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没有记载慈禧的原名。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统治国家事务长达数十年。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多年,她在安排三岁的溥仪成为新皇帝后去世。
在她的统治下,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894-1895年爆发中日战争。在统治者的统治下,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慈禧太后本人也过着奢华的生活,让人反感。
慈禧太后出生在叶的满族贵族家庭。她于2002年2月通过皇家选秀进入后宫,取名为兰贵人。那年她十七岁。因为这个名字,慈禧太后的名字在后来的电视剧中常被杜撰为“兰儿”或“玉兰”。
事实上,并非如此。慈禧太后的称号是咸丰帝给的,与她的真实姓名无关。那时候慈禧太后还不是咸丰帝的宠臣,皇帝也未必有兴趣关注她的名字。“兰花”的称号给慈禧,大概是因为咸丰帝本人偏爱兰花。
后来,慈禧在咸丰六年生下儿子载淳,被提升为逸飞。咸丰帝子女不多。这个孩子,他一生中唯一的儿子,成为了清朝的下一任皇帝,同治年皇帝。
因为这个孩子,咸丰帝更加疼爱慈禧,慈禧有机会随时随地和皇帝相处。由于慈禧擅长书法,咸丰帝身体虚弱,承受不了大量公文,便让慈禧亲自审阅公文。后来发展到直接让慈禧全权负责。
这也让慈禧在咸丰死后有了参政议政的能力。慈禧太后有一个最著名的名字“慈禧太后”。
她的真名是“叶赫那拉兴真”,是她后人保存下来的家谱。这个名字是慈禧的爷爷给她起的。她不在宫里的时候,大家都叫她“顾”,就是姑娘的意思。
慈禧出身于叶赫那拉家族,传说爱新觉罗家族和叶赫那拉家族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尤其是那句兴于叶赫,亡于叶赫,更为慈禧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相传叶赫那拉家族世代出美女,清朝皇室多与这个家族联姻,仅皇后叶赫家族就出了三个,其他妃子、福晋更是数不胜数。努尔哈赤的母亲就出自这个部落,而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更是叶赫部首领杨吉努之女。
在明朝末年,叶赫部非常强大,因为世代联姻,努尔哈赤在统一蒙古与东北其他各部的战争中得到了叶赫部的大力支持。谁知硝烟尚未散去,努尔哈赤便转过身来向叶赫那拉氏宣战。领兵包围了叶赫城后,努尔哈赤没有立即攻城,而是跪在城前三天三夜,请求叶赫部投降。努尔哈赤的理由是女真人要团结成一个部落,才能反抗明朝的压迫。可是叶赫家族却不愿被人统治,更不愿再为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卖命。于是努尔哈赤下令,只要叶赫部的人投降,一律给以高官厚禄;凡是反抗的,一个不留,全部杀死。叶赫部宁死不降,拼死抵抗,但是寡不敌众,经过激烈的战斗,仍然被努尔哈赤攻入城中。叶赫部数万族民被毫不留情地杀死,叶赫部的首领金台吉死前诅咒说:即使我叶赫部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让爱新觉罗家族灭亡!
