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沙漠里的采盐工:黑人变“白人”,全身溃烂,忍痛也要抢活干

非洲沙漠里的采盐工:黑人变“白人”,全身溃烂,忍痛也要抢活干,第1张

提到非洲你会想到什么?

贫穷、饥饿、落后、撒哈拉沙漠、动物世界等等,但其实真实的非洲并没有那么不堪,那里远比你想象中的要美、要绚丽。

其中,有这样一座非洲小镇,这里不仅有瀑布、火山、岩浆流,还有五彩斑斓的含盐盆地。

这座风景绝美的小镇,就是位于非洲埃塞俄比亚的亚贝洛镇。

让人想不到的是,如此美丽的风景中,却暗藏着常人想象不到的危险。

这里方圆几百里,都没有可饮用的水,甚至没有一丝生命迹象;这里曾被《国家地理》杂志称为“世界上最残酷的地方”。

然而,危险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群体——采盐工。

亚贝洛镇一直以产盐胜地闻名,在这个村里,但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会选择采盐的工作,而且他们用的都是最原始、最简陋的工具和方法。

采盐听上去容易,但其实困难重重,也可以说这里的采盐工都是在拿命换盐。

这里气候非常恶劣,平均海拔都在90米以下,且常年高温。再加上临近火山,经常有岩浆和散发着恶臭的硫磺水从中涌出。

除此之外,挖盐工每天都要忍受高达一百一十度的昼夜温差,而且采盐位置在低于海平面近百米的凹地。

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采盐工常年拼命工作,所以他们也被称为 “最接近地狱之门的人”。

可悲的是这份冒着生命危险的工作,不仅没有帮助他们摆脱贫苦,反而因为气候和环境的关系,许多人丧失了 健康 。

因为设备简陋,面对高温和具有腐蚀性的盐,采盐工毫无保护措施,只能用塑料袋塞住自己的鼻子和耳朵。

那些裸露在外的皮肤基本都是溃烂的。

面对受损的皮肤,他们唯一的治疗措施就是在伤口上涂一层凡士林,然后再在伤口上贴一块胶布。

有的人还会在手臂和小腿缠上布条,可是这种原始的方法并不会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身体长年累月受到侵蚀后,皮肤也逐渐开始白化,看起来像变异的白人。

再加上采盐工人自身防护条件有限,不到三年许多人就会耳聋和失明。

意大利摄影师马西莫·鲁米记录了Afar部落矿工的生活。

他们努力从土中掘出盐块的同时,他们最亲密的“伙伴”早已等待多时。

盐工用骆驼将盐砖送到Berhale小镇,卖给那里的盐贩子。

可运输也没有想象中容易,仅仅在路上就要耗费3天时间。 而留在大地上的每一个脚印,都显得无比沉重。

这些采盐工人并不是各自为阵,他们都属于当地的一个工人联盟。

联盟大约有三四百人,专门的监督员还会交替下水干活。

最后每个人的报酬再根据他们下水的次数来计算。

虽然是有组织的采盐,但在极端的天气下,他们通常只能早上工作,太阳出来后就不得不休息。

他们的工作注定就是同时间和环境作斗争,日复一日,难以改变。

那么,他们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获得的报酬是多少呢?

答案是:每天仅有8欧元。(约等于60多块钱)

很多人不明白,他们一天的工资还不到绝大多数人一天工资的零头,为什么多数人还将这份工作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原因就是,那些微薄的报酬积攒起来,可以养活他们的家人。

这里的人都说: “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盐湖,至少这对我们来说,是活下去的希望。”

事实证明,除了挖盐,他们别无选择,不仅如此,这里的祖祖辈辈,都需要靠采盐来维持生计。

以盐为生,仿佛早已成了他们生存的宿命。

努拉,18岁,在小镇出生长大。

从十岁开始就跟着父亲采盐,他眼睁睁看着父亲的皮肤被一点一点侵蚀,直到再也不能下水采盐。

现在,一家人的生活都要靠他来维持。

努拉并不想留在这里采盐,他更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

无奈的是,这个贫穷的地方早已将他牢牢捆绑,只能像他的父亲一样深深扎根于此。

在艰难的生活面前,多数孩子都会像努拉一样,小小年纪便不得已加入到挖盐的行当里。

在极度贫穷中挣扎着的人,最能理解苦难,但这份苦难却也不得不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尽管父母们意识到了湖水对孩子身体 健康 的损害,但为了生存,他们没有别的选择。

只有少数家庭的大人不会允许让孩子参与的,因为他们知道这项工作的危险性。

就像幸运一点的孩子则可以在黄昏之时,欢欣雀跃地去迎接父母回家,简单的快乐在这一刻格外纯真。

其实大人们的坚持,是为了生计,但也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不要再在盐湖中苦命挣扎。

