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奇谈:宋朝皇帝宴请群臣都吃什么?

趣闻奇谈:宋朝皇帝宴请群臣都吃什么?,第1张

皇家宴会其实都是“吃场面”,重点在于仪式堂皇盛大,参与者倍感荣耀,这大概是中外通行的金科玉律,宋朝的太后、皇帝寿宴可说是对该条定律的最佳证明。

《东京梦华录》中记录了北宋末年徽宗一次生日寿宴的详细过程,《梦粱录》则记载有南宋皇太后生日寿宴、度宗皇帝生日寿宴,居然前后因循,大体一致,没有改变,《梦粱录》更明确提示说“俱遵国初之礼在,累朝不敢易之”――开国时定下的规矩,此后哪一朝也不敢改变。

那么,代代相袭的宫廷最高规格寿宴具体是什么场面?就拿宋徽宗的生日寿宴为例,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的初十日是天宁节――也就是徽宗的生日,不过,百官入朝祝寿然后参加生日宴会,则在十二日这天。在君臣“入场”之前,要由专供宫廷饮食的翰林司、御厨等多个部门一起在宴会现场摆设好桌椅与道具,具体安排则清楚地表明了等级尊卑:

皇帝宝座当然设在殿上正中,座前为“御茶床”也就是餐桌,桌上陈设着珠宝做的人工花枝、若干盘珍鲜水果,还有仅供观赏的果盘,盘中是蜜饯水果、雕花瓜果叠成的宝塔。

宝座对面,安设四行座位,第一行为高座凳,铺锦垫,每座前各列一张矮桌,陈设雕花或蜜饯瓜果堆垒的果盘,由宰相、亲王等人与辽国、高丽、西夏诸国使者就坐。其后的三行则改为矮坐凳,三人分享一张矮餐桌,入座者也为朝廷重臣。

其余大臣以及诸国低等随员的座位设在大殿之外、两旁偏殿的廊檐之下,同为三人一桌,桌上摆设环饼、油饼、枣塔垒成的“看盘”,纯为装饰,不许真吃。此外尚有更为低阶的军官,则是在“山楼”之后排设席面。真是天子请客,倾朝赴席,人数众多,场面格外的浩大。

整场宴会的持续时间相当之长,以致必须分成上下场,称为“前筵”与“后筵”。上半场一共为饮五盏酒的环节,下半场则为四盏酒。每一轮都包括三杯酒,由一个 部门的头头首先向皇帝敬酒,群臣陪饮;再向宰相敬酒,天子、群臣陪着喝;最后是象征性地给其他部门的百官敬酒,大家伙一起干杯。

这2款A货翡翠手镯都是冰糯种偏糯种翡翠手镯,石纹棉絮瑕疵比较多,虽然没有裂纹瑕疵但也已经是属于没有什么收藏价值的中档佩饰翡翠手镯了。飘花的贵一点,油青的色泽晦暗便宜点。所以飘花的好一点。

据说,在一次酒后,英国诗人拜伦爵士曾畅游大运河,而他所抛弃的一个情妇曾经在大运河投河自尽。英国小说家乔治埃利奥特(真名为玛丽安埃文斯,1819-1880)的丈夫曾经从旅馆的窗户掉进了大运河里。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美男子卡沙诺瓦的故事更加有趣,传说他曾经追逐过威尼斯伯爵夫人和伯爵的情妇,并同她们在私人游船上卿卿我我,事情败露后,被总督关在总督府顶楼的牢房里。而我们这位有趣的“情圣”,最后竟然成功地从屋顶的一个洞口逃跑。《纽约时报》的幽默作家罗伯特本奇利(1889年-1945年),美国幽默作家、戏剧批评家及演员)游览威尼斯时,刚从一艘贡多拉小船上跳下来,就给国内发电报说:“我现在置身于一条美丽的水街,你们能猜到是哪里么?”

亨利詹姆士(1843年-1916年),美国作家和评论家)曾经评论说:“世界上所有运河中,最高贵的就算是威尼斯大运河了。它的起始端宏伟壮丽,河左边有圣母玛利亚教堂美丽的八角形建筑;唯一遗憾的是,运河末端是火车站,附近还有更加丑陋的停车场,这是大运河的一处败笔。” 理查德瓦格纳(1813年-1883年),德国作曲家,擅写浪漫歌剧)当年曾经住在文德拉明宫,并于1883年在那里去世。如今,每年冬天,文德拉明宫都会开放赌场。据说,有一天,瓦格纳坐在钢琴旁,突然听到了贡多拉船夫在急转弯时的喊号子声,由此受到启发,在其歌剧《特里斯坦》中新加了一段牧羊人的笛曲。

