚在烟榻上,边抽鸦片边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着说:“仁兄,你这漆器是在尿坑里沤泡过的,取出的时间应在七个月左右。”此人大惊失色,连称:“得罪!得罪!”
“问”就是踩点。善于此道者,往往扮成风水先生或相士,游走四方,尤注意风景优美之地和出过将相高官之处。他们一般能说会道,善于与长者老人交谈讲古。每到一处,均以算命先生或风水先生身份拜访当地老人,从交谈中获取古墓信息与方位。这种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对方信任。一旦探听到古墓确切地点,便立即召集群贼在夜间盗掘。
“切”即把脉之意。有三层含意:第一层是指发现古墓之后,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离进入棺椁,这种功夫不仅需要丰富的盗墓经验,而且要有体察事物的敏锐感觉。擅长此道者往往根据地势地脉的走向,如给人把脉一样很快切准棺椁的位置,然后从斜坡处打洞,直达墓室中棺头椁尾,**葬品,前几年曾国藩墓即被用此法盗掘。第二层含意是指凿棺启盖后,摸取死者身上宝物。从头上摸起,经口至肛门,最后到脚。摸宝物如同给病人切脉,要细致冷静,讲究沉静准确,没有遗漏。第三层含意是指以手摸触出土文物,由于其中的高手过手文物不计其数,所以往往不需用眼审视,只要把物品慢慢抚摸一番,即知何代之物,值价几何。他们常以此技与人赌输赢,往往胜算。
盗墓觅宝之事古即有之,于今尤烈,其方法、技术、工具演变到现在更趋现代化、智能化、集团化,探测用军用罗盘、探测仪,开挖用雷管、炸药、电锯,运输通讯用汽车、摩托车、手机,因而打击盗掘古墓、贩卖走私文物的斗争更为复杂艰巨,任重道远!
听雷声,辨墓地
《清稗类钞•盗贼类》有“焦四以盗墓致富”披露了盗墓的技巧:”广州剧盗焦四,驻防也,常于白云山旁近,以盗墓为业。其徒数十人,有听雨、听风、听雷、现草色、泥痕等术,百不一失。
一日,出北郊,时方卓午,雷电交作,焦嘱众人分投四方以察之,谓虽疾雷电,暴风雨,不得稍却,有所闻见,默记以告。焦乃屹立于岭巅雷雨之中。少顷,雨霁,东方一人归,谓大雷时,隐隐觉脚下浮动,似闻地下有声相应者。焦喜曰:‘得之矣。……’。”
这个焦四不愧是个盗墓高手!他不但掌握了一般盗墓人都会的分辨土质、土色的本领,还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现象,帮他寻找坟墓的所在。比如“雷电”,焦四在雷雨天出去盗墓,他让跟他盗墓的人分别站在四个不同的方位,雨过后,东边的人跑过来说,刚才打雷的时候,听到他哪个方位的地下有隐隐的声音想应和。焦四很高兴,说:“我们找到了!”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有墓葬的地下是空的,当大雷的时候,就容易形成共鸣,听起来好像是地下有东西和雷声相应和了。
盗墓活动的常规过程
中国现代意义上、由国家发起的、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活动还不到一百年,以前那些发掘工作与其说是“发掘”,倒不如说是“盗墓实录”。因为其方法、手段等等完全是盗墓者的那一套,没有“自己的”东西。
真正的民间盗墓者受各种限制,他不可能带着雷达去盗墓,连个洛阳铲还得想办法拆开“藏起来”,所以他有他自己的绝招。他要想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就要想各种办法,有些是很精妙的。下面就讲述整个盗墓的过程。
看地形
“看地形”,很是玄妙,不知道的人走在墓旁也看不出来,明白诀窍的人在几公里以外就能看出来。有些盗墓贼“喜欢”在下完雪的天气出来“四处转转”尤其喜欢下“很细很细的雪粒”那种雪,其中道理是跟“土”有关。
土有“熟土”、“活土”(也叫“花土”)、“死土”的分别。有经验的盗墓者看上一眼就能明白这里有没有墓葬,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时代的墓葬。
在探墓时,可以先用探条去探,根据手上的感觉去“感觉”是不是有墓;待确定以后就下铲,比如:一铲打下去十米,有了,然后看深度和铲子上带出来的东西,深度也是个标志,带出来的东西上有木屑、有朱砂、有坑灰等等,这都是特点;然后,用泥铲把墓的形状“方”出来,就是定坐标。左边打一个,打了十米没有打到,那就是“过了”,再回头往右边一点继续打,以此类推,一个个的点连起来,就是十多米地下的墓的形状了。然后根据墓的形状、深度、坑灰、木质(或石质、砖质)这些特点结合起来推测出墓的年代、墓门的位置等等。