抬头天堂,低头地狱。是游历者对这里的真实评价。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则是这里不变的平静与规律。

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孩子,他们一直勤勤恳恳地为生活奔波。

在这里,盐希在这里望,盐也是诅咒。

天地万物间,一切美好皆与他们无关,唯一的信念不过就是活下去。

其实无论在哪里,总有无数人在经历着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辛。

非洲的另一个国家,布基纳法索,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由于当地年轻人们都极度缺乏工作,以至于连搬砖都变得抢手。

满天的尘土,炎热的高温天气,工人们大多连鞋子都没有穿,就这样在高温下干着繁重的活。

他们每个人每天要生产50到100块石砖,工钱就直接按照他们完成的石砖块数来付,做一天就给一天的工钱。

工人们收入虽然比非洲其他的一些工作都要高,甚至多出4倍,然而高强度的体力活,也会让他们的身体日渐颓靡。

这些身强力壮的农民,即使身体看起来很好,但由于用最原始的方法来开采石块,环境的恶劣对身体有着致命的伤害。

长此以往,搬砖工在这样的环境下短短工作几年,便会有人不幸患上严重的尘肺病。

可即使如此,搬砖在这个国家也是一份体面的工作。

而那些主要靠农牧为生的人们,平均一天只能赚不到10元。

同样极度贫穷的情况,也在塞拉利昂上演。

由于奇特的地质原因,塞拉利昂可以说是钻石遍地,人人富裕并不难。

事实恰恰相反。在富人面前,钻石是宝贝,是爱情的象征,而在塞拉利昂老百姓面前,钻石只是祸害。

有钻石,自然会吸引西方资本逐利而来,他们收买了塞拉利昂政府,买下大片大片埋着钻石的土地,从而激发了许多 社会 矛盾,令塞拉利昂混乱不断。

不仅如此,钻石也成了种族派别之间内战的根源之一。

各方为了争夺钻石这种稀世珍宝,都使用了极其野蛮的手段,最后所得财富自然进入了军阀和商人的腰包。

最后只剩下普通民众越来越贫穷,甚至一次次绝望地饱受战乱之苦。

有数据显示,这里有接近一半的钻石被称之为“沾满鲜血”的钻石。

因此,在这里,淘钻也象征着战争与死亡。

前段时间,在国内有个段子爆火:打工人打工混,打工都是人上人。

一下子说出了无数打工人内心的辛酸与苦楚。

身为打工人,我们也总调侃自己是搬砖人,从早到晚,日复一日。

钱难赚无疑是打工人最真实的心声,而真正难赚的钱,其实早已存在在落后的国家了。

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绝大多数非洲人民的生活都水深火热。

可另一方面,也说明:穷则生变,变则通,通则久。

既然贫穷到了尽头,或许唯有变通,才可以在摸索中寻找到更好的未来。也只有这样,生活才不仅仅是为了简单地活下去,而是多了一份尊严和希望。

世界上辛苦的工作千千万,我们永远想象不到,究竟哪种最残酷。

或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最明白,也最能懂得生存之不易。

莎士比亚在《为奴十二载》中写道:人应该生活,而非仅仅为了生存而活着。

可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毕竟,有些人仅仅是活着,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毕竟和那些非洲采盐工人比,我们多了一份幸运,也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文/夏格

一、请问钻石的历史是怎样的

钻石是大自然的神奇杰作,更是时间的馈赠。

大多数钻石在10到30亿年前形成,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年轻钻石,也超过一亿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天然钻石是所能拥有的最古老的东西。天然钻石需通过火山爆发由岩浆带到地面,形成不易,并且被开采出的钻石中,只有30%能达到珠宝级别,每一颗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

在情感历史方面,早在 15世纪的欧洲,奥地利公爵马克希米连一世为了向法国勃艮第的玛丽公主求婚,在求婚的戒指上镶了一颗钻石,并特意将钻戒雕琢成两人名字的首字母“M”形状,这个独特举动赢得了玛丽公主的爱情,也赋予了钻石爱与承诺的珍贵感情价值。结婚钻戒自此成为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综上来看,钻石的形成历史和情感历史都非常珍贵,值得被珍藏。

二、有谁知道钻石的历史文化是什么吗

公元3世纪之后,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钻石在地中海地区销声匿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波斯帝国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间,它取代了罗马帝国而成为印度钻石的主要吸纳者。

中世纪的欧洲,钻石已经很受重视,但人们心目中的钻石仍带有各种神秘色彩,如有人认为钻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认为钻石是有毒的,吞下去会致人死亡也有一些关于钻石的传说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将士们认为钻石会给拥有者带来勇气,作战时佩戴钻石,可无往而不胜;钻石会使男人对妻子的爱更深。

