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文明十大预言是哪些

玛雅文明十大预言是哪些,第1张

玛雅文明并没有十大预言,只有五大预言。

一、第一个太阳纪是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 ART(根达亚文明),超能力文明,身高1米左右,男人有第三只眼,翡翠色,功能各有不同。有预测的,有杀伤力的等等。没有什么现代的理论依据。

二、第二个太阳纪是伊厄科特尔Ehecatl(米索不达亚文明),米索不达亚文明是上个文明(根达亚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续。但是人们把以前的事忘却了,超能力也渐渐消失了。米索不达亚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毁于地球磁极转换。但以上只有少数资料有提到过,没有什么现代的理论依据。

三、第三个太阳纪是奎雅维洛Tleyquiyahuillo(穆里亚文明),玛雅人所推测的地球上的第三次文明,也称生物能文明。是上个文明(米索布达亚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续。

米索不达亚文明的先祖开始注意到植物在发芽时产生的能量,这个能量非常巨大,经过一个世纪的改良发明了利用植物能的机器,这个机器可以放大能量,该文明毁于大陆沉没。但以上只有少数资料有提到过,没有什么现代的理论依据。

四、第四个太阳纪是宗德里里克 Tzontlilic(亚特兰蒂斯文明),(光的文明)继承上个文明,这里用继承,不用延续是因为,亚特兰缔斯来自猎户座的殖民者。他们拥有光的能力,是火雨的肆虐下引发大地覆灭。早在穆文明时期亚特兰就建立了。后来这两个文明还打核战争。

五、我们存在的文明 (情感的文明)会使用情感,于2012年12月冬至灭绝(提升到精神文明) ,玛雅人说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未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2、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等文物中出现,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的是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一说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

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玛雅文字比现在的文字更为复杂。

-玛雅文明

玛雅五大预言可以说有一半是比较准确的,不过我并不喜欢玛雅文明,我觉得一切太过于幻灭。

五大预言分别是:

1 预言玛雅人的灭亡

2 预测我们这一代拥有飞机和汽车的高科技。

3预测我们这一代会有一个像希特勒一样的人,预测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

4 预言我们这一代将在第五太阳系时代结束。

5 第四个预言是2012年,世界末日。科学家们也发现了2012年的一个重大转变。前四个预测都是准确的,只有最后一个是准确的

玛雅文明高度发达,已经解决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它建造的巨大建筑实际上是一个与外星人交流的塔。

当一个新的智能生物到达地球时,玛雅人破译该生物的语言和技术,修复飞船,并根据飞船上的导航员飞往另一个星球。

玛雅人还留下一群人来教育飞到地球上的外国生物,教他们地球上的一切,教他们玛雅文明的成就。自地球诞生以来,能量场和生活环境的辐射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血液供应可能不足,营养能量可能不足,导致大脑的大部分区域和功能无法驱动。因此,到达地球并幸存下来的智能生物的智能远远低于到达地球之前的一个白点。

玛雅人还留下一群人来教育飞到地球上的外国生物,教他们地球上的一切,教他们玛雅文明的成就。自地球诞生以来,能量场和生活环境的辐射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血液供应可能不足,营养能量可能不足,导致大脑的大部分区域和功能无法驱动。因此,到达地球并幸存下来的智能生物的智能远远低于到达地球之前的一个白点。

他们可以雕刻的形象的殿的门上月球月球作为装饰,这使得我们的科学家预测,当科学家证实了这是月亮的背面的形象,他们困惑:他们怎么能看到了吗

因为月球总是只面向地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宇宙意识给了他们特殊的智慧,玛雅人曾经有自己的修行体系。玛雅人将在第一太阳系时代灭亡,所以他们会留下很多信息,甚至有人说他们自己来自外星人,所以他们在第一太阳系时代被外星人捡起。这就是所谓的玛雅人的灭亡。

这就是玛雅文明五大预言。

翡翠手镯上有马牙线是什么意思

翡翠马牙线和裂纹都是翡翠中常见的瑕疵,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形成位置不同:翡翠马牙线是由于翡翠晶体内部产生应力而在石头原有的基质中形成的,而裂纹是由于外力撞击或石头内部受到外力影响而导致石头表面断裂而形成的。

你有没有呢?我们看看才知道,玉石(包括翡翠)有线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裂,一种是内含物纹路。翡翠手镯的纹裂大致就分为两种,一种是石纹,一种是裂纹。

马牙种翡翠多为绿色,仔细观察底子泛青白色,绿中常常有很细的一丝丝白条,有时可见团块状的白棉。马牙种的价值在当今市场中并不高,属中档货。市场中的玉件多为板指、烟嘴及鼻烟壶等。

这个可能是关于翡翠玉石的最诚恳、最有技术含量、最接地气、最实用的文章,从我的从业过程讲到了具体怎么看价,我是一个从事翡翠行业十几年的人,有的只是祖上从业几十年的家族资源。

翡翠马牙线和裂纹区别

1、翡翠手镯上,有马牙线,是指手镯上有生长纹,而不是裂。但纹,会影响观感,也影响价格,所以不建议购买有马牙线的翡翠手镯。

2、从翡翠的共同特征看:翡翠的石纹和裂纹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这种石纹和裂纹存在于翡翠的内部,外表不容易分辨出来。

