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的“南阳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高。“南阳玉”的主要成分是

河南的“南阳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高。“南阳玉”的主要成分是,第1张

B

A、根据南阳玉主要成分CaAl 2 Si 2 O 8 可知:它由 Ca、Al,Si,O 4种元素组成;故A错误;

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南阳玉主要成分CaAl 2 Si 2 O 8 设硅的化合价为x:+2+(+3)×2+2x+(-2)×8=0,则x=+4;故B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南阳玉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6×8=5:16,故C错误;

D、CaAl 2 Si 2 O 8 的相对分子质量=40+27×2+28×2+16×8=278故D错误。

中国四大名玉,是指新疆的“和田玉”,陕西西安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及辽宁岫岩的“岫玉”。

和田玉

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

蓝田玉

古蓝田玉原生玉矿尚未找到,现代开采的蓝田玉矿床位于蓝田县玉川镇红门寺村一带,距县城约35公里,含矿岩层为太古代黑云母片岩、角闪片麻岩等。玉石为细粒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按矿物成分及外观特征可将玉石分为五种:第一种为白色大理岩;第二种为浅米**蛇纹石大理岩;第三种为**蛇纹石大理岩;第四种为苹果色蛇纹石大理岩;第五种为条带状透闪石化蛇纹大理岩。

蓝田玉属蛇纹石化的透辉石类,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矿物主要构成有蛇纹石化的大理石,透闪石、橄榄石及绿松石、辉绿石、水镁石等形成的沉积岩。

蓝田玉呈白、米黄、黄绿、苹果绿、绿白等色,显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呈块状、条带状、斑花状,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摩氏硬度2-6度,密度约27克/立方厘米。蓝田玉,有翠玉、墨玉、彩玉、汉白玉、黄玉等。质地坚硬,色彩斑斓,光泽温润,纹理细密,由于含有氧化的硅、铝、镁、钠、钙、铜等元素,往往一玉多色,乳白、青、黄、红诸色错杂,是良好的玉雕和制作工艺美术品原料。

独山玉

又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也有简称为“独玉”的。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

岫岩玉

岫玉是一种软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而得名,属蛇纹石,以其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垂青和珍爱。

它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外观呈青绿色或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铀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铀玉近似。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产于中国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岫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产量之大和用料之多,在"四大名玉"之中均占首位。但因其硬度低,在玉器被擦拭保洁的过程中,容易被磨损而使本来不强的光泽逐渐变暗淡,远不如翡翠玉器那样越擦越亮,故岫玉属低档玉料。而在制作大型玉雕座件和中小型摆件中,因对玉的硬度要求较低,所以仍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独玉,又名独山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因产于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而得名。独山玉色泽鲜艳,质地细腻,透明度和光泽好,硬度高。独玉的色彩丰富、分布不均、浓淡相间,同一块玉石中常因不同的矿物组合而出现多种颜色并存的现象,是独玉的主要特色。独玉目前不足30万吨,日益稀贵。独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质地细腻和无杂质裂纹者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绿玉价值较高。此外,利用玉块不同颜色模仿自然制作的俏色玉雕获得好评。

  南阳玉色泽鲜艳,质地比较细腻,光泽好,硬度高,可同翡翠媲美。德国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苏联地质学家基也夫林科曾把南阳玉归属于翡翠类型的玉石矿床。据河南地质工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探明南阳玉是一种蚀变斜长岩,组成矿物除斜长石外,还有黝帘石、绿帘石、透闪石、绢云母、黑云母和榍石等。经过显微镜鉴定,玉质含有多种蚀变矿物,蚀变作用以黝帘石化、绿帘石化和透闪石化为主。由于玉石中含各种金属杂质电素离子),所以玉质的颜色有多种色调,以绿、白、杂色为主,也见有紫、蓝、黄等色。

  南阳玉硬度6~65。有玻璃光泽,多数不透明,少数微透明。化学分析的结果是:二氧化硅41~45%,氧化铝3071~3414%,氧化镁028~173%,氧化钾002~264%,三氧化二铁0~08%,氧化亚铁027~088%,氧化锰002~01%,三氧化二铬001~034%,结晶水023~074%,二氧化碳006~052%。南阳玉的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是:铬001~05%,镍小于01%,钒0001~01%,锰001~005%,钛0001~05%。