使钻石在欧洲人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是公元1477年8月17日,当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与法国殖民地的玛莉公主订婚时,马克西米连一世曾将一枚钻石戒指戴在她的左手中指上,她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接受钻石戒指作为订婚信物的皇室女性。

公元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首次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上贸易之路。从而来自印度的钻石得以在欧洲大陆大量地出现。

公元1604年至1689年,一位名叫塔沃尼的法国人曾6次往返于印度与欧洲的各国王室之间,大量从事钻石生意,从而推动了钻石业的发展,后人将塔沃尼称之为“钻石之父”。

公元1604年,印度发现了“桑西”钻石。以后印度又相继发现了“大莫卧尔”“希望”等世界名钻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所珍藏的拿破仑的剑柄!也嵌有一颗钻石,此钻石于1701年发现干印度。

真正使钻石在欧洲获得新生的是钻石切磨技术首先在欧洲得到了快速发展威尼斯是欧洲与东方的一个重要的贸易日岸。在钻石重新回到欧洲之初的14世纪,这里也曾是欧洲最早的钻石切磨中心。但其地位很快就被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所取代,后者很快成为国际钻石切磨中心。IS世纪晚期,安特卫普的钻石切磨师们,已经开始利用涂有细粒钻石的金属盘来对钻石表面进行抛光;17世纪,这里的切磨师已经能在钻石上切磨出SR刻面;IR世纪,他们已经掌握了钻石的劈开技术和钻石切磨技术,同时这些技术在欧洲日趋完善,欧洲人对钻石的兴趣日渐浓厚,阿姆斯特丹、伦敦也相继成为世界重要的钻石切磨的加工中心。

印度的钻石产量在17世纪达到了顶峰,年产量大约为5万——10万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间,每年从印度运至欧洲的钻石只有2000-5000克拉,欧洲的钻石工业面临空前挑战。

三、请问钻石的历史是怎样的

钻石的准确由来至今仍是个谜。数亿年前钻石成形于地球深处的高温高压中,比天上的星星更为古老。Diamond这个字是从希腊文Adamas来的,意思是坚不可摧,不可战胜。钻石征服了世界,被世人顶礼膜拜,是铸造爱情的魔法。

钻石自发现以来,就关乎浪漫和传奇。希腊人认为钻石中的火彩是生生不息的爱情火焰。

在3000至4000年,钻石的魔力征服了国王,女王和大臣。自诞生以来,钻石就象征着财富、权力、爱情、精神和神奇的权力。古时候国王穿着胸前镶满钻石和珍宝的盔甲穿作。有人认为钻石是星星坠落时的留下来的碎片;也有人认为是天神的眼泪在地上的结晶物。钻石中蕴含众神神奇的力量,佩戴它能威力倍增,超出常人。由于这些信念,士兵们作战时会躲开国王和那些买得起钻石镶在胸前的人。

15世纪前,只有国王才能佩戴象征力量、勇气、不可战胜的钻石。数百年后,钻石拥有了独特的含义,那就是挚爱的礼物。有人说,爱神丘比特的爱情之箭的箭尖是钻石做成的,因此无坚不摧,具有了征服爱情的力量。

世界各地千百万人都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钻石,它的神奇魅力和美丽浪漫,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用心去感受。钻石戒指作为订情信物,可以追溯到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送给法国勃艮第的玛利公主一枚钻戒,从此开启了赠送钻石订婚戒的传统。古埃及人发现左手中指直接通往心脏,所以将戒指套在中指上,代表相爱一生。

公元前800年在印度的冲积河床中发现了第一颗钻石,它源于哪座火山无从知晓。印度的冲积河床里蕴藏着大量的钻石,18世纪后供应量锐减,或许导致了巴西的勘钻热潮。巴西成为继印度之后又一个重要的钻石产地。l866南非发现大量的钻石矿藏,引发全球的淘钻热。l954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中又发现了大量钻石。目前加拿大西部成为最新的淘钻热。

历史上,人们通常在河流周围的砂石中开采钻石。1870年南非人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发现钻石,从此开始了向地底挖掘钻石的先河,促使当代先进的开采技术诞生,人们可在地表深处,甚至河流、海洋中开采钻石。

切割:

把钻石切成复杂的面,实际上是近代宝石工艺的一种做法。数百年来,未经切割的钻坯通常不用于佩戴,而是当作护身符的,也有将天然的八角钻石镶嵌在戒指上。约在l074,匈牙利女王的王冠上镶嵌的未经切割的原石,也许这是史上最早的珠宝首饰。13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皇室开始佩戴钻石饰品。十六世纪的英格兰的时尚潮人用钻戒在玻璃窗上刻画浪漫的誓言,他们称钻戒为“涂鸦环”。