3、纹是指纹路、纹理。裂是指裂隙。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纹在内,裂在外。纹:纹的形成一般是玉料在其形成过程中受外力导致内部损伤,而被矿物填充愈合,探查玉料的时候用灯光探查可以检查到,通常呈线条状。

4、测手感,翡翠的石纹用手是摸不到的,而翡翠的裂纹是从内部到外表的损伤,用指甲刮、摸、还是可以感到明显阻碍的纹理的。

什么是马牙种翡翠

油青种,是指以青色为底色,偏油,闪灰,色泽不甚明艳。马牙种,是豆种,豆灰底色,酷似马牙而得名。油青种,按照透度,净度,色度,雕工和器形,价格有高有低,具体翡翠得具体分析。

马牙种翡翠:马牙种翡翠质地犹如动物马的牙齿,翡翠晶体的颗粒较细,但透明度很差,光泽有点黯哑,如同亚光的瓷器。

马牙种翡翠因其含有的矿物颗粒粗大而且边界清楚很像马的牙齿,故称为“马牙种”。这种翡翠中可以很明显看到组成翡翠的硬玉矿物的解理面闪光-“翠性”。翠性是翡翠不同于其它玉石的一个鉴定标志。

如果必须做纹饰或图案的,应尽量平行丝的分布走向,配合绿丝的走势,以求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马牙种翡翠,是中低档翡翠品种之一。

马牙种翡翠是什么

1、马牙种翡翠多为绿色,仔细观察底子泛青白色,绿中常常有很细的一丝丝白条,有时可见团块状的白棉。马牙种的价值在当今市场中并不高,属中档货。市场中的玉件多为板指、烟嘴及鼻烟壶等。

2、油青种,是指以青色为底色,偏油,闪灰,色泽不甚明艳。马牙种,是豆种,豆灰底色,酷似马牙而得名。油青种,按照透度,净度,色度,雕工和器形,价格有高有低,具体翡翠得具体分析。

3、马牙种翡翠,是中低档翡翠品种之一。大多为绿色,质地较细,但透明度欠佳,为微透明-不透明,俗说“有色无种”(这里,种指透明度)。

马牙种翡翠的与相似玉鉴别

1、马牙种与金丝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马牙种的质地较差价格低,所以一些商人会用马牙种翡翠冒充金丝种翡翠。我们之所以要学会辨别马牙种翡翠,就是为了防止商人们用马牙种翡翠冒充其他翡翠骗取钱财。

2、别听什么马牙种,牛牙种的说辞,翡翠只有:豆,糯,冰,玻,四个种头。别被人家故意拿些名头给忽悠了。买玉,品鉴玉,只看实物,不听吹嘘,自己要懂些基本知识。有什么宝贝不妨拍几张照片传上来,我给你点评和估价。

3、鉴定马来玉的真伪性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这样困难。由于呈色较为接近,马来玉的呈色与翡翠的呈色有几分相似,也因此不少人会将他们二者进行相互混淆,经常会出现把它们混为一谈的情况出现。

什么是马牙种,它跟其他翡翠种有什么区别吗

1、马牙种翡翠多为绿色,仔细观察底子泛青白色,绿中常常有很细的一丝丝白条,有时可见团块状的白棉。马牙种的价值在当今市场中并不高,属中档货。市场中的玉件多为板指、烟嘴及鼻烟壶等。

2、马牙种翡翠:马牙种翡翠质地犹如动物马的牙齿,翡翠晶体的颗粒较细,但透明度很差,光泽有点黯哑,如同亚光的瓷器。

3、马牙种翡翠在翡翠的种类中其质地是属于比较细腻的一种,颜色大多是以绿为主,但是马牙种翡翠的绿色中会有一些团块转的白棉,再加上马牙种翡翠的透明度很低,表面光泽也不强,肉眼看上去就像瓷器一样。

4、这种翡翠的种水比冰种翡翠差,晶体略微粗大一些,肉眼可见到翡翠的翠性,透光能力较差,弱透明到半透明间,颜色为淡淡的绿色,绿色的色调比较纯正。

5、翡翠原石中会有蟒带,水路,牙路一说,马牙种其实不能算是单算一个种的类别,一般表示料子是从水路或者牙路上取下来的料子,表示料子比较好质量比较高。

在各大博物馆,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零散古代玉饰,这些玉饰呈扁平状的方形或圆形,它们大小类似、玉质精良。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经常被笼统标注为“玉饰”的奇怪古玉,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其实,这是一种唐宋元明时期的高等级玉饰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玉带板。玉带板,又称玉带跨,是镶缀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物,是古代用以彰显官阶爵位的身份标志。到了清代,由于服制的改变,玉带制度废除。据考古研究显示,玉带板出土时多镶缀在革带之上,一般由十几至二十几块数量不等的扁平玉板组成,这种镶缀着玉带板的革带被称为“玉带”或“大带”。

古代的“奢侈品”是什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那些美得让人炫目的奢侈:美国大都会展示古美洲“黄金王国”

正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黄金王国,古代美洲的奢华与遗产”将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美国的主要博物馆的考古新发现和艺术杰作汇集在一起,为这一古代文明及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提供了新的亮点。

