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一共分为几种类型

舞蹈一共分为几种类型,第1张

可以分为:古典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当代舞蹈和芭蕾舞。

1、古典舞蹈:是在民族民间舞蹈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具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

2、民族民间舞蹈: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积累、发展而形成的,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舞蹈形式。它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

由于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3、现代舞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一种舞蹈流派。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当时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

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4、当代舞蹈(新创作舞蹈):即不同于上述三种风格的新风格的舞蹈,它常常是根据表现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不拘一格,借鉴和吸收各舞蹈流派的各种风格、各种舞蹈表现手段和表现方法,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而创作出不同于已经形成的各种舞蹈风格的具有独特新风格的舞蹈。

5、芭蕾舞:是一种经过宫廷的职业舞蹈家提炼加工、高度程式化的剧场舞蹈。“芭蕾”这个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其最初的意思只是以腿、脚为运动部位的动作总称。

法国宫廷的舞蹈大师们为了重建古希秸融诗歌、音乐和舞蹈于一体的戏剧理想,创造出了“芭蕾”这样一种融舞蹈动作、哑剧手势、面部表情、戏剧服装、音乐伴奏、文学台本、舞台灯光和布景等多种成份于一体的综合性舞剧形式。

在西方剧场舞蹈艺术中占统治地位达300余年,至今已历四个多世纪。1958年北京舞蹈学校建立引进俄罗斯芭蕾至今也已四十多年。

扩展资料:

过早、过度或不当学舞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在山东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这几年接诊的18岁以下的脊椎病患明显增多。西永明说:“不少腰椎滑脱、椎弓崩裂的小患者都是学舞蹈的。”

询问后得知,这些孩子主要是在做压腿、下腰、劈叉等动作时受伤的,有些是因为准备活动不够,有些是因为没有掌握基本技巧。

学龄前儿童普遍缺乏收腹和绷紧大腿肌肉的控制力,从而无法控制、稳定骨盆位置。此时,让孩子学做扭腰、曲腰等动作,易造成骨盆前倾。再加上舞蹈中颈椎过伸、过度快速旋转的动作,容易造成环枢椎旋转半脱位,这些最终可能造成腰椎、颈椎问题。

儿童脊柱在发育过程中,许多骨骺尚未闭合,骨质还未长结实,反复下腰、过度用力、过度负重劈叉等动作,都可能造成腰椎骨质损伤,甚至腰椎峡部断裂。若未及时诊断处理,今后就可能出现慢性腰痛,甚至可能腰椎滑脱,影响正常生活。

此外,孩子平衡能力较弱,在高强度的舞蹈练习中站不稳,摔倒受伤更是常见,稍有不慎,就会发生骨折或扭伤。还有些孩子下腰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腰椎损伤。”西永明认为,下腰、劈叉、倒立等动作都不太适合6岁前的孩子。

-舞蹈

人民网-六岁前慎练舞蹈

交谊舞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舞蹈形式, 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 舞会舞(party dancing), 社交舞(social dancing)。

交谊舞的种类介绍:

第一大类是摩登舞,即Modern Dance, 也称现代舞, 或称体育舞蹈,有以下舞种:

华尔兹(Waltz) (俗称慢三步)

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俗称快三步)

布鲁斯(Blues)(俗称慢四步)

狐步(Fox trot)(俗称中四步)

快步(Quick step)(俗称快四步)

探戈(Tango)

吉特巴(Jitterbug) (俗称水兵舞)

第二大类是拉丁舞, 即Latin Dance, 有以下舞种:

伦巴舞

恰恰舞

牛仔舞

桑巴舞

要讲清楚交谊舞,还要先讲国标舞的起源。

国标舞, 全称是国际标准交谊舞( 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dancing)。 它来源于西方各国的民间舞蹈, 是在古老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

14世纪末,民间舞蹈进入了王公贵族的城堡中。朴素、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发展成为舞会舞和宫廷舞蹈,有了礼仪性的庄重和严肃的特点。

15世纪晚期,宫廷舞已成为奢华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贵族骑士,不仅要求对骑术、剑术十分精通,还必须掌握娴熟的舞步,这几乎成为骑士的一项个人行为标准,是进入上层社会,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手段。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社交舞出现了华丽的队列式舞步,名为“帕凡”、“拉伏而地”等。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宫廷中,跳一种名为“伏而塔”的双人交谊舞,随后这种舞在欧洲风行一时。

17世纪中叶,交谊舞逐渐由庄严、华丽趋向尊贵、轻快、活泼的格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喜爱舞蹈,在当时的宫廷中,盛行一种优雅、快速的“ 着艾特”舞,又名“小步舞”。它较长时期流行于整个欧洲,并传入美国。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都为小步舞谱写过舞曲。

18世纪初,德国、奥地利农民跳的“兰德勒”舞,来自于农村打谷场的踢场动作,进而演变成为三步舞 -------维也纳华尔兹,并传入奥地利宫廷,以后在欧洲流行,它以轻快的节奏和旋律,急速、优美的旋转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英国乔治四世在皇宫舞会上亲自起舞,排除教会和旧贵族的反对和异议,从而确立了华尔兹在交谊舞中的重要地位。

大音乐家斯特劳斯父子创作了华尔兹圆舞曲,华尔兹圆舞曲风靡欧洲后,人们将华尔兹舞称为“舞中皇后”。

随着西方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人阶层的出现,交谊舞从宫廷和贵族阶层逐渐向平民阶层过渡,成为平民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形式,交谊舞也出现在公共场所的营业性舞厅之中。