史料记载,钻石抛光(用钻石粉)最早始于14世纪印度,当代也有资料表明始于威尼斯。最早钻石切割始于l550年安特卫普。当地技师很快成立钻石协会,安特卫普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钻石中心。

钻石路线和钻石中心:

印度钻石通过两条地中海路线达到威尼斯:南线途径亚丁,埃塞俄比亚和埃及,北线通过 ,波斯,亚美尼亚和土耳其。由于葡萄牙人发现直通印度的海路,促使安特卫普蓬勃发展成为钻石中心。安特卫普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便于从里斯本和威尼斯进口大量钻坯。

1585西班牙攻打安特卫普,众多钻石切割师迁移到阿姆斯特丹。荷兰公民自由的政策吸引了许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和波兰,逃避宗教迫害的钻石工匠(包括许多犹太人)。

16世纪后期,随着英国对当时世界产钻中心——印度兴趣日益浓厚,伦敦也继而成为重要的切割中心和世界主要毛坯钻石市场。

如今比利时、印度、以色列、中国、南非和美国成为世界著名的钻石切割中心。

四、请问钻石的历史是怎样的

钻石是金刚石精加工而成的产品,

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成份最简单的宝石,它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具立方结构的天然晶体。其成份与我们常见的煤、铅笔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结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温、极高气压及还原环境(通常来说就是一种缺氧的环境)中则结晶为珍贵的钻石(无色)。

自从钻石在印度被发现以来,就有人在河边、河滩上捡到钻石,这是由于位于河流上游某处含有钻石的原岩,被风化、破碎后,钻石随水流被带到下游地带,比重大的钻石被埋在沙砾中。

1870年人们在南非的一个农场的黄土中挖出了钻石,此后钻石的开掘由河床转移到黄土中,黄土下面就是坚硬的深蓝色岩石,它就是钻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金伯利岩是一种形成于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气等挥发性成份的偏碱性超基性火山岩,这种岩石中常常含有来自地球深部的橄榄岩、榴辉岩碎片,主要矿物成份包括橄榄石、金云母、碳酸盐、辉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浆形成于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于这种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发现,故以该地名来命名。

另一种含有钻石的原岩称钾镁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种过碱性镁质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辉石、橄榄石等矿物,典型产地为澳大利亚西部阿盖尔(Argyle)。

科学家们经过对

来自世界不同矿山钻石及其中原生包裹体矿物的研究发现,钻石的形成条件一般为压力在45-60Gpa(相当于150-200km的深度),温度为1100-1500℃。虽然理论上说,钻石可形成于地球历史的各个时期/阶段,而已经开采的矿山中,大部分钻石主要形成于33亿年前以及12-17亿年这两个时期。如南非的一些钻石年龄为45亿左右,表明这些钻石在地球诞生后不久便已开始在地球深部结晶,钻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宝石。钻石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从钻石主要出产于地球上古老的稳定大陆地区可以证实。另外,地外星体对地球的撞击,产生瞬间的高温、高压,也可形成钻石,如1988年前苏联科学院报道在陨石中发现了钻石,但这种作用形成的钻石并无经济价值。

五、钻石的营销历史

1939年,由于经济不景气,为此,当时戴比尔斯不得不削减自己90%的生产量,为了打动世界钻石需求,打出了“A diamond is forever”的经典口号,成功把钻石推销给了大众,使钻石的价格一路走高,并最终形成了如今高度垄断的钻石市场。

1948年纽约著名广告公司,爱尔广告公司(NW Ayer)为国际钻石推广中心(DTC)创作的20世纪堪称经典的广告语“A diamond is forever ”。跨越了一个世纪,被钻石这一稀有、珍贵的“宝石之王”所深深的吸引。

1993年是中国钻石发展史上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DTC通过香港的奥美广告公司,征集“A diamond is forever ”的中文翻译,经过半年的评比,一名大学教师的一句话被选上,于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经典的广告语成功的进入中国,并历经超过十年的时间使中国消费者开始广泛接受钻石文化。而在这之前中国对钻石的了解可谓知之甚少,钻石行业发展并不成熟,钻石文化理念更是无从谈起。

而打开这个历史性局面大门的钥匙就是这句20世纪最著名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经典的一句广告语也从此改变了中国人婚庆以配戴黄金、翡翠的传统局面,进而形成了中国新婚人们“无钻不婚”的全新理念。

20世纪,“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成为中国大陆最为经典的广告语,如同一次爱情核爆炸,响彻全球。在古老东方中国这句话更是意味深长,短短的十九年间彻底改变了中国人婚庆以配戴黄金、翡翠的传统习俗,一枚钻戒成为承载两人爱情最美好的信物。