此次展览专注于展现古代美洲金饰工艺中坩埚的创新和工艺上达到杰出成就的时期,并由此探寻古代美洲人是如何选择、改造材料并赋予其精神意义,以及他们如何将这些工艺饰品用于当时最重要的仪式中。

展览现场(蛇,公元1300–1521,墨西哥)

这场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以新鲜且具有变革意义的方式,展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的古代美洲艺术,展出了200多件由闪闪发光的黄金、沁蓝和茵绿的玉石、华丽鲜艳的鹦鹉羽毛、绿松石和珊瑚色扇贝等材料制成的珍贵展品。

章鱼额饰,公元300-600,莫切文化

但这个展览不仅仅只是美丽得让人炫目。它值得再三回味,更能引发观众深入的思考。不同于大多数展览专注于单一文化的做法,“黄金王国:古代美洲的奢侈艺术”展览几乎涵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全部的美洲文化。这个展览将两千五百年间的美洲文化从人们眼前一晃而过。但同时,这个展览又集中地展现了两千五百年间古代美洲的“奢侈品艺术”。

今天,人们习惯于将“奢侈品”这个词同“过剩”的概念联系起来。当今的奢侈品是指人们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或是获取愉悦的享受而花费闲钱所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而在艺术史上,“奢侈品艺术”一词是指那些既非绘画也不是大型雕塑的精致小巧而珍贵的作品。

绿松石,木头,珍珠母,贝壳制成的面罩,公元1200-1521,米斯特克文化

这两个概念都不适用于此。这个展览中的物品是由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工作的能工巧匠制作的。他们利用那些在当时被赋予了重大精神意义的材料做出最为别具一格的工艺品,并希望这些完成后的杰作能够唤起人们奇妙的感官体验或是给人们带来神圣和幸运。这些巧夺天工的杰作小而精致,价值不菲,这意味着它们可以被拿在手里或是穿戴在身上,可以用于宗教仪式,也便于人们携带着长途跋涉。这样的特性使得这些奢侈的古代工艺品是如此容易被交换和掠夺。

这些精巧的工艺品在西班牙征服美洲大陆时幸存了下来。相比于同时代制造的、现存数量庞大的陶瓷工艺品,它们的数量显得尤为珍贵。“黄金王国:古代美洲的奢侈艺术”展览通过收集、展出这些古代美洲文化中用料最为珍贵且赋予了重大精神意义的工艺品,让参观者窥探到古代美洲文化的创新、卓越和变革,从而强化了我们对这些文化的力量、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理解。

制作这些工艺品的艺术家大多来自当时的精英阶层。他们在王权的严格控制下工作。”皮尔斯伯里说,“他们制作的对象反映了“权利和所有权的思想”,并且突出表达了神圣的力量。

双金属肖像勺,公元前400 - 200年,查文文化

出现最多的材料是黄金,阿兹特克人认为它是“神的排泄物”。事实上,黄金在前哥伦布时期的文化中被采用,并且从中央安第斯山脉(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墨西哥(其中黄金冶金直到公元1000年才真正开始),形成了这个展览的叙事框架。

但对于古代美洲人来说,黄金并不是最有价值的材料。更珍贵而且更难以获得的材料是玉石,以及需要冒着巨大风险潜入海中才能获得的贝壳。

海螺小号,公园250-400,玛雅文化

这个展览还向世人揭示了一些考古界的最新发现,或许将改变我们过去对于古代美洲的文化理解。新近的考古研究发现,古代美洲文化中女性通常拥有强大的权力。在属于玛雅皇后的高地位墓葬和被称为曹夫人的莫氏妇女墓葬中,每一个女性身上都散布着价值珍贵的物品,这使得学者们重新思考这些极端等级社会中的女性角色。

翡翠女王面具,公元672年,玛雅文化

绿宝石和贝壳女王头饰,公元672年,玛雅文化

在展厅的每一处,参观者都将看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珍宝:一个最有可能用于在精神仪式中吸入致幻剂的小勺子上,装饰着由22块不同的黄金和白银制成的雕像;镶满了闪耀着迷人光泽的光泽绿松石的面具;印加国王与西班牙征服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的首次会面中穿着的几种棋盘式上衣;印加仪式中特别使用的被称为“皇室义务”的其他小型棋盘式长袍和小型雕像——这种仪式通常选出一些儿童,安排他们在首都举办的仪式中结婚,然后被派往远方的领地,旨在标志帝国的边界并召唤祖先的灵魂,最后这些儿童将被杀死并以特别的仪式与“皇室义务”小雕像一起埋葬。

棋盘外套,1460-1626,印加文化

小雕像外套、衬肩和包,公元1400-1532,印加文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金质的链珠和腰饰来了解一位被称为“蜘蛛刽子手”的神以及莫切文化中蜘蛛和战士之间的精神联系。就像蛛网上的蜘蛛一样,莫切文化中,战士用绳索绑住敌人并割开他们的血管,直到敌人血液流尽。

翡翠面具,公元前900-400,奥尔梅克文化

文明最初总是建立在暴力之上。灿烂的文明也往往崛起于对自然的蹂躏,最精美的工艺品也往往由对自然最沉重的剥削蜕变而来。例如由数千支最鲜艳的**和蓝色金刚鹦鹉羽毛制成的令人惊叹的镶板——它们制作于公元600年至公元900年,1943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们在秘鲁的一个藏匿处被发现。

