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话是怎样的,高手们可以给出具体答案吗?

客家话是怎样的,高手们可以给出具体答案吗?,第1张

客家话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 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 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宁化,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客家话的活化石是江西抚州话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依据内部的 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的粤东客家话,以 赣县蟠龙话为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 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主要特点

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 [p‘],“地,大,弟”读作[ t‘-],“在,字,坐”读作[ ts‘-],“旧,舅”读为[ k‘-]。古非敷 奉声母部分字今读作,而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f-],“孵,讣”读[f-],“扶,肥, 饭”也念[f]。古晓匣母合口字,客家话中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话黄换”念[v-]。古 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腭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 k' h]的读法;大部分 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声调 上,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 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闽西客家话的永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在词汇语法方面,最明显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禾(稻子),食(吃),索(绳子),面 (脸)”。还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词,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泪)"等。在语法上,常用一些如“老, 公,子,哩,头”等前缀、后缀;用一些特定的助词或词语(如“黎,咧”等)表示动作时态;通过变化 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等等。

客家话的活化石抚州话

抚州方言是赣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很有特色、很有影响的地方语言。在国内“抚州方言”和“客家语言”有着神秘关系,受到语言界、学术界人士和客家人的广泛瞩目。三十年代初期,我国著名语音专家罗常培先生敏锐地发现抚州方言有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持闭口韵尾,二是来纽三四等声母变成[t],三是章昌二纽变同端透。罗常培先生对抚州方言进行了多年研究,并认为抚州方言有几点和客家话的系统相近,开辟了客家语言活化石研究先河。他认为“抚州音系在南方语言系统中发音独特,很可能代表北方客家迁徒传下来的语言流变和当地土著语言的变异,可以作为民族迁徙和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来研究。”称抚州话为客家话的活化石还有一定历史原因。

抚州在春秋时期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吴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东汉和帝永元8年(公元96年)开始建县。因为地理位置介于吴、楚、越之间,受周围环境影响,当地最早的方言是一种夹杂吴楚语音的土话。唐末的黄巢起义,导致许多中原汉人举族南迁,来到当时侥幸没有遭到战乱的抚州定居,使这里的人口结构和语言音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原汉人带来的北方话,便和当地的土话合流,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经过长时间的揉合,才逐渐演变成今天这样的抚州话—一种既从属于赣语系统,又同客家话有神秘的联系,保留了原客家语言的主流风格,为今后学术界继续探索客家话与抚州的地域神秘关系提供了语言活物研究标本。

一、客方言形成概况

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它以广东的梅县话为代表。梅县,这个名字为后起,据温仲和《嘉应州志》载,梅县在南朝齐时,开始称程乡县, 是时有南齐时人程旻[ m n]居嘉应州义化乡,后人思其德,名其乡日程乡,名其县为程乡县。到了后晋,程乡县原隶属广州义安改隶属为南汉国时,始改恭州为梅州。宋时几经改置, 至明清时又复称程乡县,隶属广东潮州府。至于称“嘉应直隶州省程乡县”之名,那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事情,到嘉庆时,嘉应州升为府。直至民国,隶属广东省,废嘉应州改称梅州,后改为梅县。 今梅州市含七县一区,即梅县、兴宁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和梅江区,均操纯客方言。梅县话是客家话的代表。

梅县的命名,起自民国。据《梅县市文物志》所载旧制沿革, 梅县应当包括旧称三十六堡,即今现属梅城及城郊区、长沙、水车、石坑、畲江、扶大、南口、荷泗、瑶上、大坪、石扇、西阳、白宫、丙村、雁洋、城东、松口(松东、松南)、白渡、隆文、桃尧、松源等区。 这些区与区之间的语言,其大系当然属梅县音系,可是微有差别。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究竟怎样形成的? 当代语言大师王力先生说:“‘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据一九一二年梅县焕文阁出版《梅县乡土历史读本》载。“客民本中原汉族,皆河南光山、固始之民。”唐末因战乱“移徙于汀 赣之间”后转到广东,到了宋末,梅县一带旧是过客族,“遭元兵屠戮殆尽”,待元乱已定,复由洒赣之间“转徙于梅”。清诗人黄遵宪《梅州诗传序》云:“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而守其 语言不少变”,“守其语言”属什么语言?清语言大师章太炎先生《客方言·序》中说:“广东称客籍者,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氏(抵)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林海岩《客说》“客音为先民之逸韵”可见梅县客家 为汉民,客话渊源,自然属于中原先祖口语无疑,所以客家话保存了大量上古和中古语音。黄遵宪说:“余闻之陈兰甫先生谓客人语言,证之周德清《中原音韵》无不合”(见《梅州诗传·序》)。由于社会动乱,中原汉人 大批南迁,在经过长期流徙以后,这批被称为“客人”的中原汉人最后定居于梅县地区,其所操的语言慢慢对发展成为一种方言——客家话,客家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定型下来,形成一种有别于汉民族共同语的独立的、纯洁的、 活泼的和丰富的客家方言。