18世纪末,在法国和英国,开始建立商业化的公共舞厅。社交性的交谊舞又成为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文艺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男女衣着样式从长裙逐步转向方便行走的步裙式,这促进了英国的布鲁斯(慢四步,Blues)、快步舞(快四步,Quick Step), 美国的狐步舞(中四步,Foxtrot),波斯顿华尔兹(Slow Waltz,慢三步)等舞种的流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拉丁美洲的舞蹈传入了欧洲。 最初是阿根廷的探戈舞,然后是古巴的伦巴舞、巴西的桑巴舞(Samba)相继流行,人们热衷于这些舞蹈特有的节奏和舞步,并一直流传至今。

20世纪初,爵士音乐的出现,使交谊舞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04年,英国成立了皇家舞蹈教师联合会,并由专门的舞蹈家对华尔兹、探戈、狐步、伦巴、快步舞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对他们的国际流行的舞种、舞姿、舞步、方向等加工整理,使它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并公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规则,国际标准交谊舞,又简称“国标”。

那种在舞厅里无拘无束、不拘一格、随心所欲跳的舞蹈,便被叫着是交谊舞、舞厅舞。

  交谊舞 特点就是男士带女士,男士决定一切,所以男士的水平是很关键的,不管水平高低,初次配合都需要适应过程,只是一曲或两曲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关于交谊舞包含哪些舞种类型的资料,供你参考。

交谊舞的种类介绍:

 第一大类是摩登舞,即Modern Dance, 也称 现代舞 , 或称体育舞蹈,有以下舞种:

 华尔兹(Waltz) (俗称慢三步)

 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俗称快三步)

 布鲁斯(Blues)(俗称慢四步)

 狐步(Fox trot)(俗称中四步)

 快步(Quick step)(俗称快四步)

 探戈(Tango)

 吉特巴(Jitterbug) (俗称水兵舞)

 第二大类是 拉丁舞 , 即Latin Dance, 有以下舞种:

 伦巴舞

 恰恰舞

 牛仔舞

 桑巴舞

 要讲清楚交谊舞,还要先讲国标舞的起源。

 国标舞, 全称是国际标准交谊舞( 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dancing)。 它来源于西方各国的民间舞蹈, 是在古老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

 14世纪末,民间舞蹈进入了王公贵族的城堡中。朴素、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发展成为舞会舞和宫廷舞蹈,有了礼仪性的庄重和严肃的特点。

 15世纪晚期,宫廷舞已成为奢华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贵族骑士,不仅要求对骑术、剑术十分精通,还必须掌握娴熟的舞步,这几乎成为骑士的一项个人行为标准,是进入上层社会,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手段。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社交舞出现了华丽的队列式舞步,名为“帕凡”、“拉伏而地”等。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宫廷中,跳一种名为“伏而塔”的双人交谊舞,随后这种舞在欧洲风行一时。

 17世纪中叶,交谊舞逐渐由庄严、华丽趋向尊贵、轻快、活泼的格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喜爱舞蹈,在当时的宫廷中,盛行一种优雅、快速的“ 着艾特”舞,又名“小步舞”。它较长时期流行于整个欧洲,并传入美国。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都为小步舞谱写过舞曲。

 18世纪初,德国、奥地利农民跳的“兰德勒”舞,来自于农村打谷场的踢场动作,进而演变成为三步舞 -------维也纳华尔兹,并传入奥地利宫廷,以后在欧洲流行,它以轻快的节奏和旋律,急速、优美的旋转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英国乔治四世在皇宫舞会上亲自起舞,排除教会和旧贵族的反对和异议,从而确立了华尔兹在交谊舞中的重要地位。

 大音乐家斯特劳斯父子创作了华尔兹圆舞曲,华尔兹圆舞曲风靡欧洲后,人们将华尔兹舞称为“舞中皇后”。

 随着西方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人阶层的出现,交谊舞从宫廷和贵族阶层逐渐向平民阶层过渡,成为平民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形式,交谊舞也出现在公共场所的营业性舞厅之中。

 18世纪末,在法国和英国,开始建立商业化的公共舞厅。社交性的交谊舞又成为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文艺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男女衣着样式从长裙逐步转向方便行走的步裙式,这促进了英国的布鲁斯(慢四步,Blues)、快步舞(快四步,Quick Step), 美国的狐步舞(中四步,Foxtrot),波斯顿华尔兹(Slow Waltz,慢三步)等舞种的流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拉丁美洲的舞蹈传入了欧洲。 最初是阿根廷的探戈舞,然后是古巴的伦巴舞、巴西的桑巴舞(Samba)相继流行,人们热衷于这些舞蹈特有的节奏和舞步,并一直流传至今。

 20世纪初,爵士音乐的出现,使交谊舞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04年,英国成立了皇家舞蹈教师联合会,并由专门的舞蹈家对华尔兹、探戈、狐步、伦巴、快步舞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对他们的国际流行的舞种、舞姿、舞步、方向等加工整理,使它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并公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规则,国际标准交谊舞,又简称“国标”。

 那种在舞厅里无拘无束、不拘一格、随心所欲跳的舞蹈,便被叫着是交谊舞、舞厅舞。

  交谊舞的种类:

 (一) 国际标准舞,又称体育舞蹈。

 1、 摩登舞系列:(来自宫廷舞蹈)

 项目: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等五项。

 2、 拉丁舞系列:(来自拉丁美洲等地民间舞)

 项目: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等五项。

 (二)社交舞,又称舞厅舞:(舞厅中常用的舞蹈)

