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丝绸之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第1张

丝绸之路一般指丝绸之路(古代交通路线),更多含义请参阅 丝绸之路(多义词)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来源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表述)

1来历

亚非欧古代文明的发展

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和东汉时的班超经营西域并再次打通延伸了丝路,以及罗马人征服叙利亚的塞琉西帝国和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后,罗马人通过安息帝国、贵霜帝国和阿克苏姆帝国取得中国的丝绸西汉时期由张骞首次打通的的丝路,被称为“凿空之旅”,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并将这条路线首次打通延伸到了欧洲,到了罗马帝国罗马帝国也首次顺着丝路来到当时东汉洛阳这不但是欧洲和中国的首次交往,也是21世纪初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永平求法的佛教东渡,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称谓得到世界的承认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

简介

亚非欧商业往来(2世纪初)

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命名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丝绸之路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京师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

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洛阳、长安以西又分3线:[1]

所经路线

丝绸之路

①北线由长安(东汉时往东延伸至洛阳)、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

丝绸之路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

丝绸之路

、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泉州、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

商品交流

丝绸之路上的驼队

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随着商队的行进不断流入欧亚各地这种远早于丝绸的贸易品在欧亚大陆的广泛传播为带动欧亚贸易交流做出了贡献这种珍贵的商品曾是两河流域各国财富的象征当青金石流传到印度后,被那里的佛教徒供奉为佛教七宝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远的宗教色彩而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胡豆、波菜(又称为波斯菜)、黄瓜(汉时称胡瓜)、石榴等的传播为东亚人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

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

技术西传 21世纪初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造纸术曾经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这种技术似乎只有东亚及南亚部分国家才有发达的造纸工业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纸制品开始在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出现人们已在在楼兰遗迹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很多人认为造纸术的西传为欧洲及中亚带来了一次巨大的变革,而最初这场变革却是残酷的:唐朝与新兴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亚的势力摩擦不断在对中亚政治格局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怛罗斯战役中,阿拉伯人将中国战俘沿着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而这些战俘中就有长于造纸术的中国工匠最终造纸术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

丝绸之路

地区沙漠密布,各国的繁荣与水往往是脱不开关系的天山与昆仑山脉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然而收集这些雪水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后积聚在山脚的水很短时间就会被蒸发或渗入地下自汉朝派遣军队囤积在西域发展农业时,流传于山区的坎儿井和井渠技术被同样需要水源的军人使用在西域,并逐步流传至更远的国家早先西域地区坎儿井技术究竟是由中国还是波斯传入西域一直事件有争议的问题不过井渠技术和穿井法被证实是用中国传向西方:《史记》中记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断绝水源的方式围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汉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坚持了很长时间

中国古代印刷术也是沿著丝路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在敦煌、吐鲁番等地,已经发现了用于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纸制品其中唐代的《金刚经》雕版残本如今仍保存于英国这说明印刷术在唐代至少已传播至中亚13世纪时期,不少欧洲旅行者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将这种技术带回欧洲15世纪时,欧洲人谷腾堡利用印刷术印出了一部《圣经》1466年,第一个印刷厂在意大利出现,令这种便于文化传播的技术很快传遍了整个欧洲

宗教交流

唐朝(7世纪)时在中国北方发现的西方传教士像东汉初期,佛教自于闻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侧之“丝绸之路”子孔道,全面传到西域各国关于佛教传入西域地区,21世纪初尚有许多说法但是国内外“学术界基本看法是: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纪以后,晚在公元前1世纪末已传入西域了”据此,佛教公元前87年传入西域于阗以后,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圣地于阗向西或北方向传播到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喀什、阿克苏、库车、焉首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北路各地和向东北方向传播到且末、若羌、米兰、楼兰等西域之“丝绸之路”南北路诸地是理所当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

拜火教(一名为祆教)是中国人对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这可能与西域地区与拜火教敌视的伊斯兰教有关)的称呼,该教于前5—前1世纪沿丝路向东方传播,被认为是最早传入西域的宗教拜火教曾是波斯的国教,在阿拉伯帝国兴起后被迫东移有记载当时西域各国都信仰琐罗亚斯德教,在中国受到当时南北朝时代的北方各国皇帝的支持,唐朝时也有许多祆祠以备“胡商祈福”,地方统治者为控制拜火教的发展,设立萨薄一职,试图将宗教纳入国家管理体系中但该教宋朝以后则基本消失其宗教风俗则被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所保留,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风俗