羽毛面板,公元600-900,瓦里文化

在这个展览上,所有的美都通过极其激烈的方式被展现出来,这些珍贵工艺品并不仅仅是为了取悦眼睛才被制作出来,它们更能激起其他丰富的感官刺激:精美织物的触感和微光,挂件装饰的清脆碰撞声,甚至是金质勺子的金属气味。

展览的最后,人们将看到西班牙的侵略和征服,给这些伟大炫目的文明带来最后的破碎和灾难。

圣母无原罪的冠冕(被称为安地斯山脉之冠),约1660-1770

“黄金王国:古代美洲的奢华与遗产”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览至5月28日。

古代男人的奢侈品,高级

宋代金镶白玉镂雕双鹿纹带板

在各大博物馆,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零散古代玉饰,这些玉饰呈扁平状的方形或圆形,它们大小类似、玉质精良。其纹饰或浮雕、或镂雕,有些还镶金嵌宝、美轮美奂,常常令观者叹为观止。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经常被笼统标注为“玉饰”的奇怪古玉,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其实,这是一种唐宋元明时期的高等级玉饰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玉带板。

上海博物馆藏元代白玉龙纹带板

玉带板,又称玉带跨,是镶缀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物,是古代用以彰显官阶爵位的身份标志。

最早的玉带板出现在北周时期,陕西咸阳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的白玉九銙八环蹀躞带,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玉带板。

此后,玉带板一直沿用至明代。到了清代,由于服制的改变,玉带制度废除。

北周若干云墓出土白玉九銙八环蹀躞带

据考古研究显示,玉带板出土时多镶缀在革带之上,一般由十几至二十几块数量不等的扁平玉板组成,这种镶缀着玉带板的革带被称为“玉带”或“大带”。

玉带板呈扁平状,一面琢有纹饰,一面琢有穿系孔。其形制有方形、长方形、桃形、半月形、圭形等等。

元代胡人戏狮纹玉带板

唐初,高祖李渊颁布《武德律》,将官服皮质革带定为制式,并规定用不同材质配饰镶缀于革带上,以此区别官阶高低。

《新唐书》记载:“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

《唐实录》也有记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公卿将相二品以上许用玉带。天子二十四銙,诸王将相许用十三銙而加两尾焉”

由此可见,唐代腰带制度非常严格,只有二、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员才有资格使用玉带。

唐太宗李世民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唐代玉带板展现出玉质精良、工艺精湛的时代风貌,是唐代社会文化和艺术成就的真实写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唐代玉带板多为方形,多采用压地隐起的雕琢工艺,还常见镶以金边,或以玉为缘,内嵌珍珠及宝石的工艺形式。

1991年,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唐代窦皦墓,就曾出土过一条“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局部)

这条玉带表框皆以青白玉制作,部分泛浅绿。玉表框在唐代文献中又称为“玉梁”,框内为精美绝伦的“金筐宝钿真珠装”。

该玉带玉质温润、工艺精湛,制作考究、富丽堂皇,是一件弥足珍贵的唐代艺术品,现收藏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唐代玉梁金筐真珠蹀躞带(局部)

唐代玉带板素面的较少,一般均琢以浅浮雕人物、花鸟、动物纹饰。

带板的图案内容以西域胡人形象最具特色,这也是唐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真实缩影。

大名鼎鼎的西安何家村窖藏,更是一次出土了10副玉带,这也成为唐代玉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

下图即为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伎乐纹白玉带板,该带板玉质洁白细腻、包浆莹润,每块带板都用剔地与阴线结合的手法琢刻纹饰,内容为一胡人形象,或奏乐或舞蹈,形象生动传神。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伎乐纹白玉带板

唐代伎乐纹白玉带板(局部)

宋代早期的玉带板仍保留了唐代剔地隐起的工艺特色,但局部的描绘与唐代相比有了细微的变化,动物的局部特征也趋于细致。

以鹿为纹饰制作带板,是宋代带板纹饰题材的特征之一。

下图即为宋代鹿纹玉铊尾,其正面剔地浅浮雕一只卧于坐毯上的梅花鹿,梅花鹿口衔祥云,背面有五组穿缀固定于腰带之上的孔。

宋代鹿纹玉铊尾

同时,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宋代出现了道装人物玉带板。

下图为首都博物馆收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其正面雕一道家装束男子,蜷腿坐于毡垫上,似正在欣赏表演或演奏,双手欲击掌合拍。

男子身穿宽大长袍,衣服的纹饰、衣褶的线条表现得极为灵动。

在玉带板背面刻数字 “九”,应为编号标记,同时四角有牛鼻孔供穿缀固定之用。

首都博物馆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

首都博物馆藏宋代人物纹玉带板(背面)

宋代玉带板在雕刻技法上多采用深层镂雕的方法来琢刻纹饰,所刻花鸟云龙,数层叠压成立体状,细部用细阴线勾勒,花草叶脉也刻画得井然有序。

带板的形制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变化,带板除原有的方形、长方形外,新出现了桃形带板。

宋代白玉镂雕松鹿纹带板

辽金时期则较多地使用山林情趣等自然场景入画,即所谓的“春水”、“秋山”纹饰。

辽金玉带板中的山林虎鹿、花鸟鱼水风格写实,自然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上海博物馆藏辽金时期鹘啄鹅玉带板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立鹿纹玉带板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立鹿纹玉带板(局部)