 1、 慢三、中三、快三步,慢四、中四、快四、平四、探戈等。慢四(布鲁斯)、中四(狐步)、快四(福克斯、狐步)、慢三(华尔兹)、快三(维也纳华尔兹)、探戈。拉丁舞包括恰恰卡、伦巴、桑巴、牛仔舞、斗牛舞等。

 2、 伦巴、吉特巴等。

 (三)规范交谊舞:把国际舞中许多动作、造型用到社交舞中间去,形成一种既优美规范,又能在舞会中随意发挥的交谊舞。

 (四)团体舞:由许多对学员或选手共同来跳的一整套由各种项目组成的集体交谊舞。这是非常好的表演项目和竞赛项目。

 交谊舞特点就是男士带女士,男士决定一切,所以男士的水平是很关键的,不管水平高低,初次配合都需要适应过程,只是一曲或两曲的问题。如果你是男士你需要自己想办法快速提高!女士最快的提高 方法 就是找个高手舞伴,不管怎样基本的舞步熟练掌握之后,两人即使第一次配合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还要强调一点,老师编的动作只是便于教学,真这样跳会很单调,舞步千变万化是很随意的,完全根据自己的 爱好 。

要想知道交谊舞的舞步 就要了解交谊舞的种类 交谊舞有很多类 向你介绍一些把 这也是别人提供的答案哦 一起学习吧。

交谊舞概述:

交谊舞起源于西方的一种舞蹈形式, 又称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 舞会舞(party dancing), 社交舞(social dancing)。

交谊舞的种类介绍:

第一大类是摩登舞,即Modern Dance, 也称现代舞, 或称体育舞蹈,有以下舞种:

华尔兹(Waltz) (俗称慢三步)

维也纳华尔兹(Viennese)(俗称快三步)

布鲁斯(Blues)(俗称慢四步)

狐步(Fox trot)(俗称中四步)

快步(Quick step)(俗称快四步)

探戈(Tango)

吉特巴(Jitterbug) (俗称水兵舞)

第二大类是拉丁舞, 即Latin Dance, 有以下舞种:

伦巴舞

恰恰舞

牛仔舞

桑巴舞

要讲清楚交谊舞,还要先讲国标舞的起源。

国标舞, 全称是国际标准交谊舞( 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dancing)。 它来源于西方各国的民间舞蹈, 是在古老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

14世纪末,民间舞蹈进入了王公贵族的城堡中。朴素、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发展成为舞会舞和宫廷舞蹈,有了礼仪性的庄重和严肃的特点。

15世纪晚期,宫廷舞已成为奢华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贵族骑士,不仅要求对骑术、剑术十分精通,还必须掌握娴熟的舞步,这几乎成为骑士的一项个人行为标准,是进入上层社会,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手段。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社交舞出现了华丽的队列式舞步,名为“帕凡”、“拉伏而地”等。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宫廷中,跳一种名为“伏而塔”的双人交谊舞,随后这种舞在欧洲风行一时。

17世纪中叶,交谊舞逐渐由庄严、华丽趋向尊贵、轻快、活泼的格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喜爱舞蹈,在当时的宫廷中,盛行一种优雅、快速的“ 着艾特”舞,又名“小步舞”。它较长时期流行于整个欧洲,并传入美国。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莫扎特等都为小步舞谱写过舞曲。

18世纪初,德国、奥地利农民跳的“兰德勒”舞,来自于农村打谷场的踢场动作,进而演变成为三步舞 -------维也纳华尔兹,并传入奥地利宫廷,以后在欧洲流行,它以轻快的节奏和旋律,急速、优美的旋转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英国乔治四世在皇宫舞会上亲自起舞,排除教会和旧贵族的反对和异议,从而确立了华尔兹在交谊舞中的重要地位。

大音乐家斯特劳斯父子创作了华尔兹圆舞曲,华尔兹圆舞曲风靡欧洲后,人们将华尔兹舞称为“舞中皇后”。

随着西方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工人阶层的出现,交谊舞从宫廷和贵族阶层逐渐向平民阶层过渡,成为平民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形式,交谊舞也出现在公共场所的营业性舞厅之中。

18世纪末,在法国和英国,开始建立商业化的公共舞厅。社交性的交谊舞又成为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和文艺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男女衣着样式从长裙逐步转向方便行走的步裙式,这促进了英国的布鲁斯(慢四步,Blues)、快步舞(快四步,Quick Step), 美国的狐步舞(中四步,Foxtrot),波斯顿华尔兹(Slow Waltz,慢三步)等舞种的流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拉丁美洲的舞蹈传入了欧洲。 最初是阿根廷的探戈舞,然后是古巴的伦巴舞、巴西的桑巴舞(Samba)相继流行,人们热衷于这些舞蹈特有的节奏和舞步,并一直流传至今。

20世纪初,爵士音乐的出现,使交谊舞进入一个新的时期。1904年,英国成立了皇家舞蹈教师联合会,并由专门的舞蹈家对华尔兹、探戈、狐步、伦巴、快步舞等进行了专题研究,对他们的国际流行的舞种、舞姿、舞步、方向等加工整理,使它具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并公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规则,国际标准交谊舞,又简称“国标”。

那种在舞厅里无拘无束、不拘一格、随心所欲跳的舞蹈,便被叫着是交谊舞、舞厅舞。

二、国标舞与交谊舞的区别

国标舞是规范化、系列化的舞蹈,它脱离了纯粹的自娱性,增强了艺术性,此外“国标舞”还具有表演性、竞技性的特点,它动作规范,学习难度大。

欧洲一些国家将一些民间舞蹈加以提炼和规范后, 形成了宫廷舞,并在宫廷中流行, 高雅繁杂, 拘谨做作, 失去了民间舞蹈的自由风格,。宫廷舞只是在宫廷中盛行, 专供贵族习跳和欣赏, 是贵族的特权。