至2020年中国将替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钻石消费大国。而这一切不能不说与“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语在中国的推广有着某种密切的关联。

六、钻石的来历

“王老五”是民间俗语,特指没有家室之男士,来历无从稽考,只记得有句童谣“王老五,命真苦,裤子破了没人补”———也许它的出处就在这儿。

裤子没人补的王老五是“土坷垃”级别的,爱干净的女士们怕脏手,所以避之惟恐不及;而现今推出的很多王老五却是“钻石”级别的,以致出现慕虚荣的女士们趋之若鹜的盛况。那句童谣或许应改作——“王老五,命真好,裤子破了抢着补。”但是,钻石王老五的裤子永远不会破,不是他们不给女士们表现的机会,而是他们实在太有钱,不缺裤子,同时他们也太有名,还很英俊。

“钻石王老五”堪称完美男士的标本陈列室,雄性无毛两足动物的梦之队,他们被这个世界和女人宠坏了,所以自视甚高,待价而沽。

“钻石王老五”们大多很重视家庭的平衡感,并不要求对方要有多漂亮有多聪明,只要温柔、善良,最好还有一点不做作的天真,能将妻性、母性和童性恰到好处地合而为一。他们不喜欢复杂、精于算计的人,更反感那些有着美貌但不过是一心想嫁个富人锦衣玉食的女人。

“先立业,后成家”是这些“王老五”们赞同的观念,但等到有了非凡的事业后,他们却不敢结婚了。“钻石王老五”们在事业有成的情况下,还是选择“只恋爱不结婚”的生活模式。这样的事实婚姻有时甚至会维系一生之久,有的人甚至在共同养育了几个子女后仍不愿迈入婚姻的殿堂。

事实上,他们并不缺乏爱情和 ,对他们而言,只要愿意,身边肯定不缺女朋友,同居现象也较为普遍,感情也并非空白。因为他们不需要婚姻来实现自我价值,所以对待婚姻会带有更多理想的成分,而且更加追求完美、真实,甚至到苛刻的地步。即使结婚,许多人也会尽量选择跟同阶层的人结婚,以避免遭到“掘金娘子”们的“突袭”。

“钻石王老五”们不想和不敢结婚的原因有很多种,对于不少年轻的“新贵”们来说,害怕结婚主要是因为害怕离婚。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他们当心离婚时的财产纠纷很可能让其多年积累的财富付之东流。

需要说明的是:其实现在“钻石王老五”已并非男人的专利,女性也不乏其人。比如“花样年华”张曼玉、“非常考官”王小丫、“明星主播”陈鲁豫、“超级名模”陈娟红、“美丽作家”陈染、“风云女士”吴士宏。

七、钻石的历史是多久了啊

自从人类开始重视钻石的几千年来,估计约掘出了一百三十吨钻石,一克拉约一百四十分之一盎司。现在一年的钻石产量约为七吨,以原石价来计算,共值六亿美金,其中只有百分之二十做为宝石,其余都消耗于工业用途。为获得一克拉的钻石,必得炸开、敲破、冲洗、过滤大约二又二分之一立方公尺的土石;而且其产地皆在地球的偏僻之处,像旧河床、沙漠砂砾层、数千呎的深火山孔、北冰洋陆地、禁止登陆的西南非海岸。因此,为采收一颗钻石所需移动的土石泥沙,依场所不同而异,平均比例是:一比一亿。

这意味着:要挖出一年的钻石供应量,至少得挖掉七亿吨的沙土!

钻石是如此的珍贵和稀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东西,于是总有人梦想会不会有一个"钻石谷"堆满了钻石,只要我们到达了那里钻石就可以俯拾皆是呢?在西方就有很多相关的传说:公元前三百五十年的印度战役中,亚历山大大帝曾经在一个深坑中取得钻石,此坑由毒蛇守护。守护钻石谷的毒蛇的凝视眼光,可以将人 于数丈之外。

亚历山大大帝的士兵使用镜子,将毒蛇的眼光反射,而灼杀了毒蛇,并且抛掷羊尸于谷内,引诱秃鹰飞入谷中啄食羊尸,也吞下了附着在羊尸上的钻石,士兵只要猎杀秃鹰,或是跟踪秃鹰至其巢穴,要取得钻石,易如反掌。

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这足以说明世人对钻石的渴望和向往。

在西方,最早的钻石还被视为有着魔力及神权,可以辟邪伏魔。古印度认为人是宇宙的缩影,死后灵魂若纯洁便将升上天堂;若不洁则将经过轮回,转生为禽兽,甚至矿物,直到净化为大地的精华为止。大地的精华便是指钻石。精纯的钻石也就是洗净一切的最后纯净的一种生命。