挖洞口
探好位置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挖洞口了。厉害的盗墓者一个十几米的洞子挖下去能够做到地面上没有土!令人费解的是,就算墓地周围都是一片平原,全是很平整的土地,周围几百米、几里地也看不到有土堆。所以,土是不可能堆在外面的,而且洞口那么小,干活的时候还要封起来,谁也看不到,这样高超的手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盗墓贼干完活以后会把洞口封起来。有的洞口只有一个污水井盖那么大的口子,打开以后向下看,直直的十多米下去,黑古隆冬看不到底。
进入墓室
一般来说,任何朝代墓内的物品摆放都有其规律。一看形状是汉墓,东汉或是西汉,那么心里就有数了:棺木应该在哪里、陪葬的物品中陶器在哪里、金属器皿在哪里、两边的耳室里都会有什么……等等。等真的下去以后,直奔那里就挖过去了(汉墓一般都是塌陷的,灌满了土,说是墓室,实际上都是土,是在土里前进,东西都在土里)。一般贵重的陪葬品会放在墓主棺木里其左肩部和右脚部。
还有些墓,比如明清墓,墓顶会很厚的,这是因为那时的墓大多采用七纵七横、共十四层的青砖砌起来的,有两米多厚。这样就需要在挖洞时避开墓顶。所以,一旦下铲子碰到了砖(铲子提上来会带有砖灰),那就要找其他地方往下打了。
这个“其他地方”有时可能是靠近墓门,有时可能是靠近墓的后墙,都有可能,完全是根据墓的本身形状、特点来定的。看完形状,一想这墓内的棺椁可能是靠近墓门位置,那打洞的时候就靠近墓门,反之就靠近墓墙打。
一个墓,就象一辆坦克,尽管有装甲(墓墙、防盗层)、象堡垒(墓顶很厚),但也有弱点。弱点就是墓墙,或是墓底。
有些盗墓者一看这墓太坚固了,顶上和周围都不好办,就要再挖一个竖井和一个横井,直接就到墓的正下方。到墓的正下方以后再继续垂直向下开一个竖井,然后用工具向上面挖,把墓底挖穿一个小洞,然后通过这个小洞就可以进入墓的内部。这样,墓的四墙、顶部都没有破坏,但墓本身已经被盗掘一空了。
但一般较少采用这种方法,以砖石结构的明墓为例:它的后墙最薄弱,基本上只有两层砖,所以打竖洞时可以沿着墓后墙打,把两砖厚的墓墙凿开并不费什么事。针对明墓来说,几乎所有的古盗洞都是开向后墙的。
解放前盗明墓的,很多只有一个人干,只有一晚上的时间,穿着老鼠衣、手脚并用,挖洞、进墓、拿东西走人。相当不简单。那时候一个人没办法打竖井,他就离开墓一段距离,然后以一定的角度向下挖,斜着向下,整整好好碰到墓的后墙,然后凿透、进入,计算的非常精确。
盗墓活动的行规和工具
我国盗掘古墓之事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记载的被盗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汤之冢,距今约3600年;盗掘事件最早出现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从掘开的古墓中得到一颗玉印,上刻十字,当时没有人认得。
盗墓贼的行规和盗掘手法
干盗墓勾当的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官盗,像汉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温韬,到民国时的孙殿英等,都很有名,他们往往动用大批士兵,明火执杖地大干;还有一种是民盗,分布各地,人数众多,都是偷偷摸摸地进行,挖开墓室、棺材,从中取出随葬的财物珍宝,大发横财。他们多集中在古墓葬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阳地区、陕西关中、湖南长沙周边一带等地。