满洲镶蓝旗人,以秀女身份入宫,想尽办法吸引咸丰帝的注意,终于得到宠幸。1861年至1908年间,成为大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
据说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朝的历代皇帝都避免册立叶赫部的女子为后。而大清帝国正是在出身于叶赫部的慈禧主政期间走向了崩溃,因此后人说金台吉的诅咒应验在了慈禧身上。
事实上,慈禧的叶赫部出身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影响。咸丰二年,一个没落的满籍道员家中的17岁女儿被宫中选中,并被咸丰帝赐号为兰贵人,她就是日后执掌大清权柄近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现在的人们大多以为慈禧的乳名叫兰儿,但据说慈禧的乳名其实叫杏儿。她出生时,她的祖父叶赫那拉·景瑞正好从河南回京休假,当时家里种了几棵白杏树,在满族人眼里,白杏是高贵的象征,于是景瑞便给自己的孙女取名叫杏儿,大名则叫做杏贞,取贞洁之意。而后人常说的兰儿、玉兰的称呼,应该是在进宫时改的。在当时,许多宫女进宫时都会另取一个新的名字,后人不知,才将这个名字当做是慈禧的乳名。
根据清朝后妃制度,后宫的位号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八个等级,贵人列于第六等。据说咸丰帝非常喜欢兰花,兰贵人这个封号似乎意味着刚刚入宫的杏儿就被皇上另眼相看了。
仅仅5年后,兰贵人就变成了懿贵妃,而且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的母亲。这个22岁的女孩拥有了无限的未来。
在咸丰没死的时候,慈禧已经失宠了,但是作为咸丰的女人,她并没有抱怨的权利,大多数时间,都用来寄情于书画之中,慈禧最喜欢画的是兰花,而且还喜欢吃花,尤其是白菊花与荷花,最喜欢的书法是草书,由于时间很是充裕,慈禧在后宫种了菊花和兰花,开始研究茶道用来消磨时间。
清朝在咸丰皇帝之后,就完全处于下坡路,慈禧逐渐的掌握了清朝的最高统治权。慈禧17岁就作为秀女进宫,咸丰驾崩时,她也才26岁,就开始了守寡生活。
慈禧青年丧夫,到她中年的时候,同治皇帝也不明不白的死去,虽然她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没办法得到一个正常女人该有的生活,冷清寂寞的深宫,她是如何度过漫漫长夜的?
“画花”
在慈禧和咸丰逃亡热河的时候,她就已经逐渐被冷落了。当时的咸丰喜新厌旧,慈禧失宠于
于龙床之上,为了打发深宫寂寞,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画画。其实,慈禧的绘画技巧很高超,都是她在失宠时期自己练出来的,她最喜欢画的花还是兰花和菊花。
“吃花”
后来,在慈禧掌权后,在深宫中的生活仍然和之前失宠时期类似,除了作画之外,甚至还养成了一个“癖好”,那就是吃花。
根据美籍华人德龄写的《清宫二年记》中的描述:“她(慈禧)像普通人一样,爱着各种生物,像花草、树木,猫狗等,她不仅赏花、嗅花,还喜欢吃花,她最爱吃的是白菊花和荷花。”
据清朝历史记载,慈禧经常让人摘花,让御膳房御膳房放入银锅中炖鸡汤,配上其他山珍海味食用,除此之外,她还常把花做成香包带在身上,每天必然都会因花涂身,让自己沾染香气,还常用花沐浴。
慈禧在深宫生活的那些年,常常以菊花代茶喝。1894年,慈禧办六十大寿时,就用了许多菊花布局场面,慈禧不仅自己天天饮菊花茶;她还让人在颐和园种了大量菊花,品类超过两百多种。甚至后来,慈禧还把种的菊花当成礼品,送给各国驻京的使节们。
导读:中国人的名字问题很复杂,但人人都有的是小名,又称乳名。在过去,女子的小名雅称闺名或小字,是不足为外人道说的,许多丈夫往往一辈子也不知妻子在娘家时的小名。
