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念一次拨弄一颗念珠过来,念完一圈时就知道有几次了。一般是 108 颗的念珠,但也有较短者。
念珠主要是用来念佛号的,譬如念「南无阿弥陀佛」或「
南无观世音菩萨」等,念时食指与大拇指握住某颗佛珠时,
嘴巴用金刚持法微声念出佛号,
同时大拇指轻轻地在佛珠上摸压绕表面一周,
以摸完时也刚好念完佛号的速度摸之,
念完后把佛珠拨进来手掌心中,继续再念下一声佛号。
当念佛念到最后一颗佛珠时,就要再转回头来数,
不要超越有佛像头的那颗佛头珠,意思是说手指、
手掌不要超那颗镶嵌有佛像者,当然也有没佛像的头珠。
最后念佛绕几圈,当知道念了几遍的佛号了。
你可以每念一声捻一下佛珠,也可以念十声捻一下佛珠。
补充:
佛头珠,<佛说木槵经>中说的叫母珠,就是俗称的佛头珠,因为转动的时候,到这个珠子要反转,否则是越法罪,<佛说木槵经>中说得很清楚,请看完这个完整的经。实际上,如果不知道反转,可能就是昏沉或散乱了。
念佛应该是口念耳听,入心。自念自听。放大心量,每一声佛号都是为众生在念。长时间体会《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珠的梵文原语有四种, 译成中文意思是: 数珠, 珠鬘, 念诵鬘, 珠之贯线, 印度人自古都有以璎珞鬘条缠身之风俗, 亦是後来演变成念珠的使用。
不过佛教最初是没有使用念珠, 最早有记载约是二世纪, 而中国则在隋唐时代(公元六百年左右)开始有记载使用念珠及在雕刻佛像时亦有刻上念珠。念珠不是佛教所创, 在佛陀时代所制的律仪亦无念珠的记戴, 亦不包括在「比丘十八物」中。
而佛经记戴念珠多出於後期的经典, 而律部经典却不见有记戴, 所以依律典的南传佛教徒亦较少有持珠, 但在密教中念珠却是极受重视。
传入中国的经典有提及念珠的包括: 「木[木患]子经」,「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等, 主要内容是讲述持珠念三宝之功德, 总括来说念珠可以令佛弟子自省, 高僧大德配戴挂珠时亦可增加威仪。但此记录最早不过隋唐时期,与南传佛教的律是有一定的冲突性和不同的。
念珠是念佛、持咒、诵经时用以收摄心意,消除妄念,专注精进的法器,同时又是记数的下具。唐朝飞锡以随息念佛为珠:“吾则以出入息为念珠焉,称佛名号,随之于息。”并自称“行住坐卧常用此珠。”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念珠,当然是选择自己喜欢和使用方使的念珠。可选挂珠,持珠或戴珠。不同质料的念珠,在持诵修行时所获功德不同。据《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所载,不同材料的念珠差异如下:
功德倍数
铁 五倍
赤铜十倍
珍珠、珊瑚 百倍
木槵子千倍
莲子 万倍
因陀罗怯义(青色宝石) 百万倍
金刚子 千万倍
水精(晶) 万万倍
菩提子 无量数
其次,修不同的法使用不同的念珠,在密宗修持中,据《金刚顶瑜珈念珠经》载:“佛部念诵菩提子,金刚部法金刚子,宝部念诵以诸宝,莲花部珠用莲子,羯磨部中为念珠,众珠间杂应贯串。”这是指唐密(也就是汉地密教,由唐朝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大十传来中土)中修法中分为五大部即佛部、金刚部、莲花部、宝部、羯磨部,每一部有五大类真言,三密(身、口、意)修行方法有其仪轨,因此使有不同质量的念珠,所获功德也有差异:
砗磲一倍
木槵子二倍
铁 三倍
熟铜四倍
水晶、珍珠、诸宝 百倍
帝释子 千倍
金刚子 俱胝(千万)
莲子 千俱胝(百亿)
菩提子 无量数
在密法修练中,念珠在使用方法和贯串的方法也有不同。在密法四小悉地(即下品的四小成就法)修行中,有息灾、增益、怀爱、降伏四法中,所用念珠也不同,如修息灾法用白色念珠,修增益法用**念珠,修怀爱法用红色念珠,修降伏法用绿色念珠。但这些法门须在上师灌顶后才可修行。菩提子念珠则修任何法都可通用。
再者,在唐密和藏密的修法中,均有加持念珠的真言,念诵经咒之前,诵加持念珠真言可获无量倍功德。如唐密加持念珠真言为“唵,毗庐遮那摩诃,莎诃”。密的修法中,藏密加持念珠真言为“嗡,惹渣若嘛呢,扎瓦达哑哄”。每使用念珠前诵加持念珠真言七遍。
拿念珠方法将念珠展开,右手四指下托,念佛或持咒时,从母珠(最大的那一粒,也称佛头)旁的第一珠起,母指下掐,一句一珠,或一咒一珠,掐起到母珠时,应即刻由左向内转过头来,再从母珠旁的第一珠掐起,千万不要跨越或直掐而过母珠。经云:“不应越母珠,蓦过越法罪。”“因绳线表观音,母珠表弥陀也。”
另外,有些经典中对于掐珠的方法,也有不同的记载。《摄真实经》中对执持念珠的方法是这样 :
佛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头指(食指)掐之;
金刚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无名指掐之;
莲花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羯磨部
应用右手母指与四指掐之。
《苏悉地经》中的记载是只有胎藏界三部:
佛部
右手大指与无名指之头相合,中指与小指直立,头(食)指少屈,附于中指中节以掐之。
莲花部
合大指与中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金刚部
合大指与食指之头,余指皆舒而掐之。
以右大指捻头指当心拨珠,余三指散直(这是佛部的说法印,亦名“持明印”,这里则为“念诵印”。左手引珠,右手持珠,如转状。
二手当心,各聚五指,如末敷莲花,左手持念珠,以右手大指无名指移珠,诵至最后一字移一珠。
以上均为佛典所载,实际大都为唐密使用方法。唐密佛珠有两个佛头,表白度度他。唐密之所以以母指与四指掐珠居多,因唐密五指以小指起表地、水、火、风、空,四指(即无名指)表水,唐密修行之真言种子,须借水浇灌之方得以发芽、生长。不过以遵照经典记载的掐珠方法修持为好,因为功德究竟不同。
使用规定任何人均可颈挂念珠,所谓“出家人才能颈挂”的说法并无依据,有高僧大德专门提出,人人都可以挂在颈上,皆可获无量福,灭无量罪。念珠挂在颈上挂一圈;如果手上拿着一定要是两圈;如放在台案上,一定要放三圈,才合规矩。念珠是修行的工具,念佛、持咒存乎一心。“静虑离妄念,持珠当心上”。佛珠的数量、构造和质料都只是助道的助缘,不可过于着相和执着:“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