古罗马认为佩戴钻石,可以抗拒鬼怪侵扰,也可以驱逐恐惧,因此作战时战士皆佩戴着钻石,以增加勇气。佩戴钻石还能闪避妖法及打赢官司。文艺复兴之前,在十世纪的欧洲,钻石被认为具有抗毒的魔力。教庭相信只要将钻石持在手中,划一十字,便能医好病症。教庭也相信钻石具有澄清心灵的力量,说谎者或是口出恶言者,只要将钻石含在口中,便可治愈其心灵上的毛病。

所有这些传说无一不是表达了人们对钻石的崇敬之情。 那么钻石的真正产生又是怎么样的呢? 钻石,即矿物学中的金刚石,是碳元素经地质作用而形成,原生矿主要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通过 对钻石内包裹体的研究表明,钻石的形成温度为 900 -1300°C , 压力为( 45-60 )× 108Pa, 相当于地球 130 -180km 的地幔深处,其形成于 30 亿年前, 这个年龄几乎与地球同岁;而澳大利亚阿盖尔矿、博茨瓦纳奥拉伯矿,榴辉岩型的钻石虽说年轻,也分别已有 158 亿年和 99 亿年了。藏于如此大的地下深处达亿万年之久的钻石晶体要重见天日,得有助于火山喷发,熔岩流将含有钻石的岩浆带入至地球近地表处, 并附存在金伯利岩和钾镁煌斑岩中,形成钻石原生矿; 或长途迁徙沉淀于河流沙土之中,形成冲积矿。 全球所有的钻石均先发现于次生矿(砂矿),第一个钻石原生矿于 1870 年发现于南非的金伯利城。 钻石最早发现于印度,最大的钻石生产国为澳大利亚,其它主要国家有南非、前苏联、扎伊尔、博茨瓦纳、纳米比亚等国家,中国开采钻石历史较晚,钻石矿床主要有湖南沅江流域、辽宁瓦房店、山东等地。 相传在明朝年间,在湖南沅江流域就有钻石发现。但都是零零星星的。真正大规模的寻矿工作开始于 50 年代。我国现已在 16 省区发现有钻石。我国已探明的钻石储量居世界第六位,目前产量居世界第十位。

目前我国现存发现的最大钻石为常林钻,是 1977 年 12 月 21 日 ,山东临沐县发山公社常林村的一位女农民在耕地时发现的,重 15777 克拉,呈八面体,质地洁净、透明,淡**。

据说,中国最大的钻石曾是 " 金鸡 " 钻石,也发现于该地区,重 21775 克 拉,但在二战期间被日军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八、钻石发展史

钻石号称"宝石之王", 它与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金绿猫眼石同被列为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五大名贵宝石,而其中钻石又居于五大宝石之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珍贵的宝石。

钻石是金刚石的宝石名称,所以又称金刚石、天宝石、夜光石,英文名称为DIAMOND, 语是最硬的意思,希腊文称之为无敌于天下的"阿塔玛石"。 钻石的高折射率和高色散值导致钻石具有一种特殊的"火彩",现代科学精确的计算出钻石的最佳折射角度和切磨方法,因此切工精致的钻石可以幻化出动人心魄的异彩,加上其坚硬永恒的特性,所以成为世人珍爱和追求的目标。

世界上首枚钻石大约是产于3000年前的古印度,是在印度的一条叫克里希纳的河谷内发现的。直到十八世纪之前,巨富的印度历代君王是世界上唯一的供应者。

从公元前四世纪到公元十八世纪初,印度一共生产了约300万克拉的原钻。这也是钻石为什么以"克拉"作为计量单位的原因。

古印度生长一种奇特的树, 这种树每颗树籽的重量基本相同,每粒正好是02克。 由于钻石稀世罕见、重量有限,聪明的印度人便用这种树的树籽"克拉"作为钻石的重量单位。

钻石的重量计量单位是克拉(CT),1克拉=02克,1克拉=100分。 在13世纪的欧洲,钻石是皇室贵族的专利品,佩带钻石是皇后、公主们的特权。

法国国王查理十七世的情妇爱丽丝·苏慧是第一位打破这种传统的女子,她从国王那里获赠一颗钻石,并在公共场合佩带,钻石从此进入民间。 15世纪是钻石与爱情结缘的里程碑。

巴根地公爵查尔斯爱钻如命,喜好收集钻石,他女儿玛丽与奥地利大公订婚时获赠一枚钻戒,成为历史上第一枚订婚钻戒。其后,钻石便成美丽及永恒爱情的象征,也因此而俘获了无数女人的心。