二、从古代汉语看客家方言的形成

我们知道,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梅县客家话,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必 然结果。客家话的客家人(客人)所操的语言。“客民本中原汉族”,既是中原汉民族,口音当然是中原音系,罗香林《客家源流考》认为“就种族遗传说,客家民系是一种经过选择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强化血统”,这就说明了 “客人是中华民族是最有力的一派”(《梅县乡土历史读本》)。足见客家人是中华汉族无疑,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

(一)客音和古音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客方言中保存了很多古音,从客家 话的纽韵调上可以发现古音系统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不打算作全面的阐述,因为古音与客音的异同,古今汉语专家在专著里均有述及,我只是想从它们共同性的对应关系上谈谈纽韵情况,至于调的问题,对古汉语调类说法亦 不统一,如古有二声、三声、四声说,当今客话五华口语只有三声,无去声,梅县地区其余县都为六声说,就难以考定“古”“客”真相。我认为客方言的纽韵与古代汉语有一定的共同点和一定的对应规律的,譬如说声母,客 方言无浊声母[dz]、[dz] 、[dz]、[v]、[η],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属精、清、心声母,无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说“知”为“低”(di),说,“值得”为“抵得”等等都是属 于上古语音,即清代音学大师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提到的“古无舌头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这话的意思是说,等韵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彻、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读“端、透、定”即今人发 “zh”、“ch”、“sh”的舌后音声母的字,在上古时有一部分读为舌尖母“d”或“t”的音,客方言正符合这个规律。钱氏又说“古无轻唇音”,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 (见钱氏《音韵问答》)这话的意思是说,凡后代发轻唇[f(v)]声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读为重唇音 或[p]或[m],证之于客话,如说“飞”为“卑”,说“负”为“辈”,说“分”为“奔”,说“粪”为“笨”,说“斧” 为“补”,说“无”为“磨”等等,这就是客话中今天还保存下来的上古语音。章太炎先生在《国故论衡》中说:“古音有舌尖泥纽,其后支另,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这话意思是说,今人读“r” 声母的字,证之于客话,客人说“汝(r )”为“你(n )”,读“乳(r )”为“能(n ng)”,读“挼(ru )”为“挪(nu )”等等,这些都说明客话没有“日纽”,日纽在古音系统里应属三十六字母的“泥纽”。

再说客方言的韵母的保存了一部分古代韵部, 如罗 云《客方言·自序》所说“今考客音耕清韵婴声诸字,与真韵因字诸字无以别也;清韵之情、贞、成、盈、呈,与真之韵秦、真、臣、仁、陈,无以别也;青韵之轻、屏、 萍、 ,与真韵之亲音与清同;到臻韵这臻音与精同,就如顾(按:顾炎武)说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汉之古音矣。”这段话说明了客家话韵母系统与古韵部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所谓“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汉之古音”是合乎事实的。 客方方韵母具有入声韵尾[- p ]、[ - t ] 、[ - k ]和阳声韵尾[ - m ]、[ - n]、[ -η ]特点,与《广韵》系统相符,但韵尾[-η]在[ Z ] 、[ I ]之后变为 [ -n ]、韵尾[ k ]在[ Z ] 、[ I ] ,“痕”与“真”各别。

