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佛菩萨是不贪世间丝毫名利的,何以在佛经中说到世人若以香华,七宝,衣服饮食供养佛菩萨会有如许功德?

诸佛菩萨是不贪世间丝毫名利的,何以在佛经中说到世人若以香华,七宝,衣服饮食供养佛菩萨会有如许功德?,第1张

你好,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

诸佛菩萨是不贪世间丝毫名利的,其实这句话是说对了一半。因为诸佛菩萨连世间的丝毫都不贪,不仅是名利不贪;非但世间的丝毫不贪,连出世间的丝毫也是不贪的。因为破除贪嗔痴的诸毒才能成就诸佛菩萨。

而佛经中说的正是教导众生如何跟佛菩萨一样,破除贪、嗔、痴,也成就诸佛菩萨的智慧功德。

比如你说的“若以香华、七宝、衣服、饮食供养诸佛菩萨,就会有如许功德……”等等,供养是意义是通过以世人所贪执的东西来做供养布施,以此来去除对外物的贪执;同时,以自己所好之物供养佛菩萨,更是见贤思齐,以效仿佛菩萨的德行而消除自己内心的无明。

修行的过程都是自己的事,是在自己的心田里种地。种什么是自己的事,收获什么也是自己的事。与佛菩萨没有关系。佛菩萨只是教导你种这个心地的方法而已。

你通过佛菩萨教导的方法去实践,通过供养的方式来破除自己内心的贪执,自然收获清净智慧的果实,获得自己内心无量的功德。一切法都是你内心的修行,不是在外相上做功夫。

不明白佛理的人看到这个行为会以为是通过香华、七宝等外物贿赂佛菩萨,以此来换取什么功德。

殊不知,功德是无相的,离一切念才是功德。也就是内心没有供养的对境;没有供养的外物;也没有去供养的人,如此三轮体空的供养才是最大功德的供养。

梁武帝建寺造像无数,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就是因为一念执着,就已经没有了任何功德,只是得到些福德而已了。

所以,一切功德都是自己内心的果报,在心地上的耕耘和收获,与外在的佛菩萨无关的。外在的佛菩萨都是你修行的工具而已。就如同我们通过打篮球获得了健康的身体,篮球只是你借用的工具而已,它并没有什么贪与不贪的概念。

这就是心地法门的真正意义。

也许,有的人以为,戴佛珠手链就像佩戴普通的手镯、戒指、项链等首饰一样,仅仅是装饰而已。

但要告诉大家的是,佛珠和一般首饰不同,佩戴者也不可以对待一般首饰的心态来对待佛珠。

一、佛珠的意义

说起佛珠的不同,就要从佛珠的起源说起。

关于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经》中记载的说法为准。

据载,波流离王在听到佛陀开示之后,便开始用木槵子来制造佛珠,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这就是佛珠的起源。所以,最初佛珠被称为“念珠”。

也由此,佛珠成为了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

并在僧俗间广泛使用。

而佛珠与“弗诛”谐音,是不要诛杀生命的意思。佛家第一大戒不杀戒,佩戴佛珠,意在时时在提醒要爱惜物命。

二、佛家对戴佛珠意义的解释

佛家认为,佩戴首饰和佩戴佛珠对人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佩戴金银珠宝不仅不能让人觉悟,

不能断恶修善,不能舍弃对物欲的追求,反而增加了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贪爱和执著。这,会把人引到恶道的歧途上去。

这是因为,金银珠宝首饰满足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容易使人沉迷在物欲的享受当中。普通人一看到这些首饰,就会想到如何拥有它,佩带上它有多好看,会受到人们的赞美、羡慕、甚至嫉妒。从而为了拥有它,造作出许多罪业,在“苦海”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而佛珠则不同。

对于想觉悟的人,想脱离六道轮回的人来说,戴佛珠自然很有意义;对于不信佛的人,戴佛珠似乎不能立刻起到什么作用,但佛珠毕竟是法物,是得到佛菩萨加持的,带久了就会得到感应,人就会慢慢觉悟,从中悟到一些道理。

它是会把人引上解脱之路的,这就是法物的殊胜不可思议之处。

佛珠等法物,可以使我们觉悟,提醒我们断恶修善。这是法物和世俗物品的区别。

三、佛珠的颗粒数字是有讲究的

佛珠,根据形状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其质料更是不胜枚举。但不论是什么种类、材质,佛珠的颗数都是很有讲究的。

佛珠的颗数,以108颗为其基本数。108粒,是表示单纯的108种烦恼,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种无量三昧等等。

佛珠的颗粒数位不同,有不同的含义。

据佛经记载,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个数。这种佛珠因为太长,只供极少数大德高僧和潜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此外极少人使用。

上品的佛珠为108粒(密宗行者为110粒),

中品为54粒,其余有42粒、21粒、14粒净土宗的36粒、禅宗的18粒等等。

开悟了,一切都是空。没开悟,就什么都需要,不舍一切善法。

《五灯会元》记载有丹霞禅师烧木佛的故事,他是开悟的人,他可以把佛像拿来烧了烤火……。但我们是万万不可以这样做,烧毁佛像罪过无穷。这就是开悟不开悟的区别。

佛经上说,供奉佛菩萨,可以用七宝供养、可以用金银供养;只要恭敬虔诚,是可以的。

供养关键在于心的恭敬虔诚、礼拜忏悔,就很吉祥。因为佛菩萨并不需要这些,就比如素食水果,最后也还是人吃了。

另外,积德行善、孝亲尊师,诸恶莫作,精进修行,这是属于如法修行供养,是最好的供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757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