16和17世纪,浪漫的法国人独领钻石新潮流。法国国王弗兰西斯一世的项链镶有11颗大钻石,他的王后嘉芙莲除喜欢钻石首饰外,还将钻石粉末掺入食物中将政敌毒死。

欧洲历史上相传的"篡位粉"可能指的就是钻石粉末。钻石粉是否有毒仍未被考证,极有可能是古人故意编造谎言,以防矿工将钻石吞入体内行窃。

路易十四执政期间,钻石在法国的流行达到顶锋。他的皇宫内摆满珠宝玉石,全身上下钻石闪闪。

据说他以国家名义购买了109颗重达10克拉以上的钻石、273颗重量为4至10克拉的钻石。最著名的要数从宝石巨商手中购回的44颗大钻石,其中包括一颗112克拉的法国蓝钻。

受法国影响,俄罗斯沙皇将钻石视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彼得大帝1724年为皇后加冕时, 皇后冠上镶有2500颗钻石。 英国王室与钻石也有一段难解之缘。

享利八世是钻石收藏家,1558年至1603年, 用钻石原石镶成的八角结晶体戒指时髦一时,顿成风尚。同时又掀起用钻石在玻璃窗上刻情书的热潮,钻戒一度被称为刻字戒指,甚至伊丽莎白一世本人也在一块玻璃上与沃尔特爵士咏诗谈心, 倾诉哀肠。

1838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当时王室拥有2500颗钻石供她使用。 美国人对钻石的兴趣比欧洲人晚多了,直到19世纪末期,美国才时兴钻石首饰, 并将它作为爱的永恒信息。

这一切完全是由钻石大王哈里·弗雷德里克·奥本海默创造的,他是把戴比尔斯公司从19世纪带到20世纪的欧内斯特·奥本海默爵士的儿子。美国人后来居上,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他发起的以"钻石是永恒的"这句广告语闻名于世的促销运动。

据说钻石巨商布雷迪拥有2万颗钻石;出版业巨子普利策在一次法国皇室珠宝拍卖会上买到一条镶有222颗钻石的项链送给他的妻子; 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都与钻石有一段美丽的故事,而美国老百姓对钻石也是感情深厚,当世界名钻在纽约展出时,成千上万的观众在雨中排队,等候参观。 在日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佩戴婚戒的人还不到人口的1%,后来,戴比尔斯发起的一场朴实无华然而持之以恒的促销运动,使日本近70%的新娘佩戴了钻戒。

西德人是另一个容易受广告宣传影响的消费群体。1967年以前,西德的新娘大多喜欢佩戴由两个金环重合而成的婚戒,于是戴比尔斯推出了"三环钻戒"的新概念,即给"双环戒"增添一个镶钻石的第三环。

这一新概念使西德变成世界上第三个最大的钻石消费国。 中国最早关于钻石的记载是西晋时的作品,《列子·汤问》提到辊铬之剑,和汉代「十洲记」提到的切玉刀。

这些刀剑都镶有钻石。 订了婚的女士们将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的传统,可追溯到早期的埃及人,他们相信爱情之脉从心脏直接通到左手无名指的指尖。

透过一只简单的单粒钻戒,钻石为世上无数男女传达了心中的情愫,散发出永恒的爱火。从结婚,到结婚周年纪念日,相爱的男女都用钻石来表达情意,一只镶满钻石的圆形戒指,说的是"我俩的爱情没有尽头",代表永恒之爱(这个源自西方的传统亦为东方人所接纳),时至今日,人们以钻戒作为爱的献礼已蔚然成风。

人们还将结婚60周年或75周年称为钻石婚,也将钻石作为四月的生辰石。 数十亿年前即诞生在地壳深处的钻石,一直是无可比疑、不容超越的代表,并因为它的坚硬和美丽而价值不凡。

钻石是经得起时代变迁的古老宝藏,几世纪以来早已成为永恒之爱的象征。

 提到非洲,我想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词语就是“黑人”“炎热”和“贫穷与落后”。

说到“黑人”和“贫穷与落后”这两个词语倒也不是歧视,由于非洲大陆的历史遗留原因以及战争频频,导致非洲的经济确实发展无法向前。

但是,非洲这个地方的矿物资源是相当丰富,特别是当地的珠宝资源。然后又因为非洲由于自身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这些珠宝在当地是卖得很便宜的,但即使是这样,他们的黄金钻石也并没有很多人买,这是为什么的?

首先咔酱这个理工直女给大家讲一下什么是钻石?决定钻石价值的4个要素又是什么?

