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的旅游开发 王丽丽 摘 要 :沂 蒙 钻 石 国 家 矿 山 公 园 是 2005 年 国 土 资 源部评出的首批国家矿山公园之一。 本文探讨了通 过 701 矿 功 能 的 转 变 、文 化 的 挖 掘 进 行 旅 游 开 发 ,并 通 过 其 开 展 工 业 旅 游 ,寻 找 转 型 再 生 之 路 ,复 兴 了 经 济 ,创 造 了 就 业 机 会 ,改 善 生 态 ,拓 宽 了 产 业 链 条 ,从 而打造具有钻石品质的矿山公园品牌。 矿拓宽盈利、 传播形象、 树立品牌的新方式。有效整合 金刚石矿开采历史、 钻石文化、 矿工民俗, 完善产品体 系, 强化旅游功能, 加速实现该区从工业生产向旅游 目的地的跃进, 打造具有深度钻石文化体验特色的综 合型工业旅游目的地; 同时必须做好主体生产开发区 域生产、 生活空间向旅游空间的转化, 使旅游区空间 与 701矿矿工的生产、 生活空间有机协调、 融合, 共同 一 、 园区概况 山东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位于蒙阴县联城乡境 内, 风景秀丽的蒙山北麓大望山下, 蒙山主要隘口白马 关以东。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35°39'00'~35°41'40'',面积 30km 。 园区 内 交 通 便 利 , 省 道 横 穿园 区 , 国 道 、 335 205 京沪高速、 日东高速、 兖石铁路、 沂蒙公路等主要交通 济南、 济宁、 青岛 干线于园区附近通过, 可直达泰安、 等主要城市, 并辐射全国。 2 发展。 (二) 深挖钻石文化 钻石于四千年以前在印度首先被开采, 现代的开采 工业始于 19 世纪末期。今天占世界毛坯供应量 80%的 前苏联、 南非、 安哥拉、 纳米 钻石生产国家是博茨瓦纳、 澳大利亚和扎伊尔, 此外在巴西、 圭亚那、 坦桑尼 比亚、 亚、 中国、 印尼和印度也有钻石生产。 在千百年来的钻石 开发和生产过程中, 形成了神秘的钻石文化。深入挖掘 钻石文化, 使游客了解钻石从金刚石古矿的开采到成形 的整个工艺流程, 具有重要的文化和发掘和传承意义。 (三) 再现矿厂历史 系统整理701 矿开发与建设的有关资料: 对主要 构造形迹和反映矿床特征的地质剖面要加以保护, 防 止自然塌陷和人为破坏; 整理 701 矿自建矿以来开展 二 、 主要思路 山东沂蒙钻石矿山公园以钻石文化为底蕴, 以 “钻石品质 亚洲唯一” 为主题形象, 将本项目放在整 个临沂市以及大山东的旅游格局中来考虑, 通过构建 “一坑、 一馆、 一厅” 三区的空间格局, 完善工业观光、 生态休闲旅游产品,面向国内外中高端市 工业旅游场 场, 变废矿坑为国际级的地质、 所, 变单一的生产过程为具有旅游价值和高 效益的生产过程, 形成由原料生产观光到钻 石饰品加工再到钻石销售的产业链条, 将 701 矿 打 造 成 为 具 有 钻 石 品 质 的 全 国 唯 一 原生金刚石矿工业旅游品牌。 (一) 加速功能转换 依托 701 矿运营中的矿坑、矿厂工房、 流程工艺开展工业旅游, 寻找矿厂转型再生 之路, 复兴经济、 创造就业、 改善生态是 701 94 小城镇建设 Tou rism 小城镇旅游 金刚石原生矿的普查、 详查、 勘探及研究等工 作所形成的报告和研究成果以及矿石生产过 程中所使用的物探、 测量、 化验、 钻探等设备; 钻 收 集 或 复 制 701 矿 进 入市 场 的 钻 石 首 饰 、 玻璃刀、 刀具及金伯利岩手工业品。建设 头、 钻石博物馆,系统展示 701 矿建设与发展历 史; 利用原始生产工具或蜡像、 雕塑再现工人 生活场景。 当年生产、 (四) 营造钻石社区 依托矿厂工房, 结合矿工家属院, 在其南 侧营造钻石社区。钻石社区是矿山公园的特色 所在,在国内的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中更是独 树一帜的, 是对游客的一种独特吸引。 游客生活 在钻石小镇, 可体验矿工生活, 进行休闲度假活 动, 感受钻石小镇的独特魅力。 (五) 活化钻石游乐 围绕人类在钻石发现及传说故事中体现出的精 神秘与传奇、 神圣与崇拜等内容, 设置项目 神与财富、 注重文化与游 和活动。在着重展示钻石文化的同时, 钻石文化、 钻石历史、 钻石传 乐的结合, 将钻石知识、 说、 钻石事件与游客互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让游客 在轻松惬意中增长见闻。 (六) 拓展钻石产业 在不影响金刚石矿开采的同时,拓展钻石产业。 建设钻石社区, 运用钻石文化的含义及符号完善旅游 住、 围绕钻石 配套, 优化接待结构, 满足食、 行的需要; 文化、 神秘的钻石传说以及钻石开采方式, 借用现代 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构建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 景观, 丰富旅游的内容; 发展钻石珠宝首饰的加工、 销 售业, 利用原生矿床优势, 设计开发具有独特吸引力 的系列旅游商品, 拉动消费; 设计丰富多彩的游乐活 动, 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打造推动蒙阴旅游 发展的区域旅游综合体。 “地上 、 下 两 重 空 间 , 围 内 环 两 种 功 能 ” 理 念 , 地 外 的 “一轴、 两线、 七区” 的结构形式来布局空间。 (一) 一条文化主轴—— —文脉传承 文脉主轴空间以矿坑为中心点, 通过景观廊道将 钻石博物馆、 观景台、 钻石工厂、 精选楼、 钻石 紫云湖、 串联 山连接起来, 成为横贯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 、 钻石文化、 凝聚精华性景观的景区主脉。 (二) 两条功能轴线—— —功能区分 钻石博物馆、 露天矿坑、 矿业 外围以入口服务区、 生产线为主构成钻石现场和钻石科考空间, 形成观光 体验线; 内环以钻石游乐、 钻石社区、 钻石工厂来完善 功能, 形成休闲娱乐线。 (三) 九大空间分区—— —各司其职 在空间上将整个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分为综合 服务、 钻石博览、 矿坑探秘、 矿山游览、 联城 1965、 水陆乡 村、 钻石小镇、 钻石游乐、 钻石工厂九大空间分区。 四 、各分区规划设计 (一) 综合服务 入口区作为游客的主要出入口, 起到联系外界的 重要作用, 也是游客集中与疏散的重要场所, 同时还 是接待与服务管理中心。因此, 根据功能和景观需要, 在紫云湖西建设综合服务区, 并按照相关标准完善旅 游配套设施。 (二) 钻石博览 钻石博物馆是具有收藏、 研究、 科普、 修学、 教育功 能的钻石主题场馆。在空间上, 钻石博物馆是整个沂蒙 三 、 空间结构分析 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以矿坑为主要景点, 突出 金刚石矿的稀有性和独特性, 结合神秘悠久的钻石文 文化、 休闲和娱乐为一体 化为游客打造一个集科学、 的国家矿山公园。 根据701 矿的矿业生产情况及自然、 人文资源特 色、 游环境条件, 虑到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用 旅 考 采 小城镇建设 95 Tou rism 小城镇旅游 各分区规划设计一览表 分区 主题定位 功能定位 营造氛围,招徕游客 钻石科普 采矿体验、矿洞休闲 钻石文化体验、游乐 工艺流程参观 钻石加工、展示、销售 矿山生活体验 主要项目 生态停车场、管理服务中心、紫云湖、爱晚亭、晨晓亭 游客中心、钻石博物馆、采矿工具演示、穿越地层 观光平台、凌霄步道、矿洞休闲吧、采矿雕塑小品 矿山火车站、百乐门、钻石少年、钻石集市、攀 岩 墙 、飞 渡 天堑、动感影院、寻宝乐园、硬度之星 集散平台、铁轨路、参观步道、金伯利公园 钻石工 厂 接 待 中 心 、原 钻 展 厅 、切 割 体 验 中 心 、钻 石 银 行、贵宾厅、美钻卖场、宝石鉴定中心 矿工食堂、小型入口、狂欢广场、烧烤天地、空 中 飞 人 、矿 工酒吧 综合服务 钻石体验从这里开始 钻石博览 矿坑探秘 钻石游乐矿山游览 钻石工厂 联城 1965 水陆乡村 钻石小镇 钻石大观园 神奇矿坑,地下探秘 钻石之约,快乐游走 钻石是这样炼成的 千千寻,久久爱 矿工之家 水陆乡村,自在天地 钻石品质,小镇休闲 生态休闲、生态游乐、乡村度假、农事生活体验 水车园、童乐园、一亩三分地、连理园、水生植物园 休闲度假 手工作坊、市政广场、钻石号、钻石湖、钻石 之 心 、婚 庆 主 题场所、休闲娱乐场所 钻石矿山公园的文化展示核心,可根据钻石发光的特 性, 选用发光建材, 体现钻石为宝石之王的特点。 (三) 矿坑探秘 701 矿胜利 1 号金伯利岩管露天采矿坑是我国第 一个规模最大、 品味最高的金刚石原生矿露天开采矿遗 址, 坑体壮观, 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首先要加强矿坑的环 境整治, 增加游客游览的安全系数; 其次修建观光栈道、 矿坑休闲吧、 雕塑等一些简单的观赏、 休闲设施提高游 客的观赏性和舒适度。 (四) 钻石游乐 以钻石文化为主题, 设计各种游客可参与的游乐 活动。 如根据金刚石为硬度之王的特点, 可以设计 “硬 , 如滑石、 石膏、 方 度之星” 收集十种硬度不同的矿物, 解石、 萤石、 磷灰石、 正长石、 石英、 黄玉、 刚玉和金刚 石在广场陈列, 游客可以拿出随身携带的物件, 如钥 匙扣、 皮带、 纽扣、 钢笔等, 分别在十种矿物上刻画, 如 果矿物上划出痕迹和粉末, 说明游客所拿物品的硬度 高于出现痕迹的矿物硬度; 反之, 则低于未出现划痕 就可以估算出游 的矿物硬度。根据硬度的相对大小, 客物件的大致硬度。 (五) 矿山游览 对 701 矿的部分厂房内部通过粉刷墙壁, 优化工 艺流程,外部建设观光栈道,让游客完整地观看 701 矿的工艺流程。 (六) 钻石工厂 大多数人见过钻石的美丽, 却很少有人了解打造美 钻的神秘过程。钻石工厂就是一个集钻石加工、 销售场 所为一体的空间, 普通的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毛钻是如何 变成首饰的过程, 感受钻石的神奇魅力。 (七) 联城 1965 1965 年 8 月 24 日 , 地 质 队 找 到 了 我 国 第 一 809 个金刚石原生矿红旗 1 号金伯利岩脉, 结束了我国没 有金刚石原生矿的历史, 首次为我国填补了矿产资源 空白。701 矿厂部南侧地块基本废弃不用,规划在此 契合 701 矿的厂区, “联城 1965” 以 为题, 再现地质队 员和 701 矿第一批矿工生产、 活的 场 景 , 设 与 矿 生 建 工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娱乐设施, 让游客在此体验矿 工的日常生活。 (八) 水陆乡村 主要 水陆乡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流金河南岸, 以生态休闲为主; 而河谷以南, 为附近村民的耕地, 不 改变用地性质,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桃、 苹 果、 杏等水果以及豆角、 茄子、 西红柿、 辣椒等蔬菜, 在 田间地头点状布置特色度假场所, 以一条主题旅游线 路串连, 游客在享受乡村度假的同时, 可以了解农业 生产的过程, 参与农业劳动。 (九) 钻石小镇 钻石小镇为整个沂蒙钻石国家矿山公园的精 华所在,主要完善小镇各类市政设施 、建 设 小 镇 居 民休闲设施,组织游客进行生态休闲 、沂 蒙 文 化 体 验活动。 作 者 单 位 :山 东 省 旅 游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院 96 小城镇建设
印度位居南亚―――印度洋的中心,为南亚第一大国,历任统治者深受大英帝国“印度中心”论战略观念的影响,有很深的“大国”情结。其第一任总统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写道:“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尼赫鲁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印度具有得天独厚的战略优势。如果说意大利像只伸入地中海的“靴子”,那么,印度就好比一个“楔子”深深地插入印度洋;如果把地中海变为罗马帝国的“内湖”是意大利人已实现过的梦想,那么,把印度洋变成“印度的洋”就是印度人还未达成的伟大蓝图。 生死攸关的海洋利益 地缘战略利益印度洋与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同,它是相对封闭的海洋,但它却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纽带:经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往东进入太平洋,从苏伊士运河和好望角向西通往大西洋。位于印度西方的中东地区是世界石油的宝库和欧洲的战略侧翼,而霍尔木兹海峡则正好扼守着中东石油输往印度洋的出口。此外,印度洋作为商品运输的重要通道,对世界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国家、日本和其他东南亚国家对它的依赖都非常大。据有关数据统计,每年约有6万艘轮船往返于印度洋上。印度十分清楚,控制了印度洋就控制了这些国家的血脉。 经济利益印度洋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2/3、天然气储量的1/3、40%的黄金、90%的钻石、60%的铀分布在印度洋经济圈里,其它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划分,印度拥有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在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印度沿海的石油储量丰富,国内约50%的石油与80%的天然气来自近海。此外,印度95%的对外贸易途经海上,许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商品都要从印度洋上进出口。切断印度洋,就是切断印度的“动脉”。 安全利益印度认为自己目前面临的“海上威胁日益严重”。