元代玉带板采用钻孔深雕法,线条简洁粗犷,与唐宋那种打洼浮雕工法明显不同。

此外,在装饰纹饰上看,元代玉带板继承了辽金时期的游牧文化题材,“春水”、“秋山”类型的纹饰较为普遍。

同时,胡人戏狮纹和云龙纹也是元代玉带板的常见纹饰。

元代白玉鹘啄鹅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数量最多,近年考古发掘出土的整套带板也不在少数。

这是由于明代不仅皇族使用玉带板,朝廷还将玉带用于赏赐。

《大明会典》中“给赐”记:“渤泥国……永乐六年,王来朝,给冠带、袭衣,王子袭封,还国,赐金镶玉带一条。”

明代玉带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也曾记载文武官员朝服革带因品秩的高低而不同:“一品玉,二品犀,三、四品金,五品银钑花,六、七品银,八、九品乌角。”

明代玉带板雕刻精美,玉质较好,存世量也相对比较大,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许多明代玉带板都采用多层镂空雕刻,花下压花,技艺十分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明玉带板装饰分素面、透雕、镶嵌宝石三种形式,所雕纹饰同元代相比有了较大的变化,早期仍有元代遗风,以云龙纹为主。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龙纹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早期的雕刻多是立体的深层镂空,可以看出明显的元代手法。

明中期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开始流行,带板上的纹饰几乎全部转为吉祥题材,如松鹤、麒麟、三羊、百狩等。

明晚期在雕工上呈现出粗犷简略的风格,与早期有所不同,图案虽有定制,但颇为灵活。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鹦鹉纹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由长方形、桃心形、竖条形组成,另外还有委角长方形和方形带銙。

一副明代标准玉带由20块带板组成,这20块带板又是由长方形8块、长条形4块、圭形2块、桃形6块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而成 。

明代标准玉带板示意图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年代久远,许多传世玉带多已散落不全,因此才造成了今天博物馆中零散玉带板功能和用途的模糊,不过,这也正是古玉研究的乐趣之所在——刨根问底、正本溯源!

玉带板自北周至明末,前后共延续了一千多年,这种镶缀于王公贵胄腰带上的身份标志,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

同时,玉带板作为高等级的玉器形制而言,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风貌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真实写照,因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西安何家村窖藏出土唐代狮纹白玉带板

唐代狮纹白玉带板(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唐代击鼓伎乐纹玉带板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道人观书玉带板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宋代龙纹玉带环

天津博物馆藏宋代云龙纹玉带板

国家博物馆藏辽金双鹿纹玉带板

明代玉带

明代玉带板

明代玉带板

明代铜镀金嵌白玉带环

武王伐纣时,殷军主力30万人都由贵族攸候喜统帅在讨东夷,故纣王匆忙以奴隶临时拼凑一支军队迎战,结果奴隶兵反戈一击,殷商灭亡但攸候喜的30万人却从此不知所终后据清朝驻墨西哥大使欧阳庚从他的印地安奴仆口中获知:他们的祖先是追随候喜从遥远的日之旦国渡海而来的关于这件千古历史疑案据说郭沫若也是肯定候喜就是攸候喜,殷军主力30万早已东渡美洲,后来创建了美洲历史上伟大的印家(实为殷家)王朝

但是印加文化还是和玛雅文化不同的,而且差异很大,印加民族被西班牙摧毁的时候玛雅民族拒绝与西班牙的战争!

至于印加人,库斯科谷地建国前他们还只是刀耕火种的民族,在生产力和社会组织形态上远远落后于商代。他们起名INCA也是为了表示自己是太阳神之子,我个人觉得和“殷家”一词无关-否则的话“夏威夷”又该如何解释?而且你怎么确定商代中文的发音“殷家”就等于或者近似于今天普通话的发音?先秦的发音在今天听来就有光怪陆离的感觉,何况更古远的商代?

我看到的说法一般是说商人在东夷的军队,有些留在当地(毕竟商人也是东夷,留在他们的老本也说的过去);还有些去了朝鲜,箕子入朝的故事你也应该听说过吧。

梁书中记载慧深到的“扶桑”据说“据大汉国三万里”,大汉国即在今天俄罗斯境内的堪察加半岛史书上早有结论,根本不可能是指与中国只一衣带水隔的日本,何况《梁书》中还另有倭国(指日本)的专章。我以为,慧深到过的扶桑确是墨西哥无疑,如果这一点成立的话,中国与美洲的关系决不只是从南北朝才开始那么简单,殷人东渡也不是不可能了。顺便再说一句,不是有报道还说在墨西哥还是美洲哪里发现了王莽时的钱币和铁锚以及田横之墓等等吗?