(二)客方言与古语词

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客话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著名音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对客家语言系统作一过番研究工作,撰述《岭外三州语》附在《新方言》后,选取了六十三条客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方言的词源与客话所本,自志汉民族一派语言,早已如此。现举几条《岭外三州语》例叙说 如次:

(1)《方言》说:“浑、 ”皆训盛,郭 曰:“们、浑、肥、满也”,《邹阳传》言“壤”子,壤即 也。故今三州谓小子曰满子。 按(笔者,下同):今客方言对最小之子(子女中最幼者)即呼“满子”,最小这女为“满女”。

(2)《夏宫》“缮人”注:“缮之言劲也,善也”。善、美同意。三州谓美曰劲,亦谓之产。〈广雅〉:“净,善也。”亦谓之产,郑公孙侨字子美,亦为产,明美、产同训矣。 按:“劲”字客话读[ k no]有美丽,漂亮之意。 ,客话读[cts Bn],称美而白净之意。用于指物,如说“瘦肉”为“ 肉”(精肉)。

产,客话读[csan],多指人(孩子)长得漂亮,也可指物。

(3)《说文》:“ ,白好也。”则旰切。三州谓人白好曰 。按:赞,客话读[ts‘anC],很好的意思,对事物表示赞许,常说“异女赞”、“奇女赞”(蕉岭)。

(4)《说文》:“桄,充也”古旷切。《乐记》“号以立横,横以立武”《注》:“横,充也。谓气作充满也。”《释文》:“横,古旷切。”桄、横同字。三州谓廓大充满为桄,转入庚部。 按“桄、横同字”,但今客话音读不同;从反切来看,古音是应读“桄”为[ckuBng],但今管话读“横”为[cvBN],失去中古的牙音(舌根音)。今客家话说袋子里装东西装得满满的为“桄桄鼓鼓”[ckUBN ckUBN ckUckU]。

上引章氏《岭外三州语》,可以证明客话形成的历史的悠久性,自诗书始,既具先民语言,然经时代的发展和先祖居地的变迁,与当今客话不完全吻合,这很符合语言发展的演变规律,所以客话的形成应该是与中华汉民共同语言并行而不悖。

(三)客方言的音变与古音——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纪元前三世纪,曾居山东、山西,到了秦朝(纪元前249至209)被迫迁于河南、安徽(见王力《汉语音韵学》“参考资料”引)等地。从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看来,多为王几所在,中原冠冕之居,乃中华语源的正宗,客话 则为语言正宗的支派,故客方言仍保存大量古代汉语而不少变,如《诗经》第一人称“ ”字,与客话第一人称口语“崖( 涯)”的本源书面语“我(吾)”是同源字。因为客话“崖( 涯)”的读音纽韵归类属顽母[N]、 拜韵[BI],正好与《中原 音韵》阳平声疑母[N]、来韵[BI]相吻合。但“崖”的口语为[NB],开口呼,阳平声。“我”的客话读音属顽母[N],在《广韵》系统里属牙音疑母[N],韵部为上声第十二歌[o],上古音属侯部[o],因此,“我”的 读音为[No],正合乎今天客话的读音。但日常口语不说[No],而是说[NB],作物主代词用,如说“我的书”[cNBkeC csU]这里的,上古音属鱼部,《广韵》属麻韵《中原音韵》“家、麻”合韵,汪荣宝《论歌戈虞模古读》说:“唐宋 以上,凡歌戈韵之字,皆读音,不读[o]音·魏晋以下,凡鱼虞模之字亦皆读,不读音或[ ]音也”“吾”字虽然在今天客话中不能归韵,但事实上是“我”字口语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如上述“吾”上古为鱼部,实际读音为[NB],“我” 在段氏古音十七部,“ ”在十六部,合音最近。可见,现今客家话书面语中的“我”和“吾”在上古音里均应为[NB]。所以客话“崖( 涯)”、“我”、“吾”三字是同一音义,分别为口语、书面语和物主义代词的三种不同书写 形式和读音。而客话“我(吾)[NBN]《诗·邶风》“人涉印否”发生韵尾变化的结果,即“我(吾)”(阴声)带上鼻音韵尾则为“印”(阳声),失去鼻音韵尾则为“我(吾)”,这就是客家旅顺保存下来的古音。又如“端”字,在古音系统 里属端母[t],上古属元部[an]。客方言“端”属癫母[t],不送气、韵部为还韵[an],合口呼。可见“端”客音与音相一致。“端”即《诗经》中的“掇”字。《诗·周南·苤莒》:“薄言掇之:,”掇“音[tuan],《广雅》:“掇,取也。”,“取” 统言之为“拿”,“掇”[tuat]、“端”[tuan]为“阴阳对转”,“掇”即“端”。现今梅县地区(含七个县)客家话凡“拿”指用“两手捧着”义常说 “端”,如“端菜”、“端饭”、“端前来”等等,这又证明了今天客话中保存了上古的语音语义。