美军在迪戈加西亚建立了海军基地和现代化的通讯中心,并在某些印度洋沿岸国获得了使用军事基地和海军港口的权力,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比冷战前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控制印度洋地区的企图,与印度一直坚持把外部军事力量从印度洋排挤出去的主张正面相撞,使印度的安全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此外巴基斯坦试图通过从英法等国引进各型先进舰艇和武器装备,修建瓜达尔大型海军基地,同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力量,企图在战时封锁、攻击印度沿海或海上的重要经济、军事目标,切断印度的海上运输线;“中国日益强大的海军正从印度的东、西两翼进入印度洋”;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也在觊觎印度洋上的利益,将来也有可能与印度在海上发生利益冲突。 层次分明的海洋战略 一是确保内层防区的安全印度防务专家把专属经济区以外300海里的海域划为“完全控制区”,即“内层防区”。在东部包括整个孟加拉湾,在西部和南部包括阿拉伯海和沿海岸线600海里以内的印度洋海域。为加强近海防卫能力,印度不断加强海岸警卫队的现代化,扩充其实力,使之在将来能接替海军承担更多的近海防卫任务。在这个“完全控制区”内,印度海军制海的主要对象是巴基斯坦,即在战时“封锁它的港口并攻击它的商船”,切断巴的海上通道。 二是取得外层防区的控制内层防区以外300~600海里的海域划为“中等”控制区,即“外层防区”。该区由远洋舰队防守,其任务是:保卫印度的远海岛屿、海上通道、商船队的安全,对广大海域进行“中等控制和监视”,如遇有突发事件,“能遂行海上力量投送任务”,战时则要取得控制印度洋通道的能力。为了加强海上投送力量,印度成立了两栖作战旅和海上特种部队。在这个“中等控制区”,印度海军的一个“优先战略任务”是保卫它的对外贸易,特别是战略商品―――石油的安全运输。 三是扩大软控制区的影响印度半岛1000公里以外的其余部分划为“软控制区”。随着印度海军装备了能够横跨印度洋的核潜艇和远洋反潜侦察机,印度防务专家认为,有必要“把海军实力真正扩展从海湾到好望角的广大海域”,以为印度远洋商船护航,并为21世纪驶出印度洋进入世界海域成为世界级远洋海军预做准备。为此,20世纪80年代以后,印度海军有意识地加强了与外国海军的联系,范围空前扩大。印度海军的远洋军舰不仅访问印度洋沿岸国家(包括波斯湾、红海、非洲东海岸和东南亚国家),其国产“戈瓦里”级数艘导弹护卫舰还周游全球,航迹遍及三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四大洲(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各国,以熟悉世界海域,并扩大印度海军的影响。 四是针对区外大国的威慑印度海军参谋长泰希利亚尼海军上将说过:“不能期望印度海军战胜超级大国施加的压力,但可以使他们的干涉付出更高的代价,威慑的全部含义就在于此。”在1988年2月4日印度从苏联租得第一批5艘C级核潜艇中的第一艘后,印度前海军参谋长A・K・恰特吉对记者说:“核潜艇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有了核力量,美国要进行干涉就要三思而行了。”这说明,印度海军实行海上威慑主要是针对企图染指印度洋事务的区外大国,特别是在印度洋驻有军事力量的美国,防止在未来同巴基斯坦发生冲突时,重演1971年美国海军“企业”号航母进入孟加拉湾之类的事件。 雄心勃勃的强军之路 印度认识到,“海军是力量的象征,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大国,就必须拥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控制印度洋这一战略目标,因为印度沿海并没有太多的岛屿屏障,60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又很难处处设防,惟一的办法是把敌人挡在远距印度之外。为此,印度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远洋海军作为实现其海洋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 外伸采购巨手,内掀造舰狂潮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政府大力发展包括航空母舰和核动力潜艇在内的海上军事力量,成为印度洋周边地区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居世界第七位。其海军参谋长辛格在新德里宣布,印度将在目前140艘舰船的基础上,10年内添置80艘新型舰船,从而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为骨架、外加约200艘战舰的超级舰队。如果这一计划最终落实,届时印度海军的规模将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仅次于美俄。