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石原石有块状吗

钻石原石有块状吗,第1张

钻石原石基本上都是块状的。因为天然的钻石就是一块石头,石头基本都是块状的,外表可能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好看,奇形怪状什么形状都有,可以拿出来卖的钻石都是加工打磨过的。

钻石原石晶体形态:

钻石最常见的晶体形态是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及二者的聚形,在无色透明矿 物中具有这几种晶形的矿物为数较少。即或是具备相似的形状,如无色的尖晶石、石榴石 等,但由于其他的性质与钻石相去甚远亦可彼此区分,这点也是分辨钻石原石的一大特点。

钻石原石独有的特征:

八面体,钻石原石,也会呈现出钻石的特点,钻石大多都是八面体的,有八个面,一般这是最基本的特质。

坚硬,钻石原石的硬度是相当大的,钻石油的钻头都是用金刚石也就是钻石做的,硬度一般在10,所以你可以通过测试硬度,如刀割等,如果轻易出现裂痕,那么肯定是假的无疑。

光泽,钻石的反光率是特别高的,不然也不会被做成戒指而且这么受欢迎。一般它的光泽会比玻璃的反射光还要耀眼,而且一般原石呈现的光泽是带有金属光泽的特点的。

火彩,钻石最大的特点在于起反色光呈现火彩的色泽,你可以看到类似火一般的反射光,这是人造钻石所无法拥有的,你可以通过仪器切割然后光下观察,一般能看到明显的火彩。

钻石,它的化学成分是碳(C),天然的钻石是由金刚石经过琢磨后才能称之谓“钻石”。天然的钻石是非常稀少的,世界上重量大于1000克拉(1克=5克拉)的钻石只有2粒,400克拉以上的钻石只有多粒,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金刚石重158786克拉,这就是“常林钻石”。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可做“钻石“用的天然金刚石很 罕见,人们就想“人造“金刚石来代替它,这就自然地想到了金刚石的“孪生“兄弟--石墨了。

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成分都是碳(C),称“同素异形体”。从这种称呼可以知道它们具有相同的“质”,但“形”或“性”却不同,且有天壤之别,金刚石是目前最硬的物质,而石墨却是最软的物质之一。

石墨和金刚石的硬度差别如此之大,但人们还是希望能用人工合成方法来获取金刚石,因为自然界中石墨(碳)藏量是很丰富的。但是要使石墨中的碳变成金刚石那样排列的碳,不是那么容易的。石墨在5-6万大气压((5-6)×103MPa)及摄氏1000至2000度高温下,再用金属铁、钴、镍等做催化剂,可使石墨转变成金刚石。

目前世界上已有十几个国家(包括我国)均合成出了金刚石。但这种金刚石因为颗粒很细,主要用途是做磨料,用于切削和地质、石油的钻井用的钻头。当前,世界金刚石的消费中,80%的人造金刚石主要是用于工业,它的产量也远远超过天然金刚石的产量。

最初合成的金刚石颗粒呈黑色,05mm大小,重约01克拉(用于宝石的金刚石一般最小不能小于01克拉)。现在我国研制的大颗粒金刚石达3mm以上,美国、日本等已制成61克拉多的金刚石。我们说金刚石已从石墨中“飞”出,宝石级的人造金刚石也会在不久的将来供应于市场。

钻石大多数在地球的地幔深处形成,是由高压、高温下的碳转化而来。一些地质活动,例如火山喷发、岩浆喷发等,将原本储存在地幔中的钻石推上地表,这些钻石可能会被发现并开采。此外,也有一些钻石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的河床、海滩等地方被冲刷出来的。目前世界上较著名的钻石产地包括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你想多了,这和钻石没半毛钱关系,完全没有钻石的特点特征,这就是一块石英质河卵石,你可以拿去抛光看看,要是花纹好看,石质细腻,估计能达到石英岩玉的标准,如果能达到玉的标准,那就属于黄龙玉范畴了。

石英质河卵石,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次是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其形成原因是破碎的岩块,经长距离搬运使棱角消失,形成园形或椭圆形的石子,产于各地江河之处,品种繁多,石体花纹有条带状、条纹状、花斑状、波纹状及不规则弯曲条带等,多以黑、黄、青灰色为主,其外形大多圆润有形,表面细润光洁平坦光滑,石质坚实,多数呈不规则块状,具蜡质或玻璃光泽,半透明。可刻划玻璃并留下划痕,无臭味淡,迅速磨擦不易热。

石英,是一种受热或压力就容易变成液体状的矿物。也是相当常见的造岩矿物,在三大类岩石中皆有之。石英的成份是最简单的二氧化硅。纯度高的石英具有玻璃光泽,纯粹的石英是无色,但因常含有过渡元素的杂质而呈现不同的颜色。石英很安定,不容易风化或变化为他种矿物。石英晶体是自然界中硬度仅次于钻石的天然矿石,其表面硬度可高达莫氏硬度75,不会被铁器刮出痕迹。

黄龙玉,主要成分:SiO2、含少量Fe2O3、Al2O3、K2O、Cu、Mn ,硬度:65—7,通常呈现微透明或透明,具腊状光泽或玻璃光泽,按颜色区分有**、红色、黑色、白(灰色)绿色(少),属于石英质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7585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