法国大革命后, 宫廷解体, 宫廷舞进入了平民社会, 成为社会中人人可跳的社交舞。 一七六八年, 在巴黎出现了第一家营业性舞厅, 从此, 交谊舞在欧洲平民社会中流行起来。

由于国标舞对舞姿、 舞步要求非常严格, 所以, 出现了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交谊舞, 它保持了国标舞的各种舞种风格, 但又比较随意。 尽管如此, 交谊舞依然有自己独特的要求, 这样, 才能体现各个舞种的独立风格, 才能洒脱自如。

在中国,交谊舞早在一九二四年的时侯, 便传入了我国当时的几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如北京、上海、广州等。

到了解放初期,交谊舞在我国很流行, 文化大革命中止, 进入八十年代后, 交谊舞又重新为人们所接受, 但是,我国与世界国标舞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落后差距。

交谊舞, 由于受到宫廷舞的影响, 其风格为: 舞姿庄重典雅, 舞步严谨规范, 颇具有绅士风度, 因而被称为欧洲学派的社交舞。

十九世纪初, 由于美国经济的兴起, 原来流行于欧洲的社交舞, 随欧洲移民而传入美国。

在美国,有非洲、 拉丁美洲的大量移民,他们带来了具有浓郁热带地区风格的民间舞蹈, 它们直接来自于民间, 没有受到宫廷舞的影响, 所以舞步形式更为自由、热情、奔放。

三 、 华尔兹舞

1、华尔兹的起源

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生命力最强的自娱舞蹈形式,它亦称圆舞。

“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这一词语抓住了华尔兹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

关于华尔兹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有好几种说法。

德国人根据这个词来自古德文这一事实,提出它产生于德国。

法国人认为它最早起源于法国的沃尔塔舞。

意大利人则提醒法国人说,别忘了,法文的“沃尔塔”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言下之意,华尔兹舞产生于意大利。

华尔兹一词,据考证大约出现在1780年,而3拍子“蓬嚓嚓”节奏的圆舞则很早之前就流行于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维也纳一带的农民中,十分流行这种节奏的舞曲;至于华尔兹类型的舞曲,则早在17世纪就演奏于哈普斯堡的皇家舞会上。

2、 华尔兹的发展

尽管华尔兹这种自娱舞蹈形式,早已流行于农村,但它能够成为城市民众的舞蹈时尚,有其社会变革和艺术趣味等多方面的原因。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它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激烈影响,工业革命的兴起,以及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出现,对自娱性舞蹈风格,对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曾一度广为流行的小步舞和加伏特舞 ,因其刻板、拘谨的风格而被淘汰。身体轻松自然、风度飘逸洒脱的华尔兹,一时间成了人们自娱其乐的主要方式。

华尔兹的简单易学和自由舒畅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舞蹈爱好者,人们常常是只要在一旁观看一会儿就能学会,这种舞不像小步舞那样,必须掌握大量复杂的花样才能登场。

1834年后,华尔兹传到了美国。它在美国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波士顿,随即传到了纽约和费城,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到19世纪中叶,华尔兹在美国的社交圈子里,深深扎下了根。

四 、水兵舞

1、 水兵舞的起源

水兵舞又叫拉手,六步,又叫吉特巴,在重庆,目前叫拉六步,这种舞与慢三, 慢四又不一样, 无论是从舞蹈的风格, 还是对舞姿的要求,它与前面所说的交谊舞都有很大的区别。

水兵舞原来是美国军舰上的水兵跳的一种舞蹈, 最开始是两位男士对跳。随着美国海军的远征, 水兵舞也被带到了世界各地, 并成为男女对跳的一种舞蹈。

水兵舞跳起来轻松活泼, 富有朝气。 采用Disco这样快节奏的音乐。 但是,正宗的水兵舞应该是每小节六拍, 而目前人们常跳的是每小节四拍, 其实叫“拉手”, 不过每小节四拍,显然更有利于人们熟练掌握,跳起来更加欢快。

2 、 水兵舞的舞步特征

水兵舞的舞姿:

男女舞伴面对面站立, 男伴两手张开, 手心向上, 女舞伴同样两手张开, 手心向下, 男女舞伴两手相扣。

对于基本舞步,男女舞伴都一样, 第一拍左脚向前(用右脚亦可, 依自己习惯而定), 第二拍右脚在原地顿一拍, 第三拍左脚向后, 第四拍右脚在原地顿一拍, 再就是两人换位。

水兵舞的基本脚法就是这两种, 花样完全出自于手上, 即完全是靠男士双手用力的大小, 方向来引导女士作出各种好看的花样。

有这么一种说法: 水兵舞跳得好,女伴显得优美飘逸; 要是跳得不好,男士则要承担带不好的责任。

五 、探戈舞TANGO

1、探戈舞的起源

20世纪,在欧美舞厅舞的发展中,拉美许多民族和美国黑人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促进并丰富了以下的舞种:探戈、伦巴、桑巴、梅化格、曼博、恰恰、爵士、摇滚、摇摆、迪斯科、哈叟和霹雳等,使这些舞蹈成为当时人们所热衷的自娱形式。

