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宝藏到底有多少?

三星堆的宝藏到底有多少?,第1张

1980年,三星堆考古发掘正式开始,到今天(2022年6月13日)又“上新”了,形似烧烤架的龟背形网格状器被成功提取出坑,它也被称为7号坑的“镇坑之宝”。三星堆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遗址。三星堆的宝藏到底有多少?我们来盘一盘。

一、 三星堆的宝藏到底有多少?

迄今为止6座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 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

较为典型的文物有3号坑的金面具、铜顶尊跪坐人像、铜顶坛人像、铜顶尊人头像、铜戴尖帽小立人像、戴立冠铜头像、铜爬龙器盖、铜盘龙器盖、铜大面具、铜圆口方尊、铜兽首衔鸟圆尊、铜小神兽、神树纹玉琮、刻纹玉器座,4号坑的铜扭头跪坐人像,5号坑的金面具、鸟形金饰、象牙雕刻,K6的玉刀、木箱,7号坑的龟背形网格状器、铜顶璋龙形饰、三孔玉璧形器,8号坑的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神坛、铜巨型神兽、铜龙、铜着裙立人像、铜戴象牙立人像、铜猪鼻龙形器、铜神殿形器盖、石磬等。

截至2022年5月,3、4、5、6号坑已经结束野外发掘,其中3、4号坑进入整理阶段,5、6号坑正在开展实验室考古清理,7、8号坑正在进行埋藏文物提取阶段。

3号坑出土1293件:铜器764件、金器104件、玉器207件、石器88件、陶器11件、象牙104件、其他15件;

4号坑出土79件:铜器21件、玉器9件、陶器2件、象牙47件;

5号坑提取23件:铜器2件、金器19件、玉器2件;

6号坑只出土两件玉器;

7号坑出土706件:铜器383件、金器52件、玉器140件、石器1件、象牙62件、其他68件;

8号坑出土1052件:铜器68件、金器368件、玉器205件、石器34件、象牙377件。

二、详细介绍:

1、金面具

2022年三星堆遗址祭祀区3号坑中出土的文物金面具,是一张非常完整的金面具。

这张薄如蝶翼的金面具宽372厘米、高165厘米,重约100克,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威严神圣。出土时,这件金器仿佛一张稿纸被揉成一团,难辨形状。修复人员用了不到一周时间,使一张完整的金面具缓缓呈现。

 2、金杖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文物,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出土时木杖已炭化,仅存金皮,金皮内还残留有炭化的木渣,只剩完整的金箔净重约500克。

金杖的一端,刻有图案,共分三组。靠近端头的是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坠,面带微笑的人头像。金杖是已出土的中国同时期金器中体量最大的一件。现藏三星堆博物馆。

 3、青铜大立人像

人像高18米、通高262米 ,1986年于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重约180公斤,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的青铜器。一种意见认为,青铜大立人是一代蜀王形象,既是政治君王同时又是群巫之长;另一种意见认为是古蜀神权政治领袖形象。

雕像系采用分段浇铸法嵌铸而成,身体中空,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戴饰。其双手手型环握中空,两臂略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于方形怪兽座上。其整体形象典重庄严。

 4、青铜面具

在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器馆的展厅内,陈列有青铜面具专厅,重点展示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和特大型面具。其中,一件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宽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极为夸张,额头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来安装有装饰物。这件面具最奇特的是:双眼呈柱状外凸达16厘米,被人们俗称为“千里眼、顺风耳”。

 5、青铜神树

在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商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6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另外还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树身,被命名为二号神树。一号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一条龙延主干旁侧而下,蓄势待飞。

 6、铜巨型神兽

三号到八号祭祀坑最新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个铜巨型神兽,神兽的头上站着一个人。这样的造型展现了三星堆文明与华夏文明同样的神灵驭兽文化,出土的文物展现了更多奇特造型。

铜巨型神兽95厘米高1米长,是三星堆目前发现的最大神兽。神兽身披精美纹饰,头上有犄角,宽嘴巴。最令人称奇的是,神兽的头顶稳稳地站着一个青铜小立人。

 7、铜顶尊跪坐人像

铜顶尊跪坐人像,是出土于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的国宝级文物。铜顶尊跪坐人像通高115厘米,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一件55厘米青铜大口尊,铜尊口沿内侧有短柱,肩部焊有精美的龙形装饰;下部则为一呈跪姿、双手持物于身前的高60厘米铜人。

