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身份证作为个人信息的一种外用标识,其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对于那些经常外出的人来说,不带身份证几乎是寸步难行。
非但今人注重身份证,古人也是极其看重身份证的,只是那时的身份证与现时的身份证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叫做符——这可不是江湖术士画的那种驱鬼逐怪的神符,而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做成的小物件。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符。这种身份证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来系挂。鱼符是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老百姓还没有这份待遇。鱼符上面刻有持符官员的姓名、官职、任职衙门、官阶等。鱼符的材质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亲王、三品以上的高官用的鱼符是金子做的;五品以上的官员用的是银质鱼符;六品以下的官员用的是铜质鱼符。为了方便官员们出门办事携带鱼符方便,朝廷还专门为官员们定做了一种装鱼符的鱼袋,而且要求是符不离袋、袋不离符。官员们朝见皇帝、会见同僚、外出办事,都得先亮鱼符,以验明正身,然后才能为对方承认和接纳,所以当时曾有附身鱼符者,以明贵贱, 命之说。
俗话说:一个皇上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磬。皇帝换了,鱼符也跟着变脸。武则天当政时,鱼符换成了龟符,用途没变,只是外形和材质变了。后来,龟符又相继变成了虎符龙符麟符。符的形状和材质都发生了变化,其职能也增加了:除了证明身份之外,还多了一项权限功能:亮一亮手中的符,便可以调动、指挥军队和任免官吏。归根结底,符还是身份的象征:身份高,权力就大。
明朝时,大概嫌金属符太重,携带不方便,也是为了体现改朝换代的新气象,官员们手中的金属符统统换成了牙牌。牙牌的质地有象牙、兽骨、木材等。牙牌像笏板一样细长,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单位,其详细程度类似于今天的超大号名片了。2004年,考古学家在南京明代宝船厂船坞遗址中,就发现了疑似郑和的身份证——一块牙牌,这是一块由朝廷特制,前宽后窄、轮廓 的乌木牙牌,上面有孔,是用来挂系腰间的,所以也称腰牌。
近年的考古研究发现,从明代开始,身份证已经由官场向社会扩散推广了,社会上的一些显贵也开始视持有牙牌腰牌为一种荣耀。明人陆容在《菽园杂记》中就有凡在内府出入者,无论贵贱皆悬牌,以避嫌疑的记载。可以想见,当时,牙牌像今天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一样受到举国上下的推崇。
清代时,牙牌少了,腰牌多了,而且腰牌上的个人信息更全面了: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高级点的腰牌居然还刻有持牌人的面部特征!——即使腰牌丢失被他人捡到,也无法冒用!其防伪手段之高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时,身份证制度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从腰间提到了头顶——官员除了腰牌作为身份证之外,还发明了另一种身份证——顶子也即帽珠。这当然和清代的服饰有关。顶子的材质有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阶层不同,帽珠的材质自然也不同:一品大员,帽珠为大红顶子;乡村秀才,帽珠为铜制顶子;普通老百姓无级无品,就用绸缎在脑袋上打个帽结。所以,人们在街上遇到了,一见对方头上的顶子,便知其身份了。为了抬高身份,一些富商便指钱使银捐个顶子,办个假身份证,于是一些影视作品中才有了红顶高人红顶乡绅的称谓。
清代沉水沉香腰牌雕刻龙牌比较好。清代沉水沉香腰牌雕刻龙牌是指清代使用沉香木制作的腰牌,上面雕刻了龙的图案。这种腰牌通常由官员或富商所佩戴,是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沉水沉香是指沉入水中的香木,经过多年时间的沉淀后变得更为沉重,质地更加坚硬,也更具珍贵价值。由于制作时间久远,这种腰牌已经成为古董,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神秘的朝代,虽然在《史记·夏本纪》中有关于夏朝的一些详实讲述,不过考古界至今都没能找到太多关于夏朝的文物,以证实夏朝确实存在。其实和夏朝紧密相联的即是符信、腰牌这类的东西,毕竟延续了数千年的腰牌源于夏朝,所以若能出土夏朝腰牌,那就可以更好的证明夏朝存在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前行,古代的腰牌在各朝代也悄悄发生着变化。夏商周时期的腰牌被叫作“牙璋”,材质多为金银玉铜;春秋时期的腰牌发展为了“虎符”,在制作时一分为二,君臣各持一半,调兵遣将时需要同时用到两块虎符。
到唐朝时,李渊发明鱼符代替虎符,不过除了造型和名字不同外,用途作用都相差不大。一直到明代,所有符才都正式变成了“腰牌”,文官武将、内传妃嫔人人都要佩戴腰牌,以此作为身份的象征。
古云“上行下效”。古代皇宫可谓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民间众人见宫里人身上戴个腰牌很洋气,于是都纷纷效仿,以金、玉、木等材质也打造了精美的腰牌,腰牌上雕刻一些花鸟鱼虫或者一些富贵吉祥图案。此外还有一些手巧的女生还会编织一些花穗装饰腰牌。当然,民用的腰牌跟官用的腰牌用途是不同的,民用的腰牌只是一种装饰或者彰显自己的财富地位,而官用则可以行使指令、出入宫禁,甚至调兵遣将。