在卡雷茨沃尼科宫附近,是满载蔬菜和水果的船只进行交易的地点,19世纪,伟大诗人罗伯特勃朗宁(1812年-1889年),英国著名诗人)曾经在那里居住并写作。在运河边,勃朗宁写下了很多精美的诗句,它们像那些镌刻在爬满青苔的墙壁上的诗词一样优美。比如,勃朗宁这样赞美意大利,“啊,意大利/打开我的心,你会看到/那里镌刻着意大利的名字”。

吉尔伯特与苏利文(19世纪著名的两位轻歌剧音乐家)共同创作了《贡多拉船夫》,在歌剧里面,他们大量运用了威尼斯船夫的民谣,从而谱写出了欢快轻松的歌剧音乐,但马克吐温声称:“无法容忍他们持续不变的像猫叫春一样的音乐。”然而,这位前密西西比河上的船员有一次有机会游览了威尼斯大运河,过后,他这样描述贡多拉,“(它)自由而又优雅,像一条大蛇在滑行”。 游览大运河,有很多不同的交通工具。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莫过于乘坐“水上巴士”了。“水上巴士”可是威尼斯大运河的一道独特的景观,它们小巧玲珑,色彩鲜艳,不过通常也比较拥挤。

最富有威尼斯特色的是贡多拉。威尼斯的贡多拉表面涂满油漆,异常光滑,沿着运河的两边,它们被拴在理发店五颜六色的门柱上。贡多拉的船首外包钢皮,昂然翘立,在运河里行走时,贡多拉在浪花上腾越,肆意飞奔,气势宛如一匹从栅栏里放出的野马。

在过去,头戴草帽的行吟诗人常常划着这种既古老又高贵的交通工具,沿大运河游览,他们一边划船,一边吟唱那不勒斯的情歌。现在,那不勒斯的情歌很少能听到了,取而代之的多是普雷斯利(猫王)的摇滚音乐,在这里也可以听到百老汇的曲目,比如在研究院木桥附近,你可以经常听到歌剧《梦幻骑士》优美的乐曲。但是,要提醒一下,乘坐贡多拉兜一圈所需的花费远远高于乘坐汽艇的费用,前者大概是75美元/50分钟,而后者一张票才几美元。 如果要全面欣赏大运河的风光,最好是在圣马可渡口乘坐汽艇出发。当然,在上船之前,你可以先好好游览一下圣马可教堂,这座教堂建于公元839年,据说,公元827年,威尼斯两位商人率领十艘船前往埃及亚历山大城,任务是取回圣马可的遗骨。为安放圣马可遗骨,威尼斯人特别兴建了圣马可大教堂,该教堂融合了拜占庭、哥特式等各种建筑风格。教堂内还存有许多十字军东征所劫掠的奇珍异宝,有绿宝石、红宝石、罕见的非洲大理石、以及镶金的宗教绘画。此外还有从君士坦丁堡掠夺回来的雪花石膏艺术品。据说,公元1204年,威尼斯总督恩里科登达罗派军队攻占并洗劫了君士坦丁堡,有趣的是,当时这位总督已经双目失明,而且年逾九旬。

如果你不想那么快上船,你也可以沿着河岸溜达溜达,几百码远的地方就是下一个汽艇渡口,你可以在那儿的“哈里酒吧”吃点小吃,休息一下。不要小看这里,奥松威尔斯(1915年-1985年),美国**制片人和演员,他自导自演了《公民凯恩》)和楚门卡波特(1924-1984,美国作家)曾经在这儿品尝“卡布季诺”;海明威曾经在这里指点酒吧服务生如何正确地调制“马丁尼”苦艾酒。

随着水上巴士在河道中蜿蜒前进,你会注意到河岸两侧有很多美丽的小花园,或者鱼市,你也会看到黄铜圆顶的教堂,教堂主楼两侧则是罗马式的钟塔。在运河岸边,还有两座异常巨大、然而又很漂亮的建筑物,它们以前是德国和土耳其商人进口商品的储存仓库,现在,被改造成了一家邮局,另一座则变成了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里亚尔托码头附近的拐角,你会看到建于15世纪的卡多洛金屋,它的正面是哥特式的大理石圆柱,上面是弧形的美丽的阳台。很多人认为,如果把沿岸的建筑比喻成大运河脖颈上的粒粒珠宝,那么,卡多洛金屋可以称得上大运河的皇冠上的珠宝。

威尼斯大约有450座桥,但是只有3座桥横跨大运河。第一座是通往研究院美术馆的研究院大桥;第二座就是里亚尔托桥。最后一座是斯卡路茨桥,这座桥靠近火车站终点站,因而交通格外繁忙。 数百年来,大运河目睹了太多的众生百相。那里有宗教徒的长队,有狂欢节的游行,还有男女老少参加的贡多拉龙舟赛;举行盛宴和舞会的船只上高挂着明亮的日本灯笼;快速的游艇载著名人和政客抵达豪华的酒店;巨大的商船满载电视机、百事可乐以及高级地毯;垃圾船则吸引着一群群海鸥尾随;从亚得里亚海捕鱼归来的船只装满了新鲜的贝类和乌贼,它们顺着运河直奔码头边的酒店。