早期探戈舞,据说最早起源于西班牙,以后由移民带入美洲,经过黑人的加工后又回到西班牙。

19世纪初,在西班牙安达鲁西亚,早期的探戈是以女子独舞的形式出现,现代的探戈是男女舞伴成双成对的形式出现。

2、 探戈舞的发展

今天的探戈, 起源于19世纪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酒巴间,当时女士摆动身穿的长裙,男士脚踏长筒靴,形成了今天探戈中的经典动作。这种舞蹈以其稳健、果断的的步伐打动了中上层人士,并很快流行于欧洲各国。

有关阿根廷探戈传入美国,应归功于一个叫摩里斯莫维的青年。他生于纽约 ,他的父母是巴西人,他14岁时,他的父母带他来到了巴黎,这使他有机会在夜间去学习酒巴歌舞。

一天晚上,他被一群南美人跳的阿根廷探戈迷住了,于是很快就将这种外来的舞蹈纳入了自己的表演节目中。1911年,22岁那年,他回到纽约后,在路易马丁饭店举行了首次探戈表演会,转眼间就使探戈成为纽约时髦人们最宠爱的自娱形式。莫维还办了一个舞蹈学校,培训探戈舞蹈,每小时收费25美元,这个收费标准,在当时是非常昂贵,但是,舞蹈培训班仍然受到人们的热情欢迎。

这样,到了1914年,仅纽约一地就有舞厅舞培训学校和舞厅共600多家,其中探戈常常是人们跳到凌晨仍余兴未尽的自娱舞蹈, 其影响力使原来最走红的剧院都无法抗拒,最后,剧院只得提供探戈舞节目,让观众在幕间休息时跳探戈,并免费提供探戈音乐和各种饮料来维持剧院的经营活动。

探戈舞的魅力使得成千上万的舞迷如醉如痴,这激怒了这些舞者所在公司的老板 。美国依阿华州一家轮船公司,有200名职员一听到探戈舞曲,就放下手里的工作去跳舞,为此,公司规定严禁在上班时间播放探戈舞曲。

最初的探戈舞蹈花样百出,学习难度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探戈进入标准化和简单化的阶段,以后才出现了我们今天流行的拖步。

3、 探戈的舞步特征

探戈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和摆荡、倾斜动作,但有明显的反身动作。 加上快速有力的扭身转头、左右闪视,给人以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感觉。

相传阿根廷男士与女伴在跳探戈舞时,男女都腰配短剑,以防情敌干扰,由此形成了今天面部表情严肃,扭身转头快速,不时左顾右盼的经典舞蹈动作特征。

在舞厅舞里,探戈是拉丁舞中最有魅力的舞蹈皇后。

六 、 恰恰舞

1 、恰恰舞的起源与发展

“恰恰”一词来自西印度洋群岛上一种木本荚果发出的声音,以后演变为这个地区、几个国家里乐队使用的声导乐器或“节拍器”的节奏。

2、 恰恰舞的舞步特征

恰恰舞在跳法上与曼波极为相像——曼波是臀部在慢拍子上轻轻作3道弯的波浪起伏,而恰恰则是腿脚在慢拍子上作3次移动。

1954年恰恰舞传入美国后,节奏有了变化,常被用来与快速的曼波结合起来跳,以调节舞者的体力。

恰恰由于在节奏上比曼波更让人感觉舒服些,而且在这种舒服的节奏中还能做出许多新的变化,所以至今仍是美国最为流行的拉丁美洲舞。

在目前重庆的舞厅里,恰恰舞与的士科舞一道,一般是舞场快结束时播放的舞曲,灯光闪烁,矅眼,跳舞者一般是年青人,舞姿轻柔,一般需要有魔鬼般的身材,飘柔的长发,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是吸引人们的眼球。

中国的宫廷舞蹈在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史记·殷本纪》载:“(帝纣)好酒*乐,……使师涓作新*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周代制礼作乐,制定的大舞、小舞(见六代舞)均属宫廷舞蹈。这时的乐舞机构大司乐已拥有1500多乐舞伎人。汉代设乐府,专门收集整理民间乐舞供宫廷享用。隋唐是中国宫廷舞蹈发展鼎盛时期, 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集中培训了大批专业乐舞艺人,他们继承前代乐舞传统,吸收各民族和西域传来的乐舞,不断创造出许多色彩绚丽的新作品,如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等,显示了中国封 建社会宫廷舞蹈的辉煌成就。宋元时代的宫廷队舞,继承了隋唐《燕乐》的传统,在艺术上也达到可观的水平。 至明、清,宫廷宴乐舞蹈开始趋于衰落。 商朝灭亡后,随之建立的西周王室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礼乐制度,标志着中国宫廷舞的正式确立。“礼”指祭祀、朝飨等仪式,“乐”指伴随“礼”进行的乐舞。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根据周代礼乐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所用乐器也不同,等级十分森严。据《周礼·春官》记载:如祭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祭山川,“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祀四望时,要“奏姑洗、歌南吕”,舞《九韶》。享先妣时,要“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享先祖时,要“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两君相见,用大雅《文王》;诸侯设宴招待来访使臣用小雅《鹿鸣》、《四度》、《皇皇者华》。又如天子祭祖用的《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在周雅乐中,器乐、舞蹈、歌唱往往分别进行,并不完全合在一起,舞蹈由与笛相似的管和歌唱配合,歌唱由弹奏乐器瑟或簧管乐器笙伴奏,器乐即所谓“金奏”,是钟、鼓、磬的合奏。“金奏”规格很高,只有天子、诸侯可用。大夫和士只能单用鼓。当时可以看到“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九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濩》、周时的《大武》。