清代覆灭之后,腰牌文化也渐渐淡出了历史。不过考古专家对古人的这些腰牌极为感兴趣,所以经常下乡去民间寻找。比如在湖南一小山村有位易老汉,这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手中就有一枚距今两百多年的腰牌。这件事要从易老汉家那嘎吱作响的祖屋说起。据说,易老汉那祖屋住过好几代人,因年代久远,屋子已经透风又漏雨,本来儿孙想拆掉,但易老汉舍不得。
易老汉的祖上可以说是文化人,爱做学问爱读书,所以祖屋里放着很多古书籍。每当天好的时候,易老汉就会把屋里的书拿出来晒晒,整理整理。有一次,易老汉打扫屋子里从书柜角落里发现一块破牌子,随手放在了窗台上。后来被家中小孩拿着玩丢到了水盆里,经水浸泡,牌子露出几个刻着的大字和一行小字。
易老汉马上拿出家谱进行对比,发现谱族记载上记载着,六世祖易有真是道光年间的一品建威将军,另外还有位叔祖是清代辽东总兵。显然,这块从犄角旮旯里掉出来的腰牌极有可能是这两位先祖中的某一位的。
易老汉搞清楚腰牌的来龙去脉后,小心的收藏了起来。后来易老汉遇到下乡搜集古董文物的专家,就拿出腰牌让专家给鉴定下。只见这块腰牌保持完好,是清代时期的古物,价值很高,专家激动的询问老人“敢问您祖上是什么人?”于是易老汉拿出家族族谱给专家看。
腰牌鉴赏完,确定了腰牌的历史价值后,专家建议易老汉把腰牌上交到博物馆收藏,但被老汉给婉言谢绝了。不过其实不管文物放在哪儿,只要妥善保管就好。当然,放在博物馆由专业人保护保存则更要专业一点。
清代太平天国服饰
道光年间,国力渐衰,帝国主义趁机侵入,社会生产严重停滞。清朝 闭关自守,腐朽没洛,激起人民反抗。1851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鄙视清朝衣冠,剪去辫子,留满额发。他们宁愿穿着戏班的服装出外行军打仗,而将清朝官服“随处抛弃”、“往来践踏”。他们对服装的选择非常慎重,并严明纪律,如纱帽雉翎一概不用“,”不准用马蹄袖“等等。太平天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太平天国将领的冠帽有角帽、风帽、凉帽及帽额等制。
太平天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太平天国将领的冠帽有角帽、风帽、凉帽及帽额等制。
清代太平天国的士兵平时只准扎巾而不能戴冠,临阵打仗时才许戴盔。这种盔帽大多用竹、篾、柳、藤编成,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能,名为“号帽”,或叫“得胜盔”。一般在上面绘有各种花朵及彩云,并在正中写“太平天国”四字。士兵的平常服装,不甚严格,一般多穿杂色短衫。遇有行军打仗之时,则穿号衣。老年士兵可以 号衣,虽无官职,也允许穿着短袄。另有“腰牌”制度,凡天国兵士,都在腰带上佩挂一块长方形木牌,上写部队番号及官长姓名,并盖有火印,以此作为出入军营的凭证。
图为号帽图及号衣
清代太平天国妇女服饰虽然有所规定,但并不严格。妇女一般不戴角帽及凉帽,大多用绸缎扎额,冬日也戴风帽。起义初期,大多数妇女都穿男服,也有穿着苗装的。定都天京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多 男装,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图案纹样繁简不一。普通妇女则穿由各色绸缎制成的长袍。样式以圆领为主,领口开得很小,腰身也比较合体,下摆部分较为宽松,衣长过膝,左衽。为了活动方便,常在下摆开衩,或开在两侧,或开在中间。
图为清代太平天国时宽袖女服展示图
本图为清代太平天国时窄袖女服
古代宫廷里面官府护卫之类的都有腰牌,太子一般没有腰牌,他自己随身携带的玉佩和印玺都可以作为太子的标志物,所以这也算作他的腰牌。因为在古代(清朝除外)天子诸侯百官的玉佩剑绶玺印都是有规格区别的,不能乱套,否则有杀头的危险。
总兵腰牌,整个材质是古铜色的金属腰牌。
总兵这个官职在古代绝对是武将中的重要官职,而且能赐予这个腰牌的人肯定得是受到皇帝恩赐的人。而且这块腰牌对研究皇帝习俗是很重要的价值,其价值也不菲。
腰牌不是挖别人的坟得来的,更不是抢来的,而是祖上传下来的,留在自己的身边一代一代传下去更有意义一点。毕竟代表着祖先家族的荣耀,目的也是为了让后代们记住,祖先曾经也是一位身份显赫的高人,这就足足矣。
古代腰牌翡翠材质最好。
腰牌不但是古人的身份证,还是一个人地位的象征。明代更是规定,不同身份等级的人,要佩戴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腰牌,而这个材质,从翡翠、琥珀到象牙不等,其中翡翠最为高贵,故而大家远远看到有人戴着华丽的腰牌,就能知道对方非富即贵。而达官贵人们凭借着腰牌,便能随意进出皇宫。
长方形,宽9厘米,高155厘米,厚14厘米。根据调查显示在湖广会馆戏曲博物馆里,收藏有一枚“升平署陈德霖腰牌”,为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制发。陈德霖为清末民初享有盛誉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从王瑶卿到“四大名旦”,都受过陈德霖的指授。当年陈先生每进宫承差,必须随身携带。腰牌呈长方形,宽9厘米,高155厘米,厚14厘米。上方有一圆孔,便于拴系。正面中间有两行烫金字“升平署·光绪二十五年制造”,右边墨笔书“学生陈得林(按:查清代升平署有关档案均用此名)年三十八岁”,左边注明持牌人特征“面黄无须”。背面圆孔附近有“腰牌”二字,上半部中间纵行烫印“内务府颁发”;下半部为满文烫印“总管内务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