汤恩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说“美洲,来自亚洲的移民带来的唯一驯化动物是狗,他们在美洲驯化的仅有的几种动物是美洲驼、羊驼、豚鼠和蜜蜂。”秘鲁发现有一万年前的完整的马骨架化石,但现生于美洲大陆的马类是15世纪以后,由欧亚大陆人工迁运去的。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时,并未见美洲有马的存在。秘鲁的化石发现不足以说明中古时美洲有马,更不能用来证明美洲印第安人曾驯化和使用马。美洲大陆曾是野牛的天堂,最大的野牛群甚至绵延长达八十公里。但是印第安人只利用它们作为食物来源,并不对它们进行驯化,自然不会有牛车。另外美洲野牛不以牛角巨大著称,而是相反,它的角比欧亚野牛小得多。《梁书》中驾鹿车的鹿应是驯鹿,但驯鹿是北极圈动物,不可能出现在墨西哥。如果说慧深把美洲驼或羊驼认成了鹿,由于它们浓密而长的体毛使其外形与鹿有较大差别,而且没有角,这说法过于牵强。《梁书》提到的三种力畜使我们有理由怀疑墨西哥说。

2001年夏,玛雅文物展在中华世纪坛展出了3个月在这些光彩夺目的珍宝当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是殷人祖先牌位主办者并不知道这是让殷人祖先牌位回乡探亲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考古学家在墨西哥La Venta地方发掘的一处距今约3200年的遗迹中,太阳神庙地下,发掘出16尊高七,八英寸的翡翠蛇纹岩雕像和6块玉圭其中15尊雕像是黑色的,呈同心圆状排列,都面向一尊红色雕像,玉圭上刻有中国文字中国学者王大有,宋宝忠,王双有最先释读出其中的殷商先王先公等名号一块玉圭上刻着:俎女戍茧翟伯(肉祭有戍氏长女简狄);一块玉圭上刻着:(火)农妣辛(火祭神农裔高辛氏帝喾);一块玉圭上有契,相土,王亥等名这些雕像与玉圭是殷商王族的祖先牌位,对当时的人们而言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它们不仅证实史书关于商先世记载的可信,而且证实殷商王族在墨西哥生活过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曰简狄,有女戍氏之女,为帝喾次妃"<<淮南子地形:"有女戍在不周之北,长女简翟,少女建疵"有女戍,不周在山西南部

甲骨文"喾"字作猴形,暗示帝喾实为夸父族玉圭铭文说帝喾为神农后裔,补证了这一点中国史书对此从无记述不少学者对殷出于帝喾的否定是站不信脚的

契封于商,在漳河流域甲骨文有氵商字,即漳河考古发现证明漳河流域确实是先商的生活区域山东境内并无先商文化关于殷人曾迁往山东的说法无依据<<诗经长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学者认为"海外"是辽西但<<山海经大荒经>>记王亥,地在美洲由于La Venta出土了殷人祖先牌位,<<诗经>>,<<山海经>>等书的类似记载有了文物证据

按<<史记>>记载和王国维先生考订,从契到汤的世系为: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王亥)--微(上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汤相土在中美洲有突出成就,王亥则从美洲返回故土,与有易争,被杀,其子上甲为父报仇在殷人祭典中,王亥拥有作祟时王,影响收成,保佑征战胜利等神威,对他的祭祀很隆重他既是"高祖",又是"王",他的名字从隹从亥,表明商族人对他的崇敬,加上了图腾像

商族人是怎样到达美洲的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乘船渡太平洋,二是经北亚过白令海峡到北美洲,再南下二者一样艰难美洲各地与中国有关的文物都分布于太平洋沿岸,这是航渡太平洋的结果如果从陆上分散开来,不一定仍要沿太洋沿岸移动,美洲各地秦汉的铜钱,文字,雕像等说明当时中国人到美洲不是个别的行动<<汉书东夷传>>:"倭国东四千余里,有裸国,裸国东南有黑齿国,船行一年可至也"黑齿国为少昊后裔,在中美洲<<汉书>>的记载证实航渡美洲在汉代已是可行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大壑,汤谷在中美洲,在渤海以东,说明战国时代中国人知道中美洲的方位这只有在了解地球形状,有航海实践的基础上者能做到倒退几个世纪,中国人航渡美洲同样是可能的<<山海经>>多处记载少昊时已有竹舟,到商代航海是有物质基础的

<<中华祖先拓荒美洲>>分析了有关殷末25万军民渡海去美洲的细节问题我不完全赞同作者的推断但作者提供的积极证据是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材料地位显要的攸侯喜突然在中国消失,而美洲印第安人流传着<<侯喜王歌>>歌中记叙了侯喜率领二十五族历尽万难终于抵达美洲的事迹甲骨文"舟"字是一段剖开的竹子,原产中国的涕竹在本土失踪,却在美洲生长至今墨西哥西海岸出土的距今3000多年的陶器上,刻有二十多个"舟"字,即二十五族会师时留下的盟书25万人集体远走他乡,绝非易事他们出发前应当有一定的计划,航行中有可以想像的困难但是,他们来到了中美洲,在这里会盟如果会盟是事实,那么对于目的地是明确的,"舟"字表达了他们对劫后余生的感恩,就和许多民族对葫芦--昆仑的感情相似

夏商周断代工程认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但我觉得江晓原先生求得克商日为公元前1044年1月9日更可靠考古也证实,武王伐结在公元前1040年代是可信的,殷人东渡应在公元前1044年年初,到达中美洲已是下一个冬天<<侯喜王歌>>有"天国再建冬复春",表明他们是在冬天到达美洲的<<汉书>>说"船行一年可至也"在商末是同样能实现的

<<逸周书王会解>>参加成周之会的,有青丘国和黑齿国代表这两国远在中美洲,能获得通知并到成周出席大会吗

以上是2种学说的观点及论据,楼主自己考虑!