周代特别重视礼乐的作用,官方制定的大舞、小舞均属宫廷舞,乐舞机构大乐司伎达1500多人。汉代设乐府,专事收集整理民间乐舞供宫廷享用。隋唐宫廷舞鼎盛,官办的乐舞机构有教坊司、梨园院、太常寺等,集中培训大批艺人,并创造出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等大型宫廷乐舞。宋元时代有专职的宫廷舞队,在艺术上也有可观的水平。世界许多国家历史上也都有宫廷舞,如欧洲的芭蕾、小步舞,在一段时间中被宫廷垄断。又如日本的雅乐、朝鲜的乡乐等。

周代的宫廷舞主要在以下场合表演:

一是用于祭祀。《周礼·地官》记载:“舞师的任务包括:教习兵舞,在祭祀山川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帗舞,在祭祀社稷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羽舞,在祭祀四方之时带领人们舞蹈;教习皇舞,在大旱祈雨时带领人们舞蹈。”“帗舞者,全羽。羽舞者,析羽。皇舞者,以羽冒覆头上,衣饰翡翠之羽。”

二是用于巫礼。《周礼·地官》记载:“司巫掌管群巫,如果国内发生大旱,则带领群巫跳舞求雨。此外,在祭祀百物之神时,跳兵舞、帗舞。

三是用于驱疫。

四是用于教育。《周礼·地官》记载:“乐师掌管国学之政,来教育贵族子弟学习小舞(指年幼时学习的舞蹈)。小舞有《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通过学习乐舞,使这些贵族子弟可以舞《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和《大武》。音律和谐,舞蹈应节,就可以用来祭祀天神、人鬼、地祇,这样邦国和睦,万民和谐,宾客安抚,远人臣服,万物兴盛。

五是用于宴享。当时表演的舞蹈有弓矢舞等。西周时的宫廷舞在殷商乐舞的基础上,在“以德配天”的观念下,将宫廷舞向礼仪性上发展,而弱化了它的娱乐功能。舞蹈主体是雅乐舞,其特征就是肃穆、崇高。比如,周天子在冬至日和夏至日祭祀时,当天子登坛祷告时,舞队献上《云门》和《咸池》,舞者疾徐适度、进退有序、雍容有加,凸显庄重神圣、中庸宁静的特点。

《左传》记叙了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看雅舞时的感慨。当他看见跳《象箫》、《南龠》舞,说:“美哉,犹有憾!”看见跳《大武》舞,说:“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当他看见跳《韶濩》舞时,说:“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惭德,圣人之难也!”看见跳《大夏》舞,说:“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看见跳《韶箾》舞,他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从中可见,季札评价甚高的《韶箾》舞,是因为“德”到达了极点,其宽厚仁大,没有什么乐舞可以超过它。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权力的衰落,曾经建立起来的礼乐制度也开始崩溃。一些诸侯开始越礼使用乐舞。比如《论语》中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僭于上也。”与此同时,被指斥为“郑卫之音”的“新乐”(倡优女乐)也进入了宫廷,使原先的雅乐受到民间俗乐的影响。为此,孔子发出了“恶紫之夺朱,恶郑声之乱雅乐”的感慨。从此,民间俗乐舞开始进入宫廷,并逐渐与之融合。

此外,这时的宫廷舞的娱乐功能加强,舞蹈更加轻盈、飘逸、柔媚,使其更具美感,为后世宫廷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比较流行的是细腰长袖之舞。我们从以下的记述中可以一窥端倪。

《楚辞》曰:“二八齐容起郑舞,袵若交竿抚案下。”又曰:“翾飞兮翠曾,(曾,舞也。言舞工巧似翠鸟之举。)展诗兮会舞。”

《拾遗记》云:“燕昭王即位,广延国来献善舞者二人,一名旋娟,一名提嫫。体轻气馥,或行无踪影,或积年不饥,昭王处以丹绡华幄,饮以瓀珉之膏,饴以丹泉之粟。王登崇霞之台,乃召二人徘徊翔舞,殆不自支,王以缨缕拂之,其舞一名萦尘,言其体轻,与尘相乱。次曰集羽,言其宛转若羽毛之从风末,曲曰旋怀,言其支体缠蔓若入怀袖也。” 欧洲各国的宫廷都举行隆重的舞会。起源于捷克民间的波尔卡和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华尔兹,正是在这时渐渐地风行于全欧并随着施特劳斯的音乐一起为上流贵族所推崇,走入欧洲宫廷。在盛大的宫廷舞会上,名贵娇艳的鲜花点染其间不可数计,华丽炫目的礼服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晶莹剔透的水晶吊灯闪烁星辰一般的光辉……这一切都像梦境一样感到神秘而新奇,却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在15与16世纪的欧洲,王公贵族们开始迷恋一种舞蹈,舞蹈中华丽的音乐和舞姿轻慢与庄重,这种舞蹈有着严格规定的舞步、举止、仪态和舞蹈程序。跳这种舞是身份的象征。女士要充分在舞会上体现出淑女的矜持与高贵,而男士呢,要表现出骑士的潇洒与风度。舞会中,通常由国王和王后首先表演,然后按社会地位的高下依次开始。参加者利用跳舞的机会展示自己华美的服饰、高贵的风度,以及无上的地位和荣耀。

15世纪晚期,宫廷舞已成为奢华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的贵族骑士,不仅要求对骑术、剑术十分精通,还必须掌握娴熟的舞步,这几乎成为骑士的一项个人行为标准,是进入上层社会,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一种手段。这种舞蹈不仅是王室娱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具备统治阶级所需要的文化修养和礼仪风范的一种手段。