 8、铜扭头跪坐人像

4号坑也发现颇丰,这里出土了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一致,似同属一件铜器。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人像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手掌之间卡槽的位置,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

9、铜爬龙器盖、铜盘龙器盖

铜盘龙器盖

铜爬龙器盖

三星堆遗迹K3坑出土的铜爬龙器盖和铜盘龙器盖。

10、立发青铜人像

11、神树纹玉琮

神树纹玉琮,是出土于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的国宝级文物。整件器物由整块灰白色玉料加工而成,对应的两侧线刻神树纹样,刻痕甚浅。带有神树纹的玉琮前所未见,为今人研究古蜀社会中神树的意义、象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12、大玉璋

通长544厘米上宽下窄,射部和柄部两面各阴刻两组图案,每一组包括5幅图案,包含了人、山、水、云,每幅图案之间由两条平行线相隔,所表示的似乎是表达了治水祭山的寓意。

 13、三星堆文化玉璋

长94厘米。玉质。黄绿色透闪石龙溪玉,表面是黑褐色,由于铁锰等矿物质附着所致。在射部细线阴刻有鱼纹,援部有减地线堆兽面纹,内有圆穿,漏斗形孔,并有对称的扉牙和细阴刻线装饰,体型修长,制作精美,为三星堆玉璋中的精品。来自中国四川广汉地区,经过文物艺术品自然老化显微痕迹物证鉴定。持有人为成都三星堆研究中心。

 

三、最新发布(正在发掘):

2022年6月13日上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进行阶段性成果发布。

2020年至2022年,祭祀区共计开展发掘面积1834平方米,基本确认了祭祀区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方形分布范围,与北侧紧邻的三星堆城墙平行,面积将近13000平方米。

祭祀区内分布的商代遗存均与祭祀活动有关,包括1986年发掘的1号坑、2号坑以及本次新发现的6座坑,在8座坑的周边分布着矩形沟槽、小型圆形或矩形祭祀坑,以及南侧的灰沟、西北部的建筑。灰沟、建筑基础以及小型祭祀坑出土有金器、有领铜瑗、跪坐石虎、跪坐石人、石琮、石璧、玉凿、绿松石和象牙等珍贵文物。在现有祭祀区表面堆积(第⑤层)之下还分布着埋藏整根象牙或相对完整玉石器的祭祀坑,表明该祭祀区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目前发掘的6座新坑为代表的祭祀遗存为该祭祀区偏晚阶段遗存。

 多学科火眼金睛“新发现”

显微观察发现出土的20余件青铜器、象牙表面发现了纺织品赋存。

4号坑灰烬层中发现了竹亚科、楠属、阔叶树材、棕榈科、芦苇、禾本科、甘蓝、大豆、菊叶香藜、少量碳化稻等植物,其中竹亚科占90%以上。

采用红外复烧测温方法得知4号坑灰烬层燃烧温度为400度左右。

用X射线探伤、CT扫描等现代检测技术,发现3号坑出土小铜人像采用芯骨铸造工艺;发现玉管钻孔方式分为2类:对钻,单面钻;孔道加工分为2类:经过打磨,未经打磨。

黄牛、野猪很可能被用作祭品。

四、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队阵容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以及新发现六座“祭祀坑”的整个发掘工作实现了跨领域联合、多学科融合,40家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数字化服务等单位联合攻关,考古学、历史学、物理学、化学、古生物学、古地质学、古环境学等多个相关领域学者近200人参与现场发掘、科技考古以及文物保护等工作,确保高质量考古工作水平发挥。

考古队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至1012年,除五号坑和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解决了过去三十年来关于“祭祀坑”埋藏年代的争议。

五、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意义:

实证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发掘的若干新器物显示出三星堆遗址与国内其他地区存在的密切文化联系,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罍、铜瓿为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玉戈在河南、陕西、山东以及广大的华南地区都有发现,各坑大量发现的金器则与半月形地带自古有之的金器使用传统相符。而神树、顶尊跪坐人像以及大量龙形象器物则表明三星堆遗址的使用者在自身认同、礼仪宗教以及对于天地自然的认识与国内其他地区人群相近,无疑确切表明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

六、三星堆遗址最初是如何发现的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始于当地农民燕道诚于1929年淘沟时偶然发现的一坑玉石器。