咸丰帝知道慈禧(1835~1908年)的小名吗?我们不清楚。可是慈禧的小名至今仍喧腾于万人之口,却是不争的事实。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关于慈禧小名的各种说法。
兰儿说很流行
慈禧小名是兰儿,这种说法很流行,现在难以讲清楚它的记载源头。1916年蔡东藩写成《清史演义》,此时离清亡只有五年时间。该书第六十三回那拉氏初次承恩圆明园四春争宠就明确说:那拉氏幼名兰儿,父亲叫做惠征,是安徽候补道员。
民国时期有的演义小说对此描述得更是绘声绘色,如李伯通《西太后艳史演义》说:道光十六年(1836年),惠征的佟佳夫人又怀孕了,到得十月初十这天,夫人坐蓐临盆,忽梦着大大月亮入怀,一阵异香,还带些兰麝气味,当时产下一位千金,因取个乳名,叫做兰儿。该演义还写道:不上两年,这兰儿又添个妹子,名叫蓉儿。
慈禧出生在道光十五年,李伯通误作十六年了。但这些演义的说法应予重视,毕竟清朝官书是不记载慈禧的名字的。当然,慈禧的小名也不能仅凭这些演义为据。
清宫太监在回忆宫廷生活时(见《清宫太监回忆录》,收录于《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一书),提到了一种现象:
忌圣讳这件事,上年纪的人大概都晓得,在宫里,这更是一件最要紧的事。不单是与万岁爷的名字同音的字不能上口,太后、妃、太妃的名字也一样。这些应避的字音是要牢牢记住的。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小德张,本来他的名字是春喜,因为隆裕太后小名叫喜哥,喜字犯了圣讳,小德张就被改名叫恒太了。
《宫女谈往录》一书载述在慈禧身边服待八年的一位何姓宫女的回忆,里面特别说到:
最讨老太后喜欢的还是在西头卧室里的一盆兰花。在宫里,谁都知道老太后的乳名叫兰儿,可谁也不说,都暗暗地记在心里,避着圣讳。譬如该给兰花浇水啦,我们只提给花浇水,不提兰字。如是偶然说一个兰字,老太后也不怪罪。
书中还提到,宫内称呼这位宫女为荣儿,而慈禧妹妹的小名叫蓉儿,因此慈禧管这位宫女叫小荣子,不带儿字,也有时会偶然叫一声荣儿,但并不为这个改我的名字,说明老太后并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全顾忌。
兰儿的兰字,宫女的解释是兰花,前引李伯通的说法是兰麝气味,两者有差别,但这反而说明了两种说法可能并不同源,相异的史料更增强了慈禧的小名是兰儿可信度。
不过,依上面所说,宫里许多人都应知道慈禧的小名,但后来太监们的回忆又似乎无法印证这一点。太监信修明在慈禧身边八年,他晚年的著作辑为《老太监的回忆》一书,其中对慈禧极为同情,同时披露了外人不甚知道的一些情况,如慈禧是老子信徒,广仁子是她的道号;太后是位头发已然 、脑袋成了秃瓢的秃老太太。书中更提到了溥仪的乳名是午格,可惜提及慈禧的小名。总之,兰儿说还有待于相关材料的进一步挖掘。
玉兰杏儿与阿翠
慈禧小名是玉兰的说法流传也很广。1983年出品的**《火烧圆明园》,在选秀女一场戏中就利用此说,巧妙地安排咸丰帝与慈禧见面,道具就是绣着玉兰花的手绢。也有的解释说,因咸丰帝最喜欢玉兰花,就将此名赐予获选入宫的慈禧。
咸丰帝是否喜欢玉兰花不得而知。有趣的是,野史中倒是记载了咸丰帝所喜欢的圆明园四春,——也就是四个 女子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牡丹春——都是以花命名,里面却没有玉兰花。
现在有人坚持认为,兰儿玉兰的说法都是从慈禧入宫被封为兰贵人的兰字想象而来。这种观点也是值得重视的。
杏儿说是一种后起说法。源于2005年出版的那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慈禧曾孙口述实录》一书,作者自称是慈禧弟弟桂祥的曾孙,即慈禧皇太后内侄曾孙。按那根正的说法,慈禧的乳名只有我们家人知道。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听父亲说起的:慈禧的小名叫杏儿,学名叫杏贞。并披露这小名是慈禧的爷爷给起的,原因是当时家里种了几颗白杏树。在满族人看来,红杏没有白杏好,所以家里就种了这么几棵。这样,爷爷就给她取名叫杏儿。