不过说到,这种处处要体现贵族气质是舞蹈其实源自民间舞蹈。14世纪末,民间舞蹈进入了王公贵族的城堡中。原本朴素、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进入宫廷后发展成为舞会舞和宫廷舞蹈,有了礼仪性的庄重和严肃的特点。 同时,西方的舞蹈音乐在公元15世纪进入了它的第一个繁荣期,这是当时的欧洲宫廷热衷于此的结果。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宫廷社交舞出现了华丽的队列式舞步,名为“帕凡”、“拉伏而地”等。当时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宫廷中,跳一种名为“伏而塔”的双人交谊舞(不过要注意,这和现在的交谊舞不同,两人并不搂抱在一起),随后这种舞在欧洲风行一时。

到16世纪,出现了像《帕凡舞曲》这样的,由前舞、后舞两首速度不同的舞曲组成的成对舞曲。

这种舞曲发展到17世纪中叶,逐渐被由4首舞曲组合而成的“古典组曲”所替代。随后的日子里,又出现了小步舞曲、苏格兰舞曲等多种形式。19世纪,又一种新的舞曲形式产生,并从此成为社交舞曲的绝对主流,直至今日,我们仍无法忽视它的重要性,它就是圆舞曲。

在1717年亨德尔献给英国国王乔治一世的“水上音乐”可以说是舞曲中的精品。因为其是在乔治一世游览泰晤士河时演奏,故称“水上音乐”。

原组曲由10首小曲构成,分3组:圆号组曲、小号组曲和长号组曲,演奏时间长达一个小时,一开始是一首法国式的前奏曲,按下来是布莱舞曲、小步舞曲等各种形式的舞曲,其中也有缓慢乐章。作者使用了小提琴、低音提琴、日耳曼横笛、法兰西横笛、双簧管、大管及圆号、小号等乐器。1922年,英国作曲家、指挥家哈蒂从中精选6首,改编为现在流行的版本。

17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出现了公共舞厅,所跳的舞蹈大都是王室府邸的舞蹈教师所传授的宫廷舞。然而,舞厅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平民百姓,宫廷舞的拘谨严肃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舞步简单、形式自由的新式舞蹈陆续被引进舞厅,而古老的宫廷舞逐渐从人们眼中消失,幻化成音符,变成作曲家抒发情怀的方式和演奏家指尖的舞蹈。

17世纪中叶,交谊舞逐渐由庄严、华丽趋向尊贵、轻快、活泼的格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喜爱舞蹈,在当时的宫廷中,盛行一种优雅、快速的“ 着艾特”舞,又名“小步舞”。它较长时期流行于整个欧洲。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巴赫、莫扎特等都为小步舞谱写过舞曲,现在有许多首标题为“小步舞曲”的古典曲子,其中以巴赫的“G小调小步舞曲”最为出名

宫廷舞由于其烦琐礼仪与规则逐渐退出了社交场合,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从很多芭蕾舞中,依稀看到当年欧洲宫廷舞蹈的影子。18世纪初,由德国、奥地利农民舞“兰德勒”(其来自于农村打谷场的踢场动作)演变而成的三步舞-维也纳华尔兹传入奥地利宫廷,并开始在欧洲流行盛行,它以轻快的节奏和旋律,急速、优美的旋转而受到人们的欢迎。英国乔治四世在皇宫舞会上亲自起舞,排除教会和旧贵族的反对和异议,从而确立了华尔兹在交谊舞中的重要地位。当大音乐家斯特劳斯父子所创造的华尔兹圆舞曲风靡欧洲后,人们将华尔兹舞称为“舞中之后”。

随着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交谊舞从宫廷和贵族阶层逐渐向其它阶层开发,成为家宴必不可少的形式,也出现在公共场所之中。18世纪末,法国和英国开始普遍建立商业化的公共舞厅。社交性的交谊舞又成为舞厅舞(Ballroom Dancing)。

19世纪,随着工业革(蟹)命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由于男女衣着样式从长裙逐步转向方便行走的裙式,英国的布鲁斯(慢四步,Blues)、快步舞(快四步,Quick Step),美国的狐步舞(中四步,Foxtrot),波斯顿华尔兹(Slow Waltz,慢三步)等舞种十分流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拉丁美洲的舞蹈传入了欧洲。先是阿根廷的探戈舞,然后是古巴的伦巴舞、巴西的桑巴舞(Samba)相继流行,人们热衷于这些舞特有的节奏和舞步,并一直流传至今。

20世纪初,爵士乐的出现使交谊舞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在1904年,英国成立了皇家舞蹈教师联合会,并由专门的舞蹈家华尔兹、探戈、狐步、伦巴、快步舞等国际流行的舞种、舞姿、舞步、方向等加工整理, 使它具有了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公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舞厅舞”的跳法,这就是所谓的“国际标准交谊舞”,“标准舞”,简称“国标”。那种在舞厅里无拘无束、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地跳,便被认为跳的是自由舞。“国标舞”与一般的交谊舞的区别在于:“国标舞”是规范化、系列化的,它脱离了纯粹的自娱性,增强了艺术性,此外“国标舞”还具有表演性、竞技性的特点。 帕凡

帕凡,意大利文pavane的音译。一种双拍子舞蹈。一种说法是:起源于意大利帕图亚padua,因而得名;另一说法是:源于西班牙,与西班牙文pavo孔雀,一词有联系。帕凡因其舞步庄重,如孔雀状,故被翻译为“孔雀舞”。十六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宫廷。1550年前后不再流行。但其舞曲,直至1650年仍常用于加力亚德之前,从而构成一种二乐章的早期组曲,后在组曲中逐渐为阿德曼德等所取代。