1931年春,在广汉县传教的英国传教士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大学博物馆保管。根据董笃宜提供的线索,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葛维汉和助理林名钧于1934年春天组成考古队,由广汉县县长罗雨仓主持,在燕氏发现玉石器的附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发掘。发掘收获丰富,根据这些材料,葛维汉整理出《汉州发掘简报》。

遗憾的是,三星堆遗址自1934年首次发掘以后,发掘就长期停滞。

七、三星堆古遗址介绍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其中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了大量重要文物,保存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但目前已发掘的面积只占遗址总面积的2%左右。

此外,三星堆遗址将联合金沙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快建设三星堆国家遗址公园

真假红蓝宝石也可以区别。一般认为,红宝石和蓝宝石是仅次于钻石的珍贵宝石,也是最主要的宝石种类之一。从矿物学观点看,它们都是刚玉晶体类的矿物,只是颜色不同而已。所谓红宝石是指具有红宝石质量的红色刚玉;而蓝宝石的涵义比较广泛,它包括了除红色之外的具有宝石质量的任何颜色的刚玉。

真正的红蓝宝石,属于三方晶系,化学成分是三氧化二铝,和刚玉的化学成分相同。如果显示其他的化学成分,当然就不是刚玉了。天然红蓝宝石在生长过程中表面可形成大大小小的凹坑,而人工的就没这种现象,但可出现一层又一层的“圆弧形生长线”,如果在宝石表面看到这些线状构造,就可断定这不是真的宝石。此外,天然的红、蓝宝石在结晶过程中,周围有一些其它天然矿物晶体,这些矿物常被包入红、蓝宝石晶体中成为包体。这些包体有两大特点:一是呈带棱角的晶形;二是常按一定方向排列,彼此以60°角相交。肉眼观看时,好像红、蓝宝表面有着许多丝状物。这恰恰是真宝石的重要标志。

相反,人造红、蓝宝石中也可出现包体,它的包体不是各种矿物,而是气泡,气泡的出现通常无规律、密集成群,也可弧立出现。

在室内分析可通过光谱仪来鉴定天然和人造的红、蓝宝石。专业技术人员认为,天然红、蓝宝石在分光镜中光谱的蓝色部分可见到波长450mm的黑线。这一定是真的天然红、蓝宝石。如果没有这条吸收黑线,那一定是假货—人造红、蓝宝石。

-

红宝石是古老的宝石品种,早在数千年前,人们就认为颜色红艳的红宝石具有超凡的“神灵”,它可以消除百病并保佑个人财富与地位不受侵犯。近百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改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红宝石已成为大众喜爱和收藏的宝石品种。红宝石被国际珠宝界列为四大名贵宝石之一,寓意“仁爱、热情与尊严”,是七月生辰石和结婚40周年、52周年的纪念石。

由于天然红宝石产量少,合成红宝石得以鱼目混珠,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常因此,掌握初步的鉴定知识很有必要。

一、物理化学性质

红宝石的化学组成主要为Al2O3,含有少量(05%~30%)的Cr2O3。属于三方晶系,晶体呈六边形桶状或柱状,晶面上可见到斜交的双晶纹。颜色为鲜红色、玫瑰红色、粉红色。由于含铬,在强光下能发出红色荧光,显得格外艳丽。玻璃至半金刚光泽。硬度9,密度39~41g/cm3。折射率1762~1770,双折射率为0008,具红-橙二色性。发育平直的裂理面。常含有包裹体,因产地和成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二、肉眼鉴定特征

市场上流通的红宝石有:天然红宝石、优化处理的天然红宝石、合成红宝石、与红宝石相似的红色天然宝石以及仿制品。由于合成红宝石、优化处理的天然红宝石的物理化学特征与天然红宝石类似,用常规仪器难以准确区别它们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肉眼鉴定主要根据三个方面:颜色在宝石中的展布特征;宝石内部包裹体的特征;宝石表面可能见到的裂理和感生面。

(一) 天然红宝石

天然红宝石根据成因和产出特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产于气成-热液接触变质带大理岩中,以缅甸红宝石为代表;第二类产于玄武岩中,以泰国红宝石为代表;第三类产于变质斜长岩中,以印度红宝石为代表。其中,以第一类质量最好、价值最大。

1、 缅甸产红宝石

缅甸是世界上优质红宝石的主要产地,产于大理岩中。主要有透明红宝石和半透明的星光红宝石两个品种。

(1)透明红宝石

缅甸产透明的红宝石为鲜红色、玫瑰红色,鲜艳、柔和而明亮。宝石透明但不清澈,用10倍放大镜观察,可见一些白色的丝绢状包裹体和反光的裂隙面,主要依据颜色和包裹体来识别:

颜色:多呈鲜红色(鸽血红色)、玫瑰红色,颜色浓艳明亮但不均匀。如果将红宝石放进装有清水的白色瓷皿中,可见到不均匀的红色斑块或条带。具有荧光性,在强光下颜色更加明亮鲜艳;如果在暗处用聚光手电照射,显得象烧红的铁块一样通体红亮而看不清亭部的小刻面和交棱。

包裹体:缅甸产透明红宝石的包裹体较多,是重要的鉴别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 红宝石透明但不清澈,用弱光斜射可见乳白色的丝光。在20倍放大镜或40倍显微镜下用弱光观察,可见平直或以60º、120º交角密集排列的丝绢状包裹体,它们是由细小的金红石定向排列形成的。

指纹状包裹体 为红宝石中无色的气-液包裹体和无色的固态包裹体呈指纹状断续排列而成。其中,气-液包裹体多具有气、液两相,固体包裹体多呈棱角分明的短柱状。

煎蛋状固态包裹体 红宝石中包裹的磁黄铁矿、磷灰石等矿物晶体周围,发育一个扁平的裂隙环,在光线照射下反射出亮白色的光,与矿物晶体一道组合成煎鸡蛋的形状。

愈合裂隙面 红宝石中愈合裂隙面,在光线照射下常呈现出白色的反光。裂隙面一般无色,但有时可以充填一些黄褐色的铁质。

通常上述类型的包裹体不可能在一个颗粒中全部见到,但都应该见到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并可以作为缅甸红宝石的重要鉴定依据。

(2)星光红宝石

多呈暗红色或暗粉红色,半透明-微透明,具六射星光。宝石中清晰可见三组成60º、120º交角的丝绢状包裹体、或深浅不同的色带以及双晶纹。六射星光的中心,有一个向外扩散的亮点,每条星线由中心向边部延伸逐渐变细。

同类成因的红宝石,还产于斯里南卡、巴基斯坦、阿富汗、越南北部及我国的云南。主要区别在于:斯里南卡产的红宝石颜色淡、金红石包裹体柱体细长;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产的红宝石颜色红艳、粒度较孝缺陷较多;越南北部产的红宝石多为粉红色、粒度大、透明度较差、三组裂理发育;而我国云南产的红宝石颗粒大、颜色红艳、透明度较差。

2、 泰国产红宝石

泰国产于玄武岩中的红宝石,由于含有微量铁质,所以,红宝石的颜色偏暗,多呈暗红色。主要鉴定特征包括:

颜色:颜色比较均匀,但不明亮,伴有褐色或紫色色调。有时可见交角为60º、120º的色带。

包裹体:宝石透明,内部比较清晰,见不到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偶尔可见煎蛋状固态包裹体、指纹状气-液包裹体以及由于双晶纹的反射差异形成的平行色带。

3、 印度产红宝石

印度产于变质斜长岩中的红宝石,多呈玫瑰红色,粒度较大,透明度差,交角为60º、120º的双晶纹发育,四组阶梯状反光的裂理面清晰可见。

(二) 优化处理红宝石

1、 热扩散优化红宝石

热扩散优化红宝石是把琢磨成型的无色蓝宝石,放进装有铬元素的焙料中,在高温下使铬元素扩散至无色宝石的表层,使其显红色。

热扩散优化红宝石多呈橙红色、暗红色,颜色偏暗且不均匀。在日光照射下用20倍放大镜观察,可见许多小网格斑纹。如果放进水中,在宝石表面用肉眼可见天然红宝石所没有的节瘤状小红点,在腰围和棱角处颜色较深。二色性比天然红宝石偏黄,为橙黄-褐黄。

2、 玻璃充填红宝石

为了弥补红宝石表面遗留下的天然感生面(与其他矿物连生形成的凹坑),珠宝商常常用红色玻璃来充填。如果将这种宝石放进装水的瓷盘中,用1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玻璃充填的地方,颜色和光泽有些差异,在玻璃内部还可能见到气泡。

3、 染色注胶红宝石

不少印度产红宝石发育四组双晶纹(裂理面),造成纵横交错的白色反光色带,严重地影响宝石的外观。一些珠宝商就用红色的染料和胶充填在裂理中,以掩饰其缺陷。这种优化处理的红宝石,多呈带紫的暗红色,微透明。在反射光下可见平行排列的白色条纹,在透射光下可见充填在双晶裂理中纵横交错的红色网格。