慈禧不仅有小名,竟然还有大名(学名),这真是言前人所未知。这种说法源于慈禧后人,自然不能忽视。现在网上不少文史爱好者已将慈禧定名为叶赫那拉·杏贞了。但清史学者冯其利曾发表《那根正先世考查》一文,对那根正所述先世事迹提出质疑。这实际上涉及到他的作品从根本上是否可信的问题。
至于阿翠说,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但并非新出,反而可能是最早关于慈禧小名的一种说法。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格在《春柳堂记梦未定稿》中说:寅恪十余岁时,曾见日本人所著书,言后小名阿翠。曾朴《孽海花》亦有是说,但无从证实,姑附记于此。
陈寅恪生于1890年,1902年赴日本,1904年再度赴日本,1907年回国,他见到日人所著书应是在1902~1907年间。曾朴的《孽海花》第二十七回,写到咸丰帝翻看秀女花名册:
翻到老佛爷的一页,只见上面写着那拉氏,正黄旗,名翠,年若干岁,道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生。
上世纪40年代,博洽多闻的冒鹤亭考订《孽海花》中的人与事,只是指出了慈禧生道光十五年,非十四年,并没对名翠说什么,见他的《孽海花闲话》。
今天我们看档案知道,记名秀女的排单也就是花名册,并不开列秀女的具体名字,也不具体写哪一天出生。再者,慈禧是镶蓝旗满洲人,后来抬入镶黄旗,因此正黄旗的说法是错误的。这么多的错误不禁让人对曾朴的说法生疑。
有一条材料差不多能够否定阿翠说。《宫女谈往录》里提到慈禧身边有叫小娟子小翠的宫女,书中还写到慈禧屋里有两只缅甸猫,有一次,老太后微笑说:娟子、翠儿,看好大白、二白,回头我有赏。
上面谈到慈禧不太顾忌宫女的名字与自己妹妹的相同,但若慈禧小名真是阿翠,那她绝对不会允许有叫小翠的宫女在身边的,起码也要命宫女改名,不会自己天天翠儿翠儿叫着。
储秀宫是一座十分幽静的院落,坐落在西六宫的最北端,出宫门往北,就是美丽别致的御花园。
走进这座典雅宁静的宫院,正殿廊檐下是一对威武的戏珠铜龙和一对鲜活生动的铜鹿。
慈禧常说:一个女人,没有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个什么劲儿!资料图
清室对这座宫院曾作了较大改造:拆除了其西部的长春门,建造了面阔五间的体元殿,殿之北面出抱厦三间为一造型别致的小戏台;拆除了储秀门,建造了前后带廊、面阔五间的体和殿;两殿是倒座式宫殿,有幽深、华丽的游廊通向主殿。
网络配图
慈禧曾经生活的储秀宫宫院由两部分组成:北部是慈禧居住的正殿储秀宫,南部就是她吃饭的体和殿。
储秀宫是后宫之中最华丽的宫室之一,作为慈禧的发迹之地,这里到处都体现了她的爱好、欣赏趣味和个人情趣。
宫室的外檐,是她喜爱的明朗、秀丽的苏式彩画,彩画的内容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神话故事、花鸟虫鱼和山水楼阁,线条生动,着色淡雅,清秀中透着超脱红尘的宁静。
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楠木窗格,透雕着一幅幅生动的万福万寿、蝠鹿同春的图案。
走进宫门,迎面是紫檀木雕镂彩绘的屏风、楠木雕福寿纹靠背,屏风前是雕刻着云龙图案的宝座和造型精巧的香几、宫扇。放眼看去,东西两侧深色稳重的碧纱橱上,镶满了大臣们敬绘的字画,几乎都是慈禧最喜爱的兰花、香草、玉兰和竹子。
东西次间,由精雕的花梨木门隔隔开,室内是华贵的紫檀家具和奇珍异玩:象牙宝塔、竹黄多宝格、嵌玉石橱柜、龙凤象牙宝船、点翠凤鸟花卉挂屏、缂丝福禄寿三星图等等。