  据文字记载,南阳玉在汉代已开采是无疑问的。近来考古出土的资料将南阳玉的开采推到商晚期以前。1952年李济在《殷墟有刃石器图说》中指出,殷墟有刃石器凡四百四十四件,其中有玉器七件,而这七件玉器的质料全是南阳玉。《安阳殷墟五号墓的发掘报告》中也指出,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七百余件玉器,其中四十余件标本经初步鉴定,“其多数与现代辽宁岫岩玉接近,少数与河南南阳玉接近,极个别的与新疆和阗(田)玉相似。”(《考古学报》1977年第2期)而1983年10月在四川成都“宝石讲座和学术交流会”上,河南省地质局在宣读关于南阳玉的一篇论文中说,在南阳县黄山出土一件南阳玉玉铲,经鉴定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距今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可知南阳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采用了。

  独玉是中国的四大名玉之一。独玉的矿区地处河南南阳市北郊的“独山”,又称“南阳玉”。独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及三种以上的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艳,硬度大于65。品种主要有:白玉,绿 玉、绿白玉、紫玉、黄玉、芙蓉红玉、墨玉及杂色玉等。独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茆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及现陈列于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内的元代“渎山大玉海”都是独玉琢成的。独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的规模,至今南阳独山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独玉的开采历史悠久,规模之盛,品类之丰,至今仍可形成规模生产。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独玉与其仿制品鉴别 翡翠 硬度6.5-7 比重3.25-3.36手掂比玛瑙重,折射率1.64-1.66

  质地:坚硬细腻,常有翠花

  组成矿物 :硬玉

  软玉 硬度6-6.5 比重3.2-3.9率1.6-1.64

  质地:极坚硬细腻

  组成矿物:透闪石,阳起石

  东陵石 硬度7 比重约2.66

  质地:性脆

  手掂比玛瑙重,折射折射率1.54-1.55

  组成矿物:石英,铬锂云母,颜色很少有与玛瑙相同的条带状结构。

  岫玉 硬度2-6 折射率1.53-1.57 硬度变化大,通常4左右

  组成矿物:蛇纹石,颜色很少有与玛瑙相同的条带状结构。

  玻璃 仿玉玻璃颜色均匀,含有大小不等的气泡,破口为贝壳状,手掂重量较轻。

  石英岩 石英岩为玻璃光泽,颗粒感较强,透明度强于独山玉。

1、和田玉: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

2、绿松石:世界绿松石产出大国在伊朗、智利和美国。其次有中国、澳大利亚、墨西哥、秘鲁的原苏联。我国绿松石的主要产地为湖北郧县,其有郧西县和竹山县;陕西、河南、云南等地也有绿松石产出。

3、独山玉: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也有简称为“独玉”的。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6种色素77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

4、岫岩玉:岫玉是一种软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县而得名,属蛇纹石,以其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垂青和珍爱。

5、玛瑙:玛瑙一词源于佛经,因其纹彩颜色“色如玛瑙”而得名。我国的玛瑙产地分布广泛,几乎各省区都有,主要产地有辽宁、黑龙江、内蒙、河北、湖北、新疆和江苏等地。辽宁的阜新有“玛瑙之乡”的美称。

6、梅花玉:产于河南汝阳县,又称“汝洲玉”。磨光加工后,呈现美丽的梅花图案或其他花纹,故名。玉质致密,底色有黑、褐红和灰绿三色,以黑底色为佳,梅花纹颜色有红、绿、白三色花纹同时出现在黑底色上的多色梅花玉为精品。

7、青海玉:产于青海,故名。外表美观,颜色为白底或浅灰底加绿色斑纹,玉质较细腻,呈半透明状。由于其外观与翡翠近似,因此有不法商人用其冒充翡翠玉件。

8、青金石:青金石是一种含钠和钙的铝硅酸盐矿物。颜色呈暗蓝、天蓝或紫蓝,玉质不透明,具有玻璃光泽,硬度5-6。青金石由于颜色庄重,常被制成佛像、佛珠、鼻烟壶、瓶护以及钟表壳上的饰物等,色佳者也用于做戒面。青金石以颜色鲜蓝、质纯和含少量黄铁矿金星者为上品。

9、芙蓉石:芙蓉石又称“玫瑰石英”、“蔷薇石英”、“祥南玉”,是一种桃红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块体,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硬度为7。中国的芙蓉石出产于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优质的芙蓉石出产于巴西。芙蓉石主要用于雕琢项链、鸡心以及小型摆件等。芙蓉石以色深为佳,桃红色越深越好,如近于白色的淡桃红色则价值甚低。