这些专职盗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两个人合伙,多人结成团伙的是少数,一个人单独干的更少,原因很简单,一个人顾不过来,而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开始时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以后一个挖进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为有血缘亲戚关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关系的较少,这也许是干盗墓这营生毕竟见不得人,老子即便干上这个不光彩的勾当,也要维持做父亲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儿子一块干,做儿子的后来发现了也装着不知道。两人合伙为什么要找有血缘的亲戚呢?这是为了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图财害命。就是说,洞下的人把活干完将财物都传递上去了,他就会拍拍巴掌或拉拉绳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见财起意,当洞下人快上来时猛一松绳子,洞下的人冷不防从四五米以上的距离跌下去,骨折、受伤动弹不得,洞口的人又赶紧把提上来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无疑。
这些人长期以盗墓为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伪装掩人耳目,并有对付墓内防盗机关的一套办法。他们在确定盗掘目标后,如果小墓不须费多大功夫,用几个晚上挖开,速战速决,取出随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采取以下几种办法:一是以开荒种地为名,在墓葬周围种上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以青纱帐掩盖其一两个月的盗掘活动。二是在墓边盖间房子掩人耳目,然后从屋内挖地道通向墓室,从外面看不出什么问题,而墓内早被洗劫一空了。三是在古墓边修一假坟时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内**财物。
盗墓工具的演进
解放前的盗墓贼,一般是一个人或两个人干,不要太多,时间是一晚上,干活有自己的专用工具(挖掘设备),有专用连体服装(老鼠衣,上面布满各种“装备”)。
盗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术、经验;一方面靠工具操作,旧社会民间盗掘工具为锹、镐、铲、斧和火把、蜡烛等。明代以前,盗墓贼没有探测专用工具,明代开始使用铁锥,它的出现使盗掘者仅以地面有明显标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为对象一去不复返。盗墓者利用特制的铁锥,向地面无标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据锥上带上来的金属气味,选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盗掘。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味),则发(掘)。”
解放前的挖掘设备,选用锋利的铧犁叶片的一部分做“掘进器”,“三片装”很像螺旋桨,后部紧连着螺旋状的“排土”装置。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土掘出、排出,而且能够打透墓砖(螺丝钉原理,加大水平力量即可,不用大力下按)。
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
河南洛阳城自古以来文化悠远,历史上曾为十三朝古都,一直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心。时至今日,洛阳名闻天下的“洛阳三宝”,就是龙门石窟、白马寺和“洛阳铲”,其中前两样都有极好的声名,而独独这第三样似乎并不光彩,因为它是一种盗墓工具。洛阳城确是盗墓风行,主要源于洛阳自古以来的厚葬之风。自古以来洛阳达官贵人讲究厚葬,而且往往异常重视墓穴的修建,随葬颇丰,以致于洛阳古墓多如牛毛。唐代诗人王建曾这样形容洛阳墓葬稠密: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
堆着黄金无买处。