面阔五间的正殿储秀宫,三明两暗。
三个明间是她生活起居的地方:
正中一间,设有宝座,用于接受朝拜。只是在节日之时稍坐,平常不坐这里;
西一间,与卧室相连,相当于卧室的外间,用于放一些卧室内的用物。叫起回来后,她在这里换衣服,司衣宫女折叠好之后送到西偏殿临时收存;
东一间,南窗前有一条形炕,明朗豁亮,院子内的景象,一目了然。她经常坐在这里的炕东头,隔窗外望,喝茶、吸烟。
两个暗间是她修养身心的地方,最西一间,是她的卧室兼化妆室: 最好
北墙西边是一铺长炕,比双人床还大。寝室的硬木雕花床罩上,雕刻着象征子孙昌盛的子孙万代葫芦图案,床罩上是闪着迷人光泽的五彩苏绣床帐,床上是精心绣绘着龙凤、祥鸟、花卉图案的、江南三织造进贡的名贵稀有的绫罗锦绣丝织品被子;
网络配图
炕床上放着的睡觉用的被褥,按照四季的不同而更换,如夏天挂纱帐,铺一层被褥子,冬天则挂灰鼠帐,铺三层褥子;
南窗东南角,放着一个慈禧一生痴爱的梳妆台,台上是她作为女人一生都极喜爱的心爱之物,就是各种各样内府精制和自己研制的养颜美容化妆品,琳琅满目。西面架子上的匣子里,是她最为心爱的首饰珠宝,她时常拿出来赏玩。
她每天都要在这里消磨大量的时光,用于养颜美容,差不多早、中、晚,大约要在三个小时左右。
慈禧是位爱美的女人。她总是从容不迫地生活着,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仪容。她不仅自己爱美,也让身边的女官、宫女们爱美,要求她们严格遵循宫中的规矩行事,言行举止要合乎淑女的风范,要坐有坐姿,睡有睡相,走路如风摆杨柳,姿态优美。
生活在慈禧身边的女人们,每天都诚惶诚恐,生怕出一点差错。她们有许多不成文的规矩:许打,不许打脸;许罚,不许骂人;不许高声说话,不许仰面睡觉,不能吃辛辣之物,不能吃得太饱,忌讳打嗝、出虚恭!
慈禧常说:一个女人,没有心肠打扮自己,那还活个什么劲儿!
这里最特别的地方是她睡觉的床头,靠着更衣间北面的隔扇,是一面清亮透明的大玻璃。这是宫中所特有的,是专门为她设立的:一方面是为了美容美饰,一方面是精明过人的慈禧,要事事洞若观火,她睡觉是头朝西面,在这炕床上一歪身子,轻掀帐帘,窗外的一切尽收眼底。
储秀宫最苦最累的活儿是擦洗,就是把地面、家什打扫得一尘不染,光可照人。
慈禧身边得宠的女官何荣儿回忆说:
宫里的地面用砖铺成,俗话叫金砖墁地,其实是澄浆泥的砖。质地非常的细,也非常的硬。铺的地面非常严密,几乎连条砖缝也看不见。据说,铺完砖以后,还要用蜡烫几遍,使砖的缝与缝联成一片,像一整块一样。
网络配图
夏天这样的地面是不会起土的,到了冬天,砖的下面一生火,砖就发燥,浮土就会扬起来,这在宫里——尤其在储秀宫是绝对不许可的。乘老太后叫起的机会,必须把储秀宫的地面用水过一遍,免得有尘土。
有八个干粗活的宫女,在西偏殿的廊庑下愣着,她们是准备用湿苫布擦地的。她们必须等候宫里把装饰摆设都擦抹干净之后,才能进殿干活,所以,她们是最后的一批。
先由小太监担来两担水准备着,然后,八个人分成两组,先擦东西两个单间,再擦中间的明三间。凡是桌子腿以下的地方,都由她们负责。
两个单间擦完以后,一组由东向西,一组由西向东,八个人轮流着擦明三间。
擦完之后,退着出来,连脚印都不许留。
她们是趴在地下干活,钻在架几、条案底下,用膝盖当脚使,用臂肘贴地。她们的膝盖虽然都有毯子垫着,可是都磨出了紫黑的血印。
老太后叫起回来,整个寝殿像一盆清水似的可以当镜子,这就是真正的储秀宫。
寝殿不仅要一尘不染,还要保持清新的气息,慈禧最爱闻的就是水果的清香。
宫里的桌子、条案、茶几下和院子里,都放着几个空缸,那是为慈禧熏殿用的。
网络配图
慈禧不喜欢熏香的气味,宫人们就改用南果子熏殿。通常是在太后吃饭、上朝和离开的间隙,宫女们立即手脚利索地倒出旧果子,换上新鲜的果子。所以,储秀宫里,永远飘荡着清香爽快的气味。
女官何荣儿说:如果在夏天,气味透过竹帘子,满廊子底下都是香味。深深地吸上一口,感到甜丝丝的,特别舒服。如果是冬天,一掀堂帘子,暖气带着香气扑过来,浑身感到软酥酥的温馨。这就是储秀宫的味儿!