(三) 合成红宝石

具有商业意义的合成红宝石,主要有焰熔法合成红宝石和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

1、 焰熔法合成红宝石

(1)合成透明红宝石

焰熔法合成的透明红宝石,呈红色、深玫瑰红色、粉红色,颜色艳丽均匀,看上去比较呆板和刺眼。宝石内部洁净,肉眼看不到什么缺陷。放进盛水的盘中,用20倍放大镜观察,偶尔可见到弧形生长线和圆形气泡。

(2)合成星光红宝石

合成星光红宝石多为半透明,带紫的粉红色。与天然六射星光宝石的主要三点区别是:第一,星光效应比天然红宝石明显,即使在微弱的光线下也清晰可见;第二,星线交汇的中心,没有聚集的宝光亮点,且星线由中心向边部延伸粗细相等;第三,宝石底部多经过抛光,肉眼可见比较清晰的弧形生长线,这与天然星光红宝石那种交角为60º、120º的平直生长线和具有反光的小裂理面明显不同。

2、 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

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外观上与天然红宝石有些相似,呈不均匀的红色、玫瑰红色,透明但不清澈,肉眼可以清楚见到乳白色羽毛状或烟雾状包裹体,在透射光下这些包裹体呈橙**。这种合成红宝石的'肉眼鉴定特征主要有:

颜色 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的颜色不均匀,放进装有水的白瓷盘中,用20倍放大镜观察,可见红色深的地方由于部分氧化铬未完全熔融所形成的密集小红点或斑块。另外,与天然红宝石类似的色带边界模糊,不像天然红宝石那样平直纤细。

包裹体 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一包裹体数量多为特点,主要有网格状、指纹状展布的褐**或黑色助熔剂小滴包裹体,黑色熔剂斑块,簇状排列的针状包裹体,以及三角形、六边形银白色或黑色铂金片包裹体等。

综上所述,可见两种方法合成的红宝石,焰熔法合成红宝石包裹体甚少,颜色浓艳均匀;而助熔剂法合成红宝石包裹体较多,颜色不均匀并在放大镜下可见残余熔剂形成的密集小红点或斑块。

(四)红宝石与相似红色天然宝石及仿制品的区别

市场上与红宝石相似的红色天然宝石及仿制品主要有:红色尖晶石、镁铝榴石、粉红色和红色电气石、红色玻璃等。它们的主要物理性质见表1,具体鉴定特征如下:

1 红宝石与相似的红色天然宝石及仿制品主要物理性质简表

宝石名称 硬度 密度 (g/cm3) 折射率 双折射率 多色性

红宝石 9399176~1770008二色性强

合成红宝石 9399176~1770008二色性强

锆石 75470192~1980059中等

尖晶石 83601720无

镁铝榴石 7537~39174~1760无

电气石 7306162~1640018中等

玻璃 5~6231470无

1、 红色尖晶石

红色尖晶石的颜色与红宝石很相似,但红色尖晶石的红色均匀,见不到红色色斑或色团。从不同方向观察,也不具有二色性。荧光性弱于红宝石,在暗处用手电从冠部照射时,虽然也变得明亮,但能见到亭部的棱或小刻面。内部比较洁净清澈,除能见到少量八面体小尖晶石、磁铁矿包裹体和充填有褐色铁质的贝壳状愈合裂隙外,见不到红宝石中的丝绢状金红石包裹体或交角60º、120º的色带。

2、 镁铝榴石

镁铝榴石的红色均匀,内部洁净,肉眼很少见到包裹体。在强光下,颜色中褐色调增加,没有光线较暗时的颜色漂亮。镁铝榴石没有荧光,在暗处用手电从冠部照射,亭部小面清晰可见,且相邻两个小面的反光颜色反差显著。

3、 粉红色、红色电气石

粉红色、红色电气石,颜色均匀,无荧光现象,在暗处用强光手电照射,亭部小面上反红色光者多,可见小面的形状。双折射率大,刻面形电气石底棱双影明显。宝石内部洁净,一般很少见到包裹体。具有热电性,摩擦后能产生电荷,能吸附贴近的小纸屑。