印度航母的发展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印海军认为,要控制住印度的东西部海域―――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湾,必须拥有两艘航母,同时还要有第三艘航母能够及时出动到其它“利益攸关”的海域。所以印度海军计划打造3支航母编队。但随着航母“维克兰特”号在1997年退役,印度海军仅剩下一艘航母,使其维护海上霸权感到力不从心。为此,印度海军投入了巨大的资金。 一是改造一艘。印度投资5500万美元对“维拉特”号航母加以维修,换装先进的雷达、防空和预警系统,以延长其服役寿命。在孟买和科钦军港进行的改装工程中,技术人员为“维拉特”号安装了以色列的具备抗饱和攻击能力的“巴拉克”舰防系统,使该舰如虎添翼。据悉,经过改装,“维拉特”的寿命将延长到2010年。 二是自建一艘。印度政府1998年7月就同意由科钦造船有限公司承建航母。印度科钦造船有限公司目前还只能建造2万吨级的轻型航母,载12~15架直升机,船体造价约3亿美元,预计将在7年内完工。该舰将是印度的第一艘国产航母。 三是引进一艘。2000年5月,俄罗斯同意向印度转让退役的“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航空母舰。“戈尔什科夫”号是“基辅”级的四号舰,满载排水量445万吨,全长273米,最大宽度50米,吃水深度10米,飞行甲板189×207米,航速29节,续航力7000海里(18节)。印度计划先花上3亿美元大维修,改装费也不会少于这个数,之后再掏12亿美元购买60架米格-29K舰载战斗机(舰上搭载30架米格-29K和6架直升机,另有30架进行轮替)。 目前,在117万印军中,人数不到6万的印度海军已占高达17%的军费份额,这其中大部分用于装备的更新。其中“德里”级驱逐舰以及俄制“克里瓦克”护卫舰作战性能更是在发展中国家海军中名列前茅。目前,印度海军采用先进外形隐身、红外隐身和水声隐身技术的“席瓦利克”号国产护卫舰已下水。“席瓦利克”号拥有垂直发射系统、远程预警系统和反潜作战系统。根据计划,印度将建造12艘这样的军舰,使其成为未来水面作战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印度继续从以色列购买小型快速巡逻艇,还就购买6艘法制“蝎子”级潜艇、租赁2艘俄“阿库拉”级核潜艇与法俄两国进行谈判。印度海军还不断加强海军航空兵实力,计划购买俄“卡-31”预警直升机和8架美制P-3巡逻机。 西向前伸触角,东向扼控海峡为了加强对阿拉伯海的控制,印度海军在濒临阿拉伯海的卡尔瓦修建了一座大型现代化的海军基地。印度还想把影响力扩展至位于亚丁湾口的索科特拉岛,以达到控制亚丁湾、曼德海峡的战略目的。 对于东部海域及马六甲方向,印度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布莱尔港设立了第四海军司令部。安达曼―尼科巴群岛位居印度洋的东部边缘,紧邻马来半岛和马六甲海峡,在战略上与印度次大陆主体形成环抱孟加拉湾之势。面积最大的布莱尔港地处马六甲海峡西部出口,距印度本土的加尔各答1255公里,而东南距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仅550公里,东北距缅甸仅500公里。作为把守印度洋东部水域的主要门户,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西可控制孟加拉湾,东可卡住马六甲海峡,既是保卫印度半岛安全的前哨阵地,又是印度向海上扩展、对东印度洋周边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施加影响的前进基地。因此,该群岛是印度控制东印度洋最主要的战略支撑点,在印度国防战略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安达曼-尼科巴群岛的基地与印度本土东海岸的维沙卡帕特南海军基地、西南部海岸的科钦海军基地以及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相呼应,构成了控制东印度洋、特别是孟加拉湾的完整的基地体系。 对于进出印度洋的海峡,印度更加意识到它们具有的特殊战略意义。与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同,印度洋洋面辽阔,中间岛屿较少,进出印度洋的海峡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18世纪英国就是通过控制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而独霸印度洋的。印度防务专家认为,一旦印度对进出印度洋的咽喉要地―――曼德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能够实施有效控制的时候,印度洋就回到印度的“怀抱”了。
从钻石历史开始认识钻石