10、马来玉:产于马来西亚,为一种用绿色染料染成的石英岩,具玻璃光泽,硬度7。外观翠绿,透明度较高。马来西亚原料丰富,价值低廉,适合制作一些低档饰物。东陵石:产于印度,是一种绿色含铬云母石英岩,微透明——半透明。玉石中散布犹如群星的绿色鳞片,十分美观。为石英岩玉石中的优质品种,主要被用于制作串珠项链等饰物。

11、密玉:产于河南密县,故名。又称河南玉。半透明,颜色白色——浅绿色,用作玉料大多经染色而成,主要有苹果绿和橙红色,以绿色绝色为佳,大多用于制作首饰或摆件,属低档玉料。

12、贵翠:产于贵州,故名。又称贵州玉。颜色呈淡绿色,具玻璃光泽,但不纯和,杂质多,似劣质翡翠,属低档玉料。

13、京白玉:产于北京郊区,故名。质地细腻,纯白均一,光润油润,用它制作的玉雕品晶莹剔透,是颇受欢迎的玉种。

14、木变石:因其外貌似木质,故名。玉质致密坚硬。硬度7。有黄、黄褐、褐紫、蓝、蓝绿、蓝灰等色,其中**而具有猫眼效应的称为鹰睛石,褐蓝相间的则称为斑马虎睛石,以鹰睛石价值最高。优质鹰睛石,蓝色美丽,主要用于制作手镯、戒面等。具有猫眼效应的虎睛石,则主要用于制作手链珠和项链珠,也有以大粒原料制成蛋形戒面的,但因猫眼死板,价值不高。

15、蓝田玉:产于蓝田,故名。蓝田玉是古代的主要名玉之一。蓝田玉质地细腻,硬度4左右,加工性能良好,颜色主要有米**和苹果绿色,被大批用以制作玉枕、健身球、茶酒具等,是受欢迎的低档玉材。

16、灵璧玉:产于安徽灵璧县,故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名玉之一。其品种颇多,最著名的有红皖螺、灰皖螺及碧云石。硬度3-4,硬度较低,经加工磨亮后,光洁照人,适于制作花卉、人物和动物等工艺品。

17、白云玉:产于内蒙古白云鄂博,故名;又称白云鄂博玉;又称白云鄂博玉。质地细腻,加工性能良好。优质的白云玉在灰绿色的内里闪现出绚丽的“金线”或“金星”效果,适于制作成砚台、笔架等文房用具及其他工艺品。

18、百鹤玉:产于湖北省鹤峰县,又称“五花石”。质地细腻,加工后花纹美丽,图案清晰,有圆形、圆锥形、长条形等,颜色呈果绿、奶白、霞红等,制作成工艺品,艺术价值颇高。

19、孔雀石:因其颇似孔雀尾翎的翠绿色,故名。具玻璃光泽,微透明。属低档玉材,其质优者,可制作项链、戒面、鸡心等饰物。但也有极个别颜色鲜艳、构造奇特者,身价不菲,相当昂贵。

20、乌兰翠:产于青海乌兰县,因其色泽翠绿,故名。颜色呈灰绿、暗绿和翠绿等不同程度的绿色。以白底色带浓绿翠斑的乌兰翠价值较高。硬度6-7,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常用于加工成玉镯、戒面及玉白菜和其他小饰件,由于光泽不佳,加工性能差,属于低档玉材。

中国的五大名玉是指新疆和田玉、陕西蓝田玉、河南独山玉、甘肃祁连玉、辽宁岫岩玉。

和田玉:即“软玉”,俗称“真玉”,产于新疆和田,硬度为6~65,按照产出地的不同,可分为子料、山流水、山料三种类型。

蓝田玉:俗称“菜玉”,产于陕西蓝田,玉质从外观上看,有**、浅绿色等不均匀的色调,并伴随浅白色的大理岩,玉质硬度为4左右,容易加工。

独山玉: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也有简称为“独玉”的,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

祁连玉: 产于甘肃祁连山,玉色暗绿,有较多的黑色斑点,地质学鉴定其矿物是蛇纹石,与岫岩玉相同,但玉色极易与岫岩玉相区别。

岫岩玉:岫玉是一种软玉,因主要产地在辽宁釉岩而得名,属蛇纹石,以其质地温润、晶莹、细腻、性坚、透明度好、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垂青和珍爱。