也正因如此,洛阳盗墓之风自古盛行,而历代盗墓者也是能人辈出。关于洛阳铲的由来,洛阳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洛阳邙山马坡村,有个农民叫李鸭子,从小就以盗墓为生,在民国十二年(1923年)间有一天,他到十几里外的孟津县赶集。有个来自偃师县马沟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准备卖煎包子。双方见面打个招呼,他见这人忙着用一把筒瓦状的短柄铁铲在地上挖了一个竖直的小圆坑,以便插入棚柱。这人用此铲往地下一戳,提上来时带出不少土,一下子触发了他的“灵感”:这家伙比铁锨挖盗洞轻巧灵便,特别是能带上原土,利于判断地下不同地层情况。于是他找了张纸,贴着铲夹画出一张原大图样,回家后马上找铁匠按图打造,一试果然得心应手,效果不错。以后其他盗墓者纷纷仿效,于是得到广泛“推广”。
洛阳铲因为是要做为挖掘探洞、采集探土之用,其工作原理大约和现在的石油勘探、地质取样相似,故而铲身不是扁形而是半圆筒形,类似于瓦筒状,很像七八十年代常见的一种凶器——管儿插。
“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洛阳铲虽然看似半圆,其实形状是不圆也不扁,最关键的是成型时弧度的打造,需要细心敲打,稍有不慎,打出的铲子就会带不上土。不仅如此,洛阳铲在制作工艺上更为复杂,通常制造一把小铲需要经过制坯、煅烧、热处理、成型、磨刃等近二十道工序,故而只能手工打制。如果是一把好的洛阳铲打制完毕,再装上富有韧性的腊木杆并且接上特制的绳索,就可以打入地下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深处,铲子提起之后,铲头内面会带出一筒土壤。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同样的,挖的墓不同,盗墓工具也不同。探汉墓用洛阳铲演变而成的重铲,挖唐墓时用扁铲(类似鲁智深的月牙铲),进入汉墓墓室(汉墓多为墓坑,多已塌陷)捣土时用滚叉和撇刀。
解放后,文物考古部门对它进行改进,用来对地下有无文化遗存进行普查钻探,为文物考古工作做出了贡献。但在近年全国刮起的盗墓狂潮中,它又被盗墓贼用来重走邪路。
一个现代的盗墓团伙,其成员一般在三到四人,不会三人以下,也不大可能超过五人。这几个人各有分工。
现代盗墓贼的盗墓工具已经比以前先进多了。一般的洛阳铲已经被淘汰,用的铲子是在洛阳铲的基础上改造的,分重铲和提铲(也叫泥铲)。由于洛阳铲铲头后部接的木杆太长,目标太大,所以弃置不用,改用螺纹钢管,半米上下,可层层相套,随意延长。平时看地形的时候,就拆开背在双肩挎包里。
说起慈禧太后,大家肯定并不陌生。这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人为自己撑起了一片天,后世的人们对她也是褒贬不一。不过她也是位可怜的女人不是吗?丧夫之痛,旁子之痛沉重的负担压在心中,在她守寡的那么多年中,她全靠这一技术度过深宫寂寞生活。这位慈禧太后一开始并不是皇后,而古代皇帝的妃子也并不是平常人家的姑娘,她有一个很好的母族,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所以有幸进宫选妃,她的原名叫惠玉兰,所以就被皇帝赐封为兰贵人。
慈禧太后,历史上手握重权的女人,作为一名女人,却活活守寡守了四十几年,这也是难为她了。在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当时是权力最大的两位女人了,俗语说一山容不下二虎。慈安太后并没有慈禧太后心思缜密和聪明。慈禧太后拉拢了朝中忠臣把朝廷权力过大的势力打倒了。在此之后,慈禧太后的权力和地位也大幅度提升,因此慈安太后的势力被人削弱,在后宫内就没有人跟慈禧太后作对了。
慈禧17岁就作为秀女进宫,并施手段深得咸丰的宠爱,咸丰驾崩时,她也才26岁,聪明过人的她,知道见风使舵,逐渐的掌握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也开始了47年的守寡生活。慈禧身边的宫女和太监跟慈禧太后也没什么交流,没人跟她倾诉就算了,慈禧还要防备着那些有野心的大臣们,她的生活真的过得太累了。既然慈禧内心有无数话都说不出来,她也只能看看戏和奏折。一个女人在皇宫这么大的范围内,慈禧每天都行程大概就是每天上朝和看奏折。