景教则是叙利亚基督教聂斯脱里教派的一个分支,史料记载景教在唐代初期搏得皇帝好感,李世民曾批准教徒在长安兴建庙寺一所,初称“波斯寺”,后更名为“罗马寺”,“大秦寺”;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景教徒伊斯曾协助郭子仪平乱,后被赐紫衣袈裟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与祆教及摩尼教并称唐代“三夷教”在会昌法难之后,景教慢慢走向衰弱,但一直延续到明朝天主教进入中国时

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在中国历史上开始的中西文明的接触碰撞,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相互滋润,使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今天开发西部的热潮中,古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现代文明)中将焕发生机 如果把“丝绸之路”理解为一种技术而不是单一层面上的途径,将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在众多的传播途径中“丝绸之路”是如此让人难以释怀

2陆上丝路

背景

目的:汉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

经过:公元前138年,他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捉住,扣留了11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身边只有在西域娶的胡妻和一位随从,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于是张骞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都护的设立: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班超经营西域:公元73年,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西域,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都护,他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到达波斯湾班超首次将丝路从西亚一带打通延伸到欧洲、到了罗马,罗马也顺着丝路首次来到东汉京师洛阳,这是21世纪初丝绸之路的完整路线166年,大秦(罗马)使臣来到洛阳,这是欧洲国家同中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

——1、丝绸之路的影响

今天,人们都知道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古代丝绸贸易的商路,而且还是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今天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比较19世纪的认识要丰富得多。

对中国来说,“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对于作为甘肃人的我更是了解它的作用,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

——2、丝绸之路的意义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现在我们的丝绸已经走出国门,受到了很多国家的喜欢。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是与他国的一条友谊之路。

——3、丝绸之路的现实价值

       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这条路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圣僧玄奘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

作为一个醒目文化符号而巍然耸立的丝绸之路,肯定还会千秋万代地存在下去,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提供正能量。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绸之路这一谓称[1]得到世界的承认。 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 von Richthofen)命名。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长安以西又分3线:

  ①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

  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

  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

  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

  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由于南北两道穿行在白龙堆、哈拉顺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条件恶劣,道路艰难。东汉时在北道之北另开一道,隋唐时成为一条重要通道,称新北道。原来的汉北道改称中道。新北道由敦煌西北行,经伊吾(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湖)、北庭(吉木萨尔)、轮台(半泉)、弓月城(霍城)、砕叶(托克玛克)至怛罗斯。西段。葱岭(或怛罗斯)至罗马。丝路西段涉及范围较广,包括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历史上的国家众多,民族关系复杂,因而路线常有变化,大体可分为南、中、北3道:

  ①南道由葱岭西行,越兴都库什山至阿富汗喀布尔后分两路,一西行至赫拉特,与经兰氏城而来的中道相会,再西行穿巴格达、大马士革,抵地中海东岸西顿或贝鲁特,由海路转至罗马;另一线从白沙瓦南下抵南亚。

  ②中道(汉北道)越葱岭至兰氏城西北行,一条与南道会,一条过德黑兰与南道会。

  ③北新道也分两支,一经钹汗(今费尔干纳)、康(今撒马尔罕)、安(今布哈拉)至木鹿与中道会西行;一经怛罗斯,沿锡尔河西北行,绕过咸海、里海北岸,至亚速海东岸的塔那,由水路转刻赤,抵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

  海上丝路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明初达到顶峰,明中叶因海禁而衰落。海上丝路的重要起点有番禺(后改称广州)、登州(今烟台)、扬州、明州(今宁波)、泉州、刘家港等。同一朝代的海上丝路起点可能有两处乃至更多。规模最大的港口是广州和泉州。广州从秦汉直到唐宋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商港。明清实行海禁,广州又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历代海上丝路,亦可分三大航线:

  ①东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朝鲜、日本。

  ②南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东南亚诸国。

  ③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西方的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纷纷传来,中亚、西亚的穿著、饮食等生活方式,音乐、舞蹈等文化娱乐活动都源源进入中原。

丝绸之路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文明交流之路。古丝绸之路起始于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的背后是文化沟通。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史上,除了印刷术和造纸术以外,中国文化在西方一直具有较高的地位。以中国风为例,500年前,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华,回国后他们向欧洲人传播了中国文化。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欧洲又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既包含了琴棋书画等修身的艺术,又泛指一种东方神韵,渗透到建筑和瓷器等外观设计里。

扩展资料:

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是:西汉夺得河西走廊,解除了匈奴的威胁,西汉国力强盛内,经济文容化发达,对外影响力强。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8968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