(四)客方言语法特点与古代汉语——这里所谈客方言语法特点,只是举隅之谈,从此透视出客话的构词特点与古汉语有相通之处,并非偶然撮合,而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汉语,借以说明客话早已形成。

(1)同义复词在古代汉语里早已出现,也不乏其例,据王念孙《读书杂志·史纪第四》 “数让”条载:“《广韵》曰:`数,让`责也,数让边文,犹诛让连文,古人自有复语耳。”所说“连文”“复语”是同义词连用,即是同义复词,古已有之。客家方言中,同义复词 的继承应用,也是比比皆是,如说“雨笃湿”(即“雨湿衣”),其实“笃” 就是“湿”,“湿”也是“笃”,这是客话中保存下为的上古语音与构词特点,因“湿”是轻唇,“笃”是重唇(见上引钱氏《音韵问答》,客话读“湿”在古音系统里则为“笃”,由此变可见古今客话演变之一斑。客话继承了古汉语同义词复全使用的规律, 今天还保存在口语里;又如客话有“行嫁”一词,事实上“行”就是“嫁”,“嫁”也是“行”,是同义复词,这在古汉语中也能得到证明。《仪礼·丧服》郑玄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人曰适人,”《高唐赋》:“赤帝女瑶姬,未行而亡。”这此 句子中的“行”字都是“嫁”。今天客家人说嫁出之人到男家说成是“行嫁”,正是继承了古代汉语这种说法特点同义复合的构词方式。

(2)动词重叠的构词 方式,古汉语与客话无异中《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句中“行行”是动词的重叠。 表示事物的状态。客话中如说“目昌昌(客音[mau ]”,“眼瞠瞠(客音[ctaN”、“眼 (客话)[cmo]”、“头眈眈(客音[ctBm])”等等构方词式,非常丰富。

1.花灯十里正迢迢,如许春光伴寂寥。2.鲜花怒骂少年时,一日看尽长安花。3.你等南风吹,我等故人归。4.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5.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6.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8.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9.一月叹,我走过南城水乡,亭廊幽歌醉了韶华几度,红纱轻覆却看不了你清影。二月寒,我走过东墙西厢,黄沙枯骨悲了冬愁辞序,北风呼啸却听不了你笛鸣。三月淡,我走过金陵都江,指尖染殇乱了红尘殊途,素琴弦断却品不了你经茗。四月烟,我走过长安花香,水袖轻扬落了孤霄红烛,摇曳垂泪却守不了你深情。五月染,我走过邺城酒酿,似水流年断了伊人如故,青丝蓄长却等不了你嫁迎。六月宴,我走过十里宸凉,曲调悠扬结了白衣雅素,天籁知己却伴不了你光景。七月岚,我走过京都薄墙,竹骨伞下掩了眉宇微蹙,伶仃兰佩却侯不了你远行。八月泛,我走过泗水歌响,伏案聆听剪了彼年深许,墨砚台斋却书不了你飘零。九月堪,我走过秋锁薇蔷,伸手轻摘伤了他乡错遇,执手泪眼却挽不了你决定。十月盏,我走过戏楼笙腔,灯火阑珊灭了刹那天幕,月华真假却触不了你肤凝。十一月念,我走过桃源悠篱,临水照花幻了几度夕阳,疏影横斜却辨不了你心话。十二月弦,我走过听雨画舫,声声琴瑟起了半世悲欢,嫣然浅笑却留不住你柔情。沐颜曦10.你是世间迟开的莲台,除你之外便都是洞天,愿为你成佛,不然成魔也可。11.云过明月结楼观,夜悬前世隔花看。十年一枕春秋梦,长生不眷姽婳人。12.小女子不才,未能伴君身旁,直至白发苍苍。13.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14.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15.公子,你眸中有灼灼星河春夏秋冬万般颜色独独无我。16.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17.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18.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美到窒息的古风说说