钻石是迷人的,而与种种传说、迷信交织在一起的一部钻石历史,更增添了钻石的神秘色彩。钻石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缩影。这里只对其作简要的勾勒,目的是为钻石鉴赏者提供一个简要的线索。
钻石之初——印度
钻石的历史起源于印度。在十七世纪之前,虽然早期婆罗洲也产钻石,但由于产量极少,因此可以说印度是当时钻石的唯一产地。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这是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就是对印度人地位、身份所进行的一种划分: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文献中已有关于钻石的描述和记载,考古研究发现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已用钻石作为工具,对其它宝石的珠子进行雕琢。当时的印度人已知道,当两颗钻石相互碰撞时,部分钻石会裂开甚至蹦掉,这是钻石辟开加工的开始。在印度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生世之谜”,传说钻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猛无比的国王,他不仅出生纯洁,其平生所作所为亦光明磊落,当他在上帝的祭坛上焚身后,他的骨头便变成了一颗颗钻石的种子,众神均前来劫夺,他们在匆忙逃走时从天上洒落下一些种子,这些种子就是蕴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坚硬、透明的金刚石。
钻石之路——从印度到地中海
与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一样,连接古印度与西方的则是“钻石之路”。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伊斯兰圣城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可想而知,最好的钻石必然首先为印度的国王们所拥有,其次为沿途各国的统治者所占有,当走到终点时,剩余的钻石已为数不多了。
公元三世纪之后,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钻石在地中海地区销声匿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波斯帝国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间,它取代了罗马帝国而成为印度钻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伴随罗马帝国衰落丧钟的还有基督教的兴起,由于此前的钻石大都与异教迷信联系在一起,刚刚皈依基督教的教徒们对钻石兴趣在为减小。
钻石新的生命——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虽然钻石已经受重现,但人们心目中的钻石仍带有各种神秘色彩,就如:有人认为钻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认为钻石是有毒的,吞下去会导致人死亡。有一些关于钻石的迷信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将士们认为钻石会给拥有者带来勇气,作战时佩载钻石,可无往而不胜,又如钻石会使男人对妻子的爱更深。但使钻石在欧洲人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有以下一些主要事件
1)法王路易九世(1214-1270)在位时曾颁布节约法令,规定只有国王才能拥有钻石,女人不许佩载钻石。不到二百年后,查七世的情妇第一次公开场合违背路易九世的法令,多次在宫廷社会场所以其首饰上的钻石而引人注目。此举使钻石在当时的欧洲理人,特别在女士心目中变得更富魅力。
(2)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在与法国勃艮地的玛丽公主定亲前,接到公主的一封来信,内文写道:定亲之日,公主必须戴上镶有钻石的指环。由此,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枚结婚钻戒就此戴在了玛丽的手指上。钻石戒指从此成为情侣们忠贞爱情的至高信物。