兰儿在储秀宫度过了作为兰贵人、懿嫔、懿妃、懿贵妃的近十年最美好的岁月,直到咸丰十年八月,随从皇帝前往热河。第二年七月,咸丰驾崩,九月,懿贵妃与清廷成员从热河还京时,她的身份已经是皇太后了。
慈禧一生都记着这个储秀宫,这里是她发迹的地方,也是她养生的福地。
自古以来皇家秘事一直是坊间热议话题,在清朝时期也不例外。而清朝皇室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皇室,史料较为充足,年代没有太过久远成为现代人们最为关注的国内皇室家族。关于这一点,从一直高居热度榜首的清朝宫廷类电视剧拍摄数量就可见一斑。
皇室话题自然少不了皇帝及其后宫众多妃子,有些妃子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而有的则一辈子籍籍无名被时光淹没在后世史官的寥寥数语中。较为人们热议好奇的妃子中就有珍妃。珍妃是光绪皇帝的宠妃,虽然她的一生只活了短短24年。但她的短暂一生却充满了传奇色彩,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关于她的争议和研究。
一、百年宫城中仅存的天真烂漫
史料记载中的珍妃,文墨皆通,样貌出众,性格活泼可爱,本人天真烂漫,十分得光绪皇帝喜欢。
1、年少入宫
瑾妃,珍妃
珍妃本名:他他拉氏,满族人,她入宫那一年13岁。处于豆蔻年华的珍妃在被选入宫之后就只得告别双亲,迈出熟悉的家门,去往那红墙林立,一眼望不到头的偌大皇宫。和珍妃一同入宫的还有比她年长2岁,同父异母的姐姐,后被封为瑾妃。
处于少女年纪的珍妃进宫后,面对宫内无穷无尽的繁文缛节并没有被磨灭天性,反而成为百年宫城内仅存的一丝鲜活气息。珍妃与姐姐瑾妃性格不同,珍妃性格活泼,充满好奇心,喜欢新鲜事物,拥有所有无拘无束天真少女应有的可爱之处。
而她的姐姐瑾妃则少言寡语,比较沉默。瑾妃虽然话少,但是不争不抢,心地善良,也只有她在成为太妃之时还能记得自己惨死的妹妹,并尽己所能给予珍妃身后哀荣。
2、短暂的美好时光
许是宫里的女人都被几千年来的封建礼教给磨灭了少女心性,亦或是知道自己身肩家族荣耀,稍有行差踏错就会万劫不复连累家人。于是都不约而同的小心行事,处处谨小慎微。
珍妃
这样千篇一律的妃子在皇帝看来太过无趣,基于此珍妃的遵从本心,大方行事就显得难能可贵了。再加上珍妃本人生漂亮,性格乖巧,说话温言软语,文墨皆通还会下棋。所以珍妃很是被光绪皇帝喜欢,甚至读书吃饭都要珍妃陪伴在侧。
珍妃的敢做自己不仅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倾心,也十分受慈禧喜欢。据说慈禧在珍妃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初入皇宫的影子。在珍妃刚入宫时,慈禧还请来了老师教珍妃画画,练书法,据说慈禧还亲自教她画兰花。
由此可见慈禧在珍妃尚未冲撞自己的时候还是很喜欢她的。就这样珍妃得到了整个大清国目前最有权势的两个人的喜爱。这段日子应该是珍妃在皇宫中最为幸福的时光了。
二、强权老佛爷
宫墙内的生活不只有锦衣玉食,更多的是数不清的祖宗规矩。
1、天真对古板
光绪,珍妃
虽然刚开始的珍妃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喜欢,但是二人有着41岁的年龄差,必然会有代沟。再加上珍妃行事随心,不愿意过多拘泥于祖宗规矩,又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所以她和慈禧的矛盾是必然的,没有爆发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珍妃年纪小,对什么都好奇想要尝试,其中就包括照相机。当时的照相机可是个新奇玩意儿,对很多人而言只是听说过。再加上照相机是由外国引进,由于不了解甚至传出了照相机会对人身体不好之类的荒唐传言。
可是自幼大胆的珍妃并不害怕,甚至还命人给自己买来一台照相机。有了相机之后她就很喜欢给自己,皇宫,身边人拍照片。她还喜欢尝试各式服装,尤其喜欢女扮男装。珍妃的这些行径在慈禧看来都是十分轻浮荒唐的。再加上光绪对珍妃几乎到了专宠的地步,引发后宫诸多妃嫔不满,这都让慈禧很是生气。