红玉阶前,花酒落,青罗拂沙,泣悲血。一纸回忆,半生相思。且闻手植枇杷树,亭亭如盖不归初。梦中人,何时付裳,具悲凉。尘沙间,侠客过,入江湖,一生错。踏雪追漠北,无处梦归。悠悠古名催人魂,冉冉影矣相思飞。再回首,年少似轻狂,鬓已苍。

美到窒息的古风说说

一、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二、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

三、红颜远,相思苦,几番意,难相负。十年情思百年渡,不斩相思不忍顾。

四、锦衣雪华玉颜色,回眸一笑天下倾。

五、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公子,云胡不喜。

六、若逢新雪初霁,满月当空,下面平铺着皓影,上面流转着亮银,而你带笑地向我走来,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

七、推云的雨过天青,徒博了传世芳名,可你的倾国倾城,不负我辗转追寻。

八、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九、近年朝堂风云换,驾马离去恰遇冰寒,斜风细雪长路漫,人生多磨难?

十、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写一字诀别,言一梦长眠。

十一、得逸逃烈暑,纵驰修为步,九日三时梦蜃洲,不知思眠何物,夜如昼。

十二、若是缘浅情深,相守一世,不枉三生。

十三、人生如之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十四、猖狂尘世破樊篱,王者狮子衣,败者白骨皮。

十五、知我一生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十六、世间情动,不过盛夏白瓷梅子汤,碎冰撞壁叮当响。世间情劫,不过三九黑瓦黄连鲜,糖心落低苦作言。世间执念,不过隆冬弱水千层冰,斧砸锹凿不能移。《穆桂英挂帅》

十七、我将红尘里的江山看了一场,不过是起落浮沉数年的时光;朱红的新纱覆了落尘的旧梦,年少的女子爱上年少的郎。我将红尘里的江山看了一场,人物与是非都在年月里淌;层层后浪拥着前浪,今朝的美酒醉倒今朝的倜傥。一时明月,一时花黄。我在红尘里的江山中回头望,阑珊的灯火处阑珊的一方,多少年后的风景,多少年前的模样。

十八、那一世,你为蝴蝶,我为落花,花心已碎,蝶翼天涯;那一世,你为清泉,我为月牙,形影相错,空负韶华;那一世,你为琵琶,我为琴弦,乱世笙歌,深情天下。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眉间的朱砂,倾尽天下,只不过是一场繁华,只要你笑靥如花,我愿舍弃江山如画,归田御甲,皇图霸业弹笑间,不敌同你一场醉。

十九、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二十、吟一出浮生未歇,情深许巨蟹,缘浅殁风月。

二十一、一身白衣傲雪寒霜,嫁与公子十里红妆,灼灼桃花雨,眸中点真情。

二十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十三、你见没见过往后浮生,这蹁跹岁月,无人与我见春程,亦无人与我等冬生。

二十四、我见过清山如黛却不及你眉眼,我听过秋水泠泠却不及你呢喃,我闻过春日花香却不及你芬芳。

二十五、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二十六、谁还记青丝绕指尖,谁还记话别泪涟涟,谁还记共将来期盼,而今却是秋风瑟瑟卷珠帘,独我一人笑痴人愿。

二十七、于我来说,你似星辰,似明月,似骄阳,似烈火,融于我心中,一片明朗,一片通透。

二十八、思便是相思饲,未怜见双子,衣凉薄青丝。

二十九、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长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