(3)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首次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上贸易之路。从而使欧洲人得以避开中东阿拉伯国家对钻石贸易的垄断,来自印度的钻石得以在欧洲大量地出现。除上述因素外,真正钻石在欧洲得新生的是钻石切磨技术首先在欧洲得到发展,威尼斯作为欧洲与东方的一个重要的贸易口岸,钻石在重新回到欧洲之初的十四世纪,这里也曾是欧洲最早的钻石切磨中心。但其地位很快被安特卫普所取代,并很快变成国际钻石切磨中心。到了十五世纪晚期,安特卫普的钻石切磨师们已经开始利用涂有细粒钻石的金属盘来对钻石表面进行抛光;到了十七世纪,这里的切磨师已能在钻石上切磨出58个面;到十八世纪,已掌握了钻石的劈开技术。由于钻石切磨技术在欧洲日益完善,欧洲人对钻石的兴趣日渐浓厚,阿姆斯特丹、伦敦也相继成为重要的钻石加工中心。
承前启后——巴西
印度的钻石产量在十七世纪达到高峰,年产量大约为5-10万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间,每年从印度运至欧洲的钻石只有2000-5000克拉,欧洲的钻石工业面临空前挑战。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个远离欧洲的大陆,南美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很快取代了印度,成为第一大钻石生产国。在1730-1870年的140年时间里,来自巴西的钻石主宰了世界的钻石市场。其产量在1850-1859年间达到顶峰,平均年产量达到30万克拉。由于钻石产量供给充足,钻石也不再是仅仅供王公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钱,不管你身份如何,你尽可以在市场上购到你看中的钻石。
现代钻石工业——南非
巴西的钻石一度使世界钻石业兴旺,但其供给量有限。到1861年为止,巴西的钻石年产量下降到17万克拉,到1880年,巴西钻石年产量只有5000克拉。这种戏剧性的产量下降对当时欧洲初具规模的钻石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时,一个神秘的大陆--非洲传来喜迅。1866年夏,一天,位于南非奥兰治河岸的德克尔农场一个15岁的男孩发现了一颗重达2125克拉的钻石,后来这颗钻石被切磨成1073克拉的椭圆形钻石,最初被命名为“奥莱利”。当这颗钻石亮相于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时,已被易命名为“尤利卡”(Eureka)。南非钻石出现署光后,很快在金伯利发现规模巨大的钻石矿床,1872-1903年间,从金伯利城周围的各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年产量已达2000-3000万克拉,占全球钻石总产量的95%。由于南非钻石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公司-DeBeers公司,并由此开创了现代十分繁荣的现代钻石产业。
中国钻石
中国的钻石历史不知从何时开始的,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定论。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诗经》中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记载,许多学者认为这“他山之石”就是金刚石。此后在《列子》、《海内十洲记》中都曾记载过“刀长有咫,切玉如泥”的昆吾刀剑,如果记载详实的话,那么这昆吾刀剑很可能就是以金刚石制成的。但以上记载和由此而得到的认识均只是人们的猜想,无法得到明确的定论。有史可查的明确有关钻石记载最早是晋的《起居注》:“咸宁三年,敦煌上送金刚,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此后在《魏书》、《隋书》和《北史》等典籍中也都提及波斯拥有较多的钻石。可以看出,中国最早的钻石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源于印度。
目前,我国辽宁的瓦房店、山东的蒙阴及湖南的沅水流域,都是钻石的重要产地。1983年,我国探明的钻石储量已居世界第六位,目前我国的钻石产量占世界前十位。1977年12月21日,山东临沂县常林村的一位农村妇女在耕地时发现了我国现今最大的“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比一般核桃稍大),现今储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中。我国发现的100克拉以上的钻石共有4颗,均是在山东发现的。我国发现的最大钻石重14两,折合21865克拉,1936年产出于山东沂沭河畔。钻石晶莹无暇、色泽金黄,取名为“金鸡”钻石。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侵华日军抢走,至今下落不明。1981年8月发现“陈埠一号”重12427克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