除了这些活动能够消磨慈禧的时间外,慈禧很早就开始寻找排遣寂寞的良方,最终她选择了画画。也许只有在挥毫泼墨地时候,她的心才能静下来,她的忧郁才能压制在心底。别说,慈禧的绘画水平确实不低,很多都成为她送给大臣的礼物。就这样时间慢慢过去了,慈禧的绘画技术也越来越厉害。在十几年前,现代流出的那幅《富贵长春图》就是出自慈禧太后的手笔,在后人眼中是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的。
此外,相传,慈禧太后和她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有一腿,但是史料中并没有相关的证据来证明。只是记载着李莲英掌握这一门梳头的绝活,每次都将慈禧太后的头发梳的特别好看,所以慈禧太后才十分信任李莲英,还时不时到李莲英的屋子里坐一坐,还赐给他一个“篦小李”的爱称。关于那些和李莲英有一腿的应该都是人们所猜出来的,不过这也只能怪慈禧自己的作风罢了。
除此外,慈禧还爱收集一些宝物。慈禧拥有的稀世珍宝有很多,但是我们所知道的翡翠西瓜,翡翠白菜等宝物都不是慈禧最喜爱的。据慈禧身边的太监讲述慈禧最喜欢的一件宝贝是“玉藕”,而且她对这件宝贝非常的痴迷,甚至晚上入睡都要放在枕边,时常的放在身边把玩。据说当年慈禧的棺椁被打开的时候,她手中握着的就是这件玉莲藕,可惜后来这件宝物被盗后就神秘失踪了,至今仍下落不明。
史上蕞强翡翠代言人
慈禧最爱的5件翡翠
翡翠在明朝中后期随马帮进入到中国,在中国的历史其实不到几百年,这种有着浓郁色彩、晶莹剔别透的玉石在清朝随着各种贡品进入到皇室,自乾隆皇帝开始得到皇家贵族的喜爱,在这众多的翡翠爱好者中,慈禧最为出名。
1翡翠白菜
慈禧死后,据心腹太监李莲英《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太后死后,有无数它生前喜欢的翡翠也随同她一起葬入地下,许多陪葬的翡翠无论是质量还是雕工都是空前绝后,巧夺天的。
其中就有我们知道的翡翠西瓜和翡翠白菜这些传世之宝,因为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墓事件,这些陪葬品现在多数流离在世界各地,其中翡翠大白菜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材料,绿色的部分雕成菜叶、白菜部分雕成菜帮,菜心上还有一只满绿的蛐蛐,看上去鲜活欲滴,现在是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2铸金翡翠福禄寿五彩手镯
传说年轻的慈禧深得咸丰帝的宠幸,怀上龙裔后,咸丰帝非常高兴,给她奖赏了一件精美的礼物一只铸金翡翠福禄寿五彩手镯,这件手镯带有紫色、白色、绿色、红色、**的五种颜色,不知是不是为了让这手镯增添更多的贵气。
手镯的表面上全部都是铸金镶刻,咸丰皇帝将这只巧夺天工的宝物御赐给了慈禧,充分代表了咸丰帝对慈禧宠爱,印证他们之间的爱情,它伴随了慈禧的一生。慈禧太后对翡翠的痴迷是天下皆知的,她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据说能装满3000个檀香木箱。
3翡翠手镯和戒指
清代留下的照片都是黑白的。美国女画家柯尔为慈禧太后画过一幅珍贵的油画,油画中可以看到老佛爷手上的一对翡翠手镯和戒指满绿色,很可能是从同一块原石上扣下来的。
4翡翠龙簪
在众多首饰中慈禧较为喜欢的首饰还有翡翠龙簪,颜色清亮通透,算得上是不可多得的极品。2008年10月,这件翡翠龙簪以800万元港币被拍卖。
5翡翠西瓜
在慈禧的陵墓中,脚下有两个翡翠西瓜,四个甜瓜,一件翡翠荷叶构成步步生莲花的意境,其中的翡翠西瓜,它大小约为20厘米,更是让人惊为天物,你见了以后不得不惊叹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它皮是翠绿色的,瓜瓤是红色的,瓜瓤上甚至还有几粒黑色的瓜子,都是纯天然的颜色。
据说当时值500万两白银约等于人民币11亿,这翡翠西瓜据说是番邦进贡之物,在慈禧在世就深得她的喜爱,由专人分三班24小时守,这对西瓜在1928年被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盗走,自此消失,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费城博物馆的一次展出中才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