三十、莫作风华落风流,陌上卧金牛,仙衣步兰舟。

三十一、善恶正邪自输赢,佛魔两天秤,心在一念生。

三十二、荏苒岁月覆盖的过往,白驹过隙,匆匆的铸成一抹哀伤。

三十四、幸得识卿桃花面,自此阡陌多暖春。

三十五、携手天上的明月,相约庭前的百花,踏上楼阁,看千帆驶过,灯火阑珊,独倚窗棂,看落花飘零,夜色如墨。

三十六、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

三十七、珠帘半隐眉兰玉,玲珑皆处女,一眸满惊虚。

美到窒息的古风句子

我在光影中穿梭,寻找你散落的灵魂,我在幻海里沉沦,只为那一颗真心,红尘浮生,人间婆娑,不改我千万年的执着,三生颠沛,七世轮回,我亦不悔刹那的须臾。

美到窒息的古风句子

一、看尽三十三宫阙,最高不过离恨天。数遍四百四病难,最苦不过长牵念。

二、宁负苍生命,不负一人心。

三、桃花落,太匆匆,寂寞庵堂晚来风;晓月坠,胭脂泪,表衣佛门水长东。

四、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五、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

七、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赛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腊月赏雪。

八、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九、不羡世人为情癫,甘之归隐青竹修。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之后,只愿栖于田边村野。

十、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十一、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苦酒折柳今相离,无风无月也无你。

十二、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十三、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十四、谁会陪伴我在庭前闲看花开花落,荣辱不惊,笑看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谁会在一个轮回里与我一起与飞雪为舞,同花凋笙歌?红尘如水,谁看破风花雪月,谁与谁相约红尘?今生躲不了的红尘,淡忘不了的宿命,我要的不是你倾国倾城的容颜,我要的只是你一句,不倾国不倾城,倾尽一生为一人的誓言!

十五、为遇一人而入红尘,人去我亦去,此身不留尘。

十六、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十七、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十八、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街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

十九、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二十、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二十一、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二十二、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二十三、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二十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一曲一场叹,一生为一人。

二十五、红尘里的遇见,无论是姹紫嫣红,或是清淡素雅,回眸时,都是一处美丽的风景;相识过,都宛如一曲高山流水。静静地行走,用心去聆听,不去问你来自何方,亦不求莫失莫忘。寄一卷知心的花语,留一份至真至诚的眷意,即使被岁月染尽沧桑,亦会感知遇见的默契与灵犀。

二十六、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二十七、终于为那一身江南烟雨覆了天下,容华谢后,不过一场,山河永寂。

二十八、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二十九、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三十、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三十一、美人迟暮,兰心依旧。神女有心,襄王无梦。月都花落,沧海花开。城南有巷,古老如坛。

三十二、别为不属于你的观众,演你不擅长的人生。别为不值得尊重的人,丢掉你一天的心情。

三十三、转身,一缕冷香远,逝雪深,笑意浅。来世你渡我,可愿?

三十四、最是人间正得意,一见卿面入君心。

三十五、风和春花香,雨细夏日长。霜染秋月白,雪满冬夜凉。日月轮回星斗转,百年沧桑梦一场。羁旅天涯远,别离人断肠。

三十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三十八、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三十九、彼岸花开,伤情切意,三生石旁,情定终生,奈何桥边,了却前世,断肠草生,不断相思。

四十、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四十一、蝴蝶很美,终究蝴蝶飞不过沧海。

四十二、做人如若不能顺遂自己的心意,还不如做明月,到了十五也总能圆一次。

四十三、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四十四、一顾倾城,两嫣桃花,几许情絮,堕入凡间伴君侧一点朱砂,两黛颦颦,几番惆怅,落花有意水无情一朝惊梦,两行清泪,几多哀怨,韶华尽逝雨阑珊一盏孤灯,两鬓霜华,几载光阴,倾尽多少红颜殇。

四十五、青山绿水常在,红粉佳人难留。水清潭深不测,日光鱼影悠游。风吹树动似闹,月白鸟鸣是情。马蹄声声耳畔,天下人道不忧。

美到窒息的经典古风说说 经典唯美文艺古风说说

1平生憔悴自知矣。再吹去,弦断寒心,惘然知己。忆往长自最销魂,归向杯中月里。又携来,梦痕依稀。尘缘从来都如水,罕须泪,何尽一生情?莫多情,情伤己。

2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昔者长相近,邈若胡与秦。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3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4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5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鸣鹤,奋翅起高飞。

6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8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9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10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11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墓。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12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13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4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锦衾遗洛浦,同袍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盼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9870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