在这个行列里,你还可以看到欢庆的结婚船队,它们一路播放着喜气洋洋的的音乐,招来无数人的注意。而举行葬礼的船队则低沉哀伤得多了,船上挂着黑色和金色边纹的帘子,船头堆满了素洁的鲜花,葬礼船两侧以及后面跟随着贡多拉,上面是前来哀悼的亲友,他们有的戴着黑色帽子,有些妇女则蒙着黑色面纱。 沿着大运河一路走来,你会发现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背负旅行袋的大学生,他们可以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发生在大运河边的故事。他们会告诉你,在岸边某所不起眼的房子里,亨利詹姆斯(1843年-1916年),美国作家和评论家,他是一位从心理学角度反映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锋)曾在那里写他的大作;或者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年-1922年),法国作家)为了《追忆似水年华》中17页的内容同妈妈争执不休的趣事。

他们还会告诉你在哪个码头下船可以参观教堂,修道院,在哪些地方你可以欣赏到诸如提香、乔尔乔涅、丁托列托等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的作品。他们也会提示你哪些地方不收费,哪些地方必须买票参观等等。收费最贵的场所就是博物馆了,那里一般陈列着意大利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作品。

北京外城是明朝嘉靖三十二年修建的,相对内城而称之为"外城",因为外城位于北京城的前三门儿以南,所以,又叫"南城"。南城东西比内城要长,而南北却只相当于内城的一半,形状上就像一个"凸"字;因为外形像顶帽子,所以过去又叫"帽子城"。

原本外城是打算环绕内城修建一圈的,可是在四十里内城外修一圈城墙,所需的花销太大,所以当时先修南边。南城的北墙包接内城的东南、西南角楼,周长二十八里,一共开了七个门,南面正中是永定门,东为左安门,西为右安门;东侧一门叫广渠门;西面一门,为了避道光皇帝的名讳,将广宁门改名为广安门。外城北边儿的东、西便门显然跟别的门不一样:脸朝北开门。而北京城其他城门都是门脸朝南。

到了清代,"前三门"(祟文门、正阳门、宣武门),尤其是正阳门外一带繁华似锦。文武百官都由正阳门上下朝。正阳门外大街一带,店铺林立,交易频繁,商众云集,摩肩接踵,是清代北京最繁华的闹市区。六必居、同仁堂、都一处、合香楼等著名店铺都集中在这里,牌匾相望。珠宝店、绸布店、粮食店、杂货店林林总总,盛极一时。

崇文门设有税关,门内往西有会同四译馆,做买卖的都由崇文门出入。

东便门外由大运河运来的南方货物都在通惠河至张家湾这一带集散。

宣武门外有许多会馆,是当时的文化人常出入的地方。

在前三门商业区中,还出现了以经营经史子集、文房四宝、碑帖字画和印玺古玩为特色的琉璃厂文化街。每年新春,书店和其他商贩都在厂甸的集市上设摊,这可以说是北京过年时的一大盛事。

南边的永定门是整个南城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城门。现在首都博物馆里还存放着写着永定门字样的大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以前,住在广安门附近的居民,可以时不时地看到"拉骆驼跑城儿"的景儿。这也成为当时的一种日常社会现象。当时交通工具不发达,路面情况也不好,建材、燃料还有山货,都要靠骆驼从山区往城里运,以满足城里的需要。

"拉骆驼"的"驼户"大多是京西、京南的专业户,根据骆驼易饲养、能负重、耐跋涉、性格温驯的特长,他们利用骆驼拉活儿搞运输,好养家糊口。

要说起这骆驼的历史,那可就渊源流长了。早在建元都时,骆驼队就有参与,到上个世纪50年代骆驼从北京的运输行业退役,算算也有700多个年头了,骆驼为北京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左安门俗名叫"江擦门"。出左安门,往南偏东,不到三四里地的地方有一个"分钟寺"。

早年,庙里有一口奇怪的钟,打起钟来,声音不像钟声,倒像有人在耳朵旁边说话一样。听钟的人不同,听到的钟声也是因人而异,如果是懒人听了,就是"下炕!下炕!",勤快人听了,就是"不忙!不忙!",小牧童听到的是"放羊!放羊!",换作是春天,听到的就是"倒仓!倒仓!",等到了麦秋时候,就是"扬场!扬场!"因为每个人听到的钟声都不一样,这钟就被称为"分钟",庙自然也就成了分钟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64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