玛雅文明是以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为中心的古代文明。发祥甚早,到公元初已有象形文字出现。有高度发达的天文、农业、数学、历法和宗教仪式,并建有大量的“金字塔”。10世纪后开始衰落,16世纪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

玛雅人3000年前就在中美洲的心脏地带过着安定的生活。约在公元前1000~公元8世纪时,活动范围更大,北达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岛,南达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直抵秘鲁的安第斯山脉广阔的版图。

据统计,各国考察人员在南美洲的丛林和荒原上,共发现废弃的古代城市遗址达170多处。玛雅人创造的文明让人惊叹不已:玛雅人的金字塔可与埃及人的金字塔媲美。危地马拉的提卡尔城内的那座金字塔高达230英尺,墨西哥的巨石人像方阵令人困惑不解,特奥蒂瓦坎的金字塔其雄伟和精美,堪称奇绝……

考古学家证实,在创造这一系列奇迹时,玛雅人已进入富足的农耕社会,并独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字。让他们更迷惑不解的是:玛雅人拥有不可思议的天文知识?他们的数学水平比欧洲足足先进了10个世纪?

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史学界的材料表明,在这些灿烂文明诞生以前,玛雅人仍巢居树穴,以渔猎为生,其生活水准近乎原始。有人甚至对玛雅人是否为美洲土著表示怀疑。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南美丛林中这奇迹般的文明,存在着一种渐变,或称过渡阶段的迹象。没有一个由低而高的发展过程,难道玛雅人的这一切是从天而降的吗?

帕伦克位于墨西哥高原一个荒凉的山谷里。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在清理这个玛雅废墟时,从浮尘和苔藓中,发掘了一块沉重的、刻满花纹图案的石板。

石板上刻绘的图画,既神奇又夸张,一个人像驾驶摩托车似的、双手握着某种舵向似的把子。围绕在四周的是各种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当时考古界的解释是,这是一件充分展示玛雅人想象力的画图。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种航天火箭,载人的和不载人的宇航器械,频繁地在太空穿梭。当宇航员行走于月球和太空的照片不断传回地面后,人们才大吃一惊。帕伦克那幅图画,哪里是描绘古代神话,分明是一幅宇航员操纵火箭翱游太空的图案。

据说当这件作品的照片被送往美国航天中心时,那些参与航天器材研制的专家无不惊叫起来:

“了不起!这是古代的宇航器!”

要知道古代是没有,也不可能有宇航器的。那么,远在古代的玛雅人怎么了解航天的奥秘的?又如何描绘出宇航员蛰居窄小的驾驶舱,紧张操纵飞船的情形?

可信的解释大概只有一种——玛雅人的作品所描摹的是外星人的宇航器。

玛雅人告诉我们,他们的一切文明都是一位天神给予的,这位天神身穿白袍,是来自东方一个未知国家的神。他教会玛雅人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制定了十分严密的律法。据说,在他的指导下,玛雅人种植的玉米,穗轴长得像人那么粗大,他教人种植的棉花,能长出不同的颜色。天神教会玛雅人这一切后,便乘上一艘能把他带向太空的船,远走高飞了。而且,这位天神告诉玛雅人,说他还会再回来的。

玛雅文化和天外来客是当代两个不解之谜。为了揭开它们神秘的幕纱,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艾利克和克瑞希.乌姆兰根据现代宇航和考古方面的新发现,作出了一个大胆而离奇的结论:玛雅文化和天外来客是联系的。本文撷取了这两位作者在英国出版的《古昔之谜》一书中最精彩的部份,以飨读者。

敲不开的“硬壳果”

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主义者,顺著哥仑布的足迹,踏上中美土地,来到了玛雅部落。玛雅人委派通译者佳觉,向西班牙第一任主教兰多介绍了自己的文明。兰多被玛雅典籍中记载的事情吓坏了,认为这是“魔鬼干的活儿”,于是下令全部焚毁。经过这番浩劫之后,玛雅主人一下子神奇地失踪了,他们灿烂的文化也随之成了哑谜。

300年后,年轻的美国外交官斯蒂文写了一本《旅行纪实——中美加帕斯和尤卡坦》激起了人们研究玛雅文化的热潮,于是不少人致力于研究经过了十六世纪西班牙殖民者的那场浩劫后,仅存下来的三部玛雅典籍和一些石碑、壁画等,然而,玛雅的文字是那样古怪,那样难懂。数百年来,这三部像天书一样的玛雅典籍,吸引著无数想要“打开”这“硬壳果”的人,但到头来,他们都只能望洋兴叹。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研究玛雅文化,美国和苏联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还使用了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即使如此,到目前为止,据说也仅仅认出其中的三分之一。

1966年,有人根据已认出的这些玛雅文字,试译了奎瑞瓜山顶上的一块玛雅石碑,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它竟是一部编年史。据透露,编年史中记有发生于九千万年前,甚至四亿年前的事情。可是四亿年前,地球还处在中生代,根本没有人类的痕迹,难怪那些欧洲的宗教狂人要认为通译者佳觉所介绍的玛雅文明是“魔鬼干的活儿”了。