2、屡屡受罚
慈禧
虽然珍妃曾获得了慈禧的喜欢,但是她的种种行径已经让慈禧对她心中不满,好在尚未触及慈禧逆鳞。惹慈禧不快后的珍妃并未有所收敛,她后来还插手前朝政事,支持光绪维新变法,和哥哥串通卖官受贿等等,她的这些举动让手掌实权的慈禧对她真的动了怒气。这一次珍妃被降为贵人,并且受到了"褫衣廷杖",就是将衣服褪去挨打,这对于太监,宫女来说都是极大的羞辱,更何况是皇帝的妃子。
一年之后,珍妃又从贵人复为妃位。但是好景不长1898年光绪皇帝寄予厚望的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幽禁,珍妃由于在此次变法中为皇帝介绍很多变法人士,被处以廷杖打入冷宫。被关进冷宫的珍妃再见天日已是两年后。这两年的冷宫生活可谓生不如死,饭食从窗户递进去,珍妃被锁于屋内不得外出,不准与人交谈。除此之外,每逢节日或者忌日还需要被太监奉慈禧之命于午饭前训斥。训斥时珍妃需要跪地领训,训斥完毕还要叩谢皇恩。
慈禧
这样的日子,珍妃熬了两年。之后就是列强入京,慈禧携光绪仓皇出逃,在离宫之前不忘命人将珍妃沉入井中,以免皇室蒙羞。
据说珍妃被投井之前一直挣扎着要见皇帝,在她心里,皇帝一定是可以救她的。只是她哪里知道,此时的光绪已经是自身难保被慈禧软禁在宫里,失去人身自由。最终,年轻的珍妃没有等来营救自己的光绪皇帝,她面对的只有幽深的水井和冰冷的井水。
其实站在现代人角度看,珍妃完完全全是一个新时代女子,她充满童趣,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支持丈夫事业,接受民主,支持变革。她本人的这些行为在现在并没有错误,但是放在那个时代注定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三、历史车轮下的牺牲品
珍妃的生命是光绪政权夺取失败的代价之一。一个重重宫墙内的弱女子,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注定会被碾压牺牲。
1、都说女子不如男
新时代之前,女子讲究三从四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出嫁前,只能学习女工和治家,条件的会让女孩子读书识字。但是不管女孩子天资多高,如何聪慧过人都只能在出阁后束于宅院,柴米油盐。
封建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压制从称谓上就可以看出来。古时男子都被称作"大丈夫",而女性只能被称为"小女子"。古时候的女生天生被视为附属品,是弱者角色。强悍如木兰可以替父从军,仍需女扮男装。
2、螳臂当车
中华泱泱大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有寥寥数位女性当权者为后世所熟知。最为著名的除了千古唯一女帝武则天,就是离我们时间最近的慈禧了。
慈禧作为晚清最有权势的人,一生经历了4任皇帝。从入宫时一个小小七品的兰贵人,一步一步成为懿贵妃,慈禧太后,太皇太后。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一个后宫妇人牢牢把握着前朝政治,先后操控3为皇帝成为自己的傀儡。她的城府,手段,眼见远非常人可比。
当时的清政府,面临着民族起义,列强侵略。国家内忧外患,百姓民不聊生。值此时局,时代的变迁是必然的,封建王朝的结束亦是如此。
珍妃面对独揽大权的慈禧老佛爷,无异于螳臂当车。站在慈禧的角度,面对凶悍恶敌,军队不战而败,她应该也是深感无奈吧。
清朝自康熙之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乾隆盛世也只是落日余晖。清王朝的失败是几代人的结果,不是慈禧一个人的错。就像项羽的失败不能只归咎于虞姬一人一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