和田玉以温润或油性为第一特征,这样就区别开来是不是新疆和田玉。其他的玉温润和油性都不能与新疆和田玉相比。和田玉颜色为:白、糖白、青白、黄、糖、碧、青、墨、烟青、翠青、青花。我们知道新疆和田玉在清代以前多以黄玉、白玉为主。其中黄玉非常的漂亮。其实不亚于羊脂玉,我们应该给以黄玉正身。和田料分为:籽料、山流水、戈壁料、山料。和田玉已不再具有产地意义,成为了商品名。无论哪里出产的软玉,都统一使用和田玉这个名称。如:青海产的就称为青海料,俄罗斯出产的就称为俄罗斯料,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就称为和田料,以此类推

独玉产自中国河南南阳,也称为“南阳玉”。独山玉色彩丰富,质地细腻,硬度很高,摩氏硬度6-65,比重29,玻璃光泽,半透明到不透明。独山玉经常用来加工大型摆件及山水雕件,因为大块的独山玉在同一块玉料上面有时可以出现2-3种甚至更多的颜色,而且颜色鲜艳美丽,可以进行巧雕甚至巧色,做出比较有特点的工艺摆件。独山玉的外观从某些地方来讲跟翡翠有点相似,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是有本质区别的。独山玉的与之结构是粒状结构,结合情况没有翡翠甚至和田玉致密,翡翠与和田玉的内部结构是纤维交织结构的。独山玉颜色种类很多,有水白玉、白玉、乌白玉、绿玉、天蓝玉、青玉、黄玉、墨玉等等。其中最容易与和田玉相混要的颜色就要数白色的独山玉了,不过看过了摆在一起的和田玉与独山玉以后就很容易区别了。独山玉是玻璃光泽,抛光比较亮,和田玉属于油脂光泽,看上去很油润细腻。独山玉的白度比较愣,属于苍白的色泽,而和田玉的白色调丰富,但很少有愣白甚至单纯的苍白的色调。独山玉经常被雕刻成大的摆件并且颜色多样,不做小挂件或手玩件,而和田玉由于目前料子的紧张,做成大摆件的越来越少,但是题材广泛,手玩件、挂件、腰配件都很多见。独山玉和和田玉比的话,相同品质的还是和田玉价格高

1、蓝田玉:

产于陕西省蓝田县。蓝田玉外观为**、浅绿色,不透明,硬度为摩氏4度。属蛇纹石化的透辉石类。兰田玉开采历史悠久,见于汉书,张衡及班固等文赋记载。现仍有玉石矿生产。因产量不多,汉代以后,各地均采用和田玉为玉材。所以蓝田玉开采和应用渐渐失传。以至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称,蓝田为葱岭(昆仑山)的别名,兰田为储运玉石之地等推论。地质部门曾对现尚开采的兰田玉进行了考察。据宝石协会副会长弈秉璈的研究,陕西咸阳茂陵附近出土的大型"兽面纹玉辅首"即采用蓝田玉制作,可知汉唐人盛赞的蓝田美玉的产地即在当时京城附近。

2、南阳玉:

南阳玉的矿区地处独山,又称"独山玉"、"独玉"。南阳玉为斜长石类玉石,质地细腻,纯净,具有油脂或玻璃光泽,抛光性能好,透明或微透明。硬度为55至65度。南阳玉为多色玉石。常见为两种或三种以上色调组成多色玉,颜色鲜艳,分别称为:水白玉、白玉、乌白玉、绿玉、绿白玉、天蓝玉、翠玉、青玉、紫玉、亮棕玉、黄玉、黄蓉玉、墨玉及杂色玉等。南阳玉开采历史悠久,陕西神木石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玉斧,1952年发现的殷墟玉器,1976年妇好墓出土的玉器都发现了以南阳玉为玉材的例证。现陈列于北海团城的元代渎山大玉瓮,也是用南阳玉琢制的。据文献记载,南阳玉的开采在汉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独山上还有一千多个古代采玉的矿坑,可见南阳玉开采的历史之久,规模之盛。南阳玉的储量相当丰富,至今仍可形成规模生产。

3、岫岩玉:

因主要产地在辽宁岫岩而得名,又称岫玉。属蛇纹石,形成于镁质碳酸岩的变质大理石中,我国这种地质环境的矿床很多,因而类似岫玉的产地很广泛。岫玉外观呈青绿色,黄绿色。半透明、抛光后呈蜡状光泽,硬度为35度至5度。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所用玉材,产于岫岩境内细玉沟,俗称老玉,为透闪石软玉。商代妇好墓出土玉器多数玉材与岫岩瓦沟矿产岫玉近似。瓦沟矿岫玉开采历史悠久,储量丰富。为我国当前主要产玉矿区,产量占全国60%左右。

4和田玉

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後呈脂状光泽,硬度55度至65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风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的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即采自密勒塔山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513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