4、 红色玻璃

红色玻璃颜色均一,内部洁净,有时可见圆形气泡和旋涡状流动构造。玻璃光泽。手摸有温感,比重较起,无荧光现象。

三、经济评价指标及购买须知

(一) 经济评价指标

红宝石的经济评价主要有颜色、重量、净度、切工等四方面指标。具体可参考:1、刘国彬,刘凯 国际上红、蓝宝石颜色分级标准及近期价格 中国宝玉石 1994(3):34-35

2、“钻石百科·红宝石的分级标准” (二)购买须知

1、市场上红色的宝石品种很多,拟购买红宝石时,一定要注意天然红宝石应该具有的诸多鉴定特征;

2、注意红宝石的名称,按照国际珠宝界惯例,在宝石名称中不能冠以产地。红宝石的产地较多,最大的优质天然红宝石产地是缅甸,此外,泰国、斯里兰卡、赞比亚、巴基斯坦、印度、中国、越南等国家也有红宝石产出;

3、注意根据合成红宝石的重要鉴定特征来识别,以免不法商贩鱼目混珠;

4、注意以天然红宝石为冠,亭部为合成红宝石的红宝石二层石,要从光泽、颜色、是否有粘合剂等方面仔细观察宝石腰围处。

您好,从图上来看

这是一只天然翡翠A货佛公

真货无疑

您不必担心

放心佩戴即可

其翡翠料子为糯种 淡油青色

棉略多 略有水头

雕工看不请

不知道具体大小尺寸

大致目测3-500附近800封顶

有不明白的地方请继续追问

还望选为满意回答 谢谢

我国在云南、安徽、青海、黑龙江等都发现有红宝石,各产地的基本情况如下:

  (1) 云南红宝石

  云南红宝石产于滇西哀牢山老变质岩分布区的金云母大理岩中,但有开采价值的则是次生砂矿,其中开采出的红宝石粒度1~10mm,颜色呈玫瑰红色和红色,浓艳且均匀。但是裂理发育,包体和杂质含量较高,绝大多数只能用做弧面宝石,具刻面宝石质量的原石少见。云南红宝石还由于矿床的规模等原因,出产量很少,不能保持稳定的市场供应。

  (2) 安徽霍山红宝石

  安徽霍山红宝石产于超基性岩体的内部或者其边部接触带中的黑云母斜长岩脉状体或者透镜体之中,红宝石单个晶体一般比较小,直径3-5mm,长约8mm,六方柱状,半透明,浅紫色至玫瑰红色,颜色较浅。但也发现有5cm长的红宝石大晶体。部分半透明-不透明的红宝石具有很好的星光。该地主要为原生矿,规模较小,目前已很少有红宝石投入市场。

  (3) 青海红宝石

  青海红宝石位于青海省西部,产于侵入在变质岩地区的蚀变超基性岩中,含红宝石的刚玉云母斜长岩成大小不等的透镜体分布于蚀变超基性岩中,红宝石呈深玫瑰红,常常有蓝色的色带或色斑。粒径5-10mm,长20-30mm,透明度较差,一般达不到刻面级宝石的质量。

  (4) 黑龙江红宝石

  黑龙江穆龙地区的粘土质砂砾层中发现有红宝石,其原生矿系碱性玄武岩,红宝石的粒度2-6mm,最大10mm,粉红-红色,透明度较好。但矿床的规模较小,目前尚未成为有经济意义的产地。

红宝石的分级标准主要是依据1T和4C:即透明度(Transparency)、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克拉重量(Carat)来衡量。红宝石是珠宝中珍贵的品种之一。红宝石颜色艳丽,在光源照耀下,能反射出美丽动人的六射星光,俗称六道线,这是红宝石的特殊晶体结构所致,是其特有的光学现象。红宝石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等状,颜色有水红、粉红、鸽血红、玫瑰红等色的深浅之别。因为大颗宝石非常罕见,所以平常所见的颗粒较大的红宝石,一般是假的。假红宝石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低档的红颜色宝石冒充红宝石,而且,凡假红宝石均无红宝石特有的色形和光性。第二种是人造红宝石。人造红宝石在比重、硬度、颜色等方面与天然红宝石极为相似。直观地判断,人造红宝石质地匀净,无天然杂质、色匀而正,常常颗粒较大,缺少自然感。

黄金。

1、黄金的用处极多,如军事、政治、经济等,红宝石主要是被人们用来收藏、佩戴,因此黄金发展历史悠久,保值空间大。

2、红宝石因其鲜艳的颜色和稀缺性而受到高度重视,而黄金因其稀缺性和历史价值而受到珍视,纯度高、历史价值大的黄金收藏价值更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80529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