小步舞

小步舞17世纪欧洲流行的宫廷舞。源于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地区的农民舞蹈布朗尔。基本的步法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小步,小步舞因此得名。16世纪传入宫中,经宫廷舞师加工改造,舞蹈风格变得端庄、文雅、优美。屈膝礼和鞠躬,严格对称的舞蹈构图,使它在同时代的宫廷舞中占有明显的优势。其行进构图有Z字形、8字形等。一对舞伴按地位不同顺序跳,先是国王和王后,然后是太子和妃子,等等。小步舞不再流行以后,成为古典舞蹈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材。

华尔兹

华尔兹(Waltz),又称圆舞,一种自娱舞蹈形式。华尔兹舞曲,即圆舞曲也常被称为华尔兹。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生命力非常强的自娱舞形式,亦称圆舞。“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

华尔兹是舞厅舞中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生命力最强的自娱舞形式亦称圆舞。“华尔兹”一词最初来自古德文Walzer,意思是“滚动”、“旋转”或“滑动”。这倒是一语破的地抓住了华尔兹舞动作的基本成分。 关于华尔兹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有好几种说法。德国人根据这个词来自古德文的事实提出它产生于德国。法国人认为它最早源于法国的沃尔塔舞。而意大利人则顺藤摸瓜地提醒法国人说,别忘了,法文的“沃尔塔”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言下之意,不言面喻。

华尔兹一词,据考证是大约在1780年前后出现的,而3拍子“蓬嚓嚓”节奏的圆舞则很早之前就流行于欧洲,特别是在德国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维也纳一带的农民中;至于华尔兹类型的舞曲,则早在17世纪就演奏于哈普斯堡的皇家舞会上。

尽管华尔兹这种自娱舞蹈形式早已流行于农村,但它能够成为城市民众的舞蹈时尚,却是有其社会变革和艺术趣味等多方面的原因。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蟹)命及其在欧洲各国的激烈影响、工业革(蟹)命的兴起以及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出现等等,使人们对自娱性舞蹈风格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曾一度广为流行的小步舞和加伏特舞因其刻板、拘谨的风格而被淘汰。身体轻松自然、风度飘逸洒脱的华尔兹一时间成了人们(特别是法国人)更能自得其乐的方式。

但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出现都必然遭到保守势力的白眼一样,华尔兹的迅速流行自然受到出于种种目的的反对和阻碍。除了教会说它因男女持抱近、动作旋转过快而不道德、不文明,甚至粗俗邪恶、不堪入目外,还有原来靠教授小步舞和其它宫廷舞为生的人们视其为眼中钉、肉中刺。华尔兹的简单易学和自由舒畅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的舞者,常常只要在一旁观看一会儿就能学会。这种舞无需像小步舞那样,非掌握大量复杂的花样才能登场。

在保守的英国,华尔兹甚至被不少人恨之入骨,惧之如虎。听听当时报界的漫骂,就可对此略知一二了: “如今,老年贵妇们一阵风似的绕着房间翩翩起舞,而身披轻纱的女儿们却在放浪的华尔兹乐声中跳跃回旋;年老的排成长队,如潮似涌;年轻的无拘无束,四肢放松;她们跟着丈夫们快步如飞,不留下一点儿新娘之夜的神秘。我们痛心地看到,在上星期一的英国宫廷舞会上,那种叫作华尔兹的法国下流被第一次介绍进来了……看到这种四肢纠缠、身体紧靠的色情舞,看到英国妇女与众不同的庄重、含蓄的优良传统遭到如此严重的歪曲,真叫人够受了……当这种诲*的表演局限于妓女和*妇的范围内时,我们认为不值得大惊小怪,可现在,它被那受人尊重的社会阶层中不肖之徒强加于上流社会,我们认为就有责任提醒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如此致人死命的瘟疫中去……我们相信,它不再为任何有道德的英国社会阶层所容忍。凡是夜里出去过的人,都不能不怀着不安的心情看到,我们的姐妹和妻子被陌生人抓住,遭到任意拥抱,围着一个小小的房间慢跑的情景。”

然而,这种漫骂却使得欧洲人更加热衷于华尔兹。法国革(蟹)命后的资产阶级立即全面地接受了华尔兹。据统计,仅在18世纪末的巴黎,就下子涌现出了700多家舞厅。

1834年后,华尔兹传到了美国。它在美国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波士顿,随即传到了纽约和费城,传说它也曾使上流社会呆若木鸡。但不久之后,到19世纪中叶,华尔兹就在美国的社交圈子里扎下了根。

华尔兹舞的深得人心与其音乐的轻松流畅密不可分,两位奥地利大作曲家弗朗兹兰纳和约翰斯特芬斯的贡献是华尔兹舞蹈史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他们创造的威尼斯华尔兹舞蹈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他们创造的威尼斯华尔兹标准节奏是每分钟55~60拍的快速度,,非常适合现代人的口味。

美国人对华尔兹舞发展的贡献在于波士顿舞与踌躇舞两种华尔兹的变体。前者节奏徐缓,舞步修长,前后方向的动作较多;后者速度比较缓慢,3拍子才跳1步。

专家们认为,华尔兹舞对整个舞厅舞蹈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样一个事实: 唯有自然的身体动作才能持久。这使舞厅舞最后不再像19世纪那样,非采用古典芭蕾中脚的五个位置不可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080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