从化学成分上来说,钻石是所有宝石中最简单的,它就是简单的结晶质的碳元素。钻石的晶体结构赋予了它被令人羡慕的特质自然界无与伦比的硬度、抵御热和压力的能力、闪耀度以及火彩。

钻石的品质和价值通常由4个要素决定,被称为“4C标准”, 通常如下:

1颜色(Color),代表钻石的自身颜色或者无色;

2净度(Clarity),代表钻石的瑕疵程度;

3切工和比例(Cuting and porioin),代表做工好坏;

4克拉重量(Cat wign),代表对钻石大小尺寸有影响如果单纯从美观的角度,几个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1切工和比例;2颜色;3净度;4克拉重量;

因为非洲的钻石大多数是刚开发出来最原始的钻石原石,是真的看起来很粗糙不美观的,而且摸起来很扎手,并不具备观赏价值。而这种最原始的钻石原石是需要进行专业的加工之后才能呈现出钻石的美感,但是一颗钻石的加工费是很高的。

很实际上购买一颗钻石原石,想要达到它的价值,其实道路还很波折,有时候买回来的原石加工完的价格比买一个成品钻石价格更高,很多人觉得还不如直接去买加工好的成品钻石来的方便。

所以,有着古老文明智慧的中国游客们当然是不会买非洲的钻石!

“钻石”往往象征着爱情的忠贞不渝,是人们对婚姻的一种美好期待,因为它是大自然中发现的硬度最高的材质。它本身的特殊,加之经商之人的各种营销,让人们相信“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也对“钻石”都开始了一种推崇。而现在,钻戒也成为许多人婚礼上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 的进步,有钱人越来越多,钻石不仅可以作为爱情的象征,有经济能力的人,也会将钻石做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装饰之物。在各种珠宝店中都能看见钻石的身影,钻石的流行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但在非洲,当地居民却有一种疑惑:为何我们的钻石又大又便宜,外国游客却不买?

全世界的女性几乎对闪闪发光的物品都没有什么抵抗力,更别说耀眼的金银珠宝。金银珠宝因为稀有,本身就是具有非常高价值的物品,加之后天的加工与制作,所以当这些金银珠宝进行售卖时,价格也就非常的昂贵,但是这也阻止不了女性们对于这些闪耀之物的喜爱,而钻石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钻石因产量低,加工程序复杂等诸多因素,成为了珠宝界中价格更为昂贵的存在。现在的市场上,一颗很普通的钻石也是好几千的价格,稍好一点的更是上万,还有一些特殊的钻石则是有市无价的,这些高昂的价格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但是很多女性的心中还是想要拥有一颗属于自己的钻石的。

钻石耀眼的光芒能够给人带去一定的满足与愉悦,虽然价格昂贵,但是也拥有着极大的市场。钻石因为是天然宝石中硬度最坚硬的一类,并且将高折射率和高色散两种矛盾的特性非常完美的集合在了一起,因此钻石的光芒又要比其他的宝石更加的美丽,所以在 历史 发展的进程中,钻石也逐渐成为了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而一颗钻石要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是要经过一个艰难的开采过程的。想要精确的找到天然形成的钻石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在过去 科技 不发达的年代,要找到一个钻石矿要花上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

如“欧拉”原生矿床和西伯利亚的金刚石矿床,分别用了12年和18年的时间才找到,这十几年的时间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白驹过膝,一晃而过,但是对于开采的人来说,这十几年的时间就是一种金钱的消耗,而且到最后还可能面临一无所获的境地。

而且在找到矿床之后,会面临更大的投入,因为钻石虽然硬度高,但在开采中不可避免的可能会将之伤害到,所以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人员进行开采。这些前期的投入,也让钻石的价值成倍增长。

科学的进步,也让对钻石做研究的专家们对这个宝石有了更深的认知。据勘测得知,全世界各个地方都有钻石的产出,但是因为地区、经纬度、气候等多方面原因,产出的钻石品质和规模的区别都比较大。

而在非洲产出的钻石,是已知钻石品种中质量上乘的,因此非洲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供应区。因为非洲的钻石产地众多,钻石也是随处可见,在世界上都有着高昂价格的钻石,在非洲却成了寻常物品。

非洲是一个相对贫穷落后的地区,但是因为自然风光和一些 历史 因素,每年还是有很多的人前往非洲 旅游 观光。在当地售卖钻石的这些当地的商人却有疑惑,这里的钻石又大又便宜,而且又是原产地区,比其他加工过的钻石更加真实可信,可为什么这些游客都不买这里的钻石呢?

其实并不是游客不相信这里的钻石,而是因为这些钻石都是原始钻石,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如果在这里买下了,自己还需要找人加工设计,会非常的麻烦,而且很多前去 旅游 的人并不能很好的判断出钻石的质量如何,害怕自己花钱买到品质不好的钻石,因此大家才会选择去珠宝店购买,而不是购买原始钻石。加之现在的人们都是比较怕麻烦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当地的钻石卖不出去的原因。

参考资料:

《西岩赘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608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