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如意的寓意怎么理解?

翡翠如意的寓意怎么理解?,第1张

  “翡翠如意”,是玉雕件中较为特殊的制品,是我国传统的吉祥之物。据有关资料记载,此物远在东汉时就已有之,在清朝时,已成为宫廷的珍宝之一。它的造型是由云纹、灵芝做成头部衔结一长柄而来。最初的“如意”是由古代的笏和搔仗演变而来,当时人们用它来搔手顾不到的痒处,可如人之意,故名“如意”。

  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作防身器物,战争中也用于代麾作指挥之物,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佛僧讲经时,常用“如意”作随身携带的道具。清代,“如意”在宫廷中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如皇帝登极大典上,主管礼仪的臣下必敬献一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顺利;在皇帝会见外国使臣时,也要馈赠“如意”,以示缔结两国友好,国泰民安。在帝后、嫔妃的寝室中均有“如意”,以颐神养性,兆示吉安;特别是在帝后大婚,及至宫中万寿,中秋元旦时节,都需要臣下敬献数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后平安大吉,福星高照。可见,一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宫廷礼仪、民间往来、陈设赏玩为一体的珍贵之物。更多“翡翠如意”的和挂件自己登录查看意绵绵珠宝www3xrencom

  “鱼”,传说的吉祥物,寓意吉庆有余。“如意”寓意为顺心顺意,如人所意。“铜钱”寓意圆圆满满。

  翡翠常用图案素材及含义:

  牡丹——富贵,石榴——多子,桃子——长寿,松柏——常青,鸳鸯——爱情,喜鹊——喜庆,瑞鹿——禄位,蝙蝠——幸福,鱼——福足,鹊鸦——平安,凤——美丽盛繁,绞带鸟——长寿,戟——吉利,瓶——平安,荷花——纯洁清高,荷花——纯洁清高,桂花——富贵,竹——志节,菊花——傲骨,兰花——繁荣昌盛节操,灵芝——福寿如意,佛手——福,扇——善,葡萄——连绵不断轮回永生,柿——事,水仙——仙,桔——吉,海棠——玉棠富贵,芙蓉——荣华,枇杷——吉祥等。

莲藕的丝一般都很长,牵系在一起,多指说男女之间还有联系,也即爱情。如意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如意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

扩展资料:

如意最广泛的讲法是由“笏”发展而来的,就是朝臣上朝用以记事的笔记本,为了增加美观便在上面绘上祥云的图案,寓意吉祥如意。

时光冉冉,许多历史上盛行的玉器饰品(包括翡翠饰品)如玉簪、玉钗、龙钩、顶戴、板指、玉带、扁方、香囊等等,在大众化的珠宝消费市场上已基本绝迹。

只有在文物店、古玩店或古玩市场中还或许能见到这些饰物,但如意却能够穿越历史被人们接受并流传下来,受到了当代人们的普遍欣赏,成为雅俗共赏,雅俗乐用的饰品。

在北京,广东四平、揭阳、河南南阳,镇平以及扬州等地,仍有不少玉雕工艺师运用翡翠、和田玉、独山玉等制作各种造型的如意雕件。

-如意

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如意又名握君、执友,它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笏或称手版,民间又称朝板,大臣朝见君主时,持笏于双手,可记事其上,以备遗忘;搔杖,又叫做“不求人”,以搔杖搔痒,可如人意,如意由此得名。

宋代以来,如意的作用起了变化,已由实用器向陈设器过渡,并和吉祥图案联系起来。到了明清两代,社会上盛行说吉利话的习俗,如意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制作如意的材料有金银、瓷器、各色玉石器和竹木器等。

如意的穗带上常常系着一个玉件头,有时琢两个柿子,有时琢一只羊。汉字有许多同音字,将自然界的生物和日常语言中的同音吉祥字互相结合,就成了一种有趣的语言艺术。

如“柿”和“事”同音,两个柿,便是“事事”,附在如意上,就合成“事事如意”;“羊”通“祥”,如意上的羊,就是表示吉祥如意。

扩展资料

艺术价值

虽说如意出于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最初的如意无疑都是摹仿人的手形,这种创造的构思,也可以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而手形如意演变成卷云形、灵芝形、心字形及团花形如意,是唐以后的事,并用金玉珠宝制作,不仅使其成为一种艺术品,而且还增加几分仙气与祥和的神韵。

至清代,如意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的功能也达到空前的高贵,凡值年节,王公大臣督抚,必进如意于朝,以取兆吉祥。

现今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可欣赏到清代皇家的如意。在民间,大型如意为厅堂的一种陈设,小型如意成馈赠之物,以示吉祥的祝愿。常见材质有金、银、玉、角、牙、翡翠、珊瑚、铜、竹、木等。

中国传统吉祥物中有不少与年节相关,如意即为家喻户晓的吉祥物。

-如意

  玉如意

  常说的万事如意是句吉祥话,其中的意思人人明白。借其音,人们制作一种工艺品,互相赠送,这就是“如意”。如意一般长尺许,一边是翘起的如意头,中间是适宜用手把握的柄。“如意”大都用珍贵材料制作,如玉、翡翠、珊瑚、玛瑙、象牙、紫檀木等等,并且镶嵌有金银宝石等,精工细作。因此常常价格不菲。

  如今的“如意”是纯粹的摆设品,并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其来源却很平常。《裨史类编》有记载:“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或用竹木,削作人手指爪,柄长可三尺许,或背脊有痒,手所不到,用以搔抓,如人意。”由此可见“如意”的来源就是今天的所谓“老头乐”或者“不求人”,也就是挠痒用的。因为能够在背脊痒时,可用它来帮助解痒,因此故古人形象地称它为“如意”。

  据说在魏晋时期,“如意”已经受到士大夫贵族的青睐,“如意”的功能主要还是实用的工具,但是它不仅是搔痒,人们还将如意拿在手中当作防身的武器,又是一种地位身份权威的代表,朋友见面又是表示恭谦心意的物品,就象西藏人用的哈达一样。

  宋代的“如意”上越来越多地出现祥瑞图案,工艺也越来越复杂,材料贵重,金质、玉、水晶、珊瑚、玛瑙、沉香木、骨角、奇竹等制作的“如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并镶嵌珠宝,长度也逐渐缩短。如意头上雕刻的图案大都是借“如意”二字顺意发挥而成的吉祥图案。有的“如意”头被雕成两个柿子状。“柿”同“事” 同音,因而叫作“事事如意”。有的“如意”头上刻上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大寿字飞翔“蝠”“福”同音,名为“五福捧寿”。这时的“如意”已变成了高雅的陈列品。

  清代的“如意”一直被视为宫廷贵重礼品。其工艺水平达到了顶峰。在清宫中,每逢新重大喜庆佳日,皇帝后妃大臣之间要互相赠送“如意”。外国使者来朝,也常常能得到皇帝馈赠的“如意”。

  “如意”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的价格主要依据其材质和工艺,一件软玉与一件翡翠“如意”的价格自然无法比较。现在工艺品市场上有一些新生产的低劣“如意”,几十元就能买到,与其原本高贵的身份实在相差太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483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