玛雅的文字连现代电子计算机都“敲”不开,而且他们的历史要上溯到四亿年以前。可见,他们决不是一个落后的民族。

数系、纪年和古怪的历法

人类发展的历史表明,数系中的“0”这个符号的发明和应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者从玛雅文化的研究中发现,至少在公元前4-3世纪,玛雅人已应用了“0”这个数学概念,而且玛雅数系的特点是20进位的,在石碑中竟出现了有长达十一位的大数字。例如,在计时上,玛雅人有一个称为阿劳东的单位,就相当于23040000000个日。这样巨大的单位,只有在测量星际距离和星际航行时才会需要。因而,玛雅的数系被人们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每个民族一般都有一个纪元。罗马帝国的纪元以它的建立为起点;希腊以第一次古奥林匹克竞技为起点;基督教国家则以耶稣的诞辰为起点。但在玛雅的传说中,他们有好几个纪元,每个纪元都是以地球毁灭性破坏的结束为起点的。玛雅的最后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3113年,这正是他们在中美洲定居下来的日子;玛雅的上一个纪元开始于公元前11000年,那时正好是地球上冰河期结束;再往前推,他们还有三个纪元,每个纪元的时间都要以几十万年或几百万年来计算。

玛雅人的历法也非常精确。他们精确地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即一年为3652420日。这是十六世纪的欧洲殖民主义者所望尘莫及的,因为那时的欧洲,普遍使用的还是粗糙得多的凯撒历。不仅如此,玛雅人还制定了太阴历,算出了金星公转一周的时间,并找出了纠正太阳历和太阴历积累误差的方法。

尽管当时的玛雅人有如此精确的太阳历和太阴历,但他们却十分珍视一个由十三个月组成一年、每个月为二十天的奇怪日历。显然,连中美洲其他土著都知道,这种二百六十天为一年的日历是毫无使用价值的,他们都有比这奇怪日历更符合年月、四季、昼夜运转规律的日历。那么,这个奇怪的日历是否是玛雅祖先从另外“世界”带来的一部份遗产呢?

金字塔之谜

在尤卡坦半岛上,耸立著九座巍峨的金字塔,它与埃及最早的几座金字塔,像是孪生的姐妹。同类的建筑在英国和法国也已发现。

金字塔各种数据的精确程度为我们所惊叹不已的。苏格兰天文学家斯穆斯对埃及的两座金字塔作了为期四个月的勘测,他们得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数据:塔的四个面正好朝著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为圆周率的一半;塔的高度为地球周长的二十七万分之一,也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一万亿分之一。

玛雅人的金字塔的天文方位计算得更为精确: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墙上的气流通道,直射到长眠于上面厅堂中的国王头部;北极星的光线通过北墙的气流通道,径直射进下面的厅堂里。

大家一向认为金字塔是一种坟墓,而且在很多金字塔中确实找到了木乃伊。那么,大西洋两岸的古民族会不谋而合都来营造工程浩大的金字塔作坟墓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为什么金字塔与塔顶上的神龛是这么不相称,整个塔的建造水平是如此之高,而神龛却是相当粗糙,这不禁使人想起神龛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100多年前,从金字塔中发掘出来的东西,今天已有一部份被人们辨认出来了,原来是一些精致的透镜、蓄电池、变压器、太阳系模型碎片、不锈钢和其他不知什么合金制成的机械、工具等。据此,有人推测,金字塔原先很可能是一种玛雅祖先的供应库,只是由于金字塔内部的奇特空间形状,能使停放在金字塔内一定部位的尸体木乃伊不腐烂,因此头脑中有著永生渴望的民族,要把自己的首领放进这种供应物已用完的现在建筑物中,是可以理解的。

奇怪的能量场

1968年,一些科学家在探测金字塔内部时,发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他们在每天同一时间,用同一设备,对金字塔内的同一部位进行X线探测,但所摄得的图形竟无一类同。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科学家现在正在用激光来探测和解释这一现象。

另外,美国的人类学家、探险家德奥勃诺维克和记者伐兰汀,对中美的尤卡坦进行考察中,发现了由许多通道互相连接的地下洞穴。起初,他们的考察工作很顺利,发现地道的结构和金字塔内的通道十分相似,同时,他们还找到了古玛雅人的制作品。但当他们继续在地道中考察时,却遇到了许多困难,德奥勃诺维克想拍几张照片,但照了九张,只印出一张,而这张照片上所摄下的竟是一片涡旋状的白光。他们顿时意识到危险就在眼前:是不是遇到了传说中的玛雅祭司留下的保护圣地的能量场了?于是探测只好就此停止。

金字塔内和尤卡坦地道内的这种神秘的能量场,不禁使人联想起使飞机和船只经常莫名其妙地失踪的百慕大三角区。在那里遇难的船只和飞机连一片残骸碎片也没有留下,甚至海面上连一点油星也没有。遇难前,它们差不多都向基地发出已经接近海岸,全部仪器失灵的报告和看到一片“白水”的惊呼,随后一切联系都中断了。那么,在百慕大三角区是不是也存在著和尤卡坦地道中一样的能量场呢?特别是去年人们在百慕大三角区海面下发现了一座金字塔,有人就推测玛雅人可能潜居在水下的金字塔内,或许他们就是这个魔鬼三角区的肇事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 https://hunlipic.com/liwu/7396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 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